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 双层组织
《织物结构与设计》作业题 答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提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2.在织物上机图中,当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时,纹板图的横行表示投入一根纬纱对应的一排纹钉孔,纵行表示表示一片(列)综。
3.穿综的原则是:把沉浮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相同的综片,也可以穿入不同的综片,沉浮规律不相同的经纱必需穿入不同的综片。
4.在上机图中,穿综图的每一横行表示一片综或一列综丝、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中相对应的一根经纱。
5.山形斜纹组织常采用照图穿法(山形穿法)穿综方法,纵条纹组织常采用间断穿法穿综方法。
6.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组织点飞数是常数、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
7.制织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
隐条隐格织物是采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设计方法,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隐条隐格效果。
稀密纹织物是在平纹织物中利用穿筘变化,从而改变了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外观效果。
8.写出下列织物的组织:府绸平纹,细平布平纹,单面纱卡其3/1↖斜纹,单面线卡其 3/1↗斜纹,棉横贡缎 5/3纬面缎,双面华达呢 2/2↗斜纹。
9.构成一个规则的缎纹组织应满足 Rj=Rw≥5 (6除外)、1<S<R-1 、 R与S互为质数。
10.平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1 ,五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2.5在两种织物原料、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 缎纹组织较疏松。
11.织制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
举出三种常见的平纹组织织物府绸、凡立丁、派力司。
12斜纹组织中,在经纬密度近似的情况下,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增大)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纹组织。
13.制织府绸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为飞穿法。
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
第七章 双层组织及其应用
第七章双层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主要内容第一节双层组织及其应用第二节管状组织及其应用第三节双幅、多幅组织及其应用第四节表里换层组织及其应用第五节接结双层组织及其应用知识要点1.了解双层组织的分类及其概念;2.理解双层组织的构成原理;3.明确双层、管状、双幅、双层接结、双层表里交换组织的设计要点;4.掌握双层、管状、双幅、双层接结、双层表里交换组织的绘作方法;5.掌握双层、管状、双幅、双层接结、双层表里交换组织的设计技巧;6.掌握双层、管状、双幅、双层接结、双层表里交换组织的应用第一节双层组织及其应用•双层组织是由两组经纱与两组纬纱分别交织形成相互重叠的上、下两层织物的组织。
根据上、下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别称之为表层和里层。
表层的经纱、纬纱称为表经和表纬,里层的经纱、纬纱称为里经和里纬;表经和表纬的交织规律称为表组织,里经和里纬的交织规律称为里组织。
下图为表组织和里组织都为平纹组织的双层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双层组织织物种类繁多,根据上下层不同的连接方法,双层组织可分为:•管状组织:如消防用水龙带、人造血管等。
•双幅及多幅组织:将双层织物上下层的一侧连接起来的组织称之为双幅组织;若连接三层织物的一侧则形成三幅组织。
•接结双层组织:利用各种不同的接结方法,将表里两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组织称之为接结双层组织。
利用接结双层组织可以制织双层鞋面布、厚重粗纺大衣呢、过滤毯以及造纸帆布等。
•表里换层组织:根据花纹图案的要求,使表里两层相互交换的组织为表里换层组织,用该组织构成的织物为表里换层织物。
