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胸痛中心建设课件

胸痛中心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
教育与培训
1.全院培训: (1)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2)核心科室医护培训 (3)全院医护技人员培训 (4)全院医疗服务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培训 2.基层医院培训 3.社区教育
持续改进
1.制定关键监控目标及改进计划 2.三大制度:联合理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
基本条件与资质
1.胸痛中心组织机构 2.医院的支持与承诺 3.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5.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条件 6.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7.数据填报方案及管理
胸痛急救区域设置与分区
1.标识与指引:要求医院周边交通要道、门急诊口及 大厅有明确指引标识,分诊、收费、化验、药房等 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2.胸痛急救功能分区: (1)功能完善的分诊台 (2)床旁心电图机床旁快速心肌标志物监测设备 (3)功能完备的胸痛诊室、抢救室、观察室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1.人员资质:PCI医生≥2名,副高,>75例/年
导管室护士≥3,≥4学时/年培训+证书
放射技术人员,大型设备上岗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心血管专科条件
(1)心血管内科当地优势(学科介绍、开展项目等)
(2)CCU ≥6张
(3)PCI能力:基本设备,全天候开发能力,各种应急 方案(设备不可用,人员不到位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远程心电图传输平台及相应机制:120及≥5家基层 医院
2.急诊科医师能力,相关科室会诊能力 3.24小时急诊彩超及CTA能力, ﹤30min 4.运动心电图上班期间随时可做
建设流程
医院成立CPC委员会 网上注册 启动建设(6个月) 在线提交申请 材料网上初审 3位专家网审 私访 现场核查 专家投票 授牌
胸痛中心质控标准及目标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FMC2EKG)时
分钟以内的比例
间
所有患者
3 EKG远程传输比例 ≥50%
EKG远程传输比例
120急救或转 运患者
过程指标 过程指标
季度平均 ≤10分钟内 亚组:分为 救护车,自 行来院,转 院的患者
改善趋势, 传输方式: 如微信,短
信等
5
质控指标体系
院中指标-1
序 报告指标 号
考核指标
对象
4 首份EKG(远程 首份EKG(远程
过程 指标
过程 指标
过程 指标
备注
季度平均≤10分 钟内,
注释:确诊人员 改善趋势
改善趋势
7 非PCI医院停留时 非PCI医院停留时 间(DIDO) 间(DIDO)≤30 分钟
转运行行PPCI的 STEMI患者
过程 指标
改善趋势, 建议越短越好
6
质控指标体系
院中指标-2
序 报告指标 号
考核指标
对象
XXXX 年 XX 月 XX 日 (模板)
18
持续改进—以“数据”说话
指标 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 首份心电图到确诊时间 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 肌钙蛋白抽血到报告时间 门—球时间 导管室激活时间 120绕行急诊和CCU到达导管室 比例(%) 自行来院绕行CCU到达导管室 比例(%)
2014 平均值 10.15
胸痛中心质控水平评价的关键因素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余宏伟
胸痛中心质控评价体系
胸痛中心质控标准指标
• 院前 •院中 •院后 •其它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采集工具
• 自我检查和主动汇报 • 数据填报/指标采集 • 用户/患者调研 • 飞行检查/现场考察
胸痛中心质控标准及目标解读ppt课件

工具的开发成本是否 能带 • 真实数据上报的动力在哪?
来 对评价对象的足够的鼓
作假的惩罚机制?防伪机
励和鞭策作用?
制?
• 最佳评价周期的选择? • 关键数据如何实时采集?
3
质控指标体系
新的质控指过标程体指系标共结15果项指,标兼结顾构过指程标和结果总计
院前
3
3
院中
12
2
0
14
院后&单列
2
2
小计
14
12
质控指标评价的关键因素
真实的定义? 多少比例的真实才算真实?
数据不吻合的原因如何追究?
所有的数据都必须真实? 还是有部分相对可以不做要求?
真实
对不同比例的真实,如何评价? 有没有鼓励如实填报的措施? 有没有无法作假的方法工具?
13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三级核查----数据收集录入及时 • 二级质控----数据质量实时监控 • 及时更新----胸痛表格多次更新 • 反馈总结----定期反馈总结整改
备注
改善趋势, 建议非PCI医院比例越
高越好
13 溶栓比例 需要溶栓的患者 行溶栓治疗的 过程
改善趋势,
溶栓治疗比例
STEMI患者 指标 建议非PCI医院比例越
高越好
14 即刻血管再通 即刻血管再通率 所有行PPCI或溶 结果
率:
栓的患者
指标
改善趋势
15 强化他汀治疗 24小时强化他汀
比例
治疗比例
ACS患者
真实
没有臆想的数据 经过严格校验审核 能反映胸痛中心真实水平
10
质控指标评价的关键因素
及时的定义 多少时间内算及时?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素一、二解读 PPT

