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尽管受教于柏拉图,但是他并没有一味的崇拜权威,不具有自己的想法。

他最重要的名言之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真实想法。

在哲学方面,他有着与老师不同的观念,他认为世界是有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

这一观点在形成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时,实体论呼之欲出。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是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

同时,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称为本体论或者共相论。

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实体,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是什么,实体生存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实体是如何生成的等四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在教科书《西方哲学史》中解释道:“一般说来,用来述说主体的东西或者是普遍的种属概念(如“人”“动物”等),或者是依附于被述说者的某种属性(如“白色的”“勇敢的”等),而被述说者则通常只能是具体的个别事物(如“苏格拉底”“那匹白马”等)。

”也就是说实体首先必须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

其次,实体是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的,即无属性。

另外,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即不可比性。

实体是一个“变中之不变”的一个存在。

在实体的概念之上,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概念。

实体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

第一实体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例如某一个具体的人,这个杯子,这栋房子等等。

而第二实体用于指第一实体的属或种,例如“人”、“动物”,第二实体已具有抽象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实体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事物有时被用来述说第一实体,有时存在于第一实体内部。

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其他东西就不再存在。

【推荐下载】西方哲学: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推荐下载】西方哲学: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键入文字]
西方哲学: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摘要】以下为为您编辑的西方哲学论文: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敬请关注!!
 希腊在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贡献就是孕育并发展了哲学,西方哲学体系里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观点都可在希腊哲学里找到其根源。

新康德主义者,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德尔班说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终极本原问题。

[1]具体说来是古希腊唯物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构成的;以理念论为代表的唯心论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性的一般本质是世界的本原。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观念。

 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念
 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神话语言到形而上学语言的转变,这在西方称为斯塔盖拉事件。

作为形而上学主要对象的实体,自然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这一观念作了详细的阐述: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

[2]这就是第一实体,它自身是主体与基质。

第一实体之所以最正当地被称为第一性实体,是因为它们乃是其它所有其它东西的基础和主体[3]。

还有那些作为种而包含着属的东西也被称为实体。

[4]这
1。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I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爱琴海北岸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一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主要在马其顿和雅典度过。

公元前384-368年为成长和启蒙时期,由于其父担任马其顿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御医,故少年时代在宫廷中度过,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公元前367-348年为求学和研究时期。

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求学,进入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时的柏拉图已有60高龄,正处在对理念论的反思时期),潜心学习与研究长达20年之久。

公元前348-335年为游历和为师时期。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由于多种原因离开了雅典,回到马其顿,然后前往小亚细亚一带游学考察,撰写著作,后受聘重返马其顿宫廷,任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323年为办学和著述时期。

亚历山大继位一年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办学,选址于城东北郊的吕克昂(L ukeio),该学园被后人称为吕克昂学园。

由于他习惯于同学生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又把他创立的学派叫做“漫步学派”(Peripatetikoi)。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雅典随即成为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因为与马其顿王朝的特殊关系而受到威胁,为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不使雅典人对哲学犯第二次罪,他逃亡优卑亚岛避难,第二年病逝,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聪慧勤奋,博学多才,专心治学,著述宏丰。

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有47篇(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内容广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

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共计10卷,300余万字。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在约前四世纪提出了实体学说,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哲学思想。

实体学说把实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万物都包括在内,并推导出物体的各种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实体、属性和关系。

首先,实体是客观存在,它是构成宇宙的本质物质,对应宇宙中地球上所有物体,并且实体可以自由流动、变化和存在。

其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是实体组成的一部分,它代表实体的各种特征。

最后,关系是实体间的联系,也是实体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实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决定着实体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重要的观点是对于实体的抽象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统一的,所有的实体都可以抽象化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被称为“实体”。

同时,实体还是复杂的,它们还可以被分解成多个元素,每个元素都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关系,可以自由流动、变化和存在。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实体的抽象可能并不能完全把实体表达出来,而且实体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因抽象而失去一些细节。

此外,关系也需要精确地表述,否则很难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它把实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这些元素都可以被流动、变化和存在,但它也存在局限性,抽象可能会缺失细节,关系
也可能难以确定。

实体学的本质是实体的统一,它表明实体的本质可以被抽象,同时也可以被分解,而这种抽象和分解是实体的基本本质。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1、在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中,他认为构成运动之物本源和原因的正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也构成了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形态。

他指出事物运动的本原是由形式、缺乏和质料三本原构成。

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定义为:“潜在的现实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运动不仅仅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运动更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运动基于“潜在”并最终实现面对“现实”的转化,或者简单理解为,由缺乏的形式向现实的形式的转化。

