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合集下载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名动一时的《滕王阁序》,不仅是世人心中的文学经典,也让作者王勃名声大噪。

有人说,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那“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或许就是他了。

王勃是“天生的诗人”,其才情天赋,冠绝一时,奇思妙想,宛若天成。

虽然他的人生短暂如流星,但其风姿才思却足以惊艳千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祖父王通乃隋朝大儒,深受天下读书人敬仰。

即便你对王通不熟悉,那么他的徒弟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有着“房谋杜断”之称的唐代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

当然,王通不仅徒弟教得好,子孙们也个个出色。

王通有三个孙子,分别是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世人称做“王氏三株树”。

其中,王勃更是出类拔萃的神童,他六岁便能作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九岁时,王勃在拜读大儒颜师古所著的《汉书注》后,很快便写出《指瑕》十卷,以此纠正颜师古书中的谬误,一时间名声鹊起。

明代李贽在《初潭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勃家里来了客人,许诺重金想请他写个碑文。

但王勃磨好墨后,就脱鞋上床睡觉去了,这让客人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会儿,王勃起身,当着客人的面大笔一挥,顷刻之间便完成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碑文,惊得客人合不拢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自古不乏天才少年,但却多如方仲永者,泯然众人矣。

这是从古至今,许多神童都难以逃脱的“怪圈”,但王勃却是“异数”。

他的才气非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勃从来就不是一个靠“天赋”吃饭的人,他深谙“勤学砥砺”之道,即便自己已有“神童”之称,还是要勤奋向学。

于是,王勃开始遍阅各种典籍,还一度跟随京城名医曹元学习《易经》与《黄帝内经》,可谓“医卜星象,无不涉猎”。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业有成的王勃,自然也要积极寻求入仕之途了。

王勃十四岁时,正值宰相刘祥道巡行关内、考察官吏政绩。

悲天才,叹坎坷——《王勃传》助读《滕王阁序》

悲天才,叹坎坷——《王勃传》助读《滕王阁序》

知识文库 第02期23悲天才,叹坎坷——《王勃传》助读《滕王阁序》李春燕在高中必修五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老师和学生对《滕王阁序》既爱又恨。

爱其文采斐然、才气横溢;恨其典故极多,陌生又繁杂。

若先读《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的王勃传章节和《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六》王勃传的记载,再读近佶屈聱牙的《滕王阁序》,王勃身上的很多密码便迎刃而解。

笔者就以这两篇传记文章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有血有肉、有毁有誉的王勃。

1 读王勃的书香家族、绝世英才《旧唐书•王勃传》中开头就记载了王勃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儒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通。

王通弟弟王绩是后代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也是读书人。

由此,我们可以读出王勃生长在书香家族。

这位“神童”必定从小就受到祖父、父亲等人的儒学熏陶。

王勃在写作《滕王阁序》中,能一挥而就,想必与书香家族的熏染有一定的关系。

《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王勃“六岁解属文”,而且“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

”句子点出王勃的绝异之才。

《新唐书•王勃传》还记载了他“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 《指瑕》以擿其失。

”少年才华初露。

这位少年才华初显时,就常被人热捧。

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他是“此王氏三珠树也。

”王勃没到弱冠之年,就考试中第。

他文才出众,受到武则天儿子沛王李贤重用,“召为沛府修撰, 甚爱重之。

”他的才华因李贤更加光芒闪耀。

这位英才除了有文学之才,还精通天文历法。

两篇传记都有记载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

当然,最能体现他绝世英才当属《滕王阁序》。

《新唐书•王勃传》对《滕王阁序》的创作经历的精彩记录就成为了一段佳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从《滕王阁序》读懂无常孤独和命运

从《滕王阁序》读懂无常孤独和命运

从《滕王阁序》读懂无常孤独和命运我没有出过远门,自然也就未曾到过江西南昌,去领略赣江边上那气势恢弘的滕王阁了,我对滕王阁的点滴认识都来自于王勃笔下的一篇《滕王阁序》。

王勃对自己的诠释很有特色,寥寥数语就把胸怀大志但始终忧郁帐懑的鲜活形象展现出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大体是说我王勃三尺男儿却只有卑微的命运,只是一个贫贱的书生,已到了终军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二十多岁年龄,却无法寻到请缨报国的机会,只想有一天能投笔从戎,象宗悫那样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我之所以如此地喜爱这篇文章,就是觉得王勃笔下抒怀言志的优美文辞似乎都在替我说话,而且字字珠玑中充满着一种永不苟且的桀骜,这也是我在平素的行为举止中尤为重视的品格。

