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微生物检验

合集下载

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一、微生物学【概述】痰标本采集方便,无创伤性,临床应用广泛,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处理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向临床提供重要的感染信息的基础。

目前咳痰标本仍是最常用、最简单的采样方法,必须指导或辅助患者深咳痰,及时送检,并通过镜检筛选合格标本。

损伤性采样技术仅在选择病例(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可疑特殊病原体感染,如寄生虫、痰菌阴性肺结核、混合感染或二重感染等)使用。

【操作方法】1、咳痰标本采集要求患者在清晨用药前留取,因为晨痰量多,且含菌量也多。

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用力咳痰。

咳痰较困难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雾化蒸气吸入进行导痰;对咳嗽乏力或昏迷患者,可用普通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对不能咳痰的婴幼儿或病重患者,如须采集痰标本做结核杆菌培养,可插胃管抽吸胃液标本送检,也可留取12~24h痰液,经漂浮浓集后检查,以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

若做细菌或真菌培养,痰液必须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观察痰量应留取24h痰液,必要时在容器内加入少许防腐剂。

2、咽拭子采样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咽拭子获取标本。

标本采集前数小时内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

用咽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小心、认真、准确,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以防污染。

如咽拭子标本发现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且数量较多时,提示有该菌所致感染存在。

3、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采样以利多卡因做咽喉部局部麻醉后,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达到肺炎病灶引流支气管内,纤支镜吸引口依次连接标本采集瓶或试管及负压吸引装置,用负压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纤支镜吸人标本采集瓶内送检。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也可用普通无菌吸痰管直接经人工气道插至大约叶支气管水平,接负压装置将痰液经吸痰管吸入标本采集瓶内。

纤支镜直视下可准确采集病灶部位的分泌物,但插入时纤支镜顶端和内孔常受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所以纤支镜吸引物常规培养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纳了很多介入性诊疗措施,以致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机制越发复杂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感染逐渐增多,也正因此临床对于细菌学检查提出了更多、更迫切的要求。

细菌学检查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提供临床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影响细菌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保存和运送方式以及分离培养方法、鉴定手段等等,临床中很多医生仅仅重视细菌标本的鉴定和培养方法,却忽略了标本的质量和采集方法。

其中痰标本的问题是最严重的,痰也是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采集痰标本的方式是自然咳痰,因此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干扰,所以如何能够确定改为提高痰标本的治疗改为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也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本篇文章就对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痰标本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痰标本的采取,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对患者采取自然咳痰的方式采集清晨的第一口痰,患者在留痰前需要使用清水漱口,而且需要漱口三次,然后将痰液用力的咳出。

虽然有很多医院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但还有部分医院尚未按照要求去做。

其次是痰标本的运送,细菌学检查痰标本需要在留取痰标本之后立即将其送往细菌时,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位置仅有一小部分医院能够做到,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在标本留取之后立刻送检。

尤其是对于住院的患者,医院的做法往往是将所有患者的标本集齐之后再由相关人员送往细菌室,以致于患者的标本从留取到送检之间耽搁了两至三个小时,如果痰标本在送到细菌室之后并未立进行接种或者是涂片,而是再耽搁一段时间的话,则会造成该观察的内容没有观察到,而且应该培养出来的细菌也并未培养出来。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医院在培养痰标本之前并未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不包括特殊检查,比如痰涂片找抗酸杆菌。

痰标本合格的标准

痰标本合格的标准

痰标本合格的标准痰标本是临床检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标本之一,因此其合格与否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痰标本的质量,需要制定一定的合格标准。

以下是痰标本合格的标准。

1.采样时间:痰标本的采集应在早晨患者起床后进行,因为这时痰液最易咯出,且控制饮食、情绪等因素对痰液质量的干扰最小。

2.采样部位:痰标本的采集应从下呼吸道采集,以减少口腔和咽喉的细菌污染。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咳嗽咯痰和纤维支气管镜导管吸引。

