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体系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系统规章制度双控体系是指在一个集体组织中,同时运用纪律和规章制度这两种管理方式来实现治理和管理的体系。
一、双控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双控体系的建立旨在加强对集体组织成员的管理,规范员工行为,保障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实现组织目标。
2.意义:(1)加强组织对员工的纪律约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
(2)规章制度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组织的正常运作。
(3)通过双控体系的建立,能够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长期稳定发展。
二、双控体系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对于相同的违规行为,处罚应一视同仁,避免个别特殊情况和人为因素的干预。
2.程序合理性原则:任何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实施都要符合法律法规,合理合法。
3.透明公开原则:对于员工纪律处罚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应及时向全体员工公示,确保员工知晓。
4.刚性与灵活相结合原则:基本纪律是刚性的,不容置疑的;而对于特殊情况,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双控体系的主要内容1.纪律管理要求:(1)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包括工作时间、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
(2)不得擅自离岗,迟到早退或旷工。
一旦发生,将按照规定进行扣款或其他纪律处罚。
(3)不能违反单位规定,私自使用单位设备、资源等。
2.规章制度:(1)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各岗位任务的顺利开展。
(2)人事管理:包括招聘、任免、晋升、奖惩、考核等人事管理相关内容。
(3)财务管理:明确财务报销、资金使用、审批等相关规定,保证财务的安全和合规管理。
(4)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要求。
(5)纪律管理:明确纪律要求和处罚措施,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
(6)工作流程:规定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式,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双控体系的落实和监督1.落实:要求管理者从自身做起,严守纪律,做到公正公平;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教育,让员工清楚了解组织的管理规定。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范文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稳定性,我们订立了本《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双控体系,即内部掌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企业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管理风险,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范和管控本领。
二、管理标准2.1 内部掌控体系2.1.1 内部掌控目标内部掌控体系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精准性和适时性,保护企业的资产,促进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2.1.2 内部掌控范围内部掌控体系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信贷和风险管理部门等相关岗位。
2.1.3 内部掌控职责2.1.3.1 企业领导层职责•对内部掌控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负有最后责任;•确保内部掌控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政策要求。
2.1.3.2 部门和岗位职责•部门负责人应负责建立、执行和监督本部门的内部掌控措施;•相关岗位应依照内部掌控要求执行工作,并适时报告异常情况。
2.2 风险管理体系2.2.1 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和应对措施。
2.2.2 风险防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掌控度,明确防控措施和责任;•风险防掌控度应实在明确掌控目标、掌控要点和掌控措施。
2.2.3 风险监控和评估•风险监控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指标;•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依据风险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考核标准3.1 内部掌控体系考核3.1.1 考核内容内部掌控体系考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内部掌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情况;•内部掌控落实情况;•内部掌控执行效果和效率。
3.1.2 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可包括自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方式,实在由企业法务人员组织实施。
3.2 风险管理体系考核3.2.1 考核内容风险管理体系考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精准性和适时性;•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情况。
3.2.2 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可包括风险演练、风险检查和风险评估表等方式,实在由企业法务人员组织实施。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一、概述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业务运行中的各项安全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客户的权益而制定的,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岗位和员工。
二、安全责任1. 公司领导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公司业务运行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安全双控体系的有效实施,并为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提供必要资源。
2. 部门领导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操作和日常工作中的相关安全工作。
3. 员工员工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应严格遵守公司安全制度和规定,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隐患。
三、安全管理1. 安全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消防知识、应急救援、电气安全等,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安全演练在公司正常运营期间,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模拟各类突发事件,培养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疏散。
3. 安全巡查公司将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包括办公场所、生产车间、仓储区等,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四、安全防范1. 办公区域安全在办公区域内,保持通道畅通,清理杂物,定期检查电器设备,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保持楼道疏散通道的畅通。
2.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车间应按照相关规定,配置合适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3. 仓储区安全对仓储区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得到妥善管理和储存,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五、安全记录和报告1. 安全记录公司将建立安全记录系统,对每次安全巡查、安全演练、安全事故等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事故内容、处理结果等,形成安全档案。
2. 安全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描述事故情况、处理过程以及后续预防措施,并及时向员工发布安全警示信息。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酒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酒店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酒店所有部门、员工及外来人员,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提高酒店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酒店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第二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四条酒店应定期对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
第五条风险辨识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设施安全风险;(二)消防安全风险;(三)电气安全风险;(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五)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六)其他潜在安全风险。
第六条风险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量化评估。
第七条风险分级应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
第八条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特别重大风险:立即停产停业,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消除风险;(二)重大风险:制定专项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三)较大风险: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定期复查;(四)一般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酒店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条隐患排查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设施隐患;(二)消防安全隐患;(三)电气安全隐患;(四)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五)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六)其他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隐患治理应遵循“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隐患整改应落实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第四章组织与职责第十三条酒店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酒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各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全面负责双控体系建设工作,为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双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2、安全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和完善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开展双控工作。
(2)组织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工作,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监督落实。
(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跟踪隐患整改情况,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明确管控责任人和管控时间。
4、风险告知
(1)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管控措施告知相关人员,使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2)在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五、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
(1)建立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排查的频次、内容和方法。
2、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整,及时更新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九、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建立和完善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动双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3、隐患复查
(1)对治理完成的隐患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2)复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治理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六、监督考核
