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课件——秋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 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 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 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 后自叹不如。
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 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 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 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秋水时至 shí 百川灌河 guàn hé 泾流之大 jìng 通“径” 两涘渚崖之间 sì zhǔ 望洋向若兴叹 wàng yáng 睹子之难穷 nán
旋其面目 xuán
则殆矣 dài
文章出处
这篇文章节选自《庄子·外篇》 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 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 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 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 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 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 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 论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 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 一切文化知识。
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 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明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克服主观主义, 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 有比较才有鉴别
再见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 ……也“表示判断.
固定句式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 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句式,可译为“认为.. ….是……”“觉得……是……”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是 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 就……
(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
(听到,动词)
闻 且夫吾尝闻 (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 (见闻,学识,名词)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副词) 始
始吾弗信 (开始wk.baidu.com名词)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而轻伯夷之义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节, 按时节。
骄
虚
傲
心
使
使
人
人
落
进
后
步
秋水
《庄子》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 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 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要想穷尽目力遥望千 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 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 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今天我 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一、通假字 “泾” 通 “径” 径直 “辩” 通 “辨” 辨别,区别
二、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东面而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 至于:用,意为“到了”“到达”。今义:表
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 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
古义:脸。今义:脸的形 状,相貌。
大方: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 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 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 不俗气。
东面:古义:脸朝东,即“面东” 今义:指东边
于是:古义:介词“于”和代词“是”连用, 在这时候。今义:是一个连词。
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 (海神名 , 名词)
若 以为莫己若者
三、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1、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 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2、在行文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 黄河的宽阔和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 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 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 认识。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作动词,面对,面朝。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做动词,小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做名词,美景。 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做动词,轻视。
特殊 句式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
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 代词“己”作宾语前 置宾语前置。助词“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连词。连接 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 “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成语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 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 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 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 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 何。
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 贻笑大方: 行的人笑话。贻:遗留。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 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 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 篇十一。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 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 后学之手。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 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 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 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 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一、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 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 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 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秋水时至 shí 百川灌河 guàn hé 泾流之大 jìng 通“径” 两涘渚崖之间 sì zhǔ 望洋向若兴叹 wàng yáng 睹子之难穷 nán
旋其面目 xuán
则殆矣 dài
文章出处
这篇文章节选自《庄子·外篇》 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 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 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 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 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 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 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 论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 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 一切文化知识。
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 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明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克服主观主义, 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 有比较才有鉴别
再见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 ……也“表示判断.
固定句式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 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句式,可译为“认为.. ….是……”“觉得……是……”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是 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 就……
(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
(听到,动词)
闻 且夫吾尝闻 (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 (见闻,学识,名词)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副词) 始
始吾弗信 (开始wk.baidu.com名词)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而轻伯夷之义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节, 按时节。
骄
虚
傲
心
使
使
人
人
落
进
后
步
秋水
《庄子》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 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 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要想穷尽目力遥望千 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 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 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今天我 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一、通假字 “泾” 通 “径” 径直 “辩” 通 “辨” 辨别,区别
二、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东面而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 至于:用,意为“到了”“到达”。今义:表
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 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
古义:脸。今义:脸的形 状,相貌。
大方: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 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 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 不俗气。
东面:古义:脸朝东,即“面东” 今义:指东边
于是:古义:介词“于”和代词“是”连用, 在这时候。今义:是一个连词。
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 (海神名 , 名词)
若 以为莫己若者
三、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1、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 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2、在行文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 黄河的宽阔和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 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 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 认识。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作动词,面对,面朝。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做动词,小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做名词,美景。 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做动词,轻视。
特殊 句式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
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 代词“己”作宾语前 置宾语前置。助词“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连词。连接 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 “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成语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 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 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 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 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 何。
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 贻笑大方: 行的人笑话。贻:遗留。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 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 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 篇十一。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 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 后学之手。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 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 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 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 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一、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