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节选)》学案

合集下载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文本全解。

作者简介《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1841—1843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854年,出版《瓦尔登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尔登湖•》的影响越来越大。

1860年末,梭罗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约定的讲演而得了严重的感冒,后来转为气管炎,最后变成急性肺结核,后来病情恶化,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基本解读。

《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在梭罗看来,城市生活是令人厌恶的,在那里,人的生命被物质享受消磨掉了。

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人们终日疲于奔命,生活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1845年,他单身只影,住进了在瓦尔登湖边自己盖起来的木屋。

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

在这间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

他在《瓦尔登湖》的第二章“隐居之原因”中,说:“我隐居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

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妙,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是枉度此生。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不想枉度人生;除非有这种必要,我也不愿听天由命。

我想深入生命,摄取其精华。

我想借此坚忍不拔与精心简朴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赘疣;以大刀阔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显其最根本之面目。

瓦尔登湖-学案

瓦尔登湖-学案

瓦尔登湖-学案作者:高胜军[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②体会用语朴素自然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细致逼真,写景与言论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梭罗积极倡导的简朴生活的观念。

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需要细细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用意。

[背景知识互动]知识积累一、写作背景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立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这木屋里,这湖畔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深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

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二、作家作品亨利·戴维·梭罗(1817.7.12—1862.5.6),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

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解题《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是他积极倡导的简生活观念的体现。

识记要点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

代表作散文集《瓦尔登湖》三、重点字词1、字音黯淡(àn)拂拭(shì)鞭挞(tà)黑魆魆(xū)吞噬(shì)深邃(suì)2、字形黝黑干燥山坳急躁3、词义漪澜:水波。

义同“涟漪”。

汆水:很快地在水面上掠过。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字词巩固选出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a汆水园弧尘垢b涟漪颤栗黯淡d鞭挞斯混深邃答案:b[教材优化全析]整合感悟一、内容详解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瓦尔登湖。

作者把湖比喻是“风景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是大地的眼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瓦尔登湖的喜爱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课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
二、作家作品
亨利·戴维·梭罗(1817.7.12 -1862.5.6)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又译为?消极抵抗?.
不同侧面清澈
瓦尔登湖
不同角度自然
过去的瓦尔登湖
两位老人
独木舟
大铁箱
缪斯女神:
据说 ,古希腊的天神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辛涅在一起生了九位司管文学和艺术的女神 ,她们住在奥林庇斯山山麓的庇厄里亚 ,因此又叫庇厄里亚得女神 .
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了这里宁静
憎恶、贬斥
湖的实质未变
喜爱
本文不仅仅是作家通过湖水一般纯洁透明的文字对一个湖的描绘和对自然狂野之美的倾歌,而是作家的思想、人格和精神力量的展现 .
二、技巧鉴赏
1、语言优美细致.
(1 )从修辞上说,作者善于运用长句和短句,对湖的描绘精确细致.长句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这句话细致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透明,写得新颖而奇特.再如"反而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写出了现在的人们已经破坏了瓦尔登湖的宁静自然.短句是在长句之间运用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富有灵动感,不至|于使用长句现出呆板的样子.
(节选自朱自清?威尼斯? )
结构网络
总写湖 ,表达喜爱之情 .
九月
湖 自然之美
十一月
扣住 "波平如镜〞的特点来写 .
观察角度:
对面 太阳光
环视四周 燕子
向西 鱼
鱼、水蝎波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3《瓦尔登湖》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学会写景的方法难点:2、理解梭罗积极倡导的简朴生活的观念。

二、课前预习(一)字词正音汆水(cuān)黝黑(yǒu)漪澜(yīlán)黯淡(àn)拂拭(shì)鞭挞(tà)黑魆魆(xū)吞噬(shì)深邃(suì)(二)背诵重要成语(上课老师抽查)1、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

形容时间极短。

2、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4、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三)典故传说(作文材料积累)1、伊甸园:西方宗教传说中上帝的花园,是早期人类无忧无虑的乐园。

2、喀斯塔里亚灵感之泉:指的是“缪斯之泉”。

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获得赋诗的灵感。

三、文本学习:1、阅读全文,寻找全文的主旨句。

方法提示:(1)文章以散文的笔调将瓦尔登湖所具有的特点描写了出来,建议同学们尝试分层阅读,将重要的部分重点阅读几遍。

(2)注意文章中间一些特别优美的句子,可以用笔标注出来。

(3)留意主旨句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全文的主旨句在文章第一小节:“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