王勃是初唐时期一个有名的才子,据说他七岁就能写很好的文章,十四岁上“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

王勃曾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中又以王勃才气最高,成就最大,这些才气和成就也使得他饱经沧桑和忧患,甚至差一点被砍了头。

早在年不满二十岁时,心高气傲的王勃因看不惯皇亲国戚整日沉溺于斗鸡取乐玩物丧志,写了一篇题为《檄英鸡王》的游戏文章,未想一下触怒唐高宗,被遣出了王府。

往后他漫游蜀中,一度补任虢州参军,又因得罪同僚被革去职务,其父雍州司功参军王福畴也因此受牵连而被贬为交趾令。

《滕王阁序》又称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王勃往交趾省亲路过洪州,也就是现今的南昌时即席所作。

相传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因李元婴后被封为滕王而得名,王勃路过洪州,适逢当地官吏修葺滕王阁且于阁中大宴宾客,邀请他也“躬逢盛饯”,席间有人提出为修缮一新的滕王阁写篇骈文,使当时的空前盛况流传于世。

文人雅士们相互谦让,谁都想等着看别人的好瞧,推来让去到了王勃跟前,竟被他当仁不让地应承下来,当众磨墨挥毫淋漓渲泻,把身后的秀才举子们气得个够。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范⽂(通⽤8篇)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1也许命运总是那么不公,也许是天妒贤才,王勃⼆⼗六岁就离开了⼈世,更加戏剧的是,在写完《滕王阁序》兴冲冲地赶回家时,王勃坐的船遇难,这位伟⼤的⽂⼈终于还是让这篇断古绝今的奇⽂成了绝唱,空⾕传响,余⾳⾄今袅袅绕梁。

让我们回到公元676年,去看看⼀千三百多年前伫上滕王阁的他抒写了怎样的诗篇。

这是公元676年的⼀天,唐⾼宗在位,洪州都督阎公九⽉九⽇宴宾客于滕王阁。

王勃因省亲路过洪州,适逢其会。

会上长者贤者云集,王勃算是个⼩辈,原是连说话的权利也不曾有的。

⽽且,洪州都督早让⼥婿写好⼀篇,原想向众宾客炫耀⼀下⼥婿的才华。

于是假意推辞各前辈写,只见你推我,我推你,推到王勃跟前时,他居然“不识好⽍”,提笔写了起来。

阎公⽓得拂袖⽽去,临江远眺。

这时,正值⼣阳西下,天边氤氲出⼀⽚蒙蒙的霞光,江上泛起薄薄的轻雾。

远处群⼭脉脉,江⾯波澜不惊,⼏只⽔鸟,偶尔掠过天际。

孤帆荡漾,陶醉在迷蒙的暮⾊⾥。

阎公⼼情已舒畅了许多,这时,奴仆进来,报告了王勃写的情况,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共长天⼀⾊。

”阎公拍案叫绝“好!”于是,那个毫不起眼的年轻⼈,执千⽄之笔,写下了《滕王阁序》。

⽐起它,《兰亭集序》“虽⽆丝⽵管弦之盛”太单薄;⽐起它,《醉翁亭记》“群鸟知⼭林之乐,⽽不知⼈之乐”显得浮浅;⽐起它,《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显得空泛。

儒家讲“修⾃⾝”,兼济天下者是空想者,⽽修缮⾃⾝者才是理想者。

范仲淹⾃⼤,⽽王勃⾃达。

因为每⼀个⼈的追求构成了这个民族的追求,中国⼈⽽今被称为唐⼈也是因为继承过唐朝的诗魂。

勃,三尺微命,⼀介书⽣。

这是⼀个谦虚的灵魂,这是⼀张祥和的⾯孔,遥望着千年以后,不知这位诗⼈是怎样缄默地微笑着审视今天的⼀切,也许在他⼼中,还有太多未来得及写出的诗篇。

就像席慕容说的:⽆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

王勃滕王阁序读后感2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章或作品产⽣兴趣。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辞章,被誉为中国古代辞章的典范之一。

这篇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广为流传和传颂。

在阅读完《滕王阁序》后,我被其中蕴含的深意所深深打动,让我对人生、官场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滕王阁序》以言辞激昂的口吻和高亢的情绪,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演绎和思考。