理策略、ECG和TNI复查间
隔、符合最新指南要求。 • 不同途径诊疗关系流程图
• DIDO ≤30分钟
• FMC2B≤120分钟
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
NSTEMI/UA病人从确诊到入院流程图
病人(自行到急诊科,院前急救介入,其它途径送入)
及时
准确
可溯源
• 当天记录
• 3天内审核 1.57 STEMI 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报应齐全,关键时间节点的缺
失率不能高于 1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应达到 100%。 • 诊疗全过程
• STEMI 100%
• 时间节点可溯源
• 精确到分钟
• 院内100%
1.58 确保 STEMI 患者的关键时间节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120、到达医院等时间应
质控
• FMC2ECG ≤10分钟 • TNI≤20分钟 • 入门-导管室≤30分钟 • D2B≤90分钟(75%)
• 再灌注关系流程图
• 不途径同绕行方案 • 转运PCI方案
• 先救治后收费方案
• 导管室激活和备用方案 • 安全转运至导管室方案 • 溶栓流程图
• DIDO ≤30分钟
• FMC2N≤30分钟 • FMC2B≤120分钟
急诊科医师应具备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在对急性胸痛进行鉴别诊断时,
能得到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急会诊) 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能力,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从启动超声到实施检
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 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基层不做要求) 运动心电图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随时对低危胸痛患者评估 (基层不做要求)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胸痛中心的人员配置:必须有一名医生作为胸痛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必要时可以有其他医护
人员提供支持。
该医生必须具备处理急性心脏病的能力和经验。
2. 胸痛中心的设备配备:必须具备心电图仪、畸形胸腔导联收录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基本医
疗设备,并具备一定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3. 心电图和血液检测:胸痛中心必须具备心电图检测和常规血液检测的能力,能够快速及时地
进行初步诊断和判断病情。
4. 心肌梗死的评估和处理:胸痛中心应该具备处理心肌梗死的能力,包括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心肌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并能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5. 病史记录和随访:胸痛中心应当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记录,并进行定期的随访,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6. 开展宣教和科普活动:胸痛中心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的宣教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相
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社会对胸痛中心的认可度。
7. 数据统计和报告:胸痛中心应当定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向上级医疗机构
报告,以便于评估和改进胸痛中心的工作。
以上是基层版胸痛中心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标准还可能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ppt课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 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或 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溶栓策略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标准(基层版)
咸阳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 秦黎明主任医师 2018年11月14日
目录
建设流程 认证标准五要素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 网站() 注册成为机构会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具有急诊PCI能力 导管室全天候开放 STEMI患者在120分钟内 完成转运PCI
诊断及鉴别诊断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10分)
远程传输能力及信息共享平台,至少与5家非PCI基层医院形成 有效的联络机制
急诊科医师应具备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在对急性胸痛 进行鉴别诊断时,能得到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急会诊)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5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 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
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单项扣分,每缺1项扣1分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 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 • 交通要道、入口、门急诊大厅各部门均有
胸痛中心要素3-5解读 PPT

