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大全

医学基础知识大全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广泛而深入的知识领域。
作为医学领域的学习者,了解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大全,帮助您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组织。
在解剖学中,我们学习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器官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解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二、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功能活动,包括细胞功能、器官功能以及整个机体的调节和平衡。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
了解生理学对于理解人体正常功能及其异常变化至关重要。
三、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病理过程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形成原因、病变的特点以及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
病理学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四、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命体内变化的科学,它涉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身体的作用和效果。
了解药理学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
五、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性。
微生物学的学习对于了解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性状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通过遗传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更好地了解遗传病的发生和遗传咨询。
七、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传播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通过流行病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模式、风险因素和预防控制策略,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八、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
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医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学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伦理困境,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述是医学基础知识的大致范畴,每个领域都是医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1. 什么是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概念,是构建医学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涵盖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药物的作用等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处理临床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疗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医学实践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务工作者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为日后的进阶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形态和相互关系。
•生理学:研究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相关知识。
4. 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仅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打好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不断学习深入医学知识,才能提高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医生执业能力考核和专科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
5. 怎样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复习。
•实践联系:结合病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资料:阅读相关教材、科普读物,拓展知识面。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
学医的基础入门知识

学医的基础入门知识
学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需要掌握许多基础入门知识。
以下是一些学医的基础入门知识:
1. 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组织。
医生需要了解人体的各个器官、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位置和功能,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学,以便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和变化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病理学,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4.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药理学,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生在实践中应用医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临床医学,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6.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学,以便在实践中遵守医学道德和伦理规范。
7. 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医学统计学,以便进行研究和分析。
8. 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是研究医学信息管理和技术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医学信息学,以便进行信息管理和技术应用。
以上是学医的基础入门知识,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
医学基础知识最全总结归纳

医学基础知识最全总结归纳一、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医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医学主要以经验和试错积累而成,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医学,其中包含丰富的基础知识。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人体结构与功能1.人体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2.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3.组织学–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血液组织三、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和机体功能紊乱的生理学基础,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探讨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五、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分支,结合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
六、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研究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医患关系、生命伦理学等问题,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和人文关怀的提升。
七、医学研究与进展医学研究是医学领域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医学难题,推动医学进步。
八、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的基石,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提升医学实践能力,为促进健康服务和疾病防治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祝愿您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基础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础医学知识。
1.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
了解人体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器官的位置、形状和功能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和功能的学科。
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对于理解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疾病的形成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
4.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
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传播途径对于预防感染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5.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和效应的学科。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和不良反应对于正确用药以及预防药物错误使用引起的问题至关重要。
6.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指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来确定疾病的过程。
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7.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治疗疾病的过程。
了解不同类型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给药方法对于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8.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的学科。
了解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健康饮食、适当的锻炼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9. 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是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患者的紧急治疗。
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可以帮助挽救生命和减轻受伤者的痛苦。
10. 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的学科。
医学伦理学则是以医学实践为背景的伦理学。
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和指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执业时保持职业道德。
