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2】对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评析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国际金融课件)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 预算赤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 致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 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2、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收益 (1)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
§1 货币危机概述
货币危机的界定 (一)货币危机内涵
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给一国或多国带来的以货币大幅 度贬值为症状的经济现象。 1、广义: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 幅度(25%),同时贬值幅度比前一年增加至少10%。 2、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 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3、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之 间的博弈过程。利率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政府是否 放弃固定汇率制的中心变量。
英国退出欧元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主要内容
(一)投机者行为分析
攻击成本:本币利率 预期收益:持有外汇资产期间外币的利率加上 预期本币贬值所得收益。 只要预期投机攻击成功后该国货币贬值幅度超 过该国提高利率后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幅,投机者 就会进行投机攻击。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评价
1、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 衡的存在。“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 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是贬值预期, 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
2、预期因素决定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 么程度,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对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思考与启示
Finance金融视线0342018年5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13.034对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思考与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商学系 徐坚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第三代货币危机,从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入手,介绍了目前为止最权威的三种研究分支。
这三种研究分支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分别为:道德层面、流动性层面和企业多重均衡层面。
并针对危机发生机制,针对中国当今实际情况,思考当今中国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货币危机再次席卷而来。
关键词:第三代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模型 中国现状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a)-034-02货币危机有两种,分为广义的,狭义的。
广义货币危机指的是,一国的汇率变动幅度超出了它能够承受的程度,货币危机于是出现。
狭义货币危机指的是,若一国原来实行固定汇率制,随后该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却被动地改变了,变为浮动汇率制,政府失去了原先对汇率的控制,因此出现了货币危机。
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后,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由此产生。
货币危机潜伏于东南亚国家,可以追溯至泰国政府放弃实行固定汇率制,改而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天。
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降了超过15%,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因此一片混乱。
随后,金融及外汇市场的混乱冲击到新加坡、印尼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日经指数大幅下跌,日股崩盘,大批银行及证券公司接连破产。
不仅如此,货币危机甚至波及美欧国家,使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两年后,也就是1999年,这场始于泰国的东南亚货币危机才最终结束。
1 模型介绍对于东南亚货币危机,克鲁格曼(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与过去的货币危机相比,这一次的货币危机在传播机制、转移方式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都截然不同。
在解释东南亚货币的发生机制时,若使用过去的货币危机理论是非常不合适的。
克鲁格曼研究了过去的货币危机理论基础,在取得突破后,发展并提出了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文献综述_高赛
商业文化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文献综述高源自赛摘 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危 机 国 家 乃至 世 界 经济 带 来 了 灾 难 性 的 影响, 学 界 对 货币 危 机的根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货币危机的传统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 货币危机理论; 道德风险模型; 羊群行为理论; 金融过度危机模型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70 年代后期的拉美货币危机开启了学术界对于货币危机理 论的研究,Paul Krugman 是其中的先驱者,早在 1979 年他在发 表的文章中构造了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模型 。 他提出的货币 危机的理论模型主要受 Salant 等 ( 1978 ) 对于商品价格稳定机 制研究的启发。