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 观点
1、批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他描绘了传统教学的几种主要特征:教师是知识的 拥有者,学生是容器;教师拥有权力,学生是服从 者;教师是权威,在班级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和 学生互不信任,学生处于恐怖状态,并随年级剧增; 民主遭到践踏,学生无权选择课程,教师无权选择 领导,因而言行不一;好奇心受限制,甚至受窒息, 其程度随年级剧增。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背 景
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罗杰斯认为:当代世界是 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 危机四伏的社会,能否适应 变化,解决矛盾,克服危机, 关键不在于掌握知识和经验 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适应 变化,知道如何学习。因此, 他独辟蹊径,在学派林立的 教学理论界推出一种称为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
3、提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罗杰斯说:“他们(学生)和生活是富有接触的, 他们愿意学习,他们要成熟,他们在寻求发现, 他们在希望掌握,他们在渴望创造。”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 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高级的教学 主导形式。 ﹡特征:较少“直接性、命令性、 指示性” ,而带有较多的“不指示 性、间接性、非命令性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人们之间 的和谐关系 ﹡非指导性教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交流
﹡非指导性教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罗杰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抱有以下几 种情感态度: 真诚 接受 理解
四、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特点
1、非指导性教学要创造一种接 受的气氛 2、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指导的间接 性 3、非指导性教学能较好地实现师 生关系的统一
五、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我们的 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 理论知识,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 谐课堂 3、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题。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能够遇到非指导教学模式相关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了解非指导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非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其特点,在此中公讲师将为您具体介绍。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无条件的相信病人尊重病人,并且引导病人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不注重情感的培养,只能培养出“颈部以上”学习的人,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主张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人并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知情统一。
所以他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师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能够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
这也是非指导教学的主要思想。
非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扮演“助产士”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隐性的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行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非指导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生是否能够郯城的共享自己的想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而成功的标志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承担学习责任,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教师提出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在交谈时,教师创造一个融洽的交谈氛围,让学生能在交谈中放松下来并且能够敢于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中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共78页
(四)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实现 条件)
1、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教师角色:教师不以指导者自居, 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注重学生 情感发展的促进者,是受学生信赖, 同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防御的顾问。
教学策略:
①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 境。 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 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 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
范例教学与学生生存技 能、生活技能的培养。
Hale Waihona Puke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中的 暗示教学理论
暗示教学理论
暗示教学理论是运用暗示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 效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1)暗示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6.自知一自我认知能力 这种智能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 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 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 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这种智能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 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如哲学家 柏拉图(Plato).
7.交往一人际关系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与人相处、交往 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 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这种智能在教师、律师、推销员、 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 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如 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 金(Martin Luther King).
解决问题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 培养能力相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 得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 的方法。
基本性是从学科内容而言, 要选择本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
基础性是指教学要从学生身
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能 为他们所接受,与现实生活和未 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罗杰斯“非指导性”理对成人学习启示论文
罗杰斯“非指导性”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摘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能、独立性、创造性、自我概念、自主学习、非智力性因素、和谐气氛以及人的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与成人学习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将“非指导性”理论运用于成人学习,对探究成人教学内在规律、特有的方法和途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理论成人学习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它大力倡导教育革新,对美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兽化和机械论倾向,也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只注重研究情绪和精神障碍患者,忽略大量心理健康的人。
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意义的问题,并强调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张心理学应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心理疗法和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建设性的独特理论体系,创造了“以患者为中心疗法”,并将该理论推广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对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
二、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育替代学生思考、忽视个体要求的指导,反对以教师为中心,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情感、个性的发展,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确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积累,教师作为“促进者”,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产生时间:1960年,他把自己长期在心理治疗上所积累的经验,推广和应用到教学领域。
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但要节制自己的发言。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教师已不是指导者,而是顾问。
学习的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含教师本身,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教学模式:(1)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
(2)开放性探索,学生不受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教师只应学生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不对学生观点作任何评论。
(3)个人或小组鉴别。
教师提供资源,对探索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
可能没有结论,这并不重要,因为探索的过程已经存在了,学生已经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了。