这些是基础医学知识的一些例子,医学领域的知识是非常广泛且深奥的。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最广泛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医学知识的基石,也是医学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医学基础知识的范围1.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医学从业者需要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2.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包括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生物体对外界环境作出的适应和反应等。
医学基础知识中的生理学部分帮助医务人员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根据生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医疗工作。
3.病理学:病理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关于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因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医务人员可以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理以及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规律的学科。
医学从业者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原则,以确保合理用药。
5.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等相关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中的微生物学部分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点,从而防治传染病。
6.病原学:病原学是研究病原体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学科。
了解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临床实践的基础: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2.提高医疗质量:医学基础知识的充分运用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促进医学科研: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学科研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医学科研的进展,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
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知识,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病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水平,还能够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篇1: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一、知识总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二、真题演练: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答案】C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药物的安全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的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正确答案】C3.后遗效应指的是A.药物在治疗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因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对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C.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D.反复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综合征E.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性异常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
篇2:医学基础知识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总结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与突触传递的特征。
解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它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涵盖了医学专业中的相关科学领域。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的各个器官的位置、形状、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这对于日后进行各种医学检查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也是医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生理学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学的学习使得医学生可以了解疾病在人体内产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
这对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也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理学的学习使医学生可以了解各类药物的特性、剂量、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相关科学领域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科学领域,如微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等。
这些科学领域的知识在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而病毒学则研究病毒的结构、复制以及致病机制。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特性的变化,对于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基石,它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涉及了微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等相关科学领域。
医学生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可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以及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为将来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些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些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医学学科基础的一系列知识体系,是医学从事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这些知识为医学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解剖学解剖学是人体结构学的基础科学,它研究人体的结构、形态、位置及其内部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剖学有胚胎学、组织学、器官和系统解剖学等分支。
医学生应该学会解剖学知识,才能对人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性,包括人体的机体功能、内环境平衡等。
了解生理学知识有助于医学从业者深入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生命现象,从而更好地处理疾病。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人体的代谢过程、激素调节等,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科学,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因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病理学知识对医学专业人员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活、生长、发育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对于了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等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也具有重要价值。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了解药理学知识有助于医学从业者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从业者的基本功,它们构成了医学学科的基石,为医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医学从业者的临床实践水平、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深入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始终是医学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任务和责任。
医学基础知识包含什么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包含什么内容1. 简介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是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从业者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
2.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的科学,医学生需要学习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解剖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3.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等内容。
医学生需要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了解生理学知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4. 生化学生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和规律的科学,医学生需要学习细胞代谢、酶的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
掌握生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原理。
5.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分类、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
医学生需要了解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6.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变机制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变的形态学特征等。
医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疾病的病理过程,以便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7. 疾病诊断与治疗医学基础知识还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医学生需要学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技术,以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等治疗方法。
8. 临床技能和医学伦理除了以上基础知识外,医学生还需要掌握临床技能,包括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技巧,急救技能等。
同时,医学伦理也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需要了解医德医风、患者权益保护等内容。
9. 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从业者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医学生可以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技能,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医学实践和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深入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动植物体内部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解剖学。
