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
第七章 地基与基础

(4)黏性土:是指含黏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 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用作建筑物地基 的粘性土,其承载力取决于它的天然稠度状态。根据其 在天然状态下的软硬程度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 塑和流塑五种不同的状态。
(5)粉土:是指塑性小于黏性土, 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不超过总重50%的土。粉土介于 砂土和黏性土之间,工程性质通 常较差。
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性能 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的能承受一定弯曲变形的基础 (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 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有筋柔性扩展基础主要包括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 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这种基础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特 别适用于“宽基浅埋”或有地下水时。 由于扩展基础有较好的抗弯能力,通常被看作柔性基础。 这种基础能发挥钢筋的抗弯性能及混凝土抗压性能,适用范 围广。
3.2按构造分不同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 独立基础——配臵于上部设备之下的无筋或有筋的整体基
础形式。可分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独立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
墙下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时,采用无筋扩 展基础或有筋扩展基础往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 求。为增加基础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上 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常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 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 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基础底部附加应力小 ,可以显著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基础沉降量。一般 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 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地基与基础规范

地基与基础规范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基石,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权重并将其传递到地下。
因此,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非常关键。
以下是地基与基础的规范。
地基与基础的种类有很多,如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一般用于建筑物轻型和重力小的情况下,深基础则适用于建筑物重型和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首先,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该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国家建筑标准中,对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荷载和变形有详细的要求。
设计师必须考虑建筑物的总重量、使用情况、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地基与基础能够稳定承载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
在进行地基与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
勘察人员需要了解土壤的类型、密度、湿度和稳定性等特性。
土壤力学测试则可以提供土壤的强度、变形和承载力等参数。
这些信息对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需要进行严密的施工过程和检查。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和土壤回填。
场地平整要求将土壤表面清理和平整,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土壤回填则是为了填充地基和基础的间隙,增加土壤的密度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地基和基础的浇筑。
地基和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混凝土必须符合规定的强度和流动性,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振捣和充实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密实性。
在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地基和基础的尺寸、水平度和平整度等。
验收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测量,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地基与基础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工完成后,地基和基础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地基和基础的湿润和避免外界振动和冲击等。
综上所述,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严密的施工过程和检查是必要的。
质量检查和验收是确保地基和基础性能的重要环节。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基础建造时未经加固处理就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的地基。
2.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适用;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能将墙的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地基;筏形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它就像一个“筏子”一样把建筑物“托”起来;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整体空间刚度大,适用于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桩基础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坚硬的土层或岩石上,当浅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三相组成:土由固相(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组成。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 = (m)/(V)(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体积)。
- 土粒比重G_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C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_s=(m_s)/(V_s)ρ_w(m_s为土粒质量,V_s为土粒体积,ρ_w为水的密度)。
- 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_w)/(m_s)×100%(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如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_r等,它们可以通过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得出,并且这些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土的力学性质。
-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
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力要求:地基与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支撑上部建筑物的荷载。
设计时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确定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尺寸,以满足建筑物的承重要求。
2. 稳定性要求:地基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抵抗土壤侧向力和倾覆力的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土壤的侧向抗力和基础的几何形状,确保安全稳定的基础结构。
3. 沉降要求:地基与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沉降特性和建筑物的沉降限制,以避免过大的沉降对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设计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建筑物的重量,进行沉降预测和计算,确定地基和基础的适当设计。
4. 抗震要求:地基与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设计时需要根据地震区域和建筑物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基础的形状、深度和加强措施等。
5. 排水要求:地基与基础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以防止土壤水分对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降雨情况和土壤的渗透性,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如排水沟、泵站和防水层等。
