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毒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第二章1.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是指化学物引1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3.毒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4.靶器官: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但起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则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毒物直接发挥作用的器宫称为靶器官。

5.生物学标志: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测定指标。

6. 暴露生物学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可提供有关化学物质暴露的信息。

7.效应生物学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

8.易感生物学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9.量反应:此类效应的观察结果为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用某种测量的数值表示。

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10.质反应:计数资料、没有强度差别,不能以具体数值表示,只能以“+,-:有、无”表示。

如:死、不死。

用于表示化学物引起的某种毒效应产生的个体在群体中的发生比例11.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变化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效应)强度改变之间的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变化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高低之间的关系。

13.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15.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第一章1.现代毒理学定义: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现代定义)研究范围扩大2.毒理学的三大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3.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研究化学物的毒性表现,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然”。

4.机制毒理学:机制研究,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所以然”。

5.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管理,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化妆品、健康相关产品等进入市场后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6. 毒理学发展的特点?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阈剂量到基准计量、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7. 系统毒理学的概念?是将毒物基因组学、传统毒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体系,即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为技术平台,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等毒理学基础习题集1 第一章绪论【A 型题】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A.核素B.细菌C.病毒D.各种化学物质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以上都是【B 型题】【名词解释】1.毒理学2.现代毒理学3.卫生毒理学4.管理毒理学【问答题】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4.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论述题】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第一篇:毒理学基础知识点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

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

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

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

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

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代谢。

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50P)PPT课件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50P)PPT课件
该途径接触的持续时间可依据试验要求而定。毒性 大的接触时间可短些,毒性小的可长些。国内一般 在求LC50时为2小时。
1.3.5.3 经皮肤接触
液态、粉尘态和气态外来化学物均有接触皮 肤的机会。不仅与外露皮肤接触并被吸收, 有的还能穿透衣服经皮肤吸收。
外来化学物经皮肤吸收是指角质层完整的皮 肤,若皮肤破损,化学物经真皮直接吸收, 而与静脉吸收的机制相似。
具体观察指标见P123表6-1。
1.3.7.3 死亡及其时间
观察试验动物接触受试物后的死亡过程有利 于探讨其中毒机制或死因。
在同系化学物中,有些在致死量下表现出动 物先兴奋后抑制,死亡时发生抽搐;而有的 则只引起抑制症状,表现精神萎靡、反应迟 钝,并在抑制状态下慢慢死亡,表明同系物 之间的毒作用有差别。
影响肾功能可使水盐代谢的紊乱而可影响体重。
1.3.7.5 其他指标
根据上述某些指标的阳性结果可进一步扩大观察项目,如测 定体温、心电、脑电等生理学指标或某些生化指标,有利于 深入探讨受试物的毒作用特征。
对死亡动物要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记录各器官 系统肉眼可见的病变;停止观察后也应抽取部分存活的动物 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
1.3.7.2 中毒症状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动物的中毒症状及死亡一般出 现在给予受试物24-48小时内,故观察1周即可。
如中毒反应出现较迟,主要在给受试物后48小时-4 天,则观察期也应相应延长至2-4周。特别在4872小时内要仔细观察各剂量组动物的一般反应、临 床表现、死前表现及这些反应出现的时间。
1.3.1 试验动物的选择
原则是所选动物应使试验的结果能反映或预 测人体接触时的反应。要求动物健康,体重 差异不超过10%,试验前应禁食16小时。同 时尽量选用饲养管理方便、成本低的动物。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卫生毒理学(Health /hygienic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以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的科学。

3、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及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发现毒性、探讨机制、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

4、现代毒理学依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可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个分支领域。

5、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指利用毒理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对其毒性进行描述及鉴定。

6、机制毒理学(medchanistic toxicology):是在毒性鉴定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及其他研究方法,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机制进行的系统研究。

7、毒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毒性临床观察、志愿者试验)。

8、Paracelsus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9、意大利医生Pamazzini被誉为职业医学的创始人。

10、近代毒理学之父Orfila。

11、美国于1906年通过第一部《美国食品与药品法》。

12、1937年发生磺胺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

13、毒理学展望:⑴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⑵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⑶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⑷从构效关系到毒性预测;⑸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⑹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当改变暴露条件时,毒效应会相应改变。

毒性是一种能力,中毒是一种状态,毒效应是一种表现。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1毒理学的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鉴定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2毒理学方法:体内试验(整体动物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3现代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描述毒理学工作者直接关注的是外源性物质的毒性鉴定,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的研究重点旨在识别和了解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工作者提供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目的4生物学标志:暴露学标志测定: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院化学物的信息。

效应生物学标志:机体中可测出的生理、生化、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

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关的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易感生物学标志: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

意义︰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最敏感。

LD50是药物重要特征性参数之一;有助于计算其他相关的毒性参数﹔为药物急性毒性分级依据﹔为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临床药理评价提供指标及剂量设计依据﹔为毒效应靶器官确定和机制分析提供线索﹔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的检测措施7毒效应谱和毒作用类型:(1)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称为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

