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要点:1、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sin A =斜边的对边A ∠, cos A =斜边的邻边A ∠,tan A =的邻边的对边A A ∠∠, cot A = 的对边的邻边A A ∠∠(1)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 (2)倒数关系:1cotA tanA =⋅; (3)商的关系:tanA=AAcos sin (4)互余两角的正余弦、正余切关系:如果ο90=∠+∠B A ,那么B A A cos )90cos(sin =-=ο;tanA=cot (90°-A )=cotB2、 解直角三角形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测量问题、航海问题 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构造直角三角形) 几个专用名词:俯角、仰角、坡角、坡度(或坡比)、方向角 一:转化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不含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如斜三角形、梯形等),我们应通过作适当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总结这种添加垂线的技巧例1. 在△ABC 中,已知AB=6,∠B=45°,∠C=60°,求AC 、BC 的长.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 一锐角直角边a 及锐角A B =90°-A ,b =a·tanA,c=sin a A斜边c 及锐角A B =90°-A ,a =c·sinA,b =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 和b,B =90°-A ,直角边a 和斜边csinA=ac,B =90°-A ,例2. 如图所示,△ABC中,∠BAC=120°,AB=5,AC=3,求sinB·sinC的值.例3.如图,在Δ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D,则CDACAB-等于().A .sin A B. cos A C . tan A D . cot A例4.如图所示,在ΔABC中,∠B=60°,且∠B所对的边b=1,AB+BC=2,求AB的值.例5.已知:在ΔABC中,∠B=60°,∠C=45°,BC=5,求ΔABC的面积.例6.如图,ΔABC中,∠A=90°,AB=AC,D是AC上的一点,且AD∶DC=1∶3,求tan∠DBC的值.二:可解的非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解这类三角形一般都需要三个条件,它的解题思路是:作垂线,构造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下面分类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一、“SSS”型:例1.已知:如图1,BC=2,AC=6,AB=31+,求△ABC各内角的度数.BA DC图1二、“SAS ”型:例2.已知:如图,△ABC 中,∠A=1500,AB=5,AC=4,求△ABC 的面积三、“AAS ”型:例3.已知:如图3,△ABC 中,∠C=600,∠A=750,BC=33+, 求AB 、AC 的长. 四、“ASA ”型:例4.已知等腰∆ABC 的底边长为2,底角为75°,求腰长.五、其他类型:例5.已知:如图,△ABC 中,∠B=600,AB=5,sinC=57,求AC 和BC 的长.相关强化练习:1.等腰三角形底边为20,面积为31003,求各角的大小.2.如图,四边形BCDG 为矩形,∠ABG=45°,GB=20,BC=4,tanE=3,求EC 的长度.3.已知:如图,在△ABC 中,BC=6,AC=63,∠A=30°,求AB 的长.CBDA BA C D图2 ACD 图4BA CD图5例题: 如图23,ABCD 为正方形,E 为BC 上一点,将正方形折叠,使A 点与E 点重合,折痕为MN ,若10,31tan =+=∠CE DC AEN 。
《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教学PPT课件(3篇)

获取新知
B
对边 a C
c 斜边
b 邻边 A
定义: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 还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 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5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B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
a
c
a2 b2 c2
C
A
b
已知任意两边可求出第
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5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解:过点 A作 AD⊥BC于D.
在△ACD中,∠C=45°,AC=2,
∴CD=AD=sinC·AC=2sin45°= 2 .
在△ABD中,∠B=30°, ∴BD= AD 2 6
tan B 3
∴BC=CD+BD=3 2 + 6
A
D B
归纳总结
C
┐
AD
BB
A D
CE
┐
提 求解非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问题,常通过添加适 示
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
在Rt△ABC中,AB=2,∠B=60°,
BC
AB cosB
2 1
4,AC
AB
tanB
2
3.
2
△ABC的周长为2+ 2 3 +4=6+ 2 3 .
3.在Rt△ABC中,∠C=90°,tanA= 12 ,△ABC 5
的周长为45cm,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CD的长.(精 确到0.1 cm)
例5 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
别为a,b,c,且c=100,∠A=26°44′.求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长度精确到0.01)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总结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和作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直角三角形未知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数量。
1、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和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是用三条边的比来表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质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如图1,在Rt△ABC中,∠C=90°,设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c, cosA=sinB=bc,tanA=cotB=ab,cotA=tanB=ba。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个边角关系式都可看作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式,通过解一元方程来求解。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我们知道,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而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还有三条边及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那么什么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解呢?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呢?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跟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作图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已知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可以作出直角三角形,即此时直角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可解的。
由于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是不确定的,它们是无数多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求不出各边的长。
所以,要解直角三角形,给出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是边。
这样,解直角三角形就分为两大类,即已知一条边及一个锐角或已知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列表如下: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一锐角直角边a及锐角A B=90°-A,b=a·tanA,c=sinaA斜边c及锐角A B=90°—A,a=c·sinA,b=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和b ,B=90°—A,直角边a和斜边c sinA=ac,B=90°-A,例1、如图2,若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α,AE=1,求AB的长。
解直角三角形(5种题型)(解析版)

解直角三角形(5种题型)【知识梳理】一.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之间的关系:∠A+∠B=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A的对边斜边=ac,cos A=∠A的邻边斜边=bc,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ab.(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考点剖析】一.解直角三角形1.(2022春•闵行区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6,点D在边AC上,且AD =2CD,DE⊥AB,垂足为点E,联结CE,求:(1)线段BE的长;(2)∠ECB的余弦值.【分析】(1)根据题意,AC=BC=6,AD=2CD,可得AD的长度,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AC,由AE=sin45°•AD的长度,则BE=AB﹣AE,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如图,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BF=sin45°•BE,则CF=BC﹣B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EF2+CF2,在Rt△ECF中,由cos∠ECB=CFCE 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AC=BC=6,AD=2CD,∴AD=4,∵∠ACB=90°,∴AB=√2AC=6√2,∴∠DAE=45°,DE⊥AB,∴AE=sin45°•AD=√22×4=2√2,∴BE=AB﹣AE=6√2−2√2=4√2;(2)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如图,∵∠B=45°,∴EF=BF=sin45°•BE=√22×4√2=4,∴CF=BC﹣BF=2,∴CE=√EF2+CF2=√42+22=2√5,在Rt△ECF中,cos∠ECB=CFCE =2√5=√5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的性质,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AE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D=8,BD=4,cos∠ABC=45.(1)求高CD的长;(2)求tan∠EAB的值.【分析】(1)在Rt△BCD中,由已知条件cos∠ABC=BDBC =45,即可算出B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可得CD∥EF,由E为BC的中点,可得EF是△BCD的中位线,即可算出EF=12CD,DF的长度,即可算出AF=AD+DF的长度,在Rt△AEF中,根据tan∠EAB=EFA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Rt△BCD中,∵cos∠ABC=BDBC =45,∴4BC =45,∴BC=5,∴CD=√BC2−BD2=√52−42=3;(2)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EF⊥BD,∴CD∥EF,∵E为BC的中点,∴EF是△BCD的中位线,∴EF=12CD=12×3=32,DF=12BD=12×4=2,∴AF=AD+DF=8+2=10,在Rt△AEF中,∴tan∠EAB=EFAF =3210=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022•黄浦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sin∠ABC=13,D是边AB上一点,且CD=CA,BE⊥CD,垂足为点E.