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在医疗领域,无菌检验是确保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无菌性的重要程序。
无菌检验的目的是保证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感染,从而保障病患的安全。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无菌检验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套涵盖多个方面的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首先,在进行无菌检验之前,操作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这包括正确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和无尘服等。
这些措施旨在有效防止潜在的污染源对待检器械产生影响。
同时,操作人员要做到洁净双手,勤洗勤消毒。
其次,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确保工作环境的洁净度。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过多的谈话,减少细菌的传播。
同时,操作台面、工作区域和操作的器械等都应该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只有保持良好的消毒环境,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施无菌检验时,操作人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和使用领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指标和试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一些高级手术器械需要进行生物指示器试验来检验其灭菌效果,而一些常用的医疗用品则可以通过物理指标进行检测,例如斯特林试验等。
在实施无菌检验时,操作人员也需要关注器械本身的无菌特性。
比如,要确保手术器械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损坏或者污染。
同时,要保证器械的包装完好无损,防止任何尘土或异物进入包装内部。
另外,操作人员在进行无菌检验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打开包装之前,要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有任何不正常情况,必须重新选择无菌包装进行检验。
在打开包装后,操作人员应在洁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避免接触任何非无菌区域。
操作人员还需要关注无菌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无菌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操作人员需要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规范要求,并按照规程进行工作。
实验室设备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无菌检验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还应该保持耐心和细心,遵守操作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正确执行。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1. 简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被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关键步骤。
无菌器械通常用于直接接触体内组织或者系统,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无菌器械产品的检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多个方面的,如微生物检测、物理性能、生物安全性评估等。
这些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制造商和使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2. 检测方法2.1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测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检测产品表面、空气中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源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2.2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评估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关键指标之一。
这些通常包括产品的力学性能、密封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
力学性能可以评估产品的强度和耐久性,密封性能可以评估产品的封闭性能,生物相容性可以评估产品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
2.3 生物安全性评估生物安全性评估是对无菌医疗器械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
这些评估通常包括对产品材料的毒性、致病性以及其他潜在风险的评估。
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估,可以对无菌器械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
3. 检测流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流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样品采集:从生产线上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微生物检测: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
3. 物理性能: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密封性能、生物相容性等。
4. 生物安全性评估:对样品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估,包括对产品材料的毒性、致病性以及其他潜在风险的评估。
5. 结果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样品是否符合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要求。
6. 报告输出:根据分析结果,检测报告,包括数据、评估结果和建议。
4. 检测标准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通常参考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标准。
医疗器械无菌检测
EO残留量
EO残留影响因素 • 与材料、灭菌工艺的好坏有关,与包装材料 的材质和季节、通风等有关。 • 材料对EO的吸附性大小顺序依此为:天然橡 胶,涤纶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 乙烯 • 残留部位 • EO的毒副作用
尘埃粒子计数器
• 取样 • 是否严格按照产品注册标准的规定取样并检 •
验,每种培养基的接种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培养基及稀释液等 1、有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 基、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是否配有0.1% 无菌蛋白胨水溶液或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9g/L无菌氯化钠溶液。 2、需要阴凉干燥处保存的培养基贮存条件是否 符合要求; 3、有无培养基配制、灭菌记录;
浅谈无菌医疗器械标 准及检验要求
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 无菌医疗器械定义
由生产企业生产并灭菌后以无菌状态供应, 医疗单位不需要再进行灭菌而直接使用的 医疗器械。
• 无菌医疗器械分类
1.植入性无菌医疗器械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定义
仅供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的无菌医疗器 械.
