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说明文语言

合集下载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说明文是很常见的应用型文体,它的文章内容十分严谨,在语言表达上也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对说明文中特有的语言技巧的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并从中总结语言表达的知识。

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来分析并思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说明文语言技巧的教学。

此外,《苏州园林》作为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某一事物,通过作者的语言来让读者感受美好,本文主要提出了例句分析教学、学生自主分析以及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说明文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通过例句分析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也是进行说明文语言技巧教学的重要例文。

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例句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句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可以通过归纳汇总的形式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达技巧进行分类。

就像《苏州园林》中一开始就用“标本”这个词,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地位,还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对其他园林的影响。

说明文中对于数字的表达是十分严谨的,通过最准确的表达来为读者传递最贴切的信息,数字表达也是最直接的语言说明技巧,“四扇,八扇,十二扇”这句话就可以作为数字语言的表达例子,教师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教学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思出扇子的各种形状。

此外,准确的限定词也是说明文的语言技巧所在,教师通过对“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以及“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的分析,来向学生说明叶圣陶先生在进行语言构思时的严谨,“大多”指的是大部分,即不是全部的池沼都是引用的活水,如果这个词去掉的话就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这两个例句中的词语“极少”就与“大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处例子都是采取了限定词的方式来说明一些情况,通过说明性的语言来使文章的表述更加严谨,将相似的语言技巧进行汇总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第7讲说明文阅读(二)辨析方法品味语言讲义(学生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讲说明文阅读(二)辨析方法品味语言讲义(学生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例题解析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 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 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1.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知识窗》2017 年 4 期。有删改) 1.文中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园。
⑷首次月面起飞上升。当嫦娥五号完成月面工作后,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国航
天史上另一个首次—— 月面起飞上升。顺利完成月壤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就要准备月面点火起飞,这是一个高难
度科目。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稳的状态,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

如何品味说明文之美

如何品味说明文之美
一悟 说 明 文 的 生动 美
我们 在说 明文 的教学 中, 应 该选好 突破 口, 营造 最佳 情境 , 使学生在看 似平实 、 浅近 的说 明文 中, 发 现 闪光 、 生动的内涵 , 在美的氛围 中享受说 明文的生 动之美 。 比如吴冠中的《 桥之美》 第二段写道 : “ 桥, 多 三、 启发 想象。 感 悟 说 明 文 的 意 境 美 么美 !小桥流水人家 , 固然具有诗境之美 , 其实更偏 介绍建筑 艺术的说 明文往往通 过美 的造 型 , 形 于绘 画的形式美 : 人家——房屋 , 那是块面 ; 流水 , 那 成艺术形 象 , 构成一定 的意境 , 引起人们 的联想 和共 是长线 、 曲线 , 线 与块 面组成 了对 比美 ; 桥与流水 相 鸣 , 唤起审美体验 。 如《 桥之美》 在介绍乌镇 的石桥时 交, 更富有形式上 的变化 , 同时也 是线 与面之 间的媒 写道 : “ 早 春天气 , 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 , 那纤 细 介, 它是 沟通线 、 面间形式转 变的桥 ! ” 在学 习这段 的 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 的石块 , 即使碰不见小风残月 , 时候 , 我补充 了一些绘画知识 , 再加 上文本 的解读 , 也令 画家 销魂 !湖水苍茫 , 水天一色 ……” 美丽 的景 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桥梁 ,请 同学们说 色 、 诗般 的语言 , 仿佛把读 者带到茅盾 的故里 , 展现 出画上桥与周围环境 的妙处 。 这一问题的抛 出, 立刻 在 眼前 的是小桥 、 流水 、 人家 , 徜徉其 中, 我们既能学 打开了学 生的思维之 门 , 他们现学现用 , 并结合原有 到桥 的相关知识 ,也能在作者用语言描绘 的美妙氛 的知识储备 , 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绘 眼前 的桥 之美 。 围中意境之美 。又如苏州园林“ 或者 重峦叠嶂 , 或者 原本 陌生的美 学知识 , 在此时变得多么浅显易懂 , 接 几座 小山配合着竹 子花木 ” , “ 池 沼里养着金 鱼或各 下来 对几 段 文 字 的理 解 也 就 迎 刃 而 解 。 色鲤鱼 , 夏秋 季节荷花或者睡莲 开放 ” , 造 成“ 鱼戏莲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有 的说 明 叶间” 的美 丽景象 。 这些形象 的组合 中蕴含着一种超 文本身和生活联系密切 ,我们不妨将文本知识做适 凡脱俗 、 寄情 山水 的情趣 。而“ 隔而未隔 , 界而未界 ” 当地迁移 , 引入生活这一 源头活水 , 在生活这个大干 的手法 , 增加 了风景 的层 次和深度 , 构成 了广 阔 、 辽 世界 , 在生活这个语文最大的情境里 , 用感受最为贴 远 、 多姿 多变 的艺术境 界。即便 是没 有山水 的映衬 , 近 的方式学 习说 明文 ,那种生动之美肯定是不言而 有的只是砖石砌就的楼宇 ,只要通过准确的描绘说 喻 的。 比如在讲《 大 自然 的语言》 时, 我们可 以在课尾 明 , 也是能够 营造特有 的意境之美 。比如在《 故宫博 设置一个这样的环节 :课外向身边的长者请 教一些 物院》 中, 作者 以中轴线 以及重要 的程度为序 , 把故 谚语 , 弄清楚 其中所包含 的知 识 , 然后摘记下来 , 下 宫的布局交 代得 清清楚楚 ,这样几十个 院落和几百 课时全班做一次交流。这样把抽象的书本 知识和 所 殿 宇 错 落 有 致 ,再 加 上 对 比强 烈 的 色 调 以 及 装 饰 鲜活 的生活结合起来 ,说 明文的学习便 变得 生动有 物的衬 托 ,把帝王的威严 渲染得淋漓尽致。掩卷遐 趣。 思 ,仿佛 自己就在紫禁城 之中 ,天子就在金 銮殿 之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 嘿,你知道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准确性呀!就像“赵州桥全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里的数字多精准啊,让我们对赵州桥的大小一目了然,一点含糊都没有呢!如果不准确,那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嘛,对吧?
2. 哎呀,说明文的语言还很简洁明白呢!比如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简单几个字就把苏州园林的特点说清楚啦,可不拖泥带水。

