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课件

1、酸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常见的酸及分类: HCl 、H2SO4、HNO3、H2CO3、醋酸等
3、碱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 化合物
4、常见的碱及分类:
NaOH、Ca(OH)2、KOH、Ba(OH)2 等 5、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二、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 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2、常见酸碱指示剂
石蕊试液(紫色) 蓝色石蕊试纸
酚酞试液(无色) 红色石蕊试纸
3、指示剂遇酸碱溶液时,颜色的变化
指示 剂 石蕊试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
溶液,可发现有蓝色沉淀产生。
应用: 用此实验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应用
1.夏天游泳池中的水是蓝色的,原因是 管理人员向其中加入了 硫酸铜,理由是 硫酸铜能使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 从而杀菌消毒。
2.实验室买回了一瓶无水酒精,你能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酒精是否无水吗?
测评
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
变化,哪些都有可能:
爆炸 湿衣服晾干
铁矿石炼成铁
铁块熔化成铁水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物质挥发 金属生锈 空气液化 食物腐败
火药爆炸 物质燃烧
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矿石粉碎
第一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下面几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酸碱性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可燃性 晶体的熔点 氧化性
胃液具有酸性对人体 有什么好处?
它能杀灭细菌和帮助消化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1)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1)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生成蓝色 酸铜溶液等 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 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与分析
二者的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课堂总结
当堂过关
1、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
语是( C )。
A.花香四溢 B.冰雪消融 C.蜡炬成灰 D.沙里淘金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
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变化前的物质
颗粒状的大 理石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1、大理石表 面产生气泡 2、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氧化碳气 体等等
有新物质 生成
思考探究 水的沸腾和石蜡熔化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 化、白糖溶解、汽油挥发等等。
(9)光合作用 (10)气球爆炸 (11)火药爆炸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哪些现象可以帮助 我们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请举例说明。
THANKS!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瓷碗被打碎
折纸艺术
天然气燃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 课件(21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 课件(21张ppt)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 块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 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 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 度 ;②熔点 ;③密 度 ;④颜色 。
用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2个氢原子 、
(3)氢氧根离子 (4)正二价的钙元素 (5)3个钙离子 (6)碳酸根离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发生 C有气体放出 D有其他物质生成
下列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①物质发生爆炸 ②由铝原子变成 铝离子 ③酒精燃烧 ④火柴梗 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 ⑤汽油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 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火心四射 B有发光现象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推测:硫酸铜晶体有哪些性质?
• 能溶于水的蓝色晶体 •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 色沉淀 • 加热能分解,遇水能重新 变蓝色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 存在 2、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 在,吸收少量水分
1、硫酸铜晶体是 颜色的, 硫酸铜粉末是 颜色的。硫酸 铜晶体是 (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
讨论:第2页 自然界中这些变化是什么变 化?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 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本质: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如何判断变化 是否发生了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课件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九年级上科学《物质的变化》PPT完美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物质的变化》PPT完美课件浙教版
魔幻的科学世界
——探索物质的变化
实验现象
液体的颜色 发生变化
容器中出现 大量气体, 肥皂泡炸裂
出现大量 白雾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寻找证据 探究方法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寻找证据 探究方法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硫酸铜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实验现象→变化→性质→用途
巩固物质变化的知识
巩固物质变化的知识
寻找证据 探究方法 应用规律 巩固提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铁生锈
1
C.铜导电
D.石蜡熔化
下列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发热
B.逐渐变短
寻找证据 探究实验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02 探究碘化钾与硝酸铅的混合
1.往小试管加入约1ml (大概20滴)碘化钾(KI) 溶液; 2.再用滴管滴加2-3滴的硝 酸铅(Pb(NO3)2)溶 液; 3.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寻找证据 探究实验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03 探究碳酸氢钠与有机酸的混合
1. 往 油 杯 中 加 入 约 40ml清水; 2.滴加5-6滴色素; 3.10 秒 后 , 往 杯 子 的中间位置投入半 片泡腾片;
【小贴士】HCO3-+H+=H2O+CO2↑
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寻找证据 探究实验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推测变化的类型?
寻找证据 探究方法 应用规律 巩固提升

1.1物质的变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课件20张)

