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论文——弦理论的简单介绍及其发展过程
浅谈“弦理论”
28l瞰
万方数据
科学历程I奥秘
强相互作用力及弱相互作用力都能融台得很好,这让许多理论 科学家纳闷了许多年,直到“弦理论”的提出。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我们会发现,引力相比于其他力实在是很小.我们可以轻松 捡起地上的石头,可以用吸铁石轻松地吸起放在地上的铁,在这 些力面前,为什么引力会变得这么弱,难道它就真的比不上其他
I船f29
万方数据
浅谈“弦理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郭俊昌
科学之友 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2012(10)
引用本文格式:郭俊昌 浅谈“弦理论”[期刊论文]-科学之友 2012(10)
字宙“弦理论”
力吗々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分析,引力的作用限远。
与其他作用力不周的是,它只是分散了,而并不像其他力一样集 中,这就让我们在观念上产生了错觉,其实引力是等同于其他作 用力的,而要用“弦理论”解释,就得用到引力子的概念了。 在标准模型理论中,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但只有 两种粒子没有找到,一种是希格斯粒子,另一种则是引力子。其 中引力子是一种传递引力作用的粒子,自旋为霉,在“弦理论” 中,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粒子,因为它的“弦“是闭台的,而不同 于光子、电子等其他拥有两个端点的“开弦”。”弦理论”认为,大 多数基本粒子的“弦”的两个端点紧紧牢靠在一种“膜”上振动, 而只有一种粒子特殊,那就是引力子,它的“弦“是闭合的,它不 受“弦理论”中所谓”膜”的束缚而自由行走。根据“弦理论”推导 后的结论,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所处的宇宙仅仅是上千亿个 宇宙中的一个,这就是”平行宇宙说”。它告诉了我们所在宇宙 发生大爆炸的原因,是由两个更高维度的宇宙相互碰撞而形成 的,而且这种碰撞并不是一次,而是一次接着一次,接着就形成 了我们目前的四维宇宙。如果把每个宇宙都想象成为一个气泡, 那我们所处宇宙的外围就是一个巨大的“膑”.这就像我们平时 吹泡泡一样,它的里面便是我们所处的宇宙。我们所在宇宙中 的许多基本粒子受到这种“膜”的束缚而无法进入其他平行宇宙 中,但是引力子却可以,这也就是为什幺引力相比于其他作用力 显得“弱”的原因。 当然,根据“弦理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怎样与其他更高维 度的外星人进行通话,我们可以利用引力子的波动来实现信息 交换,利用“虫洞”的作用 将我们发出的引力子传送 给对方,这确实很疯犴,佃 却非常台理。 如果说存宇宙大爆炸 后,将粒子分为两种.一种 是处于我们宇宙边缘的 ”高速飞行粒子”,例如光 子.另一种则是相对于光 速要小很多的粒子。那么 这是否就代表着我们外闱 宇宙的膨胀速度达到了光 速呢々事实证明。我们所处 宇宙的膨胀速度并没有达 到光速,而且按照“弦理 论”的说^法,光子是不可能
物理学中的弦理论及其应用
物理学中的弦理论及其应用物理学中的弦理论是一种新理论,它试图统一所有自然力,包括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弦理论认为宇宙是由微小的弦组成的,这些弦的振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弦理论的历史弦理论是由物理学家达米恩·格拉斯和约翰·斯瓦尔奇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这种理论,希望能够证明其正确性。
弦理论中的“弦”指的是一种很细小的线状物体,它们是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基本构造单元。
理论认为,物质的不同性质是由弦的振动模式所决定的。
弦理论的应用弦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因为它能够解释宇宙中许多奇妙的现象。
下面是弦理论的一些应用:1.黑洞弦理论可以解释黑洞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当一个恒星坍缩成一个非常小而密集的点,它的质量会变得非常大。
这个点叫做黑洞,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可以吞噬光线。
弦理论中的弦振动可以解释黑洞吞噬物质的过程。
2.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的存在是由于它对星系的引力产生了影响。
弦理论可以解释暗物质的存在,因为它认为粒子的不同振动模式会决定它们的质量。
这些粒子可以是暗物质的组成部分。
3.量子力学弦理论认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统一的,这是目前物理学家想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弦理论中的弦振动模式可以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了一个比以往更加深入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宇宙学弦理论被看作是探索宇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这是因为它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结局。
理论认为,在宇宙产生初期,弦会不停地振动,这些振动会影响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结论弦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宇宙和物质的本质。
虽然它还有许多未经证实的假设,但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希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弦理论。
粒子物理学中的弦理论
粒子物理学中的弦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弦理论被认为是最被期望的“万能理论”,它综合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并对超对称性、黑洞等物理现象产生了影响。
下面将对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它的历史、发展以及它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进行探讨。
什么是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弦。
在原子级别以下,物质可以被看作是由粒子组成的。
粒子可以是电子、光子、夸克等等。
而弦则是一种不同的模型,它是一种类似于绳子似的物体,拥有一定长度并且可以振动,如同常规乐器上的琴弦。
与粒子不同的是,弦拥有维度。
弦穿过时间和空间,而粒子仅在三维空间中运动。
这种超越维度限制的数学模型使得弦可以更自然地解释迄今为止未解释的物理现象。
历史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发现弦不仅可以被看做是粒子,而且在数学上显示出更为统一的美感。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研究弦的不寻常特性,如弦长度的限制、弦振动的频率和弦的行为。
最初,弦被提出来是为了解决两种基本力(引力和电磁力)“量子化不一致”的情况。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弦理论还可以用于解释其他一些现象,例如黑洞、暗物质等等。
发展从1984年开始,弦理论在物理学的圈子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实验数据证明弦理论能够更加自然地解释物理现象,如粒子的质量、相互作用的强度等等。
因此,弦理论成为物理学家们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然而,弦理论并不是研究弦的唯一方法。
在1990年代中期,物理学家们发现了“M理论”(M理论提高了一些方面的弦理论,但尚未得到完全的验证)。
虽然弦理论的数学形式非常复杂,但它仍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
弦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虽然弦理论仍然没有得到实验证实,但它对现代物理学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弦理论为物理学家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断开辟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弦理论为物理学家提供了可能解释宇宙暗物质的新方案。
它还改变了人们对黑洞和虫洞等宇宙奥秘的理解。
而且,它也推动了纯数学领域的发展,并有助于为更好的理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问题创造新的数学工具。
kiritsis 弦论