掌握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理解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学科,包括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
掌握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认识。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包括病理生物学、病理化学等分支。
掌握病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学科,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掌握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是医学实践和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
通过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医务人员可以深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医学基础知识问答

医学基础知识问答1. 什么是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原理和理论,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内容。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或学习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为什么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入门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临床医学。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实践的基石,对于医学生、医生以及其他医疗从业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3.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涵盖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器官、组织、系统等的形态和结构。
- 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包括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的学科,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和用途的学科,包括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特性和相关疾病的知识。
- 免疫学:研究机体抵御外来物质和细胞的学科,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和免疫相关疾病的知识。
4. 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什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至关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提供学科基础:医学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医学领域其他学科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其他医学知识。
- 临床应用:医学基础知识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患者的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 错误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医生提前预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避免因为对基础知识不熟悉而导致的错误。
- 进一步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医学领域更高级的知识。
5. 如何学好医学基础知识?学好医学基础知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以下是几点学习建议:-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分配每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基础医学知识笔记

基础医学知识笔记一、人体解剖学基础。
1. 细胞。
-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具有物质交换、信号传导等功能)、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等)、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
-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如细胞呼吸产生ATP)、增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方式)。
2. 组织。
-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表面和器官腔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例如,皮肤的表皮是复层扁平上皮,小肠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
- 结缔组织:种类繁多,如疏松结缔组织(有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分布广泛,起连接、支持等作用)、骨组织(由骨细胞、骨基质等构成,是人体的支架)。
-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受意识支配,有横纹,多核)、心肌(有横纹,闰盘连接,自动节律性收缩)、平滑肌(无横纹,受自主神经支配,分布于内脏器官)。
-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能接受和传导神经冲动)和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等作用)组成。
3. 器官与系统。
-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
胃具有容纳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等功能,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静脉将血液回收到心脏,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生理学基础。
1. 血液生理。
- 血液的组成:血浆(含有水、蛋白质、无机盐等)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
- 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B、AB、O型)和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时要遵循血型匹配原则。
2. 血液循环生理。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一、解剖学:1、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主要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膈肌,其次还包括腹壁肌肉及胸大肌等.2、食管有哪三个生理狭窄其临床意义如何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15CM;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25CM;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40CM.3、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为什么腰穿部位常选择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4、何谓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5、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何处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6、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区的部分.因此处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可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也可通过面部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当挤压此处的疖肿时,会促使病菌沿上述途径进入颅内从而造成颅内感染.因此,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二、生理与病理学:7、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无定形成分.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类.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液凝固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只增加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8、何谓血浆渗透压分别说明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临床意义.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由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管渗透压.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约战友血浆总渗透压的99%以上,其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将会脱水;反之,会导致细胞水肿.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血管内水平衡及正常血容量起重要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容量增加;反之,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则形成水肿.9、何谓等渗溶液、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临床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只能输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由于正常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大小和功能.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分将进入红细胞内,使其体积增大,甚至破裂造成溶血.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中的水分将渗出发生皱缩,影响其功能.所以,大量输液时,只能输入等渗溶液.10、为什么窦房结是正常的心搏起点何谓异位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故称之为正常搏点.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11、何谓窦性心律和异位节奏期前收缩早搏是怎样产生的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则称为异位节律.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是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跳动的.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12、何谓血压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什么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通常用kPa或mmHg来表示.1mmHg=.动脉血压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血量充盈,在心血管系统中,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同时还必须有心室射血的动力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形成血压的两个决定因素.1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正常人体主要通过哪种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正常人体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14、何谓呼吸呼吸是由哪几个环节来完成的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是由3个连续环节来完成的: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即组织换气过程.15、胸膜腔负压的重量意义: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保证肺通气的肺换气;②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16、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其中胃酸有什么作用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及内因子等.