随后,Flood 和 Garber 及其他学者基于 Krugman 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对货币危机模型进行完善 、 修正, 最终形成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在 Krugman 模型中,一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与固定汇率 制度之间不协调导致危机的爆发。 当政府实施的扩张的货币政 策和具有赤字化的特征的财政政策,本国货币的供应量会因此 增加,外币的影子价格上升,即本币贬值,理性的投资者会抛 售本币,持有外币,保证自己的资产不缩水; 与此同时,为了 维护本国的固定汇率制度,央行会以固定的汇率卖出外币 。 在 这一过程中,央行的外汇储备会随着赤字的货币化的加深不断 减少,直至外汇储备消耗殆尽,固定汇率机制就会崩溃。 而事 实上,市场上的投机者的存在加速了这一过程,他们在外汇储 备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开始理性的投机冲击,不管外汇储 备有多少,都会将其消耗殆尽。 货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 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与稳定汇率政策协调一致 。 在 Krugman 模型 提出之后, 诸 多 学 者 继 续 改 进、 完 善 Krugman 的 工 作 成 果。 Flood 和 Garber ( 1984 ) 放弃了 Krugman 模型中市场上完全预见 信贷过程的特征,将随机因素引入,认为投机攻击的时间的不 确定性,构建了简单的线性模型。 Connolly 和 Taylor ( 1984 ) 着 重突出一国商品在汇率崩溃前出现的相对价格行为,通过对蠕 动盯住汇率体制的研究,指出汇率崩溃前存在的实际汇率升值 和经常项目恶化的现象。 Krugman 模型及其他学者的扩展一起构成了第一代货币危机 模型,又称为理性攻击模型,认为宏观经济基础变量的恶化是 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它较好地解释了 “拉美型 ” 货币危机, 如 1973 ~ 1982 年的墨西哥危机、1978 ~ 1981 年的阿根廷危机。 针对危机发生的基本面恶化的条件,政策制定者必须保证经济 政策间的协调一致,维护加强宏观经济基础变量,保证基本经 济面的良好。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模型在 20 世纪 80 年代达到全盛,然而第一代模型 中,认为政府的政策是外生性的变量,并没有考虑政府行为的 影响。但是,事实上很多发生危机的国家并不是因为没有足够 的外汇储备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政府的行为在危机中也是 有影响的。Obstfeld 等人针对欧洲货币危机的研究,提出了货币 危机的第二代模型。 在第二代模型中,Obstfeld 等人将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放入模型中,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主体,会权衡利弊得失,既会 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也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 同时,他们提出了 自促成的概念,即在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央行之间会存在相 互之间根据对方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的现象 。 如果公众对于 央行维持汇率的目标的能力失去信 心,或存在预期上的偏 差, 中央银行相应认为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大大增加,由此放弃固 定汇率制度。这个模型虽然强调危机的自我促成,但仍然重视 经济基本面的情况。 同期的另一些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则认为 危机的发生不一定建立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 恶化的经济基本面,危机也可能发生。 在投机者的恶意攻击下, 市场上其他的投资者的预期发生变化,在 “传染效应 ” 和 “羊 群效应” 的作用下进一步推动危机的发生。 第二代模型和第一代模型的共同点是都认为危机发生的原 因是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性,不相同的地方是,第一代模型认为 过多的国内信贷创造促成了中央银行的货币贬值或汇率浮动, 而第二代模型认为在货币危机发生以前并不存在政府政策上的 不一致,是危机本身导致了政策的变化。 第二代模型较好地解 释了所谓的 “欧洲型” 货币危机,如欧洲 1992 ~ 1993 年的货币 危机和墨西哥 1994 ~ 1995 年的比索危机。 对于政策指导来说, 固定汇率制度的 “先天不足” 需要辅以相应的资本管制政策。 三、新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上个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第一 、 二代模型的缺 陷,理论界开始寻找新的模型解释新的货币危机 。 这次危机主 要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低,缺乏谨慎监管导致信用扩张造成, 由此,许多主流理论分析逐渐开始将目光转向金融中介 、 资产 价格变化等方面,跳出汇率机制、 公共政策等宏观经济分析范 围,由此提出一系列基于金融中介的金融危机模型 。 下面对这 些模型作简单介绍: 1. 道德风险模型 道德风险是金融市场中借贷者的不道德行为而导致贷款方 式损失的风险。 Krugman 的模型中主要指金融中介的不道德行 为,尤其是金融中介有免费的担保而且监管不严时,这时经纪 人会比较冒进,很少考虑投资项目的贷款风险,整个经济很容 易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 在开放的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如果 国内的金融机构无法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时,国内投资需求的 过度会促成利率的上升。国内的金融机构转而向国际市场融资, 政府在其中为国内的金融机构做免费的担保,就会导致经济的 过度投资。如果国外的债权人停止为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政府为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不得不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其中 的资金空缺,由此在投资者预期中的通货膨胀就可能引发货币 危机。 通过回顾货币危机中韩国等的表现,Burnside 等认为政府为 金融部门提供大量的贷款担保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 在东南 亚金融危机中,亲缘政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银行、 企业等 借贷部门与政府机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相互之间存在担保关系, 道德风险加大。 2. 金融恐慌危机模型 金融恐慌危机模型又称为 “D - D ” 模型,最 初是由 Diamond 和 Diybvig ( 1983 ) 在分析银行挤提现象时提出的。金融中 介尤其是银行的基本功能就是以短贷长 、 期限转换,将不具流 动性的资产变得具有流动性。 该模型认为在这一特性下,存款 大量存放银行时,银行的贷款能够支持长期经济投资,存款人 得到合理的存款利息。 然而一旦发生经济恐慌,大量的存款人 ( 上转第 53 页) 提现,银行面临挤兑风险,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讲解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概述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Kaminsky认为就其本质而言,这并非一场“新”危机,原有的理论成果具有说服力。