(1)求AD 的长; (2)求∠EBC 的正切值.【分析】(1)过C 点作CH ⊥AD 于H ,如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 =DH ,再证明∠ACH =∠ABC ,则sin ∠ACH =sin ∠ABC =13,然后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出AH ,从而得到AD 的长;(2)在Rt △ABC 中先求出AB =9,则BD =7,再证明∠HCD =∠EBD ,则sin ∠EBD =DE BD =13,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出DE =73,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E ,然后根据正切的定义求解.【解答】解:(1)过C 点作CH ⊥AD 于H ,如图, ∵CD =CA , ∴AH =DH ,∵∠ABC+∠BCH =90°,∠ACH+∠BCH =90°, ∴∠ACH =∠ABC , ∴sin ∠ACH =sin ∠ABC =13, 在Rt △ACH 中,sin ∠ACH =AH AC =13,∴AD =2AH =2;(2)在Rt △ABC 中,sin ∠ABC =AC AB=13,∴AB =3AC =9,∴BD =AB ﹣AD =9﹣2=7, ∵∠E =90°, 而∠EDB =∠HDC , ∴∠HCD =∠EBD , ∴sin ∠EBD =DE BD =13,∴DE =13BD =73,∴BE =√72−(73)2=14√23,在Rt △EBC 中,tan ∠EBC =EC EB=3+7314√23=4√27.【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4.(2022•长宁区二模)冬至是一年中太阳光照射最少的日子,如果此时楼房最低层能采到阳光,一年四季整座楼均能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冬至是选房买房时确定阳光照射的最好时机.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前面20米处要盖一栋高25米的新楼.已知上海地区冬至正午的阳光与水平线夹角为29°(参考数据:sin29°≈0.48;cos29°≈0.87;tan29°≈0.55)(1)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2)若要使得超市全部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至少相距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分析】(1)延长光线交CD 于点F ,过点F 作FG ⊥AB ,垂足为G ,根据题意可得∠AFG =29°,GF =BC =20米,GB =FC ,然后在Rt △AGF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G ,从而求出GB 的长,进行比较,即可解答;(2)延长光线交直线BC 于点E ,根据题意可得∠AEB =29°,然后在Rt △ABE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1)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有影响,理由:延长光线交CD于点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则∠AFG=29°,GF=BC=20米,GB=FC,在Rt△AGF中,AG=FG•tan29°≈20×0.55=11(米),∵AB=25米,∴GB=AB﹣AG=25﹣11=14(米),∴FC=GB=14米,∵14米>6米,∴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有影响;(2)延长光线交直线BC于点E,则∠AEB=29°,在Rt△ABE中,AB=25米,∴BE=ABtan29°≈250.55≈45(米),∴若要使得超市全部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至少相距4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5.(2022•徐汇区二模)激光电视的光源是激光,它运用反射成像原理,屏幕不通电无辐射,降低了对消费者眼睛的伤害.根据THX观影标准,当观影水平视场角“θ”的度数处于33°到40°之间时(如图1),双眼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是最佳的感官体验的观影位.(1)小丽家决定要买一个激光电视,她家客厅的观影距离(人坐在沙发上眼睛到屏幕的距离)为3.5米,小佳家要选择电视屏幕宽(图2中的BC的长)在什么范围内的激光电视就能享受黄金观看体验?(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3°≈0.54,tan33°≈0.65,sin40°≈0.64,tan40°≈0.84,sin16.5°≈0.28,tan16.5°≈0.30,sin20°≈0.34,tan20°≈0.36)(2)由于技术革新和成本降低,激光电视的价格逐渐下降,某电器商行经营的某款激光电视今年每台销售价比去年降低4000元,在销售量相同的情况下,今年销售额在去年销售总额100万元的基础上减少20%,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题意可得AB=AC,当∠BAC=33°时,当∠BAC=40°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2)设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x元,则去年每台的售价为(x+4000)元.由题意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题意可知:AB=AC,AD⊥BC,∴BC=2BD,∠BAD=∠CAD=∠BAC,当∠BAC=33°时,∠BAD=∠CAD=16.5°,在△ABD中,BD=AD×tan16.5°≈3.5×0.30=1.05(m),∴BC=2BD=2.10(m),当∠BAC=40°时,∠BAD=∠CAD=20°,在△ABD中,BD=AD×tan20°≈3.5×0.36=1.26(m),∴BC=2BD=2.52m,答:小佳家要选择电视屏幕宽为2.10m﹣2.52m之间的激光电视就能享受黄金观看体验;(2)设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x元,则去年每台的售价为(x+4000)元.由题意可得:=,解得:x=16000,经检验x=16000是原方程的解,符合题意,答: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160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视点,视角和盲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6.(2022•崇明区二模)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某区2021年新建、改建9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图1是某益智健身苑点中的“侧摆器”.锻炼方法:面对器械,双手紧握扶手,双脚站立于踏板上,腰部发力带动下肢做左右摆式运动.(1)如图2是侧摆器的抽象图,已知摆臂OA的长度为80厘米,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点A为踏板中心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位置,点B为踏板中心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的最高点位置,∠BOA=25°,求踏板中心(精确到0.1厘米)(sin25°≈0.423,cos25°≈0.906,tan25°≈0.466)点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差.(2)小杰在侧摆器上进行锻炼,原计划消耗400大卡的能量,由于小杰加快了运动频率,每小时能量消耗比原计划增加了100大卡,结果比原计划提早12分钟完成任务,求小杰原计划完成锻炼需多少小时?【分析】(1)过点B作BD⊥OA垂足为D,由题意得:OB=OA=80cm,然后在Rt△B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OD的长,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先设小杰原计划x小时完成锻炼,然后根据实际每小时的能量消耗﹣原计划每小时的能量消耗=100,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过点B作BD⊥OA垂足为D,由题意得:OB=OA=80cm,在Rt△BOD中,∠BOA=25°,∴OD=BO•cos25°≈80×0.906=72.48(cm),∴AD=OA﹣OD=80﹣72.48≈7.5(cm),∴踏板中心点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差约为7.5厘米;(2)设小杰原计划x小时完成锻炼,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舍去,答:小杰原计划锻炼1小时完成.【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7.(2022•宝山区二模)某超市大门口的台阶通道侧面如图所示,共有4级台阶,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根据部分顾客的需要,超市计划做一个扶手AD,AB、DC是两根与地平线MN都垂直的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分别为点B、C).(1)求点B与点C离地面的高度差BH的长度;(2)如果支撑杆AB、DC的长度相等,且∠DAB=66°.求扶手AD的长度.(参考数据:sin66°≈0.9,cos66°≈0.4,tan66°≈2.25,cot66°≈0.44)【分析】(1)根据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然后计算出3个台阶的总高度,即可解答;(2)连接BC,根据题意可得:AB=DC,AB∥DC,从而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AD∥BC,从而求出∠CBH=66°,最后在Rt△CBH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BH=3×0.25=0.75(米),∴点B与点C离地面的高度差BH的长度为0.75米;(2)连接BC,由题意得:AB=DC,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DAB=∠CBH=66°,在Rt△CBH中,BH=0.75米,∴BC=≈=1.875(米),∴扶手AD的长度约为1.87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8.(2021秋•闵行区期末)如图,某幢楼的楼梯每一级台阶的高度为20厘米,宽度为30厘米,那么斜面AB 的坡度为.【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斜面AB的坡度为20:30=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是解题的关键.9.(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工厂的传送带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如果传送带与地面所成的斜坡的坡度i=1:2.4,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解答】解:∵传送带与地面所成的斜坡的坡度i=1:2.4,∴BCAC =12.4,即5AC=12.4,解得,AC=12,由勾股定理得,AB=√AC2+BC2=√122+52=13(米),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是解题的关键.10.(2022•黄浦区二模)某传送带与地面所成斜坡的坡度i=1:2.4,如果它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10米高的地方,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水平距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传送带与地面所成斜坡的坡度i=1:2.4,它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10米高,∴水平距离为:2.4×10=24,∴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102+242=26(米),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1.(2022•浦东新区二模)如图,一个高BE为√3米的长方体木箱沿坡比为1:√3的斜面下滑,当木箱滑至如图位置时,AB=3米,则木箱端点E距地面AC的高度EF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DAF=30°,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DE,进而求出BD,得到答案.【解答】解:设AB、EF交于点D,∵斜坡的坡比为1:√3,∴tan∠DAF=√3=√33,∴∠DAF=30°,∴∠ADF=90°﹣30°=60°,∴∠BDE=60°,在Rt△BDE中,sin∠BDE=BEDE,∴√3DE =√32,解得,DE=2(米),∴BD=1m,∴AD=AB﹣BD=2(米),在Rt△ADF中,∠DAF=30°,∴DF=12AD=1(米),∴EF=DE+DF=3(米),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2.