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序言南京理工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南京理工大学,简称为南理工,英文全称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NJUST。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孝陵卫街200号。

第四条学校是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和履行相应权利义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特色发展,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精英,造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中坚。

第七条学校坚持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组织和鼓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保存知识、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第八条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发展,利用自身人才和科技优势,努力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九条学校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大学对社会的精神引领作用,积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第十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学历教育,适当开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其他类型教育。

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政策依法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

成绩与绩点对应关系

成绩与绩点对应关系

课程考核成绩与绩点对应关系
发布时间:2013-07-09 阅读:1116
1.理论课原则上16学时为1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和体育等课程32学时为1学分;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原则上每周为1学分。

2.采用绩点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以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如下:
①学分绩点: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绩点,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

②平均学分绩点:学生所得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分总数,即为该生该时期内的平均学分绩点。

即:
平均学分绩点= ∑(课程学分×相应课程成绩绩点)/∑(课程学分)
③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自学考试以规定的学位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位课程学分总数,即为该生该时期内的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即: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学位课程学分×相应课程成绩绩点)/∑(学位课程学分)
关于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转换学分绩点暂行办法
据南京理工大学新颁布的《南京理工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工作细则》,今后学士学位申报将审核学生课程平均学分绩点,现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中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认定进行调整,调整如下:
一、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成绩换算
将四、六级英语成绩折合成百分制成绩后,再将折合后的成绩按如下关系换算成课程成绩:
1.四、六级英语成绩折合成百分制成绩:折合成绩= (考试成绩/425)×60。

(推荐)南京理工大学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推荐)南京理工大学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一、指导思想、原则及工作思路1.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大批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若干优势学科专业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开拓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毛坯,为其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

2.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从21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3.各专业要依据社会需求、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现有的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在培养计划中明确体现。

理工类专业要加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强化学生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和经管类专业着重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全校按专业大类(材料、机械、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电气信息、电子信息科学、土建、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制药、交通运输、武器类、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艺术等)制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构建专业大类的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及学科前沿选修课程。

5.加强实践教学,大力推进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提高实践能力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南京理工大学文件

南京理工大学文件

- 1 -南京理工大学文件南理工教〔2017〕225号各学院:为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南理工〔2016〕516号)、《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南理工〔2017〕1号)和《中共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南理工党〔2017〕29号),充分发挥培养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和纲领作用,学校决定启动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满足国防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需求为己任,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创建南理工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以培养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为主旨,积极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全融入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原则2018版培养方案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学生中心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全面调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认真听取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构建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学习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学评价体系,按需设课。

(二)学院主体充分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学院在充分论证或试点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确立符合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牵引,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打造亮点。

(三)强化实践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要求,确保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安排,加强实验、综合实践、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管理,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落实实践育人功能。

(四)创新融入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点和突破,积极构筑“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 2 -新实践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本科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校决定对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

为保证本轮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顺利进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面向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根本,构建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求真务实,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通过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构建“宽基础、精专业、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基本原则1.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认真分析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参照,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2.体现学科特色。

专业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学科特色,灵活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要反映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研究成果;要有效整合课程,科学地处理好本、研不同培养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培养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本科培养计划1.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1)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将现有55个本科专业按学科分为25个专业大类。

从21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1)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74学分左右;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5学分左右;人文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0学分左右。

全校学生须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第一课堂学分,同时须修满第二课堂4学分。

二、课程设置课程按模块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

1.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学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主要包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相关学科基础课。

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由于专业特色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可略有不同。

3.专业课是加深专业基础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南理工绩点计算文件

南理工绩点计算文件

南理工绩点计算文件一、绩点计算方式绩点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指标之一,用于衡量学生在各门课程上的学习成绩。

南理工绩点计算方式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绩点= ∑(课程学分× 课程绩点) / ∑课程学分其中,∑表示求和符号,课程学分是指每门课程所对应的学分,课程绩点是根据学生的成绩等级所对应的绩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课程学分和课程绩点的计算。

