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创新
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是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安全。
然而,当前国际金融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进行治理与改革。
首先,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不够。
这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决策制定过程缺乏代表性和公正性,无法真正反映全球经济的多元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改革,实现国际金融体系的民主化和多边化。
其次,国际金融体系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由美国主导的美元体系,这导致了不平等的经济体系。
现在是时候通过改革来寻找一种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提高国际货币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推动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和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以增加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另外,国际金融体系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表明,金融监管不力是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监管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应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积极关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鼓励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的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持。
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治理与改革,各国需要积极推动合作和对话。
首先,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协商,形成共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民主化和多边化。
其次,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应加强改革,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利益。
此外,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论金融脆弱性
论金融脆弱性论金融脆弱性引言: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体系面临的一种潜在风险,当外部冲击发生时,金融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崩溃,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金融脆弱性的关注。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三个方面来探讨金融脆弱性的成因及对策。
一、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金融市场作为资金流动的载体,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来源。
首先,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脆弱性的加剧。
随着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增大,使得金融市场更加脆弱。
其次,金融市场的过度杠杆也是金融脆弱性的一大原因。
当市场杠杆过高时,一旦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就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为了解决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问题,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市场的自律和规范化程度,引导金融市场形成健康、稳定的发展格局。
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金融机构是金融脆弱性的主体,其资本充足度和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金融脆弱性的程度。
首先,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度不足是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成因之一。
金融机构资本充足度低,意味着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遭受冲击,容易引发自身的危机。
其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也是金融脆弱性的原因之一。
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评估模型等问题,导致其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为了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应加强风险管理。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提升市场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减少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猜测和恐慌。
三、金融监管的脆弱性金融监管是预防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手段,然而,金融监管本身也存在脆弱性。
首先,金融监管体系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清晰,监管措施不完善。
当下国际形势全球金融体系与经济稳定的挑战
当下国际形势全球金融体系与经济稳定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形势变得愈加复杂和不确定。
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影响和应对之策。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等。
这不仅导致了全球贸易逐渐萎缩,而且影响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使得全球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冲击,金融市场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这种局面不仅可能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参与国际贸易,而且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脆弱性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然而,这些国家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波动时,往往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
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出口,贸易摩擦加剧会对它们的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冲击。
这些因素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容易受到经济下滑、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问题的困扰,进而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的稳定。
三、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金融危机。
而在当下国际形势下,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着多重风险。
首先,全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国际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政策环境的担忧,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出,引发了新一轮的金融震荡。
其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虚拟货币的涌现、在线支付的普及等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但同时也为金融欺诈、网络安全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
最后,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相互影响,国际利率差异扩大,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息息相关。
虽然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会,但其内在的脆弱性也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首先,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性。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相互借贷和交易。
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或金融危机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进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带来巨大冲击。
其次,全球化带来的金融自由化和资本流动也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了挑战。
尽管资本流动可以带来外部投资和发展资金,但也可能使国内金融市场暴露于短期投机和资本外流的风险之下。
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可能导致汇率波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流动性紧缩,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
另外,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还体现在金融监管和治理不完善上。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往往面临监管能力不足、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等问题。
这使得金融市场容易受到不透明交易、冲击传导和金融欺诈等问题困扰,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概率。
因此,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全球金融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在全球层面,需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金融稳定性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其次,在国内层面,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治理,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以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抵御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冲击。
例如,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轻外部金融冲击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密切相关。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改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内部金融体系建设,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2024外部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2024外部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2024年外部环境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等方面。
