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村名来历

合集下载

文安(河北省廊坊市管辖县)—搜狗百科

文安(河北省廊坊市管辖县)—搜狗百科

文安(河北省廊坊市管辖县)—搜狗百科文安县是全省首批跨入小康的24个县市之一,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先后争取立项并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小杂粮、绿色食品基地等18个农业项目,被誉为“红珍珠”的文安红小豆,以皮薄肉厚、饱满均匀、沙性大、色泽上乘而驰名中外,俏销国际市场。

县办工业名列前茅,其中真空开关、摩托车点火线圈、自控伴热电缆、汽车暖风管等20余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以6家塑料企业为主体的天龙集团公司拥有国外进口万克注塑机5台,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华北首屈一指;巨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利税超千万元。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塑料、五金、机械、化工、砖瓦、地毯、电线电缆和胶合板为主导的8大支柱行业,其中以胶合板行业最具特色。

目前,全县胶合板厂已达1121家,年产值20亿元,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胶合板生产销售基地。

全县生产各类产品560种,其中名优特产品198种,出口创汇产品23种。

为加快引资步伐,县委、县政府在税收、土地征用、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开放的文安欢迎国内外企业家来此投资兴业。

京津冀地区大开放的氛围和活跃的经济交流为文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由传统的农业大县迅速转变为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县。

产业发展呈多元化态势,聚集形成了人造板及建筑建材、机床交易、电线电缆、塑料化工、钢铁轧延、地毯纺织六大主导产业。

2000年,文安县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

目前,六大行业共有企业73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近11万人,2005年营业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达到176.37亿元、51.03亿元、1.64亿元。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对接北京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012年6月29日,北京公交线路943路引进文安。

人造板行业:以文安县左各庄镇为中心,辐射柳河镇、滩里镇、文安镇、刘么管区,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人造板产销基地,共有企业2500多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

莒南村名的来历

莒南村名的来历

莒南村名的来历(文疃)【文疃】据《孙氏支谱》:“吾族孙氏自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东海孙家山迁至铁牛庙,又迁东上涧,复迁文疃。

”因村靠浔水,座落处是一片河疃平川,且近处有座大古坟,故取名坟疃。

后嫌“坟”字不佳,于1958年撤区改乡时,将“坟”改为“文”字,改称文疃。

【王家沟】相传,民国初年,王姓自东海县三怀堂迁此定居,因村内有一条沟,故名王家沟。

【看马庄】相传,南宋时,农民起义军红袄军首领李全、杨妙真盘踞马鬐山,在此处存放军马,并有专人看管。

据《陈氏家谱》载:“自明洪武戊申年(1368年),由东海大村迁日照车疃居,后分居莒南看马庄。

”陈姓迁此定居,依照马鬐王曾在此设立看马场,取名看马庄。

【下大兰沟】民国初年,陈姓自看马庄迁此建村,因村座落在上大兰沟下侧,故名下大兰沟。

【尉家沟】据《重修莒志·民社志》:“尉氏明洪武初由江苏东海县来莒,……雍正初年始迁莒东关……分住苍沟,其他各支住……尉家沟。

”尉姓迁入时,邵姓已住百余年,称邵家沟,后因尉姓人户渐多,改称尉家沟。

【上大兰沟】相传,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陈姓将村建在一座山峦下的沟旁,故名大峦沟,后“峦”字演化为“兰”字。

1958年以方位改名上大兰沟。

【大草岭后】据“陈氏碑文”记载:“始祖自洪武戊申( 1368年),由东海迁日照,至今为九世。

”据《重修莒志·民社志》:“明洪武戊申年,始祖母陈赵氏,率子六人,由东海迁山东日照县西车疃,始祖兑行六,至十世从先,于景泰四年(1453年)迁莒南草岭后村,后分三支,析居圣母家、左家沟、薛兰沟、扬家山等庄。

”因村座落在长满山草的大岭后边,故名草岭后。

【后草岭后】相传,明朝末年张姓自日照太平桥迁居此地,因居于大草岭后北,且村小,故名小草岭后。

1946年按方位改称后草岭后。

【左家沟】左姓建村时,村内有一条沟,故名左家沟。

【薛兰沟】因村建在薛兰沟西侧而得名。

1958年以建设新农村之意,改名新村。

饶阳一百多个村名的来历,赶快找找自己村儿的名字吧!

饶阳一百多个村名的来历,赶快找找自己村儿的名字吧!

饶阳一百多个村名的来历,赶快找找自己村儿的名字吧!一、段君道、孔君道古名叫平原里,金代金章宗明昌元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九0年,十二月丁亥章宗到饶阳来阳,离开官道所走过的道路,因而叫君道。

明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六九年,段氏夫妇和五个孩子迁居君道附近居住,后来以姓氏得名叫段君道。

位于饶阳县城东南。

现该村段姓仍居多。

明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四0四年,从同西洪桐县迁来杨氏家族和从浙江温州迁来孔氏家族在君道附近居住,因孔氏家族户大人多,以孔姓起名叫孔君道。

二、南刘庄明永乐二年,也就是一四0四年,从同西迁来刘氏兄弟两家,先居住九吉村,一段时间后,又从九吉村迁来此地定居叫刘家庄。

因北边有个村叫刘家庄,故起名叫南刘庄。

因村小人少,又名小刘家庄。

后世简化为南刘庄。

位于饶阳县城东北方向。

早年这里产荆条较多,编筐业较发达。

三、李池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从同西洪桐县迁来此地定居建村,因李氏来的早,地处河套内,村庄地势洼,经常有大量积水成池,故以姓氏起名叫李家池。