二、课程学分计算1. 通识课程学分计算通识课程属于全校通用的课程,不同学院都需要修读。

通识课程的学分计算方式如下:- 一学期课程:通识课程通常为2学分,学生修读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2学分。

- 一学年课程:通识课程通常为4学分,学生修读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4学分。

2. 专业课程学分计算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所属专业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学生需要修读具体的专业课程才能满足专业要求。

专业课程的学分计算方式如下:- 一学期课程:专业课程学分通常为3学分,学生修读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3学分。

- 一学年课程:专业课程学分通常为6学分,学生修读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6学分。

三、课程绩点计算课程绩点是根据学生的成绩等级所对应的绩点进行计算的,成绩等级与绩点的对应关系如下:- 优秀:绩点为4.0- 良好:绩点为3.0- 中等:绩点为2.0- 及格:绩点为1.0- 不及格:绩点为0.0根据学生在每门课程上的成绩等级,可以计算出对应的课程绩点。

例如,如果学生在某门课程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那么该课程的绩点为4.0。

四、绩点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绩点的计算方式,我们以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为例进行计算。

假设该学生修读了四门课程,具体信息如下:- 课程1:学分3,成绩等级良好- 课程2:学分4,成绩等级优秀- 课程3:学分2,成绩等级中等- 课程4:学分3,成绩等级及格根据绩点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学生的绩点计算过程如下:绩点= (3 × 3.0 + 4 × 4.0 + 2 × 2.0 + 3 × 1.0) / (3 + 4 + 2 + 3)计算得到该学生的绩点为:绩点 = 36.0 / 12 = 3.0南理工绩点计算文件旨在帮助学生准确计算自己的绩点,了解绩点的计算方式以及对应的学分计算方法。

2019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2019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数学Mathematics(专业代码:0701)一、学科概况本学科研究数学的基础理论,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等,我校数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等5个硕士点。

本学科成员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被SCI等收录。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微分方程、几何分析及其应用,包括几何测度论、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与金融分析中的应用、微分算子理论及其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等;2、运筹、优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不确定系统理论、统计运筹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3、数字信号、数值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包括数字信号技术、数值信息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其在生物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信息安全及密码技术、控制设计中的算法等;4、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包括非线性奇异系统理论、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等;5、金融数学、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在金融分析中的应用;6、非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诊断。

二、培养目标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和基础,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能力;能够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技术、企业生产、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

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生实行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3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科研能力与水平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数学应用和科学计算能力。

数学素质是指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现代数学基础,为研究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必要的数学素养。

在科学研究方面则要求学生具备如下能力:应用现代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图书馆文献检索、因特网上信息搜索、电子文档检索等;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专题研究、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

548号-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的通知

548号-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的通知

548号-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的通知南理工教…2014?548号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的通知各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已修订完成,现予以印发,请严格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11月11日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2014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为进一步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注重培养以下能力:1.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2.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能力;4.试验方案制定能力,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能力,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5.设计、计算与绘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6.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7.按照规范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能力;8.各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中要达成的其他能力。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应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学时数。

第四条学院根据本管理规定的总体指导思想,制定本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成果、答辩等事项的具体要求;各专业在学院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第二章指导教师第五条指导教师配备1.本校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准。

指导教师由专业负责人安排,经学院分管教学工作领导审查后方可担任。

2.校外指导教师:为加强校际交流、毕业设计(论文)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鼓励学院聘请合作单位(其他高校、企业、研究所等)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本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理工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

理工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

理工学院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教学创造性,根据《XX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XX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

第三条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

除另有规定外,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普通本科专业为8年,专科起点本科专业为6年。

第二章学分第四条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各类课程学分计算标准如下:1.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