•如果在管状织物或双幅织物上配合平纹组织,则可构成各种袋织物。
一、双层组织的制造原理•制造双层组织(double-layer weave)时,按投纬比例分别依次制织织物的上层和下层。
织上层时,表经按照组织要求分成梭口的上下两层与表纬交织,而里经全部沉于织物的下层,与表纬并不交织;织下层时,即投入里纬时,表经纱必须全部提起,形成梭口的上层,里经则按照组织要求分成梭口的上下两层与里纬进行交织,而表经和里纬并不交织。
第六章机织物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六章机织物双层及多层组织第六章机织物双层及多层组织机织物双层及多层组织(double-layer and multi-layer weaves)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纱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纱分别交织形成相互重叠的上、下两层或多层织物的组织。
根据上、下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别称表层和里层。
表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表经和表纬,里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里经和里纬。
根据用途的不同,表、里两层可以分离也可以连接在一起。
图6-1所示为表、里两层组织结构示意图,表经:里经=1:1,表纬:里纬=1:1,表层组织与里层组织均为平纹组织。
图6-2所示是以织物的纬向剖面图来说明双层组织的构成原理。
图中以空白表示表经、2表纬;以斜剖线表示里经、里纬。
表、里经纱均为1:1排列,表、里层组织均为纬重平。
2(a)表示第1根表纬织入时的经纱位置,这时表经按组织要求提升一半与表纬交织形成表层组织,所有里经全部下沉不与表纬发生交织;(b)表示第1根里纬织入时的经纱位置,这时所有表经全部提升不与里纬发生交织,而里经按组织要求提升一半与里纬形成里纬组织;(c)表示每一组纬纱分别与各自系统的经纱交织,从而构成互相分离的表、里两层组织。
由此可见,制织表、里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是:(1) 投入表纬织表层时,里经必须全部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2) 投入里纬织里层时,表经必须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双层组织的表、里层根据需要可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很多,如连接表、里两层的一侧或两侧,可构成双幅、多幅或管状等织物;如将表、里两层依照花纹轮廓互相交换,可获得表、里换层的双层织物;利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可构成接结的双层组织等等。
机织物中应用双层及多层组织的主要目的是:(1) 用一般的织机(非圆型的)可制织管状织物;(2)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纱作为表、里经纱和表、里纬纱,能构成纯色或多色花纹;(3) 表、里层用不同缩率的原料,能织出高花效应的织物;(4) 双层及多层组织能增加织物的重量、厚度和弹性;(5) 构成三维立体织物。
接结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
造纸 帆布 等 ; 于织 制水利 建设 用 的土工膜 袋 布 ; 用 用 于织制 水壶 带 、 包带 等军需 品 ; 于装 饰用 领 背 用 域 的色彩 丰富 的沙发 布 、 帘布 、 窗 床罩 等装饰 用织
物。
作 者 简 介 : 惠 英 (9 0 ) 女 , 师 , 州 ,109 吴 18一 , 讲 苏 2 50 收 稿 日期 :0 10 -7 2 1 -9 0
Abs r t De in meh d o t c i g d u e we v a i sd s u s d. De in i a fsic i r v n a d tac sg to fsi h n o bl a e fbrc wa ic s e t sg de so t hng ma k e e n t u v n d srb to r do td. S mp ewe et se nd wo e ne e iti u inswe e a pe a l r e td a v n.M eho sus d i a tc r u t d e n pr cie we e s mm aie i cu ng rz d,n ldi
Drfi g atn
1 接 结 双 层 组 织 的 特 点 及 应 用
双层 组织 是 以两个独 立 的经纱 系统 和两个 独
2 设 计 要点
2 1 接 结 方 法 .
一
立 的纬纱 系统 分别 交 织 成 织物 的上 下 层 , 用各 采
种方 法将 两层织 物接 结在 一起就 形成 了接 结双层
结 构及 特殊 效 果 的提 花 织 物 。
关 键词 : 接 结双 层组 织 ; 结 点 ; 花 织物 ; 接 提 织造 ; 表组 织 ; 里组 织 ; 上机 图
双层组织——精选推荐