这就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的所谓“四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最后四因可以归结为两因,即形式因、质料因。

关于运动的三本源可以被我们看做质料和形式,而潜在与现实同样可以被分别视为质料与形式的表现。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念中的“三本原说”、“四因说”以及“潜在与现实关系说”,均将焦点集中于事物的质料与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从亚里士多德物理运动观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呈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

其中质料与形式相互作用,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缺一不可,这便将辩证法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

在这里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被中世纪哲学家所利用,有些人把它引用为理论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实体学说可以说是把他的折中性、调和性的哲学特点推到了极至。

亚里士多德在建立自己的实体学说之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批判的同时也为实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

他对柏拉图的批判集中于“分离学说”,即一种对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中也就涉及到了个别与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设定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可以通过归纳从特殊事例中看出来,无需逐个寻求每一样东西的定义,只要把握其中的类似之处就够了。

众所周知,此中提到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
亚里士多德认为猫12345是实在的,理念的猫不过是一个名称。
你看到“物质和精神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影子了吗?没错,这只是开始。直到现在,几千年争论的问题依然在争论着。
我只能说,不同就是这样了。至于你明不明白,反正我不明白...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与柏拉图截然不同的观点,亚提出只有实体才是独立存在的,感观世界是第一性的,而抽象出来的“概念”是依附于实体存在的,是实体的属性。(例如一辆“夏利小轿车”是实体,但“车”是一个依附在这个实体上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夏利小轿车”一个属性)这样,亚里士多德把理念拉回到个别事物的层次上:概念存在着,但“存在于”实在物体中。
其二,旨趣的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对经验常识世界抱有的浓厚兴趣,是他指责柏拉图割裂可感世界与可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四,知识论的不同.柏拉图贬低乃至否定感觉的认识作用,但理智的认识活动并不服离情感,逻辑上的思辨、推理和讨论同时也是求善和审美的活动,理智获得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和美感,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迷狂,在这里,思想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不复存在.亚里士多德指出了感觉的基础作用,肯定感觉与理智的联系和理智至上的地位.他把理性活动限制在抽象、演绎或归纳的逻辑范围.柏拉图生动活泼的辩证法在他手里变成辨析和推理的手段.两者的表达风格也不同.柏拉图的对话汪洋恣肆,融思辨、推理、神话、想象、比喻于一体,富有艺术感染力.亚里士多德的论文严谨冷峻,不带感情色彩,是科学的观察、描述和逻辑的概括、分析与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其三,基本思路的不同.两者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概括可被归结为理念论和实体论这两种学说的差别.理念论的对象是绝对的、不变的.无形的型相,“是者”仅仅是多个通种中的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却专以“是者”为研究对象.实体论把“是者”归结为实体,导致了一种强调个体存在高于和先于普通型相、型相只是个别存在的一个构成方面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当“实体”被归结为“本质”时,亚里士多德虽然试图把本质与个别存在相等同,避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分有”、“摹仿”等概念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原则是潜在与现实的关系,把各类实体按照现实性程度排列成连续的等级关系,克服了两个领域的断裂.最后,理念论与实体论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原则.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的理念是爱猫扑.爱生活}忍理念论要求现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这不但是关于本质或本体的学说,而且把宇宙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和艺术观都统一在这一学说之中.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最高实体是神,这主要是一个思维实体,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他还在形而上学之外建立以善为目标的实践科学和与美相关的艺术科学,构成了以爱猫扑.爱生活}忍的科学传统.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学说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学说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学说
【天文学】
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物理学】
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生物学】
鲸鱼是胎生的。

【教育学】
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

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世界体系的人。

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开始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运用观察试验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大大推动了当时科学的进展。