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有: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②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③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④杀灭随食物进入的细菌;⑤与十二指肠黏摸接触后,可引起某些激素如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放,以调节胃、肠、胰和肝胆的活动;⑥盐酸进入十二指肠后有利于小肠黏膜对Fe2+和Ca2+的吸收.17、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及其他无机物等.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脂肪酸的吸收;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③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胃酸,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可促进胆汁的合成和分泌.18、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有哪些皮肤是通过哪些方式散热的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和骨骼肌.肝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而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为产热的主要器官.皮肤是通过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4种方式散热的.19、何谓渗透性利尿何谓水利尿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如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病人、用甘露醇脱水的病人等.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称为水利尿由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ADH释放减少所致.20、何谓脊髓休克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力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髓休克主要表现为:在离断水平以下的脊髓所支配范围的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丧失,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停止,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此后,脊髓的反射功能可逐渐恢复.21、何谓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22、何谓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冯.23、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血栓的结局是什么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①心血管内膜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的结局有:①软化、溶解、吸收;②脱落成为栓子;③机化、再通;④钙化.24、何谓梗死梗死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器官有哪些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梗死的类型有:①贫血性梗死,常见有肾梗死、脾梗死、脑梗死、心肌梗死;②出血性梗死,常见有肺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25、常见的炎症类型有哪些常见的炎症类型有:①浆液性炎,如感冒初期的鼻炎等;②纤维素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③化脓性炎,如疖、痈等;④出血性炎,如流行性出血热等;⑤肉芽肿性炎,如风湿病、结核病等.26、何谓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7、微生物可分为哪几型微生物可分为三型: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28、细菌的哪些合成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什么叫热原质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毒素、侵袭性酶类、热原质.热原质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多糖.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所有称为热原质.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即内毒素.29、何谓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30、何谓菌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31、什么是病毒病毒传播的方式及侵入人体的途径如何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⑴病毒通过水平传播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①通过黏膜表面:多数病毒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侵入机体,还有少数病毒可经接触引起眼结膜、生殖道黏膜感染.②通过皮肤表面:病毒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或机械性损伤等方式侵入宿主体内而导致的感染.⑵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其他微生物少见.32、病毒持续性感染有什么特点根据病症过程可分为哪三类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特点:①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潜伏期长;②发病慢;③恢复慢;④可出现明显症状;⑤也可不出现症状,但可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疾病过程分为三类:①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③慢发病病毒感染.33、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哪些临床疾病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①疱疹性咽峡炎;②流行性胸痛;③无菌性脑膜炎;④心肌损害;⑤普通感冒;⑥先天性心脏病.34、人体寄生虫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传播给易感宿主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①经口感染;②经皮肤感染;③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④接触感染;⑤自体感染;⑥其他途径,如呼吸道感染、输血感染、垂直感染.35、何谓免疫何谓免疫系统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已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已,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36、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免疫防御: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抵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功能.该功能若有缺陷,可发生反复感染,若反应过于强烈,则会造成自身组织损害,引起超敏反应.②免疫稳定: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若该功能紊乱,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视:是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发展为肿瘤的能力.若该功能失调,突变细胞可逃避免疫,引起恶性肿瘤.37、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由先天性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由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皮肤黏膜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多种体液成分如补体、溶菌酶等的溶细胞作用等构成.它们能非特异地阻挡或清除入侵体内的微生物及体内突变、死亡的细胞,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38、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①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动物血清和抗毒素、异嗜性抗原;②同种异型抗原;③自身抗原;④变应原;⑤肿瘤抗原.39、何谓免疫应答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抗原识别阶段;②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③免疫效应阶段.40、何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它们各有哪些作用体液免疫是指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它主要通过抗体发挥以下作用:①以中和作用降低或消除外毒素的毒性和病毒的传染性;②以调理作用加强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作用;③通过激活补体,发挥补体溶菌、溶解靶细胞等效应;④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杀伤靶细胞;⑤某些情况下,抗体还可参与超敏反应,引起病理损伤.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其生物学效应是:①抗感染作用;②抗肿瘤免疫;③免疫损伤.四、药理学:4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⑴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防治疾病无关的不适反应⑵毒性反应:一般是指芗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⑶后遗效应: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⑷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⑸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⑹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发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理效应基本一致的有害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不属变态反应性质,是一类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⑺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持续使用或周期性地使用某种麻醉或精神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对药物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42、药物的依赖性是怎样分类的国际禁毒公约将依赖药物分为两大类:⑴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左柯叶、左柯糊、大麻等.⑵精神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等、致幻剂如麦角二乙胺.