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论文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目的:总结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经验,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2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78例患儿痊愈出院,有效139例,无效63例。
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Applied different measures to 280 cases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according to their conditions. Results: 78 cases of those got recovery; 139 got partly utility; 63 were ineffective. Conclusion: Many causes induce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palsy. It can raise the daily ability and make the patients come back home and to the society by adopting correct therapeutic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Key words]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Nursing小儿脑性瘫痪指的是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论文
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12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脑瘫;康复护理;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60-02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多伴有精神发育迟缓、视听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并发损害。
为减少并发症,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脑瘫患儿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月~6岁,其中痉挛性四肢瘫50例,痉挛性双下肢瘫1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8例,迟缓性瘫26例,运动过度型14例;其中伴语言障碍者10例,精神发育迟滞者8例,有癫痫发作者7例。
2 护理体会2.1生活护理:家庭与社会对脑瘫患儿康复最基本的要求是患儿生活能够自理,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来提高这方面的技巧与能力,让患儿通过在他人指导下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最大程度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感知、认知能力,培养其学习与社会交往能力。
虽然脑瘫患儿的护理和生活主要由家人来承担,但我们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辅导,把康复治疗目标与护理管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从清晨起床到晚上入睡所有活动都要作为学习的课题,对患儿每日24小时进行严格的训练,使患儿得以沐浴在全天的疗育之中。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患儿脑瘫的类型,熟悉其功能障碍的特点,运用正确方法指导及帮助患儿克服肢体活动障碍,完成洗漱、入厕、穿衣、脱衣、进食、洗浴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各种类型脑瘫对相应治疗性体位要求不同[1],注意治疗性体位的保持,包括睡眠体位、跪位体位、站立体位、行走体位、抱位体位。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论文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论文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和运动障碍。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是很重要的,而且治疗效果将决定患儿出生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研究一直是孜孜不倦的。
在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方面,一些前沿的技术和新的临床检测方法被应用到了研究中。
例如,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化学成像技术来检测患儿的脑功能和神经化学变化,这些检测方法提供了更加准确和高保真的数据,为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小儿脑瘫的治疗研究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硬件设施和治疗手段的升级,为小儿脑瘫治疗的多学科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灵活、快速、针对性强的小儿脑瘫家庭访视服务,使得患儿在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下得到更科学的康复治疗。
在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中,有一些关键的领域,比如临床评估、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等。
临床评估的改进对确定治疗计划和效果监测十分重要。
康复治疗由于其综合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必须满足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因此,优化治疗方案是康复治疗研究的关键所在。
药物治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种传统方法,随着技术的更新、意识的提高,药物治疗被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研究中。
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中,重视小儿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和病情严重程度,区别治疗,建立多中心、多部门、多专业的研究联盟,通过交流共享技术与经验,拓宽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治疗效果。
在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中,早痊愈、提高生活质量、最优的病情缓解程度、发挥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主要目的。
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治疗手段,更取决于患儿自身条件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使得小儿脑瘫患者建立生活目标、鼓励自我发展,发挥社区服务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治疗研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和治疗可能的疾病,积极治疗是获得良好长期疗效不可或缺的一环。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诊疗实践,要有充分的信心,合理和有效地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将为更多家庭和社会带来更为美好的未来。