文中的滕王阁被描绘成一个豪华壮丽的建筑,而滕王的一生则象征着人的一生。

通过对滕王生平事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短暂性和悲剧性的思考。

作者在文中写道:“枯桐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人生如同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文中还提到了官场的种种险恶和权谋之争。

滕王为了登上更高的官位,经历了种种纷争和考验。

这让我深思官场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场总是被权力、地位和利益所笼罩。

这让我对当下的社会以及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滕王阁序》的艺术性和表达方式也令我钦佩。

王勃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诗意的语句,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写作风格。

他运用夸张、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这篇文章仿佛是一副精美绝伦的画卷,将读者引入一个精神世界的旅程。

通过阅读《滕王阁序》,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道路。

人生如同滕王一样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追逐自己内心真正的梦想,而不是被世俗和利益所牵绊。

同时,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我们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保持对权力和利益的警惕和思考,以免被它们所腐蚀。

总的来说,阅读《滕王阁序》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示。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鼓励我勇往直前、追求真理和美好。

同时,它也提醒我要时刻保持思考和反思,不被世俗和权力所束缚。

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篇杰作,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总结起来,《滕王阁序》通过运用华丽的辞藻、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艺术性,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

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

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

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

但很少听说缺出来一个字不写,也同样受人称赞的事例,然而,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事。

很多朋友都读过唐代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

而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缺了一个字却引起人们百般猜测、补充,最后竟以千金悬赏,却鲜为人知。

这话还得从王勃那次到南昌说起。

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却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

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

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

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

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

”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

”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

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衙卫回到府衙,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竟空无一字。

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

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

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滕王阁序》看王勃的悲喜

《滕王阁序》看王勃的悲喜

《滕王阁序》看王勃的悲喜《滕王阁序》看王勃的悲喜导语:《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

”其中“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兴”有四喜一喜“躬逢胜饯”。

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二喜“高朋满座”。

这些人中,点出名字的都督阎公、刺史宇文氏、词综孟学士、勇武的.王将军,没有名字的也应是当时当地的名流。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便是与高尚的人谈话。

”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跟“胜友”“高朋”谈话,就是在读一本好书。

能结交当时当地有名望的人,与他们在一起谈笑,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焉能不喜?三喜景致美好。

三秋时节,秋水澄澈,层峦叠嶂。

水中,有鹤有凫,有舸有舰,青雀黄龙甚是好看;山上,有“桂殿兰宫”,有“绣闼” “雕甍”,“飞阁流丹”很是夺目。

傍晚,雾气弥漫,山峦呈现出紫色的光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满目好山佳水,美景秀色,感觉世间如此美好,心花自会怒放。

四喜佳乐盈耳。

“爽籁发而轻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音乐,是最能撩动人情感的东西,耳听美妙的音乐,人会和着节拍唱起来,舞起来;心也会乐起来,飘起来。

“四美具,二难并”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畅怀?可当作者登高远望,感叹顿生,情感急转直下,连连悲叹。

“悲”有三叹一叹“关山难越”。

离开长安,越走越远,与帝王隔着千山万水,所见也多是“他乡之客”,想未来又遥遥无期,回故都不知何年何月,怎不令人肝肠寸断?二叹“命途多舛”。

有志报国,愿学终军,仰慕宗悫,可有谁会任用呢?恐怕要像冯唐李广那样,到死抱负不得施展;似贾谊梁鸿那样,长期被贬;如孟尝阮籍那样“空余报国之志”啊。

人生苦短,志不得展,怎不让人深嗟叹!三叹“盛筵难再”。

那兰亭的陈述呢?那金谷园的废墟又在哪里呢?这滕王阁集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宇宙无穷”,人生苦短。

歌以言志,文以传情。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

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

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

但很少听说缺出来一个字不写,也同样受人称赞的事例,然而,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事。

很多朋友都读过唐代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

而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缺了一个字却引起人们百般猜测、补充,最后竟以千金悬赏,却鲜为人知。

这话还得从王勃那次到南昌说起。

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却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

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

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

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

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

”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

”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

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解读《滕王阁序》: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他背后的人生百态

解读《滕王阁序》: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他背后的人生百态

解读《滕王阁序》: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他背后的人生百态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要求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并讲究多用典故,每一句都隐含着一个或多个历史故事,所以骈文十分难写。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篇号称千古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所写。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仅仅凭借773个字,便用了46个典故,还原创了29个成语,如我们熟悉的:高山流水、人杰地灵,才华横溢、萍水相逢等。