以下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2024年的外部环境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1.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引发战争和冲突,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秩序造成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外交斡旋,推动解决争端的政治对话,并采取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避免武力冲突的发生。
2.全球治理体系的不稳定: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和老牌大国的相对衰落,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挑战。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和建设,以确保全球治理体系能够适应新的全球秩序。
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和就业问题。
各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3.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稳定。
各国应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1.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各国应加强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平和公正,增强社会稳定。
2.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可能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各国应加强对老年人口的健康、养老和福利保障,推动老年人口的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
3.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科技进步可能导致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大规模失业。
各国应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1.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各国应加强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2.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可能削弱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危机近年来,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危机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探讨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指金融体系面临外部冲击时,无法有效应对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的问题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
金融体系由许多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组成,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在面临风险时更容易受到冲击。
例如,当一个金融机构遇到困境时,其它机构可能会因为与之有联系而受到连锁反应的影响,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崩溃。
其次,金融体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体系中的一些机构能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当这些信息逐渐被揭露时,金融体系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此外,信息不对称还容易导致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低估,从而使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危机的冲击。
第三,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是金融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交易量的急剧增减,这种不稳定性会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中,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具有杠杆效应的情况下,市场不稳定性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会更加严重。
鉴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容易引发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督和规范。
监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系统,及时获取并分析金融市场的有关信息,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其次,金融体系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体系脆弱性及其经济影响
金融体系脆弱性及其经济影响金融体系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储蓄、投资、分配资金和风险管理等关键角色。
然而,其脆弱性问题常常被低估,而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其对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原因。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其内在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金融机构的高度互连性和相互依赖性使得系统极为脆弱,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
此外,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透明性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金融创新带来了复杂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而市场的不透明性使得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缺乏必要的信息,进一步加剧了系统的脆弱性。
金融体系脆弱性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
当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时,它们将减少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导致企业的资金困难,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实际产出和就业。
其次,金融危机对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信任造成严重打击。
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受挫,导致消费者减少支出,投资者撤离市场,进一步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此外,金融危机还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国家债务的增加,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
那么,如何应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及其经济影响呢?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关键所在。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金融监管应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因素。
其次,改善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必要的。
金融产品和交易的透明度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效率性和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此外,加强金融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也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金融体系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常常跨越国界。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
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协调应对措施。
论金融脆弱性
论金融脆弱性论金融脆弱性引言:金融脆弱性指的是金融系统中的一种衡量方式,当金融体系面临外部冲击时,其容易受到损害或崩溃的程度。
金融脆弱性对于一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金融脆弱性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防范与化解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金融脆弱性的定义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些困难可能包括金融市场波动、金融机构的倒闭、金融合规不善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
金融脆弱性反映了金融系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其担当压力和损失的能力。
二、金融脆弱性的原因1. 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监管机构的失职或监管政策的滞后,容易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从而增加了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2. 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创新的过度可能导致金融产品过于复杂化,从而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当金融产品出现问题时,投资者可能无法准确了解和评估其风险,从而加剧金融脆弱性。
3. 外部冲击:外部冲击,如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经济衰退等,都会对金融系统造成压力,增加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三、金融脆弱性的影响1. 经济衰退:金融脆弱性的加剧容易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金融市场的崩溃,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2. 社会动荡:金融脆弱性的增加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资产损失和贫富分化,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3. 国际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的传染性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四、金融脆弱性的防范与化解1. 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政府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监管政策的制定,及时发现和解决金融风险。
2. 强化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严格遵守合规规定,提升自身的应对金融脆弱性的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金融体系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结论:金融脆弱性对于一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金融脆弱性的加剧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政府监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以及国际合作都是预防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手段。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分析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现阶段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
但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这就是金融的脆弱性。
