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放疗照射技术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治疗技术(四)

• (2).体部r刀治疗的适应症:
• 早期局限性肿瘤—多用于肺癌、肺 转移癌、肝癌或转移癌、胰腺癌、腹腔 LN转移癌、前列腺癌、、、等。
• 2.定位技术与要求: • 体位固定:头部用头环、体部用体架
• 定位:CT模拟定位、作好激光定位标记

图像传输

• 3.治疗计划设计要求: • 靶区勾画要准确, • 布野要合理 • 剂量分布要均匀 •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要少
如果摆位错误或者位置不正确,不但肿
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且正常组织受到了意
外照射导致损伤。

需要先进、精确的体位固定设备支持。
几个常规体位
• (二).治疗固定器 •
二.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 (一).临床应用

固定源,照射中
心放在治疗区中心上,进行治疗的方法。

半束照射技术最大的优势,可以使两个相邻照射
野交界部位的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更好地解决相
邻野常规照射中出现的剂量冷点或热点问题。

如乳腺癌、全中枢照射为例
第七章:(172页)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是建立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
础上,并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放疗设备不断改
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的方法。
• (二)临床应用 • 多用于颈段食管癌、上颌窦癌、、、
六.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144页)
•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 射方法。是以肿瘤靶区为治疗中心,机架成角
照射的一种方法,具有摆位简单,患者体位舒 服、重复性好等特点。

多用于体内肿瘤的治疗,如食管癌、肺
癌、胰腺癌、肾癌、脑部肿瘤、鼻咽癌、、、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疗放射的原理

放疗放射的原理

放疗放射的原理放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使用高能射线将肿瘤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的DNA损坏,从而控制或杀死这些细胞。

放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的能量损伤癌细胞的DNA,以防止细胞分裂和增殖。

电离辐射是一种能够从放射源中释放出来的高能射线,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

这些射线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与其中的细胞和组织发生相互作用。

当电离辐射通过人体时,它会与细胞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尤其是DNA。

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控制了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电离辐射能够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导致DNA链断裂和其他损伤。

这些损伤会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或者导致细胞死亡。

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放射源,如加速器或放射性药物,将电离辐射引入患者体内。

放射科医师将根据病情和肿瘤的位置来确定放射源的位置和辐射剂量。

该技术可以针对肿瘤进行局部辐照,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放射疗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外部放射疗法和内部放射疗法。

外部放射疗法是指将辐射源放置在患者身体外部,通过射线穿透皮肤照射肿瘤。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辐射剂量和射线方向,以避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

内部放射疗法是指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放置在患者体内,如通过放射性粒子放置在肿瘤组织中。

放射疗法对癌症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杀伤:电离辐射能够直接和DNA分子相互作用,导致DNA链断裂和其他改变。

这些损伤会触发细胞自我修复机制,但有时细胞无法完全修复,导致细胞死亡。

2. 间接杀伤:电离辐射可以将水分子中的电子释放出来,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能够与DNA等细胞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3. 细胞周期敏感性: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癌细胞更易受到辐射损伤。

因此,放射疗法通常会分多次给药,以充分利用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期。

尽管放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放疗技术原理大揭秘

放疗技术原理大揭秘

放疗技术原理大揭秘前言:目前,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对放疗的认识,大多数人还仅仅停留在“射线照一照”的理解程度。

本文将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让你对放疗的常见词汇不再陌生!一、放疗同大多数人的基本认知相同,放射治疗就是“射线照一照”,即利用放射线照射并杀灭肿瘤,从而实现肿瘤治疗的方法。

放射治疗在临床上归属于放射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和外科肿瘤学(手术治疗)、内科肿瘤学(化学治疗)共同组成了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

而且除了恶性肿瘤以外,一些良性肿瘤及良性疾病也可以使用放射治疗达到根除。

放疗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从医学的角度看,目前大约近70%的肿瘤患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

而且在45%左右可被治愈的肿瘤患者中,有18%的患者是由放疗治愈的。

二、放疗类型1. 从治疗目的来看,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及姑息性放疗:有部分患者仅仅通过放射治疗或者以放疗为主要手段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常见如宫颈癌、前列腺癌及包括鼻咽癌在内的一些头面颈部肿瘤等。