双层组织一、练习1、绘作以平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组织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织造时第一纬自左向右投入表层。
2、绘出以2/1↖为基础组织织造时第一纬自左向右投入表层的管状组织图及横向切面图。
3、某管状织物,以5/2经面缎纹为基础组织,制织时第一纬从右至左投入表层,作上机图。
4、某管状织物,以平纹为基础组织,完全循环系数Z=10,而后在两侧各加一根特经,作该织物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
5、试述使管状织物四周密度均匀一致的方法。
6、已知表组织为8/5加强缎纹(如图5-1)里组织为平纹,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1:1,作下接上接结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向切面图。
7、已知表里基础组织均为2/2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试绘下接上接结双层上机图及纵横切面图。
8、某双层物表组织为3/3↗里组织为2/1↗,表时经纬排列比均为2:1,采用下接上按6枚变则缎纹规律接结,试组织图及纵横切面图。
9、在单面双梭箱织机上制织下接上接结双层织物,表组织为2/2斜纹,里组织为3/1斜纹,表经,里经排列比为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作出该双层组织图。
10、已知表组织为1/3斜纹,里组织为2/2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枚,试作上接下接结双层组织机图阴谋横向切面图。
11、表组织为8/5纬面缎纹,里组织为平纹,采用上接下八枚缎纹接结,表里经排列比为1:1,表里纬排列比2:2,作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向切面图。
12、已知表组织为八枚加强缎纹(如图5-2)里组织为2/2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作联合接结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切面图。
13、已知空心双层组织图(如图5-3甲、乙),试分别对甲图用“下接上”接结法,对乙图用“上接下”接结法接结,绘出接结点位置,并作上机图。
14、图5-4(1X2)分别为接结双层组织的组织图,试分析每一个组织图的:(1)表里经纬排列比(2)表里基础组织(3)接结方法及接结组织图5-1图5-2(4)画出纵横向切面图15、已知双层图(图5-5),试说明表里经纬排列比,表里基础组织及织物特点。
机织物双层组织PPT课件
二、双层组织的分类及应用
(一)管状组织 (二)多幅组织 (三)表里接结组织 (四)填芯接结组织 (五)表里换层组织
第35页/共58页
(2)确定接结组织和里组织的起始点。 (3)计算组织循环数 。 (4)标注表里经纬序号,并填入表里组织和接结组织。 (5)填入织入里纬 时表经的提升符号。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36页/共58页
下接上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37页/共58页
下接上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38页/共58页
第2页/共58页
三、双层织物的织造原理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织造双层织物时:
1、织上层投表纬时,里经必须全部留在 梭口的下层。
2、织下层投里纬时,表经必须全部提升 到梭口的上层。
第3页/共58页
双层织造示意图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4页/共58页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四.双层组织的组织图描绘次序 1 .确定表、里层的基础组织,分别画出 表组织及里组织 2 .确定表、里经纬纱的排列比 3 .按经二重和纬二重组织,根据组织循 环纱线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经纬纱循环 数。
第40页/共58页
上接下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41页/共58页
上接下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第42页/共58页
第七章 机织物双层组织
为使表面不暴露里纬,反面不暴露 表经,应对其各组织有如下要求:表组 织应有一定长度的纬浮长遮盖里纬(接 结点);里组织的反面应有一定长度的 经浮长(从正面看里组织纵向为连续的 纬组织点)遮盖表经(接结点)。
利用双层组织结构开发精纺毛织物
的纵 向代表经位置线 , 向代表纬位置线 , 横 纵向
经 纱 A代 表表 经 ,显 示 在 织 物 的正 面 , 代 表里 B 经, 显示 在 织物 的反 面 。横 向 123 4 表表纬 , 、 、、代