化学性能
还原物质≤0.3ML/20ML 酸碱度(与空白PH之差)≤1.0 不挥发物≤2.0ML/100ML 色泽:澄明无色 重金属≤0.3μg/ml 锌≤0.4μg/ml 紫外光吸收(230-360nm) ≤0.3 灰分≤1mg/g 氯乙烯单体≤1μg/g 对MF料:醇溶出物≤10mg/1 00ml
一次性使 用输血器 一次性使 用静脉输 液针 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 射器
GB836 9 GB186 75 GB158 10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无菌医疗器械对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遵循一定的质量管理规范,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无菌医疗器械的检查和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无菌医疗器械的检查评定标准。
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 设备和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必要时需要对关键设备进行验证和监控。
对于与无菌医疗器械相关的生产设备,则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无菌环境中的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2. 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从事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
培训的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技术、无菌器械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要求等。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健全的人员考核和纪律管理制度。
3. 原材料和辅料管理: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与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辅料密切相关。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辅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并建立相应的接收检验和质量控制制度。
同时,对于与无菌医疗器械直接接触的原材料和辅料,还需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和管理。
4. 工艺控制和质量检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验流程。
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消毒和灭菌措施,以确保器械的无菌性。
同时,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验证,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二、无菌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1. 外观检查:无菌医疗器械在外观上应无明显的污染、破损和其他缺陷。
外观检查应包括对器械表面、包装和标志的检查,确保无菌医疗器械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或损坏。
2. 性能检验:无菌医疗器械的性能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性能检验的内容包括对器械的使用功能、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测试。
通过性能检验,可以评估无菌医疗器械是否具备满足临床需求的基本功能。
医疗器械无菌检测
医疗器械无菌检测医疗器械无菌检测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无菌检测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没有被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污染,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无菌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医疗器械无菌检测的方法1.生物学指标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通过培养方法检测器械是否有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常用的生物学指标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该方法简单可靠,能够准确检测出医疗器械是否无菌。
2.化学指标法:该方法通过检测无菌产品中的生物产物来判断是否有菌落的存在。
常用的化学指标是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含量。
ATP是生命活性指标,它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当ATP含量高于一定水平时,就可以判断该器械有细菌污染。
3.理化指标法:理化指标法主要通过测量医疗器械上的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如颜色变化、pH值、电导率等来判断无菌产品是否受到细菌污染。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但准确性可能没有生物学指标法高。
二、医疗器械无菌检测的重要性1.保护患者安全:无菌检测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任何未经无菌检测的医疗器械都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如果使用受污染的器械进行手术或治疗,可能会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质量控制:无菌检测是对医疗器械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无菌检测,才能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合格,避免因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医疗事故。
3.法规合规要求:无菌检测在医疗领域是必备的环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医疗器械必须经过无菌检测后才能上市销售和使用。
这是对医疗器械安全和质量的法规要求,未经过检测的器械将无法合法使用。
三、医疗器械无菌检测的挑战与发展1.技术难题: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无菌检测方法,但仍然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无法检测到某些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等。
2.自动化与快速化:随着技术进步,无菌检测的方法也在不断演进。
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无菌检测方法正在发展中,这将帮助提高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缩短检测时间。
医疗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37/103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血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金黄色菌落)
在划线过程中,细胞逐步分散,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38/103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定时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斜 面培养基上,最适条件下培养,完成培养于(4~6)℃进行保 留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一个短期菌种保藏方法。
细胞核及核膜、核仁,直径普通为1μm ~ 10μm。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9/103
真菌:为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细胞分化完善, 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易在体外生长繁殖,直径普
通为10μm ~ 100μm。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10/103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所需设备
超净工作台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医疗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技术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2/103
什么是无菌检验法?
用于检验要求无菌医疗器械是否无菌一个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验法要求,仅表明了供试品在 该检验条件下未发觉微生物污染。
无菌试验目标:将医疗器械或其浸提液接种于培 养基内,以检验供试品是否有细菌和真菌污染。
无菌检验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 无菌技术培训。还应该含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细 致工作作风。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20/103
无菌检验法 环境要求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21/103
无菌检验法 环境要求
隔离系统
器械的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引言无菌医疗器械是指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在制造过程中达到无菌状态的医疗器械产品。
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对于保护患者免受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测。
本文将介绍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目的、流程和方法。
目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目的是确认医疗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感染。
通过检测,可以确保无菌医疗器械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并且在包装和贮存过程中也没有受到再次污染。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检测和最终产品检测。
检测流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采集:从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最终产品中采集样品。
采样点应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选择,以确保全面覆盖各个环节。