但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和神学利用他的著作中一些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东西,
比如神推动世界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把它们奉做不能改变的经典和不能超越的权威,肆意歪曲他的著作,这又束缚住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世纪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集上古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所以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同异之处‎,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进行批‎判的哲学意‎义他们‎之间的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其一,理论‎背景的不同‎.柏拉图承‎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与‎自然哲学家‎的立场,思‎想带有论战‎特点,关注‎一与多、静‎与动、理性‎与感性的区‎别,往往站‎在极端的立‎场,强调单‎—的、不动‎的、不可感‎的东西的真‎实性,贬低‎或否定其对‎立面,对自‎然哲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吸收不多‎.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各‎门学科发展‎、成熟的时‎期,注意吸‎收各门学科‎的成果,思‎想带有综合‎性、调和性‎,在两种极‎端立场之间‎往往取中道‎.其二,‎旨趣的不同‎.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纯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对‎经验常识世‎界抱有的浓‎厚兴趣,是‎他指责柏拉‎图割裂可感‎世界与可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基‎本思路的不‎同.两者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概括可‎被归结为理‎念论和实体‎论这两种学‎说的差别.‎理念论的对‎象是绝对的‎、不变的.‎无形的型相‎,“是者”‎仅仅是多个‎通种中的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却专以‎“是者”为‎研究对象.‎实体论把“‎是者”归结‎为实体,导‎致了一种强‎调个体存在‎高于和先于‎普通型相、‎型相只是个‎别存在的一‎个构成方面‎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当“实‎体”被归结‎为“本质”‎时,亚里士‎多德虽然试‎图把本质与‎个别存在相‎等同,避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分有”、‎“摹仿”等‎概念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原‎则是潜在与‎现实的关系‎,把各类实‎体按照现实‎性程度排列‎成连续的等‎级关系,克‎服了两个领‎域的断裂.‎最后,理念‎论与实体论‎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原则‎.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的理念是爱‎猫扑.爱生‎活}忍理念‎论要求现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这不‎但是关于本‎质或本体的‎学说,而且‎把宇宙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和艺术观‎都统一在这‎一学说之中‎.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最‎高实体是神‎,这主要是‎一个思维实‎体,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他还在形‎而上学之外‎建立以善为‎目标的实践‎科学和与美‎相关的艺术‎科学,构成‎了以爱猫扑‎.爱生活}‎忍的科学传‎统.其四‎,知识论的‎不同.柏拉‎图贬低乃至‎否定感觉的‎认识作用,‎但理智的认‎识活动并不‎服离情感,‎逻辑上的思‎辨、推理和‎讨论同时也‎是求善和审‎美的活动,‎理智获得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和美感‎,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迷狂,在‎这里,思想‎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不复‎存在.亚里‎士多德指出‎了感觉的基‎础作用,肯‎定感觉与理‎智的联系和‎理智至上的‎地位.他把‎理性活动限‎制在抽象、‎演绎或归纳‎的逻辑范围‎.柏拉图生‎动活泼的辩‎证法在他手‎里变成辨析‎和推理的手‎段.两者的‎表达风格也‎不同.柏拉‎图的对话汪‎洋恣肆,融‎思辨、推理‎、神话、想‎象、比喻于‎一体,富有‎艺术感染力‎.亚里士多‎德的论文严‎谨冷峻,不‎带感情色彩‎,是科学的‎观察、描述‎和逻辑的概‎括、分析与‎推理相结合‎的产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点‎不同在哪里‎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要回答‎得言简意该‎,说明白了‎,还真是挺‎费劲的。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概念演变及其影响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概念演变及其影响

限 与有限 、 本质与现象 , 原因与结果 , 一般与个别等
这样 一些 辩 证 法 的范 畴 , 含 着 辩证 法 的思 想 。但 包 是他 并 不 能把 握 这些 对 立 面之 间 的转 化 , 只是 片 而 面 的看 到 了一 方对 另 一方 的决定 作用 。 样 就不 能 这 避免 的将 实体 与 样式 隔离 开来 , 无法 说 明物 质 与思 想 的联 系 , 物运 动变 化 的原 因。斯 宾 诺 莎 认 为实 事 体具 有 思 想 与广 延 两 种属 性 ,既然 作 为两 种 现 象 , 仍 然还 是 不 能说 明两 者之 间 的互 相 作用 , 样也 就 这
对 象 确定 为 “ ” 身 以及 “ ” 是 本 是 凭本 性具 有 的各 种属
其 “ 和“ 分别 是 对 性, 而实体是“ 的中心意义。而实体有两种 : 是” 第一 辑 联 系 的。 一 ,第一 实体 ” 第 二实体 ” 实体和第二实体。 第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 , 他 以前 的唯物主义物质实体和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
的 。 而 这 一 系 列 的最 高 的 顶 点 就 是 纯 形 式 的 实 体—— 神 『 3 J 。 他 的实体 学说 与他 以前 的 学说之 间 是有 内在 逻
源。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以原子论为最高成就 , 他 们把某种具体 的自然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 ;以理念 论 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代表观点 ,则把超验 的精神性的一般本质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在此基础 上,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概念l 他把哲学的研究 l l 。
中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观点 ,我们都能从古希腊这样 种属 , 共相和殊相囊括进他的体 系里。 他对全部问题 个母亲的怀抱那里找到孕育的影子。实体概念正 进 行 归纳 、 结 , 一 分 析 各个 重 要 的 哲学 概 念 , 集 逐 指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摘要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摘要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最得意的门生,是色雷斯人,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