”之所以说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原因有二:(1)文章内容始终围绕湖水的颜色和湖水的清澈着笔,从清澈展开去,又回到了清澈,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清澈”二字。

(2)全文的触发点就是“值得大书特书”,作者的确做到了大书特书,在深邃和清澈上做足了文章。

2、精读第2—3 小节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两个小节都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瓦尔登湖的?明确:这两小节都是写湖水的颜色,侧重从瓦尔登湖非同一般的颜色变化上来写。

(2)两个小节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的第2 小节是作者对康科德所有湖泊颜色的综合性描写,第3 小节则是专门对瓦尔登湖进行的描写。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教案: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第一章: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作品背景讨论《瓦尔登湖》创作的时期,即19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背景。

探讨瓦尔登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分析梭罗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文本解读(第一至第四章)2.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一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的生平、建造小屋的经历、瓦尔登湖的自然景观等。

2.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自然、社会和个人存在的思考。

2.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自然主义思想、简朴生活理念以及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

第三章:文本解读(第五至第八章)3.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五至第八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常生活、对周围生物的观察等。

3.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

3.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第四章:文本解读(第九至第十章)4.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九至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对个人独立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评。

4.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4.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态度。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活动5.1 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5.2 拓展活动设计一些与《瓦尔登湖》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梭罗思想的文章、进行角色扮演等。

教案: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第六章:文本解读(第十一至第十四章)6.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十一至第十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对于个人独立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批评等。

6.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
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教案《瓦尔凳湖》,希望
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1.文本全解。

(1) 作者简介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1817 1862)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 1833 1837 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8 1840 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1841 1843 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1845 年,他就单身只影,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 年才回到康城。

1848 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 1849 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
篇名为《消极反抗》(On Civd Dmobedience) 的极为着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1854 年,出版《瓦尔登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尔登湖•》的影响越来越大。

1860 年末,梭罗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约定的讲演而得了严重的。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瓦尔登湖》的内容,把握作者梭罗的思想观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瓦尔登湖》的内容,把握作者梭罗的思想观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哲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5. 深入思考:(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课文内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为期一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4. 个人成长计划:了解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效果。

粤教版-语文-高一-创新课堂粤教版必修3 瓦尔登湖(节选) 学案2

粤教版-语文-高一-创新课堂粤教版必修3 瓦尔登湖(节选) 学案2

◆2瓦尔登湖(节选)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湖泊能像瓦尔登湖这样澄澈人心。

一百五十多年前,一个名叫梭罗的年轻人独自跑到瓦尔登湖畔住了下来。

在那里,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他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瓦尔登湖,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桃花源”,也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进化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不等待理解。

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

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意思。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即理解,那也不是高招。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

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

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

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回想一下,我们一生所做的比较像样的大事,连父母亲也未必能深刻理解。

父母缔造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减肥、排毒,才能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微感言: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作者视窗真正的心灵漫步者——梭罗每每打开那一本《瓦尔登湖》,我都会闻到属于那一片林子的青涩气息,和湖面吹来的新鲜跃动的风。

我觉得很舒服,能在一本书中自由地漫步呼吸。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的雪,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能洗涤人燥热的灵魂。

从此,梭罗走过,世界只留下一些厚厚的沉淀。

一直以为梭罗还没有死,他一直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很远,离我的灵魂很近。

从此,我看到那个身影,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雷电风霜,都一个人走在莽莽苍苍的树林里,手捧那瓦尔登湖水,将阳光全装在心底。

瓦尔登湖(节选)_教案1

瓦尔登湖(节选)_教案1

《瓦尔登湖(节选)》教案1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

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作者对景物色彩非常敏感。

嬉戏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高中语文华师大版精品教案《三 瓦尔登湖(节选)》

高中语文华师大版精品教案《三 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2、了解西方人和中国人世界观的不同,西方人的世界观“神”是第一位的,而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以人为本”的,引导学生从西方人的世界观去解读梭罗的内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抓关键语句分析写景所作者所持的观点。

