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中的美学与艺术

合集下载

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学特征

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学特征

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学特征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古希腊神话,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1. 命运和宿命论: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学强调人类存在的宿命和命运的不可逃避性。

悲剧英雄通常是被神明或命运所压制的人物,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注定要面对悲惨的结局。

这种宿命论观念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人类存在的无奈和无力的认识。

悲剧中的英雄们常常努力抗争,但最终被命运所击败,这样的结局揭示了人类的局限性和无法逃避的命运之力。

2. 悲剧英雄的崇高性:古希腊悲剧通常以英雄人物为主角,这些英雄具有超凡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标准。

他们通常是伟大的国王、勇猛的将领或智慧的哲学家。

悲剧英雄在面对命运的挑战时展现出坚定、勇敢和无畏的品质,他们的崇高性格使得观众对他们产生共鸣和敬意。

这些英雄的高尚品质和伟大行为激励人们追求道德和精神的高度。

3. 悲剧的冲突和矛盾:古希腊悲剧中存在着丰富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冲突可以是个人与命运的对抗、个人与社会的对抗、个人与伦理标准的对抗等。

悲剧英雄常常陷入道德困境和自我挣扎中,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常常带有矛盾性,这使得悲剧更加引人入胜。

这种冲突和矛盾的存在使得悲剧更具复杂性和深度,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4. 悲剧的悲凉和悲伤:古希腊悲剧强调悲剧英雄的悲凉和悲伤。

无论是英雄的命运、社会的不公正还是人性的脆弱,悲剧都展现了人类存在的苦难和无奈。

观众通过悲剧感受到了生活的困境和人类的悲苦,这种悲凉和悲伤成为了古希腊悲剧美学的重要元素。

悲剧中的悲伤和悲凉情绪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引发了对生命和人类经验的深思。

5. 悲剧的宽恕和救赎:尽管古希腊悲剧强调了人类存在的无奈和命运的不可逃避性,但它也强调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学特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 命运和宿命论: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往往受到命运的支配,无法逃脱自己注定的命运。

这种宿命论观念暗示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和无法改变的现实。

悲剧的名词解释 美学

悲剧的名词解释 美学

悲剧的名词解释美学悲剧,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和艺术形式,源自古希腊。

虽然最初只是指古代希腊剧院上演的戏剧作品,但如今悲剧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在文学、戏剧、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悲剧的名词解释,以及悲剧对美学的影响。

悲剧这一词汇最早的含义是指特定类型的戏剧作品,其中展现的是主人公因自身悲惨命运和道德困境而导致的不幸结局。

悲剧的情节常常围绕着主人公的错误决策、悖论选择或者遭遇到的命运不公进行展开。

从这一角度而言,悲剧被视为一种可以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让观众领略英雄般人物的悲剧命运,引发了深度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悲剧逐渐扩展了其意义,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

现代的悲剧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上的表演,而是通过以小说、诗歌、电影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悲剧的主题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得以追溯,我们可以在很多文学作品、电影或音乐中找到悲剧的影子。

除了艺术形式上的变化,悲剧在美学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体验的原理和规律。

悲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悲剧通过其所独有的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

观众或读者在欣赏悲剧时,往往能够从文本和情节中领会到作者对于人类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悲剧中所展现的人物的矛盾性格和复杂心理使得观众能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次,悲剧通过人物命运的不幸和悲痛,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主人公所面临的悲剧困境,并且在其中找到一丝共鸣。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们对于人类困境和人性的思考,从而对美的价值有所启发。

同时,悲剧也扮演了在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悲剧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获得对于人类命运和道德选择的全面认识。

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个体,还可以向社会和文化层面拓展。

因此,悲剧被看作是一种教育和启迪的力量,对于美学的推进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的美学价值————影片《活着》赏析关于悲剧,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而黑格尔也认为悲剧是严肃的人生内容的表达。

可见,悲剧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理论而存在的。

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

因此,“悲剧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

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

”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当作苦难的同义词。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他的小说《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有价值的女性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毁灭的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两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这样一个悲剧。