3.标本容器:采集痰液的容器应为无菌、干燥、密封,以防止痰液的外界污染。

一般常用的容器有无菌塑料瓶、塑料袋等。

4.样本量:标本的数量应充足,一般要求不少于5mL,以确保后续检验能够进行多次的培养和分离。

5.标本外观:痰液应呈黏稠状,颜色为灰白或黄绿色,有时伴有粘液、脓液或血。

6.标本清洁度:痰标本应该是清洁的,避免污染杂质的存在,如食物残渣、唾液等。

7.标本保存:痰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以防止细菌的数量和活力的丧失。

在采样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或者冷藏保存,但需避免标本冷冻。

8.品质控制:对于痰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应建立相应的质控程序,确保标本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标本信息标示:在标本容器上需要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样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以免发生混淆。

10.检测项目:痰标本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项目,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综上所述,痰标本的合格标准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部位、标本容器、样本量、标本外观、标本清洁度、标本保存、品质控制、标本信息标示和检测项目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才能够保证痰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

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

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1.引言1.1 概述痰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是否存在于痰中,并进一步确定其种类和敏感性。

对于儿童来说,痰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各种致病微生物。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儿童痰培养对于儿童的健康非常关键。

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是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步骤,旨在确保痰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流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儿童痰培养的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包括痰样品的采集方法、保存条件、运输方式和实验室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处理。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流程,医护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儿童痰培养,准确地判断儿童是否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以便将标准流程推广应用到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实验室,从而提高儿童痰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下一节将进一步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痰培养的意义和儿童痰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儿童痰培养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应用标准流程进行实际操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儿童痰培养的标准流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还会说明文章的目的,即通过介绍标准流程,提高人们对儿童痰培养的认识和认识的正确性。

正文部分是本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将重点讨论痰培养的意义和儿童痰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会详细解释痰培养的意义,包括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类型,以便选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会阐述儿童痰培养的必要性,即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感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及早进行痰培养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标准流程的重要性,并提出推广应用的建议。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大家都知道,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泛、生长繁殖能力强、种类繁多、易培养、易变异及代谢能力、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临床疾病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常见的检测方法1、重量检测法重量检测法也就是通过称重的方式来进行,利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情况下,干重是湿重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这种方式比较繁琐。

若是微生物为菌体,大部分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如活性干酵母这种,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2、体积测量法体积测量法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测菌丝浓度法,这种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这种类型的检测方式比较简单、快捷、粗放,由于离心沉淀物中会夹杂各种固体营养物,在检测之前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不然会导致结果有很大的偏差,该检测方式目前已成为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二、临床应用1、重视显微镜检查对于留取标本进行革兰染色,一方面可以掌握标本质量以确定进行培养或重新留取标本;另一方面通过镜检对某些细菌可以作出初步分类。

对于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液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亦可作出大致分类或初步诊断。

对泌尿系男性尿道和女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到白细胞内或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是诊断淋病的重要依据。

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新型隐球菌,对于临床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有重要价值。

痰、胸水涂片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对于诊断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粪便球杆菌比例检查,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粪便暗视野检测弧菌的运动情况,对于霍乱的诊断有意义。

2、用显色培养基对微生物快速鉴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检测某些细菌特异性酶的底物(由产色基团和微生物代谢物如糖苷类,氨基酸或肽类两部分组成,通常为无色),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产色基团并产生荧光或显示一定颜色,用紫外灯观察菌落产生的荧光或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即可对细菌做出鉴定。

如CHRO真菌培养基:白色念珠菌(绿色),热带念珠菌(蓝色),克柔念珠菌(粉红色)。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质量控制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质量控制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与质量控制1.1采集方法:痰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晨痰最好。

常用采集法有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法、胃内采痰法等。

采集可疑烈性呼吸道患者痰标本时,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自然咳痰法:患者清晨起床后用清水反复漱口,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将痰收集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支气管镜采集法用气管镜在肺部病灶附近用导管或者支气管刷直接取材,此法患者不易接受,故不常用[1]。

1.2标本运送与保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 h;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不能及时送检的,可放于4℃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2 检验方法2.1 显微镜检查痰标本宜先直接涂片镜检,并于低倍镜下观察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目,以确定该标本适合做什么细菌培养。

一般认为,合格的痰标本含白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污染的痰标本则是来自颊黏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