一
均优于单层毛织物。
、
二、 、 三 四代表 里纬 。 1 图 组织 结构 图与传统 的
体 ,接结点的纱线 只能在表里层之间起衔接作
用 , 能 暴露 在 织 物 的正 反 面 , 结 点 的纱 线 我 不 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满足人们的需求 , 双层羊毛织物充分发挥 了其结 构上的特点 , 弥补了单层羊毛织物的不足。但双 层组织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 传统的设计方 法不 能适应 双层 组织 的工艺设计 。 本文 提供 的表
维普资讯
利用双层组织结构 开发精纺毛织物
刘 文莉 ( 州金 鼎毛 纺织有 限责任 公 司 徐 徐州 2 10 ) 200
【 摘要】 利用双层组织结构开发精纺毛织物,使其具备传统的单层羊毛织物不具
备 的外观 和优 良的服 用性 能 。本 文详 细介 绍 了双层 织物 的设 计 方法 , 这种 方 法是根
表经、 里经 和表纬 、 里纬 , 同一 台织 机 上 由不 同 在 的综 片分别 控制 , 一定规 律分 层各 自交 织 。上 按
收稿 日 :0 7 0 — 1 期 20—4 2
点 , ■” “ 代表里层组织的经浮点 ,o” “ 代表里层
JI ANGS TE U XTI LE 江 苏 纺 织
二
蔓
1
A B A A A B C B B B A B B A A B A C
图1 组织 结构 图
密致, 在提高其保暖效果的同时具备吸湿透气 的 特点。双层织物外观纹路清晰, 具有一定的身骨 和刚柔性 , 折痕 回复好 , 不易产生褶皱 , 从外观上 改善了传统毛织物的不足。同时 , 双层组织结构
三.四双层及多层组织资料
2020/11/14 36
双层与多层组织
2.填绘组织图 (1)在花纹循环中按纹样划分区域 (2)绘显色组织图 纹样中显甲色的部分,甲色作为表经、表纬; 纹样中显乙色的部分,乙色作为表经、表纬;
D.“接结经接结法”:采用附加的接结经与表里纬纱 交织,把两层连接起来。
2020/11/14 53
双层与多层组织
E.“接结纬接结法”:采用附加的接结纬与 表里经纱交织,把两层连接起来。
前三种接结法称为自身接结法,后两种称 为附加线接结法。一般采用前三种。
2020/11/14 54
双层与多层组织
2.设计要点 (1)表里基础组织:选用原组织或变化组织,可相 同也可不同。 (2)表里经、纬纱的排列比 常用表里经的排列比有1:1、2:1、3:1等; 表里纬的排列比有1:1、2:1、3:1、2:2、4:2等。 根据织物的用途,表里层组织、线密度、密度等情况 来确定。
里组织如下:
表组织
里组织
2020/11/14 13
双层与多层组织
2020/11/14 14
双层与多层组织
(二)管状组织 在有梭织机上,一根纬纱连续往返与表经和里经
分别交织而成。 用于水龙带、造纸毛毯、圆筒形过滤布、无缝带
子、人造血管等织物。
2020/11/14 15
双层与多层组织
1.设计要点
(1)表、里组织(基础组织)的选择 表组织与反面组织必须采用同一简单组织。 为保证折幅处组织连续,基础组织Sw≡常数 一般采用平纹、纬重平、斜纹、正则缎纹等。 若折幅处组织连续要求不严格,也可采用2/2方平,2/2破
织物组织学-6
2)中厚型管状织物,应在管状组织边缘的两内侧各采用一根较粗及张 力较大的特线(边线)。这两根特线由一片综控制,当投入里纬时,特 线在里纬之上;而投入表纬时,特线沉于表纬下面。 6.1.3 管状组织构作方法
管状组织纬向截面图
表层基础组织
里层基础组织
管状组织作图步骤 Rj=2,Z=5,Sw=1
表层组织
3
表经与接结纬接结组织
四 三 二 一 I II III IV
里经与接结纬接结组织
表经:里经=1:1 表纬:里纬:接结纬=1:1:1
6. 填芯纬接结双层组织 一般表、里两层的连接仍采用自身接结法,芯线为较粗的的低档原 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3 2 1 1 2 3 4
表组织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四 IV 三 III 二 II 2 I II III IV 一 I 1 1 I 2 II 3 III 4 IV 4
双层组织结构示意图
双层组织构成原理图
制织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1)投入表纬织上层时,里经必须全部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 (2)投入里纬织下层时,表经必须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织造原理及组织结构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1)确定表里组织。因是两层独立的织物,除不同色泽外,暴露疵点可 能性较小,因而表、里两层可用各不相同的组织,但必须使两种组织 交织数接近,以免上、下两层织物因缩率不同而影响织物平整。 (2)表经与里经的排列比与采用经纱的线密度、织物的要求有关。如表 经细,里经粗,表里经排列比可采用2∶1;如表里经的线密度相同, 一般采用1∶1或2∶2;如织物的正面要求紧密,反面要求稀疏一些, 在表里经采用同一线密度的情况下,表里经的排列比可采用2∶1;若 要求织物的正反面紧密度一致,则表里经排列比可采用1∶1或2∶2。 (3)同一组的表里经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便表里经上下重叠。 (4)表里纬投纬比与纬纱的线密度、色泽和所用织机的类型有关。如表 里纬不同,并在单侧多梭箱织机上织造,投纬比必须是偶数,如在双 侧多梭箱织机上织造,表里纬投纬比可不受限制。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双层组织