1.1物质的变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课件20张)
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相同, 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一个或几个现象。
1.通过视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颜色的变化
状态和温度变化
颜色变化,产生沉淀
形状变化
生成气体
2.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温度变化、性质变化、 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你是怎样判断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 少量水分的吸取剂。
课堂小结
{
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根据及相互联系
的 变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视察法、实验法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具有的性质判断其用途
课下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
(2)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化学变化 (3)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变化 (4)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5)铁在高温下融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6)煤燃烧。 化学变化 (7)空气液化。 物理变化 (8)铜器生绿锈。 化学变化 (9)酒精挥发。 物理变化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产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 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情势产生了新的物质, 就判断为产生了化学变化。
证据: 澄清石灰水中出 现白色沉淀。
证据: 黄色溶液变成了红色 溶液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 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 三价铁离子的存在。Fra bibliotek合 作 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22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22张PPT)
2.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 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 现象产生。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硫酸铜晶体性质:
1.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2.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 3.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
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判断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基础盘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 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 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 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 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 一种物质的微粒
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产生
小结: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 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堂练
2.能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的现象是( D )
A.放出大量热 B.火星四射 C.铁丝迅速变短 D.生成黑色固体
当堂练
3.1806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水 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这种 金属作了以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 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 中,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 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银 白色小球,并且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戴维的叙述,你认为这种金属具有 哪些物理性质?

九年级上科学《物质的变化》PPT完美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物质的变化》PPT完美课件浙教版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经推理 得出。
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三个注意:
1、反应前的物质(反应物)写在左边 2、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写在右边 3、用箭头表示反应生成,将反应条件写在箭头上方或下方 4、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不止一种时,用“+”连接
举例:镁带燃烧 点燃
镁 + 氧气 ------ 氧化镁 练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习 2、铜在氧气中加热时生成氧化铜。
练习:【实验1-5】
• 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物理性质:
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
小结:
物理变化 定义、特征、 判断方法
变化
关系
区别
定义、特征、
组成 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学 结构

物理性质 定义、范围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 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反应前的现象
反应进行时的现象
反应后的现象
表达与交流
注意分清现象和结论: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
等各种感觉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用于 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变化。
A、①②③ C、③④⑥
B、②④⑤ D、③⑤⑥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第1节物质的变化(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物理性质: 不需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讲授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课堂讲授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温度从低到高
红棕色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课堂讲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是否有 气体产生、是否有形状的变化、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是否有温度的变化等。
本课结束,谢谢!
课堂讲授
3、钢铁的融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产生变化 状态、形状产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产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产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等。
归纳总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视察、实验为方法,从不 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 化和规律,估计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 造福人类。

1.1.1物质的变化PPT(含视频)-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1.1.1物质的变化PPT(含视频)-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展示实验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 只试管中。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展示实验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 澄清溶液。
|能力提升|
[棒 物解蘸析质取] A待 的能测使变溶紫液 化色并石滴蕊在溶p液H试变纸红上色,把,呈试酸纸性显,p示H<的7;B颜能色使与无标色准酚比酞色溶卡液对变照红,读色出,呈p碱H。性,pH>7。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干净的玻璃
(44)盐酸和氢氧化钙:2HCl+Ca(OH)2 CaCl2+2H2O(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A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4)2H2+O2 2H2O [解析] (1)根据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硒原子有四个电子层,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2)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判断,硒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进而计算m=34,n=6。(3)根据硒元素的单元格信息判断硒元素属 于非金属元素;硒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4;硒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硒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
知识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 态(气 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知识小结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 化学反应)
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发 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 沉淀等现象。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密度:0.8g/ml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化学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火柴可以燃烧
锈会生锈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物理性质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2.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
变化的是( D )
A. 食物:我腐烂了
B. 煤气:我燃烧了
C. 菜刀:我生锈了
D. 水:我沸腾了
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G.编制香包 H.植物光合作用 J.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 热性、导电性等。
金属铝能导电
盐酸易挥发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归纳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 断。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 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 会、可以、易、难等
实验分析 变化:固态
液态 (状态改变)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产生水蒸气,遇冷 气态的水
(1)
液态的水
凝结成小水珠 (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石蜡熔化

1.1物质的变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课件20张)

1.1物质的变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课件20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举出你所知道的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雪 液态水
水蒸气 雾
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火柴梗被折断了
玻璃破碎了
面粉制成面条
糖溶解在水中变成糖水
共同点: 只是形状、状态产生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植物的光合作用
条件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原料
3.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制成铁锅
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①__②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⑤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③__④____;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___⑥_____。
1、绿叶的变化 证据:颜色的变化
(由绿色变成黄色)
2、钢铁的融化 证据:温度的变化、
状态产生变化
3、铁丝的形变 证据:形状产生变化
4、水的电解 证据:产生气体
5、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
颜色的变化、 产生沉淀
水的电解
化学变化的本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了新的分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是 化学 变化。 。
蜡烛融化成烛泪是 物理 变化。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活动 怎么判断物质有没有产生变化?
通过视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张PPT)