kiritsis 弦论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kiritsis 弦论简介
2.弦论的基本概念
3.弦论的发展历程
4.弦论的应用领域
5.弦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正文
【kiritsis 弦论】
kiritsis 弦论是一种理论物理学中的框架,用于描述基本粒子和基
本力的行为。
弦论的核心思想是,所有的基本粒子不是点,而是极小的弦,
这些弦以不同的方式振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
【弦论的基本概念】
弦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弦、振动模式和维度。
弦是一种极小的、一维的物体,可以在空间中振动。
振动模式是指弦的不同振动方式,每种振动模式对应一种粒子。
维度是指弦所在的空间维度,通常是 10 维或 11 维。
【弦论的发展历程】
弦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物理学家们试图寻找一种能够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
1984 年,物理学家Eugene Kiritsis 提出了 kiritsis 弦论,这是一种基于弦论的统一理论。
【弦论的应用领域】
弦论的应用领域包括基本粒子物理学、宇宙学、量子场论等。
弦论可
以用来解释基本粒子的性质,如质量、电荷和相互作用,还可以用来预测新的粒子的存在。
此外,弦论还可以用来描述宇宙的早期阶段,如宇宙大爆炸。
【弦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弦论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实验验证、数学复杂度高和理论的多样性。
弦理论(原稿)(1)
量子碰上引力20世纪发展出了两套现代物理学的基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描绘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描绘微观粒子的运动,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当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联合时,却出现了问题。
20 世纪 20 年月,狄拉克将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联合,创办了量子场论,这是以后标准模型的雏形。
量子场论将粒子看做场的激发,粒子的概率波其实就是洋溢在空间中的场,粒子在某一地点某一时辰的出现就是场在那一时辰那一位置的激发。
利用这一点,理论物理学家创办了描绘微观下电磁互相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 QED),为了使 QED有定量计算的意义,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费曼图,就是将粒子的运动轨迹和互相作用状况画成一张图,当发生电磁互相作用时,激发出的光子的路径与原粒子的路径的交点称为极点,利用费曼图,能够计算极点处的量子数,这就使QED能够进行定量计算。
但是,因为量子力学的多重历史性(即在出现相同结果时,过程不必定相同),需要将全部的历史(过程)叠加,但是,历史的个数是无量个,所以,最后计算的结果必定是无量大。
但是,无量大是没存心义的,于是,费曼又发了然重整化方法。
费曼发现,因为QED 的耦合常数(即理论里互相作用的强度,耦合能够理解为互相作用)小于 1,这就使得每一阶的计算(即每一张费曼图的计算)越今后对结果的影响愈来愈小,所以,只用计算前几阶的结果就能获取相当精准的结果,这就是重整化方法,重整化使QED中的无量大除去了。
但是,当物理学家将引力用上述方法与量子力学联合时,在尺度较大时,还可以够成功,但是,当研究的尺度小到被称为普朗克长度时,理论中的耦合常数忽然大于 1,也就是说,重整化不再合用,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普朗克尺度下的联合是无量大,明显,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一致失败了。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研究的对象看起来完整不一样,广义相对论研究大质量的物体,量子力学研究小尺度的物体,但是,在我们的宇宙中,恰好有既是沉的,又是小的东西,比方黑洞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之初,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联合的失败是我们没法探究宇宙中的极端的物质,更重点的是,宇宙为何要有两套法例?400 年的物理研究使得物理学家相信,宇宙必定由一套法例来支配,所以,也必定有一个理论能够解说全部的自然现象。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1):弦论简史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1):弦论简史作者:张天蓉弦论用“弦”代替了经典的“粒子”弦论之前的物理学,将万物之本归结为粒子。
但到底什么是粒子,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
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最基本的粒子无法谈论大小,只是一个“点”。
弦论则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不是粒子而是弦。
按照当今的弦论,弦是比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更为基本的万物之本,弦的千变万化的振动模式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基本粒子。
其实,在弦论的发展史上,第一个弦论(玻色弦理论)并不是为了再拆再分基本粒子的深层结构所建立起来的理论,而是有个运气好的研究生为了研究强相互作用才“撞”上“弦”,现在普遍认为那是弦论的诞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加速器上发现了许多强子共振态,这些态的角动量与质量平方的关系满足一个被称为瑞吉轨道(Regge trajectory)的经验公式。
在以色列的魏兹曼研究所,有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名叫加布里埃莱·韦内齐亚诺(Gabriele Veneziano),他当时仅26岁,刚刚博士毕业。
那时,物理学家们用量子场论解决强作用碰到了困难,使得量子场论一时间不受青睐。
在很多物理学家看来,“场”不是可观测量,只有散射振幅才能被观测到。
因此,韦内齐亚诺没有从量子场论考虑,而是使用关联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S矩阵方法研究怎样使强子共振态符合瑞吉轨道的公式。
韦内齐亚诺后来回忆说,1968年6月前后,他在研究所内的咖啡吧小憩,脑海中灵感突发,不自觉地展开了一系列“思想实验”。
他深入思考描述π介子间碰撞的散射振幅会是个什么样子,当他在笔记本上整理这些想法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多年前作为数学物理学的学生就已熟悉用Γ函数表示的欧拉Beta函数。
图:韦内齐亚诺公式历史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荒谬可笑。
上图左边是韦内齐亚诺当年草草写在纸巾上的公式,如今竟被视为现代弦论的萌芽,当然也让韦内齐亚诺后来一跃成为粒子物理学界的名人。
尽管他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个公式的深刻意义,即使做梦也不可能想到什么“弦论”。
弦理论探索万物的共同语言
弦理论探索万物的共同语言弦理论,作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试图解释和统一所有基本粒子和物理力的行为。
它认为宇宙的基本构建要素不再是点状的粒子,而是微小且具有长度的弦状物体。
这些弦不仅可以振动,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缠绕和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粒子。
1. 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物理学家发现当使用量子力学理论来描述高能物理学现象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一全新的思路。
从那时开始,弦理论经历了多次修正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框架。
2. 弦理论的基本原理弦理论认为,物质不再是由点状的基本粒子组成,而是由振动的弦来构建。
这些弦的振动模式不同,对应了不同的粒子。
这一观点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属性以及为什么物质的质量有下限等。
3. 弦理论与量子引力弦理论被认为可能是一种统一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途径。
在现有的物理理论中,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是不一致的,无法统一。