1、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双控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开展双控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3、将双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在企业管理中,双控体系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是将财务控制和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建立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管理职责和权限1. 财务控制(1)制定和实施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2)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负责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参与制定企业的财务目标和财务战略;(4)负责资金的筹措、运用和监督,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流动性;(5)负责企业的预算和审计工作,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健和合规运营。
2. 绩效控制(1)制定和实施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2)制定和实施岗位目标和个人目标;(3)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4)参与制定企业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战略;(5)负责绩效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6)对绩效优秀者予以奖励并激励,对绩效较差者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三、管理行为规范1. 财务控制(1)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财务控制的基础,各部门和人员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执行,不得随意篡改数据或虚报数据。
(2)财务决策应该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科学的方法,不能凭个人主观意识或感觉进行决策。
(3)资金运用应该合理、安全、高效,不能进行违规行为或投机行为。
(4)预算管理应该严格遵守制度,不能随意超支或私自调整预算。
(5)审计工作应该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不得干扰审计工作或隐瞒审计结果。
2. 绩效控制(1)绩效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不能设定模糊、不具体或无法衡量的目标。
(2)绩效考核要公平、公正、客观,不能偏袒或歧视个人或团队。
(3)绩效数据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不能迟报、漏报或错误报告数据。
(4)问题发现后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不能掩盖问题或推卸责任。
(5)激励和奖励要及时给予,不能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而延迟或取消激励和奖励。
双控体系的规章制度

双控体系的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建立科学、严谨、有效的双控体系,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环保的管理,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双控体系的目标1.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 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3. 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操作;4.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三、双控体系的组织架构1. 领导机构: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全面领导双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2. 管理机构:设立企业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双控体系的具体实施和监督;3. 员工参与: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双控体系建设,每位员工都要对环保和安全生产负起责任。
四、双控体系的要求1. 环保要求:确保企业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达到排放标准;2. 安全要求:保证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员工安全;3. 监督要求: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双控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双控体系的管理措施1. 建立双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环保和安全责任;2. 制定环保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活动中环保和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3. 进行环保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4. 建立环保和安全档案,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保密工作,便于查阅和追溯。
六、双控体系的评估和改进1. 定期组织双控体系的内部审查和外部审核,检查双控体系的实施情况;2. 针对审查和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改进;3.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加强沟通和协作,优化双控体系的管理。
七、附则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变更,须经公司董事会审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抄袭或篡改本规章制度,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以上所述,为双控体系的规章制度,希望全体员工认真执行,共同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一、引言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是一种在企业中实施的管理方法,通过同时强调内部控制和外部监控的双重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本文将从双控体系的概念、实施步骤以及带来的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双控体系的概念双控体系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同时运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控两种手段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流程,旨在保障企业业务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外部监控则是依靠外部机构或组织,如审计机构、监管机构等,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审查,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三、双控体系的实施步骤1. 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双控体系之前,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制度和流程等。
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覆盖企业的各个环节,从财务、人力资源到生产流程等,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 强化内部监控内部监控是双控体系的核心,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
比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
3. 加强外部监控双控体系中的外部监控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需要与相关的外部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接受其监督和审查。
同时,企业也需要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确保外部监控能够有效实施。
四、双控体系带来的优势1. 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双控体系的实施,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各个业务环节,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和标准化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人为失误和错误,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速度。
2. 保障业务安全双控体系强调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监控和控制,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降低企业业务操作中的错误和失误的风险;而外部监控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
3. 提高企业信誉度双控体系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是指建立一种以双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通过设立相互制约的控制措施来确保组织运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管理制度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确保工作环境的健康有序,实现目标的持续达成。
一、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概述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主要由两个核心要素组成,即控制和双方约束。
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组织内部的各项行为和活动,确保其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
而双方约束则是指通过合理的沟通、协商和合作,建立相互制约和互助的关系,使各方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达到协同合作的效果。
二、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具体要素1. 目标设定与绩效评估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中,明确的目标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需要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
这样,员工在工作中就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从而加强对工作的掌控力。
2. 决策与执行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结果达到全员共识。
同时,在决策执行中,要对过程进行监督和追踪,确保决策可以顺利实施。
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业务的风险得到合理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的风险。
4. 沟通与协作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要求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各级管理者需要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员工的需求和反馈,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5. 制度与文化双控体系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此外,还需要倡导和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三、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优势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能够明确指定各类岗位的责任与权力,减少决策层面的混乱,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安全管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双控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旨在通过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车间、班组及员工。
第二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和管控。
第五条风险辨识: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辨识,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
第六条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第七条风险管控: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第八条风险更新:企业应定期对风险进行更新,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验收。
第十条隐患排查: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第十一条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三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原则进行治理。