后世简称李池。

该村位于饶阳县城北。

以农业为主。

四、张池相传明代初,从圣水搬来姓张的叔侄两家,在此建村。

(其他与李池相同,故此得名张池)五、朱池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朱王两家(姑舅弟兄),在此建村居住。

(其他与李池相同)六、白池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的白氏家族在此定居建村(其他与李池相同)七、菜园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耿、王、刘三家在此定居,因离城近,以种菜为生,当时俗称菜园,因而得名菜园。

八、良见元朝时,名叫梁鉴,即以梁氏为鉴之含义。

该村早年的梁和卿、梁大有曾被誉有仗义疏财的美德。

村民为纪念他们起名叫梁鉴。

后世演变为良见。

该村之梁氏孝义碑,梁氏祖莹碑,都有记载。

早年期间以制花炮手工业居多。

九、邵家村明永乐二年,公元一四0四年,邵氏从山西洪桐县迁来饶阳,来此定居,因离城近,以种菜为生,当时起名叫邵家园子。

文安古八景及简介

文安古八景及简介

文安古八景及简介
文安古八景是指中国北京市文安县境内的八个风景名胜。

1. 九太菩萨庙:位于九太山的山顶,是文安县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九太菩萨庙建于明代,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景区内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古树。

2. 百花山:位于文安县城东南部,山上种植了各种鲜花,四季绽放,被誉为“花的海洋”。

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这里观赏花海的美景。

3. 三山堡遗址:位于文安县城东北部,是明代以后文安县首府的遗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是研究明清时期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4. 南侨古村:位于文安县城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

这里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5. 涧沟村:位于文安县城西部,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

村内有着清代建筑风格的房屋和古老的梨园,是文安县特色农村旅游景点之一。

6. 鲁密遗址:位于文安县城北部,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夏商时期的古遗址。

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7. 北屯古村:位于文安县城西南部,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村内有着古老的建筑和民俗文化,游客可以领略到传统农村的风貌。

8. 红石峪:位于文安县城北部,是一个以奇峰异石为特色的风景区。

这里有着独特的红色岩石和峡谷景观,是爱好户外探险的游客的理想去处。

以上八个景点分布在文安县的不同地区,各具特色,既有名胜古迹,也有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文安名字的意思

文安名字的意思

文安名字的意思
文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

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安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文安成为了北方重要的商贸城市,被誉为“京南第一州”。

文安名字的来源有着多种解释和寓意。

据《文安县志》记载,文安名字源于“文安洼”。

文安洼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沼泽地之一,面积约为 1200 平方公里。

在古代,文安洼是一个著名的渔场,人们在这里养鱼、捕虾,过着幸福的生活。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安”的智者,他来到了文安洼。

他看到这里水草丰茂,鱼虾丰富,认为这是一块宝地。

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定居,并开始繁衍生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的后代们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

后来,这个村庄被命名为“文安县”,并最终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另一种解释是,文安名字的意思是“文化平安”。

在古代,文安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化名城,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文人墨客们相聚一堂,探讨文学、交流思想,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此,文安名字的寓意是“文化平安”,希望这个城市能够一直繁荣昌盛,文化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无论哪种解释,文安名字的意思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内涵。

文安这个名字,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也标志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欣赏。

古洼

古洼

古洼名称的由来河北廊坊文安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境内河流数黑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大清河、赵河穿境而过。

当地地势低洼承担着清南地区五专十四县5100平方公里的沥水,历史上十年九涝。

使这里的农耕产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谓‘淹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就是当时的真式写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安县得名古洼,并在长期与水涝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生独特的洼淀文化,成为了冀中洼淀文化古城。

古洼食的由来由于古洼地势低洼,常年的水涝灾害给古洼人民带来了艰苦的生活环境。

但与此同时,水带走了庄稼也带来了丰富的水产资源。

洼淀积水期为淡水鱼类和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春地出泥鳅,秋来水横流”、“开河小鲤多,当年水漫坡”,鱼虾自然经常光顾百姓的餐桌。

草丰鱼肥,渔业养殖与渔业捕捞,在积水期成为了不少农户的主业。

当地居民在涝雨过后,手拎水桶,很容易的就可以在村外的水洼中捡上几斤小鱼,回家后用文安的传统吃法“贴饽饽熬鱼一锅掀”,丰盛的午餐就出锅了。

“一锅鲜”就是由传统的“贴饽饽熬鱼一锅掀”演变发展而来的,并由此形成了洼淀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

古洼一锅鲜,把原始洼淀菜肴“贴饽饽熬鱼一锅掀”发扬光大,为大家呈现冀中地区特色烹鱼手艺以及饮食文化。

发展历史古洼一锅鲜,来自文安,于九九年初来到廊坊,起初只是五十平米的路边餐馆,经过八年的拼搏,现已成为跨地区连锁加盟企业。

加盟店遍布廊坊、石家庄、内蒙古、辽宁、北京等共七家直营店十家加盟店。

古洼服务团队简示图A .B.C.规范加盟体系,全面开拓加盟市场,对外展现公司整体形象,提供加盟公司整体C I形象规划及宣传开发,网站相关信人员招募、教材编写、培训执行、业务咨询接洽,实地勘察、加盟跟进,走访客户及客户服务系统维护。