毒效应还包括致癌、致突变、致畸胎作用。

(2)①速发性毒作用与迟发型毒作用:速发性毒作用:是指一次暴露于某外源化学物后短时间内出现或发生的毒作用。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1107P)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1107P)
机 制 毒 理 学 (Mechanistic toxicology)
描 述 毒 理 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14
描述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直接研究的是毒性鉴定
▪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
为外源物/因素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实验动物---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 暴露的危险度信息 药品 食品添加剂 对人
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质 化学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以期为建立敏感的预测试验 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基础学科的了解
16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
进行科学决策 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
*制定大气、职业环境、食物与饮用水中化学物的卫生标准 *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等相关管理法规
如安全性评价程序,ADI *以确保化学物、药品和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和生产环
境的安全,达到保护民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17
毒理学研究的其它研究领域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 协助确定死因
临床毒理学(Clinical Toxicology) 研究毒物与药物引起的疾病,研发解毒剂
6
UNIT 1 GENERAL PRINCIPLES OF TOXICOLOGY 1 History and Scope of Toxicology 2 Principles of Toxicology 3 Mechanisms of Toxicity 4 Risk Assessment UNIT 2 DISPOSITION OF TOXICANTS 5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Toxicants 6 Biotransformation of Xenobiotics 7 Toxicokinetics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Why Melamine discover in Milk Powder?
Milk powder is produced by milk, the most important of milk ingredient is protein.
Melamine and protein also have the same N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补)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概述 急性毒性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第十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自学) •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more descriptive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ch effects ,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nalysis(evaluation). ---Basis of Toxicology 5th Edition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cosystem,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uch adverse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一、机制毒理学1.证明与人类直接相关的试验动物中所观看到的损害作用。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OPI 一般作用机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OPI 在不同动物物种体内的生物转化差异的了解,推想OPI 对啮齿动物和昆虫的相对毒作用。

2.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试验动物中的有害效应。

例如:人造甜味剂糖精可致大鼠膀胱癌但正常饮食中的糖精摄取率并不引起人类膀胱癌。

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

例如:沙丽度胺在怀孕的关键时期服用可致诞生缺陷,但可被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麻风、AIDS〕、很多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癌症。

4.进一步加深对根底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例如:河豚毒素、DDT—神经轴突膜离子梯度的调整;有机氟乙醇和酸---糖和脂类的根底代谢;6-巯基嘌呤---治疗白血病,但假设无解毒力量可致中毒。

其次章毒理学根本概念一、毒性和毒效应1.毒性toxicity 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力量2.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安康有害作用的表现,转变调价就可能影响毒性。

3.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转变后消灭的疾病状态。

4.毒物toxic substance,poison,toxicant: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对于急性毒性规定在某个剂量下可引起机体的损害作用的物质为毒物,而对其他毒性则依据证据的充分性来确定为人或动物的致癌物、致畸物、致突变物及特定靶器官毒物。

二、毒作用分类1.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行逆作用;4.超敏反响;5.特异质反响三、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人群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四、生物学标志1.定义: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医学毒理学基础学习资料

医学毒理学基础学习资料
3 解毒失败的原因
解毒能力耗竭 解毒酶失活 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 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 反应的类型
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 去氢反应 电子转移 酶促反应
▪ 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靶分子的功能失调 靶分子的结构破坏
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 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一)基因表达调节异常
第五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法
▪ 动物模型与血液检测 ▪ 体外骨髓实验及应用
第十三章 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免疫生物学基础概述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 免疫应答过程及其病理反应
第二节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 免疫抑制 ▪ 超敏反应 ▪ 自身免疫
第三节 免疫毒性作用的试验方法与评价
▪ 检测方案 ▪ 检测方法 ▪ 评价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一、描述毒理学 二、机制毒理学 三、管理毒理学 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几个基本概念: 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
毒物的分类:9大类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 心脏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 血管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第四节 心血管毒性的检测与评价
▪ 心血管毒理学研究方法 ▪ 心血管毒理学实验方法 ▪ 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测与评价
第二十章 皮肤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 皮肤作为毒物靶器官 ▪ 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皮肤毒作用类型和机制
▪ 接触性皮炎 ▪ 光毒理学 ▪ 痤疮 ▪ 色素异常 ▪ 肉芽肿 ▪ 荨麻疹 ▪ 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 ▪ 皮肤肿瘤