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讲授,但不作结论和总结性发言。
3.备注(1)气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
良好的心理气氛看作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培养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选择性的人。
气氛要真诚、理解、接受、不掩饰、坦诚公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
(2)开放性探索--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占有的时间,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形成学习目标。
“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个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全体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详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
“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
“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
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
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对学困生问题的启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对学困生问题的启示作者:陈佳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10期摘要: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他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将其在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的理论运用到教育中而形成的。
这种教学理论中所强调的学生价值和学生需求以及其丰富的实施策略,是符合当下中国的教育情况的。
通过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对学困生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非指导性教学”对学困生问题解决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概述;有益启示罗杰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于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当中的理论和经验移植到教育当中,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这一对当时和后世都极具影响的教学理论。
在当今,它的模式不能完全复制,但是其涉及的一些理念依然具有启示作用。
班级当中的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者,也一直有教师、学校等各类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究。
本文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中汲取养分,以获得对于当今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益启示。
一、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概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他日常的心理治疗实践基础之上的。
最初他提出“患者中心”,接着他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而提出“学生中心”的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指的就是教学中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这里“非指导”所表达的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罗杰斯首先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人会被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而对世界有种探究的本能,人人都有学习的愿望,也有学好的潜力,但在传统学校教育中这种愿望和潜力往往被压制了。
而学习不是学生作为一个茶杯,一贯地接受来自教师这个茶壶所倾倒的源源不断的丰富知识,然后很快又遗忘了。
罗杰斯的_非指导性_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_e40bcd6d_702f_49e6
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张 熙 本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in Rogers1902~1987)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它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强调“非指导式”,迥异于传统的指导式教学。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罗氏思想有所介绍,但理解上不完全一致,比较缺乏深入研究,更未涉及如何借鉴或移植的问题。
我们认为:罗杰斯提倡的“非指导式”的指导同我国教育历史优秀传统、教育现实中的先进经验有一致性,与我国新时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倡导的“主导主体”思想颇有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主导主体”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研究罗式模式,试图探讨如何借鉴这种“非指导式”的思想,建构一种新型的、更体现“主导主体”思想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N ondirective Teaching Model)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呢?让我们先看一看罗氏的教学实例:“这门课程全然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刻,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教师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讨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感情和情绪。
罗杰斯先生造成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如同人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
他用一种友好、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绕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自我介绍,那将会令人高兴。
接下来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什么。
后来,一个学生羞怯地举手发言,此后,发言的人就更多了。
教师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¹由此可见,“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大约是这样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行动、解决。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自由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有各自的学习目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
教师是学生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不被教师计划安排地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界罗杰斯(C.R.Rogers)主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式。
由于罗杰斯曾运用这种理论与方式进行成人学习与培训,故也可用于教师的校本学习与培训。
罗杰斯认为,教育不按照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来进行,不能"指导"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而必须顺从学生内心的自然规则。
因此,教育必然是"非指导"的。
罗杰斯在非指导教学的理论中,强调经验学习,要求把学生的经验摆在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什么、怎么教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来决定。
这样,教师不是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八个原则:1.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
2.促进者提供的是"学习资源"。
3.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计划自己的学习。
4.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心理氛围。
5.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是学习的重点。
6.学生自我训练而不是外部指导的训练。
8.学生自己评价自我的学习。
9.更快更深刻的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第二,学习者平等的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发表意见。
教师在这种讨论中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经验。
罗杰斯的这种非指导性教学,非常像讨论性教学。
不过,这样的培训在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显得非常困难。
但它体现的思想却是值得注意的。
非指导性教学的五大教学原则罗杰斯说:“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
他举了五个原则:1、“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古谚说“可以牵马河边,但不能按马饮水”。
罗杰斯说,这个道理是谁都懂得的。
尽管如此,他说:“在实践中,教师大抵都是无视这个基本假说”。
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应当教的东西;能够收集哪些基本素材,可以避免哪些重复。
对哪一年级在什么时候施教为宜,这一类问题萦绕心中。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浅析及其启示
陶 先 生 不 仅 认 为 教 育 内 容 应 该 根 据 国 家 社 会 地 区 的
实 际情况 来 定 .同时他 要 求 的教 育方 法 也 不 是 单一 机 械 的 , 据 “ 学 做 合 一 ” 思 想 , 学 方 法 的选 择 要 根 据 根 教 的 教
“ ” 内容 特点 及 教 的规 律 、 的 规律 来 决定 。 做 的 学 陶先 生认 为 “ 是 知之 始 , 是 行 之成 ”知识 的获 得 行 知 , 有 亲 知 、 知 、 知 , 闻知 、 知 安 根 在 亲 知 里 , 以必 闻 说 而 说 所 须 以 生 活 为 中 心 进 行 教 育 . 须 做 到 “ 学 做 合 一 ” 什 么 必 教 。 是 “ 学做 合一 ” ? 在生 活里 , 事 说是 做 , 己之长 进 教 呢 “ 对 对 说 是 学 , 人之 影 响说 是 教 。教 学 做 合一 是 生 活 法 , 就 对 也
始 终 处 于 教 学 的 主体 地 位 、 自由 选 择 自己感 兴 趣 的学 习 内 容 , 出 问 题 , 后 自 己 搜 集 资 料 、 决 问 题 , 向 提 然 解 并 全 班 作 汇 报 。 教 师 的 任 务 在 于 给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自 由 的 学 习气 氛 , 在 学 生需 要 的时 候 提 供 必 要 的资 源 , 学 并 在 生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扮 演 促 进 者 的 角 色 ,促 进 学 生 的 自我
纪最 卓 越 的 、 有 影 响 的心 理 学家 之 一 , 的教 育 思想 是 最 他 当代 人本 主 义 教育 思想 的一 个典 型 代表 。二 十 世纪 六 十 年 代 . 杰 斯 提 出 了 “ 指 导 性 教 学 ” 想 , 为 其 人 本 主 罗 非 思 作
第六讲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9