而另一些学者,例如克鲁格曼(Krugman)则认为这次货币危机在传染的广度与深度、转移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与以往的货币危机均有显著的区别,原有的货币理论解释力不足,应有所突破。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因此产生。
克鲁格曼认为,这次货币危机对于远在千里之外、彼此联系很少的经济都造成影响,因此多重均衡是存在的,某些经济对于公众的信心的敏感度很高,这些经济的货币危机可能由外部的与自己关联并不大的经济中发生的货币危机所带来的公众信心问题而诱发。
东南亚经济经常账户逆转的原因主要在于危机中货币大幅度贬值和严重的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进口大量减少,因此,存在一个转移问题,这是为以往的货币危机理论所忽略的。
在以往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模型的构造者将注意力放在投资行为而非实际经济上,单商品的假定中忽视了贸易和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
因此,货币理论模型的中心应该讨论由于实际贬值或者是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经常账户逆转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资本流动逆转的需求问题。
他认为,这场货币危机的关健问题并不是银行,而在于企业,本币贬值、高利率以及销售的下降恶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削弱了企业财务状况,这一问题并非银行本身的问题。
即使银行重组对金融状况大大恶化了的公司来说也是于事无补的。
克鲁格曼在单商品的假定之下,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小国经济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克鲁格曼增加了商品对进口商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分析了贸易及实际汇率汇率变动的影响与效应。
总的说来,克鲁格曼在他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中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克鲁格曼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金融过度的概念(financial excess),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金融中介机构而言的。
在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时,过度的投资需求并不导致大规模的过度投资,而是市场利率的升高。
资产泡沫化、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三大危机分析
三大危机叫做资产泡沫化、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他的三大礼物是汇率、贸易、成本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2010年3月28日西安2010经济发展与投资高峰论坛演讲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要谈一下2010年的经济形势展望,2008年11月份开始,我们中国的股市就领先全世界4个月回暖。
去年一整年,全世界地产市场如此萧条的情况下,中国楼市一枝独秀,逆全世界而上行。
汽车呢?去年一整年,全世界汽车销售量大跌的情况下,我们竟然增长40%多。
因此,各个媒体的报道我们就得意了,感觉良好了,觉得中国领先全世界回暖了。
我当时说了一句话:怎么可能呢?你这些经济是向欧美学来的,人家都没有回暖,我们怎么可能回暖呢?而且,大家想一想,如果只有中国回暖,而别的国家都没有回暖,那代表我们中国跟别人都不一样。
如果你自己跟别人都不一样,到底是别人都不正常,还是你一个人不正常呢?我们高声喊“中国第一个回暖”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不正常?说不定别人是正常的,我们是不正常的。
整个去年一年我演讲的时候,告诉政府、企业家中国经济没有回暖过,上个礼拜,温家宝终于承认了,过去是2000万失业,现在是2亿,回暖了吗?还不如意。
今天我准备将这个作为切入点,其实3月28日意义并不寻常,因为还剩下18天,美国对我们的审判就定案在我们中国经济目前这种处境之下,美国在4月15号,将决定是否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我希望不要列入,秘密外交和他做更深层次的外交,如果列入外汇操纵国,中国经济将倒退15年。
我从去年6月份开始演讲,就说美国的汇率大战必定开始,到现在3月份,完全证实了我当时的观点:第一个,中国经济到底复苏了吗?第二个,美国到底想做什么?其实,我想告诉各位,如果你觉得2009年是困难的一年,那我告诉你,2010年将是极其复杂的一年。
困难不是问题,因为咬紧牙关就可以度过困难,要度过复杂的一年,必须靠智慧。
我希望今天演讲中把今年的形势讲的很清楚,只有了解了本质,才能处理危机,危机本身并不可怕,我相信今天3个小时的演讲会将危机讲得非常清楚。
货币危机理论与模型_文献综述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理论, 形成了所谓
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沦模型, 有代表性的主流观
点有以下三种:
( 一) 道德风险危机模型
沿着第一代危机模型的思路, 一些研究者强
调经济的基础因素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原因, 但
是视角已从原来的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 尤其
强调了微观的制度扭曲, 形成了著名的“ 道德风
此△ : = r 。一产, 二叩, 所以冲击发生时刻T 二
~ 一- 一- 一一- ~ - 一一~ 一~ ~
一一~ 一一
收稿日期: 2 0 3 一09 一03
作者简介: 五喜平( 19 69 一) , 女,
河北定州人, 讲师, 博卜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又年12 月
布; K 表示经济扭曲状况; 夕是价格变化的相对
权重。
政府政策有两种模式: 规则政策即政府不考
虑当前经济状态而维持固定汇率; 自行政策则是
政府在考虑到经济状态的变化后决定是否维持固
定汇率:
在规则政策下, a = O, 则品二0 , 因此政府损
失函数的期望值EL “ = ( 护十K “ ) /2 , 而在自行政
者预期的突然变化而引发危机, 但是从危机前东
亚各国的情况来看, 各国经济持续20 年的高增
长, 同时政府也没有像当初危机发生前的英国那
样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因而第二代模型也不能
说明导致东亚危机的突发性预期变化到底源于何
处, 这表明传统的货币危机理论在解释亚洲危机
的原因时面临“ 危机” 。
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比较
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比较7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理论一直是理论界的焦点之一,有关货币危机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数量急剧增加。
在此,本文对已有的货币危机理论文献作一简要综述,总结已有的理论成果,并进行比较。