2、通过比较中西方世界观的不同,理解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对它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2、从梭罗的文章中得到启发,正确理解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设想1、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梭罗的生平及其思想和作品。

2、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启发学生加深对《瓦尔登湖(节选)》主旨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课时一、简介1845年前的美国社会的状况当时的“西进运动”正在推进,美国的国土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扩张。

美国已在深入工业革命,年轻的美国正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之中,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美国奉行“自由移民”政策,年轻的美国以开放的气势,吸引外来移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进入西部的移民,基本上要靠创业、开发精神才能立足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培育了美利坚的进取和开朗的性格。

二、简介梭罗的思想和生平1817~1862,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人。

美国作家,为美国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助手。

梭罗是一位孤独主义者和超验主义者。

1845年3月~1847年5月,梭罗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边一个人生活了2年又2个月。

发表过《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消极反抗》、《瓦尔登湖》。

1862年死于肺病。

三、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段):总写瓦尔登湖的美景和姿容。

第二部分(2~5段):按时间顺序具体描写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

第三部分(6~9段):揭示瓦尔登湖景色的变化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教学设计】《瓦尔登湖》(节选)(粤教版)

【教学设计】《瓦尔登湖》(节选)(粤教版)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瓦尔登湖》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写景抒情散文单元属略读课文。

该文选自美国作家梭罗的同名文集。

在本单元已经学习过两篇散文,学生对散文的写作方式等有一定的理解,本文是对散文的进一步教学,重在景色描写,较易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和文字欣赏,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一、作者及作品1.作者:亨利•梭罗(1817-18620),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

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

专业从事写作。

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2.作品:创作与翻译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畔。

至1847年间,他独自一人幽居在自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最早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徐迟于1949年译成中文出版。

简介《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瓦尔登湖(节选)_导学案

瓦尔登湖(节选)_导学案

《瓦尔登湖(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蕴藏其中的情感。

2.理解梭罗积极倡导的生活观,学习他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细腻精妙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和评价梭罗倡导人生观和生活观。

学法指导1.合作学习,在诵读中把握写景的细节,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2.探究与活动,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中深入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因商业和技术的发展走向大工业国家,越来越多的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使许多人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

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

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他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

作家作品: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

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1845年,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专业从事写作。

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

1862年,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他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瓦尔登湖学案1

瓦尔登湖学案1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学习目标】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问题探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

《瓦尔登湖》于1854 年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西方环境科学名著之一,构成美国性格的10本书之首”。

《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二)细读课文,勾画出精妙的写景句子和作者抒情议论的语句,品味其妙处与意蕴。

(三)典故传说(1)伊甸园:西方宗教传说中上帝的花园,是早期人类无忧无虑的乐园。

(2)亚当与夏娃:因偷吃禁果被耶和华逐出伊甸园,传说中人类的始祖。

(3)喀斯塔里亚灵感之泉:指的是“缪斯之泉”。

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获得赋诗的灵感。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爱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喜欢水。

孔孟那一票人喜欢征服,所以爱山,老庄那一票人喜欢退隐、恬淡,所以爱水。

3、瓦尔登湖(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3、瓦尔登湖(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100]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写景文字,学习写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的技巧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课文篇幅较长,有些语句不太好理解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阅读次数:68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阅读次数:682]张桂阳一、背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一单元里面就有《瓦尔登湖》一文,这是一篇应当静静捧读,充满寂寞、恬静、智慧的美文,其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我们所面对的这些生活在?..•《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1047]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2.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 ...•[阅读次数:1218]教学设想《瓦尔登湖》是美的,然而初读《瓦尔登湖》是难的。

起初它甚至令我也难以卒读,很难想象它能让高一学生接受,所以它一直让我有些怀疑教材编者是否有点眼高手低。

但是,后来我接受并喜欢上了她。

起初,只是缘于我极想揭开一个谜--它何以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读了几遍,开始?..•[阅读次数:1781]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一、作者及作品:课本p.17.教参p.18 二、写作背景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阅读次数:460]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黄山记徐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瓦尔登湖》学案(沪教版第四册)

《瓦尔登湖》学案(沪教版第四册)

《瓦尔登湖》学案[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语言简洁得特点;②体会用语朴素自然得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细致逼真,写景与言论相结合得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梭罗积极倡导得简朴生活得观念。

