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教案

合集下载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认识底和高》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96页的内容,主要包括底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底和高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找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底,并能够计算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底和高的概念,能够正确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底和高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三角形模型和直尺。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并引导他们找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2.讲解底和高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底和高的概念,并通过模型展示如何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3.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们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强调底和高的计算方法。

4.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

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的底和高底:三角形的最长边高:从底到对顶角的线段七、作业设计1.请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它的底和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底和高的概念,自己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底和高。

2.计算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底和高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底和高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但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直尺还有些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更复杂的三角形,让学生们尝试计算它们的底和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第四单元《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第四单元《认识底和高》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底和高,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梯形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梯形的底和高。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梯形面积公式后,我会安排一些实际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强调梯形底和高的概念,以及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如梯形模型、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清晰地写出梯形的底和高,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1. 请画出一个梯形,并标出它的底和高。

2.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cm,下底是12cm,高是5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3.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6cm,下底是10cm,高是4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良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底和高,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并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梯形底和高的概念:梯形的底和高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底和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认识底和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认识底和高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52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3)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出示三角形
(1)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学习,猜一猜我们要对这个三角形做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指导。
2016-2017学年度年级班教案
课题
认识底和高
课型
课时序数
2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通过动手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内容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作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底和高的概念2.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作法3. 底和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底和高的概念,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作法。

2. 教学难点:底和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房屋的高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底和高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底和高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

底:三角形任意一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2)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作法a. 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

b.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得到高。

c. 标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底和高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底和高的概念。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底和高的概念、作法及应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底和高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讲解底和高的概念时,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在练习环节,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底和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底和高的概念2.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作法3. 底和高的应用七、教学资源1. 教材2. 实物模型或图片3. 练习题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底和高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底和高的应用能力。

认识底和高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认识底和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底和高的概念。

2. 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底和高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底和高的概念,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

2. 教学难点:理解底和高的意义,运用底和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平面图形的两个重要概念——底和高。

”2. 讲解底和高的概念(1)底的概念:在平面图形中,与图形的一边平行的直线段称为该图形的底。

(2)高的概念:在平面图形中,从底到与底平行的另一边的垂线段称为该图形的高。

3. 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不同图形的底和高,如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识别这些图形的底和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合作找出图形的底和高,并讨论如何计算底和高的长度。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几个不同图形,并标出每个图形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讨论答案。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底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底和高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底和高的概念是基础且重要的。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4.2《认识底和高》(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底和高》这一章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底和高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底和高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认识底和高》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底和高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底和高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重要图形的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因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底和高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难点。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底和高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入底和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底和高的含义。

我会使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底和高的存在。

通过讲解和示范,我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各种图形的底和高。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底和高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题目将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各种图形,并融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认识底和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题是“认识底和高”。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什么是底和高,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底和高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情境,比如三角形、梯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概念讲解: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讲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底和高的概念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底和高的概念,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底和高。

2. 请在梯形中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底和高。

答案:1. 三角形的底和高。

2. 梯形中三角形的底和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选择了实际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如三角形和梯形,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新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底和高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2.理解底和高的关系和作用。

3.能够通过给出的图形判断底和高、计算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底和高的概念、关系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粉笔、课件、模型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请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底和高吗?在哪些图形中会用到它们?(2)引入本课知识点:今天我们要学习和认识一下底和高的概念,为后面计算图形面积做好准备。

2. 讲解(1)底和高的定义:底是指图形较长的一边,高是指从底上端或底下端到图形对面点的垂线段。

(2)底和高的关系:底和高是图形面积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确定了底和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3)底和高的应用:底和高可以应用在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图形中。

3. 实践(1)在白板上画出一些图形,由学生来判断底和高。

(2)让学生自己来计算图形的面积,通过课堂练习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图形的面积最大?最小?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讲解解答上述问题,让学生耳濡目染。

5. 总结(1)学生小结:底和高的概念、关系和应用。

(2)教师总结:介绍几何图形中的底和高是图形的基本要素,是计算面积的两个重要因素,并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识记掌握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作业一:完成课本上有关底和高的习题。

(2)作业二:画出三种不同图形,在其中标注底和高并网上标注其计算公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介绍和认识了底和高的概念与应用,讲解了底和高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本质。

但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面积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强计算方法和思想的讲解。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概念——底和高。