精品课件
本例中:
Rj=(2×2)×2+特线=8+特线+缝线=10 该组织的层数
每一层基础组织的个数 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根数
Rw=2与2的最小公倍数×2=4 层数
纬纱的排列比数 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根数
精品课件
(4)绘制方法 绘制双幅织组织需要两根特有的经线A和B。其中:
A--特线 织表纬特线A下沉,织里纬特线A提起, 因此特线A不与表、里纬纱交织,其作用是用以改 善折幅处织物的外观。
在选择基础组织时还应注意:采用纬向飞数Sw为常数的组织 为该织物的基础组织。
精品课件
2)排列比的选择 表里经纱的排列比为1:1; 表里纬纱的排列比为1:1。
3)经纬纱根数的确定 Rj=R基×Z±Sw Rw=R基×表里经纬纱排列比之和
其中: R基—— 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 Z—— 表里基础组织个数; Sw—— 基础组织纬向飞数。
2 表纬2
43 1
投入第三纬,织上层; 第二页综提起,里经纱全部沉于下方,投入表纬2;
精品课件
4 21
里纬Ⅱ 3
投入第四纬,织下层, 投入里纬Ⅱ,124提起,3沉于下方。
精品课件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结论:
织上层投表纬, 里经纱必须 全部沉于梭口的下方; 织下层投里纬, 表经纱必须全部提起。
精品课件
式中“±”的确定如下: 如从左向右投第一纬时,Sw取“-”号; 如从右向左投第一纬时,Sw取“+”号;
精品课件
3、作图方法:
1)选择基础组织: 以 1
2 纬纱的排列比均为1:1。
2)确定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
为基础组织,表里经
设Z=4 并自左向右投第一纬,∴Sw取“-” ∴ Rj=R基×Z-Sw=3×4-1=11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双层组织的织物种类繁多,根据其上下层连接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 1.连接上下层的两侧构成管状织物; 2.连接上下层的一侧构成双幅或多幅织物; 3.在管状或双幅织物上,加上平纹组织,可构成各类袋织 物; 4.根据配色花纹的图案,使表里两层作相互交换而构成表 里换层织物; 5.利用各种不同的接结方法,使两层织物紧密地连接在一 起,构成接结双层织物。
(五)在表纬和里纬纱之间,另用一种纬纱与表里经纱上下交 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来,这种接结方法称为“接结纬接结 法”。 上述五种接结方法,其中“下接上接结法”和“上接下接结 法”,由于用里经或表经自身接结,表层和里层接结,帮经 纱屈曲较大,张力大,两种经纱缩率不同,容易影响织物外 观,甚至使织物不平整,在表里层颜色不同时,若接结不妥 会产生漏点现象。目前生产以采用“下接上接结法”为多。 当采用“ 接结经接结法 ”或“ 接结纬接结法 ”时,用纱量 增加,并且“ 接结法 ”法的接结经来往于两层之间,张力较 大,织造时常用两只织轴,所以较少采用。
四在表经纱和里经纱之间另用一种经纱与表里纬纱上下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来这种接结方法称为接结经接结五在表纬和里纬纱之间另用一种纬纱与表里经纱上下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来这种接结方法称为接结纬接结上述五种接结方法其中下接上接结法和上接下接结法由于用里经或表经自身接结表层和里层接结帮经纱屈曲较大张力大两种经纱缩率不同容易影响织物外观甚至使织物不平整在表里层颜色不同时若接结不妥会产生漏点现象
(三)接结双层组织的组织循环数、纬纱数与表里经纬纱的排列比而计算的。计算方法可 参照经纬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方法(此法不 适用接结经双层组织及接结纬双层组织。因为接结经双层 组织的Rj还需加上接结经数值,接结纬双层组织的Rw还 需加上接结纬数值)。
色织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与实践
应接近 , 否则 织造 困难 , 响 布 面平 整 。常 用 的表 、 影 里
组织有 : 平纹、 斜纹 、 重平、 方平 、 四枚破斜纹等。