息的更新及新店重点推介,画报、海报制作,广告宣传,文案策划员工派任、建立人才储备库,店务规章制度更新执行。

单位团队(前厅)领班——服务员(生)、传菜生(酒水员)、收银、迎宾(领位)、保安、保洁(后厨)厨师长——厨师、配菜、面点、杂工(行政)——会计、出纳、库管修身烹食以为民享经营理念——慎于畏小智于治大用人理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爱廊坊征文 文安县解佳旺

我爱廊坊征文 文安县解佳旺

我爱你廊坊文安县陈黄甫中心校解佳旺廊坊市,河北省省辖市,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首都北京,东与天津交界,南接沧州,西连保定,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与河北各市相比,廊坊的历史算是短暂的,听家里老人说清光绪年间京奉铁路修通,当时的廊坊只是一个小村“郎房村”,在村西设立有火车站。

关于“廊坊”名称的来由,有人说是宋朝初年,安次县出了个宰相名叫吕端,他的父亲叫吕琦,官拜兵部侍郎,这位老人曾在老家(今属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宅院。

由于房屋高大,气派壮观,主人又是朝廷重臣,故而远近闻名,成为这一带地标性的建筑,人称“侍郎房”,之后逐渐把这座宅子的名称变成了地名,就这样廊坊经历了一个由“侍郎房”“郎房”“廊房”“廊坊”的演变过程。

再加上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更是名声大噪。

廊坊市现辖广阳区、安次区两个区,三河市、霸州市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平方公里。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

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它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

这些条件是让它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它以前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是,它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展现着独特时代魅力今天的廊坊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这令我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就是廊坊市文安县人,我也是廊坊的一份子,我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勤奋学习,长大后积极参加到美丽廊坊的建设中,让我们的廊坊更加的辉煌绚烂,。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旅游文化产品分析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旅游文化产品分析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产品文化分析班级:1202姓名:杨庆贺学号:912312204专业:市场营销专科目录:一:文安简介二:最佳旅游时间三:文安美景四:文安特产五:SWOT分析[文安简介]文安县基本概况:文安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幅员面积1028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3个乡镇、5个国营农场。

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近年来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年均气温11.8°C,年均降水量594毫米。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土地资源丰富,是华北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

最佳旅游时间文安县四季皆宜旅游。

文安县处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自然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影响,境内气温适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

形成了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12.4℃。

文安美景胜水荷香今霸州市胜芳镇原属文安县。

此处原为胜芳淀,过去多栽植莲藕。

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映衬盛开的荷花,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绵延数十里,灿如云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美丽的景象真有杭州西湖的风采,故称之为胜水荷香。

胜芳集市贸易繁荣,商贾云集,为直隶(河北省)六镇之一,南来北往的人跨关渡河,胜水荷香的美名传遍海内外。

文谭灏影文谭灏影在文安县城北偏西8公里,急流口乡急流回村的北急流口(自然村)西北边。

其地古临漳水,系河道决口急流冲积而成的深水大坑。

澄波浩渺,古岸萦回,天光倒垂,日影在下,人游览于岸边自有一番乐趣。

因年代久远,现仅存二三百平米面积。

原有石桥一座,名为“文济”,清代咸丰九年曾经重修过,今已不存。

潭本名“文安潭”,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到过这里,说文安潭的名字是禹王给留下的。

汉桧凌霄灵集寺内有的两棵高大的桧树。

文安县建置沿革

文安县建置沿革

文安县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均属燕国之域。

秦代,处十广阳、钜鹿两郡交界地。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立安县(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义名之)。

属幽州渤海郡,县治在今人柳河东侧(遗迹已湮没)。

东汉,文安县属冀州渤海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属冀州河间国。

三国·魏,文安县属冀州河间郡。

晋,文安县属冀州章武国。

北魏,文安县属瀛州章武郡。

隋,文安县属章武郡。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改隶瀛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隶属河间郡(大业七年析文安、平舒两县地置丰利县,亦属河间郡。

治所即今文安镇)。

唐,文安县属瀛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丰利县升入文安县,徙县治于原丰利城(今文安镇),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属河北道鄚州(开元十三年郊字改为莫。

天宝元年奠州改为文安郡,至德二年复为莫州)。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割燕云16州赂契丹。

文安县随莫州入契丹(公元947年改国号辽)。

属幽都府(后改析金府)益津郡。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攻辽克益津关置霸州,文安县属霸州。

宋,文安县属河北东路霸州(太平兴国六年以霸州淤口寨建破虏军,析文安等三县的317户属之;以涿州之新镇建平戎军,析文安县、大城县500户从军)。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省永清县入文安县,移州冶于此,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复徙治故地。

政和二年(公元1113年)改霸州为永清郡。

文安县属之。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文安县属河北东路霸州。

元,文安县属大都路大兴府霸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文安县属北平府霸州。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属顺天府霸州。

清,文安县属顺天府霸州。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设四路捕盗厅,文安县隶南路厅。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直隶于顺天府。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文安县属直隶省顺天府,民国3年隶津海道,民围17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文安县属河北省津海道。

大名村名溯源

大名村名溯源

大名村名文化溯源一、大名镇县前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因位于旧县衙门南面,故名县前街。