要是啰啰嗦嗦说一堆,谁还有耐心看下去呀!
3. 哇塞,说明文的语言也会形象生动呀!像“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把桥洞比作虹,一下子就让我们脑海中有了画面呢,多有趣呀!要是讲得干巴巴的,那多没意思呀!
4. 嘿呀,说明文的语言有时还很严密呢!比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这个词就严谨多了,不会给人绝对化的感觉。

要是说话不严密,那不是会有漏洞嘛!
5. 哟呵,说明文的语言也是有逻辑性的哟!从一个方面说到另一个方面,条理清晰着呢!像介绍某种物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环扣一环的,多有逻辑性呀!这不就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嘛!
6. 哈,说明文的语言还挺平实的呢!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就是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信息。

就像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直接明了,通俗易懂。

这样不是挺好嘛,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7. 哇哦,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挺多样的呢!有时候准确严肃,有时候又形象有趣,总能找到吸引人的点。

这就像一个百宝箱,打开就有各种惊喜等着你,多棒呀!总之,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丰富多彩,让我们好好去品味吧!。

05 品味说明文语言-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通关秘钥(全国通用)(原卷版)

05 品味说明文语言-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通关秘钥(全国通用)(原卷版)

品味说明文语言(原卷版)通关秘籍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所以说明文的语言要足够严谨。

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题目,近几年的中考题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且分值越来越重,掌握这些题目的答题规律,可以在现代文阅读题块占据绝对优势。

通关技巧[常见题型]1.选文第×段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3.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特点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方法点拨]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中考常考查的是:表程度(比较、几乎……)、表估计(大约、可能……)、表时间限制(刚刚、迄今……)、表范围(一切、部分……)、表频率(常……)的修饰限制性的词。

答题思路:①亮明观点,不能删;②说明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本词表示“……”,是对“……”的限制,突出说明或表明……;③若删去,句子表意与事实不符;④本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应题型1】词语能否互换答题模式:答题思路:①确定态度,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对应题型2】2.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法: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准确、严密。

例句一般找①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有概数的句子;③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二是形象生动,例句可以从运用了修辞、描写性词语的句子中找。

答题步骤:首先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判断其特点,其次要结合相关语句举例说明是怎样体现这种语言特点的。

【对应题型4】3.代词指代内容分析法: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是比较常见的题型。

注意以下几点:①一般来讲,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是代词的前句或后句;②在具体语境中,指代内容,有的是原句,有的则需要进行分析、概括;③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畅合理。

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方法学生品味语言,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又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其方法一是品析句中的重点词语,二是品味语句。

标签:语文阅读教学品味语言方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加深理解文章的內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又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呢?我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那就是:品味词语和品味语句。