() 2 确定 表 经 与里 经 的排 列 比。表 经 与 里 经 的排 列 比与经纱 的线密度及织物 的要求有关。如果表、 里 经 线密 度相 同 , 紧度 也 相 同 , 则表 经 与里 经 的排列 比取 1 1或 2 2 如 果 表 经 细 、 经 粗 ( 时 紧 度 相 同 ) 或 : :; 里 此 , 表层 紧 密 、 里层 稀 疏 ( 时线 密 度 相 同) 则 表 经 与 里 此 ,
( .inx Id si oao a T cnc o ee N nh n 3 0 9 C ia 1J gi nutaV ct nl ehia C l g , ac ag3 03 , h ) a r i l l n ( .i gi acagY r 2 J nx N n hn an—de ar atr, ac ag30 2 , hn ) a ydF bi Fco N nh n 30 9 C a c y i
a py n u fc n i e c a g d we v n o n t n w a e t e in t e d u l a e y r y d fb c p li s r e i sd h n e a e a d c n e i e v o d sg o b ewe v a n d e a r . g a c o h i
Ab ta t o ii gtefbi einn fe tr r e,ti a e nrd c ste pa t a x e e c n n ua tr eh oo y o sr c :C mbnn h a rcd sg ig o nep s i hsp p rito u e h rcil e p r n e a d ma fcue tc n lg f c i
双层织物的设计ppt课件
7
开口提综情况:
表经1 里经1 表经2 里经2 表纬1 上 下 下 下
表纬2 下 下 上 下
经组织点,以符号 表示。
38
接结组织选择原则 • 接结点分布均匀; • 从织物正面看,接结点不要显露;
如接结点是经组织点,则应位于表经的浮长线之间,如接 结点是纬组织点,则应位于表纬的浮长线之间。
• 如表组织有方向性(如斜纹),接结点分布方向应 与表组织斜向一致。
• 接结纱在接结处尽可能弯曲程度小。
里经提起和表纬交织。 (2)上接下法:织里层时,
表经下降和里纬交织。
35
(3)联合接结法:同时运用“下接上法”和 “上接下法”进行接结。
以上三种方法又称为“自身接结法”。其中“下接上法” 应用较多,因为里经接结点易被表组织遮盖。
(4)接结经接结:用另一种经纱与表里纬交织。 (5)接结纬接结:用另一种纬纱与表里经交织。
b)该组织的表里两层仅在两侧边缘相连接 而中间截然分离。
15
组织设计: a)表、里组织的选择
选用同一组织作为表、反面的基础组织; 要求管状织物折幅处组织连续,应采用
纬向飞数为常数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
b)表经:里经 = 1:1 表纬:里纬 = 1:1 (必须是1:1)
16
c)总经根数的选择
总经根数计算:mj = π D X
Pj 10
(根)
为确保折幅处连续,总经根数修正:
mj = nRj ± Sw
n : 表、里层基础组织的个数
织物组织与应用双层组织
本例中:
Rj=(2×2)×2+特线=8+特线+缝线=10 该组织的层数
每一层基础组织的个数 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根数
Rw=2与2的最小公倍数×2=4 层数
纬纱的排列比数
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根数
(4)绘制方法 绘制双幅织组织需要两根特有的经线A和B。其中:
A--特线 织表纬特线A下沉,织里纬特线A提起, 因此特线A不与表、里纬纱交织,其作用是用以改 善折幅处织物的外观。
5、绘图: 在纹样图中,在显甲色区域内填入显甲色的组织,
在显乙色区域内填入显乙色的组织等。 显色效果组织图如下:
Ⅱ 2
Ⅰ 1
12 ⅠⅡ
甲色
Ⅱ 2
Ⅰ 1 12 ⅠⅡ
乙色
Ⅱ 2
Ⅰ 1
12 ⅠⅡ
乙甲色
Ⅱ 2
Ⅰ 1
12 ⅠⅡ
甲乙色
6、为使花纹廓清晰,表里交换的交界处组织点应呈底
片关系。
3、作图:
BA
1、首先设计纹样图:如右图所示
2、设计原则: (1)基础组织的选择:
一般常用的组织有:平纹、斜纹、缎纹及方平等组织。 表面组织与反面组织必须相同,织物下机展开后是一个整体。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2)排列比的选择: 表里经纱的排列一般采用1:1或2:2,其中以1:
1排列为好;表里纬纱的排列必须是2:2。 (3)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
支较高的纱线以增进织物的外观;里层一般仅用 来增加织物的厚度及重量,因此可以采用支数较 低,品质较差的纱线。表里层纱线的颜色及表里 层采用的组织可相同,也可不同。 用途:制织较厚重的毛毯、毛织物、家具织物、鞋面布、 背包带、松紧带等。
2、接结方法的分类: 1)上接下法:(也称表经接结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双层组织的种类 双层组织织物在服用、装饰用、产业用织物中广 泛应用。 表里两层连接的方式不同,可以获得各种双层织 物。 ① 连接上、下层两侧,构成管状织物; ② 连接上、下层一侧,构成双幅或多幅织物; ③ 在管状和双幅织物的基础上,加部分单层织物, 可以构成袋织物; ④ 根据配色花纹的图案,使表里两层相互交换, 构成表里换层织物; ⑤ 用不同的接结方法,使两层织物紧密地连接在 一起,构成表里接结织物。