综上所述,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承载力、稳定性、沉降、抗震和排水等方面,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结构的安全可靠。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基础和地基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基础一般指建筑物所依托的承重构件,地基则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的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基础是建筑物最底部的结构,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将重力传递到地基上。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分散建筑物的重量,确保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载荷载,抵抗地震、风等外部力量的作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基础的设计取决于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用途等因素。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重量直接传递到地表上的基础结构。
浅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相对较浅,一般在地上数米至十几米之间。
浅基础常见的形式有基础块和地下连续墙。
基础块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柱等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的基础结构,用于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或集中荷载。
地下连续墙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延伸至地下,形成一道连续的墙体,从而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较大的土层上。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好、地震力较小的地区,常见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建筑物中。
深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结构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或岩石层中的基础形式。
深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较深,一般超过十几米,甚至数十米。
深基础常见的形式有桩基和板桩基。
桩基是通过钻孔、灌注或冲击等方式将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桩嵌入地下,通过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板桩基是将钢板或混凝土板嵌入地下,通过垂直于板桩面的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分担建筑物的荷载。
深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差、地下水位高、地震力较大的地区,常见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工程中。
地基是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地基的主要作用是为基础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地基可分为岩石地基和土质地基。
岩石地基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坚硬的岩石上的地基形式。
岩石地基具有高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重要的工程项目。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一、区分一下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所以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土壤层。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脚”。
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把它传给地基。
二、地基分类三、地基的处理方式(一)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实践证明:换土垫层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
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等。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例如在西安地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吨至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地基与基础

FN建筑物的荷载
地基承载力f
f≥FN/A 基础底面面积A
整理课件
6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 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 人工加固或改良便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常见的天 然地基有哪些?)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的承载 力较弱,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或改良后才能才 能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称人工地基。
地基土冻结后,是否对建筑产生 不良影响,主要看土冻结后会不会产 生冻胀现象。
若产生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 (冻胀向上的力会超过地基承载力), 土层解冻,基础又下沉。这种冻融交 替,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产生变 形,如墙身开裂,门窗倾斜而开启困 难;甚至使建筑物结构也遭到破坏等。
基础应埋置在冻土线以下 200mm。
剪力墙结构等,以及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不均匀的情况筏形基础 分: 平板式:柱子支承在混凝土底板上。 梁板式:梁在底板下方或梁在底板上方,柱子支承在梁上。
筏形基础
整理课件
34
④ 箱形基础 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体组成,是一个整体的
空心箱体结构。
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其内部空间可用作
注:打桩法 当建筑物荷载很大,地基土层很弱,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以采用桩基础,将钢筋混凝土桩、钢桩、砂桩、打入或灌入土
整理课件
15
➢ 基础的埋置深度
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 底面的垂直距离,叫基础 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 深。
根据埋深,基础可分 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基础埋置深 度0.5~5m之间。
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及防潮、防水能力。 可用砖或现浇钢筋混凝土。
地基与基础

二、按构造类型分类
1.条形基础:长度远大于其高度和宽度的基础。 地基承载力较好时,用砖石、灰土、三合土或混凝土建造 地独基础(也称独立基础)
柱基础的主要类型
壳体基础 由正圆锥形及其组合形式的壳体基础,用于一般工业 与民用建筑柱基和筒形的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料仓、 中小型高炉等)基础。
18.2.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的埋深取值: a.外墙和外柱从室内设计地面与室外设计地面平均标高 处至基础底。 b.内墙和内柱从室内设计地面标高处至基础底。
一、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中心受压) 取1m长的墙体计算:
二、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
18.3桩基
当上部结构荷载太大,且地基软弱,坚实土层距基础 底面较深,采用其它基础形式可能导致沉降过大而不能满 足要求时,常采用桩基。
d)箱形基础
由顶板、底板和纵横交叉的隔板所组成。 板的厚度由 计算决定。箱形基础具有很大的刚性,因此不致由于地基 不均匀变形使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弯曲而造成开裂。
它的特点是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抵抗和协调由于软弱 地基在大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变形、抗震性能好(一些 震害调查资料表明,有箱形基础地下室的建筑物对减轻震害 作用很大。)、稳定性能好。设置箱形基础,加大了基础埋 深,建筑物重心下移,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箱形基础的 中空部分又可利用来作地下室。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基础
多层与高层房屋地下室的设置
1.功能需要 2.结构需要 减轻地基压力 提高房屋层数 增加抗倾覆能力 改善抗震性能
二、多层与高层房屋的基础类型 多层与高层房屋基础的类型很多,几乎用到了所有的基础形式 1.单独基础、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基础 应用于层数较少的多层工业厂房和民用房屋 2.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 当房屋层数较多或地基很软弱时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地基与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
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
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空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有效重度——水下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有效重度。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重量与同体积4℃时水的重量之比。
不均匀系数-—土的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曲率系数结合水—-受土粒表面电场吸引的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不受土粒电场吸引的水,其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能在重力或压强差作用下流动,能传递压力,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由于水和空气交界处的弯液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毛细管逐渐上升形成毛细水。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会导致土的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砂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
