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分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划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晚清时期”。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2.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3.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4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再到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晚清时期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包括第1课“隋唐统一与创制”和第2课“唐代的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共6课内容;2.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包括第3课“宋代的制度变革与科技文化”和第4课“元代的民族融合与统一中国”,共5课内容;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包括第5课“明代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动荡”和第6课“清代的政治统治与社会变革”,共4课内容;4.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包括第7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8课“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共5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表教学法:利用历史图表、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简介(共36张PPT)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简介(共36张PPT)

2.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 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 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包括少数民族活动 的地区。元明清时期,朝廷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 辖,包括经营西藏、新疆、东北、西南等地区,以 及南海诸岛等。通过七下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具有 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包括国土和海疆意识。
三 教材使用的建议
历史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 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 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 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 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 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 联接,在此基础上,搞清楚每课课文的具体内容。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 七年级下册简介
教材的基本架构 重要的历史问题 教材使用的建议
一 七下教材的基本架构
部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 级下册讲述的是隋朝至清朝 前期的历史。教材将这一千 二百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单 元,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展 现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 期以及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
第一单元从公元581年 开始,至五代十国结 束,内容主要涉及隋 朝和唐朝的历史。这 一单元分为五课,其 中有四课是讲唐朝。
二 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 一条主线和主体内容,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最基 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 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最终形成国 家认同。下册教材呈现的历史,可以看出在隋唐、 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1)历史人物
•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 郑和
•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 北方人、秦末农民
•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 陶寺文化
•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辽夏金元的、明清 •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 西洋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 增
方 加
式 的
少。,总删体减而的言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张骞通西域、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书 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 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 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方式。总体而言, 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七上P43、45秦朝疆域 七上p64南海诸岛 七上p65西域都护管辖范围 七下p52元朝疆域 七下p92清朝疆域 七下p93钓鱼岛和南海诸岛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3.点线结合:
贯通解释中国古 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 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 整体面貌,这就构成 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 “面”。这样,就能 收到“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 功效。这些线也许并 不十分完整,但它们 能给学生提供基本思 路。
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 加强、变得突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高清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高清

我国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之一,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文明成就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国的历史教材也是让人们了解我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进行详细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部教材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本结构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共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内容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括内容简介、知识要点、课文篇幅较大,每个单元都有专门的知识点介绍和练习题,方便学生复习及巩固所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该教材的内容设置合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是按照历史年代进行编排,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内容贴近生活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详细的历史事件描述、名人故事介绍等各类历史材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通联起来,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知识的渗透性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还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即在学习某些历史知识的还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延伸内容,丰富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不仅介绍了秦始皇的伟大业绩,还对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而使学生对于秦朝的整体了解更加深入。

四、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在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中,作者还强调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教材的编写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五、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使用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我国历史高清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

下册(共22课,3个单元。其中正课21节,活动课1节)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2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3课 盛唐气象 ................................................................ 11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 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37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41 第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47 第11 课 元朝的统治 ........................................................... 51 第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54 第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第14 课 明朝的统治 ........................................................... 66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70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76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 84 第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8 第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94 第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99 第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05 第22 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

新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简介(共36张PPT)

新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简介(共36张PPT)
的一则“材料研读”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 引导学生讨论。 示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后设:
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 示例:《明朝的对外关系》的一个“课后活动”
两宋时期,中国境内有多个政权并立。 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形 成对峙局面。至蒙古族建立元朝,统 一中国,中国再次呈现出大一统局面。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 立,还是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 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进 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 化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3.民族政权的问题
历史上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还是在政 权分立的时期,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 的成员。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属于中国历史上不 同民族的政权,其生活和控制的区域都是中国疆域 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各 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 间的关系,而非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第三单元从公元1368 年明朝建立开始,至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这一单元有八课,明 清各占一半。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清朝前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国家,中国 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也是在这一时期,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更为强化,中国的 封建社会进入到了晚期,中国开始逐步 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 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 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 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 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 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 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以 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简介及使用建自用禁转84页PPT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简介及使用建自用禁转84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简介及使用建自 用禁转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部编版初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5课 夏商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
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
争鸣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学习与探究之二
2011版课题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 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迭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 七雄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 社会变革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 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 家争鸣
周公长子 伯禽
殷商贵族 微子启
姬姓封国
图题
图例
古今地 名对照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宗法分封制瓦解
原因 表现
王室军事、经济实力下降
王室与诸侯的血缘关系淡化
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诸 侯争霸兼并
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 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
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 1.生产技术的进步
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强兵
小结: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经济 局势 政治秩序
社会结构 文化学术
铜器时代(金石 并用) 诸侯割据
宗法分封制 贵族世代控制军 政大权 基于血缘的等级
贵族垄断
铁器时代
趋向统一 君主集权,郡县制;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流动 出现私学;百家争 鸣;文化高峰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
周人集体耕作(想象图)
木耜
藏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耦耕?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侯彊侯以,有嗿其馌。
——《诗经·周颂·载芟》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教材分析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