(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在离旗杆20米处的地方,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为α,如测角仪的高为1.5米,那么旗杆的高为()米.A.20cotαB.20tanαC.1.5+20tanαD.1.5+20cotα【分析】由题意得,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已知角的邻边求对边,用正切值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旗杆比仪器高20tanα,测角仪高为1.5米,故旗杆的高为(1.5+20tanα)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2022•徐汇区二模)如图,小明在某次投篮中刚好把球打到篮板的点D处后进球,已知小明与篮板底的距离BC=5米,眼睛与地面的距离AB=1.7米,视线A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已知tanα的值为0.3,则点D到地面的距离CD的长为米.【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E=BC=5米,EC=AB=1.7米,然后在Rt△AD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DE的长,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AE=BC=5米,EC=AB=1.7米,在Rt△ADE中,tanα=0.3,∴DE=AE•tanα=5×0.3=1.5(米),∴DC=DE+EC=1.5+1.7=3.2(米),∴点D到地面的距离CD的长为3.2米,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2022•青浦区二模)小明要测量公园里一棵古树的高,被一条小溪挡住去路,采用计算方法,在A点测得古树顶的仰角为α,向前走了100米到B点,测得古树顶的仰角为β,则古树的高度为米.【分析】设CD=x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AD和BD的长,再根据AD﹣BD=100可得x的值.【解答】解:设CD=x米,在Rt△ACD中,tanα=CDAD,∴AD=xtanα,在Rt△BCD中,tanβ=CDBD,∴BD=xtanβ,∵AD﹣BD=100,∴xtanα−xtanβ=100,解得x=100⋅tanβ⋅tanαtanβ−tanα,故答案为:100⋅tanβ⋅tanαtanβ−tanα.【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15.(2021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l上有一长为1千米的码头MN,在距码头西端M的正西方向58千米处有一观测站O,现测得位于观测站O的北偏西37°方向,且与观测站O相距60千米的小岛A处有一艘轮船开始航行驶向港口MN.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测得该轮船位于观测站O的正北方向,且与观测站O相距30千米的B处.(1)求AB两地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如果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那么轮船能否行至码头MN靠岸?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分析】(1)过点A作AC⊥OB于点C.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2)延长AB交l于D,比较OD与OM+MN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过点A作AC⊥OB于点C.由题意,得OA=60千米,OB=30千米,∠AOC=37°.∴AC=OAsin37°≈60×0.60=36(千米).在Rt△AOC中,OC=OA•cos∠AOC≈60×0.8=48(千米).∴BC=OC﹣OB=48﹣30=18(千米).在Rt△ABC中,AB=.(2)如果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不能行至码头MN靠岸.理由:延长AB交l于点D.∵∠ABC=∠OBD,∠ACB=∠BOD=90°.∴△ABC∽△DBO,∴,∴,∴OD=60(千米).∵60>58+1,∴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不能行至码头MN靠岸.【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此题结合方向角,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计算出相关特殊角和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2021秋•嘉定区期末)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灯塔A和B,灯塔A到航线l的距离为AC=3千米,灯塔B到航线l的距离为BD=4千米,灯塔B位于灯塔A南偏东60°方向.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灯塔B北偏西53°方向的N(在航线l上)处,正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10分钟后该轮船行至灯塔A正南方向的点C(在航线l上)处.(1)求两个灯塔A和B之间的距离;(2)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精确到0.1千米/小时).(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分析】(1)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可得CN的长,进而可以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解答】解:(1)由题意,得∠ACM=∠BDM=90°,AC=3,BD=4,∠CAM=∠DBM=60°,在Rt△ACM中,,∴cos60°=,∴AM=6,在Rt△BDM中,,∴cos60°=,∴BM=8,∴AB=AM+BM=14千米.答:两个灯塔A和B之间的距离为14千米.(2)在Rt△ACM中,,∴,∴,在Rt△BDM中,,∴, ∴, ∴,在Rt △BDN 中,,由题意,得∠DBN =53°∴, ∴DN =4tan53°,∴,设该轮船航行的速度是V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V ≈40.7(千米/小时 ),答:该轮船航行的速度是40.7千米/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的仰角俯角问题、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掌握仰角俯角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 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在ABC 中,【答案】B 【分析】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根据60A ∠=︒,得出30ACD ∠=︒,进而求得CD ,由已知条件得出CD BD =,进而得出45BCD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Rt ADC 中,60A ∠=︒,∴30ACD ∠=︒, ∴sin ,cos CD AD A A AC AC ==sin 602CD =︒∴⨯=11BD AB AD ∴=−=∴CD BD =,在Rt BCD 中,CD BD =45BCD ∴∠=︒75ACB ACD BC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构造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答案】D【分析】在直线y=2x 上任取一点P (a ,2a),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 ,则可求得α的正余弦、正余切值,从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在直线y=2x 上任取一点P (a ,2a),过点P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则OB=|a|,PB=2|a| 由勾股定理得:|OPa ==在直角△POB 中,sin 5PB OP α==,cos 5OB OP α===, 2tan =2a PB OB a α==,1cot =22a OB PB a α==故选项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关键是画出图形,并在直线任取一点,作x 轴的垂线得到直角三角形.【答案】D【分析】先求出120°的补角为60°,然后再把60°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在Rt△ACD中可求出AD与CD的长,最后在Rt△BD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解答.【详解】解: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BAC=120°,∴∠CAD=180°-∠BAC=60°,在Rt△ACD中,AC=2,∴AD=ACcos60°=2×12=1,CD=ACsin60°=2×∵AB=4,∴BD=AB+AD=4+1=5,∴tanB=CD B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4.(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如图,45ACB ∠=︒,125PRQ ∠=︒,ABC 底边BC 上的高为1h ,PQR 底边QR 上的高为2h ,则有( )A .12h h =B .12h h <C .12h h >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 【分析】由已知可知高所对的斜边都为5,由正弦的定义可得到高关于正弦的表达式,比较正弦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分别作出两三角形的高12,h h∵45,5ACB AC ∠=︒=∴1sin 455sin 45h AC =⨯︒=︒ ∵125,5PRQ PR ∠=︒=∴()2sin 1801255sin55h PR =︒−︒=︒ ∵sin 55sin 45︒︒>∴21h h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依题意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小杰在一个高为h 的建筑物顶端,测得一根高出此建筑物的旗杆顶端的仰【答案】C 【分析】过A 作AE BC ⊥于E ,在Rt ACE △中,已知了CE 的长,可利用俯角CAE ∠的正切函数求出AE 的值;进而在Rt ABE △中,利用仰角BAE ∠的正切函数求出BE 的长;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A 作AE BC ⊥于E ,则四边形ADCE 是矩形,CE AD h ==.∵在Rt ACE △中,CE h =,60CAE ∠=︒,∴tan 60CE AE ==︒,∵在Rt ABE △中,30BAE ∠=︒,∴1tan 303BE AE h =︒==,∴1433BC BE CE h h h =+=+=. 即旗杆的高度为43h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是中考常见题型,解题的关键是作出高线构造直角三角形.6.(2021·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把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其中一条对折后再两条交错地叠在一起,相交成角α,则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得图形是菱形,设菱形ABCD,由已知得∠ABE=α,过A作AE⊥BC于E,由勾股定理可求BE、AB、BC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所填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知:重叠部分是菱形,设菱形ABCD,则∠ABE=α,过A作AE⊥BC于E,则AE=1,设BE=x,∵∠ABE=α,∴AB=1sin sinAEαα=,∴BC=AB=1sinα,∴重叠部分的面积是:1sinα×1=1sinα.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7.(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小球沿着坡度为1:1.5i=的坡面滚动了13m,则在这期间小球滚动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m.【答案】【分析】设高度为x ,根据坡度比可得水平距离为1.5x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设高度为x ,∵坡度为1:1.5i =,∴水平距离为1.5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1.5)13x x +=,解得:x =∴水平距离为1.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坡度比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坡度比得到高度与水平距离的关系.【答案】13【分析】根据斜坡AB 的坡度1i =AB 的值先求出AH ,再根据斜坡AC 的坡度21:2.4i =,求得AC ,即可求解.【详解】解:∵1i =∴tan 3ABH ∠==, ∴30ABH ∠=︒,∴152AH AB ==, ∵21:2.4i =,∴1tan 2.4AH ACB CH ∠==,∵5AH =,∴12=CH ,在Rt ACH 中,13AC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熟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10【分析】作BH AC ⊥于H .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推出OA OC OD OB ===,设5OA OC OD OB a ====,由余切函数,可得4BH a =,3OH a =,由题意:12104402a a ⨯⨯⨯=,求出a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BH AC ⊥于H .