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补充,认为应该研究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从哪些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突破点
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在左右车各固定一个磁铁,刚好让磁铁同极相对。用手调整两车间的距离,让两辆车相互贴在一起,松开手,两辆小车向两边弹出去。
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然地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是否相同?
2、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3、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许多生活现象。比如:船前进的原理,火箭升空的原理等。
学生积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尽管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定量去证明结论,不被现象所迷惑,用数据说明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章节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突破难点。
2、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
A.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粤教版必修一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粤教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自己举出反作用力的例子。
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一些力作用问题。
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和公式。
•使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一些力作用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一些复杂的力作用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老师可以上演一个小游戏,例如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挤另一组,看哪一组力量更大,引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Step 2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30分钟)牛顿第三定律说,“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与之对应,且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请举出反作用力的例子,例如: - 拳击运动员出拳和击中的反作用力。
- 乘客站在车厢内,车厢向前加速时,乘客觉得向后倾倒的感觉,即乘客产生的力与车反向。
- 弹跳球弹起时,在下落前产生的力与球的上升力方向相反。
Step 3 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公式(30分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F1=−F2其中,F1表示物体1施加给物体2的力,F2表示物体2施加给物体1的力。
Step 4 讲解例题(30分钟)•例一:出题者站在布满小球的木板上,当他用两手把木板往下按时,会有很大的反弹力把木板反弹回来。
请解释为什么?并用牛顿第三定律公式计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出题者往下按的力是作用力F1,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道,会产生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F2,作用于地面上的小球中,因此小球会向上弹回,木板也会像弹簧一样反弹回来。
F1=−F2Step 5 总结(10分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公式的运用。
课堂作业1.请用牛顿第三定律公式计算出每个例题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请给出三个不同物体之间的力作用例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最新资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最新资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第三章 C 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赵娣霞一、教学任务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具有: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辨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建立过程,感受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猜想、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中国运动员为国增光的事例,增强爱国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辨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四、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马蹄形磁铁(两个),小车(两个),弹簧秤(若干),DIS实验(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磁环实验器(一个)等。
2、教学课件视频:花样双人溜冰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情景引入,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建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猜想,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然后与一对平衡力进行比较,更准确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最后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一些简单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解疑,感悟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牛顿第三定律。
方法是:通过学生猜想,再分组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结合,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我通过两个条形磁铁的设计,这种不接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点比较好清楚判断。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1、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
2、能区别与联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
3、能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
1、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用知识解答生活疑问;
过程和方法
2、能进行对比与联系;
3、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体验学习机械基础的乐趣;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2、体会机械基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静力学的应用价值; 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科
机械基础
授课班级
2015 级 18 班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韩青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力的基本性质和二力平衡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是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认识学习的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的必要性,掌握其原理,能和二力平衡进行区别与联系。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同时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作准备。
生自己体验,从心理上产生强烈要求解决问
对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 关系,以及其和二力平衡的
题的的欲望,从而
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联
区别与联系。
系力的性质对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并区别于二力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加入相关
的小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 力的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自主探讨,分小组进行合作,用对比 与联系的方法,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得出其
流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课
1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归纳课堂教学内容。
堂小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教案1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通过对力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在实验基础上总结牛顿第三定律;为加深对此规律的认识,应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并要通过如“拔河”、“马拉力“等例子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知识要点】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什么是“相互”作用?就甲和乙作用而言,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当我们用手拍一下桌面时,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分析此例子不难知道每一对相互作用都有两个力,其一是手对桌面的压力,此时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其二是桌面对手的弹力,此时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
综上所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同时每对相互作用都伴随有两个力的出现,我们把这两个力分别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点具有普遍性,在我们所学力中,都具有此特点,现做以下总结:(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由于桌面发生形变,给木块一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木块发生形变,给桌面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放在粗糙地面上的木块向右运动时,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也给地面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①、相互性。
②、同一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如当作用力为弹力,则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当作用力为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③、同时性。
有作用力产生,同时就有了反作用力;作用力发生变化,反作用力随之同样变化;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研究:取两个弹簧秤让两个弹簧秤在水平桌面上相互对拉,总结可以得到。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应用,本教案将通过多种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一、引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地上行驶时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可能提供的答案有:阻力、摩擦力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车在行驶时,有哪些力在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概念解释1. 作用力:介绍作用力的定义,即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举例说明作用力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如推拉物体、绳索拉伸等。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反作用力:解释反作用力的概念,即作用力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以弹簧的压缩和伸长为例,说明反作用力与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相等?为什么?三、实例分析1. 球体弹射实验:设置一个球体弹射装置,通过调整弹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球体反弹的轨迹。
引导学生思考:球体弹射的轨迹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平衡?2. 桌球碰撞实验:用两个桌球进行碰撞实验,观察碰撞后两个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时产生了哪些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从碰撞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四、力的平衡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拔河比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各方力的大小与方向,从而了解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实践1. 分析物体运动:以运动中的自行车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踩踏自行车可以前进?为什么加速时需要增加踩踏力?在刹车时又是如何产生反作用力的?2. 探究科学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弹弓、喷气式火箭等科学小工具,分析其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原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_教案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击掌游戏,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3.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难点:找出一个作用力所对应的反作用力。
【教学准备】
活动一:气球、吸管、钢丝、透明胶布;
可乐瓶2个、硬纸板、胶带、水火箭发射装置1套、打气筒、水。
活动二:弹簧测力计2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当你击打朋友的手掌时,谁的手会觉痛?