其他如烟草、乙醇、挥发性有机溶剂等.43、何谓首过效应何种给药途径可避免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称为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44、何谓耐受性何谓耐药性耐受性是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45、何谓血浆半衰期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46、何谓戒断症状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后,出现了身体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称为戒断症状.47、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什么合理用药的原则是: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48、巴比妥类药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巴比妥类药的主要作用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以及麻醉作用.大剂量可抑制心血管中枢,中毒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另外,由于巴比妥类药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宿睡”现象及不良反应较大,因此现已很少用于镇静催眠.49、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哪些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什么常用的抗惊厥药有哪些常用的抗癫痫药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苯二氮卓类等.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苯妥英钠.常用的抗惊厥药有地西洋、硫酸镁等.50、硫酸镁不同的给药途径有哪些不同作用硫酸镁在临床应用中,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不同:⑴口服硫酸镁不易吸收,因而具有泻下和利胆作用.⑵注射给药可引起中枢抑制和骨骼肌松弛,故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惊厥,对于痫和破伤风等惊厥有良好的缓解作用.⑶外用热敷硫酸镁还有消炎去肿的作用.51、地西泮安定的作用有哪些地西泮的作用有:①抗焦虑;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⑤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52、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⑴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诱发或加重胃溃疡,有时可引起溃疡出血.⑵凝血障碍:一般治疗量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延长出血时间.⑶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阿司匹林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所以一般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诊病人禁用乙酰水杨酸.⑷水杨酸反应:长期应用或大量误服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等中毒症状.⑸瑞夷综合症: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乙酰水杨酸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53、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分哪几类常用的药物有哪些⑴硝酸酯类:最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其次是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⑵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⑶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搏定.54、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哪几类各类代表药是什么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四类:⑴钠通道阻滞药:如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⑵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如胺碘酮.⑷钙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等.55、常用利尿药依其效应力强弱分为哪几大类各类代表药有哪些⑴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尿胺.⑵中效利尿药:如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⑶低效利尿药:如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56、甘露醇在临床上的作用是什么用药须知有哪些临床上常用20%甘露醇高渗液静脉给药.⑴甘露醇在临床上的作用:①脱水作用:甘露醇常作为因脑瘤、颅脑外伤或组织缺氧等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首选药.亦可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内压.②利尿作用:可用于预防急性肾衰竭,通过其脱水作用,可减轻肾间质水肿.同时具有保护肾小管作用.⑵用药须知:①注射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②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功能不全及急性肺水肿病人禁用.③在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入量,做好记录.避免药液外漏而引起皮下水肿或组织坏死.④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防出现心功能不全.尤其对心脏病病人、老年病人及小儿,更需注意身体征变化.⑤静滴时,宜用大号针头,250ml液体应在20~30分钟内静滴完毕,若静滴速度过慢则会影响治疗效果.⑥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⑦严禁作肌内或皮下注射.57、氨基糖苷类的主要毒性反应是什么代表药有哪此氨基酸苷类的主要毒性反应有:①耳毒性:引起前庭功能失调和耳涡神经损害;②肾毒性: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③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引起心肌抑制、周围血管性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代表药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58、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何不能突然停药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对脑垂体前叶产生强烈的反馈性抑制,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皮质激素释放减少.此时如果突然停药,易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另外,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致原病复发可恶化.59、在临床上,多巴胺常用于哪些病人其剂量对机体有哪些影响多巴胺既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休克,尤其适用于伴有心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病人.此外,可与利尿药合并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受体,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变化不小剂量多巴胺静滴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及β1受体和α受体,兴奋心脏以及使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大.大剂量静滴可显着激动β1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另外,小剂量多巴胺可激动肾多巴胺受体,使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均增加,还能直接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有排钠利尿作用.五、公共卫生学:60、何谓“三级预防”疾病“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哪些⑴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它是针对致病因素或病因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免疫接种、合理营养、健康教育等.⑵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⑶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期预防,或称康复治疗,是对已发病者的预防措施,此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健康.。
(完整版)医学基础

(完整版)医学基础1. 简介医学基础是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石,它包含了医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概念。
医学基础的研究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主要内容医学基础包括以下主要内容:2.1 解剖学-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组织结构。
解剖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图书、解剖模型和实验课程进行。
2.2 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它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生理学的研究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
2.3 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它涉及到病理变化的类型、机制和临床表现。
病理学的研究可以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和临床病例分析进行。
2.4 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应的学科,它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药理学的研究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进行。
2.5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它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和病原机制。
微生物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培养和观察进行。
3. 研究方法研究医学基础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主动研究- 主动研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比如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讨论和做研究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指将医学基础的各个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
通过整体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基础知识。
3.3 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比如进行实验、观察临床病例和参加实等。
实践研究可以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医学基础是医学研究的必备知识,它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医学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并掌握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医学基础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医学基本知识大全

医学基本知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医学术语:包括各种医学专业术语,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用于描述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过程以及药物治疗等。
2.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些知识是
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3.临床医学知识:包括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特殊检查等,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理疗等。