2. 菌落总数检测:将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菌落计数。
菌落总数检测是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常用方法。
3. 无菌指标检测:对样品进行无菌指标检测,包括培养基杂菌检测、大肠菌群检测等。
这些检测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以及其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物理指标检测:对样品进行一些物理指标的检测,如温度、湿度、紧密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样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以确认其是否有可能受到再次污染。
5.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样品是否达到无菌状态。
如果有任何一项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就会认定为不合格。
检测方法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1. 菌落计数法:通过将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来估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2. 膜过滤法:将样品通过特定孔径的过滤膜滤过,将过滤膜放置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计算过滤膜上的菌落数来确定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通过提取样品中的DNA,利用特定引物扩增目标细菌的DNA序列,并通过测量PCR产物的数量来判断样品中特定细菌的存在与否。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文档模板范本一、引言无菌医疗器械的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旨在提供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详细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术语与定义2.1 无菌医疗器械:指未经任何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
2.2 检测:指对无菌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无菌要求的过程。
2.3 微生物检验:指对无菌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学相关试验,以评估其无菌状态和微生物污染情况。
2.4 验证:指通过实验和验证实践,以确定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2.5 检测标准:指无菌医疗器械检测所需遵循的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
三、检测准备3.1 检测设备准备3.1.1 无菌操作台、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应经过验证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1.2 使用的培养基、生物指示物、培养液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并检查其有效期和质量。
3.1.3 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2 检测环境准备3.2.1 检测室应符合相关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无菌条件。
3.2.2 检测室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应进行记录和监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2.3 所有操作人员应进行无菌操作培训,并穿戴适当的无菌防护服和手套。
四、检测方法4.1 检测样品选择4.1.1 样品的选择应代表性,并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确定。
4.1.2 样品的数量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定,以保证统计学上的可靠性。
4.2 检测步骤4.2.1 样品的制备: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处理,以确保样品适合进行微生物检测。
4.2.2 样品的接种:将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接种方式的选择和操作。
4.2.3 培养和观察: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将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观察培养结果。
五、结果判定与记录5.1 结果判定5.1.1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样品是否为无菌状态或存在微生物污染。
5.1.2 结果判定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并记录结果。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验相关标准(附件)
无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相关标准(一)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试验GB/T 16886.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T 16886.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 16886.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8部分:生物学试验参照样品的选择和定性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样品GB/T 16886.1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GB/T 16886.1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GB/T 16886.1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GB/T 16886.1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6部分:降解产物与可溶出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GB/T 16886.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7部分: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确定可溶出物允许极限的方法GB/T 16886.1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8部分:材料化学定性GB/T 16886.1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部分:材料理化、机械和形态定性GB/T 16886.2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理和方法GB/T16175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GB/T 16886.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总则YY/T 0473外科植入物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YY/T 0474外科植入物用聚L-丙交酯树脂及制品体外降解试验YY/T XXXX 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生物学评价要求与试验方法GB /TXXXX 医疗器械微生物法第3部分: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用于常规监测和跳批检验YY/T 0567.1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第1部分:通用要求YY/T 0567.2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第2部分:过滤GB XXXX.1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GB XXXX.2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2部分:索源、收集和处置GB XXXX.3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与灭活GB XXXX.4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4部分: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二)医用输液(血)、注射器具标准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593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YY0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乙烯专用料YY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GB 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GB 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YY 0286.1专用输液器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YY 0286.2专用输液器第2部分: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YY 02868.3专用输液器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式输液器,重力输液式YY 02868.4专用输液器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压力输液装置用输液器YY 0286.5专用输液器第5部分: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分液袋式输液器YY 0286.6专用输液器第6部分: 一次性使用非PVC输液器YY 0286.7 专用输液器第7部分: 一次性使用流量可设定输液器YY XXXX 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袋YY 0451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YY XXXX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输注器YY 0585.1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1部分:液路YY 0585.2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2部分:附件YY 0585.3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3部分:过滤器YY0585.4 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4部分:防回流阀YY 0586输液用肝素帽YY/T 0582.1输液瓶悬挂装置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悬挂装置YY/T 