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c a a- rsis h rc e t ti c
1 引言
20 0 6年 7月 4 日在 河北 文 安 发 生 的 5 1级 地 . 震, 是华北 地 区 19 9 9年 以来 继 张北 、 同 、 大 岫岩 、 河
在 该 区内 , 中国地震应 急搜救 中心在 18 9 5年布 设 了 流动重 力监测 网 。文安 5 1 地震虽 发生在重 力 网 .级
文章编 号 :6 5 4 ( 0 8 0 - 1 -6 17 -9 2 2 0 )20 60 1 0
河 北 文 安 5 1级 地 震 前 的重 力 变 化 .
孙铭 心 刘 善 华 杨 怀 宁
( 中国 地 震 应 急搜 救 中心 , 京 北 104 ) 00 9
摘 要 对20 06年7月4口河北文安5 1 . 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
的南侧边缘 , 但震 前 首都 圈重 力场 存 在较 明显 的异
常 变化 。本 文利 用 20 0 1年 以来 的 首都 圈 重 力 网观
测 资料对 文安 5 1 . 级地震 前后 重力场 的变化进 行研
北滦县 5 0级地震 之后 的第二个 5级 以上 地震 。这 . 次 地震 京 、 、 地 区 的震 感 较 滦 县 5 0级 地 震 显 津 冀 .
go n te s i g n c p o e s f h e a s . a t q a e o u y4, 0 6 ae su id in i h e s e i rc s e W n n M 5 1e r u k n J l 2 0 r t d e .T e rs l h w t a mo o t h h e u t s o h t s
维普资讯

布格重力异常图

布格重力异常图

布格重力异常图(据袁学诚《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本图使用了我国80年代以来区域重力调查的最新成果。

东部地区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2×10-5m/s2,一般为±0.6×10-5m/s2~±1.5×10-5m/s2;西部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西部、川滇甘西部及南疆,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3×10-5m/s2,一般为±1×10-5m/s2~±2×10-5m/s2。

全部资料整理和改算,统一采用波茨坦重力系统;统一采用赫尔默特(1901~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统一采用重力高度改正系数和中间层密度值(2.67g/cm3)以及统一采用166.7km 的地形改正半径。

我国的布格重力异常是以青藏高原为低值中心(约-550×10-5m/s2),向北向东逐渐升高,形成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总趋势,并被纵、横贯于全国的两大梯级带分割成台阶状的三级区域场,在此背景上叠加有多个形态各异的局部异常和规模较小的梯级带,构成我国复杂而独特的布格重力异常场。

1.重力梯级带(1)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

(2)青藏高原周边大型重力梯级带。

2.区域重力场我国大陆区域重力场呈现三级台阶状,由东向西逐次降低,它们被两大梯级带分隔和连接。

1)东部区域重力高,即第一台阶。

2)中部弧形区域重力场,即第二台阶。

3)青藏区域重力低,即第三台阶。

3.局部重力异常1)走向基本为东西向的布格重力异常带。

有天山-阴山-燕山重力低异常带、秦岭-大巴山-大别山重力低异常带,苗岭-南岭-武夷山重力低异常带、唐古拉山重力低异常带及冈底斯重力低异常等。

2)等轴状或团块状布格重力异常。

准噶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中多出现这类重力高或重力低异常。

3)走向为北东的布格重力异常带。

多呈线状或串珠状出现在东部地区,如长白山重力低、郯-庐-辽-吉重力高异常带等。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 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π)结构有右偏现象. 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 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作者:安镇文杨翠华王琳瑛陈立华AN ZHEN-WEN YANG CUI-HUA WANG LIN-YING CHEN LI-HUA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卷(期):2000 43(1) 分类号: P3 关键词:孕震系统地震时空丛集性多重分形标度复杂性。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华 南 地 震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第40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 . 40,NO.4Dec.,2020(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摘要: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地球内部介质各向异性研究。

不同的分裂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介质(地壳或地幔),揭示不同构造、不同深度介质各向异性特征,为探讨地球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信息。

本文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理论、分析方法以及总结用于不同区域研究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中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