第十二条隐患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第四章组织与职责第十三条成立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领导。
第十四条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员工应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六条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关键信息项:1、安全双控体系的目标和范围2、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与流程3、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与方法4、培训与教育的安排5、监督与考核的机制6、奖励与惩罚的措施11 目的为了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安全双控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1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2 术语和定义121 安全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12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123 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1 风险分级管控211 风险辨识企业应定期组织各部门、各岗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环境因素等。
21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性,从而确定风险等级。
21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214 风险告知将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确保其了解并遵守。
22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22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2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223 各岗位员工应了解本岗位的风险,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31 隐患排查治理311 隐患排查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等。
312 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五定”原则(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进行治理。
双控体系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和全体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双控”原则,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包括以下职责:1. 制定和修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 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4.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5.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6. 负责安全生产信息报送。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六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和管控。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物理性危险源,如机械伤害、电气伤害、高处坠落等;2. 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3. 生物性危险源,如生物性感染、生物性伤害等;4. 环境性危险源,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
第八条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九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第十条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跟踪。
第十一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2. 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3. 环境安全隐患;4. 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第十二条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第十三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四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双控体系(Dual Control System)是一种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在组织内的关键决策和行动受到多个层级或部门的审查和监控,以减少潜在的错误和失误。
这种制度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其他高风险领域,以确保透明度、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探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定义、特点和实施步骤,以及其重要性和优势。
一、定义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制度,通过引入双重控制来规范和监督关键活动和决策过程。
这种制度通常依赖于多个层级或部门的参与和审查,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特点1. 分工明确:双控体系要求明确划定每个层级或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决策和行动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2. 信息共享: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双控体系能够确保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信息交流,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风险。
3. 双重审查:双控体系要求关键决策和行动经过两个或多个层级的审查和批准,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风险控制:双控体系致力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通过双重授权和审查,减少潜在的错误和失误带来的风险。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流程:组织需要明确制定适用于双控体系的政策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和可操作性。
2. 设立双重控制点:组织应确定适当的双重控制点,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风险情况,确定需要双控的关键环节和决策点。
3.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为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交流,组织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系统,以便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
4. 培训和培养人员:实施双控体系需要培训和培养合格的人员,使其具备决策和审查的能力,同时了解双控体系的原则和要求。
四、重要性和优势1.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引入双重控制,双控体系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决策中的错误和失误,确保组织的长远发展。
2. 增加透明度和合规性:双控体系要求信息共享和审查,从而增加组织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和声誉。
(完整)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前期顺利推进、后期双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高双控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风险预控放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
第二章风险辨识流程及规范第三条术语及定义、缩略语1。
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3。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4。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图1 风险管控流程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决定建立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以监管和控制各项安全事宜。
本文将介绍安全双控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流程,并阐述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本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公司将安全置于所有工作之前,坚决杜绝任何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环境。
2. 管理层领导原则: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3. 全员参与原则: 安全管理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全员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氛围。
4. 风险预防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要采取主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被动处理。
5. 持续改进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公司要重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及时修正和改进安全制度。
二、管理流程1. 安全目标设定: 确立明确的安全目标是安全双控体系的首要任务。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制定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目标。
2. 风险评估与控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
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
3. 安全培训与教育: 公司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员工入职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公司的安全制度和规定。
4. 安全检查与监督: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整改。
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机制,确保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5. 事故报告与处理: 完善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查,查找问题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三、实践应用1. 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 在公司内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推动。
2. 安全设备和措施: 针对各项工作环节,配备符合标准的安全设备,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流程,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双控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双控”体系,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双控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各岗位员工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机制,对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
第八条风险分级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第九条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降低风险等级;对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应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安全。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隐患排查应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十二条隐患整改应按照“五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时限、定整改验收)原则进行。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四条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在岗员工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双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各部门、员工的绩效挂钩。
第十七条对在双控体系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___在2018年8月制定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安全风险管控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明确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和活动内容。
