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满江红》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1. 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感。

2. 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诗词的意境。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诵读经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力主抗金,但是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他与辛弃疾以诗词互相唱和,抒发情志。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3. 鉴赏诗句标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讲解: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释句:醉里挑灯看剑: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载:晋王恺(如)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

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篇1教学创意《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新授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满江红》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满江红》的文学价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岳飞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解析《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 分析《满江红》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诗意。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满江红》的诗意。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

3. 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诗词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练背诵《满江红》。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能力。

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背诵《满江红》。

2. 检查学生背诵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跟读、背诵诗词。

2. 安排课堂默写,检查学生背诵效果。

第四章:诗词创作与拓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满江红》的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步骤:1. 分析《满江红》的创作特点,如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

2.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诗词背景、诗意解析等。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布置作业,如背诵、默写、诗词创作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分组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满江红》深入分析的能力。

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教师提前布置,明确要求。
教学导入
【破阵子∙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南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的《满江红》。
作业布置
完成《全程突破》p133-p134内容理解
教学反思
种回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华发已生,壮志难酬,看似消沉,其
实仍是壮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
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娥眉”指女子,这一句写出了词人不能做男儿的遗憾
之情。
教学方法
二备内容
学生自主扫除字音障碍,
小组交流赏析重点字句。
课堂小结
《破阵子》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满江红》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教师检查生字词语,强调重点字词。简要疏通古诗大意。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生字并积累词语,明确大意。
《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辛弃疾为什么会得到郭沫若如此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寻找答案吧。
②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明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介绍《满江红》的作者、背景、诗词内容。

2. 技能点:朗读、背诵、分析诗词。

3. 教学资源:《满江红》原文、诗词鉴赏文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

2. 互动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诗词感悟。

3. 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吟诵诗词,体验诗词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满江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主题。

3.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满江红》,体会诗词韵律美。

4. 诗词分析: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诗词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按小组形式排列,方便讨论和互动。

2. 课堂纪律: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1. 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小组讨论:分享诗词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诗词鉴赏文章,拓宽知识面。

2. 课后作业: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细节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补充说明:应详细阐述《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岳飞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满江红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思和苦闷。
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03
这首词是岳飞在登上黄鹤楼时所作,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
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岳飞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介绍岳飞的生平事迹和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 生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测试等成绩,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 续教学提供参考。
个性化建议与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提 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 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效 果。
06
作业布置与检查
针对性练习题选编
选取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题,涵盖知识点、理 解能力和应用技巧等方面。
通过阅读分享、读后感等方式,检验学生阅读成果,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检测评估效果
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综 合性检测,评估学生对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 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 量和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互评和自评,提 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 助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自然景象的象征,表达出作者内心
的激荡和豪情。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作者其他作品介绍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01
这是岳飞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抗
击外敌的决心。
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02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

部编版九下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教案

部编版九下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教案

12词四首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以此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 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破阵子》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破阵子》相关资料推荐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 词风。
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 和修辞手法。
掌握《破阵子》的创 作背景和主题。
能力目标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 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针对性指导 励与激励 促进交流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测试与考试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 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诵读、欣赏和感悟词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 词。
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词的能力 。
情感目标
感受《破阵子》所表达的壮志豪 情和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引起学生对《破阵子》的 兴趣。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满江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把握两首词作的大意,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领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面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的是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的是他的政治抱负。

郭沫若为什么会如此评价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自然导入新课。

二、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词》等传世。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统治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此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写作背景。

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陈同甫,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复国,北伐抗金,也受到投降派的嫉恨诬陷。

他才气豪迈,是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①先扫清字词障碍再读。

要读音准确,字正腔圆。

②先画出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词四首—破阵子满江红教案

词四首—破阵子满江红教案
编号: 50
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彭长俊
授课时间
12.28
课题
12《词四首》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 境美,并当堂流畅地背诵。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 作者的感 情,从而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健清新。 反映了 她在封 建婚姻 家庭和 旧礼教 的束缚 中,走 向革 命道路 前
夕的矛盾 苦闷彷 徨和雄 心壮志 的开阔 胸怀。
四、作业 :
一组:背 诵
二组:
背诵并默写 四首词 。说说 你最喜 欢其中 的哪 一首词 ,并
谈谈理由 。
板书:
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 词以寄 之
辛弃疾
抗金斗争
上阕(描写)战斗生活
讲作者生 平和写 作 背景帮助 学生理 解 词的内容 。
教师示范 朗读可 帮 助学生准 确把握 字 音、节奏 及感情 。
问题探讨 逐层剖 析 作者的思 想感情 。
讲作者生 平和写 作 背景可助 学生理 解 词的内容 。 教师示范 朗读可 帮 助学生准 确把握 字 音、节奏 及感情 。
问题探讨 可逐层 剖 析作者的 思想感 情。
媒体 来源 自制 下载
下载
自制
①媒体在 教学中 的作用 分为:A.提供 事实, 建立经 验;B.创设 情境, 引发动 机;C. 举例验 证,建 立概
念;D. 提供示范 ,正确 操作;E.呈现 过程, 形成表 象;F.演绎 原理, 启发思 维;G. 设难置 疑,引 起思 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 ②媒体的 使用方 式包括 :A.设疑—播 放—讲 解;B. 设疑— 播放 —讨论 ;C. 讲解—播 放—概 括;D. 讲解 —播 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 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 J 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壮”词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壮”词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壮”词蕴含的情感。

四、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五、预习检测1、词的常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

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在北方。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4、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六、整体感知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壮”。

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1、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2、学生朗读,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

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

(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作:像。

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

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3、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现“壮”的地方?这些句子表现出来的“壮”的内涵是什么?壮: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雄壮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可怜白发生”,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

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

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结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雄壮的军营生活;壮烈的战斗场面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豪壮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

所以叫做“赋壮词”。

4、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5、如何理解这首词?明确: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

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

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

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6、齐读课文七、小结全文《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八、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诗。

2、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满江红》秋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四、预习复习1、导入她,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豪放的女人,孙中山先生曾为她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她就是秋瑾,今天我们来认识她、了解她,学习她的一首词《满江红》。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走进秋瑾: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迎娶秋瑾。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

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

”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

”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革命豪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秋瑾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五、诗歌学习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

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5、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