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需要细细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得用意。

[背景知识互动]知识积累一、写作背景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得梭罗独立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得瓦尔登,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这木屋里,这湖畔得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深思着,并且梦想着,她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

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得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与梅里马克河上得一周》与《瓦尔登湖》。

二、作家作品亨利·戴维·梭罗(1817.7.12—1862.5.6),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得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因患肺病死于她得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得斯利培山谷公墓。

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与论文《论公民得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解题《瓦尔登湖》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得生活与思想记录,就是她积极倡导得简生活观念得体现。

识记要点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

代表作散文集《瓦尔登湖》三、重点字词1、字音汆水(cuān)黝黑(yǒu)漪澜(yīlán)黯淡(àn)拂拭(shì)鞭挞(tà)黑魆魆(xū)吞噬(shì)深邃(suì)2、字形黝黑干燥山坳急躁3、词义漪澜:水波。

义同“涟漪”。

汆水:很快地在水面上掠过。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字词巩固选出字形书写正确得一项()A汆水园弧尘垢B涟漪颤栗黯淡C拂试吞噬嬉戏D鞭挞斯混深邃解析:A“园”应为“圆”;C“试”应为“拭”;D“斯”应为“厮”。

答案:B[教材优化全析]整合感悟一、内容详解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与《瓦尔登湖》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问题探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1.作者及写作背景(见课文注解)2.典故传说(1)伊甸园:西方宗教传说中上帝的花园,是早期人类无忧无虑的乐园。

(2)亚当与夏娃:因偷吃禁果被耶和华逐出伊甸园,传说中人类的始祖。

(3)喀斯塔里亚灵感之泉:指的是“缪斯之泉”。

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获得赋诗的灵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邃()葱()郁俯瞰()黛()绿渲染()调()和模样()一泓()菖蒲()熠熠()黄澄澄()4.解释词义。

湛蓝:上溯:嬉戏:璀璨:如许:罕有其匹: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基本问题思考1.阅读全文,寻找全文的主旨句并说明原因。

2.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3.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重、难点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2.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主畅谈,能有一得,言之成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与《瓦尔登湖》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问题探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1.作者及写作背景(见课文注解)2.典故传说(1)伊甸园:西方宗教传说中上帝的花园,是早期人类无忧无虑的乐园。

(2)亚当与夏娃:因偷吃禁果被耶和华逐出伊甸园,传说中人类的始祖。

(3)喀斯塔里亚灵感之泉:指的是“缪斯之泉”。

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获得赋诗的灵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邃()葱()郁俯瞰()黛()绿渲染()调()和模样()一泓()菖蒲()熠熠()黄澄澄()4.解释词义。

湛蓝:上溯:嬉戏:璀璨:如许:罕有其匹: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基本问题思考1.阅读全文,寻找全文的主旨句并说明原因。

2.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3.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重、难点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2.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主畅谈,能有一得,言之成理即可。

)(三)小结课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

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

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

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

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

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

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瑕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会/参与坍塌/殚精竭虑高亢/引吭高歌B.塑造/追溯处所/处之泰然骨髓/绥靖政策C.角度/角色腼腆/暴殄天物中间/仲秋之夜D.纵横/横财凋零/风流倜傥歼灭/阡陌交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在这样__的平面上,没有一条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不会破坏全湖的均势的。

②在大地上,只有草木是__如波浪的,可是水自身给风吹出了涟漪来。

③它__有那么多的涟漪,__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A.凝滑摆动因为/所以B.凝滑摇摆虽然/却C.平滑摇摆因为/所以D.平滑摆动虽然/却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

张九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苏轼《水调歌头》,因月亮“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划得惟妙惟肖,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着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仿佛身历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中,颇有山在虚无缥渺间的隐约。

A.柔情似水B.流芳百世C.惟妙惟肖D.虚无缥渺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来远。

B.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C.某小学的一个老师,一天内就两次罚全班同学站了两个半小时,影响很不好。

D.那时的鲁迅的杂文,其矛头多指向封建思想,对封建意识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位喜欢谈风水的船老板。

我知道他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猪婆坳在他眼里既不是风光﹐也不是资源或者物产﹐只是一些青龙﹑白虎﹑神龟﹑玉兔以及来意不明的其它巨禽大兽﹐是这些神物的伪装和凝固﹐还有它们对山民们命运的规定。