在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超过25个、鳞状上皮细胞不超过10个的痰标本为合格标本。

①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根据染色性、形态及排列等特征可发出初级报告。

②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部分做抗酸染色,根据所见结果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杆菌”[2]。

③放线菌及奴卡菌涂片检查:将痰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挑取黄色颗粒(硫黄颗粒)或不透明着色斑点,置玻片上并覆以盖玻片,轻压后置高倍镜下观察。

如见中央为交织的菌丝,其末端粗杆呈放线状排列时揭去盖玻片,干后做革兰及抗酸染色镜检并报告。

2.2分离培养与鉴定:①痰培养标本的前处理:于痰标本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5~10s后,将沉淀于管底的浓痰小片取出,置于另一试管中,同法再处理2次,可洗去痰中的正常菌群。

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

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

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冬春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寒冷季节。

由于冷空气可使鼻咽部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趁虚而人,因此,冬春季节历来都是我国各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及时又准确地做出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检测痰标本是手段之一。

相对于已经实现了标准化采集的静脉血标本而言,痰标本因为其采集部位和工具多样、采集要求与采集对象情况各异、标本保存运输难等原因,是标本采集中比较难于操作的一种。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痰标本的分析前阶段的操作痰标本的分析前阶段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采集标本前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样本运送以及标本到达实验室后的标本处理、储存等内容。

有数据显示,标本采集缺乏标准化程序引起的差错占全部诊断过程发生差错的60%~70%[1,2,3]。

因此,规范化分析前操作,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临床检验中所说的"痰"比患者日常理解的痰概念更为严格。

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痰成分较复杂,通常为鼻腔分泌物反流成分、唾液、口腔黏膜、咽部分泌物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组成的混合物。

而临床检验中需要的痰仅指下呼吸道分泌物。

由于鼻、咽、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各部位定植和入侵致病的细菌种类不一样,因此,如果采集的痰标本混合了除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外的其他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甚至会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而误导医生。

1.痰标本采集的容器:标本采集容器需为灭菌、有盖的一次性容器;为标本采集方便,容器最好是广口。

灭菌容器保证了痰标本后续的细菌/真菌培养的准确性,有盖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到痰标本是有潜在致病性标本,采集后应密封运送至实验室。

现在国内临床最常用的痰采集盒为灭菌螺旋帽一次性塑料瓶。

2.痰标本采集前的患者准备:为除去口腔内杂菌的干扰,要求患者在采集痰标本前,在医生或护士的直接指导下,清洗咽部、刷牙或漱口(建议用3%H2O2及清水漱3次)[4]。

痰标本实验报告流程(3篇)

痰标本实验报告流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痰标本实验主要用于检查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协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本实验报告流程旨在规范痰标本的采集、处理、检验及报告流程。

二、实验流程1. 标本采集(1)评估患者病情:采集痰标本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治疗情况、排痰情况及配合程度。

(2)物品准备:备好痰标本采集容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漱口液等。

(3)采集方法:a. 常规痰标本:嘱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标本容器内。

b. 24小时痰标本:嘱患者将24小时内(晨7时至次晨7时)的痰液全部留于清洁广口瓶内。

c. 培养标本:嘱患者清晨起床后先用朵贝儿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无菌培养瓶或盒内。

2. 标本处理(1)常规痰标本:将痰液置于生理盐水中,剧烈振荡5-10秒,然后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放入另一试管内,重复此过程两次。

(2)培养标本:将痰液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

3. 检验(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选痰液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成均匀薄片,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痰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并进行鉴定。

4. 结果报告(1)根据检验结果,报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信息。

(2)若为细菌感染,报告敏感抗生素及耐药情况。

(3)若为病毒、真菌感染,报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三、注意事项1. 采集痰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 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对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实验总结痰标本实验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报告流程规范了痰标本的采集、处理、检验及报告流程,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痰标本实验是对痰液进行微生物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检测,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卢先雷1前言众所周知,传统习气顺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契合率并不高,其缘由是多方面的。