不仅如此《滕王阁序》对仗十分工整,通篇读下来辞藻华丽,音韵铿锵,仿佛是嵌满珠玉,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美轮美奂。

可以说,王勃语言水平高度、知识储备广度,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重要的是,《滕王阁序》不仅将这座江南名楼刻画得栩栩如生,还写出了好大的宇宙观和壮阔的史诗感,比如千古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些句子,智识丰满、透彻动人,道尽了人生的坎坷和理想的坚守,勉励着众生勇往直前,历经千年而不朽,引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仅25岁,一个25岁的年轻人,能如此胸有丘壑,除了满腹的旷世才华,还跟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勃的人生,体会《滕王阁序》背后的悲凉。

公元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大唐终于打败了高勾丽。

高勾丽是历史上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国家,接近今天的朝鲜人民共和国。

我国跟高勾丽之间的战争可谓旷日持久,一共经历了两个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

唐军攻克了平壤城,对高勾丽开始实施统治权,这场战争终于打赢了。

第二件大事,长安城外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告别,两个年轻人的告别,怎么能跟帝国战士相提并论呢?这真的是可以的,因为这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叫王勃,另一个是王勃的一位朋友。

因为政绩突出,这个朋友被提拔去四川担任县令。

出发的那天,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送行的王勃当场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王勃的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所以这两个年轻人的别离,能与帝国大事比肩。

王勃的《滕王阁序》:读这种华丽的典故,才知道坎坷的人生「二」

王勃的《滕王阁序》:读这种华丽的典故,才知道坎坷的人生「二」

王勃的《滕王阁序》:读这种华丽的典故,才知道坎坷的人生「二」《滕王阁序》是唐代才子王勃的名作,是骈文名篇。

骈文起源于汉魏,又称骈体文、骈丽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一种与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骈文作为自汉魏以来至唐代期间的重要文体,它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大量典故以充实文章,做到论据充分。

《滕王阁序》就是这样,除了文采好,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用典精彩。

在上一期文章当中,我们已经编辑解读过文中的一部分典故,没有看过第一期节目的朋友待会儿可以去看一看。

王勃的《滕王阁序》:读这种华丽的典故,才知道坎坷的人生「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些最华丽的古文词,读懂就可以笑看人生!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编辑、解读文中的典故。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也做“南冥”,冥是幽暗的意思,南溟是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冥),南南溟者,天池也”。

意思是说:有一只大鹏鸟,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那么又为什么把汪洋大水称之为冥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水虽然是透明无色的,但是水只要是深了,就什么都看不见,连光线都被遮蔽了,比如大海水是深蓝的、很深的海底幽暗一片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天柱”又是什么呢?天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支天的大柱子,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同祝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员周如削。

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所以“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两句,是通过想象宇宙的广袤和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出人生的很多感慨。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阍是屈原诗词中掌管天门的人。

《离骚》中说:“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意思是说: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在天门上看着我。

屈原在诗词里描绘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他在其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叩帝阍的门,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

这天上的一切,实际是人间的想象。

屈原用这两句来表明,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已经彻底不通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

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孙望郁贤皓)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

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

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

《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

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

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四卷)。

王勃的古诗仅有十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

《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通用6篇)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通用6篇)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通用6篇)《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篇1王勃的祖父叫王通,那是隋代的一位学者,很有名气。

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闻听过他老人家的名讳,可是传说天才是会遗传的,所以王勃6岁便会吟诗,时人谓之神童。

