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笔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总结出变式、探究式、悬念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希望借此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兴趣学生发展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悬念式教学
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发展性教育”的核心,发展性教育指出:课堂教学优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发展性教育”强调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它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它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呢?我认为“激发数学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就是主动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特征”。实践告诉我们:“兴
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对一个学生走上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是何等的重要。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追切性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探索好比探险,要有一种自觉的力量,这就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喜欢寻根刨底的心理,选择一系列课题,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一通过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变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变化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使所讨论的问题一步步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发展变化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地自我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将万花筒般的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的魅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讲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时,先提出如下问题:
1.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须将函数y=sin2x的图象作怎样的变换?
2.将函数的图象作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
3.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所得到图象的解析式是什么?
一连串的变式问题令学生目不暇接,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
中到这节课的中心问题上来了。这种变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课堂中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在于后天的激发,如何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教学态势,是值得探索的教学艺术。
二、通过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探索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探求知识,寻求规律的尝试之中,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自我发展。
探索式教学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真理的能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我在讲用拆项法因式分解时,提出一个问题:分解因式x3+3x2-4 向学生提出:拆那一项好,怎么拆?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探索活动的大幕就这样拉开了。
学生甲说:拆常数项,把-4拆成-3-1;学生乙说:拆二次项,把3x2拆成4x2-x2;学生丙说:拆三次项,把x3拆成4x3-x3。我一一鼓励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并让他们到黑板上完成这道因式分解题,三位同学解完时,全班同学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此时,我突然提出我们的探索还没有完,请同学再想一想,还
有什么方法,经过一段沉默之后,同学丁举手回答说:还可以将一次项拆成4x-4x。“很好!”我鼓励这位同学勇于探索的精神。然后我再一次的提出探索仍没有完。恰在此时,下课铃响了,很多同学久久不愿离去,还在思索着,探求着另外的方法。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创设最佳情境,造成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以达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
三、通过悬念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悬念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地设置悬念,引起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积极思维活动之中,以实现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的不断自我发展。
悬念式教学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悬念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地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造成一种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恰恰可以产生强烈的内趋力,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我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常常设置悬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举过一个例子:
设q为椭圆上的点,f1、f2为焦点,若,求△pf1f2的面积。
让学生画图,分析题目后,我提出问题:本例与初中代数中
“a+b,ab,a2+b2”三者的关系有什么必然联系,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有的凝神思考,有的挥笔疾书,有的窃窃私语…,片断思考后,不少同学发现2ab=(a+b)2-(a2+b2)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找到了本题解决的突破口“余弦定理”的运用。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释疑解惑的过程。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设疑难,捕捉时机,以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心弦,但设疑要恰当,设疑过简,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设疑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发展性教育强调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当今人类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期盼各位数学同仁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