一、品析句中的重点词语这是语言品味中常用的方法。

品词可以从词性方面品味词语的表达作用。

比如《社戏》一文中通过“跳、拔、点、磕、架、踊跃”等动词的品读小伙伴们的特点及看戏心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苏州园林》中通过“艺术、技术、标本”等词语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珠光宝气、俯仰生姿”等词语来体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黄河颂》教学中抓住“望”、“奔”、“掀”、“劈”四个动词以及“澎湃”、“万丈”等形容词来感受黄河惊涛澎湃的雄伟气势。

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具体方法有一下四点:(一)在替换比较阅读中领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的所具有的不同的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在词语上的正确运用。

(二)在前后比较阅读中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从感情色彩上品味词语的运用的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情色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从词义上理解词语运用的表达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一、句子A: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人类的智慧。

句子B:逛博物馆,感受古人智慧。

二、句子A: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句子B:读《红楼梦》,感受我国古典文学之美。

三、句子A:品味一杯清茶,可以使人内心平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句子B:品茶,体验生活之美。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会讨论句子A和句子B的异同,并深入探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部分:句子的异同1. 句子A中使用了较为正式的表达方式,使用了较多的词语和句式,显得较为严肃。

2. 句子B则使用了简洁的表达方式,简化了句子结构和词语,显得更加通俗易懂。

3. 句子A更注重古典文学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文学的独特魅力。

4. 句子B则更注重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突出了简洁、直接的特点。

第二部分:品味说明文的语言1. 说明文的语言注重准确、客观,强调对事物的真实描述和解释。

2. 在说明文中,常常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

3. 说明文的语言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入、丰富。

总结回顾:通过对句子A和句子B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句子所展现出的语言形式和风格。

对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注重客观、准确的表达,同时又能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题,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语言的美妙。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句子A和句子B各有其适用的情境。

句子A适合于正式场合或者学术性文章,更能够展现出严谨和深刻的文学内涵。

而句子B则更适合于平时的交流和生活场景,简洁直接地表达出了感受和体验。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和追求,通过对语言的味道的品味,可以开拓我的文学视野,丰富我的想象力。

在知识文章《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中,我们通过对句子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探讨了语言形式和风格的不同之处,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做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做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做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做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

做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如何下定义?主语是揭示特征、本质+ 宾语中心语例:陨石是燃烧不尽降落地面的流星残骸。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有何不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从形式上说都是比喻的修辞格,都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二者在各自文章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目的是给人以所“知”,给人以知识,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清楚.明白。

例谈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例谈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

例谈品味说明文语言的技巧作者:金胜华徐邦桃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之魂,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要求,归根结底就体现在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上。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把握说明方法、删减比较、替换词句、赏析修辞、辨析表达方式、把握说明方法等方法,指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品味语言;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21-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科学运用。

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帮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真正的魅力[1]。

善于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就是要深刻领悟文章中遣词造句的妙处及语言文字的应用特色。

从品味说明文的角度看,就是把握、体会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说明的周密、比喻的生动、分析的形象等特点。

反思目前的说明文教学,一些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及方法等方面,不同程度上淡化或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而从品味语言入手是开启说明文阅读的一把钥匙,笔者结合《苏州园林》一文谈谈说明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些方法。

一、通过删减比较方式来品味说明文语言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性可以说是说明文的生命。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要特别关注说明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那些修饰语、限制语,如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特征和语气等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教师可启发学生尝试将原文中关键性的限制性词语删除,再读一读、品一品句子的意思,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中考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复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 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 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 糊性的语言表述)
演练提升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2.说明方法作用:
注意 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下定义与作诠释、打比方与比喻、作比较与对比的区别 答题格式: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文 章趣味性)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了然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同时引诗文还 可增添文采)
作比较
3.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
2.递进式(各层意思逐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 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 从具体到概括)
3.并列式 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 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目标三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概念阐释
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准确、严密; 二是形象生动。 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关键: 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的,再看关键词语的作用。
范例解密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 确性。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练习巩固
默读《花儿为什么少有绿色》,完成下面任务: 下面句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决定花朵颜色的主要色素有花色素、类胡萝卜 素、类黄酮、醌类色素及甜菜色素。
练习巩固
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 的意思,如果去掉,则可能与事实不符。“主 要”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
B.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 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 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范例解密
A段:生动性 B段:准确性 结论: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 点来决定。
练习巩固
1.默读《花儿为什么少有绿色》,回答下面问题: 花色的形成靠的是花瓣细胞中的色素,那么花色会 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2.默读《骆驼的抗沙标配》,回答下面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
练习巩固
1.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1)审清题意:“哪些”——信息筛选 (2)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花儿为什么少有绿色》——第3-6段; 《骆驼的抗沙标配》——全文。 2.认真比较,比对信息去伪存真。 《花儿为什么少有绿色》:①花瓣中每种色素的绝对含量;②其他色素的相对含量; ③环境因素 《骆驼的抗沙标配》:①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 和利用;②发达的跟腱结构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极少;③驼峰 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他部位散热;④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阅读·说文论道[摘要]说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把准说明文的教学方向,使说明文教学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从文体要素、品析语言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征、领悟说明的方式、体会说明文的价值。

