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周永霞

内容提要: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探究性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意分层要求;要注重实践体验,做到读中感悟、争辩研讨、分组合作和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拓展探究空间,进行超文本阅读,写写调查报告,做做实验,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差异体验拓展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界说及意义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构建开放、创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点目标,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性阅读是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语文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性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是个性化的学习,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语言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探究性阅读,增强了学生阅读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基础学力,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具有发展的潜能,但因其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的潜能优势也各不相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探究性阅读首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这也是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根本保证。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丰富性的特点。每个学生在阅读时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体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因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老师的指导下各有不同的体验。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是学生在阅读中独立自主地感悟的结果,是学生个性思维的结晶。阅读教学应尊重、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关注学生的差异,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如学习了《狐假虎威》一文后,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别人,是个大坏蛋。”有的说:“狐狸非常狡猾,把老虎和动物们都给骗了,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害人。”有的说:“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狐狸虽然狡猾,可它非常聪明,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狐狸让老虎捉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把老虎给给骗了,说明狐狸很聪明,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狐狸如果不骗老虎的话,说不定早就让老虎给吃了,你们看他多会保护自己呀。”……虽然说这些理解不一定符合文本的原意,但其中闪现的却是学生的自主感悟,个性化的见解,这对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是很可贵的。

2.分层要求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它们的基础有好差之别,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探究性阅读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探要求,把探究的目标定在其最近发展之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并能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棍,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内容,我设计了三个

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吗?

(2)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是耐心呢?此刻她心里会怎么想?(3)既然焦急为什么又耐心呢,这不矛盾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能满足中下、中等、中上三个层次的学生探究阅读的需要,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为探究性阅读的主人。

(二)注重实践的体验

《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探究是一种体验。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注重的是在实践中的体验,有没有研究性以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听、说、读、写及学生对语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练而成的。

1.读中感悟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感性认识,即读中感悟。

叶圣陶先进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读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小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读不仅能使学生探究感知语言文字的意义,还能加深理解记忆。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读多了,感受多了,积累也就多了,也就会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语言库存,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表现母亲与儿子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坦诚和挚爱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中这种深情,我设计了如下一些读的教学环节:(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阅读,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读是学生感知文本语言常用的一种手段。读的形式一般很多,如朗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每一种度都有其特殊的教学功用。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中,能舒展个性,投入阅读,凭借初步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走进文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