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合集下载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赏析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 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必考古诗词9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必考古诗词9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必考古诗词9首赏析整理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江水浩荡,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的“阔”和“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荡。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3、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作者在感受时光流逝时,油然而生的别绪思乡之情。

4、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哪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一大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除了课内教学,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课内外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赏析进行全面探讨。

一、课内古诗词赏析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静夜思》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情感的表达。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情怀。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王之涣豪放的气势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3.《悯农》《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田间劳动场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劳动的赞美。

通过《悯农》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李绅的朴实情感和对农民的关怀之情。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课内古诗词,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理解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课外古诗词赏析除了课内教学的古诗词,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豪迈豪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饮畅饮的情怀。

通过《将进酒》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2.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描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通过《水调歌头》这首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苏轼优美的语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写雪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静境地的向往。

通过《江雪》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柳宗元清新淡泊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七年级下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怎样的感慨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或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割”字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伟之势。

5.尾联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①站得高,看得远;②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③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④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这里比喻什么2.困难,挫折(消极的事物)。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蓄势)。

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自然地表达了本诗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整理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它有关赏析: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3.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4.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怎样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的“尽”字?“尽”是都和全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浓厚,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初中语文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古诗词赏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古诗词赏析,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整理初中语文全册中的古诗词赏析并加以解读和讲解。

一、《登高》白居易的《登高》是一首描绘登高看远景的诗。

作者通过诗歌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色和人生奋斗的向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山风吹着,天空高远,猿猴悲鸣。

湖边清澈,沙滩洁白,鸟儿飞回。

落叶无边,飘落无声,长江如滚烫。

我漂泊在千里之外,千里之外常常客居。

百年多病苦受折磨,百年间时常一个人登上高台。

现在苦恼着,白头发沾满霜雪,灰心丧气闲坐,缩在黑暗中,喝下了浊酒。

)二、《鹿柴》王之涣的《鹿柴》写的是一位老人在鹿柴旁砍柴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气氛淡雅,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和真理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只听闻人类的声音。

夕阳落过去,光线回转,又照亮了林中青苔的一角。

)三、《将进酒》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达自我豪情和豪放不羁的诗。

这首诗以其饱满的音韵、短小的句子和整齐的节奏闻名于世。

它不仅富有律动,而且充满着激情和浪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翻译:我怒气冲天,依着围栏,听雨声潇潇。

我仰起头看天,快乐自由不可限量。

我于三十岁时已经飞黄腾达,但我一路被风雨跟随。

不要在时间的流逝中白头发,因为这是很难再得到的东西。

)以上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寓意,无论是从文本阅读还是从情感分析上来看,都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竹里馆》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人称“诗佛”,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来相映照。

赏析:1、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幽篁、深林、明月。

3、诗中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悠扬的笛声从谁家飘出,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全城。

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柳曲》,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

赏析:1、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

“折柳”曲有惜别怀远之意,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本诗的关键。

22、“暗”指笛声不知从何而来,照应前面的“谁家”。

3、“散”指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4、“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把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行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朝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东望家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打湿了双袖。

在马上与你相逢没有纸笔写信,就请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吧。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

“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

“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

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中考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中考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中考语文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古诗词的文学鉴赏和默写。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的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也显得尤为关键。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唐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传唱广泛,又是许多人初学唐诗的入门篇目。

通过这首简短而朴素的小诗,可以感受到唐诗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意境。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的意境深邃幽远,动人心弦。

其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意犹未尽,更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壮丽和气势磅礴。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在古诗词中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花儿的盛开,也代表了唐诗中朴实无华的风格。

二、宋词1、《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词通篇雄浑奔放,奋发向前,表达了词人的政治野心和报国决心,魄力十足。

2、《宋夜曲》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旋律优美动人,言简意赅。

其中“人比黄花瘦”一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于红颜易老、时光飞逝的深刻感慨。

3、《浪淘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此词短小简洁,语言平易近人,却又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离别的伤感。

三、元曲1、《汉宫秋》管弦声断人声嘶,草木黄落兵无期。

碧云天旧远行人,洞庭秋思瘦还肥。

此曲气韵磅礴,雄心万丈,表达了词人的壮志豪情和锐气回肠。

2、《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此曲以壮阔的视野展现了历史巨变和英雄人物,奇峰异石,浪涛澎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比较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比较鉴赏

一、概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接触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丰富多彩,充满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比较鉴赏这些古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本文旨在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的古诗进行比较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古诗作品。

二、《春晓》与《春夜喜雨》的比较鉴赏1.《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句,展现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美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变幻莫测,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沉思之情。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春夜的雨水滋润了大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机。

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则展现了春夜雨水的温柔和神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幻想。

三、《静夜思》与《登鹳雀楼》的比较鉴赏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考人生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乡愁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超然。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慨和赞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进取的精神。

四、《将进酒》与《李颀的《玉阶怨》》的比较鉴赏1.《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中通过描绘宴饮的场景和豪情万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热情和向往;“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奔放的向往。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写作背景】1.《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即:今天的陕西兰田县)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2.诗人又因早期信仰佛教,佛教追求的是超脱、远离世俗争斗的思想,此时他又因官场的不得志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3.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悠闲的生活。

【主题思想】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重点问题】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

“独坐”、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3.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4.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怎样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的“尽”字?“尽”是都和全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浓厚,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精品文档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七年级上册0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0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江城子密州游猎
苏轼
老夫由林峰少年狂,左牵黄,右擎凤。

锦帽貂裘,千骑著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其太守,和亲射虎,看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词从表达方式来看,上片重在;下片重在。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3.【甲】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抒发什么意思?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
请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故事情节(描绘)(写下其中一项即可)抒情
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就是他必须像是当年的孙权那样振斧马前射虎,这注重地
展现出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非常大,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气。

(1分后)遣冯唐在这里词人
以魏尚自喻,抒发了他期望朝廷能够像是派遣冯唐赦魏尚那样器重自己。

(1分后)
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古诗文阅读]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下片重在。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3.【甲】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请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叙事抒情
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花开繁茂的特点。

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