弦理论通过将引力视为弦的振动模式,并考虑了弦在不同空间维度上的运动,为统一理论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4. 弦理论与宇宙学弦理论还与宇宙学密切相关。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等问题,而弦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宇宙早期演化的可能性。
根据弦理论的观点,宇宙在早期可能经历了一次超弦宇宙的阶段,这对于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5. 弦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弦理论具有很多优点和潜力,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弦理论涉及到额外的维度、复杂的数学计算等。
此外,由于目前实验数据的限制,也无法验证弦理论的预言。
未来,物理学家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数学工具,设计实验来验证或推翻弦理论的假设。
总结:弦理论作为一种探索万物共同语言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基本粒子和物理力的行为。
它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物理学家们对于宇宙和现象的解释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物理学史论文弦理论的简单介绍及其发展过程
弦理论的简单介绍及其发展过程【摘要】弦理论,即弦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
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支持一定的振荡模式,或者共振频率,其波长准确地配合。
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它的基本内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M理论一: 弦理论的形成背景20 世纪的物理学有两次大的革命: 一次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另一次是量子理论的建立。
经过人们的努力, 量子理论与狭义相对论成功地结合成量子场论,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是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 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等效原理及广义协变原理这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在天文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支持下, 广义相对论也有长足的发展。
在小至太阳系, 大至整个宇宙范围里, 实验观测与理论很好地符合。
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已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前沿。
在量子理论的框架下, 我们可以认识小尺度下的宇宙:分子原子以及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如电子和夸克。
两个理论差不多所有的预言都在实验上被物理学家以难以想象的精度证实了。
但同样的这两个理论工具, 却无情地把我们引向一个痛苦的结论: 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不相容。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之后想到要统一当时公知的两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他花费了后半生近40 年的精力去寻求和建立一个统一理论, 但没有成功。
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爱因斯坦的失败并不奇怪。
实际上自然界还存在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力- 弱力和强力。
现在已经知道, 自然界中总共4 种相互作用力除有引力之外的3 种都可用量子理论来描述, 电磁、弱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是用假设相互交换“量子”来解释的。
但是, 引力的形成完全是另一回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物质影响空间的几何性质来解释引力的。
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引言:弦理论作为当今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揭示了宇宙中微观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探讨弦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其对物理学和哲学的影响。
一、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弦理论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不是点粒子,而是细如弦线的物质。
这些弦线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弦的振动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粒子性质,如弦的振动频率高低决定了粒子的质量,振动方式决定了粒子的自旋等。
弦理论将微观和宏观的物理规律统一起来,既能描述经典物理学的引力场和电磁场,也能描述量子物理学的粒子和力量子。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决许多物理学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二、弦理论的研究进展弦理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了弦论的基本构想。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弦理论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发现了超弦理论,它将弦的振动模式扩展到了10维空间。
超弦理论为统一自然界的所有基本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超弦理论还引出了多个维度的概念,如弦理论的扩展版本M理论推广到了11维空间。
这些超越了我们日常观察到的四维时空的理论,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三、弦理论对物理学的影响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量子引力问题的可能性。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引力与量子力学的统一,而弦理论为统一引力与量子力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这也被称为“理论中的理论”,为寻求一种量子引力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弦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对物理世界本质的进一步理解。
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本质,而弦理论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
它从不同维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本质。
四、弦理论对哲学的影响弦理论对哲学领域也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常常困扰于宇宙的起源、意义和目的等问题,而弦理论的发展给出了一种宏观和微观统一的可能性。
物理学中的弦理论研究
物理学中的弦理论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学的研究就是为了解释这个世界的一切。
物理学家研究原子、分子、粒子和宇宙的起源。
在这些研究中,一个理论揭示了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有一个共同的因素。
物理学中的弦理论是一个机会,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个角色的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弦理论是一个尝试将我们周围的世界描述为极小的弦的理论。
这些弦有比原子核小得多的尺寸,但它们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基本的事物。