由于本文总结的是理论发展,因此不涉及实证研究。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Paul Kerugma),罗伯特.弗勒德(Robert P.Flood)和彼得.M.加伯(Peter M.Garber)。
Kerugman在其1979年发表的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一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模型,贝Flood和Garber则在1984年发表《Collapsing Exchange-Rate Regimes,Some Linear Examples》一文,对Kerugman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
这两篇文献是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代表作品。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
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丧失,这一丧失的累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基本面(economic fundamentals)决定了货币对外价值稳定与否,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爆发、何时爆发。
当一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其固定汇率长期稳定时,该国储备是可耗尽的,政府在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干预外汇市场的必然结果是外汇影子汇率与目标汇率发生持续的偏差,而这为外汇投机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即一国固定汇率制面临的问题源于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金融危机的演变体系解析
⾦融危机的演变体系解析2019-04-04⾦融危机的分类与发⽣机制(⼀)三代危机模型迄今为⽌,国际上已经发展了三代成熟的⾦融危机模型。
第⼀代危机模型是货币危机模型,产⽣于20世纪70年代,是为解释拉美货币危机⽽建⽴的。
1972年墨西哥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字占国民⽣产总值的⽐重逐年提⾼。
为了弥补财政⾚字,墨西哥政府向中央银⾏发⾏债券,导致基础货币增长过快,随后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投资者纷纷抛售⽐索,资本外流加速。
当外汇储备耗尽时,墨西哥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
墨西哥危机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拉美国家也发⽣了类似的危机。
经济学家把拉美货币危机归因于进⼝替展战略和不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形成了第⼀代货币危机模型。
[1]第⼀代货币危机模型反映了固定汇率、资本⾃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性的不可能三元悖论。
克鲁格曼认为,维持固定汇率需要满⾜⼀定的条件(即FXt≥ae-DCt,其中FXt表⽰外汇储备,DCt表⽰国内信贷)。
[1]在固定汇率下,国内信贷的扩张必然产⽣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预期,导致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下降。
⼀旦外汇储备耗尽,固定汇率将难以维持,本币贬值将不可避免。
第⼆代危机模型也是货币危机模型,是为解释欧洲货币危机和英镑危机⽽建⽴的。
1990年东西德国统⼀之后,德国政府⽀出⼤幅增加。
因担⼼通货膨胀,德国政府于1992年7⽉把贴现率提⾼到8.75%。
德国提⾼利率后,芬兰⼈纷纷把芬兰马克兑换成德国马克,导致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
此前,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动挂钩,芬兰央⾏为维持⽐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进芬兰马克。
但由于芬兰央⾏的德国马克储备有限,因⽽这⼀举措并没有抑制住芬兰马克下跌。
1992年9⽉8⽇,芬兰政府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实现⾃由浮动。
接下来,类似的现象在英镑、⾥拉市场发⽣,投资者纷纷抛售英镑,抢购德国马克,致使⾥拉和英镑汇率⼤跌,欧洲货币危机由此爆发。
与拉美危机不同,当英镑危机发⽣时,英国不仅拥有⼤量的外汇储备,⽽且其财政状况也没有出现与其汇率制度不和谐的情况。
基于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中国经济的简要研究
宏观经济1基于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中国经济的简要研究邵诗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货币危机问题的持续关注。
而作为目前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在未来是否会爆发经济危机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目前中国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存在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了防范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模型;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01一、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概述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政治体制上的裙带关系是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中认为的引起货币危机的三个关键因素。
其中有两个理论:道德风险论和金融恐慌论。
道德风险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金融机构存在着高杠杆借债和过度投资的倾向,而外国的银行相信政府的信用权威和国际组织的救助机制而放低了贷款的限制,过于轻率地迎合贷款愿望,从而引发很多无效投资和不良贷款以及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
在资产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就没有办法偿还债务而出现偿还危机,引起金融市场动荡,投资崩溃而导致货币危机爆发。
金融恐慌论则认为市场上“恐慌性”的投机冲击是货币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冲击的产生与国家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银行流动性不足相关。
“因为恐慌性资本大量流出,长期投资项目被迫中途变现,从而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1]当汇率固定但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的情况下,最终将转化为中央银行的挤兑,即货币危机爆发。
我认为目前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中的引发货币危机的因素在我国都有显现。
主要表现在银行坏账多资产结构质量恶化;非金融机构比如保险、基金等机构日益暴露出风险;投机成分较大等等。