而张艺谋在1994年根据余华的小说拍摄的电影《活着》,却是以一部史诗般的影片的形式,通过影片的主角徐福贵,没落地主以皮影戏为业,和他坚毅的妻子家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家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所遭遇世态变迁、艰辛苦难的种种悲剧。

影片《活着》可以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皮影戏的和当时社会的故事。

福贵手中的皮影戏,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用戏来烘托福贵的一生最恰当不过了,浮生若梦,亦真亦幻。

皮影戏的皮影受人操纵和福贵的受命运操纵互相交映,把宿命思想推到了极致。

人在世上的双重角色在他和皮影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是玩偶的操纵者,而人也是一个被操纵者。

他们一家在电影当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浓厚的宿命色彩,深刻表现出人与玩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是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贵生性爱赌彻夜不归,傲慢无视妻子的劝告最终把全部的家产输给了皮影戏班主龙二。

加之妻子携女怀子离他而去,父亲责其不孝以杖相击力衰猝死。

然后引入了影片的第一个悲剧,福贵和家珍的儿子有庆的意外夭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和群众性的大炼钢铁反映了当时大跃进的基本概貌。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悲剧还可以分为其他类型,例如文学悲剧、电影悲剧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悲剧,都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美学价值,能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悲剧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压抑。悲剧通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压抑观众的情绪,使其感受到极强的悲伤和痛苦。这种艺术效果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并对人生本质进行深刻的思考。
3.现代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现代悲剧通常具有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观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地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4.科幻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科幻元素为背景,描绘人类在未来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科幻悲剧通常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让观众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也可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在美学范畴中,悲剧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意义。悲剧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下所述:
1.传统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基于古希腊悲剧模式而创作的,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传统悲剧通常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描绘他们在某种困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苦难。
2.历史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描绘人类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悲剧通常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历史。
同时,悲剧还可以通过角色的转变和矛盾冲突来描绘人类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悲剧中的英雄人物通常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转变,并在内心深处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冲突。这些转变和矛盾冲突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并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的思考。
窗体顶端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对悲剧的理解和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悲剧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悲剧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希腊诗的最高形式。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独到的,因为古希腊人对诗歌的欣赏大多以柏拉图的观点为主导。

2. 情节结构的重要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情节结构是悲剧中最基本的要素。

他认为人物性格只有在见诸行动,即表现在情节结构里时才有意义。

此外,他强调情节结构需要单一而完整。

3.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是真实的,它表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因此比历史更为真实。

他认为摹仿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无论是学习还是对美的欣赏,如节奏和和谐,都是人类的天性。

4. 内在逻辑与普遍性: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作品,特别是悲剧,应该有其内在的逻辑。

这意味着在悲剧中展现的人物行为和对话都应该是必然和合理的,具有普遍性。

5. 有机整体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该像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都应该和谐地工作,共同为整体的效果服务。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为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的贡献不可忽视。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爱情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审美情感、美学意蕴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这一文学题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通常以抒情为主导,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复杂情感。

这些情感类型包括爱慕、思念、忠贞、怨恨、痛苦等,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表现出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则表达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和遗憾。

这些情感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现,有的则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表现。

这些情感既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也有激情、执着的一面,充分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些情感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如真诚、美好、感人心魄等,使读者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经典之作。

在文学方面,这些作品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悲伤,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复杂情感和追求。

同时,它们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合理现象,如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等,为后人提供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哲学方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的爱情悲剧中蕴含着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极尽荣华富贵中却深感人生的虚无和幻灭,体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而《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在面临爱情与道德的抉择时,勇敢地选择了爱情,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道德、命运的深入思考。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剧组家曹禺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悲剧作品,这部作品在文学、戏剧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研究这部作品也会对我们有着很多借鉴意义和启发。

而在这里,我则选取美学的角度来分析《雷雨》的悲剧。

在这里我所说的悲剧,是美学中美感经验的一种,它和喜剧相互对立,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而《雷雨》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悲剧感,而在这里我要探究的也是这一点。

《雷雨》中的命运悲剧《雷雨》的作者曹禺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 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 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 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

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 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 或者环境的———捉弄……”,还说:“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 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

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美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称它‘命运’, 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而我始终不能给他以适当的命名, 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

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这句话,也就揭示出作者在创作《雷雨》时就是在创作一个“命运悲剧”。