在现代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链接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金融机构为了获取高回报而对高风险客户融资,激化了金融脆弱性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总是有各种形式的、无休止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相伴,金融脆弱性体现的更加突出,严重的甚至会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
一、金融脆弱性的提出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全球化过程经历了多种形式的金融风波,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在次数与形式变化都在加速的同时,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动荡只发生在相对封闭的金融领域内,金融风波发生前宏观经济状况良好,金融动荡与实际经济的联系甚微。
相对“实际”经济而言,实际上存在着某种居于主导地位的特殊金融行情。
传统的经济理论从外部宏观经济角度来解释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这迫使人们放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探讨外部原因的同时,有关金融部门内部因素也得到了深入剖析。
从内因的角度,即从金融制度自身来解释新形势下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
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出现了金融脆弱性这个概念,金融脆弱性问题分析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20多年来,金融脆弱性的概念日趋流行,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以研究对象分,基本可分为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
通常所说的金融机构负债过多、安全性降低、承受不起市场波动的冲击,就是广义金融脆弱性的表现。
二、金融脆弱性产生的根源传统理论对金融脆弱性成因的研究有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从经济金融活动主体角度进行分析。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摘要)作者:黄金老2000金融自由化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方面金融自由化又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金融脆弱引发危机促使经济衰退。
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
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大于风险,所以应当赞同自由化。
而且,在实践上,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金融自由化又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过程。
因此,必须推进金融自由化。
而最优的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安排,将减低其脆弱的一面,增大其收益的一面,所以金融自由化又要讲究方式。
这一切同样适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化实践。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学说史上,对于金融的认识基本上沿着两条线索:一是从货币的角度,最先是讨论货币重不重要,后来演变为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二是从大金融的角度,早期是讨论信用和银行的作用,后来推而广之,将其包容一切金融问题,研究金融对于经济增长是否重要。
现在所讨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的就是后一种思路。
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金融己彻底告别了被“忽视”的状态,而被普遍接受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
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功能体现出来的。
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就在于便利资源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跨越时空的配置。
这条基本功能可具体化为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人和控制公司、动员储蓄和便利商品及劳务的交换等5个方面。
金融体系正是通过这5大功能,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条路径,影响经济增长。
与理论上的演绎相对应,70年代以后的大量跨国横截面一时序分析和国别时序分析也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中,金融——增长关系是第一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金融发展并不等于金融增长。
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金融数量上的扩张,更主要的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为金融对经济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和贡献作用。
试分析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旧教材试题)
试分析我国的金融脆弱性1、概括金融脆弱性的主要表现形成金融脆弱性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学家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波动及金融自由化等几方面剖析了形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一,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脆弱性二,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2、分析我国当前的金融脆弱性表现的主要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表现为突然发生,但实际上是经历了脆弱性的积累.爆发金融危机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金融自由化,其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金融自由化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率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2,混业经营与金融脆弱性.3,金融创新和金融脆弱性.4,资本自由流动和金融脆弱性.3、你认为未来我国应如何应对此种情况?金融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将其化解掉,最终将演变为金融危机.为了消除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防止其累积到过高的水平,从而将金融脆弱性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正常状态,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有待于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合分析的结果和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就化解和防范我国金融脆弱性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高度重视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工作,有效识别我国金融脆弱性水平,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二)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关键.随着金融活动和金融创新的深入进行,原有的金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果是导致金融效率低下和金融风险累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程度日益加深.(三)实施金融分化战略,这是当前化解和防范金融脆弱性的明智选择.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金融体系结构上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金融体系过于单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种类和数量有限,金融产品欠丰富,那么这样的金融体系就会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四)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提高监管水平,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重要保障.。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挑战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挑战自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促使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演变和面临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经过多次重大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从一开始的以黄金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转变为现今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国际经济面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而后又出现了1980年代的债务危机。
全球各国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开始大规模地放松货币政策,并将经济发展重心转向出口,加大金融业开放程度。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国际金融体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二,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跨境资本流动频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其传播速度和规模将远远超过过去。
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也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挑战。
美中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事件不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脆弱性也是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挑战?首先,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合作应对金融风险,共同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
其次,要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减少金融杠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再者,要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挑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应当积极应对。
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和合作,国际金融规则的不断完善,有助于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脆弱性有狭义广义之分,一般而言我们称狭义的金融脆弱性为金融行业的高负债特性导致易发生金融风险的内在特点。
广义的金融脆弱性为金融行业在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等融资领域筹集资金的行为使得行业本身趋于一种风险高度积累的状态。
目前我们一般提及的是广义的金融脆弱性。
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有费雪一九九三年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金融脆弱性与债务清偿由关。
实体经济部门高度负债使得金融机构在经济萧条时期产生实体经济部门能否按期偿还贷款的担忧,这种担忧诱发惜贷行为并要求实体经济部门按期偿还贷款,从而造成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周转率下降。
实体经济部门为了快速产品变现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引发产品供给的减少、市场信心的减弱和失业率的上升。
因此费雪认为金融脆弱性与债务的清偿有关。
明斯基于一九八二年提出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假说,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分析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他提出实体企业中的三种融资途径。