弦理论认为这些弦可以振动,在这些振动的不同方式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这个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我们住的这个宇宙可能有更多的维度,除了三维的空间和时间之外。
我们并不能感觉到这些维度的存在,因为它们弯曲了,它们嵌套在我们目前看到的三维世界之内。
这种情况,重力变得比其他基本力弱很多,因为它不需要穿过这些维度。
实际上,这三维可能是我们感知到的真正的宇宙。
在弦理论中,弦的振动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共振模式。
每个模式都具有不同的质量,弦以其最低级别振动的质量被称为弦的质量基准。
在这个意义上,弦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量子力学的理论。
弦理论重新构造了整个物理学。
它提出了最小的粒子是弦,而不是点,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描述宇宙。
根据弦理论,“浸泡“在我们的宇宙中的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表征形式,就像音乐中的弦在弹性不同的形状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同音乐从弦可以构建,我们的宇宙也可以从弦和它们的状态和互动中的形态进行构建。
弦共振的方式不仅确定弦的属性,而且也可以解释电磁波学和引力理论的交互。
在这个框架中,引力量子化是不可避免的。
弦理论基于超弦理论的开始,这是一种从弦的量子方式显现的扩展。
在超弦理论中,已知世界只有四个维度: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
这种融合的方式将给出比标准模型(这是描述基本粒子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论)更为准确的结果。
弦理论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它不容易得到验证。
与其他科学理论不同,它无法直接检验。
弦理论中的基本粒子的质量太高,使它们不可能被现有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但在未来的实验中,弦理论带来的预测将有望在相关领域得到核实。
弦理论的最新发展
弦理论的最新发展近年来,弦理论作为一种理论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弦理论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其在解释宇宙起源、黑洞信息悖论以及量子重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 弦理论简介弦理论是一种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物理学理论。
它将基本粒子视为微小的弦,而不是零维点粒子。
弦理论包括了开弦和闭弦两种形式,它们的振动模式决定了物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超弦理论的提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进展。
其中最显著的一次是1984年出现的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是一种包含了超对称性的弦理论形式,它解决了开弦和闭弦之间的不一致性,并为构建一种能够统一所有基本力量的理论提供了可能。
3. 共形场论与弦理论的联系共形场论是一种研究二维量子场论的数学工具。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弦理论和共形场论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
弦理论中的弦振幅可以通过共形场论的技巧进行计算,这使得弦理论研究在数学上更加严谨,并在相互作用弦理论中有了更大的进展。
4. 弦理论与宇宙学弦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它还尝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根据弦理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超弦振动。
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弦宇宙学的概念,即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弦,不断演化和振动。
5. 弦理论与黑洞信息悖论黑洞信息悖论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物理学界的难题。
根据量子力学,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但是根据经典引力理论和黑洞的性质,黑洞似乎会永久地吞噬信息。
弦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黑洞是由弦构成的,通过研究弦的相互作用,研究者们希望揭示黑洞内部的信息流动机制。
6. 弦理论与量子重力弦理论是研究量子引力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现有的物理学理论中,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有着本质上的矛盾。
弦理论试图解决这个矛盾,提出了一种量子引力的描述方式,为研究宇宙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7. 弦理论的实验检验弦理论作为一种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并不容易直接进行实验验证。
弦理论简介
弦理论简介弦理论(String Theory)是现代理论物理中一种颇具挑战性和深刻的理论,旨在统一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包括基本粒子和力量。
虽然弦理论非常复杂,但以下是对它的简要介绍,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弦的基本概念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将基本粒子不再视为点粒子,而是一维的振动弦。
这些弦可以是闭合的或开放的,它们的振动模式决定了它们的性质。
不同振动模式对应于不同种类的基本粒子,例如光子、夸克、引力子等。
统一性弦理论的目标之一是统一描述宇宙中的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
这包括了引力,这在标准模型中是与其他力量分离的。
通过将所有粒子和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框架中,弦理论试图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未解之谜。
超弦理论超弦理论是弦理论的一个分支,试图融合弦理论和超对称性理论。
它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超弦,如I型、II型、Heterotic等。
超弦理论使弦理论更加复杂和有趣,它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物理概念。
尺度问题弦理论具有一个有趣的性质,即没有所谓的“最小尺度”。
这与标准模型中的点粒子理论不同,因为在弦理论中,我们不能无限地缩小物质和力量的尺度。
这意味着弦理论可能提供了一种统一描述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方式。
实验验证弦理论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因为它所涉及的能量尺度非常高,远远超出了目前实验技术的范围。
然而,一些宇宙学观测和理论计算提供了一些间接支持弦理论的证据。
研究者们仍在努力寻找实验方法来验证或反驳弦理论的预测。
总的来说,弦理论代表了理论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它试图找到统一描述自然界的力量和物质的理论。
尽管它还面临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但它仍然吸引着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研究兴趣,并可能在未来提供我们对宇宙本质更深刻的理解。
理论物理学的弦论研究
理论物理学的弦论研究引言理论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而弦论作为理论物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致力于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
本文将介绍弦论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框架,以及弦论在解决物理学难题方面的潜力。
弦论的起源与发展弦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即弦,它是一种类似于线段的物体。
与此同时,物理学家还发现,通过将空间维度从三个扩展到更高的维度,可以得到一种更加统一的理论描述。
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学家发现了弦论的独特之处。