另有一部分患者中,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以达到大幅度降低复发,保留器官乃至延长生存的目的,常见如乳腺癌、肺癌、直肠癌、软组织肿瘤、淋巴瘤等。

当然,放疗在较复杂甚至危重的肿瘤患者中也可以达到姑息减症的效果,延长患者寿命并降低痛苦,常见的比如骨转移、脑转移等。

2. 根据治疗形式又可分为体外照射与体内照射两种:体外照射即放疗机在体外将高能射线或粒子瞄准肿瘤区域进行照射。

单纯从体外进行照射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存在定位不够精确,肿瘤治疗不够完全等问题。

体内照射即把高强度的微型放射源送人人体内或配合手术插入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照射,从而有效杀伤肿瘤组织。

这一技术可使大量无法手术、外照射又不可控的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不会使正常组织受到过量照射产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成为放疗领域的一大焦点发展迅速,在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妇科癌症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临床常用照射技术》课件

《临床常用照射技术》课件

临床照射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最早的照射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X射线被发现并 用于医学诊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照射技术不断涌现, 如CT、MRI、PET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成像技术的进步,三维适 形放疗、调强放疗等高级照射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提高了治 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02
临床常用照射技术介绍
根据肿瘤类型和位置的不同, 临床照射技术可分为立体定向 放疗和常规放疗等多种形式。
立体定向放疗能够提高肿瘤局 部剂量,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特别适合于小肿瘤和转移瘤的
治疗。
常规放疗技术则具有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对于
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
对未来临床照射技术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照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未来,我们期待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照射技术
识和经验。
03
临床照射技术的效果和影响
对患者的影响
治疗效果
照射技术能够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副作用
照射技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 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
心理影响
照射技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 压力和焦虑,需要医生关注患者的 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对医疗设备的影响
设备投资
为了实施照射技术,医疗 机构需要购买和维护高精 度的医疗设备,这需要大 量的资金投入。
设备更新与升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照射设备也需要不断更 新和升级,以满足临床治 疗的需求。
设备保养与维修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使用效果,医疗机构需 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 维修。
THANKS

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之二)——电子束全身皮肤放射治疗

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之二)——电子束全身皮肤放射治疗
也就 是说 治疗 深度 只有 几毫米 ( 有 肿块 或者 深溃
Me d i c a l E qu i p me n t Vo 1 . 2 8, No . 2
照 射周期 后 ,每个 局部 的实 际受 量仅 为单 野 的 3倍 ( 即K 3 ) 左 右 。冯 宁远 著 《 实 用 放 射 治 疗 物 理
( 3 ) 最长 见 的改 变 是 表 皮 萎 缩 出现 皱 纹 、毛 细 血管 扩张 、皮肤 干燥 以及 不均 匀 的色素沉 着 等 。
期患 者 ,全身 皮肤 电子 线治疗 仍 可 以获 得较 好 的疗
效 ,每 日照 射 剂 量 1 G y ,总 剂 量 2 5 G y ,5 0 % 患 者 可获 得 完全缓 解 ,3 9 % 可获 得 部 分缓 解 ,1年 无 进 展生 存 率 达 到 2 4 % ,8 9 % 的患 者 ,其 淋 巴瘤 相 关 症状 得 以改 善 … 。 放疗 的剂 量根 据治 疗 的 目的不 同选 择 的范 围 比
子束 照 射 ( T o t a l S k i n E l e c t r o n I r r a d i a t i o n —T S E I ) 以来 ,到 目前 为止仍 被 临床 医生认 为是 治疗皮 肤恶
性 淋 巴瘤 的 最有 效 的方 法 之一 。对 于接 受 T S E I 治 疗 的早期 患者 4 0 %可 获得 长期无 瘤生存 。
( 3 )头 发 和指 甲除 非 遮 挡 ,否 则 这 些 皮 肤 附 属物在 治疗 后会 脱落 ,其 再生 时 间为 4~ 6个 月 。
MF即 蕈 样 霉 菌 病 , 占 皮 肤 恶 性 淋 巴 瘤 的 5 0 % ,是 最 多 见 的 类 型 ,预 后 好 ,5年 生 存 率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减缓肿瘤生长和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