,马文操神道碑原存于城内文庙(实验学校)内前院,后移至北关县招待所东院,今挪至大名县碑林处。

此碑立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五月二十五日。

马公是五代晋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

碑铭及序为贾纬奉撰。

道前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因位于旧道台衙门前边,故名道前街。

路北有关帝庙,拜堂下有一口大钟,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铸造,撞之声闻数里。

铸造工艺较高,至今其面光洁不锈,“破四旧”时,经多次夯砸仍完好无伤。

关帝庙,在解放后即改建为人民剧院,其钟仍置于院内。

后来移至大名碑林园内陈列,供人观赏。

玉带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因该街成环状,形若玉带,故名玉带街。

菜园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据传,古时这里菜农较多,故名菜园街。

张小街古时,这里是无名小街巷,因街南头有一张姓大户,明朝时,某知府命名为张小街。

解放前,街西有一老爷庙,庙前称宫前,庙后称宫后。

解放后,也并入张小街,但人们对那两处地方仍有称“前宫”“后宫”的。

寺胡同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从前,这里是通往普照寺的一个胡同,故名寺胡同。

普照寺建在城西南角,是宋朝旧城(今大街)建的古刹(chà庙),明初迁城时,寺僧随来,并建此寺,规模宏大,僧众二百余人。

明嘉靖、万历及清顺治时,屡次修缮,游人甚多,并有不少名人题咏。

后渐倾废,因藏经阁失火,寺基半为民占。

同治十三年(1874),大名、顺德、广平兵备道恩褔聚金补修,一度粗具旧观。

后又拆毁,如今泯(mǐn)灭无存。

大寺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古时,此处有普照寺,规模宏大,故名大寺街。

北城隍庙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从前,这里有座城隍庙,其位置又靠北城,故名北城隍庙街。

油坊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从前,这里的油坊很有名气,故名油坊街。

马厂街今大名城内的一条街。

清朝时,此地西边是练武场,练武者均拴马于此,故名马厂街。

满洲街据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大名县志》记载:“顺城至东门,所谓东大街也,西行北为满洲街。

廊坊地区历史沿革

廊坊地区历史沿革

廊坊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很早以前这里就分布有许多条古河道,河两岸的肥沃土地,是我们祖先劳动生息的地方。

四千年前,我国原始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时期,黄帝就是我国北方一些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据史书记载,“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这个古安墟就在安次县的常道村附近。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个北燕是由黄帝部落的姬姓氏族发展而来,其中心就在今天的河北北部,而廊坊正处燕国京畿之地。

战国时期,这里属七雄之一燕国封疆。

秦朝(公元前221一一公元前206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

我区北部(今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属渔阳郡,中部(今廊坊市、安次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属广阳郡,南部(今文安县、大城县)属巨鹿郡。

西汉(公元前206一一公元8年)高祖年问,始置安次县、文安县、东平舒县(今大城县),属幽州刺史部勃海郡,置方成县(今固安县境内),属燕国。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益昌县(治所在今霸县策城村),属幽州刺史部涿郡,置路县(辖今三河县)、雍奴县(辖今香河县),属幽州刺史部潞阳郡。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儿7年),安次县改属燕国。

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方成县改属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属幽州刺史部广阳国。

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封广阳王子云为临乡侯国(今固安县境内),广阳王子发为阳乡侯国(今固安县境内);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37年),封广阳王子顷为益昌侯国(今霸县境内),均属幽州刺史部涿郡。

王莽(公元9一一24年)改制之后,复古十二州,“州郡交错,莫知所从”,疆域呈紊乱状态。

东汉(公元25一一220年)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方成县改为方城县,属幽州广阳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属上谷郡。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1年),文安县、东平舒县属冀州河间国。

永元八年(公元96年),废阳乡侯国、临乡侯国、新昌侯国(今保定地区新城县境内)入方城县,属幽州涿郡;同年,废益昌侯国入安次县,属幽州广阳郡。

淮北一些村庄名称的由来

淮北一些村庄名称的由来

淮北一些村庄名称的由来看看你是哪村的我市自然村繁多,考其名称由来,以姓氏命名者居多,余者因物、因事、因地理位置、因民间传说等而得名。

全市自然村庄名称以姓氏命名的占50%以上。

开头第一个字用“张”的,如张庙、张圩子;用“王”姓的,如王尧、王岗;用“李”姓的,如李家、李乡;用“刘”姓的,如刘小庙、刘公庄。

还有用朱、陈、杨、赵、郭、周、孙、郑等70余姓作为庄名的开头一字。

姓前加“小”的有近500个,如小李家、小陈家;加“大”的近200个,如大王庄、大徐家。

以方位命名的有100多个,如东马庄、南园、西油坊、北程家、中王楼、前丁庄、后丁庄。

以数量词命名的100多个,加二里庄、三道口、四里庙、五里郢、六里庄、七里井、八里赵、九里湾、十八盘路。

市境内自然村重名较多,如叫张庄的40多个,叫王庄的20多个,叫刘庄的20多个。

下举25例,述其地名由来。

一、因姓得名蔡里:因汉朝时的孝子蔡顺而得名。

《龙文鞭影》载,蔡顺幼时家贫,母病断炊。

他每天到山上摘桑葚供母充饥。

有一次正在将桑葚拣成青(生)、红(熟)两堆时,适巧赤眉军一对人马行经路旁,“见而问之,蔡顺具实以告:‘熟葚奉养病母,生葚留作自食。

’赤眉军感其幼而至孝,赠与小米一袋。

”那是负责风俗记载的“采风者”把“蔡顺拾葚奉母”列入全国“二十四孝子”之一。

所居村庄因是孝子蔡顺的故里而得名“蔡里”。

宁山:在宋疃集。

因山之北麓有春秋齐国大司田(农官)宁戚之墓,故名。

项公堤:即濉溪老城西护城堤,今烈山路。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 58年),安徽巡抚高晋堪修濉堤,见濉溪集镇宛在水中,饬凤阳府知府项樟环城筑堤,以资保护。