4.预防医学知识: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如疫苗接种、群体预防等,以及健康
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推广,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5.心理学知识:包括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理解和干预,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6.社会医学知识: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如社会经济状况、环
境因素等,以及卫生政策和卫生体系的研究和管理。
7.伦理学知识:包括医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如尊重患者权利、
保护患者隐私、合理用药等。
8.法律知识:包括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如医疗事故处理、医
疗纠纷解决等。
以上仅是医学基本知识的部分内容,医学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意思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知识要素的总称。
它是医学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是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医学基础知识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这些知识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务人员才能正确理解和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医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医务人员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此外,医学基础知识还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医学基础知识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结构的形态、结构和部位关系等。
解剖学知识对于正确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等内容。
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障碍的原因、疾病的发生机制等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内容。
病理学知识对于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等至关重要。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包括药物的药效、药动学、药物代谢等内容。
药理学知识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等具有指导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为了有效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学生需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多维度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要综合考虑,不仅要掌握单一学科知识,还要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能止于死记硬背,需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

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一、医学概论医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生理、病理及其治疗方法的科学。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门类。
基础医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基本理论,临床医学则是将基础医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解决具体的医疗问题。
二、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组织。
人体可以分为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每个系统都由特定的器官组成。
熟悉人体结构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至关重要。
三、生理学基础知识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基本生命活动的科学,包括体液动力学、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等内容。
了解人体的生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持。
四、病理学基础知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可以分为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
基础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机制,而临床病理学则是将基础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五、药理学基础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了解药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六、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学科。
医学伦理学包括患者权益保护、医疗决策、医疗资源分配等内容,强调医务人员应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遵守伦理规范进行医护工作。
七、公共卫生学基础知识公共卫生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健康与疾病的科学,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内容。
公共卫生学旨在保障人民健康,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是维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学科。
八、医学信息学基础知识医学信息学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科,包括医学数据库管理、影像学信息处理、远程医疗等内容。
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是关于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的概述,通过对医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基础医学知识点

基础医学知识点一、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和RNA。
细胞的分裂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
二、遗传学遗传学研究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由DNA组成。
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在个体外部表现出来的特征。
遗传的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常见的遗传病如血友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三、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命活动的机理和规律。
人体的生理学研究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
呼吸系统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四、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
常见的病理学变化有炎症、肿瘤和坏死。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肿瘤是机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坏死是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害而死亡。
五、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药物可以分为药理学作用和毒理学作用。
药物的作用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靶标分子来实现,常见的作用方式有激动剂、拮抗剂和酶抑制剂。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六、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形状和染色性质进行分类。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繁殖。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寄生虫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可以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
七、免疫学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医学知识科普大全

医学知识科普大全一、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
医学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1.人体结构:人体由多个组织和器官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2.细胞: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3.组织:由多种相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4.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而成,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5.系统: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功能相互关联,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二、疾病的分类和病因1.疾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疾病可以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传染性疾病:由病原体引起,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非传染性疾病:由非生物因素引起,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
4.病因: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
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多喝水、使用抗感冒药物等。
2.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食品卫生、饮用清洁的水源等。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补充水分、使用止泻药物等。
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等。
4.癌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四、医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疗法等。
同时,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X 光片、CT扫描、MRI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医学基础知识一、解剖学:1、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主要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膈肌,其次还包括腹壁肌肉及胸大肌等。
2、食管有哪三个生理狭窄?其临床意义如何?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 15CM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 25CM ;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40CM 。
3、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为什么?腰穿部位常选择在第 3、4或第 4、5腰椎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