2. X 射线:X 射线是一种光子束,通过医疗设备产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X 射线可以穿过人体,透过物体,并且可以照射到不同的组织中,从而产生图像。

3. 加速器:加速器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加快电子的速度来产生高能射线,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加速器通常用于放射治疗中,可以提供更高的放疗剂量。

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通过使用多种不同角度和剂量的放射线来治疗肿瘤。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放射剂量,只对肿瘤进行治疗,而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最小的损伤。

5. 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放射线治疗肿瘤时所释放的剂量。

放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
素。

6. 放疗分期:放疗分期是指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分配不同的放疗剂量和角度,以便更好地治疗肿瘤。

7. 辐射暴露:辐射暴露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所面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防护措施来降低。

8.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屏蔽、限制接触时间和剂量、使用辐射防护设备等。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约22% ,放射治疗治愈约18%,化疗治愈约5%。

在中国,5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

调强放疗(IMRT)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人了精确放疗年代,调强放疗(IMRT)即适形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建立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依靠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照射剂量范围最大限度地适合于肿瘤形状,使肿瘤得到最大照射剂量,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调强放疗类型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调强、断层调强。

适应症:1、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

2、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

3、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4、腹部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肠癌等。

5、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

6、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7、其他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

”适形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区别:普通放疗通常进行局部常规的二维照射治疗,副作用大,选择性差。

但调强放疗的选择性强,可单独进行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使肿瘤的照射更准确,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

美国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或是TOMO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专用设备,不仅可进行常规放疗技术,还具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精确放疗技术如: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快速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 Arc)、动态自适应放疗技术(DART)等。

通过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剂量率为肿瘤患者提供全身各部位精确有效的治疗。

电子束全身照射的实施和剂量学研究

电子束全身照射的实施和剂量学研究

英 国产 F R R 50剂 量仪 ,. c2 7 A ME 2 7 0 6 c5 1石墨 电离 室 ,
美国 ME D—T C公 司生产 MO FT多通道半导 体剂量仪 , E SI 多 用人体仿 真体模 , 国柯 达 E R一 美 D 2慢感 光胶 片 , 国 P O 美 R . C E K胶 片分析软件 , 国 E E T H C 英 L K A公 司 pei rcs e三光 子直 线加速器 , 有多档电子线 能量 ,、0 1 、5 1 、0 E 具 8 1 、2 1 、82 M V。
维普资讯
20 o 7年 8月
第 1 5卷第 8

17 ・ 19
放 疗 技 术 夺
电子束 全 身 照 射 的实 施 和剂 量 学 研 究
吴湘阳, 李 勤, 常晓 彬 , 军安 张
【 指示性摘要 】 自行设计 了全 身电子线 照射 ( S I 的患者 固定用标准体 位架 , TE ) 以及可 以人工 3 0度 旋转 的 6 特制旋转盘 。分别应用剂 量仪 、 仿真石蜡 固体 体模 、 固体水 , 柯达慢感光胶 片 , 片分析仪 等多种 剂量测试 胶 工具 , 对开 展该 技术所需 的临床剂量学参数 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 , 并加 以分 析 。总结 出一 套对 临床行之有
由于各个治疗 中心在 放疗 设备 、 称治疗 距 离 、 标 限光 筒大 小 等 条件 不同 , 很大 的差别 , 要 实测得 到。我科 采取 的测 有 需
电子线全 身皮肤 照射技术 , 最早 由美 国斯 坦福 大学发 明 并 实施 , 已开展多年 , 内中 国医学 科学 院肿瘤 医 院也较 国 早 开展 了此 项技 术 。但 由于该 技术 需 要特 定 的辅 助 设 施 。 我院从 临床需要 出发 , 临床 、 在 放射物 理 、 工程技术 以及模 室 协 作的基础上 , 自行设计 、 制造 了该技 术所需相 关辅 助装 置 , 并 完成 了相应的剂量学测试 , 为临床开展该 项技术 提供 了理 论依据 。使该技术 的适 应证 患者 能够 有机会 得 到相应 的治 疗, 同时也 为准备 开展此项 技术 的医疗单位提供结 论。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1.引言1.1 概述放疗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和管理放疗技术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确保患者的安全,放疗技术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讨论放疗技术的分级标准以及各个等级所包含的内容。