结论:两个人的手都会痛。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活动一:反冲气球实验和水火箭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反冲气球演示实验和制作发射水火箭实验,知道力是成对出现的。
三、活动二: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活动目的:
1.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四、结束语:
师:运载火箭就是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工作的。
以后,我们将学习包括火箭在内的各种载人航天器。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②理解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③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并能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并能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在拔河比赛中为何还有胜负之分?【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练习等。
【教学仪器】粗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电动小车,薄木板各一个,滑板一块、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通过分析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相互的。
再举一例:同学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桌子,那么感觉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作用和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理解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二、过程方法1.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并总结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让同学们拍桌子感受到反作用力。
创设情境师:当我们滑旱冰面对墙静止时,此时突然给墙一个力,人会发生什么情况?生:人会向后运动,因为人受到墙的力使向后运动师生小结: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板书)2、新课内容滑旱冰面对墙推时,人推墙的力---作用力,墙推人的力---反作用力。
反之即可。
既然是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生:人推墙的力---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强推人的力----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墙知识小测人拍桌子时,若人拍桌子的力是作用力,那么反作用力是什么?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师生小结:我们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不同的两个物体。
也就是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板书)分组讨论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有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作用力的方向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并把你们的现告诉老师!生:人推墙的力是作用力,它的方向垂直于墙指向墙里。
强推人的力就是反作用力,它的方向垂直墙面指向墙外。
并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师生问答师:当人推墙,若瞬间人离开墙就是作用力突然消失,问反作用力还在不在?生:不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游泳、跳伞等。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的理解。
2. 习题练习:布置课后习题,评估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入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领域: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八、教学互动环节1. 学生演示: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如拔河比赛。
2.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比较各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教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评估学生能否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案例2:划船运动
案例3:滑雪运动
案例4:拔河比赛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价 值
重点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性质、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意义和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理解和掌握力学知 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它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
走路时,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划船时,桨对水向后施力,水对桨向前施力,使船前进。 球类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球被踢出时,脚对球施力,球对脚产生反作用力,使球飞出。 车辆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力使车轮与地面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车前进。
实验法
实验步骤:悬挂弹簧测力计,用手 拉测力计使小车在平面上前进,记 录测力计的读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一、课标要求经历探究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实验过程,学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特点,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过解释一些相关的生活现象,剧本一定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高中阶段力学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定要在这一章打好基础。
对于高一新同学来说还没有完全掌握一套高中的学习方法,机械学习是不容易接受的,而且容易忘记所以必须通过通俗易懂的实验、课件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感悟上接受新知识并且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基础知识讲解部分,通过几个生动简单的实验和易懂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配角变成主角。
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有所用,进一步改变部分学生错误的学习目的。
最后通过填写表格、完成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同一性质的力。
4、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5、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6、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
7、这两个力之间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两个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2)技能目标1、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4、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将物理知识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案

画力的图示
课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讲人:
00:24
恩,桌面受到书本对它的压力。那大家想想看桌面受到的书本对它的压力和书本受到的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不是作用力反作用力了呢?