浅谈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浅谈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1],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该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9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76例脑瘫患儿,经综合治疗,针对性实施康复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76例脑瘫患儿,男49例,女27例,年龄3个月-10岁。
其中痉挛型62例、手足徐动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3例,其它型2例;所有患儿均存在功能障碍和姿势反射异常及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
全部病例按照脑瘫诊断标准及分型[2]来诊断及分型。
患儿入院后,给予心理、营养、预防感染、医护家庭配合等综合护理,经1-2年的随访,凡坚持长时间正规专科治疗者均有好转,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2康复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项最细致的护理,脑瘫患儿的问题往往伴随终生,由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处理能力,该类患儿往往心理支撑能力相对减弱,从而性情孤僻、依赖性强、产生自悲心理等。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儿要有耐心、有同情心责任心,不但要满足患儿的依赖心理,还应对患儿有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应用亲切的态度和美好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关心呵护患儿,对治疗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调动患儿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的心理。
2.2饮食护理脑瘫患儿常伴有口腔痉挛,咀嚼和吞咽功能差,易导致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等。
因此,应鼓励脑瘫患儿多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并指导家长正确喂养,进食时保持坐位,头位于正中,防止食物吸人气管;嘱其家长在患儿哭闹时不予喂食;对饮食有困难者给予协助:可用手指按摩叩击患儿口腔周围皮肤,增加患儿口腔闭合功能;轻轻按摩其颌下舌根部,促进患儿吞咽等,待患儿自动松口时将匙抽出;护理人员还应辅助患儿自己进食,并逐渐减少辅助,鼓励训练其独立进食,让患儿先学会用匙,再学习使用筷子;喂养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发生感染;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婴幼儿需要量足,如喂养不当,会引起营养失调,进而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定期添加辅食,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打好坚实的营养物质基础,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对60例脑瘫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摄食训练护理、语言训练护理。
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病程,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一种广泛的运动障碍,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肌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且可以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或感知障碍等[1]。
1 临床资料本治疗组患儿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6岁。
在进行药物、矫形器与支具训练等治疗的同时,加强了对患儿日常生活的康复护理。
2 一般护理保证病室内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宜,安静,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保持病房清洁干净。
患儿床边加强防护设备,防止坠床。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病房每天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2]。
3 日常生活护理家长抱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对那些头控制能力差而双手抓握的患儿可令双手抓住家长的衣服,搭住家长的肩,侧卧位是适合各种脑瘫患儿的最佳卧位,卧姿中在患儿两上肢、下肢间分别夹一软枕,使上下肢伸展,两腿分开。
休息时以患儿侧卧为佳,这样可使患肢固定,有利于抑制患儿异常的姿势;痉挛型患儿多采取侧卧位,患儿手放于胸前,手足徐动的患儿睡眠的紧张消失,在床上易多动,通常盖被子困难,可以穿长袖睡衣或在毛毯上系带子固定床上。
对于伸展型患儿可将其放在吊床上,悬吊床中间凹陷部应能够使他们躯干和四肢过度伸展[3];脑瘫患儿进食护理:使患儿脊柱伸直,头肩稍前倾,收下颌使其贴近胸部,尽量要抑制异常姿势。
桌椅高度合适,使双足能够着地,增加稳定性;饭前先用手在患儿面部两侧咬肌处轻轻按摩或热敷,帮助咀嚼肌松弛,便于进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了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结合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优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儿脑瘫的概述,然后强调了康复训练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作用,并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认为,综合应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结合优势、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和姿势运动障碍的脑部损伤。
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关注度逐渐增加,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成为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手段。