民感其惠,称“项公堤”。

刘桥:建国前,集北王引河上有一水漫桥,为刘姓出资兴建,因名“刘桥”,集因桥得名。

二、因物得名旗杆村:清乾隆、嘉庆年间,今马桥东北凤凰山下的村子里,有个名叫宋长远的教书先生,他与学生间的感情较深厚。

道光末年,他81岁时毅然去凤阳府应试,但刚得中就病死了。

大清河畔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乡西码头古村落探微

大清河畔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乡西码头古村落探微

人渐渐过世,大多数老房旧院已关门落锁,弃而不 ①陈桢:《文安县志·方舆志》,成文出版社,1968 年版,第 81 页。
·8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淡薄,因而能够幸存至今的宗族建筑也就更少。山 筑及布局严谨、规整,与其家族世代多有为官出仕 西、天津以及河北虽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 有关,宗祠内现还遗存刘庸题写的匾额、乾隆御题
氏、陈氏、何氏三姓宗族在历史上政治追求、社会 地位、经济基础、文化层次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其 宗祠的建筑文化意蕴也存在差异。在一个村落中 能有较多宗族而宗族又各不相同的状况并不多见。 也恰因其珍稀,所以该村落在北方宗族文化研究中 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个案价值,学界应深入挖掘。
的博物馆,展现着房屋建筑百年的历史。百余年来 建筑材料的更新、建筑装饰的变换、建筑理念的变 化以及建筑结构布局的多样性,充分反映了该村 经济、文化、民俗、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使 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该村历史的绵长。
王玉亮
(廊坊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西码头古村落位于河北省文安县大清河畔,村中三氏宗族自明代即居住于此,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
的古村落形态。它是北方河泛区宗族避难聚居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其宗祠、民居在古建筑技术和古建筑艺术上
都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重点保护和开发。在对其保护和开发上,应注意突出乡土特色,传扬地域文
多么狭小,每院必有通往街道的排水孔,而且院落 村风貌,在一轮又一轮的拆旧建新中已荡然无存,
与街道形成较大落差,更便于排水。三是房基非常 西码头古村落、古民居能够幸存并能较完整地保
高,这样既可防潮、防碱,又可在河水泛滥时减少浸 存原有风貌,在北方乡村确实是个奇迹。

文安县村名来历

文安县村名来历

文安县村名考(一)自然村村名考城镇战国时期形成村落,原名太阳。

隋大业七年为丰利县治,唐贞观元年省丰利入文安,文安县治由位于大柳河东侧的“文安故城”迁此,该地遂称为城关。

1961年改名城镇。

东关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王、李二姓从山东迁来此地定居,后不断有人迁来,发展成村。

因位于文安城东门处,取名东关。

西关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葛、樊二姓由山东迁此定居,因位于文安城西门外,得名西关。

边王赵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边、王、赵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各自以姓起名:边王赵、北王庄、赵家庄。

1949年三村合并,得名边王赵。

大叩皂北宋景佑年间(公元1034—1038年)立村。

据传,杨六郎镇守易津时,这里是放牧军马的地方。

建村时以此地的历史经历和地处寇水流域得名寇皂店。

政和年间于村西南侧又建一村,名小寇皂店。

这村改名大寇皂清末简化为大寇皂,民国初年写做大叩皂。

泗各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温、刘、谷、皮等姓由南京诏迁此地立庄,得名四家庄,因距文安县城较近,后改名峙郭庄。

明末以该村靠近泗水河演化为泗各庄。

北光洲宋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立村,以其三面环水的地势特征得名光洲。

随着人烟的增多,清代分化为3个村,这村梁姓居多,名梁光洲,1958年以方位改名北光洲。

西光洲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北光洲。

东光洲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北光洲。

后孙章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孙、章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以姓得名孙章村。

清代时由孙章迁出部分居民在该村东另立村庄,起名后孙章。

前孙章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后孙章。

吉村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李姓在此地立庄,取吉利之意起名吉村。

房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房姓在此立庄,以姓得名房家庄。

后简化为房庄。

留郡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有一郡官因仕途潦倒,在此隐居,发展成村得名留郡村,1958年简化为留郡。

文安县辛庄村被命名为县级“双文明村”

文安县辛庄村被命名为县级“双文明村”

文安县辛庄村被命名为县级“双文明村”文增;永年;耀民【期刊名称】《中国天主教》【年(卷),期】1990(000)003【摘要】河北省文安县辛庄村共有居民206户、1060人,全村成年人中有95%信奉天主教,是全县最大的一个教友聚居村。

这个曾被称为“碱土辛庄”的偏僻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村民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半年吃,只得靠烧盆窑、熬硝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归还了多年被粮库占用的教堂,积极帮助这个教友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发动县、乡有关部门在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这个村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县、乡有关领导还真心诚意地同宗教界人士交朋友,不断增进感情,融洽关系,老会长田春华教友还被选为廊坊市第一届政协委员。