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招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育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由于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自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能够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用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的可以发作单纯定植或感染,要证明培育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这也使得不时以来在关于痰培育的规范化停顿十分缓慢,以致在各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也未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一致规范的规范化操作顺序〔SOP〕和完整的痰液培育的质量控制方法。

习气顺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缓慢也很不顺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1]。

故而,树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关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效果均有重要的作用痰培育阳性率普遍教低,临床契合率差的关键要素是痰标本采集不规范,不合格痰标本将直接招致病原菌被分别的时机降低,少量正常菌群也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搅扰病原菌的检出,降低了临床契合率;再有就是操作顺序的不规范,不注重直接涂片,检验进程控制的不严密也是招致临床契合率低的重要缘由。

我们经过SOP的临床运用状况的剖析,痰培育阳性率和临床契合率均能够被提高,并且细菌散布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状况基本分歧[2]。

关于直接涂片的意义,在于判别标本中微生物有无、类型、染色特性、形状特征,标本的污染状况,还可对痰标本中能够的病原菌初步诊断(依据人体被病原菌感染后的炎性渗出包裹和白细胞吞噬反响),判别能否存在双数菌感染,静态观察处于治疗进程中不同时期所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状况的变化〔似乎种病原菌数量的增减,机体的免疫反响,菌群的交替〕。

甚至可以推断临床治疗疗效和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转归,医院内感染的发作等,具有重要意义[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痰培养1.英文或缩写:Bacterial Culture of Sputum2.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患者清晨起床,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深部第一口浓痰置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痰量极少者可用45℃ 10%氯化钠雾化吸入导痰。

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

或用纤维支气管刷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

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估插至肺支气管水平吸引痰液。

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A)、经胸壁穿刺肺吸引(LA)、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无口咽部菌群污染的痰液,进行精确的感染病原学诊断。

小儿取痰可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岢喷出肺部和气管分泌物,粘在棉拭子上,取出检查。

厌氧菌培养通过气管穿刺取痰液,采集后立即排出空气,插入无菌的橡皮塞送检。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室温下延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3.检测及报告时间:每天检测,3 天报告结果。

4.正常参考值:正常人只有正常菌群生长,且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5.临床意义: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中毒性肺炎等多为肺炎链球菌引起。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性金葡菌引起的肺炎有所增加,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则有所减少,少数肺炎也可由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

新儿肺炎产前或产时感染者以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而产后感染者则以金黄色葡萄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因而招致“条件致病菌”,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继发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2012肺炎克雷伯与痰液标本检查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2012肺炎克雷伯与痰液标本检查
➢ 如不能直接确定菌属或种的细菌,可报告 “痰液涂片查见革兰×性×菌”。如果痰片 中均为鳞状上皮细胞,则应视为不合格标本。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3、分离培养: 1)痰液标本的前处理
❖ A. 均质化法:加入等量的PH 7.6 的1% 胰 酶溶液,放置35℃、90 min使痰液均质化;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革兰阴性细菌
除脑膜炎和淋病奈瑟 菌外的其他奈瑟菌、 其他嗜血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 嗜血杆菌、百日咳鲍 特菌、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 单胞菌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 嗜血杆菌、肺炎克雷 伯菌、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产气 肠杆菌、嗜肺军团菌
直接涂片染色检 查 革兰染色 异染颗粒
初步报告
检验程序
❖ 2.嗜肺军团菌培养:取气管分泌物接种于活性炭酵 母琼脂(CYE)或费-高(F-G)平板,35℃、2.5%CO2培 养,每天用肉眼观察,直至第14天;
❖ 3.百日咳鲍特菌的培养:将标本直接接种在鲍-金 培养基上,置有盖的玻璃缸(缸内加少量的水,并 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铜,防止细菌及霉菌生长)中, 35℃ 孵育3—5天。
器材和试剂
❖ 1、标本:痰液标本 ❖ 2、菌种:肺炎克雷伯菌 ❖ 3、培养基: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克氏
双糖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微量生 化管等。
器材和试剂
❖ 4、试剂:氧化酶纸片、3%过氧化氢、革 兰染色液、无菌生理盐水及生化管配套试剂。
❖ 5、其它 :显微镜、培养箱、小试管、载 玻片、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火柴、非 发酵菌生化编码表等。
特殊菌的培养
❖ 4. 白喉棒状杆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血清斜面或 鸡蛋培养基,35℃ 孵育8-10h观察;
❖ 5.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 力平板,并在平板中央接种一直线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四角点种),35℃、5%-10% CO2环境孵育1824h。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痰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分离和鉴定痰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1. 采集时间,最佳的痰标本采集时间是清晨醒来后,因为这时痰液浓度较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2. 洗手,采集痰标本前要彻底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咳痰方法,患者在采集痰标本前应先漱口,然后深呼吸几次,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尽量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