二、中国未来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研究从道德风险论出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隐形担保,减轻了风险承担水平,使得投资者容易倾向于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项目,导致金融机构无序投资以及不良业绩,资产市场虚假繁荣。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 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预算赤 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致股市 暴跌 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2 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收益 1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
a 1it*
a1
St) St
•
St
Pt Pt *
M t St St
•
Dt
a0Pt*a1it*Pt* a1Pt*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模型
Mt SRt Dt
Rt S Dt
•
•
Rt Dt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三模型结论
财政需求与维持固定或盯住汇率制度之间 的矛盾不可调和
14 由于一国政局动荡或宣布实行国有化政策或经 济恶化等引起的资本外逃即为____
A 贸易性资本流动 B 金融性资本流动 C 保值性资本流动 D 投机性资本流动
§4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三结论
危机的发生原因主要有:高债务因素 相对出 口而言大规模的外币债务
四政策建议
1 控制短期债务和所有外币债务 2 暂时的资本管制
§5 三代货币危机模型比较
货币危 机理论 侧重点
危机 成因
第一代
经济基本面 恶化
宏观政策与 维持固定汇 率的冲突
第二代
第三代
贬值预期的自我 实现
5 长期资本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是______ A 增加世界总产量;提高总福利 B 经济效益转移 C 加大汇率波动幅度 D 影响一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
6 属于我国外债的是______ A 补偿贸易下返销产品 B 我国境内外资银行的对外债务 C 境内中资企业向外资银行借款 D 外汇担保
货币金融危机理论综述
货币金融危机理论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七十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理论体系进行综述。
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发生机理和后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第一代货币危机大多发生在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扩张性的国内政策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本质性的冲突是导致危机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
(2)与第一代危机不同的是,第二代货币危机发生的国家本身并不存在政策上的不协调或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固定汇率的放弃只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下的结果。
模型强调危机的多重均衡和投资者的预期的自我实现。
(3)第三代货币危机的研究者跳出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银行体系、金融中介和不对称信息的方面分析危机。
本文还综合对所谓“第四代货币危机”的阐释,概括了货币危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政赤字; 双危机模型; 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1 引言货币危机的爆发,在二战前还是一种偶然现象。
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任何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都不可能超然置身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即使是非常微小的一个外部扰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而国民经济内外部组成要素之间日益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反过来又加剧了初始扰动的破坏力,进而对整个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货币危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在很大范围内频频发生: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以及2001-2002年的阿根廷比索危机。
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造成的沉重经济代价以及它的传播蔓延使得货币危机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随着中国金融部门的不断开放,潜在的危机因素也开始显露。
尽管目前受到资本管制的保护,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资本账户迟早是要可自由兑换的。
2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七十年代以前,早期货币危机只是偶然的现象,所以没有引起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国际经济学问答与论述
国际经济学1.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比较(非简答非论述)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都是在单商品的假定下展开的,研究的侧重面各有不同。
第一代着重讨论经济基本面,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上,而到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焦点则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崩溃使由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这一代理论解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最有说服力,对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同样适用。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政府在固定汇率制上始终存在动机冲突,公众认识到政府的摇摆不定,如果公众丧失信心,金融市场并非天生有效的,存在种种缺陷;这时,市场投机以及羊群行为会使固定汇率制崩溃,政府保卫固定汇率制的代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第二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好的例证是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情况。