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如下:一、方法论与知识观(一)方法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深入、详细、全面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家。

他留下了《工具论》为正确的思维活动制定了规则和形式,为知识的求取提供了工具方法,创立了逻辑学。

主要方法有。

1.历史批判法亚里士多德常用的前提性方法,即在阐述自己观点前,先考察前人的见解,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

2.概念分析法是亚里士多德方法的核心,认为我们应从具体事物出发推进他的构成要素,分析事物的内在多样性。

并且亚里士多德还对以前的哲学家使用过的范畴进行了重新清理。

3.经验归纳法重视经验事实,很少进行纯思辨的推演。

4.问题探索法亚里士多德是从问题出发的,而不是试图建立一个哲学体系。

(二)知识等级1.知识等级说知识的等级为:感觉、记忆、经验、技术到智慧。

动物都有感觉,有些有记忆,但动物很少会有经验,只有人能从记忆中得到经验,再从经验得出技术。

经验只知道特殊,不能传授,不知道原因;技术才知道普遍,可以传授,知道原因。

技术当中仅供消磨时间无实用的,就是智慧,智慧是关于某些本原原因的知识。

最高的智慧就是哲学,只研究最初的本原和最初的原因。

他认为哲学产生的原因有三个,好奇(惊诧)、闲暇和自由(指仅仅是为知而知,也就是为了知识本身而存在)。

所以他认为哲学最神圣。

2.知识分类说他把知识分为三类,分别是;①理论知识。

为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研究不运动可分离之物)、物理学(研究既运动又分离之物)、逻辑学(或数学)(研究不运动也不分离之物);②实践知识。

为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个人行为)、家政学(家庭)、政治学(国家);③创制知识。

为创作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艺术和修辞。

他还区分了哲学和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认为具体科学虽然都以某物或种为对象,但是不会过问这个对象是否存在、是什么;哲学就是一“存在”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且要证明它是否存在、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哲学 ppt课件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哲学  ppt课件
比附! 人所想到的都是此岸世界,对上帝都是否定性的,“否定神学”,只能信仰。 为基督教提供了理论的基石。
“基督教教义的叔父”,新柏拉图主义斐洛是“基督教 教义的父亲”
ppt课件
16
三、怀疑论派:否定自我意识的哲学
(一)怀疑论之父:皮浪 感性和理性都怀疑,否认一切知识。
– 但是和东方不同,证明怀疑(求知),eg:撞墙,卧马车,海上的猪-“无 所谓”,死因:90岁参军,刺杀州长。
– 西方怀疑论的内在冲动,以身试法 – 中国:难得糊涂 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做任何判断,这就是最高的善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约前384—322)
ppt课件
1
(一)“第一实体”学说
(1)第一哲学即形向上学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实体是所谓“有本身”或“作为有的有”亚 里士多德把实体分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即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实体即种 属概念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依赖于第一实体。
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从质料到形式的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渡,而这种过渡 必然以运动为环节。包含了某些自发的辩证法因素。
ppt课件
3
(三)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承认感觉之外有物存在,把感觉当作认识的起点,感觉是对外物的 反映。感觉和记忆的积累形成经验,经验进而发展为理论。但过分抬高理性的作用,认为存 在着所谓的不死的理性灵魂,在这里又陷入了神秘主义。
ppt课件
4
(四)逻辑学
(1)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把思维形式和规律看作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的反 映,提出和区分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方法。
(2)列举了十个范畴,实际上提出了范畴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的思想。探索了范畴的发展序 列问题。表明认识论和逻辑学一致的特点。

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浅析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摘要:实体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

在以后的哲学发展中,对其的界定就不是亚氏的一家之言独行天下了。

斯宾诺莎,笛卡尔、康德等就实体这一哲学中的中心概念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尽管哲学家们在各自的哲学体系里由于用不同的基础去构建世界图景而导致实体的内涵与意义有很大的差别,但根本上是本体论问题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实体;演变;意义希腊在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贡献就是孕育并发展了哲学,西方哲学体系里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观点都可在希腊哲学里找到其根源。

新康德主义者,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德尔班说“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终极本原问题。

”[1]具体说来是古希腊唯物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构成的;以理念论为代表的唯心论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性的一般本质是世界的本原。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观念。

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念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神话语言到形而上学语言的转变,这在西方称为斯塔盖拉事件。

作为形而上学主要对象的实体,自然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这一观念作了详细的阐述:“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