弦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粒子都可以看作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粒子。
这一理论揭示了宇宙的微观结构,试图解释所有已知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弦论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发展。
物理学家发现了超弦理论,即将弦论扩展到了超对称性理论的框架下。
超弦理论解决了弦论的一些矛盾之处,并提出了统一描述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弦论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框架弦论有几个基本原理和数学框架。
首先,弦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粒子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这些振动模式可以分为闭合弦和开放弦,闭合弦对应着粒子的质量,而开放弦对应着粒子的力量。
其次,弦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数学框架,即世界面理论。
世界面理论描述了弦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运动。
通过这种数学框架,物理学家可以计算弦的振动模式,并解释各种粒子的行为。
另外,弦论中还引入了超对称性。
超对称性是一种将粒子的自旋和质量联系起来的对称性,通过引入超对称性,弦论可以更加统一地描述不同类型的粒子。
弦论的物理学难题和挑战弦论作为一种扩展了标准模型的理论,依然面临着许多物理学难题和挑战。
首先,弦论需要在高能量和大尺度下进行检验。
目前的实验技术无法达到这样的尺度,因此物理学家需要依靠数学方法和理论推理来验证弦论的正确性。
其次,弦论中存在一些数学上的困难。
弦论中引入了高维度的数学概念,这给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弦理论:比科幻更疯狂的科学,宇宙的终极秘密,灵魂的栖息之所
弦理论:比科幻更疯狂的科学,宇宙的终极秘密,灵魂的栖息之所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10个或11个维度构成的,在现今人类科学无法感知的高维空间中,可能是我们灵魂、意识的栖息之地,也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终极秘密。
你一定会嘲笑那人,肯定是科幻片看多了,但如果告诉你这些内容的人,是一群顶尖的物理学家,你又作何感想呢?01在当今物理学界,有两大支柱牢牢的支撑着物理学大厦,一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另外一个就是号称没有人能完全弄懂的量子力学。
相对论颠覆性的把时间和空间统一了起来,重塑了牛顿力学之后的世界观。
引力的产生是因为空间弯曲造成的,时间的流逝会随着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而变慢,住在低海拔海边的人会比住在高山上的人老得更慢,这些知识即使放在现在也足以颠覆认知,但却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科学实验验证过了。
因为空间可以弯曲,相应的也就可以膨胀和坍缩,相对论直接导致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产生,但是,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的?宇宙为什么会爆炸?爱因斯坦在他生命最后的30年,一直试图把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来解决这个宇宙终极问题,但最终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量子力学从诞生到极速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瑰丽神奇的微观世界。
原来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由微观粒子夸克和电子,在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的作用下构建而成,类似于最小的乐高积木搭建出种类繁多的玩具。
至此,自然界四大基本力已经聚齐,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02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时候微观粒子是不受引力影响的,因为根据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无法确定的,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在空间中是随机涨落的,并不受到空间弯曲的影响。
这时科学家才发现,万有引力不再万有,于是,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和公式推导,希望能把引力并入量子力学中,但最终穷整个物理学界的力量,都没有办到。
既然如此,就采取乌龟策略吧,科学家们决定,在宏观世界的运行中,我们使用电磁力和引力,在微观量子世界,使用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这就类似一个国家被两种势力统一,最终采取的政策是把国土一分为二,两种势力互不干扰,各自为政!之后,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内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微观粒子,问题就又出现了。
弦理论简介:物理的新篇章
弦理论简介:物理的新篇章弦论的起源和发展弦理论是近代理论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用来解释物质的微观结构。
弦理论最早来源于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但是这个理论无法与量子力学统一。
直到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弦子模型,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第一个弦理论模型,逐渐形成了现代弦理论。
弦理论认为,基本粒子并非点状粒子,而是一维的弦状物体,在不同的振动状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粒子特性。
弦论与统一理论弦理论是现代理论物理中一种十分前沿的思想,它试图将引力与其他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
弦理论试图构建一个包含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统一模型,其中包括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
传统的粒子物理模型无法将这些基本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而弦理论被认为有望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够解释宇宙的全貌。
弦论的重要突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弦理论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超对称性和多重空间维度。
超对称性是指空间时间的对称性与粒子自由度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一性质在弦理论中非常重要。
多重空间维度是指弦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四维空间可能只是更高维度空间中的一个子空间,这也是传统粒子物理无法解释的现象。
弦论与实验验证尽管弦理论在数学上有很美妙的构造,然而由于其需要更高能量和更高精度的实验验证,迄今为止并没有直接从实验上获得关于弦理论的证据。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依靠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数学推演的推测来验证和完善弦理论。
弦论的未来展望即使目前尚无法从实验上直接验证弦理论,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这个领域,并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假设和模型。
随着技术水平和数学工具的不断发展,相信将来我们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弦理论真实性和普适性的证据。
结语总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自然界规律与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弦理论作为一个前沿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在推动物理学新篇章的同时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在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中探寻前行!以上就是对于“弦理论简介:物理的新篇章”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理论物理学中的弦理论