第一种庞齐式筹资,投资的回报率低于项目本息,项目收入流入小于偿债付息流出。
第二种投机性筹资,投资的回报率大于项目利息,项目收入流入小于偿债付息流出。
第三种抵补性筹资,投资项目回报率大于还贷利息,项目收入流入大于偿债付息流出。
在经济繁荣时期处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投资者往往愿意冒风险获得较大的收益使得前两种筹资模式在该时期所占比例较多,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资金需求的上升贷款利率的上涨筹资成本的提高,市场情绪由乐观转变为悲观,企业无法应对高昂的筹资成本不得不宣布破产,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恐慌进一步蔓延,民众发生挤兑行为,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由此爆发金融危机。
明斯基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周期不是受到外来经济冲击或经济政策引起的而是经济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是由金融行业高负债的特性决定的。
学者伍志文(2022)认为金融市场脆弱性指金融市场系统的不稳定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积累,是金融体系陷入缺失部分功能的被动状态。
亚洲金融危机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亚洲金融危机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影响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反思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起,亚洲多个国家遭受严重经济危机的事件。
这一危机不仅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也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详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并从中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1. 结构性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亚洲经济结构的问题。
一些亚洲国家长期依赖出口导向经济模式,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出口和对外投资。
这种依赖程度过高,导致了亚洲国家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
2. 金融市场自由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过高,对外资的流入没有严格监管,导致了外资的过度投机和泡沫的形成。
这种市场自由化的过度放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3. 外部冲击危机前,亚洲国家面临了一系列外部冲击,包括美国加息、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等。
这些外部冲击使得亚洲国家面临资本外流、汇率下跌等问题,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 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地区经济的崩溃。
多个亚洲国家的货币暴跌、股市崩盘,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整个亚洲地区陷入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2. 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深刻问题。
亚洲金融市场的崩溃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多个国际投资机构和银行陷入巨大的风险和亏损。
这一危机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监管不足的漏洞。
三、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反思1. 结构性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
全球金融体系也应反思过度依赖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控制问题。
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中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应对的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应对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发生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影响波及了整个亚洲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面临着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中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首先,中国的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监管不够严格,信贷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其次,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难以避免地与金融机构相互交织,使得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而这些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暴露无遗,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外贸依赖度的减弱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依然高度依赖出口贸易,这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亚洲各国的经济下滑导致了中国商品出口需求的减少,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
三、资本外逃与金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触发了大规模资本外逃,中国同样受到了影响。
资本外逃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减少,同时也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冲击。
在应对这一挑战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外汇管制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旨在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四、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裁员,进而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冲击。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问题成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创业和培训,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解决就业压力。
五、金融改革的加速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促使中国加速推进金融改革。
中国政府加大了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引入外资,推动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此外,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以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六、学习与国际合作中国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时,学习和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学习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以完善自身的金融体系。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稳定性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稳定性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在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导致市场不稳定、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加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本文将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成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等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稳定性问题。
首先,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往往存在着监管不完善、法律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平台,容易出现虚假信息揭示、非法交易等乱象,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此外,缺乏金融创新与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也是造成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原因之一,使得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在面临金融风险时无法及时应对,进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引发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因素。
全球经济的波动、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外资大规模撤离、资本市场崩盘等恶性循环。
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问题的处理不当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导致外部冲击更加剧烈。
此外,金融体系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导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原因之一。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机构过度依赖短期外债融资的现象,这使得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风险增加时无法快速调整资产负债表,从而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此外,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低资本充足率、高杠杆比率等也使得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侵蚀,进一步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导致经济中的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除了对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压力外,还会导致企业困境、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及管控
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及管控
中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杠杆: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债务,包括企业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个人债务,整体杠杆率较高。
高杠杆意味着债务风险增加,一旦出现债务违约或者债务危机,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
2. 非法金融活动:中国金融市场存在大量的非法金融活动,包括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这些活动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威胁。
3. 影子银行: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影子银行活动,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融资和信贷业务。