王勃27岁时,远道去交趾看望老父亲,来到洪州(江西南昌)的时候因为盘缠用尽流落街头没饭吃,在洪州没人知道有个王勃。

他走在洪州的大街上满是悲观失望。

透过南方特有的雾霭,王勃看到一座高楼。

这就是洪州刺史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今天阎公正在此大宴宾客。

刺史很好客,还没等王勃看明白就将他请了进去。

王勃到了二楼,看到正中间有一大几,上边摆放了一张写满字的大纸,纸质上乘。

王勃又饿又累,缩在一张椅子里睡着了。

半个时辰后阎伯屿照着这张纸进行了篇幅冗长的讲话,酸腐文人们无不齐声称赞。

待王勃一觉醒来,看到一个小童毕恭毕敬的手捧托盘站在自己面前。

王勃环视周围,见到大家都看着他。

小童头低着一动不动。

旁边一位书生凑上王勃的耳朵说:“阎大人要为滕王阁属文……”王勃看了一下那情形,恍然大悟,伸手就去抓笔。

阎伯屿咳了一声。

王勃饿得头晕,没有听到,阎伯屿踱步上前,朗声对着王勃的帽子道到:“阁下可否报上名来?”“不才龙门王勃。

”阎伯屿心下好生气愤,料这穷儒无甚名气,有多大本事,敢接滕王阁属文之务?有心轰了出去,又怕于名声有损。

众人无不窃窃私语,嗤笑不止。

阎伯屿不好发作,值得说:“足下请作。

着人看着,作一句,报一句。

”王勃忽然将笔一撇,道:“每属文,必饱睡。

”阎伯屿这个人大概脾气不错,叫人抬来一张躺椅。

王勃和衣而卧,直睡到日落西山。

阎伯屿等得不耐烦了,叫人去推王勃。

正想要动手,王勃突然大叫:“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都是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相比,更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佳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

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

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写得多美啊。

那么大家的读后感是否也写得这么美呢,一起来看看。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篇一我站在滕王阁里,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阁外的长江和着雨声,如唱,如泣,如吟?那雨声缠绵着我的思绪,那思绪里有着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夹杂着我的爱惜、惋惜和遗憾。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仕途不顺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上风餐露宿。

当张灯结彩的滕王阁映入眼帘时,他将他的愁苦,他的愤懑,他的怀才不遇,连同那满腹的经纶,一并揉入了《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里,又饱含了他多少心酸。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里又有多少南昌的青山秀水。

我读着吟着,深深地爱惜着,那篇华美的《滕王阁序》,道尽了南昌故郡里的美景,诉尽了王勃心中的抑郁,扬名了滕王阁,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坛!“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这滕王阁里的热闹繁华本该与他无关,阎都督为了女婿扬名而开办的一场盛宴,本是让他拿笔推谦的,他却铺纸研墨,挥毫泼墨间洋洋洒洒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座的人们惊异了,而后惋惜了,十四小儿被荐入沛王府,而就为了区区一纸的“斗鸡赋”,心胸坦荡而又才华横溢的他成了官场的牺牲品。

惋惜,惋惜,除了惋惜,人们真的无言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本该不属于他的繁华成就了一代才子王勃,当滕王阁一幕成为远景时,他无忧地继续着他的行程。

可是——每一个爱才的人遗憾了,还未折柳相赠,还未道一声珍重,还未依依惜别呢……遗憾了,却也无用了。

我更愿意是龙王召他作了女婿,那天的长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唱,如泣,如吟?吟那首《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涛声呢喃,传诵至今,只是再没有王勃你那清瘦的身影,年轻而骄傲的眼眸了。

我站在滕王阁里,轻轻叹惜一声:千年的风雨里,王勃,你还好吗?滕王阁序王勃读后感篇二笑看流年,轻语岁月,时光荏苒,乱了这红尘烟雨。

滕王阁序读后感(通用13篇)

滕王阁序读后感(通用13篇)

滕王阁序读后感滕王阁序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滕王阁序读后感篇1《滕王阁序》是初唐才子王勃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代表作。

说起王勃,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比喻他,不算过分。

出身书香世家,七岁即善作文,人称“神童”;九岁读《汉书》,就能指出注文中的错误;十四岁中举人……当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王勃字子安)。

其中的这《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

《序》不是说写就能写的。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缘于他自身的文学造诣就很高,更重要一点因为他是“书圣”。

所以当时汇集兰亭的名流:谢安(指挥过淝水之战,文武双全外加围棋高手),孙绰(文学家),支遁(佛学家)等都推崇他来作序(不光留下美文,还可留下墨宝)。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受封滕王后所建,非比寻常。

与会名流姘集。

要知道“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让王勃作序,他的才华可见一斑。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是篇命题作文,而且容不得多加考虑,要即席迅速完成(写序只是个开头,按照当时文人一惯的玩法,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写诗呢)。

说实在的,滕王阁——这样的命题不乏空洞,不象议论时要或抒发情怀等可以有一定的深度。

作者却从描绘滕王阁周围景物及宴会的豪华场面着手,通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的承前启后,由景生情,在后半篇巧妙的熔入了自己的羁旅之情和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叹,使通篇顿显立意深刻。