理论物理学中的弦理论理论物理学是探索宇宙本质的学科,它是对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研究。
在这一学科中,有一种被誉为最具有前途的研究领域,那就是弦理论。
弦理论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基本结构的全新理论,它探究的是微观物质和能量的本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了解弦理论,介绍它的历史、基本原理以及现在的研究动态。
1. 历史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
当时的理论物理学家意识到,他们所研究的基本粒子模型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不能解释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与广义相对论完美结合等。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这就导致了弦理论的诞生。
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微观粒子的行为应该是由一些基本的物理对象组成的,而这些物理对象应该是一些比原子核还要小的“线”或“弦”。
这些弦可以做出复杂的振动模式,从而描述不同的基本粒子特性。
这个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的物理现象,但是当时的物理实验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证明这个理论。
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重大发展,最终演变成为了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样的理论。
但弦理论依然没有经过实验的验证,这也是弦理论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2. 基本原理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一些极短的、振动着的线(或弦)组成的。
不同的粒子就相当于线的不同振动模式。
这个理论包括五种不同的弦理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被完全理解。
这里我们只介绍一下Bosonic弦理论。
Bosonic弦理论是弦论中最简单的一种,它描述的是一种没有自旋的粒子。
这个理论采用了两个维度来描述弦的运动状态:其一是空间维度,另一个是时间维度。
弦的振动是通过调整这两个维度来实现的,就像吹奏不同频率的音符一样。
用数学方式表示,Bosonic弦理论中的每一根弦由如下方程描述:X^μ(γ,τ)=x^μ+2α'p^μ(τ-σ)+i√(2/α')∑(n≠0)1/n[α_n^μe^in(τ-σ)+α_n^μ*e^-in(τ-σ)]其中,X^μ是弦在μ维上的位置,γ是空间维度,τ是时间维度,X^μ的初始位置为x^μ,p^μ是弦在时间t=τ时的动量,σ表示弦的位置。
弦理论弦聚变与T对称性破缺
弦理论弦聚变与T对称性破缺弦理论、弦聚变与T对称性破缺弦理论(String Theory)是近年来物理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它试图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描述自然界的方法。
在弦理论中,物质不再是由点粒子组成,而是由一维的弦构成。
与此同时,弦理论也涉及到弦聚变(String Fusion)以及T对称性(T Symmetry)破缺等重要概念。
一、弦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弦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并不是粒子,而是弦。
弦是一维的振动对象,其振动模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弦理论的出现,解决了量子引力的问题,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到了一起。
此外,弦理论还提出了超弦理论、M理论等更高阶的理论。
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物理学家研究弦振动的数学模型,发现其中存在一种名为玻色子的振动模式,这使得弦理论具备了描述粒子的能力。
1984年,弦理论的五种统一模型(heterotic string theory)被提出,将费米子引入弦理论,使得其具有了描述物质的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弦理论的认识逐渐深入。
在弦理论中,弦的振动模式包含了多种粒子的状态,解释了强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等基本力的统一性。
此外,弦理论还引入了超对称性,提出了统一粒子与力的超对称理论。
二、弦聚变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弦聚变是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弦发生碰撞、交互作用,形成新的弦的过程。
通过弦聚变,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弦振动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物质多样性背后的统一性。
弦聚变过程中,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弦(或弦振动模式),这些新的弦可以是点粒子、黑洞等物质形态。
通过研究弦聚变,我们可以揭示宇宙中不同物质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
三、T对称性破缺及其重要性T对称性是指物理过程在时间反演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粒子物理学中,T对称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弦理论简介:物理的新篇章
弦理论简介:物理的新篇章在物理学的广阔领域中,弦理论作为一种前沿的理论框架,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爱好者的关注。
它不仅是对粒子物理学现有理解的扩展,也是对宇宙最基本构成要素的全新探索。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弦理论经历了重大进展,成为现代物理学中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篇将为您详细介绍弦理论的背景、基本概念、主要假设以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弦理论的历史背景弦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物理学家们试图解决量子场论与引力理论之间的矛盾。
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微观粒子的方式,而广义相对论则解释了宏观物体与引力之间的关系。
然而,量子力学和引力并不能和谐共存,这使得对统一理论的追求成为当时物理研究的热点。
1970年,若泽·阿尔维(Gabriele Veneziano)提出了一个能很好地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新公式,这一进展刺激了对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随后,几位物理学家如莱昂纳多·萨斯皮尔(Leonard Susskind)、Holger Bech Nielsen 和 Yoichiro Nambu 等人在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提出,基本粒子实际上不是零维点状对象,而是一维的“弦”。
这种想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二、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在微观世界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不是希格斯粒子或者夸克,而是极小的震动弦。
这些弦可以是开放的(端点自由)或闭合的(形成环形),其特性和运动决定了所对应粒子的性质。
在这种观点下,不同类型及性质的粒子被认为是弦以不同方式振动所产生的效果。
1. 弦及其振动模式弦可以被看作是微小的一维对象,它们在高维空间中振动。
不同振动模式产生了不同质量和力相互作用特性的粒子。
例如,在一维握住一根吉他弦,与不同手指施加力量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频率与音调,同理,不同振动状态下的弦呈现出不同种类粒子的属性。
2. 超弦理论超弦理论是弦理论的重要分支,它结合了超对称概念。
弦论与量子场论的研究