4. 采集容器,采集痰标本的容器应为无菌干净的容器,避免细菌的二次污染。

5. 标本数量,一般来说,每次采集应采集两次以上的痰标本,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6. 保存方法,采集后的痰标本应密封保存,并尽快送至临床检验科进行检测。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在采集痰标本时,患者应注意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避免细菌的混杂。

2. 避免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采集痰标本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

3. 采集后的标本应尽快送检,痰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临床检验科进行检测,避免标本的变质影响检验结果。

4. 注意标本的保存,采集后的痰标本应密封保存,并在适当的温度下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5. 注意标本的标识,采集痰标本时,应在容器上标注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以免混淆。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重视起来,共同努力,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结果,准确的结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有助于科学用药、控制感染,进而延缓细菌耐药、监测医院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而正确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步。

为此,本文总结了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采集血液标本应用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应用1%--2%碘酊或者1%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至少需要3厘米,再次使用75%酒精脱碘后采集血液;对于碘过敏的患者,则采用75%酒精消毒30秒,自然干燥后再用75%酒精消毒60秒的消毒策略。

消毒后不可用手直接触摸穿刺部位,穿刺抽吸8--10毫升成人血液(婴幼儿及儿童患者采血量则不能超过总血量的1%),注入血培养瓶中并立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但不可剧烈震动,以防标本溶血。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标本作培养时需格外小心,皮肤表面含有较多微生物,消毒不规范则会污染血液,故应在采血前由内至外认真消毒;血液注入培养基之前不可更换针头,以防感染;采血前应用抗菌药物且无法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注意,不可在静脉穿刺处采集血液标本,除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外亦不可经由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内抽血;采血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采血量太多,则会稀释培养液,营养成分不够;怀疑为菌血症的患者应尽早采血,避免延误最佳时机;怀疑为布鲁式病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选择肘动脉、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除发热期以外,均应多次采血,建议24小时内采集3--4次,且要增加采血量,以10毫升左右为宜。

二、采集痰液标本于清晨起床后使用凉白开多次漱口,去除口腔内的杂菌,并用力咳嗽,以咳出肺部深处的脓痰,吐入清洁、干燥的容器中送检。

如果患者痰液量比较少,可以应用25毫升45摄氏度3%--10%氯化钠溶液行雾化吸入,如果是患儿,则需要轻轻按压其胸骨上方的气管,在其咳痰后使用无菌棉棒采集痰液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1前言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的可以发生单纯定植或感染,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这也使得一直以来在对于痰培养的标准化进展十分缓慢,以至在各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也未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和完整的痰液培养的质量控制办法。

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缓慢也很不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1]。

故而,建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对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痰培养阳性率普遍教低,临床符合率差的关键因素是痰标本采集不规范,不合格痰标本将直接导致病原菌被分离的机会降低,大量正常菌群也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干扰病原菌的检出,降低了临床符合率;再有就是操作程序的不规范,不重视直接涂片,检验过程控制的不严密也是导致临床符合率低的重要原因。

我们通过SOP的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痰培养阳性率和临床符合率均可能被提高,并且细菌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2]。

对于直接涂片的意义,在于判断标本中微生物有无、类型、染色特性、形态特征,标本的污染情况,还可对痰标本中可能的病原菌初步诊断(依据人体被病原菌感染后的炎性渗出包裹和白细胞吞噬反应),判断是否存在复数菌感染,动态观察处于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情况的变化(如同种病原菌数量的增减,机体的免疫反应,菌群的交替)。