2.体育课:36学时计1学分。

3.独立开设的实验课:32学时计1学分。

4.集中安排的军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原则上一周计1学分。

第五条学分的确定,取小数点后1位数。

第六条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毕业总学分一般不低于160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专科起点本科毕业总学分一般不低于80学分,不超过90学分。

第三章学分修读第七条学生应修读并取得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

第八条学生可按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表安排学分修读时间。

第九条辅修专业学分修读要求,由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具体规定。

第十条转专业学生的学分修读要求,由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具体规定。

第十一条学生修读以下课程的,经本人申请并由教务处批准后,可以免听:(一)与必修课程修读时间冲突的重新学习课程;(二)经批准的缓考课程;(三)经学校遴选程序派出的国(境)外交流学生的必修课程。

申请免听者应参加该课程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与绩点;考核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学习,不得再次申请免听该门课程。

第十二条学生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免修相应学分:(一)在校期间因病不能修读体育和军训、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性课程的,经本人申请并由教务处批准,可以免修相应学分,免修学分须以其他学分替代,以保证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毕业总学分。

(二)参加XX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等级合格证书者,可以申请免修相应语种的计算机课程。

南京理工大学2016级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选课办法及学分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2016级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选课办法及学分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2016级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选课办法及学分要求1.2016级研究生:需进入研究生院主页()、点击研究生院主页“管理信息系统”,登录时,选择类别为“学生”。

登陆“学号:如:‘116101000001’,密码为出生日期8为数,如’19910101’。

2.点击"培养-培养管理”菜单,选择“学期注册信息管理”,按照要求认真录入研究生个人基本信息,信息必须输完整,按“提交”按钮后,完成信息注册。

3.选择“个人基本信息管理”,按照个人信息内容,完善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如导师已确定,请选择导师。

(选择导师具体操作:点击“培养-培养管理-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学业/其它-指导教师-设定)。

完成录入后,按“保存”按钮4.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后,再上网进行提交,须经导师在系统中审核通过。

操作办法点击“培养管理”,选择“培养计划信息管理”,进入培养计划选课界面后,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选择培养计划课程,只有满足学分要求后才能提交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提交后,可以进入“培养计划查询”链接,查询个人培养计划。

在网上打印两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导师签字后,一份交学院保存,一份交导师保存。

5.根据培养计划所选课程“网上选课”,选择“培养”模块中“课务管理”模块,然后选择“课程网上选课管理”,在“班级名称”栏,选择培养计划中有的课程,点击“选择上课班级”。

(需网上开通后才能选课)。

6.选课结束后查看个人课表。

在“课务管理”栏,点击”学期课表信息查询”菜单,查看本人本学期选课课表,按照课表时间上课。

7.学生登录个人系统后,在“课务管理”栏中,可以点击“开课目录信息查询”查看本学期各学院课表。

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学分要求Ø硕士研究生理工科门类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它学科门类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Ø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专业实践15学分,论文选题开题1学分,学位论文30学分,学习计划总学分不得少于80学分Ø其它专业学位硕士见培养方案要求Ø硕士研究生必修1门全英语课程,1门公共实验课程Ø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Ø硕博连读生与直博生理工科门类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它不少于44学分Ø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加修由导师制定的本科层次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南京理工大学-2018级普本人才培养方案紫金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2018级普本人才培养方案紫金学院

2018级普本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工程专业)一、专业介绍:2010年,在我国软件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紫金学院依托南京理工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结合长三角地区IT行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

自专业设置以来,本专业以“互联网+”下软件开发及测试为行业背景,对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围绕“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需求导向教育”培养理念,按照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开设Java开发、软件测试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更贴近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软件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紧跟国家“互联网+”、“创新2.0” 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具备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技术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学校、研究所、互联网企业或金融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主线,采取梯次递进的方式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为使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自信心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软件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3)系统地掌握软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4)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技术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7)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方面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框架级—级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广泛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框架级—级课程体系以及明确的学分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构架和学分要求。

一、课程体系构架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培养计划的基石,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类课程包括文化传承、科学思维、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