这是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一课,具体内容在第四章“图形的变化”的第三节“梯形和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底是梯形和三角形两个平行或相等的边中的任意一条,而高则是从底到对面顶点的垂直线段。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底和高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高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图形的模型,如梯形和三角形。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以便记录和绘制图形。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梯形和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讲解:我将详细的讲解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通过图形的模型和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梯形和三角形的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应用: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给出梯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并计算彼此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画出梯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并标注出底和高的位置。

我还会写下底和高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重要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梯形:上底5cm,下底10cm,高8cm。

三角形:底12cm,高6cm。

答案:梯形的面积为:(5+10)×8 ÷ 2 = 60cm²三角形的面积为:12×6 ÷ 2 = 36cm²图形1:上底6cm,下底10cm,高8cm。

图形2:底12cm,高4cm。

答案:图形1是梯形,面积为:(6+10)×8 ÷ 2 = 64cm²图形2是三角形,面积为:12×4 ÷ 2 = 2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底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认识底和高》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图形的底和高。

2. 培养学生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底和高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图形的底和高。

2. 运用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模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书本、房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底和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底和高,教师总结底和高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素材,详细讲解底和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理解底和高的概念。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底和高的概念。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底和高进行解决。

2.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 各小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底和高的概念及运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一些与底和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底和高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4.2 认识底和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底和高,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 探究新知- 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底是两边之间的距离,高是从底到对角的垂直距离。

- 演示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请试着画一画。

- 学生操作后,教师点评并总结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提高画三角形高的能力。

- 练习题包括:判断三角形的底和高、画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等。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以及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会了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掌握了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找出它们的底和高,并尝试画一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底和高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4.2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4.2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将更好地为我的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4.2节——认识底和高。

我们将通过学习梯形的底和高,进一步理解四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概念,掌握梯形底和高的求法。

2. 能够运用梯形底和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概念,掌握梯形底和高的求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梯形底和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尺子、三角板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梯形形状的物体,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它的底和高呢?2. 知识讲解:(1)底和高的定义:在梯形中,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两底叫做下底和上底。

(2)底和的求法:梯形的底和高可以通过画高线来求解。

具体方法是:在梯形的一边(下底或上底)上,从一个顶点画一条高线到对边的垂线,这条高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

3. 例题讲解:请看课本第76页的例题,我们一起解决这道题目。

4. 随堂练习:同学们,请你们尝试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课本第76页的练习题。

5. 课堂互动:在同学们完成练习题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上来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梯形——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两底叫做下底和上底。

底和的求法——通过画高线来求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课后练习题第1题。

2. 观察身边的梯形物体,尝试用量尺测量并记录它们底和高的长度。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底和高(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熟练地画出它们的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2. 教学难点: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然后,教师给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定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3)认识梯形的底和高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师给出梯形的底和高的定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2. 实践操作材料: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等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面积计算,让学生了解底和高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源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图形,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图形的底和高有哪些特点?
2.如何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底和高?
3.底和高在图形面积计算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总结规律和方法。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底和高相关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需要找底和高?”“底和高在图形面积计算中有什么作用?”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底和高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然后,我会对底和高这一概念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强调其在几何图形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还会提醒学生注意底和高在不同图形中的变化和特点。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学生对底和高知识点的掌握,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底和高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的警示标志、长方形的书本、梯形的楼梯等,引发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观察和思考。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了这些图形的哪些特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图形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底和高。你们知道什么是底和高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反思与评价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认识底和高”这一节时,我采用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理解和运用底和高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了教材第96页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为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画高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对边都可以作为底,并且画高时,高与底垂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白板、直尺、三角板和一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问学生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梯子,它的底和高是什么。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底和高的概念。

接着,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我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底和高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用白板笔在黑板上写下底和高的概念,以及画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根据底和高,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根据底和高,画出一个梯形。

答案:1. 平行四边形。

2. 梯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认识底和高”这一节时,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对边都可以作为底,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在画高时,高与底垂直,这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底和高的概念,这也是一个重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对边都可以作为底。

4.2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4.2 认识底和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4.2 认识底和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底和高的定义,能够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掌握计算底和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底和高的定义,能够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掌握计算底和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掌握计算底和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图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 出示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底和高。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底和高的定义。

