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班)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我是这样做的:
观察到的现象:
我认为: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小苗、土壤、花盆、水、太阳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用水浇湿土壤,然后将小苗种植在花盆中。
2. 分组实验:将小苗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 第一组:放置在自然光照下,即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
- 第二组:放置在室内,使用太阳灯提供光照。
- 第三组:放置在室内,不提供任何光照。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组小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得最好,株高较高,叶片呈深绿色,叶片数量也较多。
这是因为自然光照中含有丰富的阳光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组小苗在太阳灯的光照下也有一定的生长,但与第一组相比,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浅,叶片数量也较少。
这是因为太阳灯无法提供与自然光照相同的光能,植物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第三组小苗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几乎没有生长,株高极低,叶片颜色呈黄色,叶片数量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没有光能供给,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足够的养分来支持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能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自然光照下的植物生长最好,太阳灯提供的光照次之,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几乎无法生长。
实验启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植物提供足够的阳光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提高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记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实验内容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色彩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产生变形,构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流中不竭受到水的打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先扑灭酒精灯,用熄灭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1. 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水、冰箱、常温环境(如室内桌面)3. 实验步骤。
- 在两个塑料盒内分别铺上相同层数的湿润纸巾。
- 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相同数量(例如10颗)的绿豆种子。
- 将其中一个塑料盒放在冰箱里(低温环境),另一个放在常温的室内桌面。
-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观察一周。
4. 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冰箱内种子(低温)常温种子。
第1天无变化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部分种子开始膨胀。
第3天无变化更多种子膨胀,有个别露白。
第4天无变化大部分种子露白,少数开始发芽。
第5天无变化多数种子发芽,长出小根。
第6天无变化发芽种子继续生长,根变长,有子叶出现。
第7天无变化多数种子长出嫩叶。
5.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如冰箱内的温度)不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弯曲的塑料吸管。
3. 实验步骤。
- 将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端放置点燃的蜡烛。
- 用手电筒在另一端对着孔照射,观察光能否通过孔照亮蜡烛。
- 然后将中间的硬纸板稍微移动,使孔不再同一直线上,再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 把弯曲的塑料吸管一端对准手电筒,从另一端观察光是否能通过吸管传播。
4.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三张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能够通过孔照亮蜡烛。
三张硬纸板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不能通过孔照亮蜡烛。
用弯曲吸管让手电筒光通过光不能通过弯曲的吸管传播。
5. 实验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1.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
温度的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煤的燃烧
仪器名称
酒精灯、火柴、试管、带玻璃导管的试管塞、铁架台、棉花、煤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在试管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塞住。
2)将上述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记下弹簧秤的读数,(斜面高度一样)。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将金属圆辊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
实验结论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仪器名称
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钩码数=动力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探究轮轴
仪器名称
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组装实验装置。
4)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试管里的棉花有黑色的黏稠状的油状物产生,说明有煤焦油产生;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五年级上册时间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一)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种子(绿豆,黄豆等)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缺一不可。
实验结论:1科学实验报告单2五年级上册班次时间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的实验实验目的: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东西:绿豆三粒、塑料杯、餐巾纸、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阐发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绿豆芽的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45茎绿色,叶也是绿色。
45茎白色,叶嫩黄色。
细长粗壮实验说明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窥察到的现象:绿豆芽的生长需要()。
实验结论:2科学实验敷陈单3五年级上册时间班次实验者实验组别实验名称:光和影实验目的:影子照射的目标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长方体木块3块实验步骤: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翻开手电筒开关,从分歧位置映照。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间隔不一样),翻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翻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窥察到的现象:影子的是非和()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斜射的水平越大,影子就()影子的大小和()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小。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自来水3. 化学试剂:碘酒、红茶袋、小苏打、食盐、白醋4. 毛巾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水的透明性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倒入一半的自来水。
- 观察玻璃杯中的水是否透明,记录下观察结果。
- 将少量的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的水中,搅拌均匀,再次观察。
2. 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 在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倒入一半的自来水。
- 加入一小勺食盐,搅拌均匀。
- 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记录下观察结果并思考。
3. 实验三:水的吸附性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倒入一半的自来水。
- 将一只红茶袋放入玻璃杯中的水中,观察一段时间。
- 观察红茶袋是否改变颜色,记录下观察结果并总结。
4. 实验四:水的酸碱性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倒入一半的自来水。
- 加入几滴白醋,观察水的变化。
- 然后加入几滴碘酒,再次观察水的变化。
- 记录下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水的透明性实验在正常情况下,水是透明的。
当小苏打加入水中时,水会变得浑浊,不再透明。
这是因为小苏打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形成了气泡,导致水变浑浊。
2. 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食盐可以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这是因为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将物质分子分散在其中而不产生沉淀。
3. 实验三:水的吸附性实验红茶袋在水中会逐渐释放出茶色素,使水变得深黄色。
这是因为红茶袋中的茶聚集在一起,在水中散发出颜色。
4. 实验四:水的酸碱性实验白醋具有酸性,加入水中后,水变得略微酸性。
而碘酒具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加入水中后,如果水呈现黄褐色即为酸性,如果呈现紫黑色即为碱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水在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但当加入小苏打后会变得浑浊。
2. 水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够将物质溶解在其中。
3. 水可以吸附茶色素,使水变得呈现颜色。
某小学苏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水的状态变化和凝聚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三个状态:液态、固态、气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探究水的凝聚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器材:1.水:500毫升2.透明杯子:3个3.冰块:2块4.热水:500毫升5.温度计:1支6.湿毛巾:1条7.盐:适量实验步骤:实验一:水的状态变化1.将一个透明杯里装满150毫升冷水。
2.将一个透明杯里装满150毫升热水。
3.将一个透明杯里放置空置不用。
实验二:水的凝聚作用1.将一只杯子放在桌上,并将湿毛巾盖在杯子上,然后观察5分钟。
2.将另一只杯子倒出一些水,并添加一小勺盐,搅拌均匀,然后将湿毛巾盖在杯子上,观察5分钟。
实验记录:实验一:水的状态变化实验材料:冷水、热水、透明杯子、温度计观察结果:1.冷水:温度为10摄氏度,水呈液态。
2.热水:温度为60摄氏度,水呈液态。
3.空置的杯子:温度随室温变化,水呈液态。
