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II)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408d929e31433239689393.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一、概述1.学科和年级:九年级化学2.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本节课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90~94页),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第二课时则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3.学习内容: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4.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时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起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运用该定律解释一些常见的实验现象,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涵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深入理解其内涵,体验“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变化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化学是初三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功课,他们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这就需要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从能力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f24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4.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化学反应定量关系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但在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试管、药品等。
2.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进行一个酸碱中和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亲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a208e28762caaedd33d48a.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课堂达标训练1、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CO2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2、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 )A.3 gC和8 gO2生成11 gCO2B.2 gC和4 gO2生成6 gCO2C.4 gC和5 gO2生成9 gCO2D.5 gC和9 gO2生成14 gCO23、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A.Fe+O2FeO B.3Fe+2O2Fe3O4C.4Fe+3O22Fe2O3D.6Fe+4O22Fe3O44、在3Fe+2O2====Fe3O4反应中,份质量的铁跟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5、右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 ( )A.S十O2SO2B.2CO+O22CO2C.2H2+O22H2O20705 50E1 僡31506 7B12 笒31059 7953 祓:{c|\39096 98B8 颸_O39905 9BE1 鯡A。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aef3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5-2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5-2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0ff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5-2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任何封闭系统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一定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化学药品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思考魔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II)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②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③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②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③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2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
3 专家建议
让学生着重理解方程式的两边必须完全配平,才能进行下一步计算。
4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解应用
5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
镊子、坩埚钳等;
实验样品:白磷、铁钉、CuSO
4
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
6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如磷燃烧
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P+O
2P
2
O
5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渐渐变短,石蜡
+O
2CO
2
+H
2
O。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生成
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请大家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大胆地作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作出假设……
师:总结以上大家的假设,分为三种情况:
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师:那么,如何验证这些假设呢?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
师:怎样才能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呢?[用天平称量]
师:现在我们就用托盘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可行性,以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实验为例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90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实验。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不用橡皮塞而改用气球套在锥形瓶口,连同白磷一起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白磷燃烧时移开酒精灯,此时不要用手拿锥形瓶。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实验结束,总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了共同的结论,这非常不错。
其实,在很早以前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做了大量的实验,也和同学们一样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拉瓦锡就是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之一,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发现的。
播放影片: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师:我们学习自然科学也要像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一样,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去不断地探索,不断进取。
那如何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板书: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师:大家考虑一下,在这个定律中最关键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分析其中的关键词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关系,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要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以电解水为例再从微观角度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请看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投影: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水分子,红色代表氧原子、蓝色代表氢原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
师:分子的种类变了吗?分子的数目呢?
[既然是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肯定发生了变化,因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也就是生成了新的分子。
但分子的数目却不一定变,比如电解水的反应中,反应
前后分子数发生了变化,但在H
2+Cl
2
==2HCl中,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
师: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变了吗?
[没有,它们只是经过了重新组合]
总结: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板书:
2、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过渡: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在通过下面的实验来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
追问:如果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结果会怎样?
师:分析得不错,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分析时一定弄清楚参加反应的是哪些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是哪些物质。
那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呢?
[实验5—2]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这与质量守恒定律想违背吗?
[镁带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氧化镁,氧化镁是很细的粉末,在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逸散到了空气中,失掉了一部分生成物所以我们称得的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师:那如果在然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结果?
[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前我们称量的是镁带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大,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强调: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③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④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师:我们知道了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我们怎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_____克。
(2)在A+B=C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
质量___克
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7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U 33247 81DF 臟24401 5F51 彑39498 9A4A 驊
31461 7AE5 童29228 722C 爬|D29675 73EB 珫34055 8507 蔇35926 8C56 豖?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