这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规律,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01-0027-0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说明文。

这些说明文为开阔学生眼界、了解事物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等提供了条件。

相较于记叙文,说明文的语言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不是很深刻,体会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那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把握住说明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凸显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呢?一、关注说明要素,掌握说明文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以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体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厘清说明顺序等,帮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一)边读边画,提取信息了解说明内容,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一文,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勾画出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特点,麻纸出现的时间与地点,蔡伦的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等。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说明文,编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类文章,不仅能了解各种说明方法,而且能在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积累语言,增长知识。

那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给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大家参考!1小学语文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作股交作上瞰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 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 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 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 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言简意赅,让人 一看就懂。
• 通俗 就是说明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语言表 达上要质朴无华,晓畅明白。
• 生动 是指在对事物进行说明时可借助一些修辞方 法,将客观事物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 有时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 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
• 句中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
• 那是因为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 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
三、赏一赏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有时为了更好地 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者为了更好地阐述事理,往往采用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就拿说明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来说,同学们在欣 赏描写性语言的同时,还要结合说明文的体裁特征,考虑其对于 介绍事物特征或者阐述事理的作用。例如:从题目来看《巍巍中 山陵》不仅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而且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巍。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的 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如:“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 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 自然的图画。”我们可以想见苍翠的林海、紫红的巉岩、蔚蓝的 天幕……这些景物浓郁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不 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使人感受到中山陵周围的环境,同时 对中山陵“巍巍”的形象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明文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明文知识点1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要点通常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对象:①事物说明文:看标题。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②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标题。

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注意:①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后在确定,不能只看标题。

②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2、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方法:(1)直接筛选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如文章的标题(《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全文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务必使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提炼。

二、概括说明的内容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等)。

三、分析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

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物生平、讲解制作过程等)2、2、空间顺序(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四、说明的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作者:李景素来源:《语文天地》2022年第09期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能够让读者通过文章清晰了解客观事物与抽象事理,这一体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说明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说明对象的有关知识,还能够体会其简练精准的语言和周密严谨的逻辑特色,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文以《赵州桥》为例,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遣词简洁易懂说明文的文体特色之一便是用语简洁、通俗易懂,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所要说明的对象。

因此,说明文的篇幅通常相对较为精悍简短,语言更加平实近人。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发现,说明文中往往没有太多生字词,通篇都很易于理解。

《赵州桥》是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三年级的课文,全文不超过四百字,用词简明易懂,学生阅读理解没有障碍。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以“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和“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两个句子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第一,说明了赵州桥所在的地点是河北洨河;第二,说明了赵州桥的地位与价值,是“世界闻名”的;第三,说明了赵州桥的属性特征,为“石拱桥”;第四,说明了赵州桥的别称,为“安济桥”;第五,说明了桥的设计者、建设者,为“隋朝的石匠李春”;第六,说明了赵州桥的历史,隋朝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这一自然段仅以两个句子,便让读者对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有了较为基础且全面的认识,包含信息丰富、语言简练,将说明文语言简洁易懂的特性充分体现出来。

在《赵州桥》全文中,通篇展现了说明文简洁的特点,整篇文章没有晦涩的语句和繁复的结构,便将赵州桥这座千古闻名的石拱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外观精美特征都展现了出来。

通过阅读学习《赵州桥》一文,学生可以在初次通读中便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简洁的特色,进而形成对说明文的正确认知。