该类课程关系到学生后续的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学分。

3.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所选专业领域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并加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

4. 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该类课程可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学分要求1. 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分要求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门的规定进行制定。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通识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满足毕业要求。

2.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并有可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

3.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要求通常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两倍或更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

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证书。

4. 专业拓展课程学分要求专业拓展课程的学分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设定。

第二课堂学分加分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课堂学分加分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课堂学分加分管理实施细则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为了贯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方针,并且便于加分的规范管理,2011级学生会根据本学院的特点特制定本方法。

一、项目认定(一)经辅导员安排,第二课堂项目认定和审核由学生会办公室具体负责。

第二课堂的学分鉴定和记录都必须按照审批的项目严格执行。

(二)经学生会办公室认定通过,再报辅导员审批后正式颁布加分记录。

(三)第二课堂学分鉴定每两个月进行统计审核,学期末整理并完成和公布本学期的加分情况。

(四)学生会办公室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第二课堂加分认证,随时接受考察。

二、第二课堂实施项目、学分列表及说明参看《南京理工大学学生手册》第89至93页。

三、补充说明(一)班级活动需交《班级活动加分申请表》(见附表1),未经王主任签字盖章的不给予认证。

(二)校级、院级及年级活动需由个人在《活动签到表》(见附表2)上按班级进行签到,一经发现代签和假签,一概不给予认证。

(三)证书、任职证明、活动证明等相关证明需交纸质的证明材料,并有相应认证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四)最终解释权归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辅导员所有。

I、本学期的各项活动如下:【院级活动】一、“劳模精神进校园”主题报告会II、社团骨干加分范围:校团委:学生联合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科协,创业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信息网络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宣传中心,基层工作中心,清源,青年报党委:校报记者团,校电视台,钟声网,摄影协会经管院:学生会,人力资源中心,红十字会,科协,青协,社团中心,宣传中心,德鲁克书社,CDPA,国信雏鹰俱乐部,比亚迪营销实践社,经英创业实践社经管11级:年级学生会,团总支,学促会,自律会(在年级任职的同学由办公室统一认证,不需再办任职证明)班委:班长或支书统一将班委成员(包括寝室长)的名单上报至56160671@发送时请注明班级III、其他相关资格证加分范围:会计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中/高级口译,BEC,雅思,托福,GRE,GMATE,计算机三级级以上等。

学分制条件下独立学院课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探讨

学分制条件下独立学院课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探讨

University Education2013年12月December ,2013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3-06-10[作者简介]李柏(1984-),男,江苏泰州人,教务员,研究方向:课务管理。

[摘要]独立学院的课表编排十分重要和复杂。

在学分制的要求下,独立学院课表的编排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是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在课表编排中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并提出优化课表编排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独立学院课表编排[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037-03学分制条件下独立学院课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探讨李柏(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泰州225300)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

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相比,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独立学院在以选课为基础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同时,对课表的编排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表编排是根据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使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是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子,是影响办学成本和教学设施软硬件规划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是反映高等院校教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如何编排一份科学合理、适应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课表,是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安排课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学分制排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及任课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独立学院排课的复杂性。

根据独立学院实际情况,一般选择先排课后选课的模式,确保学生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业,又使得教学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提高办学效益。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在课表编排的全过程。

江苏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推行学分制是为了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制度,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作为衡量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以及学生毕业标准的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章学制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医学类专业为五年),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修满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提前毕业。

若在标准学制年限内不能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延长修业年限,本科生在八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仍可发给毕业文凭。

第四条本科生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本科生在八年内不能修满规定的学分,视不同情况根据我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给予结业或肄业处理。

第三章学分和学分绩点第六条课程学分和各专业的总学分数由培养计划确定,学生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辅修专业学分由辅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辅修专业学分不计入毕业学分之内。

第七条为了衡量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采用学分和学分绩点来区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