∵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C OD OB ===,设5OA OC OD OB a ====,则10AC a =.∵根据题意得:3cot 4OH BOH BH ∠==, ∴4BH a =,3OH a =,由题意:12104402a a ⨯⨯⨯=,∴1a =,∴10AC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10.(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在ABC 中,60A ∠=︒,45B ∠=︒,8AB =.则ABC 的面积为____(结果可保留根号).【答案】48−【分析】过C 作CD AB ⊥于D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D 的长.已知AB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其面积.【详解】解:过C 作CD AB ⊥于D ,在Rt ADC 中,90CDA ∠=︒Q ,∴tan tan 60CD DAC AD =∠=︒=即AD 在Rt BDC 中,45B ∠=︒, 45BCD ∴∠=︒, CD BD ∴=.8AB DB DA CD =+==,12CD ∴=−.118(124822ABC S AB CD ∴=⨯=⨯⨯−=−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分别在DEF 的边,ABE 沿直线 【答案】67【分析】根据题意和翻折的性质可得ABC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C BE ∥,得23DA AC DE HE ==,设2AC AE x ==,则3HE x =,4AD x =,所以7FE x =,6DE x =,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所示:90DEF ∠=︒,45EBA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BE ∴=,ABE 沿直线AB 翻折,翻折后的点E 落在DEF 内部的点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E ,∴23DA AC DE HE ==,FH AD =,设2AC AE x ==,则3HE x =,4AD x =,7FE x ∴=,6DE x =, ∴67DE FE =,6cot 7DE D FE ∴==. 故答案为:67.【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 统考二模)在ABC 中,,那么ABC 的重心到【答案】4【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设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为三角形的重心,∵AB AC =,∴AD BC ⊥,∵152BD BC ==,5cos 13B =,cos BD B AB = ∴13AB =,∴12AD ==,∵点E 为三角形的重心,∴21AE ED =, ∴4ED =,∵AD BC ⊥,∴ABC 的重心到底边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13.(2023·上海·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1,2P ,那么OP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tan α=________.【答案】2【分析】过点P 作PA x ⊥轴于点A ,由P 点的坐标得PA 、OA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结论.【详解】解:过点P 作PA x ⊥轴于点A ,如图:∵点PA x ⊥,∴2PA =,1OA =,∴2an 21t PA OA α===.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意义及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一模)如图,已知在ABC 中, 【答案】95【分析】如图,设AP m =.证明AP MQ m ==,根据3cos cos 5A CMQ =∠=,构建方程求解.。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
∴CH = ,
∴AH=
∴AB=2AH=
−
.
=
,∵∠B=30°,
=
,
26.3 解直角三角形
重 ■题型 解双直角三角形
难
例 如图,在 Rt△ABC 中,∠C=90°,D 是 AC 上一
题
型
点,BD=10
,∠BDC=45°,sinA=
,求 AD 的长.
突
∴S
AB·AE= ×4×4 =8 ,
CD·DE= ×5 ×15=
四边形 ABDC=S△CDE-S△ABE=
,
.
(方法二)如图 2,过点 A 作 AF⊥CD 于点 F,过点
B 作 BG⊥AF 于点 G,则∠ABG=30°,
∴AG=
AB=2,BG= − =2 ,
况讨论,求出不同情况下的答案.
26.3 解直角三角形
■方法:运用割补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方
法
割补法是求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的最常用方法,割补法
技
巧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割原有图形成规则图形;二
点
拨 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原有图形补为规则图形;三是分割和补
形兼而有之.
26.3 解直角三角形
例 如图,在四边形 ABDC 中,∠ABD=120°,AB⊥AC,
=
2
=25
26.3 解直角三角形
变式衍生 如图,在Rt△ABC中,∠ACB=90°,D 是 AB
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类型、解法

边角关
侧倾系
a
1
α
β
h
1
h
2
h
器
仰角α
俯角β
h
1
tanα=
a
1
h=h1+h2
, tanβ=
h
2
a
1
矩形的
性质和
直角三
角形的
水平距离a1=a1(tanα+tanβ)
边角关
系
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
数学模型所用应测数据数量关系根据
工具理论
α
h
1
h
仰角α
tanα=
h1
x
,tanβ=
a
x
工具原理
A
tanα=
h
1
a
1
x
a
2
仰角α,
仰角β
αβ
水平距离a1
ax
1
h
1
h
侧倾器高a2
tanβ=
∴h1=
a
tan
1
tan
h1
x
tan
tan
h=a2+h1
皮尺
侧倾
器
=a2+
a
tan
1
tan
tan
tan
矩形的
性质和
直角三
h
tanα=, tanβ=
x
h-a
x
角形的
边角关
h
1
仰角α
h=
tanα
tanα-tanβ
3、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
已知、解
法已知条件解法步骤
三角
类型
Rt△ABC
两直角边(如a,b)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解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后续高中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是学习这一内容的关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类型1. 已知两边求斜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那么通过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第三条边(即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是一种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基本方法,即a²+b²=c²。
其中a、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为斜边的长度。
2. 已知斜边求直角边如果已知斜边和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那么可以使用直角三角形定理来求出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这个定理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即c²=a²+b²。
其中c为斜边的长度,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3. 已知三角形内角求其它角的大小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和为180°,其中一个直角角度已知,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用90°来计算,从而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度的值。
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另外两个内角一定是锐角或钝角,所以得到的答案只能是其中一个锐角或一个钝角的大小。
二、解法1. 勾股定理解法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公式,在题目中如果已知两条边中的任何一条边和直角,则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此方法适用于已知两个边长,求第三条边长的情况。
2. 直角三角形定理解法在已知直角和一条直角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定理来确定另外一个边的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直角三角形定理c²=a²+b²可以用来求解问题。
如果仅知道斜边和其中一个直角边,则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定理求解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3.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解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求解一个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内的其它角度,此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指sinA/a=sinB/b=sinC/c,其中A、B、C为任意三角形的角度,a、b、c为对应边的长度。
中考题型:解直角三角形必备概念+解题方法

中考题型:解直角三角形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称之为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解直角三角的四种基本类型:(1)已知两直角边;(2)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3)∠A +∠B =90°常用的三角函数值:2330cos 21=︒145tan 2245cos 2245sin =︒=︒=︒360tan 2160cos 2360sin =︒=︒=︒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概念 仰角、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注:与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位角有关的问题,通常与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综合考查。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析背景语言,由实际图抽象出数学图形,把实际问题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紧扣三角函数的定义,寻找边角关系.(2)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作高线是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3)逐个分析相关直角三角形,构造方程求解。
