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送别》优秀教案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歌曲《送别》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2、二、导入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
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三、了解歌曲1、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1 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送别 音乐课教案
送别音乐课教案教案标题:送别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唱和合奏等形式,表达对离别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送别》的欣赏和分析。
2. 歌曲演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3. 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制造氛围: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感,以及音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欣赏与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元素,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演唱与合奏: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发歌曲歌词,并教授歌曲的旋律。
2. 合唱练习: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注重和声和合唱技巧的培养。
3. 乐器伴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合奏伴奏,加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与分享: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个人经历。
2. 表演展示:学生可以自愿进行表演,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音乐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进行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送别》的音频或视频。
2. 歌曲《送别》的歌词和乐谱。
3. 乐器(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奏的表现等。
2. 学生的反馈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对离别情感和音乐表达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离别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送别歌曲音乐幼儿园教案
送别歌曲音乐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
1.引导幼儿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3.教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4.分组让幼儿表演唱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送别歌曲
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播放一些送别歌曲的音乐,如《朋友别哭》、《相约在雨季》、《我曾用心爱着你》等,让幼儿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了解送别歌曲的意义和作用。
2. 学唱《送别》
1.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2.带着幼儿一起分段练习唱歌,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整体练习唱歌,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歌曲。
4.分组让幼儿表演唱歌,展示所学的唱歌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巩固训练
老师可根据幼儿们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加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
现能力。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幼儿们还原了一个完整的送别歌曲,并通过团队表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送别歌曲。
在团队表演环节中,幼儿们展现出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但是,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提高幼儿们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送别》音乐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送别》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演奏《送别》的曲调。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到音乐的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1. 《送别》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料。
2. 打印好的《送别》琴谱。
3. 学生音乐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坐下来,放松身心,闭上双眼,听一段舒缓的音乐,为学习《送别》创造一个放松而和谐的氛围。
导入: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送别》这首曲子的问题,如:“你们听说过《送别》这首曲子吗?”、“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等。
知识讲解:3. 给学生介绍《送别》曲子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简单解释郭沫若创作这首曲子的背景和灵感来源,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这首曲子。
听辨乐曲:4. 播放《送别》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用心聆听,并观察表演者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琴谱分析:5. 把《送别》的琴谱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琴谱中的乐符、节拍和速度指示,并解释如何正确演奏这些音符。
分组合作:6.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合作,一起演奏《送别》的曲调。
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互助,提高集体协作的能力。
展示与反馈:7. 每个小组派代表演奏他们学习的《送别》曲调,让其他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和分享乐器演奏的愉悦感。
拓展延伸:8. 引导学生思考《送别》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鼓励学生将音乐与生活、情感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总结:9. 回顾整个音乐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送别》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分享给全班。
作业布置:10. 布置一篇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以《送别》为题,写出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音乐课,学生不仅了解了《送别》曲子的背景,还通过合作学习和表演,提高了音乐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演奏,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篇一】送别音乐教案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1、歌曲的作者2、关于学堂乐歌3、歌曲的创作背景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1.气息与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2)3 2︱1 —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篇二】送别音乐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诵读法点评法【知识链接】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
初中歌曲送别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情感,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绪。
2. 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的背景介绍2. 歌曲的歌词解析3. 歌曲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4. 合唱部分的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演唱,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正确的呼吸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送别》的背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示范演唱: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示范学习歌曲。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整体演练: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送别》。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离别情绪。
3.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送别》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2. 引导学生创作与离别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邀请家长或音乐专家来校进行音乐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送别》,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送别》,了解其背景和创作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三、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乐谱、钢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6. 展示:学生代表上台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拓展:教师推荐类似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
9. 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送别》,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选取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版、流行版等,让学生进行对比聆听,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送别》为素材,进行创意编曲或填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与歌曲《送别》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八、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与他人分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送别》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送别》音乐教案引言: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以经典音乐曲目《送别》为素材,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情绪的传递,引导学生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了解《送别》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含义。
2.掌握音乐术语及其在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3.通过学习和演奏《送别》,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合作精神。
4.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理解《送别》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2.合理运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中的元素和技巧。
3.合作演奏《送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或播放器。
2.教具:音乐乐谱《送别》。
3.学生提前准备好的乐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送别》的录音,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作品的情感和特点。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情感。
2.了解《送别》(10分钟):介绍《送别》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作曲家、音乐风格和时代背景等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创作这首音乐作品的意图。
3.学习音乐术语(15分钟):介绍并讲解一些常用的音乐术语,如节奏、旋律、和声等,以及它们在《送别》中的运用。
通过听示范音乐和学习乐谱,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音乐术语。
4.学习乐谱(20分钟):将《送别》的乐谱分发给学生,指导他们逐节学习和演奏。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乐谱中的音符、节拍和节奏的变化。
5.合作演奏(2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演奏《送别》。
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协调乐器的使用和演奏的节奏。
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指导和鼓励。
6.情感表达(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送别》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7.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回顾学生在演奏和表达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送别音乐教案
送别音乐教案教材:送别音乐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奏送别音乐重点:了解送别音乐的特点和技巧难点:掌握送别音乐的表演技巧教学准备:乐器、音乐资料、录音机、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首送别音乐,并询问学生他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送别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二、理论学习(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送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并播放一些经典的送别音乐的片段。
2.教师讲解送别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演奏要点,如音乐的节奏、速度和表情等。
三、示范演奏(15分钟)1.教师现场演奏一段送别音乐,展示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2.学生听完后,教师解析演奏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巧和难点。
四、学生模仿(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演奏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送别音乐进行模仿演奏。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奏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演奏技巧。
五、展示交流(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奏他们选择的送别音乐。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交流演奏中的感受和体会。
六、总结梳理(10分钟)1.教师总结送别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学生回答问题,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找一段送别音乐的乐谱,自己进行练习和演奏。
2.鼓励学生多听多看送别音乐的演奏视频,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表演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送别音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送别音乐的演奏技巧。
通过模仿演奏和展示交流,学生也提高了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与此同时,学生也培养了对音乐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音乐素养。
不过,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演奏经验有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练习和演出。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范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送别音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学会演唱《送别》。
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内涵。
2. 演唱时注意音准、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的旋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
2. 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歌曲的节奏如何?二、新授1. 介绍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3. 教学歌曲演唱,注意音准、节奏。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送别》。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四、展示1.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表现。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音乐作品《送别》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送别》时的音准、节奏表现。
3. 评价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了解什么是和弦
2、运用和弦为作品简单编配伴奏
【教学重难点】:歌曲伴奏编配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践
【教具】:电脑、多媒体、作曲软件
上课礼仪。
导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吧:点击打开链接
【作者简介】:李叔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
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
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这首作品非常的好听是吧,我们来看一下这首作品的谱子。
谱面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再来唱一遍。
同学们说我们唱的和刚来老师给大家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区别?——缺少伴奏
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学习简单的乐曲编配。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和弦。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即构成和弦。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之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和弦。
和弦是建立在调式音级基础上的,旋律中一些音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音运动,这个音是主音,以主音为中心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调式,调式中的各音称为调式音级。
和弦与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和声。
我们来看一下C大调的正和弦有
Ⅰ:1 3 5 ;Ⅳ:4 6 1 ;Ⅴ:5 7 2
同学们根据作品里出现的音来试着给作品写上正确的伴奏和弦。
在钢琴上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不通的伴奏音型比如分解和弦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是不是觉得创作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创作属于你们自己的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