0582.2输液瓶悬挂装置第2部分:多用悬持装置GB8369一次性使用输血器GB 14232.1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GB 14232.2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2部分:图形符号GB 14232.3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3部分:带特殊组件的血袋系统YY 0327一次性使用紫外线透疗血液容器GB 19335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YY0113一次性使用采血器YY 03282一次性使用机用采血器YY 0326.1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1部分:血浆分离杯YY 0326.2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2部分:血浆管路YY 0326.3 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3部分:血浆袋YY 0329-2009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过滤器YY0031硅橡胶输液(血)管YY 0584一次性使用离心杯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YY XXXX一次性使用离心袋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YY/T 0289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吸管YY 0314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YY 0464-2009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YY 0465-2009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GB 15810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 1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 024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橡胶活塞YY/T 0282-2009 注射针(三)医用导管、插管标准YY 0285.1一次性使用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通用要求YY 0285.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2部分:造影导管YY 0285.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3部分:中心静脉导管YY 0285.4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4部分:球囊扩张导管YY 0285.5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5部分:套针外周导管YY/T 0586医用高分子制品X透射线不透性试验方法YY 0450.1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1部分:导引器械YY 0450.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2部分:套针外周导管管塞YY 0450.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泵GB/T15812.1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GB/T15812.2非血管内导管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YY 0030 腹膜透析管YY 0325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YY 0489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其辅助器械YY 0488一次性使用无菌直肠导管YY 0483一次性使用肠营养导管、肠给养器及其连接件设计与试验方法YY 1040.1 麻醉和呼吸设备圆锥接头第1部分:锥头与锥套YY 0337.1气管插管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头YY 0337.2气管插管第2部分:柯尔型插管YY 0338.1气管切开插管第1部分:成人用插管及接头YY 0338.2气管切开插管第2部分:小儿用气管切开插管YY 0339-2009 呼吸道用吸引导管YY 0461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四)无菌植入物标准YY 0484外科植入物双组分加成型硫化硅橡胶YY 0334硅橡胶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YY 0332植入式给药装置YY 0333软组织扩张器YY 0487一次性使用无菌脑积水分流器及其组件YY0308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YY/TXXXX医用天然高分子降解多糖材料:通用要求及试验方法(五)卫生材料、敷料YY/T 0471.1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 /T 0471.2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水蒸汽透过率YY/T 0471.3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阻水性YY/T 0471.4 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舒适性YY /T 0471.5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5部分:阻菌性YY /T 0471.6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味控制YY/T 0471.7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第7部分:颗粒脱落YY /T0471.8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关于粘连(创面和皮肤)YY/T 0472.1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敷布生产用非织造布YY/T 0472.2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成品敷布YY 0330医用脱脂棉YY 0331脱脂棉纱布和脱指棉与粘胶纱布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YY 0594 外科纱布敷料通用要求YY/T 0148医用粘贴胶带通用要求YY/T 0506.2-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YY/T 0506.3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3部分:试验方法YY/T 0506.4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4部分:干态落絮试验方法YY/T 0506.5-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5部分:干态阻菌试验方法YY/T 0506.6-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6部分:湿态阻菌试验方法YY/T 0506.7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7部分:阻污染气溶胶穿透试验方法YY/T 0506.8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8部分:抗激光性试验方法(六)其他标准YY/T 0720-2009 一次性使用产包自然分娩用YY 0321.1-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YY 0321.2-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YY 0583—2005《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水封式》YY 0167非吸收性外科缝线YY 1116可吸收外科缝合线GB 7543-1996 橡胶医用手套GB 10213-1995 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GB 7544-2004 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非无菌医疗器械)YY /T0698.1-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1部分:吹塑包装复合塑料膜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3-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3部分:纸袋、组合袋和卷材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4-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5-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纸与塑料膜组合的热封和自封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6-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6部分:用于低温灭菌过程或辐射灭菌的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7-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的医用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可密封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8-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9-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9部分:可密封组合袋、卷材和盖材生产用无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0698.10-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10部分:可密封组合袋、卷材和盖材生产用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是指检测医疗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的一项重要工作。
无菌状态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1. 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常用的无菌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医疗器械外观是否完整、无污染、无破损等情况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外观检查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仔细观察器械的各个部位,特别是接触患者体内的部分,如针头、导管等,以确保其没有明显的缺陷。
2. 包装完整性检查法包装完整性检查法是通过检查医疗器械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包装是保护医疗器械不受外界污染的重要屏障,因此包装完整性对于无菌状态的保证至关重要。