一般设最短的边为x,先分别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未知边,再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和差或相等)列方程求出未知量.(2016•贵阳模拟.22.10分)如图,贵阳市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在学习了“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后.选定测量小河对岸一幢建筑物BC的高度.他们先在斜坡上的D处,测得建筑物顶的仰角为30°.且D离地面的高度DE=5m.坡底EA=10m,然后在A处测得建筑物顶B的仰角是50°,点E,A,C在同一水平线上,求建筑物BC的高.(结果保留整数)【分析】过点D作DH⊥BC于点H,则四边形DHCE是矩形,DH=EC,DE=HC,设建筑物BC的高度为xm,则BH=(x﹣5)m,由三角函数得出DH= (x﹣5),AC=EC﹣EA= (x﹣5)﹣10,得出x=tan50°•[ (x﹣5)],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过点D作DH⊥BC于点M,如图所示:则四边形DHCE是矩形,DH=EC,DE=HC,设建筑物BC的高度为xm,则BH=(x﹣5)m,在Rt△DHB中,∠BDH=30°,∴DH= (x﹣5),AC=EC﹣EA= (x﹣5)﹣10,在Rt△ACB中,∠BAC=50°,tan∠BAC= ᒀ ᒀ,∴x=tan50°•[ (x﹣5)],解得:x≈21,答:建筑物BC的高约为21m.【点评】本题考查了仰角、坡角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是中考数学的⼀⼤考点,但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分的难,下⾯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是⼩编为⼤家带来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解直⾓三⾓形的依据(1)⾓的关系:两个锐⾓互余;(2)边的关系:勾股定理;(3)边⾓关系:锐⾓三⾓函数 2.解直⾓三⾓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斜边和⼀个锐⾓解直⾓三⾓形;(2)已知⼀条直⾓边和⼀个锐⾓解直⾓三⾓形;(3)已知两边解直⾓三⾓形. 3.解直⾓三⾓形的应⽤: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根据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 b c ∠A ∠B 6 30° 10 45° 2、所⽰,在△ABC中,∠A=30°,,AC= ,则AB= . 变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离⼤楼15m的地⾯上看⼤楼顶部仰⾓65°,则⼤楼⾼约 m. (精确到1m, ) 4、铁路路基横断⾯为⼀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1:,顶宽为3⽶,路基⾼为4⽶, 则坡⾓= °,腰AD= ,路基的下底CD= . 5、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向⾛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向⾛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m. 【解题指导】 例1 在Rt△ 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长. 例2 34-4所⽰,某居民⼩区有⼀朝向为正南⽅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楼是⾼6m的⼩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15m处要盖⼀栋⾼20m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平线的夹⾓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新楼的影⼦刚好部落在居民楼上,则两楼应相距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3某校初三课外活动⼩组,在测量树⾼的⼀次活动中,34-6所⽰,测得树底部中⼼A到斜坡底C的⽔平距离为8.8m.在阳光下某⼀时刻测得1m的标杆影长为0.8m,树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求树⾼AB.(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4 ⼀副直⾓三⾓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 【巩固练习】 1、某坡⾯的坡度为1: ,则坡⾓是_______度. 2、已知⼀斜坡的坡度为1:4,⽔平距离为20m,则该斜坡的垂直⾼度为 . 3、河堤的横断⾯1所⽰,堤⾼BC是5m,迎⽔斜坡AB长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 4、菱形在平⾯直⾓坐标系中的位置2所⽰, ,则点的坐标为 . 5、先锋村准备在坡⾓为的⼭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平距离为5⽶,那么这两树在坡⾯上的距离AB为 . 6、⼀巡逻艇航⾏⾄海⾯处时,得知其正北⽅向上处⼀渔船发⽣故障.已知港⼝处在处的北偏西⽅向上,距处20海⾥; 处在A处的北偏东⽅向上,求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 cm. 2、某⼈沿着有⼀定坡度的坡⾯前进了10⽶,此时他与⽔平地⾯的垂直距离为⽶,则这个坡⾯的坡度为__________. 3、已知5,在△ABC中,∠A=30°,tanB= ,BC= ,则AB的长为__ ___. 4、6,将以A为直⾓顶点的等腰直⾓三⾓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使点与C重合,连结,则的值为 . 5、7所⽰,在⼀次夏令营活动中,⼩亮从位于A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向⾛了5km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向⾛了若⼲千⽶到达C地,测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向,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B) (C) (D) 6、8,⼩明要测量河内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测得,在C测得,⽶,则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 (A)25 (B) (C) (D) 7、9所⽰,⼀艘轮船由海平⾯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向⾏驶40海⾥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向⾏驶40海⾥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A)30海⾥ (B)40海⾥ (C)50海⾥ (D)60海⾥ 8、是⼀⽔库⼤坝横断⾯的⼀部分,坝⾼h=6m,迎⽔斜坡AB=10m,斜坡的坡⾓为α,则tanα的值为( ) (A) (B) (C) (D) 9、11,A,B是公路l(l为东西⾛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便村民出⾏,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0、是⼀个半圆形桥洞截⾯⽰意图,圆⼼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位线,CD∥AB,且CD = 24 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 .(1)求半径OD;(2)根据需要,⽔⾯要以每⼩时0.5 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排⼲? 11、所⽰,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条⾼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 12、,斜坡AC的坡度(坡⽐)为1: ,AC=10⽶.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条彩带AB 相连,AB=14⽶.试求旗杆BC的⾼度. ⼆、选做题: 13、,某货船以每⼩时20海⾥的速度将⼀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向的B处,经过16⼩时的航⾏到达.此时,接到⽓象部门的通知,⼀台风中⼼正以40海⾥每⼩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向移动,距台风中⼼200海⾥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⑴ 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⑵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到达后多少⼩时内卸完货物? 14、所⽰,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直角(即90度)。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解法,并给出一些例题。
一、基本类型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包括三种情况:已知两条直角边,已知直角边和一条锐角边,已知一个直角边和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中线一端是直角边,另一端平分对边)。
情况一:已知两条直角边此时可以直接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指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 + b² = c²,其中a、b分别为直角边,c为斜边。
情况二:已知直角边和一条锐角边此时需要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解直角三角形的“特殊三角形”。
正弦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sinA/a=sinB/b=sinC/c。
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得到sinA/a=sinB/b=1/c,即c=b/sinB。
余弦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
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得到a²=b²+c²,即代码中常见“a²+b²=c²” 的形式。
“特殊三角形”指的是30度-60度-90度和45度-45度-90度两种特殊情况。
这两种直角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得。
30度-60度-90度三角形中,大边对应60度,小边对应30度,斜边对应90度。
而45度-45度-90度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是直角边的根号二倍。
情况三:已知一个直角边和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因为中线是直角边的一半,此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然后按照情况一或情况二的方法来求解。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教学内容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1、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常见模型1)利用水平距离测量物体高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第三部分 真题分类汇编详解2007-2012(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 处测得东偏北21.3°方向有一座小岛C ,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 处,测得小岛C 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63.5°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参考数据:sin21.3°≈925,tan21.3°≈25, sin63.5°≈910,tan63.5°≈2)ABC北东(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同学们为教室窗户设计一个遮阳蓬,小明同学绘制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窗户,且2AB =米,BCD 表示直角遮阳蓬,已知当地一年中在午时的太阳光与水平线CD 的最小夹角α为18.6o ,最大夹角β为64.5o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小明同学计算出遮阳蓬中CD 的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8.60.32=o ,tan18.60.34=o ,sin 64.50.90=o ,tan 64.5 2.1=o )ADC BβαCG E DB AF 第19题(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的仰角21CGE∠=°,∠=°,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处,此时测得仰角37CFE已知测倾器高1.5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的高度.(参考数据:3sin 375°≈,3tan 374°≈,9sin 2125°≈,3tan 218°≈)(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o o o o 33711sin37tan37sin 48tan48541010≈≈≈≈,,,) 解:37° 48°DC AB第19题图(2011)19.(6分)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斜角由原来的40º减至35º.已知原楼梯AB长为5m,调整后的楼梯所占地面CD有多长?(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40º≈0.64,cos40º≈0.77,sin35º≈0.57,tan35º≈0.70) (2012)20.(8分)附历年真题标准答案:(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过C作AB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D,得到Rt△ACD与Rt△BCD.设BD=x海里,在Rt△BCD中,tan∠CBD=CDBD,∴CD=x ·tan63.5°.在Rt△ACD中,AD=AB+BD=(60+x)海里,tan∠A=CDAD ,BCDA∴CD =( 60+x ) ·tan21.3°. ∴x·tan63.5°=(60+x)·tan21.3°,即 ()22605x x =+.解得,x =15.