理解提问
兴趣盎然是作ຫໍສະໝຸດ 力和反作用力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三个力来看看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大家讨论一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作用的物体,力的性质,两个力是不是同时变化的。
回忆提问,为新课做准备
回忆知识
巩固记忆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00:06
大家看桌面上的这本书,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对书本做个受力分析?
应用提问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书本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
画力的图示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00:17
那么平衡力岂不是跟作用力反作用力一样了?那大家为什么不说这对力是作用力跟反作用力呢?它们之间肯定是有区别的,那这区别又在哪里呢?
诱导提问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激发认知冲突
积极思考
00:22
大家再来分析一下桌面所受到的力。
00:09
恩,书本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以及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那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力是不是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呢?
理解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考观察
不属于。应该是一对平衡力。
00:15
很好,它们是属于平衡力。那大家根据刚才复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对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提问
力与反作用力幼儿园中班教案

力与反作用力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3.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感受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
教学准备:1.图示、实物或者模型,能够展示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不同重量的物体;3.风筝、吹气球等可以感受反作用力的玩具;4.筷子、纸张等能够进行实验的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图示或者模型,引发学生对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好奇;2.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力与反作用力是什么吗?”二、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解释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三、实践活动(25分钟)1.分发不同重量的物体给学生,让他们在同一尺寸的地面上用力推动这些物体;2.让学生观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大小,并感受自己用力的感觉;3.引导学生思考推动重物需要用多大的力,与物体相反的力是如何产生的;4.给学生展示风筝、吹气球等玩具,让他们用手感受反作用力;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和吹气球会飞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
四、实验(25分钟)1.发给学生筷子和一张纸,让他们用筷子夹住纸的一端,然后迅速拉开筷子;2.让学生观察纸是怎样被拉开的,引导他们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3.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者提示,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4.引导学生总结并发表实验结果,教师提出正确的科学解释。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答:“你们对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新的认识?”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讲述力与反作用力的现象;2.观察力与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骑车、划船等。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3.实验结果和总结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还处于探索和感知世界的阶段,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参考教案1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含义。
能力目标(1)理解定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
(2)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
教学的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用手压笔尖,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会痛,因为用手压笔尖时,笔尖同时也给了手一个作用力。
二、新课教学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A←→B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三、实验探究:作用在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什么关系?教师布置任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家可以先猜想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并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3)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4)这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5)这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学生分组实验:每组探究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对(弹簧测力计要先调零)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论:(1)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三同:同大小:同性质: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不对?请同 学们解释一下原因。
精选课件
11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例: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试分析书的受力情况。
N (桌子对物体的 支持力)
o
N1 桌子对
物体的支持力
O1
o2
G (物体所受的 重力)
N2 物体对 桌子的压力
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精选课件
14
小结
•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一个物体有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如:(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同时地球也受
到了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对这个力而言,地球是受力物体。 (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精选课件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
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 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
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与物体对桌子的压力
一对平衡力的关系。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
精选课件 用力的关系。
1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性质一定相同
教学设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鸡蛋碰石头,蛋碎而石不破,是石头给鸡蛋的力大,还是鸡蛋给石头的力大,为什么?