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缘政治,这是东南亚货币危机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所在。
在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解释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并非是新的危机,已有的货币危机理论已经足以解释;另一种则认为已有危机理论无法充分解释,并导致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本质的分歧,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回答这次危机是否是一次新的危机。
前者强调原有两代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仍适用于本次危机,特别是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中既给予基本面以重要地位又承认多重均衡、自我实现式冲击的存在这一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与此同时他们并不否认东南亚国家危机前的特征与历史上货币危机前的特征的差异。
至于后者,他们更强调本次危机发生前的新表现,认为应寻找新的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用主流方法建立模型,但其建模的方法和对诸如自我实现、多重均衡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与应用与已有的文献仍然是一致的。
这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表明,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取决于有关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的发展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工具或建立模型方法的引入与融合。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
金融危机理论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代。
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金融危机理论进行了综述,如肖德和陈同和(2000)、刘明兴和罗俊伟(2000)、王春峰(2000)以及李成(2004),但他们的综述对最近几年的文献,尤其是2000年以来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的最新发展方面的文献涉及甚少。
为了弥补理论研究的这一缺陷,本文对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强调金融系统不稳定性和危机传染性的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提出了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可能的发展方向:强调金融危机与经济基础变量之间的联系;强调经济基础变量与投资者预期形式之间的联系。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Krugman(1979)深受Salant和Herderson(1978)对国际商品价格的稳定计划研究的启发,提出了货币危机的早期模型。
在Krugman的开创性理论框架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改进、修正了这一模型,形成了所谓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产生源于墨西哥(1973~1982)和阿根廷(1978~1981)等国家所发生的货币危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攻击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之间的联系。
在Krugman(1979)的完全预见能力模型中,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财政赤字的货币政策)与稳定汇率政策(如固定汇率制)之间的不协调。
当政府所追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汇率政策不协调时,理性的投机攻击就会发生。
在政府存在大量财政赤字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必然增发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外币的影子价格会逐步上升(本币贬值),由于本外币的收益率出现差异,公众会调整资产结构,增加对外币的购买。
随着政府持续地为财政赤字融资,在理性的投机攻击之下,不管初始的外汇储备有多大,终有一天会耗竭外汇储备,固定汇率迟早要崩溃。
在Krugman模型的基础上,Flood和Garber(1984)放弃了Krugman(1979)中的完全预见能力假设,认为国内信贷过程是随机的,投机攻击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线性模型。
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综述
市场投资者的收益函数相互包合,双方均根 (M ckinnon and P ill,1998) 和 克 鲁 格 曼
据对方的行为或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1998)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金融机构
选择,而这种修正又将影响对方的行为,因 并遍有过度借债和过度投资倾向,外国金融
此经济可能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出现“多重 机构因为相信有政府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拯
行 业 垄 断 、地 区 封 锁 观 念 , 破 除 对 旧 体 制 的 依 赖 , 强 化 市 场 竞 争 意 场主 体 要 从自 身 出 发增 强 信 用意 识 。树 立良 好 得 信用 意 识 , 是 社 会
识 , 用 发 展 的 眼 光 培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打 开 结 构 调 整 和 战 略 性 改 信 用的 基 础 , 也是 扩 大 社会 信 用 需求 的 关 键。同 样 , 企 业也 要 自 觉地
二、第 二 代 货币 危 机 理论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 aurice·O bstfeld 和 哈 佛 大 学 的 G erardo·E squivel和 Felipe· Larrain。该理论认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 发起攻击,并不是由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而 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致的。 这一代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假定: 其一,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要最大 化其目标函数,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是政府在 “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 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政府出于 一定的原因需要保卫固定汇率制度,也会 因某种原因弃守固定汇率制。当公众预期 或怀疑政府将弃守固定汇率制时,保卫固定 汇率制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 其二,引入博弈,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央行和