4、何谓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5、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何处?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 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
6、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区的部分。
因此处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可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 颅内海绵窦相通, 也可通过面部深静脉、 翼静脉丛、 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当挤压此处的疖肿时, 会促使病菌沿上述途径进入颅内从而造成颅内感染。
因此,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二、生理与病理学:7、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无定形成分。
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类。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液凝固的其他血浆蛋白质, 只增加了少 量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8、何谓血浆渗透压?分别说明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临床意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由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管渗透压。
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约战 友血浆总渗透压的 99%以上),其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 要作用。
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将会脱水;反之,会导致细胞水肿。
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血管内水平衡及正常血容量起重要 作用。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容量增加;反之,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则形成水肿。
9、何谓等渗溶液、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临床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只能输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由于正常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大 小和功能。
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分将进入红细胞内,使其体积增 大,甚至破裂造成溶血。
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中的水分将渗出发生皱缩,影响 其功能。
所以,大量输液时,只能输入等渗溶液。
10、 为什么窦房结是正常的心搏起点?何谓异位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 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
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故称之为正常搏点。
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 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
11、何谓窦性心律和异位节奏?期前收缩(早搏)是怎样产生的?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律。
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则称为异位节律。
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是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跳动的。
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12、何谓血压?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什么?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通常用kPa 或mmHg 来表示。
1mmHg=0.133kPa 。
动脉血压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血量充盈,在心血管系统中,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同时还必须有心室射血的动力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形成血压的两个决定因素。
1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正常人体主要通过哪种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
14、何谓呼吸?呼吸是由哪几个环节来完成的?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由3个连续环节来完成的: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即组织换气过程)。
15、胸膜腔负压的重量意义: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保证肺通气的肺换气;②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16、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其中胃酸有什么作用?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及内因子等。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其主要作用有: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②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③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④杀灭随食物进入的细菌;⑤与十二指肠黏摸接触后,可引起某些激素如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放,以调节胃、肠、胰和肝胆的活动;⑥盐酸进入十二指肠后有利于小肠黏膜对Fe2+和Ca2+的吸收。
17、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及其他无机物等。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脂肪酸的吸收;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③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胃酸,通过胆盐的肠一一肝循环,可促进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18、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有哪些?皮肤是通过哪些方式散热的?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和骨骼肌。
肝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
而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为产热的主要器官。
皮肤是通过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4 种方式散热的。
19 、何谓渗透性利尿?何谓水利尿?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如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病人、用甘露醇脱水的病人等。
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称为水利尿(由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ADH 释放减少所致)。
20、何谓脊髓休克?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力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主要表现为:在离断水平以下的脊髓所支配范围的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丧失,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停止,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
此后,脊髓的反射功能可逐渐恢复。
21、何谓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22、何谓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冯。
23、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血栓的结局是什么?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①心血管内膜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结局有:①软化、溶解、吸收;②脱落成为栓子;③机化、再通;④钙化。
24、何谓梗死?梗死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器官有哪些?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梗死的类型有:①贫血性梗死,常见有肾梗死、脾梗死、脑梗死、心肌梗死;②出血性梗死,常见有肺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25、常见的炎症类型有哪些?常见的炎症类型有:①浆液性炎,如感冒初期的鼻炎等;②纤维素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③化脓性炎,如疖、痈等;④出血性炎,如流行性出血热等;⑤肉芽肿性炎,如风湿病、结核病等。
26、何谓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7、微生物可分为哪几型?微生物可分为三型: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28、细菌的哪些合成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什么叫热原质?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毒素、侵袭性酶类、热原质。
热原质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多糖。
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所有称为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即内毒素。
29、何谓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
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30、何谓菌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31、什么是病毒?病毒传播的方式及侵入人体的途径如何?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 或DNA ),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⑴病毒通过水平传播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①通过黏膜表面:多数病毒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侵入机体,还有少数病毒可经接触引起眼结膜、生殖道黏膜感染。
②通过皮肤表面:病毒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或机械性损伤等方式侵入宿主体内而导致的感染。
⑵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其他微生物少见。
32、病毒持续性感染有什么特点?根据病症过程可分为哪三类?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特点:①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潜伏期长;②发病慢;③恢复慢;④可出现明显症状;⑤也可不出现症状,但可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疾病过程分为三类:①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③慢发病病毒感染。
33、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哪些临床疾病?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①疱疹性咽峡炎;②流行性胸痛;③无菌性脑膜炎;④心肌损害;⑤普通感冒;⑥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