毒理学基础知识

毒理学基础知识

毒理学基础知识
毒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

毒理学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毒理学还与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主要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外来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和中毒治疗。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疗疾病和解救中毒的经验 被识别和发现的各种自然毒物也被用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
20
毒理学科学性与艺术性 科学性
▪毒理学研究中观察和收集资料,即获得论据和事实
艺术性
如何应用这些毒性资料(事实和数据)
▪来预测对人群、动物和其他环境生物的潜在危害 ▪从而形成假说和外推
•从动物外推到人体 •从个体外推到群体
21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Section 2 Brief History of Toxicology
……
7
UNIT 5 TOXIC AGENTS 22 Toxic Effects of Pesticides 23 Toxic Effects of Metals 24 Toxic Effects of Solvents and Vapors 25 Toxic Effects of Radiation and Radioactive Materials 26 Toxic Effects of Terrestrial Animal Venoms and Poisons 27 Toxic Effects of Plants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NIT 6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28 Air Pollution 29 Ecotoxicology UNIT 7 APPLICATIONS OF TOXICOLOGY 30 Food Toxicology 31 Analytic/Forensic Toxicology 32 Clinical Toxicology 33 Occupational Toxicology 34 Regulatory Toxicology Appendix: Recommended Limits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Toxicology(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0 学分:3.5《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本课程计划60学时,3.5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核成绩占10%,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占20%,理论考核成绩占70%。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毒理学研究对象,理解毒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理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绪论计划4学时。

[教学内容]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简史及毒理学展望。

1. 毒理学基本概念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按照用途化学物质的分类;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毒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剂量(dose)是影响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反应的类型
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 去氢反应 电子转移 酶促反应
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靶分子的功能失调 靶分子的结构破坏
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一)基因表达调节异常
1 基因转录调节障碍 2 信号转导调节障碍 3 细胞外信号产生的调节障碍
(二)细胞瞬息活动的调节障碍
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一 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一)毒物的吸收 (二)毒物进入体循环前的清除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一)促进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孔性 2 专一化的膜转运 3 细胞器内的积蓄 4 可逆性细胞内结合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毒理学基础
Dept. of Health Toxic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Yueming JIANG M.D., P.D.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一、描述毒理学 二、机制毒理学 三、管理毒理学 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
第四节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人体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节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1 致死剂量或浓度
a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b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c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d 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
2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
1 电可兴奋细胞的调节障碍 2 其他细胞活动的调节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障碍 (一)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 (二)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
第四节 修复障碍
损伤修复机制 (一) 分子修复 (二) 细胞修复 (三) 组织修复 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 (一) 修复障碍 (二) 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 炎症 2 坏死 3 纤维化 4 致癌作用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二、启蒙时代毒理学 三、现代毒理学
第三节 毒理学展望
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二、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 三、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四、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 五、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六、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
三 分布
1 外源化学物在组织器官中的贮存(如血浆蛋 白、 肝脏、肾脏、脂肪组织、骨骼) 2 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四 排泄
1 2 3 4 经肾脏排泄 经粪便排泄 经肺排泄 其他途径排泄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的意义 生物转化酶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Ⅰ相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
亲电子剂 自由基 亲核物 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物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三 增毒与解毒 (二) 解毒作用 1 解毒的概念 2 分类
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 核物的解毒 亲电子剂的解毒 自由基的解毒蛋白质毒素的解毒
3 解毒失败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因解毒能力耗竭 解毒酶失活 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 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 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 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 的反 应能力。 2. 非损害作用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 人体的毒效应谱
一、毒效应谱 二、毒作用分类
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或全身作用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超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 人体的毒效应谱
三、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人群 四、生物学标志
暴露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 易感生物学标志
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和暴露特征 二、剂量-反应关系和量-反应、质反应 三、量反应和剂量-效应曲线 四、质反应和剂量-反应曲线 五、毒物兴奋效应 六、时间因素
一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1 被动转运 a 简单扩散 b 滤过 2 特殊转运 a 主动转运 b 易化扩散 c 膜动转运:吞噬和胞饮作用,胞吐作用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二 吸收
经胃肠道吸收 经呼吸道吸收 经皮肤吸收 经其他途径吸收(如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 2 专一化屏障 3 贮存部位的分布 4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 5 从细胞中排出 (三)排泄与重吸收 1 排泄 2 重吸收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三 增毒与解毒 (一) 终毒物的形成 1 终毒物的概念 2 终毒物的分类(4类)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异同点
毒理学最先是从药理学发展而来。 毒理学 接触相——毒物动力相——毒作用相 药理学 药剂相——药物动力相——药效相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几个基本概念: 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 毒物的分类:9大类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葡萄糖醛酸结合 硫酸结合 谷胱甘肽结合 甲基化反应 乙酰化反应 氨基酸结合
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某些因素
毒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毒物代谢酶的抑制和激活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经典毒物动力学 基本概念: 速率类型 、 房室类型 房室模型和时-量曲线 基本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 Vd) 消除速率常数( Ke) 曲线下面积 (AUC) 半减期 (t1/2) 清除率 (CL) 生物利用度 (F) 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3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 4 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 5 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 6 阈值 7 安全限值 二 、剂量-反应关系比较 (一)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二)药物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 (三)安全范围和暴露范围 (四)强度和效能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与生物转化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