命运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它认为人生是由神决定的或由某种冥冥之中的命运所支配的,这种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决定的,无法掌握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往往是注定了一个人的毁灭或不幸。

而“芸芸众生在欲望和命运的苦难中, 徒劳地挣扎搏斗, 最终还是在劫难逃。

”①这样造成的不幸人生,就是一种悲剧。

而在《雷雨》中,人物也是在收着命运的拨弄,侍萍在三十年后回到周公馆又和周朴园相遇是命运,而她的女儿又在周公馆做女佣是命运,四凤又重蹈母亲的覆辙爱上了周公馆的少爷是命运,四凤和周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却相爱甚至还有了孩子是命运,这一切巧合都显示着命运的安排。

悲剧美学的原理

悲剧美学的原理

悲剧美学的原理悲剧美学是指在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中所体现的一种审美原则。

它强调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呈现来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思考和共鸣。

在悲剧美学中,悲剧往往被视为最具有感召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以下是悲剧美学的原理:1.冲突和对立:悲剧美学强调故事中的冲突和对立,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张力,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冲突和对立通常是通过故事情节中的角色之间的斗争来体现的,比如主角与反派之间的角力对决,主角内心的挣扎等。

2.主角的悲剧命运:悲剧美学着重强调主角的悲剧命运。

主角通常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物,但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错误的选择,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主角的悲剧命运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同情,同时也使观众思考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威力。

3.道德的困境和人性的矛盾:悲剧美学常常探讨道德的困境和人性的矛盾。

主角往往置身于一个道德的抉择之中,他们必须在两害相权衡之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种道德的挣扎和矛盾使观众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普遍性。

4.悲剧的教育作用:悲剧美学认为悲剧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的教育作用。

通过悲剧,观众不仅能够体验到强烈的情感波动,还可以从中获得对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思考和洞察。

这种思考和洞察有助于观众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真理。

5.审美享受的悲剧质感:悲剧美学强调通过悲剧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悲剧作品通常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质感,它同时具有悲剧的伤感和悲悯,使观众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体验到一种由悲痛和矛盾所产生的心灵上的满足和解放。

总之,悲剧美学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呈现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的审美原则。

它强调冲突和对立、主角的悲剧命运、道德的困境和人性的矛盾、悲剧的教育作用以及悲剧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通过这些原理的运用,悲剧作品能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从而使观众获得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和理解。

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模式

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模式

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模式1、中国悲剧作品中的冲突性质大多以伦理的善恶的方式构成;冲突的尖锐性不明显、冲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这种强弱悬殊的冲突很难产生尖锐的冲撞,因为构不成势均力敌。

所以,在冲突中,悲剧人物难以迸发出超常的激情和超常的抗争行为。

因此,悲剧情绪少有崇高而多是伤痛、悲哀之情。

其次,“恶”势力不像西方文学中那样汪洋恣肆,往往以“伪善”的正义面孔出现,这样必然在行动上不可能剑拔弩张,反倒是温情脉脉或道貌岸然,这样大大地弱化了冲突的尖锐性。

并且,“恶”是对“善”的否定更多地在于扭曲对方,规范对方,压迫对方,并不是主要地从肉体上消灭对方,这就与西方悲剧冲突的那种尖锐的、不可退让的血淋淋方式很不相同。

可以说,中国悲剧作品特有的变现冲突的方式很难体现激扬高蹈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

2、由于悲剧冲突是善恶冲突,因此决定了悲剧人物往往是弱小人物,由于是被动承受冲突,所以极易引起人们怜悯与同情的情绪;此外,由于是被动承受冲突,因此在冲突中往往处于无所适从、无所选择、无路可走的“两难”境遇之中而导致苦难与毁灭。