教会也积极配合政府做工作。

【总页数】2页(P32-33)【作者】文增;永年;耀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976.1【相关文献】1.大哨之路——走进安宁市和昆明市"文明村"、云南省爱卫会"卫生村"和云南省"文明村"大哨村 [J], 王朝云;顾建安;李荣富;李文武;武光;李正海2.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村建设探索r——以福建省浦城县双同村为例 [J], 李妹珍;刘淑兰;谭文华3.打造群众满意的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泰兴市东顾村文明创建经验 [J], ;4.走共同富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村——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长特别助理刘学斌在琼山市检查文明村建设情况 [J], ;5.有钱不乱花建堂建校一起抓——记天主教友聚居村被命名为“文明村” [J], 任旺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文安

历史文安

历史文安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文安自古就有“收了文安洼,粮食盛不下”、“涝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的谚语,历史形成的洼淀文化,创造了文安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纵览文安历史的星河,众多文官武将、侠客豪杰、名流志士、民间艺人重文尚武,自强不息,功绩斐然,名垂青史,光照着古洼子孙。

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兄弟扯起“官逼民反”的起义大旗,转战华北,震惊朝野,有力地打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

官拜清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陈仪以“扩大狭隘之处,分减盈溢之水,疏通阻塞之所,统摄漫际之流”的治水之道,而受到清怡亲王允祥的褒奖,并成为清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和理论家。

一代武术宗师董海川幼习拳术,生有神力,遍访名师,创八卦掌四十八法,被武林推为内家八卦掌始祖,艺惊武坛,高徒辈出。

西河大鼓创始人之一的朱大官,以富于创新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自成朱派西河,在清末华北、东北等地享有盛名。

此外,唐代诗人王之焕、宋代大词人苏洵都曾在文安做官居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秀丽诗篇……同充满血泪和斗争的中国近代史一样,饱经沧桑和苦难的文安人民,为推反“三座大山”和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支前模范”高秀玲、“爆炸英雄”刘兴琪、“抗日雄鹰”任云阁、“雁翎队长”褚国恩……他们的名字曾经远播华夏,威震敌胆,为今天文安的繁荣昌盛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今天的文安人民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奋勇前进。

水韵文安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文安县位于京津保中心地带,地处“九河下梢”,历史上是碧波千里的“鱼米之乡”,是“进京下卫”重要的水陆码头。

文安于2100多年前的汉代置县,以“崇尚文礼,治国安邦”得名。

现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幅员面积1028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3个乡镇、7个管区、5个国营农场,383个行政村。

东临天津市静海县,西接雄县、任丘,南连大城县,北隔大清河与霸州相望。

历史上的文安与水结缘,因水而兴,蕴蓄着深厚的洼淀文化。

文安——千年古县借势雄安迎巨变

文安——千年古县借势雄安迎巨变

文安——千年古县借势雄安迎巨变来源:廊坊云报(图为文安县政府)雄安新区建设,为千年古县——文安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当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借势雄安新区建设,正阔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安县共辖13个乡镇、5个国营农场、1个省级开发区(一区三园),共383个行政村。

全县幅员面积1037平方公里,为廊坊市面积最大,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54万。

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以“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置县文安,2000多年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了古洼儿女崇文尚礼、耿直敦厚的优秀品格,4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文安诚信为本、尊商安商的良好声誉。

人杰地灵更多慷慨悲歌之士,文有苏洵王之涣,留下千古绝唱,武有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得到不朽传承。

当代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著名笑星李嘉存等诸多名人大家从这里孕育走出。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文安县西临雄安,东接天津,北望京城,坐拥京津雄三角的金边支点区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丰富的地域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并昭示着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

交通路网日臻完善。

“四纵两横”路网体系日臻完善:京九铁路、京台高速穿行而过;大广、荣乌、津石、京沪4条高速公路环城相抱;规划的多座高铁站密集布局,贯通全国铁路网;规划的京德高速,直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尽显利用空港、海港,出行四面八方之灵便,更有拓展京津雄市场独有之优势,真正做到“进京入卫接雄安,上天入海通全球”。

地貌地况特色鲜明。

地处蓄滞洪区是文安最鲜明的地域特征,文安县域面积的4/5处于文安洼内。

文安洼是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为海河流域淹没面积最广、滞洪容积最大的蓄滞洪区,承担着上游五市十四县5100平方公里的沥水蓄滞任务,保护着天津市、雄安新区、京九铁路、京沪铁路及华北油田的防洪安全,在大清河系乃至海河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清河畔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乡西码头古村落探微

大清河畔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乡西码头古村落探微

大清河畔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乡西码
头古村落探微
王玉亮
【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1)003
【摘要】西码头古村落位于河北省文安县大清河畔,村中三氏宗族自明代即居住于此,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形态.它是北方河泛区宗族避难聚居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其宗祠、民居在古建筑技术和古建筑艺术上都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重点保护和开发.在对其保护和开发上,应注意突出乡土特色,传扬地域文化,以保护为基点,形成区域性开发.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王玉亮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寻幽访古苏州畔千年村落醉迷人——苏州计划5年修复17座古村落 [J], 若贫;
2.西码头古村落传统建筑工艺研究 [J], 袁洪升;杜鹏飞;古勇;刘妙君
3.汾河之畔古村落--丁村 [J], 董肖肖
4.汾河之畔古村落——丁村 [J], 董肖肖
5.广东省古村落:梅县区雁洋镇三乡石楼村 [J], 肖文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安县兴隆宫镇兴隆宫村