第二章组织管理中,公司成立了“双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___和___担任组长,___和___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包括___、___、___、___、___、连猛、___、___、___、___、___和___。
办公室主任为___,副主任为___,负责“双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责,办公室则负责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明确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并设置警示标志。
通过“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建设,___将能够更好地管控安全风险,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公司应按照隐患排查结果,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责任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整改隐患。
整改通知书应明确隐患的内容、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等信息,并要求整改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3、隐患整改跟踪公司应对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整改情况,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责任人进行追责,直至整改到位。
同时,应对整改措施进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公司应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反馈,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需要对存在问题的检查信息进行隐患整改操作,并记录隐患的整改情况。
安保部应尽快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隐患整改记录单进行整改。
整改完成后,需要填报隐患的整改情况,安保部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并记录隐患的复查信息。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许多企业实施了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内容、实施步骤和效益等方面对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制度内容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是指建立起企业内部安全控制与外部监督双重管理体系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安全责任企业的领导层应当明确安全责任,并通过制定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来保证全员参与安全工作。
此外,领导层还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安全培训为了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安全设施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标准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应急疏散通道、安全警示标识等。
此外,还应制定合理的设施维护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检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对于已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教训总结,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安全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估,评估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和调整管理制度,提升安全控制的水平。
此外,还应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安全评价,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二、实施步骤实施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计划企业应在需要实施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之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实施目标、时间安排、资源调配等内容。
2. 指定责任人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双控体系管理的实施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责任人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培训教育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安全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前期顺利推进、后期双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高双控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风险预控放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
第二章风险辨识流程及规第三条术语及定义、缩略语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3.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4.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围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图1 风险管控流程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围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围清晰的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容的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风险矩阵法(L·S)。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用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根据以往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三个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分值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值表3 事件发生的后果(C)的分值确定表4 风险等级评定标准(D)2.风险矩阵法(L·S)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R代表风险值;L 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见L、S、R取值围及风险判定标准见表5、表6、表7、表8。
第六条安全风险分级按照风险辨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进行监管,风险点所在的区队总体管控,班组或岗位负责责任围的风险管控,一般风险由区队直接监管,班组胡岗位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可直接忽略。
第七条安全风险数据库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风险点的定级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做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表5 事件发生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6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表7 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表8 风险等级判定第八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的分级,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管控。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第九条专项辨识评估1.年度风险辨识评估每年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区队技术人员,重点围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公司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各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总工程师及各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5.本公司发生死亡事故或设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有总经理组织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部门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十条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进行监管,风险点所在的区队总体管控,班组或岗位负责责任围的风险管控,一般风险由区队直接监管,班组胡岗位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可直接忽略,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第十一条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安全风险等级,按照采取消除、替代、转移、工程、隔离、行政管理、个人防护的顺序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第十二条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第十三条由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第十四条由安全副总经理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十五条公司领导下井带班上岗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检查各区域、作业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高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十七条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围。
第四章安全风险公告警示第十八条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井口或存在高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高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第十九条各业务部门、工区要积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HSE 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第五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二十条公司领导、副总师、各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按照制定好的风险防控清单进行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隐患信息及时上报系统。
第二十一条隐患填报检查人员按照风险防控清单填报日常排查的隐患信息,检查结果合格的业务直接进行归档处理,不合格业务进入隐患整改阶段。
第二十二条隐患整改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接收查看隐患信息,并按照整改要求对隐患进行整改,填写隐患整改情况。
第二十三条隐患复查企业安全检查人员收到隐患整改完成消息后,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填写隐患复查情况,复查合格的一般隐患进行归档处理,复查不合格的隐患进行再次整改,直到复查合格为止;复查合格的重大隐患进入申请验收阶段。
第二十四条申请验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复查合格的重大隐患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
第二十五条组织验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隐患进行验收,登记验收结果,验收符合要求的重大隐患进行归档处理,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重大隐患再次进行隐患整改,直至验收符合要求为止。
第二十六条隐患归档对安全隐患进行归档备案处理。
图2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第六章考核办法第二十七条对风险辨识评估负责人员的考核1.每年未组织开展风险辨识工作的,考核分管领导1000元,考核主要负责人500元,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200元,考核相关技术人员200元。
2.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未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的,考核分管领导1000元,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500元,考核相关技术人员200元。
第二十八条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考核1.对未按风险管控清单频次检查的,考核分管领导500元/次,考核责任部门负责人200元/次。
2.系统负责人未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的,考核系统负责人200元/次。
3.隐患责任部门未及时整改的,考核责任单位500元/次,考核负责人200元/次。
4.对整改隐患的及时销号的,考核分管领导500元/次,考核相关部门负责人200元/次,考核系统负责人200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