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规划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规划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
对于事物的本质,我们往往是通过其外在的表象及规律来了解它,对于城市规划人员所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也一样,首选我们必须了解城市规划人员所从事的内容﹑性质和工作等,因而对城市规划的了解便首当其冲了。
理解城市规划
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异,城市规划在各国的理解与任务也不尽相同,尽管最终的理想可能趋于一致,在此仅以我国为例谈中国的城市规划。在本质意义上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此的“城市”可广义地包括市﹑县﹑镇,甚至还囊括了乡与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然而纵观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持续﹑和谐发展。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一直以保护与促进公共利益作为学科的价值观,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健康与安全;方便与效率;公平与平等;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
概述城市规划的工作
工作内容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性质特点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8.长期性和经常性(根据发展和变化,适当调整或补充,使之适应发展需求,就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工作原则
整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
经济原则(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
安全原则(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美学原则(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社会原则(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 城市规划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
永续发展的基本价值观
社会和人的发展是永续发展的核心。永续发展的内涵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证人们享受平等﹑自由﹑教育和人权,并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是要从全局﹑长远的观点去认识发展,达到永续地发展,这正是最本质的战略目标。
和谐城市的价值观
它是建立在永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它着重体现以下三点:一﹑人
与自然的环境和谐,要以理性和智慧最大可能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费,还应能够成为自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二﹑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它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市之间﹑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集团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三﹑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它强调保持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的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运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新的科学过程运用之间的协调。
区域观
传统的城市规划在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和规模进行论证时,往往就城市论城市,因此规划视点不高,视野不宽,依据不足。南京大学依据“城市—区域”理论,从“城市是区域的依托,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中心,区域是腹地”的基本观点出发,把城市的发展放在区域的视野,特别是经济影响区域的背景下。从区域层面进行全面的区域分析,明确城市市在区域中的特点、地位、功能,确定其性质和规模,开启了“就区域论城市”的观念和分析方法。现今城市区域观念由一般的“就区域论城市”演变为“就全球论城市”、“就市场论城市”的新背景。很多城市规划编制中已经运用了多区域层次的分析来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从而确定其发展定位、性质和规模。体系观
城镇体系规划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而列入《城市规划法》,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中各个“点”之间的发展关系的规划,而这个区域往往是一个行政区域,如省域、地级市域、县域。我国也已经形成和正在出现一批城市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和南京、武汉等都市圈。这些城市区域面积大小不一,但都存在着由众多城镇组成的城镇群体,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着纵向、横向的等级、规模、功能上的差异和分工协作的关系,需要按照城镇体系的理论予以组织,是扩大了的城镇体系。
战略观
城市规划的战略观,突破了传统规划编制限时限地的时空观和局限于具体事物、具体空间的战术观,强调以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的趋势判断和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与设施网络的变化的预期,以富有弹性“X年”和全球及大区的空间域作为时空构架来研究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愿景)的目标值,然后,远近结合,制定20年乃至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