由此,决定了悲剧人物往往处于环境逼迫的“两难”情况的悲剧较多;而积极主动挑起矛盾,从而陷入“行为动机与行为结果完全悖反”的境遇中的悲剧较少。

西方悲剧作品直到近代才出现小人物的悲剧主体,中国悲剧的性质是伦理内容为主,因此表现平常生活的小人物悲剧故事较多。

悲剧主人公往往由于外部环境的压迫,而陷入“两难”之中,表现出顾此失彼、无从选择的悲哀和软弱无力。

3、中国悲剧作品中的主体是传统伦理造就的人,是善的化身,所以在行动中往往表现出“为他”而陷入苦难与毁灭之中,这与西方的几乎完全为己不同。

而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悲剧的英雄性较突出,悲剧性显得不强烈。

4、中国悲剧作品的结局往往以大团圆方式淡化了悲剧性,削弱了人物的悲剧精神。

悲剧性是指生命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毁灭。

某一事件是否是悲剧性事件,除判定冲突性质、人物的悲剧性特点外,无论如何要看结局是否具有悲剧性;倘若看不到结局的性质,世界上大多数现存悲剧作品就不成为其悲剧作品了。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

悲剧的产生,是一切社会矛盾恶化导致的必然和最终结果,具有阶级性和强烈的因果关系。

在不断积聚的进程中,这种结果,这种斗争和对抗犹为突出。

悲剧和美学在其对立的角度中极其和谐且高度的统一,古典悲剧多见于阶级性,由阶级压迫为主,其间穿插着各群种之间冲突所产生的事件。

而现代悲剧则突出人性,突出现代社会各种客观的残酷和不稳定性。

这两者有本质和起因的不同,然而,两者若从美学的角度比较,他们实际存在的状态及悲剧发生后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都是相同的,具有难以言喻以及无法拯救的深刻感和其他事物难以超越的精神冲击。

悲剧作为一个探察生命,探视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侧面折射出他固有的发人深省的存在意义以及产生悲剧的根源所在,精辟的揭示出两个矛盾对立面各自的崇高和下作,直观的反映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水火不融的本质,社会角色的不平衡感,在美学上带给我们以震撼,压抑以及无法遏止的低沉和感慨。

悲剧的力量宏大,他们给我们带来对世界对事件的批判,从各个角度揭示出人性和社会的阴暗。

他唤起的冲击具有连续性,在某一个时期和阶段会持久的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部落和民族的情绪。

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

而喜剧则是让丑恶不良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挣扎。

一些人喜爱喜剧,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心理上讲,这是一种对自己蒙蔽悲惨现实的自我安慰。

正因为这种安慰,人们会产生一种快感。

但是,一旦用来蒙蔽现实所用的手段失去作用,那么这种悲惨的现实便将展现在眼前。

曾经习惯于躲避这种不幸现实的人可能因为无法躲避而放弃生活。

而悲剧的意义,是让人们直视悲惨的现实,以使人减少对不幸的悲哀感。

这正与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喜剧隐瞒不幸,逃避悲哀时,悲剧却让大家直视不幸,面对悲哀。

因而,最后,悲剧让人面对不幸时,所感受到的悲哀感将减少,他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认识困难,改善困难,最终征服困难。

悲剧艺术的深度解析

悲剧艺术的深度解析

悲剧通过展现人物的痛苦和 挣扎,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 共鸣,使我们在感同身受中 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增 强我们的同理心。
悲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展现了生活的严肃性和复杂 性,提升了艺术作品的审美 价值,使其成为人类文化宝 库中的瑰宝。
04 悲剧的社会影响
悲剧的社会影响
1 悲剧的启示与反思
悲剧作品往往通过展现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
世界著名悲剧作品赏析
悲剧的诞生背景
悲剧的艺术魅力
悲剧的现代影响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是人们 对于生活的深度反思和对命 运的无奈抗争,它以人性的 冲突和挣扎为主题,展现了 生活的苦难和残酷。
悲剧以其深沉的情感、强烈 的冲突和深刻的主题,吸引 了无数的观众,它通过揭示 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 深思。
谢谢大家
06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悲剧在生活中的体现
悲剧并非遥不可及,它常常 以生活中的困境、挫折和失 去等形式出现,让我们感受 到生活的无常和无奈。
悲剧对生活的影响
悲剧虽然带来痛苦,但它也 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促使我 们去思考、去成长,从而实 现自我超越。
悲剧与生活的和谐共 处
面对悲剧,我们需要学会接 受并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 与悲剧和谐共处的方式,让 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悲剧艺术的 深度解析
探索悲剧的内涵与影响