目前关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开展对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在患儿身上的实际效果,可以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儿脑瘫患者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结合的优势,为小儿脑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对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揭示其在改善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小儿脑瘫患者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对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方向,为促进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进展摘要: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患儿会伴有智力发育、行为异常、语言障碍,当前并无直接治愈方法,多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来起到有效改善作用。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引言: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发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千分之五左右,目前在治疗期间还应当对其展开全面评估,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以此来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如下:1心理护理在疾病影响下患儿的行动能力会受到限制,再加上认知障碍其情绪会出现异常表现,依从性相对较低,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对此为提高其配合度,护理人员在展开康复训练时还应当做好安抚工作,对待患儿应当有绝对的耐心,并做好语气及态度控制工作,尽量以柔和的语气,以免导致其出现哭闹抗拒给康复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同时可采取诱导的方式,利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等逐步进行,因其接受及理解能力较弱,对此需时刻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康复训练护理当前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方法也在逐渐完善,这也使得人们愈发重视康复训练,并将其作为治疗脑瘫的主要方式。
因每位患儿的病情有着较大差异性,对此为提高康复训练的相符性与可行性,还应当在其入院时做好全面评估工作,包括语言、认识、运动及社交能力等方面,将实际评估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针对性,确保其能够在改善脑瘫患儿病情上发挥出最大效用价值[1]。
在此可采取运动与作业疗法的方式对患儿的姿势进行纠正,以此来改善患儿的肌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并且采取各关节部外旋、外展牵引的方式可使得患儿手部的精细性动作水平有效提升,对于患儿的智力情况,还需加强沟通交流,利用语言训练的方式促进其认识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抱姿训练时,对于痉挛型患儿还应当采取面对面牵拉内收肌双下肢分开法,抱球法可用于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患儿家属还应在旁起到一定协助作用,将胸部抵住患儿的颈部,确保其两侧处于对称状态。
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摘要】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需要特殊护理和康复训练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观察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了其重要性和案例实例。
介绍了小儿脑瘫的特点及护理需求,以及康复训练在护理中的关键作用和护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的有效性,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患儿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全面关怀与支持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案例分析,改进建议,研究方向,重要性,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造成了患儿的肌肉控制和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其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受损。
据统计,全球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2到3名患有小儿脑瘫,发病率相当高。
小儿脑瘫对患儿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小儿脑瘫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手段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仍然存在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效果不明显或者康复进展缓慢的情况。
开展针对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深入分析不同策略和方法的实际效果,对于进一步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儿脑瘫患者在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评估这些干预措施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干预策略和方法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有效的护理方式,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我们还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社会融入能力。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与护理体会论文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20- 02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对50例脑瘫患儿实施一般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教育等。
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脑瘫患儿50例,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4例,手足徐动型脑瘫10例,痉挛型双下肢瘫11例,运动过度型2例,弛缓性瘫3例。
年龄最大者11岁,最小者2岁,其中男28例如,女22例。
2 护理2.1 一般护理脑性瘫痪患儿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以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温度20~22 ℃,湿度55 %~65 % ,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1 h/ 次。
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患儿定时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
2.2 饮食护理食物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高蛋白质的食物,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各种代谢功能。
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粥粉为主食,多食瘦肉、肝、蛋、乳及新鲜蔬菜水果。
2.3 康复训练2.3.1 头部训练患儿取仰卧位,用颜色鲜艳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30 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移动及上下移动,训练患儿眼球的追视能力。