甚至可以推断临床治疗疗效和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转归,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3]。

为了满足高质量需求,对首代分离培养基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4]。

另外,对首代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和搭配的合理化也需要进行探讨。

为了缩短鉴定时间,在细菌鉴定中可采用酶法鉴定:所谓酶法鉴定:国外八十年代中一些微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细菌在生长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集聚了大量的与物质代谢相关的各种酶类,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到胞外(称胞外酶)可迅速分解相应底物。

故而,当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培养基中加入大量浓厚的菌液时,则无须细菌繁殖就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反应。

根据这一理论采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单元与数值分类法相结合而成的酶法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可对细菌进行快速鉴定(如API rapid 20E/NH 11n、Sensititre AP80、MicroScan Rapid Neg ID3、Vitek GNI+、RapID onE、超声波辅助快速酶法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5~14]),鉴定时间可缩短至4~6小时。

但链球菌因为首代分离生长慢,菌落细小,不能收集充足菌量,暂不能采用酶法鉴定,其鉴定仍沿用常规生化反应鉴定或免疫学方法鉴定.2 标准化操作程序2.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透明、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

显微镜下筛选: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在洗涤前还须再经过显微镜下筛选:取约 0.1ml 痰液(黄豆大小)用接种环均匀涂布成2×2cm2大小的涂膜,在显微镜下,凡脓细胞>25 /LP且鳞状上皮<10/L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10/LP但细菌数量>+++或鳞状上皮>25/L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2. 2标本预处理:[/align][align=left]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相关章节,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1%的P H7.6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90min后接种。

并同时在洗涤后制作原始痰涂片,进行染色镜检。

2. 3读片:根据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在早期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为主的特点,结合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特点,阐述痰液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我们可以得知,在下呼吸道中感染中形成的炎性渗出、包裹物中存在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原菌,在自然排痰的过程中会被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所污染,但污染菌位于炎性包裹物之外,且人体对正常菌群具有共生性保护因而不会产生吞噬现象,借此理论,我们将选择痰标本中脓细胞成团块状分布,集中而不稠密,且周围无鳞状上皮细胞或无大量成团状分布的细菌球的区域为读片区,认真收寻2 0~30个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菌体特征(如粗细、长短、扭曲)并作记录,将此作为确定病原菌的理论依据。

2.4标本的接种培养:一般情况接种BA、Choc(含万古霉素50mg/L)、麦康凯/MecK(即“分科琼脂”NBIIA)、CHROMagar,BA、Choc置5%CO2、35℃潮湿环境培养,麦康凯/MecK、CHROMagar置普通环境35℃培养;怀疑为军团菌的加种BCYE-а培养基,怀疑为百日咳的加种Boudet-Gengou培养基,怀疑为肺结核的加种罗-琼氏培养基或采用商品化专门的分枝杆菌培养基培养;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加种Hayflick双相培养基或采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须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2.5读碟:(经过18~24h隔夜培养,但孪生球菌、营养缺陷链球菌以及分枝杆菌则需延长培养时间)2.5.1 G+菌: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分G+co(革兰阳性球菌),G+ b(革兰阳性杆菌)2.5.1.1 G+co—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体形态区分: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微球菌:黄色/白色/橙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不溶血,较干燥,不易乳化较葡萄球菌生长缓慢,该菌一般无临床意义;链球菌:白色/灰白色、凸起小菌落,β溶血为溶血型链球菌;灰白隆起中心扁平或凹陷,1. 0-1.5mm大小的宽大а溶血为肺炎链球菌,该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重要的地位;细如针尖,白色凸起а溶血的为草绿色链球菌,自然咯痰标本中的草绿色链球菌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肠球菌:灰白,低凸,2.0mm左右之а溶血菌落,较湿润,但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口腔球菌:白色凸起较大菌落,不溶血,黏着,接种针挑之则整个菌落挑起,琼脂上不留痕迹。

该菌偶尔可引起肺部的严重感染,一般好发生于COPD病人和肺气肿病人;孪生球菌:白色、凸起细小菌落,β溶血,生长慢48h仅0.2~0.4mm,在含羊血的MH 琼脂上不生长。