[2]这就是第一实体,它自身是主体与基质。

“第一实体之所以最正当地被称为第一性实体,是因为它们乃是其它所有其它东西的基础和主体”[3]。

“还有那些作为种而包含着属的东西也被称为实体。

”[4]这就是第二实体,第二实体是第一实体的“种”或“属”。

总结他对实体的这个定义,我们发现他实际认为存在两种实体。

第一种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种实体是个别事物之所以为个别事物的原因,也就是柏拉图所谓的共相。

在《形而上学》中,他对实体又作了解释。

他把实体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简单的物体,如水、火等;第二种是内在于那些不表达主体的东西中,如灵魂对于动物;第三种是内在于事物之中,限制他们并使它们成为个体,部分消灭整体便随之消灭,如面相对于体;第四种是本质,即也是每个事物的实体。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三)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三)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三)二、本原-原因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从对本原和原因的讨论开始的。

这方面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中,《形而上学》也有所论及。

既然我们的事业是为了获知,而获知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所以首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本原和原因的问题,即事物的本原和原因是什么以及有那些。

本原和原因所谓本原,指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

[7]由于事物的生成不能无中生有,因而总有某物作为基础存在着,从它生出生成之物,所以这个基础应是本原,亚里士多德亦称之为“载体”。

载体只是生成的基础,不是生成的东西。

生成物之所以为生成物,它之所以是此物而不是彼物,关键在其形式。

可见,形式亦应是本原。

“因此很明显,如果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本原,并且每一自然物从一开始就不是由于偶然而是由于本性自身而存在和生成的,那么,万事万物就都是由于载体和形式而生成的。

”[8]如此说来,事物的本原应是两个,一为载体,一为形式。

但是,形式有一个具有和短缺的对立问题,短缺就是不具有形式或具有另一种形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本原也可以说是三个,即载体、形式和短缺。

原因比本原复杂得多。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原因”,意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他详细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原因。

概括地讲,从纵的方面看,原因可分为本因、偶因和自发因三类;从横的方面看,可分为先因和后因、普遍因和特殊因、固有因和偶有因、实现因和潜能因、远因和近因五种。

他还把特殊因和偶然因取出来,加上它们的属,组合成六种用法,用以说明原因的复杂多样性:特殊因、特殊因的属、偶然因、偶然因的属、特殊因加偶然因、特殊因的属加偶然因的属。

这六种用法都或者是潜能的或者是实现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分为十二种。

在亚里士多德的原因论系统中,他论述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四因说和潜能与实现说。

四因说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形而上学》中。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可以说。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就是论“实体”的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实体”理论,无论是它的正确方面还是错误方面,对以后的哲学家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实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原意是世界万物的基础或支撑物。

早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初期就提出来了,但对于这个范畴第一次作系统和深刻地研究和探讨的则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他那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的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他的“实体”范畴的提出,实质上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探索。

从对实体数目的了解来看,有的哲学家主张“实体”是一个,有的哲学家主张有几个,有的哲学家则认为“实体”数目无限。

从对“实体”的性质和内容的了解来看,主要分成两派,一派称“实体”为“单纯物”,例如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实体就是水、气、火等。

一派称“实体”为一般概念,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实体就是“数”或“点”“线…面”。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前人在“实体”范畴上的观点,提出自己关干“实体”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

“实体”是个别具体的事物,如某一个人或某匹马等。

他把个别具体事物称为“第一实体”。

“第一实体”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存在就不可能有其他东西存在。

除了“第一实体”外,还有“第二实体”。

“第二实体”是指“第一实体”的属和种,就是指一般或普遍的东西,例如张三,李四是“第一实体”,“人”、“动物”便是“第二实体”。

“第一性实体”和“第二性实体”的关系,就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第二实体”依赖于“第一实体”而存在,例如没有个别的人存在,也就没有“人”这个“属”和“动物”这个“种”。

同时,只有“第二实体”的属和种,才能更得当地说明“第一实体”是什么。

浅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浅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10作者简介:荣思博(1996— ),男,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形而上学》中。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可以说。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就是论“实体”的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实体”理论,无论是它的正确方面还是错误方面,对以后的哲学家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一)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背景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实体”概念的哲学家,在他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通常致力于探究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古代哲学家遇到的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实体是什么”的问题。

他说:“存在是什么,换言之,实体是什么,不论在古老的过去、现在、以至永远的将来,都是个不断追寻总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有些人说它是一,有些人说它是多,有些人说它是有限的,有些人说它是无限的。

”因此,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他之前的哲学家的思想。

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传统方面,米利都学派将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无定形”和“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构成了从时间上追寻世界的开端的思路。

