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 图,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即人的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研究的学习是 广义的学习,它更强调人类发展和教育的整体 性及情感因素。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 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是人格的发觉。 学习者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材料,自己安排合适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以个 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学习者可以自由 地实现潜能,以求得更充分的发展。这一理论 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张有助于改进教 学中的人际关系。
皮亚杰可视为早期建构主义者。皮亚杰坚持用主体 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 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 步建构其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 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 过程:“同化”和“顺化”。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 化和顺化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 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 平衡的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 衡即被破坏,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化)的过程就 是寻找新的平衡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 化与顺化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 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 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基础上,科恩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 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 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 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 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 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三)简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 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 础来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 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所以建构主义者更关注以原 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 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将学习区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 习,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倡导情 境性教学,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教 学观忽视知识的相对确定性和客观性,降低了知识目标的 基础性,过分强调探究性学习,否定了“讲授—接受”教 wk.baidu.com方式的合理性和价值,认为掌握知识只是为了“有用”, 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忽视知识 教学对人发展的全面作用。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我 们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立足于我国国情与我国教育 改革发展的实际,“构建”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改进人际关系的教学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 初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 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为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称谓并不妨碍 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 忽视人类本身的特质;另一方面又反对认知心理学虽 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的情感、价 值观、态度等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系统的学习理论思潮 虽然来自西方,但它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 式则具有普适性。例如在教育实践上,新西 兰学者诺拉(R.Nola)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看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孔夫 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诸如“举一反三”的 观点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又如老师 不时地提醒学生“把新问题归结到旧知识的 基础上”,都是建构主义强调理解新知识要 以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另一种表 达。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的反映和 准确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借助于符号 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 “假设和假说”,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 答案”和标准答案。知识不是一劳永逸静 止不变的,知识有其发展性、演化性。可 见,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观:学习是一种结构改变的途径;学习是结构 决定的自组织的循环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 己知识的过程。可见,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 的主动建构性。
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而是知识 的加工与转换,是运用各种方法促成认知主体发 生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己有的 知识经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 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介不再 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学生主动学习、合 作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环境和和教学任务应该 是真实的。可见,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以 学生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经验;教师要作教学环 境的建构者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生观: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是教 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 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
教师观: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真理”, 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概念建构 上给予学生支持和控制” 。建构主义教师 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学环 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教材的 提供者。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 泛国际影响的、集大成的(科学)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首先根植于西方近现代哲学;其次,是来自 科学知识社会学;第三,也来自认知科学和脑科 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皮亚 杰关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第四,还来源 于科学教育学或科学教育研究。然而,建构主义 作为一种认识论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杂交而生 的产物。这种多学科性决定了其自身流派众多, 体系庞杂,而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倾向和范式。 诸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 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