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8导联)心电图记录 4. 院前急救人员能识别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5. 院前急救人员熟悉院内绿色通道及一键启动电话,能将心电图传输 到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并通知具有决策能力的值班医生;对于 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进入医院大门时间大于15分钟的急性胸痛患者, 传输院前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50%
要素五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占20%,实时数据填报
促进改进的计划和措施
*参加人员:总监主持、CPC相关(心内科、急救科、120、 协作医院)、管理层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CPC was established (2011-3-27)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到达急诊科时间:12:35 到达CCU时间:13:37 开通血管时间:15:07 D2B时间:152分钟
胸痛中心与120合作提高了院前救治能力
6. 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了高危急性胸痛患者的识别要点 7. 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了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8. 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 ,120与胸痛中心采用相同的时间节点定义, 院前急救人员熟悉各个时间节点定义 9.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实现了从救护车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记录时间 管理表或开始填报云平台数据库 10. 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实施绕行急 诊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且绕行急诊的比例不低于30%,如果当前 无法达到,则应制订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6个月内达到
医疗接触到进门时间>30分钟,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 管室的比例≥30%,且呈现增高趋势 ✓ 自行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 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50%,且呈现增高趋势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PPT课件

3
4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 制体系。
患者满意度:关注患者满意度, 提高患者满意度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某某
降低死亡率
胸痛中心能够快速诊断和治疗胸痛患
01
者。 02 胸痛中心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胸痛中心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
03
平。 04 胸痛中心能够加强患者教育。
提升医院声誉
提高患者满意度:胸痛中心 能够快速诊断和治疗胸痛患 者。
提高医疗质量:胸痛中心能 够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提高医院知名度:胸痛中心能 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2
03
04
培训对象:医护 人员。
培训内容:胸痛 中心建设标准。
培训方式:线上 培训。
培训周期:定期 培训。
流程优化
01
优化就诊流程。
04
优化培训流程。
02
优化诊疗流程。
03
优化转诊流程。
3
胸痛中心的运营管理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标准操作规 程。
定期评估:对胸痛中心的运营管理进 行定期评估。
提高医院竞争力:胸痛中心能 够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2
胸痛中心的建设要求
设备配置
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 患者心电活动
心电图机:快速诊断心 电图异常
心脏超声仪:评估心脏 结构和功能
血管造影设备:诊断血 管狭窄和阻塞
急救设备:如除颤器、 呼吸机等。
通讯设备:与急救中心、 其他医院保持联系。
人员培训
01
培训与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 教育。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提高服务 质量
患者教育
01
胸痛中心建设培训PPT课件

肺动脉栓 • 早期死亡率≧15% 塞
时间就是生命!
4
5
症状识别
呼叫120
急救车
急救科
导管室
认识不足 呼叫延迟
与院内缺 乏衔接
诊治流程 欠规范
启动延迟
再灌注时间的延迟 心肌细胞丧失增加
6
发病现场
调度指挥中心
患者发病时间 患者呼救时间 第一份ECG时间 EMS人员到达时间 EMS转运时间
51
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 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 重新进行CPR。
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 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 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
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 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 尽量减少中断(10s以内)
转诊PCI
FMC-toB﹤120min
直接PCI
FMC-toB﹤90min
8
院内紧急呼救电话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 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 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即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 组临床症状,包括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谢谢!
55
. 2019/12/1
56
接到呼叫时间 处理呼叫时间 发出指令时间
转运中
医院相关科室
出车时间 到达现场时间 第一份12导联ECG时间 静脉开通时间 给予双抗时间 离开现场时间 到达医院时间
到达医院进门时间 首次医学接触时间 心电图完成时间 专科会诊时间 影像学检查时间 检验时间 进入导管室时间 导管进针时间 球囊打开时间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简介ppt课件

3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后?
<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960s CCU 院内死亡率 15%
1980s 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1990s PCI 院内死亡率 < 5%
4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第二部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简介
26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建设
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 分会负责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专家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认证工作委员会 认证办公室 监督委员会
27
建立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更好的支持全国的建 设工作
7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显著提高再灌注比例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 97%接受PPCI治疗 平均D-to-B 31min
机制
15
围绕技术:一个中心,两类医院,三种转运
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
症状发作 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转运或自行到达医院①
可行PCI医院
急诊科②
救护车转运 直达导管室④
急诊PCI延迟 ≥120min
溶栓禁忌症⑥
导管室
确认未行早期再灌注/转运患者的原因⑩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ppt课件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标准(基层版)
秦黎明主任医师 2018年11月14日
目录
建设流程 认证标准五要素
ppt课件
3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注册成为机构会 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与120合作实现院前 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 接
人员资质(基层胸痛中心)
✓ 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年以 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
✓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具备行急诊PCI的能力,则要求至少有一名 以上具备急诊PCI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 技术培训、年手术量不低于75例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不具备急诊PCI能力,则此条款不做要求)
4.培训与教育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 短救治时间
•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 合力
5.持续改进
•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 逐步改进流程
ppt课件
6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ppt课件
8
认证标准: 要素一---五解读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权重最大,占40%,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胸痛中心标准