——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 ——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 ——是批判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贡献的人; ——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 ——能灵活、理智的适应新问题情境的人; ——能成为各种活动中有效合作的人; ——不是为他人所赞许,而是按照他们的目标工作 的人;
精选2021版课件
精选2021版课件
18
5、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教学气 氛; ——提供学习资源; ——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精选2021版课件
19
(三)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强调良好的心理气氛之重要性 ——学习气氛是关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 素,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在学习 中才会保持其高度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 性,才会以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 中。
精选2021版课件
20
——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 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 学生就可以消除这些外部威胁,同时也不会 出现因恐惧引起的心理崩溃,从而使自己取 得进展。
精选2021版课件
21
2、促使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
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种使个体的行为、 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 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 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 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精选2021版课件
22
3、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上 司,而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学生 情感的反应者。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
精选2021版课件
23
三、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评价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从人的自我实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及启示
意义学习”,帮助他们探索生活、完成学业,促进其个性的 神,拥有能接纳万物的包容性态度。 第三,要有建设性。 学
发展和自我的实现。
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
第四,要有选择性。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天赋,充分挖掘
“非指导”是从英文 non-directive 一词翻译而来,它 自身潜能,使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
是对 directive 的否定,是指尽可能少地使用直接告诉、简 中不断悦纳和完善自己。
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而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含有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
命令式的、带有启发意义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里需要指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的是,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创造力的
其三,教师要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实际 培养,始终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但与马斯洛
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仅要不断提 的个人实现理论不同, 罗杰斯持有一种自然主义倾向的
互动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 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教学评
计,还需要课堂中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有效的教学 价上,实现由“教师评价”向“综合测评”转变,尽可能少地
评价与反馈。 为此,罗杰斯细化了教学过程,将“非指导性 使用量化、标准的试卷,注重对学生动态、全面的个性发
罗杰斯对“自我”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独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论文]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摘要: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转变教师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国际汉语教育很有启发。
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是讲求艺术的新型指导。
教师应坚持真诚、尊重、理解三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国际汉语教育;教师角色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这套理论以“停止教授、开始出击”为口号,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有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一、“非指导性”的含义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在英语中是nondirective,前缀non-表示“非”,与表示完全否定的其他前缀不尽相同。
directive的含义是指导、指示、详细说明、命令等,nondirective相对directive 而言,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暗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传统“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观念中的教师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威权形象:教师是耳提面命的长者,是发号施令的上司。
罗杰斯对此强烈抨击,他竭力反对教师以“教导者”“训练者”的面孔出现,而力主用“faci1itator”(辅导者、方便学习的人)称谓“教师”。
罗杰斯形象地将教师扮演的角色比喻为“音叉”,意指应学生之呼声而共鸣。
教师不再起到组织、训导、批示和评价的作用,只以平等的姿态,以学习活动咨询者、合作者,学生情感接受者、反应者的身份,作为普通一员融入学生之中。
国际汉语教师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由于母语天然优势,容易逐渐演变为“一言堂”。
与其他学科不同,实现无差别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本身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所在,那些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些艰深复杂的理论体系或枯燥繁冗的条文规则的做法实属本末倒置。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
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非指导性教学-自主课程的孪生弟兄
非指导性教学:自主课程的孪生弟兄摘要: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自主课程即学生个体自主发展课程,是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个人化为趋向、以个体发展为核心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策、学习和管理的个性化课程。
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非指导性教学如同自主课程的孪生兄弟。
关键词: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主课程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病人为中心的治疗》(1951)、《论人的形成》(1961)、《学习的自由》(1969)等。
他的杰出贡献是创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
50年代以后,他又把以患者为中心理论扩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在教育领域,他基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原则,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其《学习的自由》《(freedom to learn》1969年)一书中,他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1. 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与特征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在英语中是“nondirective”,前缀non-表示“非”,不同于表示完全否定的其他前缀如in-, im-il-,ir-等。
“directive”的含义是“指导、指示、详细说明、命令”等,“nondirective”只是相对于“directive”而言的,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的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指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个性发展,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本文将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策略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1. 学生中心: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信任与尊重: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为学生提供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
3. 情感共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4. 自我实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鼓励学生发挥潜能,追求个人价值。
5. 全人教育: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实践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指导。
四、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改善师生关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我们就这样“忍受”了九分钟。在分享阶段,陈老 师请了两对同学分享,那位男同学说在很专注地在 对方的眼珠里看到了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 游戏的本意在这里,我怎么就做不到。反省着自己, 不够自信,过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心不够静,不够 专注。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游戏的本意,但从中我更 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算有收获。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及应用
林甲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中
都会说辅导者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