放疗技术分级是根据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安全风险来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放疗技术被分为三类和四类两个等级。

三类技术被认为是较为简单和常见的技术,适用于大多数的放疗治疗需求。

而四类技术则是高级的技术,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操作。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和四类的具体内容。

我们将探讨每个等级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场景。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不同技术等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对放疗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为医疗从业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放疗技术分级体系,并帮助他们了解各个技术等级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

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和四类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最后,我们将对放疗技术分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相信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放疗技术分级,从而提高放疗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放疗技术的分级。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章节,分别介绍放疗技术分级的三类和四类。

对于每一类放疗技术,将详细阐述其特点、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放疗技术分级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整体框架和论述逻辑。

同时,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中所介绍的放疗技术分级的知识。

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之一)——白血病等病症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全身放射治疗

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之一)——白血病等病症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全身放射治疗

[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全身放疗 (m)是 白血病等病症 患者在造 血干 细胞 移植 前的预 处理 ,而造 血干细胞 移植 又是 T
治愈 白血病等病症的首选方案 。本文结合笔者 2 年 来收治的近 60例 T I 6 0 B 患者,较 为详尽地介 绍 了T I B 治疗的 设备与器材 、适应症与并发症 、照射方式与治疗方案、吸收剂量的测量与处方剂量的计算 、剂量率对放射性 肺 炎与总处方剂量的影响、肺组织和眼晶体的剂量估算及治疗过程 中的 实时剂量监控等有 关 内容 ,希 望对 同道 有
所裨 益 。
( 关键词 ]医用电子加速 器;全 身放射 治疗 ;白血病 ;放射性肺 炎 ;实时剂量监控
全身 照射 技术 包括 医用 电子加 速器 产生 的高 能
细胞 移植 技术 较 为复 杂 ,国 内可开展 这项 技术 的医
x射线和电子束以及钴 一 0治疗机产生 的 7 6 射线 的全身放射治疗。x射线和 7 射线的全身放射治疗 ( o l oy Iai i T t d rdao aB r t n—T I B )主 要 应 用 于 白血 病 等 病症 的患 者在造 血干 细胞移 植前 的预 处理 ,而造血 干细胞 ( 骨髓 、外 周 血或脐 血 )移植 是治 愈 白血病
般选在 6 0 V ;而使用钴 一 0治疗机产生 的 7 1 ) M 6
收 稿 日期 :20 —0 —1 09 9 0
射线 ,其 平均 能量 则 为 固定 的 12 V。 . Me 5

医疗装备 21 00第 1 期
1 1 钴 一6 . 0远距 离治疗 机
核动力 研究 院 G X P J系列 和 山东 新 华 F c系列 短 平 c
等病 症 的 首 选 方 案 ;电 子 束 的 全 身 皮 肤 放 射 治 疗 (o k l tnIaii —T E)则 是 治 愈皮 肤 Tt Si Ee r r ao l a n c o rd tn S I 恶性 淋 巴瘤 的最 有 效 的方 法 ,接 受 T E 治 疗 的 早 SI 期 患者 4 %可 获得 长期无 瘤生 存 。 0 自9 o年代 全 世 界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例 数 明 显 增 加 ,每年 进行异 基 因移植 例数 超过 12万 。根 据 国 . 际骨髓 移植 登记 处 ( T mM R)的统 计 ,20 异基 07年 因移 植 :骨 髓 移 植 35 17例 、 外周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62 例 、脐 带血 移 植 24 37 73例 。欧 洲地 区互 相 交 换 造血 干细 胞 42 、亚 洲 地 区 19 例 、北 美地 区 98例 91 27 。19 26例 90~20 共 进 行 异 基 因移 植 147 08年 436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

