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3da5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 化学方程式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空气与氧气2.2 水的净化与软化2.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第三章:碳和碳的氧化物3.1 碳的单质3.2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第四章:金属和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4.2 金属的冶炼和提纯4.3 金属的应用和保护第五章:溶液的组成和浓度5.1 溶液的基本概念5.2 溶液的配制5.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第六章:酸碱和盐6.1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6.2 酸碱中和反应6.3 盐的性质和分类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奥秘7.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7.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7.3 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第八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8.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8.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8.3 有机物的燃烧和反应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9.1 饮食与化学9.2 健康与化学9.3 环境与化学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10.2 常见仪器的使用10.3 实验安全与防护第十一章:化学与能源11.1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11.2 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11.3 化学电源和电池技术第十二章:化学与材料12.1 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2 陶瓷和玻璃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3 塑料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信息技术13.1 化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13.2 化学信息学和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13.3 纳米技术与化学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与生命过程14.2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14.3 食品化学与食品安全第十五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1 化学与环境友好型技术15.2 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15.3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b18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c.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上册全部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上册全部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8e2a3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6.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上册全部教案范文化学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上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人教版上册全部教案1分子和原子一、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f416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3.png)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3)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控制;(2)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丝、硫磺、木炭等;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1)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2)演示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实验;(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
3. 氧气的物理性质:(1)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2)演示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4. 氧气的化学性质:(1)介绍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2)介绍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3)介绍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作业:复习氧气的制取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f8cc0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b.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本化学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3.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类型化学键的是( )A.Na2O2B.Ca(OH)2C.HClOD.Ne练方法技巧——发散创新探究的方法6.A、B属于短周期元素,能以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式为AB2型的化合物,则B、A元素不可能分别属于周期表中的族数是( )A.ⅤA和ⅠA族B.ⅥA和ⅤA族C.ⅥA和ⅣA族D.ⅦA和ⅡA族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B.H2OC.SiCl4D.PCl58.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有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B.X2YC.X2Y3D.X2Y59.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H4H的电子式为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C.NH4H中的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10.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也可引起微粒间的反应,在液氢中有氢分子和质子形成的H+3,其构型是等边三角形,属于二电子三中心离子,同时,H+3可进一步形成H+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3的电子式是H••H••HB.H+3可在液氢中形成H+4、H+5、H+6C.H+3可在液氢中形成H+5、H+7、H+9D.H+3可广泛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氢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练综合拓展11.以下列出了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996f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7.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1.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认识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1.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第二章:物质构成的奥秘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了解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的性质2.2 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类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掌握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2.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第三章:物质的分类与反应3.1 物质的分类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无机物与有机物等基本概念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的分类与特点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点3.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与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技巧第四章:物质与能量的变化4.1 燃烧反应与能源了解燃烧反应的类型与特点认识燃料的分类与能源利用4.2 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4.3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与特点掌握中和反应的类型与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5.1 烃类化合物认识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5.2 醇类化合物了解醇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掌握醇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5.3 醚类化合物认识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了解醚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碳及其化合物6.1 碳的单质了解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6.2 碳的氧化物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应用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了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第七章:金属与金属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活动性序列7.2 金属的氧化物认识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反应7.3 盐类的水解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八章:有机合成材料8.1 塑料了解塑料的组成与性质掌握塑料的应用与回收8.2 合成纤维认识合成纤维的种类与性质了解合成纤维的应用8.3 合成橡胶了解合成橡胶的组成与性质掌握合成橡胶的应用第九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9.1 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作用9.2 脂肪认识脂肪的组成与性质了解脂肪的食物来源与作用9.3 碳水化合物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掌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作用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清洁剂了解清洁剂的种类与作用原理掌握清洁剂的使用方法10.2 燃料认识燃料的种类与性质了解燃料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10.3 药物了解药物的组成与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与保存方法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一章:空气与水资源11.1 空气的成分与性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掌握空气的性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1.2 氧气的制备与用途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应用11.3 水资源及其保护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第十二章:溶液与浓度12.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溶液的组成、特点及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12.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学习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方法和计算了解溶液稀释与浓缩在生产中的应用12.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掌握溶液过滤、蒸馏等分离方法学习溶液提纯的原理与操作第十三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3.1 原电池原理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掌握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认识金属腐蚀的类型与原因学习金属腐蚀的防止方法13.3 电解质与电极反应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电极反应的类型及应用第十四章:化学实验技能1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4.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与原则了解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4.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与技巧第十五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1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责任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方法15.2 化学与资源利用学习化学在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与方法了解化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策略15.3 化学与人类健康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学习化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与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b1409194b35eefdc9d33304.png)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学生:愿意!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9ef9dc8d376eeaeaa3169.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仪器的识记;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
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24db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1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内容及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不会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非常了解,不会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实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
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3)、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023最新-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2023最新-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384e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e.png)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整理的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人教版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3355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0.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4ab8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化学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b08f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1.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单元一:物质和化学反应课时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课时2: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课时3: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单元二:酸碱中和与盐课时4:酸与碱的常见性质- 掌握酸和碱的概念和常见性质- 研究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进行实验活动,观察酸和碱的常见性质课时5:酸碱溶液的浓度- 了解酸碱溶液浓度的表示法和计算方法- 研究如何制备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究酸碱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课时6: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单元三:氧气及其运用课时7:氧气的存在与发现- 了解氧气的存在方式和发现历史- 研究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氧气的存在与应用领域课时8: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掌握氧气的常用制备方法和收集装置- 研究制备氧气的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活动,制备和收集氧气课时9:氧气的应用- 了解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氧气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了解氧气的应用及其影响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的内容概要。