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四根说”,认为万物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构成;阿那克萨格拉提出了“种子说”,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构成各种事物的最小微粒,即“种子”;德谟克利特则提出了著名的原子论,将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元,即“原子”,这构成了从空间上追寻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的思路。

以上两种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有具体形态的物质的自然哲学思路蕴含着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和“质料”的思想。

在古希腊的形而上学传统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数学的本原,即数是万物的本原;巴门尼德说:“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把作为思想构造物的“存在”视为“真理”,并把通过感官得到的东西即自然哲学家所说的具体物质视为虚妄的“意见”;柏拉图更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认为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理念”即普遍本质或共相是最真实的,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实在本体和独立于人的头脑的客观精神,并且是个别事物得以存在的依据,个别事物不过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模仿”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其后继者
提出的哲学理论,它涉及实体世界的多个层面,深刻地概括了宇宙间
实体世界的本质。

一、形式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学说建立在莎士比亚虚拟实体的观点上,认为是每件
实体都包含一个独特的形状(形式)和普遍的形式要素,所有实体除
去它们的定义和形式外没有物质实体可说,形式是实体真正的本质。

二、质料学说
质料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实体之所以存在,完全是由它所具有的质和形式所决定的,一种事件和实体能够发生是
由其质料和形式所决定的,形式与质料都是实体世界中不可分割的要素。

三、历史发展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时,亚里士
多德就开始探究自然界实体的本质及本质是什么,其观点随着时代的
发展,被不同的学者加以发展和改进,如克莱因、锡耶、梅斯、瓦勒
等都有自己对形式和质料学说的解释。

四、影响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对于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概念在维克多·威廉姆斯他的“要素哲学”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形
式学派被Hegel 接纳并开发,成为现代哲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概
念之一,从新哥特式宇宙到当代相对论,都受到了形式学说的深刻影响。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及尼采对该问题的消解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及尼采对该问题的消解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及尼采对该问题的消解汪希达【摘要】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十个范畴的中心,他的哲学体系是以实体为中心进行建构的。

亚里士多德一生对于实体是什么的界定几经变化,最后没有定论,问题的症结在于他是根据自己对实体的定义去寻找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与实体相对应的存在物,但客观世界没有任何存在物可以满足他的定义。

尼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实体概念进行批判,认为实体是由于语言中的主谓结果过于发达而导致的,真正满足实体要求的只能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是语言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实体问题的出现,从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消解了实体问题。

%Substance is the center of the ten categories proposed by Aristotle and this category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Aristotle estab-lishes his system of philosophy .Aristotle changes his idea about what is substance several times in his lifetime and in the end he has no con-clusion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substance is that Aristotle tries to find its corresponding thing in the objective world according to his def-inition of it ,but he can not find anything to meet hisrequirements .Criticizing the conception of substance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 Nietzsche thinks that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is over developed in western language so that this problem is produced .The only thing which can meet the definition of substance is the subject in subject -predicate structure ,so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Nietzsche elimi-nates the problem of substance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实体;亚里士多德;尼采【作者】汪希达【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161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十个范畴的中心,他的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对实体的追寻而展开的。

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16)

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16)

潜能与现实:(英potentiality and actuality)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有关实体学说的内容之一。

他认为具体的实体,是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而质料和形式就存在的方式来讲,又同潜能和现实密切相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潜能和现实是相对的,潜能实现了的时候就是现实的,而现实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就是潜能,如正在建筑的和已经建筑起来的、正在看的和已经看到了的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潜能,后者是现实。

(2)潜能和现实的内容相同,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

现实是和运动相联系的,“埃奈季亚”即意指“在动作中”,潜能则没有和运动联系起来;但潜能的各种条件也就是现实所需要的多种条件,因此就组成事物的内容来说,潜能和现实是相同的。

(3)从“逻辑”定义上说,现实先于潜能。

在潜能的公式(“逻各斯”)中包含了现实(建筑),要知道哪个是潜能的(“在建筑中的”),必须先知道哪个是现实的(“建筑”)。

(4)从时间上说,在一种意义下现实先于潜能;在另一种意义下则潜能先于现实。

从时间方面看,现实的东西和潜能的东西不是同一个东西,而是属于同一个“属”。

如人(现实的)和精子(潜能的),都属于同一个“属”,精子时间上在先,但是,又是先有一个现实的人才能有精子,依此类推,第一推动者是绝对的现实,因此现实在时间上先于潜能。

(5)从本性、实体上说,现实也先于潜能。

永恒的事物和运动,先于(高于)可灭的东西;而永恒的事物和运动是永远现实的,是没有潜能的,因而只要是潜能就有相反的可能,就不能是永恒的,只有可灭的事物才是有潜能的。