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

适形放射治疗也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治疗时要使用适形技术, 较普通放射治疗复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在下面介绍。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腔内肿瘤的治疗, 如食道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 它是用后装机通过特定的引导管将放射源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按照剂量要求, 停留一定的时间后, 再将放射源撤出。

后装治疗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联合使用。

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今年开发出的新技术, 它是在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一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方向。

热疗实际上不属于放疗, 但是它和放疗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一起介绍。

热疗是用红外线、微波、射颦或药物等方法给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热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特殊治疗技术

特殊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定义:通过使用一系列不同权重,不同射野形状和大小, 从不同的方位向靶区进行分散照射的多个射线束照射技术 目的:最大限度地将放射治疗的剂量集中到靶区内,杀 灭肿瘤细胞,尽量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伤害 基本要素:多个视野 多叶光栏,挡铅和楔形板 计划分析
适形指数CI
CI表示一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照射肿瘤的适形 性。一般以能包绕PTV的最接近PTV的等剂量面作 为处方剂量,也即PTV的最低剂量。
靶区位置与体积确定的准确性比计划剂量的 计算精度更加重要。
伽马刀结构
• 伽玛刀由内置钴源的中央体、内准直器、外准直 器、治疗床、控制台和剂量计划系统等构成。
• 多个钴源呈半截球形分布在厚金属防护的中央体 内,每个钴源为1.1TBq (30Ci),共计6,000Ci。 • 外准直器有4、8、14、18mm等4种不同直径的准 直器,每个钴源聚焦在中心的误差为±0.3mm。
固定式伽马刀x刀系统用激光定位灯和床的移动来固定靶中心与等中心用激光定位灯和床的移动来固定靶中心与等中心重合的位置重合的位置部分系统合并在三维计划系统中全身照射技术全身照射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利用钴60射线或高能x射线对全身半身全骨髓和全淋巴照射等
特殊治疗技术
目录
一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二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三 全身照射技术
固定式伽马刀
X刀系统
用激光定位灯和床的移动来固定靶中心与等中心
重合的位置 • • • • 采用加速器作为射线源 采用圆形准直器 旋转治疗床选择治疗平面 部分系统合并在三维计划系统中
全身照射技术
全身照射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 利用钴60射线或高能X射线对全身、半身、全 骨髓和全淋巴照射等。

全身放射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全身放射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近十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
射线 剂量学参数的测量和校正方法进行研究 , 对照射 技术进行改进 , 以及探讨病 人轮廓的补偿 和不均匀组
因此, 在进 行T I B 治疗前,  ̄ B 照射条件下射 线的各 XT I
种剂量学研究及测量也就攸关重要。 1 B 剂量测量的方法 .T I 1 1 .测量模体的选择和校正 .1 1
学物理 师须对照射剂量的传送精确控制, 来减4  ̄ 量 ,l J 误差 。 国际辐射单位和计量委员会 ( h nen t n l T eIt ai a r o
Com m iso fRa ito s i n o d a in Unisa d me s e e t , t n a ur m n s
() 2 抑制受体免疫功能, 减低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 使
照射 参量也各不相 同, 只能通过临床结果得出结论 ,
精确的剂量数据对于临床医生优化治疗 计划, 减小并
发症 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 同病人在体 格、 不 正常组 织、 区上都 存在差异 , 引起到达病人的剂量误差 靶 会 更大, 为了使其不会成为估定临床效应的限制因素, 医
do e r e a d c m p i a i ;f s at n o l t c on MRT f rTBI d l g c o an un om p ns i n t ch i e e at e n qu o
t t o ra at n. os ae. rat e tf l z .u g c m p s t oaI dyirdi i b o d e rt te m n edsies 1n o i en a i on
[ ywo d ] T t l o y i a i in d s t ,r a me t r g a Ora iai nCo e s t n Ke r s oa b d r da o , o i r t t n o r m, g nz t mp n a i r t me y e p o o

详述放射治疗的四个主要流程

详述放射治疗的四个主要流程

详述放射治疗的四个主要流程
放射治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射线或颗粒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流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
1. 肿瘤定位:在开始放射治疗之前,医生需要确定准确的肿瘤位置和大小。

