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
论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及其意义
陆杰荣1
,牛小侠
1,2
(1.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00;2.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作用。依据 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的 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哲学
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性基础。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体;本原;质料与形式[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8)10-0001-04
亚里士多德 实体范畴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家探求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相互之间联系的根源,即万事万物的 始基 ,在西方哲学史上, 始基从 无定形的水、气、 无限等到 有定性的火的逻格斯的 尺度 ,这些始基都带有经验世界的因素,所以,巴门尼德把带有物质因素的始基的观点称为 意见 ,谈不上真理。并对上述观点进行抽象,得出了 存在概念。这种存在是 抽象的存在 ,从具体的意义讲是一种 无。正如黑格尔所说 当我们说#存在∃时,我们并没有说到具体事物,因为#存在∃只是一纯全抽象的东西。 [1]所以,这种 存在比起 非存在来并不更多些。柏拉图在巴门尼德思想的基础上以及为克服巴门尼德的 存在与 非存在之间的对立提出了 共相即理念
以及 分离说和 模仿说。但柏拉图根本没有摆脱 共相的抽象性和自在性。 共相就其为共相而言,还没有实在性;实现的活动还没有被设定,自在的东西只是惰性的东西。 [2]针对上述哲学家思想面临的困境,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实体的概念力图克服传统哲学的困境。亚里士多德在论证 实体的规定及其种类的时候,系统地阐述了 实体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 实体学说所蕴涵的哲学普遍性价值及其人性的本体论依据。
一、亚里士多德 实体范畴的提出
众所周知,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是未分化的,总体的,即是 一揽子式的思维方式,从实质而言,由于当时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对人物同源的异同的理解并未进行分化。事实上,当时只要能够找到人与物产生的同源性 始基 ,也就能解释人性与物性的齐一性的规定,所以古代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着 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的 本原。寻找 本原的思想在古代哲学家心中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使命,寻找的结果有二:一是 本原具有自然属性。二是 本原具有超自
%
1%
然的属性,这意味着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并非自然所能完成的作品,开始有自己意识的首次觉醒,这个觉醒以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分水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3]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性和超越性在古代人那里表现在对世界万物超越的 本原的寻求。这种对 本原的追问实际上是人的思维抽象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巴门尼德把原来一直视为感官对象的世界转化为超感觉的思想对象以后,追求超感觉的世界就开始运动了。巴门尼德的哲学意义在于区分了经验世界与本质世界、感性意见与理性真理,认为感性形成的是关于经验世界的意见,理性形
成的是关于本质世界的真理。德谟克利特把世界的 本原抽象为 原子 ,这样的 原子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不仅因为它是抽象的,而且因为它是体积最小的,他更强调个别的抽象的精细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但他的最大的困难是从原子与虚空无法说明事物因人而获得的那些属性。 能够感觉到的存在是非实在的,而实在的存在又是感觉不到的。这无异于否定了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要把人引向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所以德谟克利特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现实性的哲学家,却得出一个完全否定性的结论 [4]即我们不能真实知道什么,只知道存在是偶然的或意见。与此相对应的是柏拉图把世界的 本原抽象为代表普遍性,一般性的 理念 ,由于理念的高高在上统辖着可见世界的一切事物,是万物所效仿的 摹本。所以现实世界的个别事物是本质 理念的模仿并隶属于 理念 ,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事物,本质的世界就有多少 理念 ,因此在柏拉图那里 理念是多元的,怎样达到 理念的一元性则是他没有思考也无力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 理念的超越的世界虽然是人感知不到的但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一切都是非真实的,从否认现实这一点看,柏
拉图与德谟克利特两者的哲学性质是一致的。亚氏坚信着 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信念 ,着重地对柏拉图的 理念论进行批判,批判其 分离说和 模仿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分离说的错误在于不动永恒的 理念怎样能产生变化运动的事物,因为根据古希腊的传统哲学所公认的 无中不能生有的原则,即 有与无对立的矛盾律,不动永恒的理念不能产生动变的万事万物。 模仿说的主要错误在于将一般的 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这不过是一种诗喻的虚无。 说通式使模型,其他事物参与其中,这不过是诗喻与虚文而已。试看意式,它究属在制造什么?没有意式作蓝本让事物照抄,事物也会有,也会生成,不管有无苏格拉底其人,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一个人总会出现,即使苏格拉底是超世永恒的,世上也会有那样的人。 [5]
亚里士多德为了给抽象的理念注入经验的成分,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有基础性作用,他在!范畴篇∀提出了10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以及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遇。其中 实体占着首要位置。 实体具有几个方面规定性的特征:第一,原初性, 实体是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