2地基与基础

1:1.25 1:1.50 1:1.50 1:1.50
C7.5混凝土
C7.5~C10混凝土 M5砂浆
砖不低于MU7.5
砖基础
1:1.50 1:1.50 1:1.25 1:1.50 1:1.25
M2.5砂浆
毛石基础
M2.5~5砂浆 M1砂浆
灰土基础
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密 度:粉土1.55t/m3;粉质粘土 1.50t/m3;粘土1.45t/m3 体积比为1:2:4~1:3:6 (石灰:砂:骨料),每层约虚铺 200mm,夯至150mm
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 三、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 假山、置石的基础有二种做法:当荷载较大,地下水为较 高时,可用c10砼和用M5水泥砂浆MU7.5机砖砌筑;当荷 载较小,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深时,可用二步3:7灰土 和用M2.5水泥砂浆砌石。 • 纪念碑、塔的地基基础:对稳定性和倾斜度要求比较严格。 在设计时除进行地基强度计算外,还应按地基基础规范对 基础的倾斜严格要求。
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二)建在土山上的建筑地基基础处理 建在土山上的建筑物,除满足造园艺术和结合地形的建筑风格外,对地 基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工土山上(指人工挖湖、河及土堆积的小山丘)建造房屋建筑,首 先对土山的成因,土的来源,土质的组成,生成年代,堆积时间长短和变异 情况等,要事先进行详尽的了解,经研究后确定出恰当的处理方法。 对于近代或近期堆积的土山,如土质极差,组成很杂的建筑垃圾、工业 废料等,必须在此建造建筑物时应采用人工地基。 对于10年左右的填粘土或填亚粘土堆积的土山,土体正在稳定中,地基 的不均匀沉降,对新建工程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设计时一方面降低地基 的容许承载力,另一方面加强上部结构抗不均匀沉降和处理。 对于古代遗留的土山,有的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土体经多年压实已基 本稳定,但在山边、边坡处土质的变异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基础的底标高 应以未挖填的为准,防止基础座落在平整场地时新堆积的虚方上。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地基和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基和基础的定义、分类、选型和施工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地基和基础的定义地基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地面部分,包括地面的土壤、岩石和水等。
而基础则是指承受建筑物重量的结构部分,通常是建筑物下面的一层结构,包括基础底座、基础柱、基础梁和基础板等。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
二、地基和基础的分类根据地基的类型,可以将地基分为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自然地基是指自然形成的地面土壤、岩石和水等,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等原因,自然地基的性质和稳定性各不相同。
人工地基则是指经过人工处理的地基,如填土地基、深基础和基础加固等。
根据基础的类型,可以将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是指基础底座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通常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和轻型结构。
深基础则是指基础柱、基础梁和基础板等深入地下的基础,通常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重型结构。
三、地基和基础的选型在选型地基和基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物类型、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地下水位、气候条件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不同地质和土壤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例如,在软土地区,需要选择深基础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而在坚硬岩石地区,则可以选择浅基础来节省成本。
四、地基和基础的施工地基和基础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地基和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地质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和基础类型。
2.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4. 在地基和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地基和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后续使用中发生安全事故。
地基与基础 要点

地基与基础要点一、地基定义与重要性1. 地基的定义:指支撑建筑物荷载并将其传递至下层土体中的部分土层。
2. 地基的重要性:地基的稳定性与强度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不良地基可能导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问题。
二、土的分类与特性1. 土的分类:根据土的成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等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粘土、砂土、砾土等。
2. 土的特性:主要包括压缩性、抗剪强度、透水性等,这些特性对地基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三、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抵抗荷载而不发生破坏或过大的变形的能力。
2.地基稳定性:指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地基保持稳定不发生滑动失稳或过大变形的性能。
3.影响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层厚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类型与尺寸等。
四、地基沉降与变形1.地基沉降:指由于荷载作用和土体固结压密而引起的地基表面竖向变形。
2.地基变形:指地基在不同荷载和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如侧向位移、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等。
3.地基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过大的地基变形可能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应采取措施控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五、基础类型与设计1.基础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基础、砖基础等;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
2.基础设计原则: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等要求,并应对地基变形进行控制。
3.基础设计步骤:包括确定基础类型、尺寸和构造,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基础材料与施工1.基础材料:根据不同的基础类型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砂石等。
2.基础施工:应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注意施工安全。
3.施工监测与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七、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1.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影响: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至下层土体中,因此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和分布对基础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一一、、基基础础和和地地基基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1 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如图)。
2 基础的作用和地基土的分类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
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
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二、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
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而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
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α表示。
砖、石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1:1.25)~(1:1. 50) (26o~33o) 以内,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控制在1:1(45o)以内。
[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如图]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2、非刚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
_地基与基础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荷载