每个课时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关实验或小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物质和化学反应、酸碱中和与盐以及氧气及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9b955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8.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实践:安排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 拓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 归纳: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做到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过程:-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呈现: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等。
- 实践:讲解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 拓展: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归纳: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 练: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依此类推,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编写)。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fca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1.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显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显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干知识加以扩大,讲授进程中重视中考热门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肯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态调查,供学生挑选。
这样做可使全部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触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索、扩大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095c8265ce0508763213a0.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存有,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升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理解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c7ac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2.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1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2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具准备】试管、胶头滴管、滤纸。
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投影】(师生共同完成)【练习】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是,4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 mol。
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
【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共7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共7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09fd95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3.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共75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简介化学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总课时执行时间电化教育课时月日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1。
什么是化学?2.化学角色的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编写多媒体教学程序设计实验设备(课前在黑板中央用无色酚酞写的白纸上写上“化学”一词)[导论]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个学生同时在纸上喷洒碱液)[投影显示]美丽的图片[说明]我将与你一起进入化学世界,消除你的问题,享受化学的魅力。
【广播视频】“多彩的物质世界”【摘要】我们看到的多彩的物质世界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探索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什么是化学:[答]那么化学研究什么和什么是化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1。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问题]你能说出一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但科学家后来根据他们的需要创造了它们吗?[摘要和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介绍纳米铜、聚合物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和尼龙绳的性能和应用(附图)。
了解化学发展史:[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史。
第1页,共75页教学拓展化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我们的上述研究,你如何描述化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你能举个例子吗?【摘要】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答:]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彩色图片中的猫、鸟和汽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学习和使用好化学可以造福人类,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学化学怎么样?根据你的学习经验,你将如何学习化学?【说明】化学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一样,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85a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0.png)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尊重,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
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强调实验安全知识,如:佩戴防护眼镜、穿戴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分子、原子、离子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介绍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共83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共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2eba64cf76a20029bd642d5d.pn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共83页)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题3 元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NaOH溶液,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表观为白纸),白开水和白酒,洗衣粉和精盐,汽油和水,铜丝和铁丝,澄清的右灰水。
六、课时安排:1课时八、板书设计一、什么是化学?二、化学有什么用?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应以最简洁富有趣味的话语及方式向学生展现化学丰富多彩的一面。
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拉近学生同化学的距离。
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92-95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注意:实验现象可暂时不填,但可以预测),
“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
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课前完成)
【自学导航】
①提出问题: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确质量总和之间是
什么关系呢?
②猜想:(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___________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___________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③设计实验探究方案:(1)要判断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要使用托盘天平
作为主要工具。
(2)要多选几种现象不同的化学反应作为实例。
(3)所有实验都必须设计在密闭的容器中完成。
④ 实验探究:(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m1 _______ m 2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m 1 ____ m 2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m 1 _____ m 2注意:⑴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
滤纸。
⑵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仪器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里称量。
⑤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⑥解释: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原子的___________ 不变,原子的__________ 不变,所以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生成
物的质量总和。
⑦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
学探究解决
预习检测: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后酒精质量变小
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D •铁生锈后质量增加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质量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
种类A.①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 (C6H2Q ), 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
A. 碳原子 B .氮原子C .氢原子 D .氧原子
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合作探究】
1、为了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以
下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石灰石的烧杯中,称量后将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铁钉和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 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
“减少”或“不变”):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
(3)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地反映了研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
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体系中进行。
【当堂检测】
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 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D•不属于任何反应
2、现将10克A与足量的B混合加热, 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克A完全反应后
生成了4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 2:: .1:1 C. .5:1 D. .4:1
3、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
如下实验分析:取4.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5.4g水和8.8g二氧化碳.请你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g ,含碳元素—L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物质中(填“含”或“不含”) 有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2、能从质、量、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方程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92-95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注意:实验现象可暂时不填,但可以预测),
“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
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课前完成)
【自学导航】
1、用来表示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 ) 质:表示、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数:表示构成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为g 。
(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学后反
思】
第一课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1. 化学方程式C + Q 点燃CQ 正确读法是( )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 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C.
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D.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2、以2f + 0 2点燃2H0为例,写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MnO
3、化学方程式2KCIQ ------------ 2KCI+3O2f中,反应物是,生成物
△
是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45克KCI03完全分解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_ Q
克•
【合作探究】
1、( 11山东)右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
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课堂评测练习】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 + 丫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 )
A. XY2
B.X Y
C.X 2丫 4
D.X 2丫
2、现有化学反应:2A + B == 2C, 8gA和20gB在适当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C
的质量不可能是( ) A. 8g B.14g C.22g D.28g
3、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占燃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S+Q占燃SQ,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
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Q的质量/g346
SQ的质量/g
6
(1) 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Q的质量与生成的SO的质量比是
(2) 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g
(3) 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a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4、将A 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
关系如下表所示:
物质A B C D
反应前/g4161114
O O-------- •C*
°%.
图注:O表示碳原手o
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O O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 ( 2)表中"x”值(3) 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
反应。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