真不愧为大家手笔!说来惭愧,我开始看《滕王阁序》时,只觉得满眼的生字。

因为特钟情于其词藻的华美,硬是边看注解边翻《辞海》把它看完。

同时被作者那清新的格调和开阔的意境所深深地感动。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不论其构思的巧妙和对仗的工整,光那恢宏的气势,就让人心为之夺,仿佛只身画中……通篇值得玩味的句子可谓俯首皆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天才少年与千古奇文《滕王阁序》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打败了“隔壁老王”高句丽。

从611年杨广征讨高句丽算起,这场战争经历了两个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

现在,终于打赢了。

第二,长安城外两个年轻人在告别。

两个年轻人的告别,能跟帝国大事相提并论?真的可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老杜。

王勃来到长安以后,交了很多朋友,老杜只是其中一个。

因为在副县长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杜被组织提拔了,去四川担任县令,发挥自身才能,努力为帝国建设大美四川。

今天,是老杜出发去四川的日子。

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王勃满含深情的说:“老杜,去了四川少吃点火锅,那里的笋不错,记得给我寄点过来。

”老杜依依不舍的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恩,知道了。

你在长安小心点,别太张扬了。

”王勃满不在乎的点点头。

在唐朝,凡是送别都要写诗,不写诗就不是好哥们。

这次送别也不例外,王勃当场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多好?它能与帝国大事相提并论。

1400年后,人们早已忘却了大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却对这首诗朗朗上口。

王勃是个神童。

而培养出这位神童的王家,更是传奇。

在隋末乱世之中,有个美丽的地方叫白牛溪。

每天清晨,在清澈的水边、碧绿的草地上,王通都在正襟危坐着,跟弟子们讲述学问。

做为王勃的爷爷,你或许以为他也是一位大诗人?如果王通听到,他一定会大骂:“你全家都是诗人。

”实际上,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曾经荣获“隋朝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他的学生不多,有这么几个人: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宰相——中书令;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还有个侄子叫杜如晦。

王勃的叔爷爷王绩,恰恰与哥哥相反。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

人生也正是这样。

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

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

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

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

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

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

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

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

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

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

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

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

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

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一性一格;播下一种一性一格,收获一种命运。

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被称为神童,年仅十六岁就走入仕途,但“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王勃这一生的真实写照和实践经历,王勃在作完《滕王阁序》后回家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溺水而亡,《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与精力,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诗与这篇骈文留下的光辉永远的映照了在了初唐的天空中。

这首《滕王阁序》是王勃在南下途中,路经洪州,受邀滕王阁所即兴发挥出来的一首千古绝唱。

文章前面部分主要突出景物的描写,后面借景抒情表达自身的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理解。

虽然是千百年前的诗文,但作者所为我们描述出来的那一幅“层峦耸翠,飞阁流丹,鹤汀凫渚,桂林南宫”的旖旎风景画面近在眼前,有深深地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景色所触动和震撼,我慢慢地阅读完全文后,总感觉可能是诗人在经过仔细地酝酿过后才思考出来的,但又感觉好像是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滕王阁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事例无数,表明了王勃自己对仕途生涯的无奈,他只有坚持自己的意志与想法,保持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目标,所以诗人在文章的后面也描述了自己的价值观念,“酢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体现出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落而放弃自身的理想,不能与其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明思想,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头再来的决心与勇气。

让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古代有多少的仁人志士怀才不遇,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却无能为力,诗人王勃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才华卓越,傲视群芳,必然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不满和嫉妒,惋惜自己空有一身的才华和能力,所以王勃在处于这样的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他依然抒发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正确价值理念,表达了自己不会与他人同流合污,继续向自己的远大理想目标前进的心理状态。

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待王勃的人生境遇和理想抱负以及他的作品深度及高度,《滕王阁序》只是他作品的一部分,虽然在前期王勃也创作了很多首优秀的诗和词,但是《滕王阁序》却是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这片骈文的价值与作用非常深远,在整个古代文学的作品中都有一定的高度和思想深度,民间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语:如果王勃仍然以当时的创作速度进行发展的话,那么可能诗仙和诗圣都被淹没了,虽然王勃英年早逝,但他的诗却永远的印在了初唐的光辉里,这几千年来对他的诗文传承也是对王勃先生的最好报答吧!。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

滕王阁序读后感【原创版】目录1.滕王阁序的背景及作者王勃的简介2.滕王阁序中的优美诗句及其所表达的意境3.范仲淹与王勃的爱国情怀之比较4.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异对阅读体验的影响5.从滕王阁序中得到的人生启示正文《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创作的一篇骈文名篇。