同学讨论并回答。
3、讨论与交流:
(1)放映拔河比赛的图片,并提问,拔河比赛比得是什么?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同学回答(大多数同学说,哪方的力气大,哪方就胜利。)
分组讨论,建议同学先分清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讨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汾水中学 蒋碧娣
一、课标要求: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并能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由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新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猜想、自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其中F1,F2为绳子对甲方和乙方的拉力,所以F1=F2。
当f甲>f乙时,甲方获胜,反之,则乙方获胜。所以拔河比赛的决定因素是地面对人的最大静摩擦力。完成课本讨论与交流1。
(2)分组讨论课本讨论与交流2并完成下述表格。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不
同
点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力的性质
是否有同时性
作用效果
相同点
完成实验与探究猜想1、2。
4、课堂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2)牛顿第三定律;(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5、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两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B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亦可能是弹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教学方法:先由鼓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手的感受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实例来大致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方向),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最后用拔河比赛的实例向同学展示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其解决一些问题2、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四、教学难点: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五、教学过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牛顿第三定律1)让同学一起鼓掌感受一下鼓掌时双手的感觉问:鼓掌时你们是左手有感觉还是右手有感觉呢答:都有讲解:我们在鼓掌的时候左手有感觉是因为在鼓掌时右手给了左手一个力,而右手有感觉也是因为左手给了右手一个力,一个物体A在受到另一个物体B力的作用的同时,B也会给A 一个力,我们把这样的一对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再讲解一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键词。
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大致探讨一下。
问:你们鼓掌时是左手比较疼还是右手比较疼呢答:一样疼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总结出一条规律讲解:我们知道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我们刚才探讨了他们大小的关系,那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猜想一下,他们的方向是否也有一定的关系答:比如人坐在椅子上(没人说就自己引出就好了)等讲解:刚才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实际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进行了猜想,下面我们将用弹簧测力计来进行较为精确的探讨(有条件的就3人一组,每组2个弹簧测力计,两个人拉,一个人记,没条件就找2个,给全部示范实验)实验完后请同学总结自己得到的规律讲解:总结完这几条规律后,也许有的人就会有疑问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那么拔河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胜负呢?那么现在我们就请两位力量差别比较大的同学来进行两组实验(第一次:两个人站在教室比赛;第二次力气大的那个人站在滑板上(没有滑板带点沙洒在地上也可以))讲解:大家分析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对相互作用力几对平衡力,(全部找出来),通过受力图我们可以看到决定比赛输赢的是滑动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教案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教案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引言: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互相作用。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器材准备:- 弹簧测力计- 绳子- 木块- 平滑水平桌面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面上,确保它处于水平位置。
2. 在测力计上方的绳子上系一个木块。
3. 拉动绳子,使木块悬空,并确保绳子拉直。
4. 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这个数值即为作用力的大小。
5. 松开绳子,观察木块受力情况,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这个数值即为反作用力的大小。
6.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拉力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示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示数。
通过比较这些数值,我们可以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且方向相反。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构成一个力对。
扩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划桨划船时,通过将船桨在水中向后划动,人身后的水便会向前产生一个与划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船身向前移动。
同样地,火箭的喷射也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教案帮助学生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特性,深化了我们对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
此外,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实验教案的设计,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科学实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理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主要的教学过程
由拔河图片引入新课………….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
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规律,那么如何分析研究这种规律呢?这种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又有怎么样的应用呢?
2、先进行一个小游戏:实验1.两个同学站在讲台前,相互对推,结果看到两个
同学都往后仰。
试验2:一个同学不动,另外一个同学用力,两个同学还是往后仰(采访其中不动的同学,,有没有感受到另外的同学对你的作用?)然后再让这位同学对调,再重复以上试验,再采访其中一个同学,这时知道你对另一同学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你也会受到另一同学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例都是相互的呢?我们不防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1)、鼓掌时,左右两手相互作用,产生声音
(2)、提问一个踢过球的同学(踢球的时候脚踢了球或头顶了球,同时球也会给你一个作用力)。
(3)、人登船上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视频展示
3、请同学进行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互换的).
(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两个同学为一组,每组有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弹簧秤对拉来探究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请带着以下问题来探究: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我的猜想是:。
(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3)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4)这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5)这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我的猜想是:。
2、讨论与交流
请同学总结现象:不管以哪种速度,读数的变化总是相同的,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
说是互换的.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
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总的来说就是:同生同灭异物反向且共线
(三)、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一性质的力。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1、一本书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先分析书的受力情况,并指出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再分析书与桌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能指出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不同点吗?
2、有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绳水平牵引物体,弹簧测力计有一示数,但物体没有移动。
(1)、涉及物体的一共有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物体一共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
3、分析拔河比赛。
(有人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可能分出胜负。
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如果让比赛一方坐在一只船上,另一方在岸上进行比赛,结果又会如何?从上面的结果中看,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课后分析火箭的发射原理
(五)小结本节内容和布置作业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值、同性、同变、异物、反向、共线。
2、联系实际生活的相关例子:
3、作业:(1)、(2)、(3)
引导学生对其中任何的一方进行分析:
1、分析拔河的各队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否相等?
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症结,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功感。
再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
1、马拉车时,为什么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2、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
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
从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个结论好象跟我们所学习的平衡力是一样的,是不是一样呢?你能区分它们吗?
总结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共同点: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小结本节内容和布置作业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值、同性、同变、异物、反向、共线。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实际生活的相关例子:
水上的滑板运动员是怎么样在水上运动的?(实际应用)
火箭是怎么升上太空的?(对科技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3、作业:完成课本70页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