实验结论: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当温度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呈现液态;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成蒸汽。
实验二:水的凝聚作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湿毛巾、盐观察结果:1.杯子上的湿毛巾:观察5分钟后,杯子上的湿毛巾上出现了水珠。
2.放了一小勺盐的水杯上的湿毛巾:观察5分钟后,湿毛巾上的水珠更多。
实验结论: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湿毛巾具有吸湿的特性,当湿度大于一定程度时,湿毛巾可以起到凝聚水珠的作用。
2.盐可以吸湿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所以加入盐的水杯上的湿毛巾上的水珠更多。
实验应用:凝聚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1.在干燥的环境中放置盐,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起到保湿的作用。
2.浴室常常出现水汽凝结在镜子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热水产生的蒸汽在与镜子上的冷凝水接触时,会发生凝聚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毛巾擦拭镜面。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实验材料:手电筒、杯子、玻璃、纸张、书本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干净的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杯子上。
②把玻璃片换成一张薄薄的纸,再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③把纸张换成一本书,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透过这本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才会更好。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唯一的变化是遮挡在手电筒前面的玻璃、纸张、书本不同,其他的条件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
①用干净透明的玻璃杯遮住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照射前方的杯子上,并且看得非常清楚。
②用薄薄的纸片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只能部分通过这张纸片并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而前方的物体看的不太清楚。
③用书本遮住手电筒的光,发现手电筒的光完全被厚厚的书本遮挡住了,书本前方的杯子完全看不见。
实验结论:
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
光在遇到透明的介质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而遇到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就会被部分遮挡或者完全遮挡。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体积、形状以及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大小不同的石块、木块、铁块若干。
2. 水槽、水、盐水、食用油。
3. 天平、量筒。
四、实验步骤。
(一)探究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1. 选择三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铁块(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1号最轻,3号最重)。
2. 将水槽中装入适量的水。
3. 依次将1号、2号、3号铁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记录。
(二)探究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1. 选择三个重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木块(分别标记为A号、B号、C号,A号体积最小,C号体积最大)。
2. 把水槽中的水调整到合适的水位。
3. 逐个将A号、B号、C号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状态。
(三)探究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1. 取一块橡皮泥,先把它捏成实心球体,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并记录。
2. 把橡皮泥捏成空心的船型,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四)探究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 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水、盐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中。
2. 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石块。
3. 先将石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其沉浮状态;然后取出石块擦干,放入盐水中,观察记录;最后再将石块放入食用油中,观察记录。
五、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
(一)物体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铁块编号重量(克)沉浮情况。
1号10沉。
2号20沉。
3号30沉。
(二)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木块编号体积(立方厘米)沉浮情况。
A号10浮。
B号20浮。
C号30浮。
(三)物体沉浮与形状的关系。
橡皮泥形状沉浮情况。
实心球体沉。
空心船型浮。
(四)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液体种类石块沉浮情况。
水沉。
盐水浮。
食用油沉。
六、实验结论。
1. 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改变物体的重量,在同种液体(水)中,较重的物体和较轻的物体都下沉,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重量对沉浮影响不大(对于铁块这种密度大于水的物体而言)。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一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质(如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光照,因为植物需要阳光中的光能来驱动这个反应。
三、实验材料:1、两盆相同的植物(如豌豆苗)2、两个相同大小的有盖玻璃杯3、糖水4、氢氧化钠溶液5、棉花球6、橡皮筋7、遮光布8、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1、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每天观察并记录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二:植物生长方向实验1、在一个杯子里放入糖水,另一个杯子里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株豌豆苗。
3、把盖子盖上,用橡皮筋固定。
4、用遮光布遮住其中一个杯子,使其处于黑暗状态。
5、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里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在糖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生长的豌豆苗,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糖水中的豌豆苗生长速度快,叶片绿且茂盛,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豌豆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且稀疏。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糖(能量来源)和阳光(能量来源)。
而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阻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实验二结果:受到光照的豌豆苗会向着光源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反应。
而处于黑暗中的豌豆苗则无法正常生长。
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密切。
光合作用需要糖和阳光作为能量来源。
我们也观察到植物具有向光性反应,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调整作物的生长方向,提高产量。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测量水温的变化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 钩码数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探究轮轴
仪器名称
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组装实验装置。
骤
1) 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 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 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 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 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土壤的渗水能力
仪器名称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实验结论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杠杆的平衡
仪器名称
杠杆尺、钩码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 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仪器名称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风的形成
仪器名称
风的形成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
2) 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 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
4)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5) 点燃实验箱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
6) 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
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物体传热
仪器名称
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7) 熄灭蜡烛。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流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五年级科学验
名称
模拟火山喷发
仪器名称
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仪器名称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2) 将两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3) 在轴上挂两个钩码,把轮的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4) 在轮的线绳上挂两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把钩码挂在轴上时,皮筋伸长的长度最短。
实验结论
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3)观察实验现象。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颜色与吸热
仪器名称
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3) 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下。
4) 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种子的萌发过程
仪器名称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4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