弦论与量子场论的研究引言:在现代物理学领域中,弦论和量子场论是两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
弦论是一种使用一维弦来描述基本粒子和力的理论,而量子场论则是将粒子表示为场的概念,并通过量子力学的框架来研究粒子的行为。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弦论的发展历程弦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最初是试图解决强相互作用的问题。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弦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强相互作用,还能够统一描述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力的作用。
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弦论开始成为物理学研究的热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弦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弦的发现和构建,研究者们提出了弦的概念,并构建了数学框架来描述它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对弦论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弦论在数学上存在一些困难,例如维度的问题和超对称性的引入等。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和数学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
随着超对称性和多重弦理论的引入,弦论的框架逐渐完善。
二、量子场论的基本原理量子场论是研究粒子的行为的重要工具。
它将粒子表示为场的概念,并通过量子力学的形式来研究场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量子场论的基本原理有几个关键要素:场的正则量子化、费曼图和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
在场的正则量子化中,我们将场表示为场算符,通过对其进行正则量子化处理,得到场的哈密顿量和正则动量算符。
费曼图则是描述场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图形化工具,它将粒子的运动和作用过程表示为图形,便于研究者理解和计算。
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主要是通过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来描述粒子的行为,它使用统计性质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和作用。
三、弦论与量子场论的关系弦论和量子场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相互补充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量子场论可以被看作是弦论在自由场限制下的特殊情况。
在弦论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它可以通过适当的限制转化为量子场论,并得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结果。
然而,弦论相较于量子场论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什么是弦理论?弦理论的简化解释和简要历史
什么是弦理论?弦理论的简化解释和简要历史弦理论的出现寄托了理论物理学家的梦想,那就是在一张数学图中描述所有力和物质。
但是在无数的讨论、会议、论文之后,许多曾经希望实现的惊人突破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遥遥无期。
虽然即使没有任何光辉的进展迹象,但是所得到也对物理和数学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不管喜欢与否(某些物理学家当然不喜欢),弦理论依然存在。
作为所谓的“万有理论”的候选者,弦理论旨在解决各种理论难题,最基本的是重力如何作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小物体。
广义相对论将重力描述为诸如行星之类的大物体对空间弯曲区域的反应,但是理论物理学家认为重力最终应表现得更像磁性-冰箱磁铁会粘住,是因为它们的粒子正在与冰箱粒子交换光子。
从粒子的角度看,在自然界的四种力中,只有重力缺少这一描述。
理论学家可以预测重力粒子的外观,但是当他们尝试计算两个“重力子”撞击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将无穷无尽的能量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这是数学上缺乏某种东西的信号。
理论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从核物理学家那里借鉴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摆脱有问题的点状引力粒子。
只有琴弦可以干脆地碰撞和反弹,但并不意味着物理上不可能的无限。
弦理论通过仅用一个元素替换所有物质和受力粒子,从而在宇宙的标准描述上翻开了一页:微小的振动弦以复杂的方式扭曲和旋转,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它们看起来像粒子。
敲打特定音符的特定长度的弦会获得光子的属性,而以不同频率折叠并振动的另一根弦会起到夸克的作用,以此类推。
除了驯服重力,该框架还具有解释诸如电子质量之类的所谓基本常数的潜力。
理论学家希望,下一步是找到描述弦的折叠和移动的正确方法,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但是最初的简单性却以意想不到的复杂性为代价-在熟悉的四个维度(三个空间和一个时间)中弦数学不起作用。
它需要六个附加维度(总共10个),这些维度仅对小弦可见,就像电力线对飞过头顶的鸟类来说像一维线一样,对一只蚂蚁在电线上爬行来说像一维线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理论的简单介绍及其发展过程【摘要】弦理论,即弦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
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支持一定的振荡模式,或者共振频率,其波长准确地配合。
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它的基本内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M理论一: 弦理论的形成背景20 世纪的物理学有两次大的革命: 一次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另一次是量子理论的建立。
经过人们的努力, 量子理论与狭义相对论成功地结合成量子场论,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是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 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等效原理及广义协变原理这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在天文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支持下, 广义相对论也有长足的发展。
在小至太阳系, 大至整个宇宙范围里, 实验观测与理论很好地符合。
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已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前沿。
在量子理论的框架下, 我们可以认识小尺度下的宇宙:分子原子以及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如电子和夸克。
两个理论差不多所有的预言都在实验上被物理学家以难以想象的精度证实了。
但同样的这两个理论工具, 却无情地把我们引向一个痛苦的结论: 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不相容。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之后想到要统一当时公知的两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他花费了后半生近40 年的精力去寻求和建立一个统一理论, 但没有成功。
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爱因斯坦的失败并不奇怪。
实际上自然界还存在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力- 弱力和强力。
现在已经知道, 自然界中总共4 种相互作用力除有引力之外的3 种都可用量子理论来描述, 电磁、弱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是用假设相互交换“量子”来解释的。