01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06 悲剧与我们的生活
02 世界著名悲剧作品 赏析
03 悲剧的美学价值
04 悲剧的社会影响
05 悲剧的创作技巧
01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悲剧的定义和特点
1 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以描绘人与命运的抗争和

悲剧美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悲剧美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悲剧是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悲剧性为基本特征,通过揭示人生中的苦难、矛盾和冲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诗学》2. “悲剧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王国维《人间词话》3. “悲剧美学的核心是悲剧精神,它表现为对生命的尊重、对苦难的承受、对命运的挑战。

”——黑格尔《美学》4. “悲剧是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它通过对生命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5. “悲剧美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在悲剧中看到生命的伟大,从而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鲁迅《呐喊》二、感悟1. 悲剧美学的启示悲剧美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时,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其次,悲剧美学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人生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反思和成长,寻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悲剧美学让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悲剧精神的力量悲剧精神是悲剧美学的核心,它具有强大的力量。

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悲剧精神使我们能够勇敢地承受、顽强地生活。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精神让我们在毁灭中看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

3. 悲剧与人生的关联悲剧与人生息息相关。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悲剧美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谛。

悲剧让我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挫折中奋发,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悲剧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这种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5. 悲剧美学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悲剧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悲剧的定义的理解 美学原理

鲁迅悲剧的定义的理解 美学原理

鲁迅悲剧的定义的理解美学原理如下:
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解释是: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也可以理解为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的审美特征

悲剧的审美特征

悲剧的审美特征
美学中,审美形态的特征具有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

悲剧的特征,首先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的价值的肯定。

其次、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冲突和超越。

最后、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级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结合《雷雨》,具体分析悲剧的审美特征
悲剧之于喜剧,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然而喜剧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可是作者能够从真实的生活,提高到艺术的升华,再从艺术的升华提高的人性的拷问。

这是不易的,它之所以不易,是因为一部好的作品投入了作者大量的情感宣泄以及作者对它的热爱。

如果过于悲观就不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如果过于乐观就不能够给人以警醒。

作为一个喜爱中国话剧的我,我觉得我心爱“雷雨” 它是盛夏的一种沉闷力量的爆发,所以曹禺的“雷雨”正是这种体现。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一种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不仅引人深思,还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生命和世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1. 悲剧的内涵悲剧作品通常以主人公的失败、苦难或死亡作为故事结局,揭示出人生的脆弱与苦难。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常常深深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并引发观众对生命、命运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在悲剧中,人物的命运常常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他们在争扎中挣扎、迷茫、痛苦,最终通常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

这种对矛盾、挣扎、失败和死亡的描写,旨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纷扰和不幸,引发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2.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境界。

在观赏悲剧作品时,人们常常深陷于对人物遭遇的悲惨命运的共情之中,从而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坚韧。

这种审美体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表面,引领人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悲剧性的结局不仅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还让人们对生命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悲剧中的悲伤、痛苦和抗争,通常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唤起对美、真、善的向往和追求。

3. 悲剧的美学表现悲剧作品通常以高雅的语言、精妙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对人性、道德和生命命运的探索。

在悲剧的创作和表现中,艺术家们通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形象、荡气回肠的情节和意义深远的背景描写,展现出悲剧的伟大魅力。

悲剧性的结局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类的悲悯和勇气,启示人们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崇高追求。

悲剧中的“悲”与“剧”完美结合,展示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最高境界,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戏剧艺术形式,通过对生命的苦难与悲剧性结局的揭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命运和美的思考,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和道德注解,使得悲剧成为文学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一、悲剧的概述悲剧属于美学范畴,它与一般的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所描述的悲剧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把它当做一种文学体裁或喜剧类型来看。

“它和壮美、优美一样,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而不是指一种文艺体裁或喜剧类型而言的。

”①一般我们认为的悲剧只是一种广义上的悲剧,含义很广泛,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让人痛苦,或让人内心感到痛苦的人或事,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人或事,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悲剧。

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艺术领域里的一切悲剧现象,并且它不是指生活中一般的悲痛、悲惨、不幸、死亡、悲观等词的同义语。

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具有悲剧性的冲突,没有现实的意义,都不是美学悲剧的范畴。

