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笔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人的信仰形成的规律、社会文化和非主流信仰等角度来分析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寄期望为解决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abstract: the cause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faith lost were analyzed from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ming law of people’s faith, social culture and non-mainstream beliefs,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beliefs lost.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udents;faith los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63-02

————————————

作者简介:向军荣(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彩霞(1981-),湖北天门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与研究。

1 信仰迷失的含义及其表现

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变迁,当人们原来固有的精神支柱处

于濒临弱化的边缘但是新的精神支柱还没有确立起来的时候,人的内心多会出现彷徨、怀疑等很多消极情绪设置可以能在行为上失范等。我们把高职大学生在信仰的形成阶段的选择处于彷徨的状态成为信仰迷失。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表现:思想仿徨、无目标感、行动失范等。高职大学生对于物质经济的看重体现在人物崇拜上,据统计有55%的学生都崇拜经济界人物,这表明人生教育与现实选择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反映到他们的信仰心态上来,种种社会现实使他们无法接受,于是,大学生的信仰心态日益“入流”,他们产生了矛盾,遭遇了失衡,就变得迷失了。

2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分析

2.1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来分析造成大学生信仰迷失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具体表现如:

2.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倒置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大、中、小学三个阶段进行,但是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存在倒置的弊端。小学阶段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小学生的心理是不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更不用说去做了;中学阶段教育大家如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作用,在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这种教育目标名存实亡;而大学阶段正是请你昂世界观的成熟时期,却又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以及校规校纪的教育,这些教育目标倒置的现象违背了自然人心理的

成熟规律,必然导致思想教育低效。

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庞杂目前我国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八荣八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纪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情操教育、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20多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庞杂没有统一的标准内容,难以形成共同的信仰需求。

2.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单一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都是从教材出发并且教学方式单一,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方式严重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以至于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发挥指导学生思想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往往是重智轻德,往往对学生评优生优干甚至发展入党,都是看重学习成绩,往往对学生政治素质等要求很少,这样就对学生造成了误导都认为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不仅仅老师忽视了政治教学学生也对政治思想理论也不重视。因而对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缺乏识别力和抵抗力,让一些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钻了空子。

2.2 从人的信仰形成的规律分析人们往往对自己认定有价值的东西会不懈的追求并且会很信赖,这就是信仰,信仰是一种对认识有限性的超越和不朽精神的追求。无论是哪种信仰都凝聚着知、情、

意等要素。首先,知是信仰形成的基础,任何一种信仰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认知程度越接近规律并且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越理性,那么信仰也就越科学也就越能够激发人们不断的追求。其次,意识信仰形成的支柱,同时也是实现自我控制的精神力量,更是信仰形成的必要条件和信仰转变为行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信仰是在主体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选择的前提下,在认知、清关、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级心理现象。

通过人信仰形成的外在规律看,信仰其实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化物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信仰中蕴含并且充分展示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民族精神、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背景灯都是影响信仰的重要因素。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中,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因此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会不尽相同,这些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信仰的形成。总之,信仰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意识,也是人类特有的知、情、意和谐统一的高级心理活动。

2.3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的伦理文化,这些文化更多的是体现返本归元和发扬人性之道的关怀。信仰不但隶属于文化并且信仰的生存状态也依赖于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文化显现出多元化,当这些多元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碰撞时,这些文化不仅仅是不断的交流,更是在融合之中不断的斗争。当人们处于困惑或者无法选择的时候,那么也就失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