文安县兴隆宫镇兴隆宫村

文安县兴隆宫镇兴隆宫村
佚名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上》
【年(卷),期】2009(0)8
【摘要】兴隆宫村全村总人口2560人,585户,耕地2301亩,党员62名,村民代表39人,人均收入4800元,集体收入3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100多家,主要以电脑桌、橱柜、带钢、果木林业、电子等为主导产业。

【总页数】1页(P57-57)
【关键词】隆宫村;宫镇;集体收入;电脑桌;主导产业;文安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22.6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新兴隆、新发展——临邑县兴隆镇兴隆社区蓬勃发展纪实 [J], 门璐璐;单靖
2.巾帼书记的"兴隆歌"r——记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贾爱云 [J],
3.巾帼书记的“兴隆歌”——记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贾爱云 [J], ;
4.让兴隆村真正兴隆起来——江苏省灌云县兴隆村第一书记张志浩工作纪实 [J],
郑静
5.镇守兴隆为兴隆——访巴彦县公安局兴隆镇分局局长张维久 [J], 殿铭;潘泽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安县村名考(一)自然村村名考城镇战国时期形成村落,原名太阳。

隋大业七年为丰利县治,唐贞观元年省丰利入文安,文安县治由位于大柳河东侧的“文安故城”迁此,该地遂称为城关。

1961年改名城镇。

东关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王、李二姓从山东迁来此地定居,后不断有人迁来,发展成村。

因位于文安城东门处,取名东关。

西关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葛、樊二姓由山东迁此定居,因位于文安城西门外,得名西关。

边王赵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边、王、赵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各自以姓起名:边王赵、北王庄、赵家庄。

1949年三村合并,得名边王赵。

大叩皂北宋景佑年间(公元1034—1038年)立村。

据传,杨六郎镇守易津时,这里是放牧军马的地方。

建村时以此地的历史经历和地处寇水流域得名寇皂店。

政和年间于村西南侧又建一村,名小寇皂店。

这村改名大寇皂清末简化为大寇皂,民国初年写做大叩皂。

泗各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温、刘、谷、皮等姓由南京诏迁此地立庄,得名四家庄,因距文安县城较近,后改名峙郭庄。

明末以该村靠近泗水河演化为泗各庄。

北光洲宋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立村,以其三面环水的地势特征得名光洲。

随着人烟的增多,清代分化为3个村,这村梁姓居多,名梁光洲,1958年以方位改名北光洲。

西光洲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北光洲。

东光洲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北光洲。

后孙章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孙、章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以姓得名孙章村。

清代时由孙章迁出部分居民在该村东另立村庄,起名后孙章。

前孙章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后孙章。

吉村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李姓在此地立庄,取吉利之意起名吉村。

房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房姓在此立庄,以姓得名房家庄。

后简化为房庄。

留郡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有一郡官因仕途潦倒,在此隐居,发展成村得名留郡村,1958年简化为留郡。

元里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张、杨、李、华四姓在此定居种菜为生,后发展成村起名园里。

后演化成为元里。

西元里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刘、陈等姓从外地搬来此地定居,以种菜为生,因住地靠近园里。

以方位得名西园里。

相公庄隋朝(公元581—618年),原名丰乐村。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有一张相公死后葬于此地,并树碑于此。

张相公,字仁宪,死后追赠工部尚书,很有名气。

后该村改名相公庄。

麻各庄唐景云年间(公元710—711年)建村。

据传,在此定居最早的一长者满脸麻子,以此得名麻哥庄。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又有李、赵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村。

清代,演化为麻各庄。

大庄子明永乐二年(1404年),孙、吴、李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取名庄头村。

民国初,海丰庄、吴家场归属该村,改名大庄子。

海丰庄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建村,孙姓在此居住,因村址座落在水中高台上,得名海蓬庄,后演化为海丰庄。

吴家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吴氏在打谷场定居,得名吴家场。

赵村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以姓得名赵村。

张庄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张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以姓得名张家庄。

清末简化为张庄。

阜安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刘氏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取安居乐业,物阜民丰之意得名阜安。

徐郭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徐、郭、黄三姓由南京迁来此地,因地居文安县城郊,取“三里长城,七里之郭”之寓意,得名郭里村。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该村西侧又建一西郭里村,到清代各自以姓立庄,该村以徐姓居多得名徐家郭。

1949年简化为徐郭。

袁郭名称含义、来历见徐郭。

苏桥汉朝建村,住户有八个姓(靳、刘、穆、肖、丁、杨、沈、杜),得名八姓村。

宋嘉佑五年(公元1061年),县主薄苏洵来此地察看民情,并建桥一座,民受其福。

为了纪念他,改名为苏家桥,后简化为苏桥。

苑口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苑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后发展成村。

因滨临河道,汛期长发生决口,以地势特征得名苑家口,1949年简化为苑口。

崔家坊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崔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后发展成村,以姓得名崔家坊。

北留寨宋辽交战时,宋军杨六郎部在此扎过营寨,民间流传的三营四寨,“四寨”即指这里。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刘姓从山东迁此后发展成村,因倾慕杨门忠义爱国,取名留寨。

北宋末年,在该村南面又相继建立了两个村,援用此名。

各冠以方位名之。

中留寨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郝姓从河南迁此,在宋寨遗址上定居,因靠近留寨,冠以方位得名中留寨。

南留寨北宋靖康年间杨姓从山东迁来此地立庄,以方位得名南留寨。

西李庄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以姓得名李庄。

1981年在地名普查时,系重名村,按其方位更名为西李庄。

王庄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王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以姓得名王庄。