别林斯基说:“偶然的事件,例如一个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他没预料到的与作品主要思想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都不能在悲剧中占有地位。

”②“美学范畴的悲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悲观失望。

”③换句话说,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悲剧现象、事件和人物,他的本质的是崇高的,它能给人以哀伤和悲痛,但又使人们化悲伤为力量,振奋精神,激起斗志,净化思想,给人以审美的悲壮感。

为了区别于广义上的悲剧与美学范畴的悲剧,有的著作称后者为悲剧美。

二、悲剧的美学特征从某种意义来说,悲剧是美和丑,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以丑压倒美,以非正义战胜正义而产生的。

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悲剧艺术时,深刻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④正是如此,美和正义所代表的是悲剧人物所拥有的美好的理想、崇高的品行,或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需求,而这些美和正义一旦遭到丑和非正义的攻击以至于毁灭,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怒、同情,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动力,与非正义的邪恶势力斗争,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美学效应。

悲剧美学名词解释

悲剧美学名词解释

悲剧美学名词解释
悲剧美学是指悲剧艺术中所体现的一种审美理念和风格。

悲剧美学强调情感的高度激荡和冲突,通过讲述悲剧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来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以下是一些与悲剧美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悲剧:指一种以人类悲惨命运为主题的文学或戏剧形式。

悲剧作品通常描述主人公由幸福走向不幸的过程,通过剧烈的情感冲突使观众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2. 命运:悲剧美学中命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人类生活中不可改变的命运安排和注定的命运。

人物在命运的驱使下经历悲惨的遭遇和结局。

3. 悲剧人物:指悲剧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常是一位伟大但悲惨的英雄。

悲剧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抱负,但由于某种弱点或命运的摆布而导致灾难性的结局。

4. 悲剧冲突:悲剧美学认为冲突是悲剧作品的核心。

悲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自我内心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使悲剧人物陷入困境和痛苦。

5. 悲剧观众情感共鸣:悲剧作品通过描绘悲惨的命运和情感的冲突,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观众通过与悲剧人物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悲剧美学追求通过情感的剧烈冲突和悲惨命运的描绘来唤起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引言悲剧是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

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抑,却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

所以实际上悲剧美所显示的审美特性必然体现出一种崇高之美,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悲剧的美学含义悲剧作为哲学范畴之一,与一般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中所见讲的悲剧的含义不同,它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的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

为了便于将美学范畴的悲剧与文艺学、历史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中讲的悲剧加以区分也称其为悲剧性。

悲剧性是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

悲剧性不仅指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悲剧,也指小说、诗歌,甚至其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悲剧。

悲剧性常常与哭联系在一起,但令人哭的,并非都是悲剧,例如有喜极而泣等。

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根本特点是悲,不悲不成悲剧。

悲的愈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曾说过: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词。

它与日常语言中所用的“悲剧”一次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悲剧经常迫使我们采取严肃的论理态度和实践行动”①。

它虽然在客观意义上具有“悲”的审美意义,但是对于和人们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人们很难一般也不会采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它。

只有当它上升到艺术形态领域后真正的成为一种悲剧艺术,才能经常作为审美对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思考。

悲剧是美得一种独立存在的形态,在美与丑的冲突中,它是以美暂被压制为基本出发点的。

但是悲剧具有为美好生活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那些革命悲剧,具有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因此悲剧所引起的悲哀、痛苦和哭泣的精神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在给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带来一种极度的敬意和强烈的震撼,在对悲剧人物涌动起一种那一言说的敬仰,赞叹之情。

人们作为审美主题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撞击,伟大的洗礼。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悲剧关上之中,随着但受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艺术文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悲剧中的美学与艺术姓名:林晓雯学号:201525120110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2015级地理信息科学1班课程:美学与艺术文化老师:王新锋日期:2016年12月6日摘要:悲剧的美首先最强烈的体现在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身上,体现在一种悲剧精神中,悲剧精神或悲剧眼光,是现代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论题,这是一种正视人生苦难,反抗命运和邪恶势力的捉弄,争取人的自由时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因为悲剧是历史的最高要求,是最高的价值取向,显示出人类进步的伟大精神力量,因此正如《批评的解剖》中所言:悲剧的特有光辉和感奋来自渗透在悲剧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一个人只有当它在具有悲剧性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是幸福的,只有当它具有悲剧性的时候,他活出的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人的本真存在,在与世界做对抗的时候,势必要被毁灭,要被颠覆。