要价值观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学模式是 什么,价值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 多。 现就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常用的“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和我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 面影响。 师:认为这样做好吗?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同学的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打同 学和吃摇头丸是严重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 生2:听音乐、踢足球……
2.学生伤害到团体成员时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如《男生女生》的心理辅导课,让男女同学写出自 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然后教师找 出几个典型的看法在全班面前读出来,当读到女生 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同学大 笑,然后大声说:“这个人就是我同桌”。这个同 学的言行明显给“这位同桌”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并安抚“这位同桌”。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非常 个人化的一种过程. 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 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提出 “非指导性教学” 其含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 性、指示性,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
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 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 课堂气氛,以真实的情感对待学生,对学生无条件 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 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
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以学生为中心, 2、创设接受的气氛, 3、情感,移情, 4、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
三、对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评价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从人的自我实
现和个人意义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带有浓厚 的人本主义色彩,是对传统理性教学的反叛。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它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一)优点 1、把教学看成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活动,
引 起教学目的的转变; 2、以情感领域为突破口,对传统的理性教育 提出挑战。
2、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 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 括一下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 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 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思考题; 1、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理论 基础。 2、结合罗杰斯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谈 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述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3、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 生
命价值的地方; 4、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 快乐;
5、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 张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特征 的课堂心理气氛。
(二)缺点
1、表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 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缺乏严格的科学实 证,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 性。
(三)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强调良好的心理气氛之重要性 ——学习气氛是关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 素,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在学习 中才会保持其高度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 性,才会以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 中。
——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 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 学生就可以消除这些外部威胁,同时也不会 出现因恐惧引起的心理崩溃,从而使自己取 得进展。
前言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过程的 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 验,让他们丰富活泼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 展。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我们如何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六讲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的评价
(二)对经验的重视
——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 的形成与生长。 ——把教学的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对知情关系的理解
——“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躯体、心智、 情感、精神和心理力量融为一体。 ——教学是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体验过程,教学过程是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 过程,研究教学应在人际关系的框架中进行。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 重学生,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完Leabharlann 自我实现。(一)对人性的认识
——人类有一种对亲密、真实的人际关系渴
求,这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需要有一种和睦的气氛,有一种真诚、 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使人在心理上产生 一种安全感。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目标: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 ——以发展创造力为核心 ——以形成独立的个性为归宿
——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 ——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 ——是批判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贡献的人; ——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 ——能灵活、理智的适应新问题情境的人; ——能成为各种活动中有效合作的人; ——不是为他人所赞许,而是按照他们的目标工作 的人;
2、促使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
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种使个体的行为、 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 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 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 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3、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上 司,而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学生 情感的反应者。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
(1)真诚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
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 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 可信,消除防御心理。
(2)接受
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要求教师能 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 畏惧和犹豫,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人,尊重学 生的价值,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2、思想来源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以患者为中
心” 的模拟,但教学与治疗,学生与患者,教师 与治疗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能否简单 地加以类比或推理。
3、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 学中存在浪费时间、教师教学的难度过大、 教材难以有效掌握的缺点。
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上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 式或方法。在具体的条件下,它可以是各式 各样,千姿百态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 理念与追求,是一种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教 学境界。
(3)理解 ——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
解”一词,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 立
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 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 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给学生安全感
5、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教学气 氛; ——提供学习资源; ——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问题,尽情 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 帮助。 ——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这些决定。 ——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解后,形成 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给予支持。
3、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真诚: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接受:无条件的积极关心 ——理解:移情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