下武各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武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以姓得名武哥庄。

民国初演化为武各庄。

1981年在地名普查时,因系重名村,改名下武各庄。

善来营北宋年间建村(公元960—1127年)。

据传,宋将杨延昭曾在此扎营,单姓在此立庄,取名单家营。

明永乐年间张、翟二姓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渴望平安吉祥改名为善来营。

宋庄伙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宋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得名宋庄伙(后相继有侯、杜二姓迁入,该村有侯家岗子之别称)。

东三官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王、刘、张等姓从山西诏迁此地各自立庄。

相传,此地曾是杨六郎镇守益津关时设置的驻军营地,由此得名东营,三官村,西营,该村名东营。

1945年,三村合并,名三官村。

1949年又分开,名冠以方位名之。

中三官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东三官。

西三官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东三官。

新镇系古村,取日新月异兴盛发达之意得名。

唐代隶属归义县,宋太平兴国六年新镇为平戎军治,村落随政体而名。

景德二年改为保定军,后改保定县,民国3年改为新镇县,村落复名新镇。

太保庄北宋(公元960—1127年)建村。

相传雍熙三年宋将曹彬率大军北征辽之幽蓟于此建大堡屯兵,后有梁、刘等姓家族从山东迁来在遗址定居取名大堡庄。

清代,该村淀神庙一庙祝名声很大,死后为了纪念他改村名为太保庄。

口村唐显庆年间(656—661年)立村。

名莫金里,系以村东有莫金山(现已成土岗)而得名。

清道光年间,大清河决口,冲毁了村庄的大部,只剩下少数民房,当地俗称该处为口子头,后来人们以此称谓做了村名。

芦阜庄该村原是芦庄和阜新庄两个村,都是北宋年间(公元960—1126年)建村。

芦庄以滨临苇塘盛产芦苇而得名。

阜新庄以村居高地,土地肥沃,人们富足之意而得名。

1945年两村合并,取两村原名首字得名芦阜庄。

辛村原名于家村,建于唐朝(公元618—907年),系以姓得名。

清道光年间,大清河决口,村庄被毁,遂迁移原址东0.5公里处立庄,改名新村,新字演化为辛。

鲁庄子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鲁姓从山东迁来此地立庄,以姓得名鲁家庄,后演化为鲁庄子。

东代庄原名戴家庄,北宋时戴姓立村。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韩、谷两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民国初年村名演化为代庄子。

1945年分为两个村,这村以方位得名东代庄子。

1958年简化为东代庄。

西代庄该村的名称含义、来历见东代庄。

周庄子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周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占产立庄,取名周家庄,民国初年演化为周庄子。

鹿疃原名路疃,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立村。

以村址靠近官道得名。

清代以谐音写成鹿疃。

王庄子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以姓得名王庄子。

田各庄据传,田各庄王姓是由邻村王庄子迁徒而来。

王庄子在明朝时处于大清河北岸,河南岸有部分土地,耕种时隔河涉水很感不便,为此在河南岸设一临时窝棚,俗称田庄,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一部分农户在该处定居,发展成村,取名田各庄。

刘家园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刘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以种菜为业,取名刘家园。

孔家务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孟姓从山东曲阜迁来此地立村,以祖籍为“孔圣人”之乡,取名孔家务。

西庄头据传,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此处驻有为旗人权贵经管其所圈占土地的官员,以位于新镇的西面,起名西庄头。

北舍兴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韩、张、刘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取兴旺发达之意得名舍兴。

明正统年间分为二个村,冠以方位名之。

南舍兴名称含义、来历见北舍兴。

西羊疃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立村。

为预防水患,村址建在意高岗上,该岗蜿蜒十余里,弯曲似龙形,以此取名养龙滩。

明永乐年间有孙、张等姓在该村东南立村,认为养龙滩风水好,冠以方位援用其名,这村遂改为西养龙滩。

清光绪年间演化为西羊疃。

北村北村原名北阁村。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张、刘等姓从陕山西省洪洞县诏迁此地在“玉皇阁”北面定居,以此得名北阁村。

清光绪年间演化为北村。

左各庄左各庄东汉(公元25—220年)建村,左姓居此为始,以姓得名左家庄。

民国初年演化为左各庄。

十间房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张姓由张管营迁此,在大清河南岸立村,得名小张管营。

由于户少房屋少,俗称十间房,民国初正式定为村名。

张管营堤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洪水灾害,张姓从张管营村迁至东淀大堤居住,后发展成村,取名张管营堤。

王淀庄明嘉靖25年(公元1564年),王姓家族迁此定居,因附近建有高淀庄,这村取名王淀庄。

高淀庄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高姓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占产立庄。

因地处文安洼,以姓得名高淀庄。

苏淀庄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苏、张,臧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以地势特征得名大淀庄。

民国初年改名苏淀庄。

吴淀庄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刘姓在此立庄,因村落较小得名小淀庄。

清末吴姓迁来,民国28年(1939年)水灾,这村只剩有吴姓,后村名演化为吴淀庄。

黄淀庄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郝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立村,取名郝家村。

清朝时有黄姓家族迁入,民国初村名演化为黄淀庄。

张管营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燕王朱棣起兵经过此地,在此安营扎寨,驻军首领姓张,后不断有人迁来发展成村,以该地历史经历取名张官营。

清朝演化为张管营。

杨管营该村的名称含义及来历见张管营。

姚淀庄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2年)王姓在此地立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