的大小和性质 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埋 置深度为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的 1/l0。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 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 足其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随建筑高度增加适当加大;荷载的 大小和性质也影响基础埋深,一般 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埋深;受向上拔 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 要求。
一 地基、基础及其与 荷载的关系
基础:建筑物向地 基传递荷载的下部 结构。它直接与土
层相接触,承受建筑 物的全部荷载,并将 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 给地基。
地基:指支承建筑物荷 载的那一部分土层 (或岩层)。
持力层:直接与基 础底面相接触的 岩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 下的土层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用N表示。 地基在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 垂直压力称为地基的承载力(或地耐力),用R表示。 由于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小于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强度, 所以基础底面需要宽出上部结构(底面宽为B),基 础底面积用A表示。 三者的关系式: R ≥ N / A 成立时,说明建筑物传给基础 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地基就能够保 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总荷载越大,基础底面积也要求越大。或当建筑 物总荷载不变时,地基承载力越小,基础底面积越 大。
2.3 基础的类型
基础的类型较多,划分方法也较多 1按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 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基础中是否有钢筋分 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 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制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 独立基础
扩展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下独立基础和墙 下条形基础 2按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 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一、地基与基础的表现形式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来荷载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必然的深度以后就以后可以忽略不计。
基础: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以上构件。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结构中祖传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持力层:直接可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以下的岩层为以下下卧层。
基础埋深:由室外地坪尺码至基础底皮的高度尺寸。
基础埋深由勘测部门根据地基情况决定。
二、地基与理论指导的关系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采用,必须要求脚手架基础和地基都有足量的强度与稳定性。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干,它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载重,并将这些荷载发送到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稳定性既不论基础的材料、形状与底面积的大小以及施工的质量等,还与房顶的性质亲密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基的强度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考虑采用人工地基;地基的变形应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
若地基下沉不均匀时,建筑群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地基的精确性要有会带来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时(特别是较大的水平面差时)应加设挡土墙,以防止滑坡变形的消失。
三、基础类型从基础的材料及受力来划分,可分为刚性基础(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抗压强度多、而抗拉强度小的刚性模具材料做成的基础)、柔性基础(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抗压、抗拉强度均较大的基础)。
从基础的构造型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下面常用约请几种常用基础的构造特点。
(一)刚性基础由于刚性材料的特点,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承受弯矩、拉拉力和剪力,因此基础剖面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条件的要求。
一般砖混结构的基础常采用刚性基础。
1.砖基础用做基础的砖,可采用页岩烧结砖,其密度等级一般在MU10以上,粘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5.一堵基础墙的外侧要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
地基、基础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
也就是说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或岩)称为地基。
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称为持力层,在其以下的土层统称为下卧层。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土质各异、地质条件区域性较强,因而使地基基础这门学科特别复杂。
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场地进行建设,为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四方面:1、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物的破坏。
天然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型式和埋深有关。
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沉降,或水平位移,或不均匀沉降会超过相应的允许值。
若地基变形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的破坏。
天然地基变形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土的变形特性有关,也与基础型式有关。
若天然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的要求。
3、渗漏.渗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而导致建(构)筑物破坏造成工程事故。
天然地基渗漏问题主要与土的渗透性有关。
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改良,减小土的渗透性,或在地基中设置止水帷幕,阻截渗流。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程一、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意义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不合格,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坍塌,给建筑物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工程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1、开挖区域的准备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对开挖区域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清理开挖区域,清除杂物、树木等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
同时要对开挖区域进行勘测,确定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具体范围和深度,为后续施工工作做好准备。
2、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这包括挖掘机、泵车、混凝土搅拌站等施工设备,以及水泥、砂子、砂浆等施工材料。
同时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
3、施工方案的制定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的时间计划、责任分工、工作流程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问题。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步骤1、开挖基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第一步是开挖基坑。
基坑的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深度进行,同时要注意开挖的平整和边坡的坡度,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开挖基坑时,要及时清理碎石、积水等杂物,避免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2、测量基础位置和深度在开挖基坑后,还需进行基础位置和深度的测量。
通过测量确定基础的位置和深度,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因误差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
3、浇筑基础底板在基础位置和深度确定后,就可以开始浇筑基础底板。
基础底板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要注意混凝土的拌合比例、浇筑工艺等,确保浇筑质量和强度满足要求。
4、设置地基和基础在浇筑基础底板后,还需设置地基和基础。
地基和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其与基础底板连接牢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