家长用双腿夹住患儿的骨盆及双下肢,双手握住患儿双肩,诱导患儿头部上抬。
2.3.2 躯干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下肢取屈曲位,家长双手从患儿双侧髂前上嵴向下方均匀施加阻力让患儿上抬臀部。
先用棉垫、枕头等物帮患儿保持和习惯于侧卧姿势,再帮助患儿转动头部、移动臂、腿完成翻身动作,逐渐减少扶助至独立为止。
2.3.3 坐位训练家长在患儿身边,将患儿双腿慢慢摆成直腿坐的姿势。
使双膝自然分开,脊柱伸展略前屈,家长可让患儿将与身体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玩具拿到体前或体侧,提高坐位平衡能力。
小儿脑瘫康复论文-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小儿脑瘫康复论文-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王辉X(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6)摘要近年,国内脑瘫儿童的康复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研究机构相对增多,但又显单一;研究队伍相对壮大,但教育者没有加入;研究对象年龄偏低,主要集中于学前脑瘫患儿;重医疗康复,轻教育康复,医教脱节;康复疗效评估方法众多,但没有统一模式等。
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出脑瘫儿童康复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脑瘫儿童的潜能,使其能独立地参与、融入社会。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研究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功能评估分类号G760Researchon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oftheCerebralpalsyChildWangHui(Nanjingtechnicalcollegeofspecialeducation,Nanjing210036)AbstractRehabilitationresearchesoncerebralpalsyhaveshowe dnewtraitatpresent:Institutionsofre2searchhavebeenmanifoldandsingleness;Processionofresearc hhavebeengrandnesscomparatively,butedu2catorshavenotentered;Objects,ageofresearcharesmallcompa ratively,theyarepre-schoolchildrenofcerebralpalsy;Medicaltreatmentshavebeenregarded,educati onalrehabilitationhavebeentakenthingslight2ly,medicalhasnotjoinedwitheducation;Measuresofevaluating curativeeffectofrehabilitationhavebeenle2gion,buttherehasnotunificationpattern。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摘要】从一般护理,相关治疗,肌力训练,手动能训练,认识训练,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等方面总结了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小儿脑瘫护理康复护理认知训练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痴变为基础,形成的,但可以变化的运行和姿势异常。
笔者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精心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好下。
1 治疗方法针对每例脑瘫儿,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在实施护理方案治疗过程中,指导家长学会康复训练,充分利用亲子互动关系进行特殊教育。
2 一般护理2.1病室阳光充足,温暖,安静,加强护理卫生,注意营养,消除剌激因素。
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应每天按时空气消毒。
2.2脑瘫患儿入院后,应进行全面评估,在训练中不断补充完善,经常鼓励患儿增强信心,以保持患儿良好的心态。
2.3心理护理患儿由于肢体运行受限,2岁时即可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等,这就需要我们给予较之正常儿童更多的关爱,使其感到安全,满足。
而很多家长缺乏耐心,故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 相关治疗3.1针剌疗法,取穴位如上肢可取曲池、内关、合谷等,下肢取足三里、阴陵泉、承山等。
3.2物理康复治疗,使用脑瘫治疗仪等,通过神经调节和低中频脉冲电流剌激调节机制,使人体产生适应性和协调性反应变化,促进神经侧枝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
4 康复训练4.1肌力训练,对肌张力高的患儿,采用轻手法按摩,帮助四肢被动运行,改善其关节活动度,缓解肌紧张,对姿势异常患儿,按部位分别给予矫形训练,对肌力低下患儿也可采用局部穴封治疗,通过治疗,使其逐步形成正常的姿势和运动。
4.2手动能训练,不会抓物者,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翻动,将大拇指外展伸开,其他手指就容易抻开了。
4.3运行的训练,可在小儿面前放置还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其追视玩具。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36608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和早期干预用于伤残患儿的康复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和早期干预用于伤残患儿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早期干预用于伤残患儿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58例脑瘫患儿与64例伤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脑瘫患儿28例,伤残患儿32例,观察组脑瘫患儿30例,伤残患儿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形式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瘫痪患儿及伤残患儿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及伤残患儿护理后FMA评分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随着近年来围生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不断提高,早产儿及窒息儿存活率、危重患儿的成功抢救率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1],同时伤残患儿与脑瘫患儿的数量也不断增多。
如何提高伤残患儿及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2],已成为国内外研讨重点。