(6)好的现实比潜能更好,坏的现实比潜能更坏,而后者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永恒的东西中,不能有坏的、有缺陷的、堕落的东西。

现实:(英actuality或reality)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学说的概念。

他认为具体的实体是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而质料和形式就存在的方式来讲,又同潜能和现实密切相联系。

亚里士多德用两个希腊词来表述现实:(1)energeia,音译“埃奈季亚”,指“正在动作”,意为“现实”;(2)entelechy,音译“隐德来希”,指“完成了的目的”,意为“完全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论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及其意义陆杰荣1,牛小侠1,2(1.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00;2.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作用。

依据 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

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哲学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性基础。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体;本原;质料与形式[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8)10-0001-04亚里士多德 实体范畴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家探求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相互之间联系的根源,即万事万物的 始基 ,在西方哲学史上, 始基从 无定形的水、气、 无限等到 有定性的火的逻格斯的 尺度 ,这些始基都带有经验世界的因素,所以,巴门尼德把带有物质因素的始基的观点称为 意见 ,谈不上真理。

并对上述观点进行抽象,得出了 存在概念。

这种存在是 抽象的存在 ,从具体的意义讲是一种 无。

正如黑格尔所说 当我们说#存在∃时,我们并没有说到具体事物,因为#存在∃只是一纯全抽象的东西。

[1]所以,这种 存在比起 非存在来并不更多些。

柏拉图在巴门尼德思想的基础上以及为克服巴门尼德的 存在与 非存在之间的对立提出了 共相即理念以及 分离说和 模仿说。

但柏拉图根本没有摆脱 共相的抽象性和自在性。

共相就其为共相而言,还没有实在性;实现的活动还没有被设定,自在的东西只是惰性的东西。

[2]针对上述哲学家思想面临的困境,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实体的概念力图克服传统哲学的困境。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 实体的规定及其种类的时候,系统地阐述了 实体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 实体学说所蕴涵的哲学普遍性价值及其人性的本体论依据。

一、亚里士多德 实体范畴的提出众所周知,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是未分化的,总体的,即是 一揽子式的思维方式,从实质而言,由于当时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对人物同源的异同的理解并未进行分化。

事实上,当时只要能够找到人与物产生的同源性 始基 ,也就能解释人性与物性的齐一性的规定,所以古代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着 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的 本原。

寻找 本原的思想在古代哲学家心中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使命,寻找的结果有二:一是 本原具有自然属性。

二是 本原具有超自%1%然的属性,这意味着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并非自然所能完成的作品,开始有自己意识的首次觉醒,这个觉醒以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分水岭。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3]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性和超越性在古代人那里表现在对世界万物超越的 本原的寻求。

这种对 本原的追问实际上是人的思维抽象发展的结果。

特别是巴门尼德把原来一直视为感官对象的世界转化为超感觉的思想对象以后,追求超感觉的世界就开始运动了。

巴门尼德的哲学意义在于区分了经验世界与本质世界、感性意见与理性真理,认为感性形成的是关于经验世界的意见,理性形成的是关于本质世界的真理。

德谟克利特把世界的 本原抽象为 原子 ,这样的 原子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不仅因为它是抽象的,而且因为它是体积最小的,他更强调个别的抽象的精细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但他的最大的困难是从原子与虚空无法说明事物因人而获得的那些属性。

能够感觉到的存在是非实在的,而实在的存在又是感觉不到的。

这无异于否定了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要把人引向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所以德谟克利特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现实性的哲学家,却得出一个完全否定性的结论 [4]即我们不能真实知道什么,只知道存在是偶然的或意见。

与此相对应的是柏拉图把世界的 本原抽象为代表普遍性,一般性的 理念 ,由于理念的高高在上统辖着可见世界的一切事物,是万物所效仿的 摹本。

所以现实世界的个别事物是本质 理念的模仿并隶属于 理念 ,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事物,本质的世界就有多少 理念 ,因此在柏拉图那里 理念是多元的,怎样达到 理念的一元性则是他没有思考也无力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 理念的超越的世界虽然是人感知不到的但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一切都是非真实的,从否认现实这一点看,柏拉图与德谟克利特两者的哲学性质是一致的。

亚氏坚信着 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信念 ,着重地对柏拉图的 理念论进行批判,批判其 分离说和 模仿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分离说的错误在于不动永恒的 理念怎样能产生变化运动的事物,因为根据古希腊的传统哲学所公认的 无中不能生有的原则,即 有与无对立的矛盾律,不动永恒的理念不能产生动变的万事万物。