二、语言精当准确说明文的价值正如其名,是以说明事物、说明道理为直接目的的一种文体,在传授知识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说明文阅读之品味说明文语言、句段分析 课件(共6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③为什么没有绿色哺乳动物呢? ④既然绿色是眼睛看到的,那么我们先从眼睛来分析。其实,除了 人类等少数的灵长类动物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大部 分哺乳动物的天敌也是哺乳动物,比方说狐狸就会捕食兔子和田鼠。
⑤人类眼睛有3种类型的颜色传感器:红色的、绿色的和蓝色的。 而狐狸等哺乳动物只有2种颜色传感器:绿色的和蓝色的。这说明大多 数哺乳动物的视觉效果跟人类不一样,它们无法将绿色和其他颜色分辨 开来。就狐狸而言,棕色的兔子只是一个较深的绿色影子;而棕色的兔 子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与自身体色一样的草木之下隐藏着;但在人类看来 却不是,棕色的兔子已经暴露了它的位置,因为棕色和绿色草木有明显 的色彩差异。
①旧手机都去哪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 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 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 四五”期间闲置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 收利用废旧手机,值得深入探讨。
以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淘汰下来的现 象,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2.概括选文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说明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处置不当的危害,回收现状及 回收利用的办法。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2、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有何作用?
①内容: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心突出,即强调这幅画所 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主题,标题在紧扣文章中心的同时也向我 们说明了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 ②表达效果: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八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说明文阅读 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研究

说明文阅读 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研究

说明文阅读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研究作者:雷碧玉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0年第19期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如表约数的(约、大约、上下、左右),表程度的(最多、几乎、全部等),表范围的(大多数、大部分、一般)等等。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文章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并领会其妙处。

在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亦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题型有: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思路:……词准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发生了……的改变,也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约数,“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一:1.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画线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019·江苏盐城)5G,连接美好未来①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

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

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

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②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

《说明文复习专题(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

《说明文复习专题(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复习专题 (二)
1、说明方法及作用
2、说明语言
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 作用,明确答题的步骤和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明确题型 及答题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引(资料) 歌诀“举分列作打,下作画摹引”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
(5)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 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的现象。
(4)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 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 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 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 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 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 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书写要正确。
易混知识清单
下定义VS作诠释
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甲是乙,乙不是甲。)
如:“铀是银白色金属。”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

05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初中说明文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05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初中说明文阅读理解方法指导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及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语言及特点;2.掌握分析说明语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课题指津说明文的语言既有准确性,也有生动形象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说明对象的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平实朴素。

说明对象时运用拟人、排比、描写等方法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因此说明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

品析说明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对象的特点。

常见题目1.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2.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3.文中加点的词语(如“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说说某某一词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说说某某一词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1.留心标志性的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如表示时间的“以前”“当时”,表示程度的“特别”“几乎”,表示范围的如“许多”“全部”,表示估计的如“大约”“左右”等;揣摩修饰、限制性词语,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

2.注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可以从语言的情感、趣味等方面思考其特点,分析其在描摹情态和表现特征方面的作用。

3.“文中加点的词语(如‘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类似题解题思路:首先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接着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从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去思考。

然后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4.“说说某某一词好在哪里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用了某某词,生动地、或者准确地说明了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能够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格式不能(表态)+结合语境解释该词+改掉后句子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2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
(16重庆B卷《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答案:“目前”限制时间,准确说明了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只是达到了现在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目前,吸水器的成本较高,市场售价高达1200美元。
..
题型一:句中加点词“XXX”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
例2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16重庆B卷《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题型二:“XXX”词语的表达作用/效果。
(二)赏析语言的生动性
例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16重..
庆B卷《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答案:(1)把“航屯系统”比作“大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分)。
答题格式“XX”的意思+句中的意思+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就振动频率和强度而言,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举个例子来说吧,莫斯科西南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结果楼里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08年济南《声音:让你又爱又恨》)
答案:“经常”是“常常、时常”的意思,“经常性”表示限制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1分),在这里指居民失眠头疼的症状是非常频繁的,准确说明了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之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
2、本节课,我收获了……
三、方法探究
(一)、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先练习答题,再归纳答题格式)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目前,吸水器的成本较高,市场售价高达1200美元。(月考试题)..
答案:不能,“目前”表明了吸水器的成本只是现在的情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一定能降低成本。删掉后变成了吸水器的成本永远这么高,与实际步相符。体香了语言的准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题格式“XX”词的意思+句中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具体表达作用生动形象,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四、学以致用
1、完成练习书上说明文阅读版块语言赏析题。
2、小结对应答题法:大多数——少数大部分——少部分主要——次要经常——偶尔一般——特殊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复习了………
《品味说明文语言》教学设计
开县镇安初中李静复习目标:
1、学会品味说明文语言。
2、能有层次的表述答案。
复习重难点

有层次的表述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说说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科学严密简练
2、猜猜一般考哪一点?
3、想想有哪些题型?
二、常见题型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