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读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授课注意事项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 单元地位七年级,是孩子们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阶段。

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跨度,从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开始,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在七年级《历史》课本的体例编排上,中国古代史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处于七个历史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从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之前。

2. 单元主题《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而言,史前时期指的是我国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的人类活动时期,亦是国家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伴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历史也同步展开。

在这个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境内的远古先民们用智慧点亮了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光。

3. 单元结构《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三课。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新)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新)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政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政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统编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

统编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

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想一想
公元前92年是 公元前1 世纪 初 (初∕末),192 年是 2 世纪 九十年代 末 (初∕末)。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 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 2、你能说出中国几位皇帝的名字? • 秦始皇,唐太宗,乾隆,朱元璋,康熙…. • 3、万里长城部编是版谁七上下历史令修筑的? • 秦始皇 •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公元纪年法
1、公元: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称为公元元年 2、世纪: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3、年代:10年称为一个年代。
为了直观教学,我们通常用年代尺表示时间: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世纪

公公
公公
公公


元元
元元
元元

前 300 年
前前 1年00年
1 92
前元 年年
100 192
300
年年Βιβλιοθήκη 年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

15

高 62 59 97 10 62 57 91 45 595

2

1.尊重历史,还原史实
惨不忍睹的抗日神剧,既是对抗日战争历史的歪曲,也是 对抗战先烈们的变相贬损!
• 王岐山: • 1948年7月生于青岛,山西
天镇人。 • 1969年,在延安插队。 • 1971年后,在陕西省博物馆
工作, • 1973年进西北大学历史系学

部编版初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1年版目录
• 附录: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 至589)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
插图来源说明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课程内容要求和教材内容呈现简表
课程内容要求
教材内容呈现
1.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导言
课程内容
课题
子目
一 百 多 万 年 前 ,知 道 北 京 人 的 特 征 , 第1课 中华大 一、元谋人
• 谁是中华大地最远古的人类? • 氏族与聚落的区别? • 为什么把黄帝称作“人文始祖”? • 如何理解“传说”与“史实”?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课程内容要求和教材内容呈夏商周时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导言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01年版目录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4课,包括一节“学习与探究”
活动课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 会变革
8课,包括一节“学习与探究” 活动课
•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7课,包括一节“学习与探究”
活动课
•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 汇聚
• 6课,包括一节“学习与探究 ”活动课
单元主要调整
• 新增概念:直立人,旧、新石器时代,化石,农 耕聚落
• 特别强调: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渗透学习与研究方法)
• 时间调整:北京人:距今约71万—23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基于化石研
究新成果的应用,反映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求 真、严谨科学精神) • 内容调整:从新石器文化四要素角度介绍半坡、 河姆渡聚落;为体现原始氏族社会向早期文明时 代过渡,把“大汶口原始居民”内容改为大字正 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 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 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 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 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需求。
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 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 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 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 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 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 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 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 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旁设: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 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 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 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 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 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 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 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 学教材建设。2009年,中央宣 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专题研 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 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 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 组织这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分册
部编教材的背景 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的凸显内容

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
历 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我们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 任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关键。 课程的主旨和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 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 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 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 材 的 课 文 部 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 材 的 课 文 辅 助 部 分

部编教材体例结构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 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 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 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具体的呈现 方式,是在 单元框架下 设课,在每 课中设子目。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 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 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严格审查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工作
实行“四审”制度: 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终审
参与审查的专家有200多人,其中:
中央“马工程”专家108位,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30多位。 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的内容, 报外交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审查。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两次召开会议,对教材进行审阅。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 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 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 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
三科教材的主编是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推荐、经报中央宣传思想领导 小组同意的。历史教材由著名 史学家齐世荣先生担任总主编。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 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 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 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 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