这通常通过使用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
或PET扫描来完成。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形状,医生可以规划
出适当的放射治疗计划。

2. 靶区定位:一旦肿瘤位置确定,医生将确定所需的靶区。

靶区是需要接受放疗的特定区域,其中包括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存在的潜在癌细胞。

靶区定位通常需要患者进行模具制作或标记,以确保每次治疗的准确性。

3. 治疗计划:基于肿瘤位置和靶区定位,医生将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放射治疗计划。

这个计划考虑到了肿瘤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计划会确定每个治疗会话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的总共持续时间。

4. 放疗会话:一旦治疗计划制定完成,患者将开始接受放疗。

治疗会话通常在放射治疗中心进行,并由专业医疗团队监督。

在每个会话中,患者将被定位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治疗区域准确照射。

放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或者放射性药物治疗。

治疗可能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每个会话之间通常会有间隔时间,以允许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处理治疗的副作用。

这些流程可能在不同的个体和具体情况下有所变化。

放射治疗的具体流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定制。

全脑全脊髓放疗

全脑全脊髓放疗


脑膜白血病
●放疗技术

体位:
俯卧位,体部垫10cm厚木板,面部垫舟 形枕,面罩固定。

定位:
⑴全脑野:等中心照射 6~8Mv-X 上界:头顶 下界:C4下缘

⑵全脊髓野
12~21MeV电子线 一般采用后野 SSD 垂照 上界:连接全脑野的下界 下界:骶4下缘 宽:4~5cm 全脊髓分2~3个野,野间1.2~1.5cm间距 每周移动一次
全脑全脊胞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脊髓MRI(+) CSF(+)者 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 最常见部位:松果体区 其次:鞍区 松果体区 90%~95%为生殖细胞瘤 ⑴经证实有椎管内播散CSF(+)或 MRI(+) ⑵脑多病灶的生殖细胞瘤 ⑶脑室内播散

室管膜瘤
一般不主张全中枢预防照射,仅适用于后 颅窝病变和恶性室管膜瘤这类具高危脊髓播散 倾向者。建议CSF+MRI检查

骶部野呈“凸”字形 8×8cm左右 上界:L5下缘 下界:骶4下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照射技术的选择依赖于可以利 用的设备、光子束能量、最可能的 射野大小、治疗距离、剂量率、患 者身高尺寸以及选择性保护的身体 脏器等。
TBI的应用
TBI可用来治疗:白血病、再生性障碍贫
血、淋巴瘤、多发骨转移瘤、自身免 疫疾病、先天性新陈代谢疾病和其他 皮肤淋巴瘤等。 白血病:TBI可以破坏受体的骨髓细胞和 癌细胞,并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避 免对捐助人的骨髓的排斥。
方法二:可计算射野内任意一点的补偿器的 厚度的tc。
这里的I0和I分别为添加补偿器前后参考点的剂量;T(AR,dR)和 T(A,d)分别是所涉及的身体部位的组织体膜比或组织最剂量大比,其中 AR和A分别为是在体中线深度dR和d的补偿等效野;OARd为深度d处 相对于处方剂量点的离轴比;μeff是全身照射条件下测量的补偿器材料的 线性有效衰减系数。
晶体、腮腺的损害也与剂量率有关:
HDR:高剂量率D>0.04Gy/min;LDR:低剂量率<0.04Gy/min;n为病例数
TBI计划执行与质量保证
一、成立质控组:包括肿瘤医生、物理师、 放疗技术员等负责全身放射治疗的监管; 二、制定工作表:比如患者位置设置图表、 放射剂量测定记录表、患者测量检查表等; 三、实时监测治疗,做出必要的修正。
病人的选择: 1.适合于全身X线放疗的并症; 2.要有病理证实和临床分期; 3.年龄是中、青年为宜; 4.最好是以往未接受过放化疗的病 人; 5未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的病症。