• 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容于水 •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物质性质的判断
经过化学变化 不经过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 1、物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物质变化是性 质的具体表现
• 2、叙述物质性质时常用“能”、“会”、“难”、 “易”、可等表示能力或者属性用语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规则 常用仪器和用途 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 连接实验仪器 仪器的洗涤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 学反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 • 物理变化:宏观上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
改变,只是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伴随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 eg:石蜡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铜丝弯曲 • 化学变化:宏观上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上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
了其他物质的微粒; 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 eg:酒精的燃烧、火药爆炸、铁生锈、光合作用、酒精和醋的酿造
辨析: •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
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的变化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如何辨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常见物理变化的四种形式:
• 1、物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 2、形状的改变:eg:矿石的粉碎、铁铸成锅 • 3、位置的改变: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 4质和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 3、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学课件浙教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教学课件浙教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 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产生(chǎnshēng)(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第十页,共十六页。
根据现象,进行(jìnxíng)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4__、__5__
的形状、颜色。 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gùt体ǐ) 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
体能否能溶溶解解,水,溶形液成颜蓝色色有溶什么液变。化。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
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第九页,共十六页。
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
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
什么(shén me)变化。
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 会采取什么措施?
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 白质可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 害,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
第三页,共十六页。
物理变化(wùlǐbiànhuà)和化学变化在本质 上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shízhì):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
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第四页,共十六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wùzhì)
物理变化
变 物 分子不变,没有 化 质 新物质生成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 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 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干燥剂)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课件

的?
观察法
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有明显的现象?如果没有如何进一步认识物 质?
实验法
第五页,共十六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页,共十六页。
•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蓝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物理性质(wùlǐ xìngzhì)
• 硫酸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qīnɡ yǎnɡ huà n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化学性质(huàxué xìngzhì)
• 硫酸铜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白色粉末,加水时白色粉末
又变蓝色。
化学性质
第七页,共十六页。
理解(lǐjiě)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气味(qìwèi)、味道、状态、密度、熔点、 酸碱性、氧化(yǎnghuà)性、可燃性、还原性
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硫酸、浓硝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的化学式是C6H6,能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

(3)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巩固(gǒnggù)与拓展
4.“轻轨电车”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jiāotōng gōngjù),具有 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
第三页,共十六页。
理解(lǐjiě)变化
探究物质(wùzhì)变化的方法
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rúhé)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原来
现在
第四页,共十六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1)把铁块磨成铁粉。物理变化
(2)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化学变化
(3)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物理变化
(4)铜锭抽成铜丝。 物理变化
(5)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6)煤的燃烧。 化学变化
3.观察2支试管,你认为哪支 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证据: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
上一页 下一页
如图1-7所示,在盛有10毫升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证据: 黄色溶液变成了红色溶液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 子的存在。
证据:
颜色的变化、 沉淀生成。
Pb(NO3)2 + 2 KI = PbI2 ↓+ 2 KNO3
无色溶 液
无色 溶液
黄色 沉淀
上一页 下一页
2.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 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你是怎样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① 绿叶的变化 证据: 颜色的变化 (由绿色变成 黄色或红色)
上一页 下一页
② 钢铁的熔化 证据:
状态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 钢 水 ” 出 炉
上一页 下一页
③ 铁丝的形变 证据: 形状发生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④ 水的电解
证据:
有气体产 生。产生 了新的物 质。
上一页 下一页
⑤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各种变化证 据
进行分析
认识物质的变化 和变化的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 推测物质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 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上一页 下一页
方法
探 究
变化
小结
观察法
实验法
表现出
B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 碘加热升华
D 西瓜榨成西瓜汁
3.下列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D )
A.发光发热
B.逐渐变短
C.火焰周围蜡熔化 D.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上一页
下一页
4.有人说,只要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对吗?请举例说明。
不对。如灯丝通电发光。
5.工业用的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检测工业酒 精中含有水分的物质可以是 硫酸铜粉末 ,若将 它放入工业酒精中,可以看到它 变蓝色 。
上一页 下一页
6.硫酸铜在下列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中哪能溶于水
(2)晶体呈蓝色
(3)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
物理性质:(1)、(2);化学性质:(3)
上一页 下一页
Thyoaunk
End
上一页
下一页
在变化过程中,物质仅仅发生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 则属于物理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以沉淀、气体、变色等形式产生了新的 物质,就判断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1.如图1-6所示,取2支试管, 在其中1支中加入5毫升的澄 清石灰水,在另1支中加入 量的蒸馏水。
2.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毫升 碳酸钠溶液。
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决定
用途
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湿衣服晾干
B.铁生锈
C.铜导电
D.石蜡熔化
2.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
变化是-----------------------------( A )
A 鸡蛋变臭
思考: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只是形态、状态的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2.化学变化: 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你能举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上一页
下一页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微观上有什么不同?
(7)空气液化。 物理变化
(8)铜器生绿锈。 化学变化
上一页
(9)酒精挥发。 物理变化
(10)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下一页
如何辨别物质发生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 相同,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一个或几个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上一页 下一页
物理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 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联系吗?
试举例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燃烧时伴随着蜡烛熔化。
上一页 下一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会判断某些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3.把握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柴 燃










上一页

下一页
视频: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