2.表里接结组织的设计要点及绘作方法
① 选择表里基础组织 表里基础组织选用原组织或变化组织,表里基础组织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当表里基础组织不同时,先确定表层组织, 然后根据织物要求确定里层组织。 ② 确定表里经、纬的排列比 排列比要根据织物的用途,表里层组织、线密度、密度等情况 来确定。 常用表里经的排列比有1:1、2:1、3:1等; 常用表里纬的排列比有1:1、2:1、3:1、2:2、4:2等。 ③ 确定接结组织 用来接结的纱线与上下两层组织的交织点,称为接结点。接结 点在上下两层的配置分布规律称为接结组织。 ④ 确定组织循环 经、纬循环数的确定可参照经、纬二重组织的计算方法。在使 用接结经(纬)接结时,应加上接结经的根数。
2.双幅织组织的上机要点 双幅织组织上机时采用顺 穿法和分区穿法,穿筘时,同 一组表里经穿入同一筘齿中。 在折幅侧应逐渐减少每筘齿穿 入数或加一根特线A,特线单独 用一片综,单独穿一筘齿,织 物下机后将特线抽出;在布边 侧每筘齿穿入数应多(增加布 边牢度),布边侧加一根缝线B, 将上、下布边连接,缝线单独 用一片综,单独穿一筘齿,织 物下机后将缝线拆除。
④ 确定管状组织的总经根数 为了保证表里层连接处组织连续,不能随意增加或 减少总经根数。总经根数的确定需按下式计算: mj = RjZ±Sw 式中:mj ——总经根数; Rj ——基础组织的经循环数; Z ——表里层基础组织的循环个数; Sw ——基础组织的纬向飞数。(当投纬方向自 左向右, Sw取“-”,当投纬方向自右向左,Sw取 “+”。) 实际上无论取“-”,取“+”,不影响管状组织整体 结构的性质,只是表里层基础组织飞数的正负不同而已。
③ 确定表纬与里纬的投纬比 表纬与里纬的投纬比与纬纱的线密度及织物 紧度有关,还与织机的多梭箱装置有关。单侧多 梭箱,投纬比必须是偶数;投纬比中有奇数,必 须采用双侧多梭箱。 ④ 确定组织循环 经循环参见经二重组织,纬循环参见纬二重 组织。
⑤ 填绘组织图 Ⅰ 在组织循环内,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表里经 和表里纬的排列序号。 Ⅱ 用不同的符号在表经和表纬相交处的方格 内填绘表组织,在里经和里纬相交处的方格内填 绘里组织。 Ⅲ 由于投里纬织下层时,表经必须全部提升, 不与里纬交织。在绘组织图时要注意表经与里纬 相交处的方格内,必须全部填入特殊的经组织点 符号(提综符号)。 ⑥ 穿综时采用分区穿法,一般表经穿在前区, 里经穿在后区。穿筘时,同一组的表里经穿入同 一筘齿中,以便表里经上下重叠。
3.“下接上法”表里接结组织的绘作
(1)双层交织鞋面布 △ 以2/2方平为表组织, △ 2/2斜纹为里组织,经 里组织 投入表纬里经提起 纱排列比为表1:里1, 表组织 Ⅳ ④ 投纬次序为里1、表2、 4 △ 里1。 3 ③ Ⅲ 表经、表纬交织处 Ⅱ 2 ② 填绘表组织以符号 表示 1 △ Ⅰ 之,里经、里纬交织处填 ① 1 2 3 4 绘里组织以符号 表示之。 Ⅰ Ⅱ Ⅲ Ⅳ 并且绘出投入里纬时,所 双层交织鞋面布 有表经纱都要提起,形成 ① ② ③ ④ 双层组织,用符号 表示。 再画出投入表纬时里经提 起,把两层组织连接起来。
㈢ 双幅织组织
在窄幅织机上生产幅度宽一倍、二倍……的织物。连接双 层组织的一侧,可制织成双层织物。轮流连接两侧边缘,可织 成三幅或三幅以上的宽幅织物。 双幅织组织也是由一根纬纱往复不断地与表经、里经交织, 并在一侧相连接而成。 1.双幅织组织的设计要点及绘作方法 ① 表、里组织的选择:双幅织组织的表、里组织相同,一 般为简单组织,如三原组织、纬重平组织等。 ② 表、里经的排列比:采用1:1或2:2,以1:1为多。 ③ 表、里纬的投纬比:根据双幅织组织的形成过程,表、 里纬的投纬比必须是2:2。 ④ 确定组织循环:按双层组织计算。 ⑤ 总经根数的确定:因双幅织组织只在一侧连接,对总经 根数无严格要求, mj = RjZ。 ⑥ 绘作组织图:按双层组织的绘作方法即可。
确定接结组织的原则:
Ⅰ 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接结点的分布要均匀; Ⅱ 接结点不要在织物表面显露,因此接结点应安排在两侧长浮 线之间(接结点是经组织点,应位于左右表经长浮线之间, 接结点是纬组织点,应位于上下表纬长浮线之间); Ⅲ 若表组织为斜纹组织,接结点的分布方向应与表组织的斜纹 方向一致。 表组织为经面组织,选用“里经接结法”有利于接结点的遮盖。 表组织为纬面组织,选用“表经接结法”有利于接结点的遮盖。 表组织为同面组织,选用“里经接结法”为好,因为一般经纱 比 纬纱细而牢,接结点易遮盖且接结牢固。
2.管状组织的设计要点及绘作方法 ① 表、里组织的选择 管状组织的表、里组织必须采用同一组织,组织 应尽量简单。为保证折幅处组织连续,应采用纬向飞 数Sw为常数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如平纹、纬重平、 斜纹、缎纹等)。 若折幅处组织连续要求不严格,则可采用2/2方平, 2/2破斜纹,1/3破斜纹作为基础组织。 ② 表里经与表里纬的排列比 管状组织表、里经的排列比通常为1:1,表、里纬 的投纬比应为1:1。 ③ 确定组织循环 管状组织的组织循环计算方法同双层组织。
“下接上法”表里接结组织的绘作