但是, 引力的形成完全是另一回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物质影响空间的几何性质来解释引力的。
在这一图像中, 弥漫在空间中的物质使空间弯曲了, 而弯曲的空间决定粒子的运动。
人们也可以模仿解释电磁力的方法来解释引力, 这时物质交换的“量子”称为引力子, 但这一尝试却遇到了原则上的困难—- 量子化后的广义相对论是不可重整的,。
目前,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与描述宏观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在根本上有冲突,广义相对论的平滑时空与微观下时空剧烈的量子涨落相矛盾,这意味着二者不可能都正确,它们不能完整地描述世界。
建立在攀因新坦引力理论上的量子计算给出了“无限大” , 这个落谬的答案正如你用一个数除以零所得到的一样。
用数学家的语言来说从计算发散了。
因此, 量子化和广义相对论是相互不自洽的。
因此,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应该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里统一起来。
现在这一更大的理论框架已初显端倪, 它就是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是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最自然的结果。
二: 弦理论内容及渊源弦理论之不同于传统的量子场论在于假定物质的基本结构不是点粒子而是弦—一条一维的曲线。
它的特征尺度是普朗克长度, 约为1. 6×10- 35m。
弦有两种基本的拓扑结构: 开弦和闭弦。
开弦是两端自由的线段而闭弦是首尾相接的闭合环。
最简单的、最有希望的理论却只包括闭合弦。
弦运动的各种简正模式的量子激发给出了基本粒子谱。
这些激发可以有弦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 对应到粒子谱上, 反映为粒子存在各种内部自由度。
在弦理论中, 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一个基本弦的不同运动模式而已。
例如, 按照一种特珠方式振动时, 弦可能是一个电子。
弦也可以结合或分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
弦的运动态中低于普朗克能量的态数目是有限的, 对应为可观测的粒子。
那些质量与普朗克能量相当或是高于普朗克能量的模式有无穷多, 它们很可能是不可观测的。
一般说来, 它们是不稳定的, 会衰变为更轻的模式。
弦理论的最直接起源可追溯到1968 年,它的雏形是由维尼齐亚发现的。
当时, 许多物理学家都致力于解释粒子加速器在高能碰撞中产生的强子粒子( 称作强子) 的性质。
维尼齐亚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的数学公式,然后在一本老旧的数学书里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公式,这公式能够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
到1970 年, 情况有所突破, 南部阳一郎、尼尔森与苏斯金终于揭开了欧拉公式所隐含的物理奥秘。
原来, 欧拉函数恰是微观弦振动的数学表示。
如果用一维振动弦来模拟夸克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束缚力, 那么这种情况下, 核强力就能精确地用欧拉函数来描述。
弦好比两个夸克小球之间的“橡皮筋”,而从物理意义上看, “橡皮筋”比两端的夸克更重要——早期的弦理论即由此而诞生。
虽然弦理论直观简单, 也令人满意, 但不久人们发现他也有失败的地方。
实验表明弦模型预言的某个数直接与观测结果相矛盾。
然而1974 年施瓦兹和谢尔克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使这一显然的缺陷成了优点。
他们在研究了像信使粒子一样的弦振动模式后, 发现它完全符合假想的信使粒子( 一个质量为零自旋等于2 的粒子) —引力子。
于是, 他们郑重提出, 或许弦理论事实上就是一种引力理论, 甚至可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
但是,这一重新起步困难不少, 也很少有人响应。
经过同道者10 年艰苦奋斗, 上述大胆设想才赢得广泛的认同。
1984 年格林和施瓦沿这个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构造了一种特殊的弦模型, 它具有时空的超对称, 因而称为超弦理论。
对称概念是物理学家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数学上,当一个方程组的单元之间发生了互换(变换), 而整个集体仍然显出同样的性质, 我们可称之为对称。
对称的概念之所以在发展理论时有价值, 是因为它可用于指明大相径庭的事物之间的重要相似点。
当时空维数等于10, 内部对称群为SO( 32) 时, 这个理论不存在反常。
超弦理论颇有说服力地证明, 曾让早期弦理论困惑的有关量子力学的矛盾全都是可以消解的。
事实上, 他们得心应手地处理了所有的数学上的自洽性问题, 诸如超光速的快子、由点粒子模型所引起的无穷大、对称性反常、高维自由度与超对称的引入等等。
他们甚至还证明, 弦理论有足够能力去容纳4 种基本力。
不利用“弦”就显然不可能建立一个数学上调和的量子引力理论。
相反地, 不包括引力, 看来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数学上一致的弦论。
超弦计算, 即使包括引力在内, 决不会产生“无限大”。
从1984 年到1986 年, 是所谓的“第一次超弦革命”时期。
后来人们经过研究发现, 在十维空间中, 实际上有5 种自洽的超弦理论, 它们分别是IIA 和IIB, 一个规范为Apin( 32) / Z2的杂化弦理论, 一个规范群为E8×E 8 的杂化弦理论和一个规范为SO( 32) 的I 型弦理论。
对一个统一理论来说, 5 种可能性还是稍嫌多了一些。
因此, 过去一直有一些从更一般的理论导出这些超弦理论的尝试, 但直到1995 年人们才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关于这5 种超弦理论统一的图像称之为M 理论。
将5 种超弦理论和十一维超引力统一到M 理论无疑是成功的, 但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M 理论在提出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数学表述, 因此寻找M 理论的数学表述和仔细研究M 理论的性质就成了超弦理论研究热点, 从而点燃了“第二次超弦革命”。
“弦理论”这一用词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度空间的玻色弦理论,和加入了超对称性的超弦理论。
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论”一般是专指“超弦理论”,而为了方便区分,较早的“玻色弦理论”则以全名称呼。
三: 弦理论的现状及未来弦理论是发展中的理论, 它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 也没有被科学界接受。
为了使超弦理论与实验室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然而它的部分成果已经带来了令人惊奇的关于空间、时间和物质的新认识。
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和谐地统一起来是它的主要成功。
而且, 弦理论有能力回答有关自然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和力的初始问题,也正在导致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之向的联系在近期内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
在宇宙学方面, 超弦理论虽然不能对暴涨宇宙及暗能量的起源提供很好的回答, 但最近几年的进展却启发了人们对它们的进一步认识。
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黑洞的熵和辐射, 这是第一次从微观理论出发, 利用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严格了导出了宏观物体黑洞的熵和辐射公式, 毫无疑问地确立了超弦理论是一个关于引力和其他相互作用力的正确理论。
目前弦理论还面临很多问题的挑战, 比如弦理论连方程本身很难确定, 现在我们也只有得到它的近似形式。
于是弦理论家只限于寻找近似方程的近似解, 而近似解不足以回答挡在理论前头的许多基本问题。
另外人们也需要开始重视实验对弦论的限制和验证( 或者证伪) , 因为无论是加速器物理还是宇宙学都已经发展到可能发现量子引力和弦论的效应。
未来的10 年或者20 年时间, 将见证宇宙学、粒子物理与量子引力和弦论的交互推动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 美] B. 格林, 李泳译, 宇宙的琴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 2] 李淼, 超弦理论与宇宙学的挑战, 宇宙学专题34 卷( 2005 年) 9 期[ 3] 朱占武,超弦理论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4] 百度百科,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