该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组成之一,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2.5.1.2 G+ b—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菌体形态区分:棒状杆菌:白色1.0-1.5mm左右大小,较干燥,不溶血/狭窄β溶血的为白喉或一般棒状杆菌;小而湿润,灰白/无色,半透明的为J-K棒状杆菌;灰白细小,β溶血的可能为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除白喉杆菌外,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是罕见的咽喉部病源菌,棒状杆菌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乳杆菌:细小,白色凸起а溶血菌落,有特殊的酸臭味,口腔正常菌群,无临床意义;芽孢杆菌:灰白大菌落,表面粗糙如毛玻璃状、蜡状、边缘不规则,不同种类菌落形态差异巨大,宽大β溶血。

延长培养时间,菌落从湿润变得干燥,边缘呈放射状扩散,形成叶状、掌状、雪花状、齿轮状等,常常为痰培养的污染菌;BA生长、Choc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G+co平面球菌、藻球菌:血琼脂上为а溶血,0.5-1.0mm大小,在Choc上呈现金属色泽,无临床意义。

2.5.2 G-菌:根据形态分为G- b(革兰阴性杆菌)、G-co(革兰阴性球菌)、以及根据对特殊营养的需求对苛养性G- b进一步分类,常见的如嗜血杆菌,军团菌等:2.5.2.1 BA生长、Choc生长、MecK生长,——Gram染色:G- b—氧化酶、分科琼脂颜色肠杆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黄色湿润大菌落;弧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淡黄色扁平大菌落;非发酵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蓝色/无色透明小菌落—鲍曼不动杆菌为中等大小,菌落聚集处产不扩散黄色色素,分离菌落为兰色;2.5.2.2 BA生长、Choc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G-co—氧化酶(+)、触酶(+)奈瑟菌:白色/黄色中等大小菌落,该类细菌为口腔常见正常菌群,该菌在痰培养中含量的高低反应了标本采集状态的合格程度,大量出现提示培养结果将是不可信的;卡他莫拉菌:白色小菌落(24h内),菌落有脆性,用接种环推之可移,是儿科和老年病人常见的下呼吸道病原菌;2.5.2.3 BA不生长/细小、Choc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G-b、菌体细小或呈扭曲之长丝状嗜血杆菌:灰色/无色,半透明,1.5-2.0mm的多为流感嗜血杆菌,该菌为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次,其高携带与COPD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灰色略黄,不透明,1.0-1.5mm的多为副流感嗜血杆菌。

一般副流感嗜血杆菌不导致肺部感染,大量出现提示培养结果将是不可信的;2.5.2.4 BA不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BCYE-а生长/或在含有L-半胱氨酸、铁离子、复合抗生素选择剂的强化血琼脂上生长—Gram染色:G-b、菌体细、长丝状提示可能为军团菌:该菌在BCYE-а上48~72 h为中等大小扁平菌落,灰白色,较粘着;该菌具有较强的生物危险性,其中嗜肺军团菌可传染;2.5.3真菌及奴卡菌:BA、Choc、分科琼脂、CHROMagar均生长—Gram染色形态、生长速度真菌:酵母样真菌,菌落中等大小,生长快,多数可在CHROMagar上显色;大多为口腔咽喉正常菌群,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但免疫缺陷、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的抗生素使用可增加该类微生物机会感染的可能性;烟曲霉菌,丝状真菌菌落,35℃培养24~48h时菌落为白色泛绿,72h后菌落迅速转为褐色,中心粉末状背面为黄褐色如烟熏状,该菌为肺部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时患者症状重,预后非常差;奴卡菌:小菌落,生长慢,菌落皱褶,呈颗粒状,有时产生褐色、黄色、黑色等色素,该类细菌可导致肺脓肿,标本脓性,有硫磺颗粒者应高度怀疑该菌;2.5.4肺炎支原体:固体培养基上,低倍镜或解剖显微镜下为典型“荷包蛋”样菌落,在Ha yflick双相培养基的液体中使培养基变黄,该类微生物是最常见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着很高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