检查时应注意包装是否有破损、破裂、渗透等现象,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3. 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一种直接判断医疗器械无菌状态的方法。
它通过将医疗器械暴露于一定时间的培养基中,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来判断器械是否无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
4. 物理化学检测法物理化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医疗器械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指标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常用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渗透测试、密封性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化学指标检测方法包括:气体浓度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器械是否无菌,还可以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
5. 辐射灭菌检测法辐射灭菌是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辐射杀灭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
辐射灭菌后,可以使用辐射灭菌检测法来判断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
常用的辐射灭菌检测方法有:D值测定、剂量监测、生物指标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辐射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无菌检查是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无菌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无菌检查制度,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技巧,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无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可靠性。
一、无菌检验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直接接触,如不具备无菌性,会引起严重的感染问题。
因此,无菌检验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无菌检验,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性,从而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 确保检验环境的洁净度:无菌检验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应确保检验环境的洁净度。
工作区域应进行深度清洁,并使用有效的空气过滤系统和洁净工作台。
2. 准备必要的无菌材料:无菌检验操作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菌培养基、培养皿、观察镜等。
这些材料应该在使用前进行无菌处理,并且要保持密封。
3. 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损坏或污染的设备和工具可能影响无菌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无菌检验操作步骤1. 样品采集:根据具体要求,采集待检样品。
样品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界污染。
2. 样品处理:将样品置于无菌室内进行处理。
首先,应对样品外表进行目测观察,排除明显可见的外部污染。
然后,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采用湿敷法、浸润法等方法进行培养基的接种。
3.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培养皿内的情况。
4. 结果判断: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样品是否具备无菌性。
常见的无菌检验结果包括阳性、阴性和疑似阳性。
阳性结果表示样品中存在微生物生长,即不符合无菌要求;阴性结果表示样品无细菌生长,满足无菌要求;疑似阳性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处理。
5. 结果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需要制作无菌检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样品标识、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管理。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高质量文章: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无菌医疗器械的定义、检测方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无菌医疗器械的定义无菌医疗器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包装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孢子的医疗器械。
无菌状态是指器械表面和内部的杂菌数量低于一定限度,同时保证无菌状态的保存时间。
二、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第一步。
通过肉眼观察器械的外观,例如有无明显的损伤、变形、污垢等。
2. 包装完整性检测包装完整性检测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是为了确保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常用的包装完整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外观检查、水密性测试和生物指示器测试。
3. 生物指示器检测生物指示器检测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核心环节。
它是通过将一定数量的生物指示物与无菌器械一同暴露在环境中,然后将生物指示物送回实验室进行培养和鉴定,以判断无菌器械是否受到污染。
4. 生物负荷测试生物负荷测试是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通过对无菌器械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可以确定器械是否达到无菌标准。
三、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重要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无菌器械的使用可以避免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
其次,合格的无菌器械可以确保手术等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最后,无菌器械的使用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保费用。
在实际应用中,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例如,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何准确判断无菌器械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等等。
这些都需要检测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总结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是医疗行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外观检查、包装完整性检测、生物指示器检测和生物负荷测试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
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合格标准单位
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合格标准单位摘要:1.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的背景和意义2.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3.影响环残检测结果的因素4.如何保证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5.结论正文: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合格标准单位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是指对医疗器械在环氧乙烷灭菌后,残留在产品中的环氧乙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检测。
这项检测对于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环氧乙烷残留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十分重要。
一、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 18279.1-2015《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效果评价方法第1 部分: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进行判定。
该标准规定,对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对于植入性医疗器械和长期接触人体皮肤的医疗器械,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5μg/g。
二、影响环残检测结果的因素环残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器械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医疗器械在环氧乙烷灭菌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测。
2.灭菌过程:灭菌过程中环氧乙烷的浓度、温度、湿度、暴露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环氧乙烷残留量。
3.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三、如何保证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为保证环残检测的合格标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辐射灭菌等。
2.控制灭菌过程:企业应严格控制灭菌过程中的参数,如环氧乙烷浓度、温度、湿度、暴露时间等,确保灭菌效果。
3.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企业应选择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4.定期进行检测: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环残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四、结论无菌医疗器械环残检测合格标准对于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控制灭菌过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1、医疗器械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无菌检查法 培养及观察