关键词:悲剧;喜剧;美学悲剧中的美学与艺术1 何谓悲剧狭义上上来解释,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广义上,悲剧是一种审美范畴和艺术类型。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对其有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而鲁迅先生则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因此中西方在悲剧的定义上并没有很大的出入,其内容都是将人类的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那么悲剧的内容势必源自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观众对于悲剧的审美体验在本质上是源于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大多数悲剧理论,都给悲剧以极高的地位:“诗艺的冠冕”,“文艺的顶峰”,诸如此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悲剧利用了复杂情节的调动,使观众成为了一个感受命运的共同体,使观众具有相当的凝聚感,也就是所谓“行动的统一体”,而使他们激发了恐惧以及同情,这两种情感使观众“使某种过分强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里的健康。

”从亚里士多德之外,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都对此提出过自己的解释。

尽管说法不一,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悲剧在诸艺术种类中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地位,在于它做着其他艺术所不能做的事,在于它所达到的独一无二的效果。

2 何谓美学而美学是一个纯西方意识形态背景下的一个人文学科,脱胎于哲学学科,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首次提出。

鲍姆加登当时为美学学科所做的规定即“感性学”或“美感学”,并明确列出了美学应该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的学科戒律,其中最重要的学科理念,就是用理性特别是哲学思辨来研究审美感性的一整套学科。

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出自生理感官的本能,而后来的美学已经修正了这一观念。

鲍姆加登提出美学的背景是有感于以往的哲学史愈来愈往纯理性的方向发展,而忽略了低级认识能力-感性能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绝不可为认识论所忽视。

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很专门的学科,并将那种系统的哲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富含理性和科学主义学术精神的方法带入到研究人类的低级认识能力-感性能力的维度里去。

而审美领域和审美现象正是长期以来被哲学家们所忽视,大概正是因为哲学家们想当然地将审美视为一种简单和不需。

从当代人的角度看,鲍姆加登的这个呼吁多么具有前瞻性。

因为审美的感官能力不仅没有比理性或哲学思辨的能力更低级或肤浅,反而比那种单纯的通过理性或科学实证作为中介的知识认知机制复杂许多,也比道德价值判断要更加复杂。

也就是说,“真善美”中的“美”比前两者显得诡谲莫测。

3 悲剧之所以存在美感的原因3.1 悲剧能够给受众带来审美快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怜悯和恐惧都是痛苦的情绪,受众可借悲剧的力量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从而得到释然——这种释然,便是悲剧带来的审美快感之一。

按照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来分析,“净化”的作用实质上是,人们由悲剧产生的恐惧与怜悯是指向受众自己的。

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激发了“无意识”中潜在的惧怕和怜悯。

这种感情在欣赏悲剧时得到了象征性释放,然后按照人们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哭一下,从而获得快感。

西方悲剧存在审美功利性,能够满足人们动物性的快感,并升华成审美快感。

普罗米修斯被钉在高加索悬崖上所遭受的苦难、俄狄浦斯终究没能避免杀父娶母的厄运、美狄亚杀情敌和杀子的残忍,这些毁灭性的悲剧事件和行为让人们产生生理上的痛感之后,随即导致了心理上的恐惧,从而产生了一种动物性的快感,即个体生命力自由展现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绪中,人类的本质力量受到了压抑和阻碍,但是动物性的个体生命力得到了自由实现。

而人伦性快感是中国古典悲剧审美的特点,它涉及到中国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承递,以及在这种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中如何认识和体验各种人伦关系法则,并进而体验到一种人伦性快感。

《窦娥冤》中窦娥所遵从的是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邻坊。

她认为“好马不鞲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应该“百年同墓穴,千里送寒衣”,而“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则是可悲可耻;临上刑场还要求改道怕婆婆见到自己而伤心。