王勃年少有为,才华横溢,却不幸英年早逝,让人惋惜不已。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天才的陨落和时代的变迁。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运用了华丽的词藻和巧妙的对仗手法,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画卷。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句尤为著名,它以景喻情,表达了作者胸怀壮志的豪情。

与此同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爱国情怀,他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形象。

这两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都传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让人不禁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我们很难像王勃和范仲淹那样,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用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快速地到达远方,但我们却失去了“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

我们身处其中,却摸不到自然的脉搏,听不到自然的声音。

因此,阅读《滕王阁序》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尽管如此,《滕王阁序》依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字字珠玑,饱含哲理。

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但也鼓励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又如,“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人生已过大半,也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放弃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

总之,《滕王阁序》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骈文名篇。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既领略了王勃的文学才华,又深刻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打败了高句丽。

从611年杨广征讨高句丽算起,这场战争经历了两个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

现在,终于打赢了。

第二,长安城外两个年轻人在告别。

两个年轻人的告别,能跟帝国大事相提并论?真的可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老杜。

王勃来到长安以后,交了很多朋友,老杜只是其中一个。

因为工作勤恳,老杜被擢升,前往四川担任县令。

今天,是老杜出发去四川的日子。

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王勃满含深情的说:“老杜,去了四川少吃点火锅,那里的笋不错,记得给我寄点过来。

”老杜依依不舍的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朋友:“嗯,知道了。

你在长安小心点,别太张扬了。

”王勃满不在乎地点点头。

在唐朝,凡是送别都要写诗。

这次也不例外,王勃当场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多好?它能与帝国大事相提并论。

1400年后,人们早已忘却了大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却对这首诗朗朗上口。

王勃是个神童。

而培养出这位神童的王家,更是传奇。

在隋末乱世之中,有个美丽的地方叫白牛溪。

每天清晨,在清澈的水边、碧绿的草地上,王通都正襟危坐着,跟弟子们讲述学问。

做为王勃的爷爷,你或许以为他也是一位大诗人?实际上,他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先生,诲人不倦。

他的学生不多,有这么几个人:薛收,是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宰相——中书令;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还有个侄子叫杜如晦。

王勃的叔爷爷王绩,恰恰与哥哥相反。

他11岁的时候,就成为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因为写出了风靡文坛的《野望》,一跃成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勃的哥哥王度,在20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妥妥的神童一枚。

王勃,更是将家族的优秀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6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那年,在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提笔写下了《指瑕》,指出颜师古的错误。

这就好比,今天有个9岁的小学生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提笔写下了批判《相对论》的文章,并公之于众,你说厉不厉害?这么厉害的少年神童,让杜甫的叔爷爷杜易简逢人就夸:“我们邻居的儿子,太厉害了......”就这样,王勃的开挂人生在大唐帝国发出闪耀的光芒。

664年,15岁的王勃给当朝宰相写信,直截了当的说了对时局的看法:“打下那么多的土地,根本没什么用啊......”宰相一看,神童啊,立马向朝廷写推荐信。

666年,17岁的王勃直接给唐高宗写信,送上了自己新写的文章《乾元殿颂》,被授予“朝散郎”一职,由此出仕。

当多数人还在浑浑噩噩的时候,王勃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俯视众生。

在送走老杜之后,王勃回到王府,做了件大事。

踏入仕途后,王勃就被派到沛王府当修撰,常伴皇亲国戚,每天飞鹰走狗、喝酒烧烤,一群少年好不快活。

当时,唐朝贵族们都喜欢一种游戏——斗鸡,沛王和英王更是行家里手。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王勃身为沛王的身边人,自然得主动分忧。

第二天,一篇名为《檄英王鸡》的文章传遍街头巷尾,很不巧的是,这篇爆文被两位王爷的妈妈武则天看到了,顺嘴告知了孩子爹唐高宗。

“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

”唐高宗看到这两句话,再也坐不住了,他本能的想到自己的父皇在玄武门杀兄灭弟的故事,还有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打得头破血流的记忆,李治那根敏感的神经,瞬间被引爆。

王勃,到底还是阅历不足,不谙权谋。

就这样,做官没几年的神童先生,彻底成了无业游民。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王勃看着巍峨的大明宫,落寞的离开,只留下一个萧索的背影。