模仿说的主要错误在于将一般的 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这不过是一种诗喻的虚无。

说通式使模型,其他事物参与其中,这不过是诗喻与虚文而已。

试看意式,它究属在制造什么?没有意式作蓝本让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不管有无苏格拉底其人,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一个人总会出现,即使苏格拉底是超世永恒的,世上也会有那样的人。

[5]亚里士多德为了给抽象的理念注入经验的成分,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有基础性作用,他在!范畴篇∀提出了10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以及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遇。

其中 实体占着首要位置。

实体具有几个方面规定性的特征:第一,原初性, 实体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

第二,单一性,表示 这个即 个体。

第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它的上述两种特征上,而且也体现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按照上述规定性的特征以及10个范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进行分类: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

亚氏经常拿苏格拉底作例来区别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当提到 苏格拉底时,指的是一个个别事物 实体 ,当说 苏格拉底是人或白人或文明人或两脚动物时,就涉及到 人、 白人、 文明人、 两脚动物这些第二实体。

由上可知,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一实体只能是主词,不述说主语,而 种和属必须依托于个别事物,它们作为第二实体必须依附于第一实体。

当研究个别事物的内部结构要素时亚氏的 实体范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亚里士多德 实体范畴的演变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这部著作中深入地研究了 实体并重申了实体的首要意义。

实体 于定义为始 , 于认识之序次为始 , 于时间为始。

然后指出了实体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或者作为从不述说他物的终极主体;或者是作为可分离的这个而存在,即每一个体的形状和形式。

[6]在此,亚里士多德承认三种存在的实体,一种是物质或质料的实体,另一种是形式的实体,还有一种是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后来亚氏将三种实体称为 载体∋∋∋它是躺在下面的东西,是生成的基础而不是生成的东西。

在某种意义下,质料被称为载体,在另外意义下,形状被称为载体,而两者所组成的东西被称为第三种载体。

我把青铜成为质料,把所见的图像成为形式,由两者构成的组合是雕像。

[6]155因此可以说,没有质料是实体,其他都无从谈起。

但 实体就是质料。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可分离的和#这个∃看来最最属于实体 [6]156也就是说形式以及由质料与形式所构成的事物与质料相比而言,更具有实体的特性,而综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其形式而不取决于质料,因为形式因表示 这个而具有目的性的倾向,质料%2%是未规定的,它要具有目的性必须与形式结合,所以未得到形式规定的质料在这个意义上不是 实体。

在此,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观念发生了转向,即由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转向个别事物的形式是第一实体,这表明了亚氏仍然没有摆脱柏拉图 理念论的影响,也说明其实体学说的矛盾性。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分析了 其所是的是、 普遍与 种是否是实体? 其所是的是是由己的存在,定义是 其所是的是的原理,而定义更多地表示 其所是的是的形式。

所以定义和 是什么是一样的意思。

因此, 其所是的是是实体。

除了实体,任何东西都不具有其所是的是和定义,而在另一方面却将有。

不须多说,定义就是其所是的是原理,其所是的是要么只属于实体,要么最多地、最初地、简单地属于实体。

[6]161接着亚氏又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 普遍不是实体。

第一, 第一实体是为个别所独有的,它不依存于他物,普遍则是共同的。

所谓的普遍,在本性上就意味着依存与多。

[6]181第二, 实体按其本义就是不述说主体的,而普遍却总是述说某一主体。

[6]182第三, 这个和实体。

如若出于什么的话,不是出于实体、出于某一这个,而是出于质,是不可能的、荒唐的。

这样,非实体和质将要先于实体和这个了,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不论在原理上、在时间上,还是在生成上,实体的属性都不能在先。

不然,它们就可分离了。

[6]182最后,同样清楚,实体不可能成为有那些的内在者构成,因为像这样现实的二,绝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一。

反之,如若是潜在的二,就可以是一了。

[6]183所以,亚里士多德在此否定了普遍作为第一实体的可能性,它述说主体时从属于主体,故称为第二实体,第二实体之所以是实体是由于要认识同类事物必须把握事物的普遍,否则无从认识,所以在认识论上它是实体。

但事物的形式不是普遍的,如果它是普遍,那么动物与人就是相同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如果是实体的话,那只能是潜在的实体。

现实的实体有两种,一种是可感觉的实体,即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现实的综合物,例如,人由肉体与灵魂构成的;另一种是不可感知的永恒实体,即神学实体,它是生成上的最初因和实现。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

神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在理性思想上所要达到的 至善。

思想与被思想的对象达到了同一,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最高境界,这也决定了哲学成为人的一种自由追求的智慧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