TBI的照射方式
照射方式:
一、静态TBI:主要用70cm×200cm等足够大的 射野覆盖全身。
1.机架旋转90°,治疗头旋转45°,使得照射野的对角线与患者的长轴平行,延长源 皮距到3~5m。 2.由于治疗时间和治疗室空间的限制,患者一般取比较舒服的体位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 移动,如:站立位、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坐位。
加散射屏使得表面剂量增加,散射屏与 患者之间的距离改变对表面剂量也会有影响

出射剂量:
平行照射时,皮肤剂量包括反向散射线对出射剂量的贡献; 在治疗室里,患者由于空间有限,治疗时出射剂量由于受 到了混泥土墙壁反向散射作用的影响。所以应在患者与墙 壁之间加一道吸收屏,调节其厚度,尽量减少反向散射。


TBI技术的要求:



1.首先要用清水将治疗机头、机架、治疗床、脚蹬等物品 擦拭干净,并将治疗床后墙壁上的污垢清洗掉; 2.再用1:2000的必泰液对上述的地方擦拭一至两遍; 3.用吸尘器将治疗室地面边角的灰尘清理干净; 4.用1:2000的必泰液将治疗室的地面湿擦两遍; 5. 用两至四个紫外线灯照射治疗房间,重点放在治疗床 及床周围; 6.操作间的桌子和椅子、地面也需用1:2000的必泰液消 毒; 7.病人需在无菌的条件下治疗,工作人员,尤其是进入治 疗室的人员需穿隔离衣,带隔离帽、手套和口罩等工作; 8.治疗室内的监测剂量设备,都应灭菌消毒;
不同体厚的剂量补偿:
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体厚和组织均匀度不同,造成体中线 剂量不均匀。侧位照射时剂量的不均匀性可达到10%~ 20%左右,应用补偿器进行校正。
τ
补偿器设计
全身照射技术要求剂量沿着身体轴向分布均匀,控制 在±5%以内。但均匀性受到了体厚,内部组织均匀 度和外部散射线的影响。
方法一: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厚度,并考虑肺组织对体中线剂量 的影响

电子线能量的选择:
TBI剂量均匀性

射野均匀性:源皮距延长后X(γ)射线在射野内的
散射线增加,边缘的剂量曲线分布较为平缓。所以可附加 射野均整滤过,以改善射野均匀性。实际治疗时可将患者 体厚较薄的部位置于射野边缘(如头和小腿)可以获得较 为均匀的剂量分布。

入射剂量:
1.距离延长后X(γ)射线在射野内的散射成分增加,包括 反向散射; 2.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用毛毯或被单覆盖,其等效水的厚度 约为1.5mm,对18MV的X线入射剂量约增加了15%左 右;
LAT位照射
PA与AP位照射

PA与AP位照射技术的 原理:可以站立时,利用
挡块来屏蔽一些特殊器官 (肺、肾和脑部等)的光子 线,同时又可以利用电子线 来对阴影下的浅层组织推量。
TBI剂量学基础
体外测量条件: TBI技术的要求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照射野,通常应 该包含患者的整个身体。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在有 限的水模体里进行测量,如:30x30x30有限的水模 体不能够完全模仿人体的全散射条件,需要进行校 正。
算法二:用TMR等一系列的修正系数计算。
D/MU为全身照射时,每机器跳数的吸收剂量;Dc/MU 为标称 治疗条件下,即SSD=100cm,10×10cm射野,加速器刻度 位置处,每机器跳数的吸收剂量;Sp(r)为体膜散射校正因子, 全身照射条件下患者近似一个矩形水箱,r为等效方野边长; OUF(r)为机器准直器开到最大时候的射野输出因子或准直器 散射因子;ISCf为平方反比修正因子。 按照上式计算6×15MVX射线和钴60全身照射剂量,期处方剂 量误差小于2%。
依据临床情况的不同TBI治疗可细分为: 1.高剂量TBI 总剂量DT12Gy,单次照射或分为6次、每3天 照射1次; 2.低剂量TBI 10~15cGy/次分为10~15次照射; 3.半身照射 总剂量DT8Gy,单次照射上半身或下半身; 4.全身淋巴结照射 典型的淋巴结照射剂量为DT40Gy,分 为20次。
治疗前的质量保证:治疗前需对使用的各种仪器 设备做校准检测,仔细检查TBI照射用的设备和 治疗室的情况,包括: 1.检查治疗设备的设置,如机架角度、射野大小、 治疗距离、剂量率、射线能量等设定 2.检查附加设备: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部件如均整器、 散射屏、吸收屏、屏蔽挡块等的位置是否准确; 3.检查测量设备机器参数是否正确,并作相应的校 正;
算法三:基于组织最大计量比、输出因子、体膜闪射因 子和平方反比因子等的计算每检测单位的剂量。
TBI射线能量选择