本院在为脑瘫患儿与伤残患儿展开护理时,采用早期干预康复护理模式时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xx年5月~20xx年4月收治的58例脑瘫患儿与64例伤残患儿,脑瘫患儿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年龄(2.5±1.3)岁;伤残患儿中男38例,女26例,均为新生儿,胎龄29~39周,平均胎龄(34.5±1.6)周。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脑瘫患儿28例,伤残患儿32例,观察组脑瘫患儿30例,伤残患儿3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对照组患儿全部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均给予早期干预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护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安全防护及出院指导等。
1. 3 观察指标在两组患儿康复护理前后,利用简化FMA对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取ADL对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
关于针疚对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的论文(合集5篇)
关于针疚对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的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关于针疚对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的论文【摘要】脑瘫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痈等并发障碍。
针灸一直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西医颅部解剖及神经学为用,通过头部特定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血气的作用,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或CP)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CP的发病率世界各地报告不一,据文献报道,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0.18%一1.4%。
祖国传统医学没有脑瘫的名称,但历代对相当于本病的“五迟”、“五软”、“五硬”等有关描述记载却不少。
早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便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头发不生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
《小儿药证直诀·行迟齿迟》中也有“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以及“发久不生,生则不黑”,行迟、齿迟、发迟等证候,并未明确提出“五迟”。
直至《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方将古代分述的各类迟证,归纳在一起,并冠以“五迟”名称。
至宋代以后《婴童百问·五软”又提出五软名称,如云:“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
在《古今医统·五软五硬”中又提到了五硬,“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奎胸隔,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日五硬。
”祖国医学认为脑瘫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
先天因素:父母精血不足、孕母患病、胎气受损等可导致患儿精髓不足、筋骨痪弱而发病。
如《幼幼集成·胎病论”载:“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产多之孕妇”。
1例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1例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前言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康复治疗作为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将介绍1例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期为更多家长和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次研究以我院收纳治疗的1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男,2岁,因不会翻身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治疗。
经过十几天的康复治疗后,患儿出院,但俯卧位抬头仅能达到中立位30度。
随后,患儿转至我院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病史摘要病史采集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11月。
现病史: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智力差于同龄儿童。
无异常表现行为,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3+级,全身肌张力增高以双下肢为主。
双上肢各屈肌肌群轻度增高,双下肢大腿小腿三头肌、内外旋肌、内收肌、胭绳肌有明显增高。
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变窄,足背屈角双侧﹣10度。
ATNR+、STNR+,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亢进。
俯卧位双上肢屈曲贴于胸前,头无主动抬起。
俯卧位手可在身体两侧抓握玩具,无主动翻身。
扶站立位髋关节屈曲,尖足、下肢内收内旋。
手指抓握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差。
无言语发音,可在身体两侧全手掌抓握玩具,但不过中线。
MRI提示异常。
2.评定结果:运动发育落后并伴有异常姿势运动模式,运动发育龄近3个月水平,语言发育落后。
3.康复治疗目标:近期目标:可独立短腿坐吃饼干或玩玩具,可在辅助下步行。
远期目标:可独立进食,步行,大小便自理,可进行一般交流上幼儿园。
(二)康复治疗疗程为3个月,每天各一次。
1.运动疗法(1)缓解小腿三头肌张力:患儿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侧,通过固定膝关节和小腿,将患儿后跟往上拉,观察脚趾是否紧张屈曲,是否有对抗的力。
科研课题论文:小儿脑瘫的综合性护理
82908 临床医学论文小儿脑瘫的综合性护理脑性瘫痪也称婴儿脑性瘫痪,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其他原因导致的短暂性运动障碍、脑进行性疾病及脊髓病变等,不属本病的范围。
笔者通过对本院小儿脑瘫的综合性护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护理结合小儿推拿知识,运用现代医学倡导的康复训练vojta法和bobath法和其它措施,根据患儿症状表现结合捏、搓、拍打、轻揉等手法,实现疏经活络,改善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减少痉挛,改善肌张力,刺激正常平衡反射及运动发育,改善肌肉活动,在相关功能训练中平均8~14min一个周期循环使用[3]。
1.1头部训练1.1.1痉挛型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间的两侧,把颈部尽力向上拉,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以增加压力,然后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其手抬高并向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其头部抬高且保持正位。