这些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监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为了管控中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强化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刚性。
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严禁各类庞氏骗局和非法集资。
2. 降低杠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企业债务的监管、清理整顿过剩产能、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等,以降低整体杠杆率。
3. 推进金融改革:通过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深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健康性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和监督合作,避免跨境金融风险的传播。
国际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爆发
国际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爆发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加速推进,国际金融脆弱性逐渐凸显。
金融危机作为金融系统存在的固有风险,当金融脆弱性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爆发。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脆弱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先兆。
金融脆弱性常常包括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金融活动的不透明性等问题。
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暴露,一旦发生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机构往往会陷入困境,从而进一步削弱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风险传导速度加快,金融危机更容易蔓延。
另一方面,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各国和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一国的金融危机可能会迅速扩散到全球范围,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此外,金融监管的不完善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也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会引发投资和消费的下滑,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机构的破产和信贷的紧缩使得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融资支持,投资活动受到抑制,消费需求减弱,进而导致整体经济活动的问题。
其次,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各国出口减少,造成全球贸易萎缩。
同时,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会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恐慌,加剧资本流动性的不稳定,进一步扰乱国际金融秩序。
为了预防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社会应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
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工作,增强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稳定性,防止金融机构的失控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全球化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与风险控制
全球化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与风险控制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化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既通过放松金融市场的限制促进了资本流动,又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与风险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全球化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全球化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了跨国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化,跨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来融资扩张,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全球化也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和跨国资本流动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加强,也有助于防范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维护金融稳定。
然而,全球化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首先,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传染风险。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往往会迅速传导到其他地区,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美国国内引发金融风暴,但很快波及到全球范围,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其次,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
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增加,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很容易传递给其他机构,形成连锁反应。
这种脆弱性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快速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
第三,全球化也会加剧不平等问题。
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放松可能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加大了全球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可能性。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稳定全球金融体系和控制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是关键。
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建立起有效的跨国监管框架,加强对全球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监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其次,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市场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规范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销售,防范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不当行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以及对历史上各种货币体系的回顾,来试图寻找和建立一种既能够维持各国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又能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减轻美元单一作为国际货币的压力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这种新的体系中,黄金将重新发挥重要的作用——货币与黄金挂钩。
世界货币不单单是美元,还应有欧元、日元、人民币,形成四方货币联盟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本位四方货币联盟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rough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s well as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various monetary system, to try to find and establish a value both to maintain national stability,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but also weaken the U.S. dollar's dominance, reducing U.S. dollars the single currency as an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is new system, gold will be re-play an important role - the currency was pegged to gold. A world currency is not only in dollars, there should be the euro, yen, yuan,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Keywords: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Gold standard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目录引言 (1)1.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 (2)2.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 (5)3.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意见 (10)4.结论 (13)参考文献 (15)引言由美国的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和固有的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创新中华财会网() 2002-12-12一、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提出背景及含义自1982年起,在金融自由化、放宽管制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总有各种形式的、无休止的金融动荡相伴。
最初的动荡是1982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它是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爆发的起点,同时还有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银行接连倒闭的风波,然后是1987年华尔街股市崩溃、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20年中,金融动荡发生越来越频繁,而且破坏性越来越严重。
即使金融冲击大多集中在美国以及与美国联系最紧密的国家经济之中,冲击的后果也往往殃及整个世界。
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的货币平均贬值约50%,股票价格下跌近70%,房地产价格下跌40%-60%,危机带来的损失约占亚太各国GDP的15%-60%(据估计,危机使东盟国家损失GDP 3万亿美元)Dl,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慢(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从上年的4%急落到2%),不仅如此,它还使得国际银行业经营效益普遍下降:1997-1999年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利润总额下降了20%。
金融危机还会带来致命的政治损害。
国际经验显示,作为金融危机的后果,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失去了职位并且他们过去的政绩不再被认可;执政党失去了权利;政权被颠覆;处于危机中的国家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所提出的条件做出让步。
印尼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政治动荡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
金融危机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损害。