②但在一个勘探者眼里﹐那里可能不过是丰富的酸性红壤和页状层积岩﹖③是勘测记录里来自侏罗纪时代的云母矿和含硫铁矿﹖④在一个旅游者眼里﹐那条峡谷也许只是一片风光﹐只是春天的映山红和秋天的落叶红。

⑤同样是那条峡谷﹐对于一个耕作者来说﹐也许更意味着竹木的价格﹑油茶的产量﹑蜜蜂花源的多或少﹐水源利用的难或易﹐还有某一年山林垦复时刺骨的寒冷和腿上流血的伤口﹖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8题。

秋天里,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天气中,充分地享受了太阳的温暖,在这样的高处坐在一个树桩上,湖的全景尽收眼底,细看那圆圆的水涡,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要不是有这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

在这样广大的一片水面上,并没有一点儿扰动,就有一点儿,也立刻柔和地复归于平静而消失了,好像在水边装一瓶子水,那些颤栗的水波流回到岸边之后,立刻又平滑了。

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的时候,它四周完全给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起,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形成一些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通过。

形成湖岸的那些山太峻削,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些山林的舞台剧。

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过,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

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因为我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我却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

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湖岸之后,砍伐木材的人竞大砍大伐起来了。

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南道上徜佯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偶见湖水了。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6.在第一段里,作者为什么写到湖水的水涡?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8.第二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三、语言表达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核心内容(不超过12字)意大利威尼斯市本周将通过在该市运河底下兴建地铁的计划,以免居民逐渐外移。

威尼斯市政府计划修建8公里长的地铁,地铁连接机场、慕拉岛及圣马可广场东边的旧船坞。

地铁兴建工程将在明年年中展开,预定3年内完工。

这条铁路将建在运河之下约18米,设7个站,全程行车时间约14分钟。

为减少震动,车轮将为橡胶材质,轨道采用单轨设计。

地铁规划人员说,这条铁路将吸引人们住在威尼斯,对威尼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0.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学习后记】【美文“悦”读】坚守·绽放生命之花(2011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教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实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当你面临权威学术大众的压力时,你会轻易地放弃自我探寻并质疑的权力吗?很显然,六个人中只有一个没有放弃,而也只有他,抵抗了重重压力,并最终获得真理的青睐。

我想,这是来源于一个人内心中坚守真理信念的强大力量。

一个小小的测量问题如此,追寻真理、学术高峰也是如此,它更是追求真实人生的永恒秘诀。

记得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参加一次世界顶级比赛时,被当场指出其演奏的篇章是完全错误的。

小泽征尔竟是毫不犹豫地与其对峙,说自己是没有错误的。

那位评委趾高气昂,宣称若不承认他的错误,就将面临失去参赛资格的事实。

重压面前,小泽并没有考虑这对其自身的影响及损失,坚守心中神圣的音乐信仰,再次斩钉截铁地放声“我演奏的,就是巴赫有名的D大调奏鸣曲,没有任何错误。

”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小泽征尔是用对音乐与信念的坚守,展现出一章章慷慨激昂的演奏。

他灯上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光华顶峰,更是只属于他的人生巅峰。

“只有我们内心世界的力量足够强大,我们才能避免外面实际的干扰、裹挟。

”耳边响起的是俄国文学巨匠托翁的话语。

当代作家张祎称其为“耕作的诗人”,是的,托翁就是用他对生命本真的坚守,为我们谱写出一部部荡魂摄魄的历史巨作。

托翁出生于贵族家庭,却死于羁旅途中的驿站。

他远离俄国贵族的沙龙、夜生活,远离世俗的偏见与纷扰污浊的现世;他痛恨丑恶皇权,不怕权威的中伤威胁……他一直如此地坚守内心、信仰本真,他将人生种植于真正的稻田,常年耕作,笔耕不辍。

他用自己的信念与坚守感动着我们。

无法不说,托翁的一生是怎样特立独行,坚守自我。

他的人生轨迹,又是多么动人、激荡!他《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也岂不是他自我追寻生命本真的真实写照?!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感受到太多太多对生命信仰的坚强守护对人生信念的勇敢追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