1.1.2徐动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只手挛缩扭曲,应将其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尽力使其手放松以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使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1.2四肢训练1.2.1将患儿的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即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1.2.2如果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时,要控制膝关节让患儿的双腿外转,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达到放松、患儿两腿一屈一伸的运动,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1.3进食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脑瘫儿进食最好选用边圆平浅的、匙柄长而粗的较易握拿的汤匙。
对于后仰睡眠者可用布套将双肘套住,保持双肩向前,可促进两腿并拢,减少过分的踢动;俯卧睡姿的患儿,不要用枕头,将患儿的脸转向一侧,若患儿的脸总是固定在一侧,要摆成反相方向。
1.4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护理护理人要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尽可能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使患儿具备语言理解能力和日常的交际能力。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何莉娟 魏慧敏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何莉娟魏慧敏摘要】目的是使小儿脑瘫患儿的各项生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者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以解除或减少家人及社会负担。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小儿脑瘫是妊娠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
细心的康复护理可以发现脑瘫患儿的病情有否进展,肢体畸形可形成不,可判断受损伤的脑组织残余功能能否重新建立运动和姿势异常的改善与否是对前一阶段康复护理方案的判定与修改的依据。
1.康复护理1.1首先为每位患儿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的集体和个别训练,集体培训以理论讲课[个别培训以示范训练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训练指导。
1.2理念及原则由于患儿的疾病是伴随终生的,应教会患儿“怎么学习,如何帮助自己”整个训练过程,除了体能上的障碍外,性格也缺乏正常发展,这需要家长根据所处环境和经验用有节的歌曲、童谣、数字等活动来正确引导多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
1.3心理指导多数家长会有悲观情绪和恐惧心理,需让他们认识疾病多一点关爱和信心,介绍预后知识,提高康复意识,配合治疗。
2头部训练肌张力低下型患儿肌张力低下,应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肩膀往前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痉挛性将两手放在头的两侧,把颈尽力向上拉,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以增加压力,然后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手抬高向外转拉直坐起来,将抬高头部且保持正位徐动型患儿的肩关节外转。
一两手挛缩有曲,应将手臂拉直转而下压。
3四肢训练下肢呈僵直并夹紧状态,要控制膝关节让双腿外转,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可作一伸一屈的运动,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几脚趾拉直。
将患儿的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拳头张开,利用手臂伸直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吃[将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即腕、肘、手一起伸直。
4语言训练患儿时有合并语言发育迟缓,自我表达意识常因养育者(家长)的介入成二次性障碍,需家长帮助患儿根据所处的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实施治疗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方式对85例脑瘫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摄食训练护理、语言训练护理。
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医治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病程,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超级重要。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小儿脑瘫是由于胚胎发育期脑组织受到损伤,或临盆时及生后1个月之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致使运动障碍的一种器质性疾病,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目前国际上强调超初期疗育,重症患儿从头生儿开始医治,包括功能训练、药物医治、针灸、按摩等综合方法。
但脑瘫患儿常因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而不能配合医治,因此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日趋明显[1-2]。
2007年3月~2020年3月对本科85例脑瘫患儿实行康复护理,取得了中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脑瘫患儿85例,其中痉挛性四肢瘫39例,手足徐动型脑瘫17例,痉挛性双下肢瘫18例,弛缓性瘫7例(以后转为痉挛性),运动过度型4例。
85例中语言障碍者66例,精神发育迟滞者18例,有1例时有癫痫(EP)小发作者;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10个月,其中,男54例,女31例。
方式一样护理病室应光线充沛、温暖、安静,进行爱惜性隔离,室内按时通风换气,维持病房整洁,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避免堕床,认真检查家长及探视人员有无感染性疾病,减少探视人员,各医治室应天天按时空气消毒。
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残疾及语言障碍,与外界交流困难,家长及患儿常有心理障碍,尤其是家长心情加倍焦急,急于取得好的医治成效,但患儿由于智力障碍,往往表现为敌视医治,不能专门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乃至与之表现为敌视态度,尤其是痉挛性脑瘫患儿,常因抵触情绪使肌力高张的肢体加倍僵硬而无法进行医治。
因此护理人员应先做好心理沟通,常常深切病房,向家长做健康宣教,同家长交流,了解患儿家长的思想状况,劝慰家长排除急躁情绪,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忙患儿配合医治,以温和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诱导患儿同意医治,遵循示范-等待-鼓舞-示范的原那么,使患儿有足够的反映时刻,排除紧张,以便达到配合医治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12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脑瘫;康复护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60-02