答:轮船继续向东航行15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 …………………………6′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为x ,在Rt△BCD 中,ο6.18==∠αBDC ,∵CDBC BDC =∠tan ,∴x BDC CD BC 34.0tan =∠⋅=. ··· 2′在Rt△ACD 中,ο5.64==∠βADC , ∵CDAC ADC =∠tan ,∴x ADC CD AC 1.2tan =∠⋅=.∵BC AC AB -=,∴x x 34.01.22-=. 1.14x ≈. 答:CD 长约为1.14米.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由题意知CD AD ⊥,EF AD ∥, ∴90CEF ∠=°,设CE x =,在Rt CEF △中,tan CE CFE EF ∠=,则8tan tan 213CE x EF x CFE ===∠°;在Rt CEG △中,tan CE CGE GE ∠=,则4tan tan 373CE x GE x CGE ===∠°∵EF FG EG =+,∴845033x x =+. 37.5x =,∴37.5 1.539CD CE ED =+=+=(米).CG EDBF 第19题答:古塔的高度约是39米. ··············································· 6分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 x .在Rt △ACD 中,tan37︒则34AD x=,∴34AD x =.在Rt△BCD 中,tan48° = BD CD,则1110BD x=,∴1110BD x =. ……………………4∵AD +BD = AB ,∴31180410x x +=.解得:x ≈43.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大约是43米. ………………… 6分第19题图(2011)19.(本小题满分6分)(2012)20.(8分)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公开课获奖)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重点:解直角三角形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28.2.1 解直角三角形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元素求出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已知其中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就能求出其余的个未知元素,即“知二求三”.重点一: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Rt△ABC中,∠C=90°已知条件解法(选择的边角关系)斜边和一直角边c,a 由sin A=,求∠A;∠B=90°-∠A; b=两直角边a,b 由tan A=,求∠A;∠B=90°-∠A; c=斜边和一锐角c,∠A ∠B=90°-∠A;a=c·sin A;b=c·cos 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a,∠A ∠B=90°-∠A;b=; c=1.(2013兰州)△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sin A=a (B)bcos B=c (C)atan A=b (D)ctan B=b2.(2013安顺)在Rt△ABC中,∠C=90°,tan A=,BC=8,则△ABC的面积为.3.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请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a=6,b=2;(2)c=4,∠A=60°.重点二:利用特殊角解非直角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可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在选择关系式时要尽量利用原始数据,直接求解,防止累积误差.4.如图所示,在△ABC中,∠A=30°,tan B=,AC=2,则AB的长是( )(A)3+(B)2+2(C)5 (D)5. (2013曲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则CD= .6.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1、,那么它的底角为.7.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45°,AB=8,求△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A层(基础)1.在下面的条件中,不能解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锐角(B)已知两条边(C)已知一边和一锐角(D)已知三条边2. 如图所示,在△ABC中,cos B=,sin C=,AC=5,则△ABC的面积是( )(A)(B)12 (C)14 (D)213. 如图所示,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A)2 (B)2 (C)(D)34.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4,sin B=,则△ABC的周长为( )(A)24(B)16+4 (C)8+8 (D)16+85.在△ABC中,AB=4,AC=,∠B=60°,则BC的长为( )(A)1 (B)2 (C)3 (D)1或36.如图,已知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AD=4,cos B=,则AC= .7. 如图所示,在高为2米,∠ABC为30°的楼梯上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应有米.8. (2013陕西)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BD平分AC.若BD=8,AC=6,∠BOC=12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结果保留根号)9.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教学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1.计算: (1))1)(1(yx x 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D CA BD CABDC A B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C 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DC AB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E DC A B P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 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解直角三角形》 讲义

《解直角三角形》讲义一、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是一个有一个角为 90 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个 90 度的角被称为直角,而另外两个角则被称为锐角。
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出其余的未知元素。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 c,那么 a²+ b²= c²。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和 4,那么斜边 c 的长度为:\\begin{align}c&=\sqrt{3^2 + 4^2}\\&=\sqrt{9 + 16}\\&=\sqrt{25}\\&=5\end{align}\2、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sin):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sin A =对边/斜边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角 A 的对边为 a,斜边为 c,那么 sin A = a / c 。
(2)余弦(cos):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cos A =邻边/斜边例如,角 A 的邻边为 b,斜边为 c,那么 cos A = b / c 。
(3)正切(tan):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即:tan A =对边/邻边例如,角 A 的对边为 a,邻边为 b,那么 tan A = a / b 。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30°角:sin 30°= 1/2 ,cos 30°=√3/2 ,tan 30°=√3/3 。
(2)45°角:sin 45°=√2/2 ,cos 45°=√2/2 ,tan 45°= 1 。
(3)60°角:sin 60°=√3/2 ,cos 60°= 1/2 ,tan 60°=√3 。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很多,灵活多样.解直角三角形是探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问题,是现实世界中应用广泛的关系之一,本文是店铺整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解直角三角形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使计算更加准确.2.有的问题不能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内部关系解题,•但可以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一些较复杂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解题.4.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概括为“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有切(正切、余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其意指: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可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或余切;当所求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由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解时,则取原始数据,忌用中间数据.5.必要时按照要求画出图形,注明已知和所求,•然后研究它们置于哪个直角三角形中,应当选用什么关系式来进行计算.6.要把添加辅助线的过程准确地写在解题过程之中.7.解含有非基本元素的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中中线、高、角平分线、•周长、面积等),一般将非基本元素转化为基本元素,或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式,再通过解方程组来解.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和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相乘再除以2。
s=(1/2)x底x高s=(1/2)xaxbxsinC (C为a,b的夹角)s=1/2acsinBs=1/2bcsinA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若∠BAC=90°,则AB2+AC2=BC2(勾股定理)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如图,若∠BAC=90°,则∠B+∠C=90°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及思路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及思路
1、直角三角形常见模型
直角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用于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并且能够求出三角形内部和外部特征,如长度、面积等。
一、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常见模型,用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即有:
S=1/2×a×b×sinC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C表示其直角角度。
二、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一种经典的角三角形解模型,可以根据三条边的长度求出其它两边的长度,即:
a2+b2=c2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c表示其斜边的长度。
三、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根据三角形已知的两边长度,求出其它一边的长度,即:
c2=a2+b2-2ab×cosC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C表示其直角角度,c表示其斜边的长度。
2、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
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思路为:
(1)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已知的三条边的长度;
(2) 根据已知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解法,运用正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等,求出未知边及其他相关参数;
(3) 根据求出的参数,进一步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及其它参数;
(4) 如果题目要求,调用各种函数,求出需要的参数,如面积、周长、外接圆半径等。
第二讲解直角三角形

板块一 解直角三角形 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量(边、角)来求解未知的量(边、角)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如图,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归纳:cba CBA⑴ 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勾股定理);⑵ 锐角之间的关系:90A B ∠+∠=︒; ⑶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 A c =,cos b A c =,tan a A b =,cot b A a=. 三、 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⑴ 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如斜边c ,直角边a ),由sin aA c=求出A ∠,则90B A ∠=︒-∠,b ⑵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如斜边c ,锐角A ),求出90B A ∠=︒-∠,sin a c A =,cos b c A =; ⑶ 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如a 和锐角A ),求出90B A ∠=︒-∠,cot b a A =,sin ac A=; ⑷ 已知两直角边(如a 和b ),求出c ,由tan aA b=,得90B A ∠=︒-∠. 具体解题时要善于选用公式及其变式,如sin a A c =可写成sin a c A =,sin a c A=等.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概括为:“有斜(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斜用切(正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就用正弦或余弦; 无斜边时,就用正切;当所求的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例题精讲三角函数第二讲 解直角三角形既可由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得时,则用原始数据,尽量避免用中间数据. (五)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及注意点在Rt ABC ∆中,90A B ∠+∠=︒,故sin cos(90)cos A AB =︒-=,cos sin A B =.利用这些关系式,可在解题时进行等量代换,以方便解题.(六)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的非基本类型的题型对解直角三角形的非基本类型的题型,通常是已知一边长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可通过解方程(组)来转化为四种基本类型求解;(1)如果有些问题一时难以确定解答方式,可以依据题意画图帮助分析;(2)对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的一般思路是: ①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②利用图形本身的性质,如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于底边等.【例1】 在三角形ABC 中,903010C A AB ∠=︒∠=︒=,,,则AC 的长度为( ) A....【巩固】 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1CD AB BC ⊥=,,如果1tan 3BCD ∠=,求CD 的长度 D C BA【巩固】 如图,在ABC ∆中,已知20AB AC BC ===,ABC ∆中各内角的度数DCBA【巩固】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连接CE ,求sin ACE ∠的值.FED CBA【例2】 如图,两条宽都为1的平直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他们的交角为α,求他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图像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例3】 已知:如图,ABC ∆中,45B AB ∠=︒=,D 是BC 上一点,53AD CD ==,,求ADC ∠的度数及AC 的长.C BA板块二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七)直角三角形中其他重要概念⑴ 仰角与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⑴.⑵ 坡角与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表示为hi l=,AB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则tan hi lα==.坡度越大,坡面就越陡.如图⑵. ⑶ 方向角(或方位角):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度.如图⑶.图(3)图(2)图(1)俯角仰角视线视线水平线铅垂线2.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⑴ 分析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分清仰角、俯角、坡角、坡度、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等概念的意义;⑵ 找出要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包括正方形);⑶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⑷ 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检验是否符合实际,并按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取近似值,注明单位.(一)、仰角俯角【例4】 如图,一艘核潜艇在海面下500米A 点处测得俯角为30︒正前方的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继续在同一深度直线航行4000米后再次在B 点处测得俯角为60︒正前方的海底有黑匣子信号发出,求海底黑匣子C 点处距离海面的深度?(精确到米)海面60°30°D CBA【巩固】 如图所示,山坡上有一棵与水平面垂直的大树,一场台风过后,大树被刮倾斜后折断倒在山坡上,树的顶部恰好接触到坡面.已知山坡的坡角23AEF ∠=︒,量得树干倾斜角38BAC ∠=︒,大树被折断部分和坡面所成的角604m ADC AD ∠=︒=,. ⑴求CAE ∠的度数;1.4 1.72.4).【巩固】 课外实践活动中,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如图,在A 处用测角仪(离地高度1.5米)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为15︒,朝旗杆方向前进23米到B 处,再次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为30︒,求旗杆EG 的高度.【例5】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去测一条南北流向的河宽,如图所示,某学生在河东岸点A 处观测到河对岸水边有一点 C ,测得C 在A 北偏西31︒的方向上,沿河岸向北前行20米到达B 处,测得C 在B 北偏西45°的方向上,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该同学计算出这条河的宽度.(参考数值:3tan315︒≈,1sin312︒≈) C60°38°BDE 23°AF【例6】 如图,在山脚的C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45︒,沿着坡度为30︒的斜坡前进400米到D 处(即30,400DCB CD ∠=︒=米),测得A 的仰角为60︒,求山的高度AB .【巩固】 如图,“五一”期间在某商贸大厦上从点A 到点B 悬挂了一条宣传条幅,小明和小雯的家正好住在商贸大厦对面的家属楼上.小明在四楼D 点测得条幅端点A 的仰角为30︒,测得条幅端点B 的俯角为45︒;小雯在三楼C 点测得条幅端点A 的仰角为45︒,测得条幅端点B 的俯角为30︒.若设楼层高度CD 为3米,请你根据小明和小雯测得的数据求出条幅AB 的长.(结果精确到个位,参1.732=)(二)、坡度角【例7】 为了加固一段河堤,需要运来砂石和土将堤面加宽1m ,使坡度由原来的1:2变成1:3,如图所示,已知原来背水坡长12BC m =,堤长100m ,那么需要运来砂石和土多少立方米?(参考数据3≈1.7,5≈2.7)FD C DCB ACFEDBA【巩固】 如图,甲、乙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30m ,从乙的顶部A 测得甲的顶部C 的仰角为60︒,测得甲的底部D 的俯角为30︒,求两建筑物的高.B【例8】 在建筑楼梯时,设计者要考虑楼梯的安全程度.如图1,虚线为楼梯的斜度线,斜度线与地板的夹角为倾角θ,一般情况下,倾角θ愈小,楼梯的安全程度愈高.如图2,设计者为提高楼梯的安全程度,要把楼梯的倾角由1θ减至2θ,这样楼梯占用地板的长度由1d 增加到2d ,已知11440d m θ=∠=︒,,236θ∠=︒,求楼梯占用地板的长度增加了多少?(精确到0.01 m . 参考数据:tan36°=0.7256, tan40°=0.8391.)地板地板(三)、方位角【例9】 如图,AC 是某市环城路的一段,AE BF CD ,,都是南北方向的街道,其与环城路AC 的交叉路口分别是A B C ,,.经测量花卉世界D 位于点A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的北偏东30°方向上,2AB km =,15DAC ∠=︒.(1)求B D ,之间的距离; (2)求C D ,之间的距离. 中山路文化路和平路环城路环城路和平路文化路中山路BCD45°30°15°15°30°45°ODC BA【例10】 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P 处交会,且30QPN ∠=︒,点A 处有一所学校,160m AP =,假设拖拉机行使时,周围100m 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当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N 的方向以10m/s 的速度行使时,⑴ 学校是否会受到噪音的影响?为什么?⑵ 若学校会受到噪音的影响,受影响的时间是多少?【巩固】 渔船上的渔民在A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半小时到B 处.在B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15︒方向,求此时灯塔M 与渔船的距离.北东北15︒60︒MBA【例11】 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我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岸线上相距20n mile 的A B ,两地设立观测站,按国际惯例,海岸线以外12n mile 范围内均为我国领海,外国船只除特许外,不得私自进入我国领海,某日,观测员发现一外国船只行驶至P 处,在A 观测站测得P 在北偏东27︒,同时在B 观测站测得P在北偏西56︒,问此时是否需要向此未经特许的船只发出警告,命令其退出我国领海? (参考数据:932sin63tan632sin34tan341053︒≈︒≈︒≈︒≈,,,) 56°27°PA(四)其它【例12】 公园里有一块形如四边形ABCD 的草地,测得10BC CD ==米,120B C ∠=∠=︒,45A ∠=︒.请你求出这块草地的面积.DCBA【巩固】 如图,不透明圆锥体DEC 放在水平面上,在A 处灯光照射下形成影子,设BP 过底面圆的直径,已知圆锥体的高为,底面半径为2m ,4BE m = ⑴求B ∠的度数;⑵若2ACP B ∠=∠,求光源A 距水平面的高度PEDCBA【例13】 如图所示,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3sin 5B =,D 是BC 上一点,DE AB ⊥,垂足为E ,CD DE =,9AC CD +=.求:⑴ BC 的长;⑵ CE 的长.EDCBA【例14】 水坝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ABCD ,坝顶宽6AD m =,坝高4m ,斜坡AB 的坡度为1:2,现要将水坝加高2m ,要求坝顶宽度不变,背水坡AB 改为EG 后,坡度改为1:2.5,如图,按这样的要求,加固一条长为50m 的水坝,需要多少土方?Q HR G FEDCB A1.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1CD AB BC ⊥=,,如果30BCD ∠=︒,求AC 的长度 D C BA2.如图所示,在ABC ∆中,90C ∠=︒,D 是AC 边上的一点,且53AD DB CD ===,,求ta n CB D ∠和sin A 的值.课后练习DCB A3.如图所示,天空中有一静止的广告气球C ,从地面A 点测得C 的仰角为45°,从地面B 点测得C 的仰角为60°.已知20AB =米,点C 和直线AB 在同一铅垂平面上,求气球离地面的高度CD (结果保留根号).DCBA4.