他漫无目的的走着,沿着汉中、剑阁,迈上了艰险的“蜀道”,来到充满火锅气味的四川。

王勃根本不用担心路费,不论他走到哪里,都有当地的粉丝包吃、包住、包玩,只为能跟自己的偶像亲近片刻。

在四川,王勃吃着火锅唱着歌,也为四川留下了美好的诗。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王勃送走一批热情的粉丝后,抬头看着那一轮明月:“长安的月亮,也是这么圆吧。

”他挥笔写下《江亭夜月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来到了四川,还没跟老杜吃火锅呢。

老杜,你还好吗?我想你的心情,唯有《寒夜怀友》才表达: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合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虽然他因用词不当被赶出朝堂,但毕竟人脉还在。

于是,有朋友对他说:“你不是懂医药嘛,虢州那地方药材多,正适合你啊。

”王勃一听:“好啊,好啊,你快举荐我。

”很快,他就担任了虢州参军。

天才,往往是学术上的巨人,人情上的侏儒。

王勃上任之后,因为心软而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奴隶。

但在某次喝酒之后,他想到世间还有“律法”二字,私藏奴隶是犯法的呀。

那怎么办?自首?不行。

报官?那不就暴露了嘛。

酒后的王勃,心一狠就把这个奴隶杀了。

彻底完了,天才少年成杀人犯了。

在这一刻,所有的交情、人脉全部作废,有谁会和一个杀人犯做朋友呢?王勃被投入了大牢,幸好因为唐高宗大赦天下,才捡回了一条命。

经过这一波折,不仅自己的前途尽毁,还连累父亲被贬交趾,从此远离肉夹馍,与海鲜为伍。

今大人上延国遣,远宰边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

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

经过这一番打击,王勃再也不敢触碰仕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人生,觉得活着才是大事。

出狱一年以后,朝廷下令恢复他的官职。

但是王勃决定:不干了,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675年,南昌城里正在举行一场大集会。

主办者是当地都督,地点就在新修建的滕王阁。

他打算利用这次机会,大力推荐自己女婿,将来好继承自己的地位。

王勃正好路过南昌,也被当作特约嘉宾被请来参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督感觉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于是,号召大家为滕王阁做序。

玩套路,大家都是老江湖了,谁也不会真正去扫兴的。

可偏偏就是有愣头青。

表演到王勃面前的时候,他抬头:“好啊,我来写。

”啥?大家都傻眼了,哪冒出来的愣头啊?做人会不会?装傻充愣会不会?什么人啊这都是。

王勃喝了点酒,回忆起了自己的人生。

当初少年轻狂,为了斗鸡而触犯了皇帝的逆鳞。

当初少不更事,身为官员而私下杀人。

当初清高气傲,出身世家不知人间疾苦。

当初枉为人子,身犯重罪却连累父亲受苦。

手中拿着饱蘸墨汁的笔,王勃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了、看见了、想通了,也就明白了。

笔走龙蛇、思绪飞舞,在经历挫折与反思之后,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塌。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当初就是太轻狂了,人呐,要谦虚。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抬眼看看窗外,只见天高云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错落其间,这世界好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向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时的王勃,早已不是当初的长安少年。

他见识过地位最高的皇帝,也私藏过逃跑的奴隶,结交过飞鹰斗鸡的王公贵族,也认识了为生计奔波的升斗小民,曾经因才华横溢名满长安,如今落魄之身流落天下。

人,活在天地间,不过微小如尘埃,不自贱、不气馁,只要向死而生。

一颗狗尾巴草,也要开出一朵花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一口气写完这篇文章,正是他长期压抑的自我释放。

不是他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他实在是憋不住了。

17岁就是大唐帝国的天之骄子,原以为即将青云直上,可十年后的今天,却再也看不到半点希望。

路过南昌,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好了,就这样吧。

今天能给我这个表现机会,都是各位前辈大度,来来来,敬大家一杯:“我干了,大家随意。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676年,长安的唐高宗也读到这篇《滕王阁序》。

“此人真是有才,让他回长安吧,朕要重用他。

”旁边的老太监很为难,“陛下,王勃在南海溺水,已经去世了。

”一篇《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的所有心力。

他只活了27年,却留给世界一千年。

十点君说看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觉得,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人和事,背后其实有更多有趣或深刻的故事。

十点君深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王勃这样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人,也感觉到看人物故事非常有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学习别人的智慧。

为了更方便大家看到这些人物故事,十点君和好朋友小志合作开办了一个专门“读人”的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会带你关注那些名人大咖背后的故事,他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和辛酸苦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