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多伴有精神发育迟缓、视听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并发损害。
为减少并发症,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非常关键的。
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脑瘫患儿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月~6岁,其中痉挛性四肢瘫50例,痉挛性双下肢瘫1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8例,迟缓性瘫26例,运动过度型14例;其中伴语言障碍者10例,精神发育迟滞者8例,有癫痫发作者7例。
2 护理体会
2.1生活护理:家庭与社会对脑瘫患儿康复最基本的要求是患儿生活能够自理,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来提高这方面的技巧与能力,让患儿通过在他人指导下反复练习、模仿和逐
步学习,最大程度的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感知、认知能力,培养其学习与社会交往能力。
虽然脑瘫患儿的护理和生活主要由家人来承担,但我们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辅导,把康复治疗目标与护理管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从清晨起床到晚上入睡所有活动都要作为学习的课题,对患儿每日24小时进行严格的训练,使患儿得以沐浴在全天的疗育之中。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患儿脑瘫的类型,熟悉其功能障碍的特点,运用正确方法指导及帮助患儿克服肢体活动障碍,完成洗漱、入厕、穿衣、脱衣、进食、洗浴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各种类型脑瘫对相应治疗性体位要求不同[1],注意治疗性体位的保持,包括睡眠体位、跪位体位、站立体位、行走体位、抱位体位。
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各型脑瘫不同治疗性体位的要点与技巧,以便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患儿。
2.1.1摄食护理:摄食护理是脑瘫患儿日常护理一项重要内容。
进食时在矫正异常姿势同时,要对张口、吸吮、咀嚼、咽下等动作进行协调,对有吞咽困难的患儿喂养时要细心和耐心,给易于咽下的食物,每一勺食物不宜过多,必要时可用手指向下清扫食管帮助吞咽,若勺子被咬住,不要用力拉出,应等患儿自行放松。
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做到合理喂养。
2.1.2排泄护理:排泄护理是脑瘫患儿日常护理另一项重要内容。
大多数重症脑瘫患儿不能自主排便,应选择舒适、合体、吸水性强的尿布,一般3~4小时换一次,对年长儿可选用便盆,并按课目作入厕训练。
2.1.3洗漱护理:洗漱护理是脑瘫患儿的日常护理,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洗漱绝不是只为了清洁,而要利用洗漱的机会进行必要的训练。
2.2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运动障碍,社会活动受限等原因,得不到社会的支持,甚至被周围环境冷落、嘲弄,失去了享受文化娱乐的权力,常出现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变化,如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及认知损害。
表现为少言、孤独、自卑、缺少自信心、甚至自我否定等。
而由于脑瘫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会有放弃治疗的心理,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寻求家属配合共同帮助患儿治疗,确保心理护理方案得以有效实施。
我们要掌握脑瘫儿童异常心理特点,注意脑瘫患儿情绪变化,培养脑瘫儿童自信心,不断提高对脑瘫患儿心理护理的技巧。
2.3 语言康复护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恢复患儿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
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应尽早开始,一般训练方式从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专业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逐步确立语言表达的意识,具体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呼吸训练、嘴的运动训练等。
2.4肢体康复护理:对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应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使患儿躯干充分伸展,采用手法按摩、刺激、帮助四肢被动运动,避免痉挛姿势运动,尽早诱导出正常的运动模式;对手足徐动
型脑瘫患儿应尽量抑制上部躯干的肌紧张,对已短缩的肌肉进行牵拉、伸展性的训练,促进抗重力姿势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对姿势异常的患儿,按部位分别给予矫形训练,抑制异常冲动,以利于大脑建立正常反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的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
鼓励家长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积极配合,贯彻各种训练,使患儿在家中也能得到长期、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增加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2]。
2.5 安全护理:由于患儿肌力、肌张力及姿势的异常,肌肉、关节、韧带缺少正常的活动,软组织柔韧性差,肌肉容易疲劳,骨质疏松,骨皮质薄弱,机体活动的不协调等原因,较正常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所以患儿生活的环境要避免有棱角、锋利的物品、避免具有伤害性的玩具用品接触患儿,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理疗、康复训练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患儿坠落、摔倒、肢体扭伤、关节牵拉脱位及骨折等。
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时要查找原因,加强护理安全。
对脑瘫痪患儿进行水疗时,要注意水温保持在34℃~36℃,以免引起痉挛,防止患儿溺水、呛水,所以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一对一进行训练。
3.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
4.结论:通过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使我认识到脑瘫患儿护理是艰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所以我们护理人员要怀有更多的同
情心、爱心、责任心和耐心,临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患儿康复的目标,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晓捷主编. 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第1版.
[2] 罗燕. 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体会, 中国伤残医学[j]. 2010, 18(6):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