货币危机频繁爆发,货币危机理论也日趋 采取了非线性形式,所以难以确定固定汇率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
1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
至少 10%。该定义的危机不包含被政府通过国际储备减少或增加国内利息率,成功还 击了的投机性攻击。
关于货币危机定义的说明: ¾ 虽然上述对货币危机、货币崩溃、银行危机或支付危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危
机(除银行危机外)以本国货币将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的急剧减少为特征。 ¾ 在目前的货币危机实证研究中,对货币危机判定的有个分歧在于是否应将不成功的投机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
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
[摘要]本文是关于货币危机的一个概述。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际上比较流行 的对货币危机的定义;第二部分回顾了 70 年代至今的几代货币危机理论,包括货币 危机的传染理论;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货币危机模型及模型的原 理;第四部分是对这些模型的预测、解释力的评价;第五部分讨论了早期预警系统 EWS。全文主要是结合一些英文文献及国内对货币危机的研究进行讨论的。
二、货币危机理论6 从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来脉络看,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 以萨兰特和亨德森(Salant & Henderson,1978),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79), 弗拉德和加勃(Flood & Garber,1984)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从事货币危机理论研究的学者, 以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发生在拉美国家的货币危机(如墨西哥 1973-1982 年危机,阿 根廷 1978-1981 危机)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国家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与国内日益增 长的财政赤字和通胀压力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危机暴发的事实,提出了“第一代”的货 币危机理论模型。其核心是强调一国扩张性的国内经济政策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存 在着本质上的冲突,认为基本因素的恶化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大,进而引发货币投机攻击 的根本原因。他们假定政府对固定汇率的承诺是不变的,并且在投机攻击发生时,只有 出售外汇储备这一单一的干预手段。由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与维持固定汇率之间存在 着内在的不协调性,因此单纯依靠出售外汇储备无法避免固定汇率的最终崩溃。
论新一代危机模型
- 本文是克鲁格曼于 "##$ 年 % 月 "& 到 "’ 日为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一个研讨会上准备的发言稿。
!"
《国际金融研究 》 ! "##$ ! $#
海外文献撷萃
我认为甚至第三代模型中的开放经济部分 也不全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如果有人假 设,资本有其它地方可流动,那么金融崩溃的 事情是很容易发生的(即使是封闭经济);另 外,对本币信心的丧失导致了资本价格的下 降,这种见解初看起来好像排除了在许多模型 中起中心作用的预期货币贬值—— — 实际货币贬 值的—— — 预期货币再度贬值这样的自我实现的 恶性循环( %&’( ) (*’(+’’+,- ’../)。但是,事实 并不总是如此,尤其是我认为金融危机的可能 性和我观察的另一种情况—— — 日本式流动陷阱 的可能性有联系。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货币 危机模型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演变情况,第二 部分集中介绍第三代模型,特别关注了危机中 的政策。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个开放经济的第四 代模型。第四部分提出了第四代模型如何转化 为 封 闭 经 济 条 件 下 0% ) 12 式 的 宏 观 经 济 类 型,同时也对第四代危机中政策选择进行了讨 论。
!"#$%&! ’( %)"&*)+"%’)+, (%)+)-&
海外文献撷萃
论新一代危机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Hale Waihona Puke 当我在 $()) 年开始对货币危机理论进行研 究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货币危机的触发事件—— — 投机攻击曾在 $()$ 年 和 $()% 年分别搞垮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 体系。鉴于主要经济体的固定汇率制已告终 结,类似的事件似乎不会再发生了。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正好相反。拉丁美 洲国家的固定汇率在 "# 世纪 *# 年代的债务危 机中给大规模的投机性攻击提供了靶子;欧洲 货币体系也在 $((" + $((% 年间为投机性攻击提 供了可乘之机; $(() + $((* 年亚洲和其它发展 中国家又或多或少地成为另一轮投机性攻击的 对象。 随着关于投机冲击的总体概念不断发生变 化,最初的有关危机的理论着眼点也因此而修 正,但模型却没能随之得到很好的发展。艾肯 格林( ,-./0123001),罗斯( 4560),威普洛 茨(789:56;)($((&)提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 危机模型的专用术语后,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 率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固定汇率遭受投机攻击的必 然性; 2.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了预期的作,当投资者预 期本币将贬值时,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就会上升,当成 本大于收益时政府就会放弃坚守固定汇率; 3.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 银行体系健康在货币危机中的作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 风险使银行体系脆弱,而银行体系的脆弱必然会引发货 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