这些损害反映在社会不稳定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上。
印尼在这方面又是一个例子。
那里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社会混乱,引发了骚乱和不同种族、宗教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冲突。
在危机发生前的30年,印尼在减少贫困方面做得很好,甚至比中国做得还好,因而它成为世界银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的典型。
但是,印尼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它从前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绩,现在许多穷人回到贫困线以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冲击似乎只发生在封闭的金融领域以内,金融风波似乎与生产和交换状况联系甚微。
后来发生的金融冲击似乎表明,相对“实际”经济而言,实际上存在着某种居于主导地位的特殊的金融行情。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发生频率越来频繁?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面对上述问题,经济学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种答案,但是至今也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
对金融体系性质的认识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体系本身是不稳定的,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因此,金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体系本身是稳定的,具有内在的完备性,金融体系的动荡是由于不确定的随机时间冲击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人认识出发点也是有所区别的: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是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完全有效的,市场均衡的破坏是由于受到外来冲击的影响,但这种背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市场在经过调整以后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第二种是非线性经济学的观点,认为金融体系本身是稳定的,金融动荡来源于系统内部的随机扰动,而并非外在的噪声或冲击。
笔者认为金融体系本身就是脆弱的,正因为它本身的脆弱性,才会容易发生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
金融体系不像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那样本身是稳定的。
而非线性经济学的观点恰恰说明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为既然金融体系内部的随机扰动就能造成金融动荡,那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来相信金融体系是稳定的呢?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强调脆弱是金融业的本性,由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这是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有时称为“金融内在脆弱性”。
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通常所说金融机构负债过多、安全性降低、承受不起市场波动的冲击,即广义金融脆弱性的表现。
另外,还可以从现象上来定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如 I·P·戴维斯写道:“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被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上出现这样一种冲击:他们可以导致信贷市场或金融资产市场上的价格和流量发生无法预测的变化,使金融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这种危险反过来又不断蔓延,以致支解支付机制以及金融体系提供资本的能力。
”而米·阿格利塔则从金融运作者的行为这个角度来说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他认为应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看作“微观经济行为与由这种行为所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更确切地说,看作“下面这种经济状况所显现的或然性:即个体经济主体对他们感觉到的风险的理性反应,远远不会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更合理地分配风险,而是导致普遍增加不安全感”。
二、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分析在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过程中,总有各种形式的、无休无止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相伴,根据对这些冲击和危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概括出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1.金融市场制度再次使证券市场占据了中心地位,这种制度的恢复意味着金融市场特有的运转方式会孕育与其相对应的危机。
这类危机产生于金融领域,然后随着各种机构,特别是随着银行状况和脆弱性程度而向经济的其他领域蔓延。
构成这种金融脆弱性的因素包括:金融资产名义价值出奇地高;重要资产类别与经济中的对应物联系甚微;证券市场上运作者在预期和反应方面模仿性很强;初级证券市场上产生的动荡很可能向衍生市场蔓延。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最重要的股市上,比如1987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和1990年东京日经指数出现金融崩溃,而且在资产小得多的股市上也是这样的,这些小股市上发生的风波有可能危害整个区域的金融体系,比如 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和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2.新兴金融市场国家被迫实行自由化和放宽管制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指使下以及在美国的政治压力下),造成监管原则的不对称性。
对监管对象的一系列差别性监管政策所构成的监管体系是有缺陷的,使遭受较严厉监管的金融机构通过支配相对监管松弛的金融机构而逃避监管,这在金融分业监管时表现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托部门变相渗透到投资银行业务,而投资银行则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差别性监管就像由一系列长短不一的木条所组成的木桶,监管体系的总体有效监管程度与最短的木条相当,相对严厉的监管政策如同较长的孤立木条,只不过是监管系统的冗余。
同样,用以上“木桶原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冲基金在东亚的投机性攻击容易取得成功: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效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当局都比较成熟,就相当于组成木桶的较长木条;而新兴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化历程均比较短,其金融机构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扶持较多,风险自律电弱—些,市场容量有限,金融监管当局也是在“赶超”中学习,在学习中赶超,因此国家金融监管效能比较低,其框架尚有待完善,这就像组成木桶的较短木条,水首先从此溢出,也就是国际资本流动首先可能在这些金融监管效能相对较弱的国家造成问题。
3.金融全球化造成投机性攻击的不对称性。
我们在谈论亚洲金融危机时,总是习惯地将东亚国家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和投机性攻击后金融机构是否会有普遍恐慌的“羊群效应”作为投机性攻击能否成功的前提。
事实上无论被攻击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如何,投机性攻击均有取得成功的可能,这是因为被攻击国家的国际储备和国家清偿力总是有限的;而对冲基金依靠的是跨国银行对它的巨大融资,跨国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本是全球的和无限的,攻守双方的这种本质差异暴露的不是国家监管体系的问题,而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
换言之,稳健的金融市场不是受操纵的市场;如果被操纵了,那就是国际金融体系出了问题。
4.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危机救助机制也不对称。
跨国银行之所以能够对对冲基金大量融出资金,并最终造成区域金融动荡,便在于危机救助存在问题:投机性攻击成功了,那么作为资金融出方的跨国银行即可得到丰厚回报;投机性攻击不成功,那么按照现有的IMF救助框架,IMF将资金名义上放贷给受冲击的国家,而实际上则是将资金转付给跨国银行,故跨国银行并不过分忧虑其融出的资金成为呆坏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人们将现有金融全球化下的救助机制称为“事实上不是受冲击国家得到了救助,而是跨国银行得到了救助”。
三、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制是解决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一条出路随着世界各地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往往由有关国家内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所引发,但与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也有直接关系。
从根本上说,建立在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基础上的现存国际金融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运行规律。
为此,国际社会提出要建立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金融新体制,即所谓“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97年7月以来各国政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差异很大,需要进一步协调,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一)遵循有关原则,顺利推进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和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1.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
任何国家和集团都想建立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由其主导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能否成功,新秩序能否建立,关键是能否找到共同利益。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深化的过程说明,在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利。
过去常说发达国家打个喷嚏,发展中国家就要感冒;现在发展中国家感冒,也会引起发达国家打喷嚏。
因此,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仅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
这决定了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都要以此为准绳。
2.保证国际资本的自由、有序流动。
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实现的,因此,这些规则要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资本的自发性、盲目性弱点无限膨胀,增加了资本流动的竞争和风险,因此,制定的规则要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减少风险。
这就要求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和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要保证国际资本有序流动。
为此,除了规范国际金融运行的一般行为外,还要制定监督国际资本投机的规则,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监控机构,一方面监控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避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监控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状况,帮助它们及时解决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