(2)双层毛呢 组织图 A为表层基础组 A 织2/1↗ ; B为里层的基础 组织1/2↗ ; C为接结组织采 B 用“下接上法”; △ D为组织图与穿 △ △ 综图; E为该组织的经 C 向截面图; F为该组织的纬 向截面图。
织第四纬时,投里纬Ⅱ;里经Ⅰ与里经Ⅱ形 成梭口与里纬Ⅱ交织制织下层织物,表经全部提 起。 可以看出,投表纬织上层时,里经必须全部 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投里纬织下层时, 表经必须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双 层 开 口 示 意 图
动画(1)第二页、第三页综上升 动画(2)第一页、第四页综上升
1. 表里两层的接结方法
① “下接上接结法”或“里经接结法” 里经提起与表纬交织,形成接结。 ② “上接下接结法”或“表经接结法” 表经下沉与里纬交织,形成接结。 ③ “联合接结法” 里经提起与表纬交织,同时表经下沉与里纬交织,共同 形成接结。 ④ “接结经接结法” 采用附加的接结经与表里纬纱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 来。 ⑤ “接结纬接结法” 采用附加的接结纬与表里经纱交织,把两层织物连接起 来。 前三种接结法称为自身接结法,后两种称为附加线接结 法。一般采用前三种。
① 1 Ⅱ
②
①
② Ⅰ
Ⅰ
Ⅱ
Ⅰ
3.管状组织的上机要点
管状组织可采用顺穿法和分区穿法(表经穿前区,里经 穿后区)。 每组表里经穿入同一筘齿中。在织造时,由于纬纱的收 缩,会引起织物两侧经密偏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并保证 折幅处织物平整,穿筘时采用下列方法:① 轻薄型管状织 物采用逐渐减少边部筘齿穿入数,中间为4,边部为3、2、1, ② 中厚型管状织物采用①的方法不行,必须在两侧边缘处 的内侧,各穿入一根张力较大的特线A,特线单独穿入一片 综(后综),单独穿入一个筘齿中。投入表纬时特线下沉, 投入里纬时特线提升,特线夹在表里层中间,不与织物交织; 只起保证经密均匀的作用。织物下机时,可将特线抽出。还 可以使用内撑幅器来替代特线。用一个织轴、一把梭子即可 织造。
⑤ 组织图的绘作 画管状组织的切面图。按双 层组织的绘图方法绘作管状组织。 Ⅰ 在组织循环内,用不同 的符号标出表里经和表里纬的排 列序号。 Ⅱ 用不同的符号在表经和表 纬相交处的方格内填绘表组织, 在里经和里纬相交处的方格内填 绘里组织。 Ⅲ 由于投里纬织下层时,表 经必须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在绘组织图时要注意表经与里纬 相交处的方格内,必须全部填入 特殊的经组织点符号(提综符 号)。
⑤ 填绘组织 图 Ⅰ 在花纹循 环内按纹样划 分区域。 Ⅱ 在各区域 里填绘相应的 组织,表组织 的经浮点用 “■”表示, 里组织的经浮 点用“ ”表 示,投入里纬 时表经提起用 “ ”表示。
Ⅷ
⑧
8
Ⅶ 7 Ⅵ 6 Ⅴ
⑦ ⑥ ⑤ ④ ③
2 1 1 2 3 4 5 6 7 8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㈡ 管状组织 连接双层组织的上、下层两侧,构成管状组织。 管状组织实际上是由一组纬纱以螺旋形的顺序与 表经、里经交织形成圆筒形空心袋组织。 管状组织可以制织水龙带、造纸毛毯、圆筒形过 滤布、无缝带子、人造血管等织物。 1.管状组织的构成原理 ① 管状组织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 交织而成,这一个系统的纬纱既作表纬又作里纬,往 复循环于表里两层之间。 ② 管状组织的表里两层只在两侧边缘连接,中间 分离。 ③ 表里两层的经纱呈平行排列,纬纱呈螺旋形状 态。
双层组织示意图
1.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 织双层组织时,按投纬比依次制织织物的上 下层,表经只与表纬交织,里经只与里纬交织。 表经穿入1、2片综,里经穿入3、4片综。 织第一纬时,投表纬1;表经1与表经2形成梭 口与表纬1交织制织上层织物,里经全部下沉。 织第二纬时,投里纬Ⅰ;里经Ⅰ与里经Ⅱ形 成梭口与里纬Ⅰ交织制织下层织物,表经全部提 起。 织第三纬时,投表纬2;表经1与表经2形成梭 口与表纬2交织制织上层织物,里经全部下沉。
4
Ⅳ Ⅲ 3 2 Ⅱ Ⅰ 1 1 I 2 II AB
.B 1 II ① I ② II ①
2 ② A. I II
I
㈣ 表里换层组织
将双层织物的表、里两层沿织物的花纹轮廓交换位置,形 成花纹;同时将双层织物连接成一个整体。 经纬纱的原料、线密度、颜色均可不同。如配合得当,可 织出绚丽多彩的各种织物。 1.表里换层组织的设计要点及绘作方法 ① 设计纹样图 ② 选择表、里组织:常用简单组织,如平纹、2/2斜纹、 2/2方平等。 ③ 确定表、里经与表、里纬的排列比:在表里换层组织中, 经纬纱需按纹样要求换层,在某一位置为表经、表纬, 在另一位置就为里经、里纬。为了避免混淆,在表里换 层组织中称为色经、色纬。常用的色经排列比有:1:1、 2:1、2:2 等;色纬排列比有:1:1、2:1、2:2、2:4等。 ④ 确定组织经、纬循环(一个花纹循环) 表里换层组织的经、纬循环,是表里层基础组织循环的 整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