上述含培养基的容器按规定的温度 培养14天。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 是否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 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 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 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 培养基中,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 观察接种的同种新鲜培养基是否再出现 浑浊;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 判断是否有菌。
改良马丁培养基4支:分 别接种小于100cfu的白念、 黑曲霉各2支,其中1管接 入每支培养基规定的供试 品接种量,另1管作为对 照,培养5天。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方法验证试验: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 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 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照此检查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微生物生长微弱、缓 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 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增加冲洗量,或增加 培养基的用量,或使用中和剂或更换滤膜品种等 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 验证。 方法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 行。
无菌检查法 环境要求
无菌检查法 环境要求
隔离系统
无菌检查法 环境要求
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完毕后,应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 TSA琼脂平皿 在30℃~ 35℃培 养48h证明无菌 取3只放无菌操作 台或超净工作台平 均位臵打开上盖, 暴露30min后盖好 3只培养皿上 生长的菌落 数平均应不 超过1个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阴性对照(目的是验证试验是否存在污染) :供试品 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液同法操作,作 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阳性对照(目的是验证试验可靠性,防止假阴性): 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无抑菌作用供 试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阳性对照试 验的菌液制备同方法验证试验,加菌量小于100cfu ,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份培养基接种的 样品量。阳性对照管培养48 ~ 72小时应生长良好。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器械在使用前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操作。
三、设备与工具:1.灭菌器: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乙烯氧化物灭菌器。
2.无菌室:应具备无菌室必备的设备,如无菌工作台、超净台和灭菌器等。
3.操作工具:包括手套、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等。
四、检验步骤:1.准备工作:(2)检查设备与工具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灭菌器是否正常运行,无菌室的洁净程度等。
(3)检查器械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破损、打开或湿润的情况。
2.环境准备:(1)打开无菌室,确保无菌室内外的卫生环境。
(2)将要检验的医疗器械产品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无菌检验操作:(1)佩戴手套并将其消毒,确保双手干净。
(2)打开器械包装,注意保持包装内物品的无菌性。
(3)使用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或无菌镊子等工具检查器械的外观,如有任何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4)若器械需要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则将其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5)灭菌完成后,将器械取出并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等待其冷却。
(6)冷却后,使用无菌棉签或其他无菌工具进行取样,采样点应包括器械的各个部位。
(7)采样完成后,将无菌棉签放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菌落培养。
(8)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有则说明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5.清洁与记录:(1)清洁无菌工作台和使用的工具,保持无菌室的清洁。
(2)进行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等。
六、注意事项:1.操作者应注意个人的清洁和卫生,保证双手清洁且戴好手套。
3.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器械进行过多的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4.检查无菌室的洁净程度并及时清理,保持其无菌环境。
七、附录:无菌检验操作记录表器械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日期:时间:。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无菌医疗器械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对无菌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检测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过程和相关方法进行探讨。
一、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意义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确定医疗器械产品是否被微生物污染。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患者安全保障: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安全。
一旦使用的器械出现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术后感染,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2. 整体手术质量: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手术中的交叉感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二、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过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过程主要包括取样、培养、及结果解读。
1. 取样:从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同部位,如内、外包装及器械本体等,取样放入无菌容器中。
2. 培养:将取样后的无菌容器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培养实验,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 结果解读:通过观察培养的细菌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判断器械产品是否达到无菌状态。
三、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方法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1. 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将取样后的物质放置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的产生,从而判断是否无菌。
2. 薄膜过滤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体积样品的检测,通过将样品通过薄膜滤器,将细菌过滤出来,然后将薄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3. 吸引培养法:该方法主要是将样品通过吸引器抽取到培养基上,促使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以判断是否无菌。
四、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相关硬件设备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需要一些相关的硬件设备来支持,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生物安全柜:用于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取样和培养实验,并避免污染。
2. 培养箱:用来控制温湿度和培养时间,以满足细菌生长的需要。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引言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过程中没有被污染的关键步骤之一。
无菌器械的质量控制对于手术操作和医疗操作的成功非常重要,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医疗行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检测方法和原理生物负荷测试法生物负荷测试法是通过将无菌器械放入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此方法基于无菌器械中如果存在菌群,则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菌数增加的原理,通过检测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无菌器械的质量。
指示剂测试法指示剂测试法主要使用化学指示剂来检测无菌器械是否受到污染。
其中,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生物指示剂、物理指示剂和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通过检测细菌或孢子的存活情况来确定无菌器械是否受到污染。