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的社会等级和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中,正是通过悲剧人物遵循这些外在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和内在的伦理道德观念却相反地导致了悲剧性事件引起我们的反思,不断完善个体性的情感体验和伦理道德意识,并使之上升为一种普遍遵循的伦理道德观念,个体就会在其中体味出一种人伦性的满足感。

3.2 悲剧具有喜剧通常不具备的启迪性质悲剧往往具有相对宏大的叙事,它常常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压倒个体化的情绪,往往配合以较强的戏剧张力,来揭示或者试图揭示现实生活存在的困顿、疑惑、命运、人生种种,容易折射出大于个体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欣赏者感受到情感共鸣。

比如我们看《活着》、《白鹿原》之类作品,看到的不光是个人的悲惨命运,更有时代,社会,历史的背景在其中。

换句话说,让受众有一种“有所悟,有所得”的感受,由此获得快感。

喜剧比较容易被归结于个体的成功,顺利或者幸运。

喜剧没有悲剧那样深沉地冲击人心,你顶多笑笑就过去了,多年以后,你最多只能记起其中让你感到好笑的桥段。

而悲剧的作品,不仅能让你回味,而且更多地还会使你思考造成这样结局背后的原因和背景,悲剧往往能让你思考更多的东西,而不只是让你做几副面部表情就过去了。

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因为人在认知上有自利性(self-serving)倾向,喜欢把好结果归结于个人的品质和优点,把不好的结果归结于环境因素和他人。

或许因为这样的倾向,我们在看悲剧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注意到悲剧背后的复杂性,而喜剧的喜,往往仅存在于角色之内。

3.3 形式超越内容悲剧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创造一种心理距离,也就是要求人与外物分离。

比如时间、空间、人物、情境的异常性或者遥远性。

反正会让你清楚知道,这些悲剧没有真实发生但有可能发生。

这样你才会有心情去欣赏它。

人们在悲剧中“体验”否定和失去的感受,而不是肯定和获得的快乐感受,这是一种“不为我所得,但为我所赏”的快感。

人们经常会因为得不到某种想要的东西或者珍贵的东西丢失,而对它产生更深的欣赏和眷恋,对它的价值更加肯定。

正如利普斯所说,“我已丧失者,我不仅目前依然能享受,并似乎更热烈地在享受。

它业已丧失,它的价值尤其令我感动;这一点能加强悲痛,不过也能加强喜悦。

假设失物仍然为我所有,也许我就很少甚或不会看重它。

”3.4 由悲情向美感转化悲剧的情感共鸣也就那么一小会的时间。

重点是共鸣之后的理解和转化。

悲剧的本质不在于悲情,而在于崇高。

悲剧主体通常都被塑造为伟大的人、高尚的人、善良的人…无论是怎样的叙事,主题一般都是肯定和推崇这些光明主体的高尚品质。

悲剧主体的痛苦遭遇甚至是毁灭给予受众创伤,反过来这一主体的肯定性的精神导向又给受众以心灵慰藉。

受众在欣赏悲剧过程中,情感体验不断积累、强化,到最后则转化为对精神主体的一种认可。

这是一种从悲情到美感的转化。

4 课程感悟与老师的相识也能说是缘分,本来从未想过我会去学习一门跟艺术、跟美学有关的课程。

因为就自己本身而言,生活的环境与所谓的美学艺术距离太过遥远了,对美学也没有期待过。

在选课的时候看到了“美学与艺术文化”这门课程时,也考虑过适不适合自己。

最终我选择了它,因为我想去学习一些与美学有关的知识,以此来开拓自己的眼界。

事实证明,还好我有选择了它。

在第一节课上,我了解了有关艺术,审美等的基本认识。

然后王新锋老师就跟我们讲解了有关电视美学的知识。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一个电视节目、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居然“内有乾坤”。

之后还观看了“武林外传”里的一个片段,在老师的讲解下明白了平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的喜剧影视作品中居然包含了这样那样的美学知识。

收益良多。

从此,怎么说呢,我也算是爱上了美学。

很感谢王新锋老师的教导,辛苦老师这一学期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诲。

希望老师还可以开多几门课程,令更多的华农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参考文献:[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2] 《窦娥冤》[3] 知乎文章《悲剧是否比喜剧有更高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