光子能量的选择:由于组织侧向效应和剂量建成区的影响, 照成体中线和表浅部位的剂量的比值随能量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患者体厚的增加,较低能量的X(γ)射线造成的表 浅部位的剂量高于深部剂量,因此至少要选择6MV以上的。

2.临床资料显示,肺剂量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率生 关系有一定的阈值约在7.5~8.0Gy。

研究资料显示:剂量率的大小对放射性肺 炎的影响至关重要。
• 0.5-4Gy/min时,肺炎始发剂量约7.5Gy。 • 肺受量增加到9.3后,肺炎发生几率增加50% • 0.01-0.05Gy/min时,肺炎始发剂量为9Gy • 0.025Gy/min时,肺受量9.5Gy,60例患者 无一例 放射性肺炎
注意:在TBI技术里补偿器既不能太大,密度也不能太高, 否则在加工方面的一个失误就可能实际剂量比较大的错误,Leabharlann 此多选择铝材或有机玻璃做补偿器。
TBI肺部剂量估算


过高的肺剂量会引发间质性肺炎。这种并发症没 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影响了TBI的疗效。 肺剂量控制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肺实际受量估算。肺是低密度组织,如不进行 组织不均匀性校正,其实际剂量会高于其他部位 的剂量,并依赖于射线能量和患者的体厚。
其中:τ为厚度比(在感兴趣点组织等效补偿器与补偿膜在该点产生相同的剂量效果 时的厚度之比);对于能量小于10MV的X线该值为0.7;Sc为补偿器材料 的密度;TD为总的应补偿的组织的缺损厚度。
式中Lmax为身体中最大的部位的厚度,L是需要补偿的特定部位的厚度,ρ肺为 肺的密度,L肺为该部位肺的厚度。 方法一是基于给定点的组织缺陷给出了计算补偿器厚度的模型,但没有考虑到光束剖面 和离轴比。
全身照射技术
2015.11.2
全身照射技术


全身照射技术(total body irrdiation,TBI):是一类特 殊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利用钴-60γ射线、电子线或高 能X线对全身、半身、全骨髓和全淋巴等照射治疗等。 照射模式分为:分次照射模式(FTBI )、大剂量单次 照射(STBI )。
体内剂量测量: 1.定义在腹脐部位的体中点,处方剂量由TMR计算 得出。 2.多部位体中点的TMR平均值计算处方剂量,通常 可选头、颈、肩、胸、腹、膝、踝、等七个部位。 算法一:直接测量法,分别测量入射剂量DA和出射剂 量DP,经修正后计算出体中点剂量Dm。
其中:Fc为修正系数,用来修正特定照射条件下DA和DP的剂量关系,通常依赖于射线 能量、患者体厚、探测器类型等。
二、动态TBI:使用相对小的照射野,通过某 种方式的平移或旋转的方法使得照射野覆 盖全身。
TBI投照方式
通常TBI采用相同权重的对穿 野照射。 分为:平行侧向对穿(LAT)和 前后位对穿(AP/PA)

LAT位需注意:1.患者的手臂遮挡的是肺部而不是脊柱后方; 2.按照体外侧的骨性标志距离来记录患者的体位,定位患 者的矢状轴与光束的中心轴垂直;3.由于患者冠状轴方向 厚度变化较大,需要使用补偿器控制头颈部和四肢的剂量 均匀度在±10%,补偿器的位置用固定钉子的阴影与身体 上的骨性标志参考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