物理指示剂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来确定无菌器械是否受到热处理。
化学指示剂通过检测无菌器械是否接触到氧气或清洁剂等来确定无菌器械是否受到污染。
过滤测试法过滤测试法是通过将无菌器械中的液体通过滤膜过滤,然后观察滤膜上是否有菌落的生长来判断无菌器械是否受到污染。
此方法基于无菌器械中如果存在菌群,则会被滤膜上的孔洞所限制,无法通过滤膜,从而导致滤膜上没有菌落的原理。
检测标准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的标准主要由国家和国际相关机构制定的相关标准来规范。
常见的标准包括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GB/T1962-2001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标准等。
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无菌器械产品检测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以保证无菌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检测设备和仪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包括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灭菌器、滤膜等。
这些设备和仪器能够提供一个有利于无菌器械检测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测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使用合适的设备和仪器,可以有效地保证无菌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温志浩 高级工程师
内容
□ 医疗器械法规概述 □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
□ 医疗器械法规概述
一、法律体系 二、医疗器械法规体系 三、医疗器械定义 四、医疗器械产品分类
一、法律体系
❖ 宪法 ❖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一)宪法
❖ 初包装: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有材两种料情。况:一种是直接接
触产品,且与使用表面接触; 另一种是直接接触产品,但 并不与使用表面接触,只是 与产品的非使用表面接触。
一、无菌医疗器械简介
主要介绍人工 器官、整形材料、 输液(血)、注器 具、医用导管、卫 生敷料等
❖ (二)无菌医疗器械分类
(为便于解释,按使用形式划分)
规范性文件
部、委、局 国家各
(四)部门规章
规定 办法 规范 实施细则
❖ 法律地位及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五)地方性法规
规范性文件
❖ 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所在地
❖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
人民 代表 大会 及其 常委 会
相关法规 刑法
法律体系 法律
制定机构
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
❖ 作用机理:
不同于药品、生物制品
医疗器械与药品、生物制品的区别:
❖ 对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是否用药 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
例:04年7月按照新的分类管理要求,体外生物诊 断试剂按药品进行管理;体外化学及生化诊断试剂 等其他类别的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四、医疗器械的分类
❖ 按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
❖ 是我国的基本大法,也称母法 ❖ 是我国法律的最主要,最高的法律渊源 ❖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二)法律(狭义)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
规
民代表
范
大会及
性
其常务
文
委员会
件
❖法律地位—仅次于宪法
条例 办法 规定
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 最高行政机关
(三)行政法规
❖ 法律地位及效力——低于法律
植入性无菌医疗器械
❖有源
❖无源(按材料划分为)
金属材料(骨与关节替代物、 脊柱植入物、骨接合植入物、 心血管植入物等)
医用高分子材料(人工脏器、 整形材料及人工器官)
通过最终灭菌 的方法或通过 无菌加工技术 使产品无任何 形式的存活微 生物的医疗器 械;或任何标 称“无菌”的 医疗器械;由 生产企业灭菌 后以无菌状态 供应,医疗单 位不需再进行 灭菌而直接使 用的医疗器械。
❖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消毒生过程物中的存活概率达到 10-3 即消毒合格
或有害微生物,将其数量减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
少到无害化程度。 ❖ 灭菌:用以使产品无存活微
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 度是困难的;灭菌过程必须 使物品中的微生物的存活概
生物的确认过的过程。
率减少到 10-6
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 按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分
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 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 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 …。
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 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 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
❖ 按使用状态分类
❖ 无菌: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
YY0567.1的接受准则是在不 少于3 000个单元的培养基 模拟灌装中污染率应不超过 0.1%,置信水平为95%。
❖ 无菌加工: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产品容器和(或) 装置的无菌灌装。该环境的空气供应、材料、设备 和人员都得到控制,使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控制到可 接受水平。
疗器械实施细则》简介
一、无菌医疗器械简介
❖ (一)相关术语 ❖ (二)无菌医疗器械分类 ❖ (三)无菌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
为便于 解释,按 使用形 式划分
灭菌、初包装、 包装标识、性能指标
(一)相关术语 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 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ຫໍສະໝຸດ 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若能使微生物在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按照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 使用;
按照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 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按照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 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2、非接触人体器械
按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的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 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
❖ 按管理分类
1、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 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2、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 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3、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 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 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
❖ 一、无菌医疗器械简介 ❖ 二、常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主要性能指标 ❖ 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 四、无菌医疗器械相关管理标准 ❖ 五、《医疗器械管理规范无菌医
❖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补偿;
❖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 (四)妊娠控制。
定义要点:
❖ 使用方式
可以单独,也可以组合 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
隐形眼镜
医用橡胶
CT机
可吸收缝合线
❖ 种类:
用于人体
15号)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
行)(局令第24号) ❖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局令第10号)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三、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
❖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 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 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 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 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 预期目的:
医疗器械监 督管理条例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医疗器械注 册管理办法
部门规章
药监局
二、医疗器械的法律体系
❖ 医疗器械法规
是指以与医疗器械有关的活动为调整对象,涉及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 他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医疗器械涉及的法规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 )
❖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2号)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局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