如图,某幢大楼顶部有一块广告牌CD ,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8米的A 、B 两处测得D 点和C 点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且A 、B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15BE =米,求这块广告牌的高度.(取1.73≈,计算结果保留整数)EDCBA60︒45︒5.如图所示,某船以每小时36海里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在A 点测得某岛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半小时后到B 点,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上,已知该岛周围16海里内有暗礁.(1)试说明B 点是否在暗礁区域外.(2)若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东6.如图,在ABC ∆中,90C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连结BD ,若3c o s 5B DC ∠=, 求tan A 的值.NM DCA。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与解法公式(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1、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2、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常见模型1)利用水平距离测量物体高度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第三部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2007-2012(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处测得东偏北21.3°方向有一座小岛C,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处,测得小岛C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63.5°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最近?(参考数据:sin21.3°≈925,tan21.3°≈25,sin63.5°≈910,tan63.5°≈2)A B C北东(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同学们为教室窗户设计一个遮阳蓬,小明同学绘制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窗户,且2AB =米,BCD 表示直角遮阳蓬,已知当地一年中在午时的太阳光与水平线CD 的最小夹角α为18.6,最大夹角β为64.5.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小明同学计算出遮阳蓬中CD 的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0.34=,sin 64.50.90=,tan 64.5 2.1=)(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 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 的仰角,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 处,此时测得仰角,已知测倾器高1.5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 的高度. (参考数据:,,,)21CFE ∠=°37CGE ∠=°3sin 375°≈3tan 374°≈9sin 2125°≈3tan 218°≈(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o o o o 33711sin37tan37sin 48tan48541010≈≈≈≈,,,) 解:37° 48°DCA(2011)19.(6分)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斜角由 原来的40º减至35º.已知原楼梯AB 长为5m ,调整后的楼梯所占地面CD 有多长?(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40º≈0.64,cos40º≈0.77,sin35º≈0.57,tan35º≈0.70)B第19题图40ºDBC(2012)20.(8分)附历年真题标准答案:(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过C作AB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D,得到Rt△ACD与Rt△BCD.设BD=x海里,在Rt △BCD 中,tan ∠CBD =CD BD,∴CD =x ·tan63.5°.在Rt △ACD 中,AD =AB +BD =(60+x)海里,tan ∠A =CD AD,∴CD =(60+x) ·tan21.3°.∴x ·tan63.5°=(60+x)·tan21.3°,即()22605x x =+.解得,x =15.答:轮船继续向东航行15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6′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为x ,在Rt △BCD 中, 6.18==∠αBDC ,∵CDBC BDC =∠tan ,∴x BDC CD BC 34.0tan =∠⋅=. ············ 2′在Rt △ACD 中, 5.64==∠βADC , ∵CDAC ADC =∠tan ,∴x ADC CD AC 1.2tan =∠⋅=.∵BC AC AB -=,∴x x 34.01.22-=. 1.14x ≈.答:CD 长约为1.14米.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由题意知,, ∴,设,CD AD ⊥EF AD ∥90CEF ∠=°CE x =在中,,则; 在中,,则 ∵,∴. ,∴(米). 答:古塔的高度约是39米. ······················································ 6分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 x .在Rt △ACD 中,tan37AD CD︒=,则34AD x=,∴34AD x =.在Rt △BCD 中,tan48° =BDCD, 则1110BD x=,∴1110BD x =.……………………4分∵AD +BD =AB ,∴31180410x x +=. 解得:x ≈43.Rt CEF △tan CE CFE EF ∠=8tan tan 213CE x EF x CFE ===∠°Rt CEG △tan CE CGE GE ∠=4tan tan 373CE x GE x CGE ===∠°EF FG EG =+845033x x =+37.5x =37.5 1.539CD CE ED =+=+=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大约是43米.…………………6分(2011)19.(本小题满分6分)(2012)20.(8分)。
解直角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边的关系:勾股定理
.
2.角的关系:两锐角
.
3.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1、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
1
2、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常见模型
1)利用水平距离测量物体高度
2
3
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4
5
6
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
7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
8
10
11
12
第三部分 真题分类汇编详解2007-2012
(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 处测得东偏北21.3°方向有一座小岛C ,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 处,测得小岛C 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63.5°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参考数据:sin21.3°≈
925
,tan21.3°≈25
, sin63.5°≈
910
,tan63.5°≈2)
A
B
C
东
13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同学们为教室窗户设计一个遮阳蓬,小明同学绘制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窗户,且2AB =米,BCD 表示直角遮阳蓬,已知当地一年中在午时的太阳光与水平线CD 的最小夹角α为18.6 ,最大夹角β为64.5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小明同学计算出遮阳蓬中CD 的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参考数据:sin18.60.32= ,tan18.60.34= ,sin 64.50.90= ,tan 64.5 2.1= )
α
14
15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 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 的仰角,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 处,此时测得仰角,已知测倾器高1.5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 的高度. (参考数据:,,,)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21CFE ∠=°37CGE ∠=°3
sin 375
°≈3tan 374
°≈9sin 2125°≈3tan 218
°≈ A
16
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o o o o 337
11
sin37tan37sin 48tan485
4
1010
≈≈
≈
≈,,,) 解:
B
37° 48°
D
C
第19题图
40º
D
B
C
(2011)19.(6分)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斜角由
原来的40º减至35º.已知原楼梯AB长为5m,调整后的楼梯所占地
面CD有多长?
(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40º≈0.64,cos40º≈0.77,sin35º≈0.57,tan35º≈0.70) (2012)20.(8分)
17
附历年真题标准答案:
(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过C作AB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D,得到Rt△ACD与Rt△BCD.设BD=x海里,
在Rt△BCD中,tan∠CBD=CD
BD
,∴CD=x ·tan63.5°.
在Rt△ACD中,AD=AB+BD=(60+x)海里,tan∠A=CD
AD ,
18
19
∴CD =( 60+x ) ·tan21.3°. ∴x·tan63.5°=(60+x)·tan21.3°,即
()22605
x x =
+.解得,x =15.
答:轮船继续向东航行15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 …………………………6′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设CD 为x ,在Rt△BCD 中, 6.18==∠αBDC ,
∵CD
BC BDC =∠tan ,∴x BDC CD BC 34.0tan =∠⋅=. ··· 2′
在Rt△ACD 中, 5.64==∠βADC , ∵CD
AC ADC =∠tan ,∴x ADC CD AC 1.2tan =∠⋅=.
∵BC AC AB -=,∴x x 34.01.22-=. 1.14x ≈. 答:CD 长约为1.14米.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由题意知,, ∴,设, 在中,,则; 在中,,则 CD AD ⊥EF AD ∥90CEF ∠=°CE x =Rt CEF △tan CE CFE EF ∠=8
tan tan 213CE x EF x CFE =
==∠°Rt CEG △tan CE CGE GE ∠=
4
tan tan 373
CE x GE x CGE =
==∠°
20
∵,∴. ,∴(米).
答:古塔的高度约是39米. ···························································· 6分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设CD = x .在Rt △ACD 中,tan37AD CD
︒=,
则34
AD x
=,∴34
AD x =.
在Rt△BCD 中,tan48° = BD CD
,
则1110
BD x
=,
∴1110
BD x =. ……………………4分
∵AD +BD = AB ,∴311804
10
x x +=.
解得:x ≈43.
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大约是43米. ………………… 6分
EF FG EG =+84
503
3
x x =+37.5x =37.5 1.539CD CE ED =+=+=
(2011)19.(本小题满分6分)
(2012)20.(8分)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