胸痛中心标准
胸痛中心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必须是在医院内部建立,并经过相关认证。
医院应具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
此外,胸痛中心需要配备有相关设备和药物,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的心血管医疗团队。
2. 组织机构与管理:胸痛中心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总监和协调员。
同时,需要制定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如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等。
3. 诊疗技术与流程:胸痛中心应具备高水平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
同时,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急救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开展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4. 培训与教育:胸痛中心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胸痛症状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胸痛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诊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典型病例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参加相关认证和评审,以不断提高胸痛中心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可能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不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认证标准解读ppt课件

– 所有首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护士均应接受 相关分诊流程及ACS、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 脉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的培训
–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 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确保在10分钟内 由急诊医师初步解读及处置
完整版ppt课件
37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 急性胸痛早期快速甄别 • 对出现典型 ACS 症状患者的评估 • 对低危ACS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的评估
• 通过流程图来体现 • 流程图要涵盖所有的诊疗环节 • 符合指南精神、且要切实可行
完整版ppt课件
35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参加人员 • 总监主持 • CPC相关
• 心内科 • 急诊科 • 120 • 协作医院 • 管理层
13
STEMI占总病例数的35%
完整版ppt课件
14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CPC was established (2011-327)
完整版ppt课件
15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培训与教育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完整版ppt课件
9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委员会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胸痛中心协调员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ppt课件

社区人群教育提高急 救意识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性PCI)不低于50例。
急诊科基本要求:
✓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
5
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
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 流程及工具包
XXX医院XXX 201月X日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
目录
建设流程 工具包介绍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要点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注册成为机构会 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与120合作实现院前 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 接
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4
✓ 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
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
单项扣分,每缺1项扣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 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 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目录
建设流程 认证标准五要素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 注册成为机构会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与120合作实现院前 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 接
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 实施统一的救治方案
社区人群教育提高急 救意识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评 估改进效果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人员资质(基层胸痛中心)
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年以 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具备行急诊PCI的能力,则要求至少有一名 以上具备急诊PCI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 技术培训、年手术量不低于75例
与至少1家以上具有急诊PCI能力且 导管室全天候开放的医院建立常规转 诊机制 具备全天候转运STEMI患者的救护车 STEMI患者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 分钟内转出
具有急诊PCI能力 导管室全天候开放 STEMI患者在120分钟 内完成转运PCI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 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红头文件
录入数据 1个月
录入数据 3个月
录入数据 6个月
CPC任命文件
全院培训
合作医院培训 联合例会
120合作协议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本院胸痛 中心成立
同时
1个月
与5家合作
3个月
6个月
支持与承诺函
医院签署协
典型病例讨论会
质量改进计
总部网站注册
议并制定培 训计划
流程图及标识
合作协议 联络机制 培训、演练实施记录 改进效果(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
合作协议 统一的再灌注流程图 联络机制及转诊预案 培训记录 考核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记录
联合例会、定期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记录 流程改进机制 改进效果
划和措施
开始录入急性胸 痛患者数据
报名参加 基础培训会
报名参加 强化培训会
报名参加 认证培训会
申请 认证
建设过程中 同步上传认证材料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
1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3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基层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后) 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 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 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心 肺复苏能力
急诊科基本要求(核心科室-前):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5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
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
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认证标准: 要素一---五解读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权重最大,占40%,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承诺函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6分)
全力支持建设与认证 对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签署联合救治协议 与基层及社区机构签署协议 实施培训计划 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非必须条件)
单项扣分,每缺1项扣1分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
小于等于30分钟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转运策略
基层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
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