第八条课程成绩与绩点的对应关系如下:百分制90~100 80~89 70~79 60~69 低于60分五级制优(95) 良(85) 中(75) 及格(65) 不及格(50)绩点4.0~5.0 3.0~3.9 2.0~2.9 1.0~1.9 0第九条学生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点,为该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成绩相应的绩点;学分绩点总数为学生一学期(学年)所修读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平均绩点为学分绩点总数除以修读的学分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免修、免听或间听的管理规定》。
八、课程考核
1.学生必须参加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及格,即获得
该课程的学分。考核成绩和学分应同时记载,并归入学生档案。
2.学生成绩的记载采取百分制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或
3.专业课是加深专业基础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专
业方向必修课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
招生量大、 涉及面广的宽口径专业可根据需要设
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模块所设置课程的总学分数不超过
10 学分。专业选修课所设
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 1.5 ~ 2 倍。原则上每门专业课程不超过 3 学分。
55 个本科专业按学
科分为 25 个专业大类。从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
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
课程设置, 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
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
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主要包
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相关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
由于专业特色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可略有不同。
4.允许跨院(系)、跨学校选修课程或选修网络课程。
5.选课办法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网上选课的实施办法》。
六、导师制
1.每位教师都有担任指导教师(下称 " 导师 " )的责任。导师在学习上、思想上指导和帮助
学生。
2.导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毕业要求等信息。
3.导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
业类别 课程类型
专 理工类专业
(学分)
经管类专业 (学分)
人文类专业 (学分)
通识教育基础课
约 70( 含公共选 约 66( 含公共
修课≥ 6)
选修课≥ 6)
约 66( 含公共 选修课≥ 6)
第一课堂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约 45 约 15
约 45 约 15
约 45 约 15
学科选修课
约 10
约 10
约 10
集中实践环节
约 30
约 25
约 20
学科竞赛、科研训
第二课堂
练、开放实验、 社团
≥4
≥4
≥4
活动、社会实践等
总学分数
约 174
约 165
约 160
二、课程设置
课程按模块设置, 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 、
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
1.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学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年限
1.我校标准学制为 4 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校学习
3~ 6 年。
2.本科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停学)超过
6 年(服兵役除外),自行退学。
四、辅修制
1.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第二专业。关于辅修的规定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辅修
第二专业的管理规定》。
2.学生凡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成绩合格, 可获得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
五、选课制
1.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课程、上课方式和上课学期。学生
可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2.在一部分基础课中实行分层次开设不同起点的课程、不同进度的课程及同一进度但不同
内容组合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3.可以在培养计划规定比例范围内,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
以及其他综合类选
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兴趣选修。
6.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工程问题或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能
力和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分析和综合能力、 合作精神等,
包括实习、集中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军训等。
2.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
( 1)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
174 学分左右;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
学分数一般控制在 165 学分左右; 人文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
160 学分左右。 全
校学生须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第一课堂学分,同时须修满第二课堂 ( 2)具体学分安排:
4 学分。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推动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
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
更好地因材施
教,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本科培养计划 1.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
( 1)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将现有
选择比指导性培养计划设定的层次更高的课程,但不能选择低于培养计划设定的层次的课程。
3.自主选择听课方式。学生修读课程,除体育、军训及实践教学(环节)外,在满足一定
条件下可选择全程听课、部分听课(间听)和免听课三种修读方式中的一种,
但必须完成规定的
作业,参加实验、测试、考试,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相关规定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课
特点的学习计划。
七、课程修读
学生应根据培养计划修读各类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情况、需要和学习能力,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自主选择:
1.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按照培养计划拓扑图,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提前或延迟修读有
关课程。
2.自主选择课程层次。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各类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
4.学科选修课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以及
本专业大类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
1.5 ~ 2 倍,原则上
每门学科选修课程不超过 2 学分。
5.公共选修课包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和艺术类选修课程;面向理工
经管类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类, 面向人文类学生开设的工程技术类选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