3. 教师点评并给出底和高的定义。

3. 深化理解1. 出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识别底和高。

2. 学生尝试计算底和高的长度,并交流计算方法。

3. 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底和高的方法。

4. 实践应用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心得。

3.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底和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练习册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底和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认识底和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深入理解底和高的定义,并能识别不同图形的底和高,掌握计算底和高的方法。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底”和“高”的概念。

2.能够正确区分图形底线和高线的位置与长短。

3.能够应用“底×高÷2”的公式求解三角形面积。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的学习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概念,明确它们在各种图形中的位置和含义。

2. 底线和高线的区分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比对底线和高线的位置与长度,让他们学会区分,打牢概念基础。

3. 底×高÷2求解三角形面积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4. 案例分析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拓展法。

具体地,在讲解完“底”和“高”的概念之后,教师会通过图形展示和手工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巩固概念的认知。

在学生掌握概念之后,教师会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进行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最后,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思维难度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图形的底线和高线的位置和长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底×高÷2”的公式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并且在实践中应用这个公式。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导入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上。

第二步:概念的学习(15分钟)通过图形的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彻底理解“底”和“高”的意义和概念,明确它们在不同图形中的位置和长短。

第三步:底和高的区分(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底线和高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公式的讲解(15分钟)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举例说明使用方法。

第五步:案例分析(25分钟)设计一些有思维难度的案例,让学生尝试通过公式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认识底和高》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底和高》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基本概念。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底和高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础,它们在几何图形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展示底边上的高是如何成为底边的中线,以及这一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然而,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对如何准确画三角形的高感到困惑。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方法。
另外,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提出了一些疑问,这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知识盲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底和高》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形成几何直观;2.运用逻辑推理,探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的性质;3.培养空间想象力,学会在实际图形中正确识别和绘制高;4.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高应用:将底和高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入手。
高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教师在指导画高时,强调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准确率。
-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指导学生运用底和高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2《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底和高》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一个三角形的所有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设计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高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高的概念。

2.直观演示:利用教具,直观展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所有高,巩固对三角形高的理解。

4.交流分享: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梯子的高度。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底和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底和高的概念,能正确画出底和高;2. 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3. 培养学生逐步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底和高的概念;2. 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底和高的画法;2. 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三角形面积。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问答法;3. 案例法。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听取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探究出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2. 学习过程(1)引入知识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讲解底和高的概念,并且给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1/2bh。

(2)学习底和高的确定方法a. 底的确定底是指三角形的一条边。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确定底的长度。

b. 高的确定高是指从三角形不在底上的顶点垂直于底所引出的线段。

通过画高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高,也可以通过观察来确定高的长度。

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并在三角形内填写。

(3)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在三角形内填写。

(4)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对比计算出组内面积最多的三角形,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3. 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小组游戏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画出销掉的图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点的相互补充与互动,创立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过渐进式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底和高的概念,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底和高》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认识高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不同图形中高的特征。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辨认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欲望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平面图形,你能给这些平面图形分分类吗?
(电脑: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你为什么这样分?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梯形呢?
2、出示教材第1页主题图。

师:这是隧道入口,这个标牌上写着“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
(高度小于4米的车辆才能通过。


隧道口是什么形状?(梯形)
你认为,“限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垂直于上底和下底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这也是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限制高度”交通标志,导入新,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高”和“底”的意义的引出打下扎实的体验基础。

二、
自主探究,认识底和高
(一)认识底和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上任意一点向下底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结合上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

师:梯形有多少条高?平行四边形呢?三角形呢?为什么?
(二)探索画高的方法
、想一想:
师:画高可以用什么学具?(三角板)为什么用三角板?
2、议一议:
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三角板如何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与下底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平移到上底的任意一点,从这一点向下底作垂线。


3、画一画:
学生动手试着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其他学生在本上画,请一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三)小结:
师:如何画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与给定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顶点或边上
任意一点,从这一点向底作垂线。


画高时要注意什么?
(画虚线,画直角标记,写上“高”)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了图形底和高的基础上,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三角板如何画梯形底边上的高?”,最后学生动手试着画出高。

这一过程,充分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操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实践操练,巩固知识
、本第2页第1题。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下面各图形中哪条虚线是它的高?在图中标出来。

2、本第2页第2题。

画出下面各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本第2页第3题。

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4、本第2页第4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画高的方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全总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