分析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还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处理,以期在高密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获得更为可靠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地壳;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地球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62(2020)04-0071-08DOI :10.13512/j.hndz.2020.04.010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田 鹏,杨周胜田鹏,杨周胜.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J]. 华南地震,2020,40(4):71-78. [TIAN Peng ,YANG Zhousheng. Research Advances of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in Seismic Anisotropy [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0,40(4):71-78]Research Advances of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in SeismicAnisotropyTIAN Peng ,YANG Zhousheng(Yunnan Earthquake Agency ,Kunming 650224,China)Abstract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anisotropy of the earth's interior media. Different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media (crust or mantle),revealing the seismic anisotropy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depths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explor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eep ear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ults that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the anisotropy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maining problems of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method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liabl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based on high-density data.Key words :Shear splitting analysis ;Crust ;Mantle ;Anisotropy ;Geodynamics收稿日期: 2020-02-10作者简介:田鹏(1988-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与研究工作。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科技信息
0 8
10 1
12 1
14 1
16 1
1B 1
10 2
12 2
图 5 华北地区地 表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 ( 单位 : a) MP
图 1 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矢量图 ( 0 单位 : a MP )
' 舯
11 1 )
12 1
14 1
I5 1
Ie 1
,o 2
12 2
图 6 华北地 区 2 0公 里深处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 单位 : a MP )
图 1 垂线偏 差计算的华北地区 1 地表构造应力等值线图 ( 单位: P ) M a
分析 比较分别利用 重力场和重力垂线偏 差计 算的重力总水平梯 度和构造应 力场结果 . 表明 : 3 图 28 . 1 、 和图 39 、 所示 的华北地 区的重 力总水平梯度分布形态相 似. 总体上该 区西部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 比东部重力 总水平梯度分布
3 分 析 和 讨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 华北地区 D M 图( T 单位 : m) 图 2 华北地 区重 力总水平梯度矢量 图( 单位 : E)
1 重 力和垂线偏差场转换构造应 力场公式
1 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 1 游永雄推导 了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 的公式 即【 2 J J
明显 ; 区在经纬度 (0 。3 。 、 19 ,3 。( 1 。3 。 、 18 ,2 ) 该 18 ,6 ) (0 。 3 ) 、1 4 ,8 ) ( 1。4 。 附近的区域 . 重力水平梯度分布最明显。 3 对 比分析图 3 9 两种方法得到的重力 水平梯度分 布形态 表现出 . 2 、. 较强的一致性。 不同的是 . 出现明显地块边界线 的地方 . 在 用完全布格 重力异常计算得 到的分 布图层次感更强 : 而在断裂地带 . 则是用 垂线 偏差得到 的分布 图方 向更为明确 . 效果 也更 明显 . 比如在有断裂 带的 地方 . 图上往往是 出现较为规则 的圆形 等值线 . 而用完全布格 重力异 常计算的等值线形态则较 为模糊 3 图 4 1 所 示的应力 聚集部位与 重力总水平梯 度分布部位 具有 . 3 、0 对应关系 .说明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明显地区应力聚集程度就高 . 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震危险性特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震危险性特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龙门山断裂带 频谱周期参数 非平稳特征 重力异常 避让距离 近断层地震动 评估 综合集成模式 破裂特征 煤层裂隙 汶川地震 构造活动 有限元 断层活动性 数值模拟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震灾害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地表破裂带宽度 地壳运动 分析 几何弯曲断层 倒塌率宽度 人工神经网络 hilbert谱瞬时频率变异系数 hilbert-huang变换
科研热词 汶川地震 鲜水河断裂 非均匀性 陕西 重力变化 采矿工程 赔偿金额 设防理念 矿山地震 相关性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损失评估 抗震设计 抗震措施 强震 开采活动 安宁河断裂带 多重分形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性预测 地震危险性特征 地震危险性 地震前兆 地震保险费率 地下流体 右旋走滑 动态过程 前兆异常 公路桥梁 免赔额 gps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危险性 协同作用 区划 剪切波分裂 全新世 传播特征 亚失稳态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seismic velocity seismic ct technology mine pressure bumping fault cap方法 b值 5·12地震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高斯光滑函数 1 震源模型(asperitymodel) 1 震源参数 1 设计基准期 1 设定地震 1 现有结构 1 滑动分布 1 活断层 1 汶川ms8.0地震 1 断层相互作用 1 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 1 强地震动预测 1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1 广州市 1 工程结构 1 峰值加速度 1 地震活动性分布 1 地震危险性特征 1 地震危险性分析 1 地震动时程 1 后续设计使用寿命期 1 反应谱 1 华北地区 1

强地震动观测和数据处理

强地震动观测和数据处理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分析强地震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政府和 相关部门制定地震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跨学科融合
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强地震 动观测技术中,提升观测精度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改进
自动化处理
研发高效、自动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速 度和准确性。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
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改进地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噪声压 制、信号提取等环节,提升数据处理质量。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
灾害风险评估
利用强地震动观测数据,对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并进行重点关注。
减灾策略制定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减灾策略和措施,包括应急预案、疏散路线规划等,降低地震灾害造 成的损失。
地球科学研究与探索
地球科学研究
强地震动观测数据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 构和动力学过程。
强地震动观测和数 据处理
c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ents
目录
• 强地震动观测概述 • 强地震动观测技术 • 强地震动数据处理与分析 • 强地震动观测应用与成果 • 强地震动观测与数据处理展望
01
CATALOGUE
强地震动观测概述
观测目的和意义
监测地震活动
强地震动观测是监测地震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观测地震产生的震 动信号,可以了解地震的震源机制、震级和震源深度等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强地震动 观测的重要环节,涉及对观 测数据的滤波、去噪、归一 化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 别等操作,以提取有用的信 息并应用于地震监测、灾害 评估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华北地震科学》“汶川地震讨论”专辑征稿启事

《华北地震科学》“汶川地震讨论”专辑征稿启事
Th e ulss o t tt e p o e so es g n sr lv mtt h a i to fg a iy fed;t pie t ru u l er s t h w ha h r c s fs imo e y i ee c o t ev ra i n o r vt il hee c n e s al y lc ts n a s ln fhi h g a s r g o o a e e r0 io i e o g r d e i n. Ke r s y wo d :W e a a t q a e;mo l r v t n ne rh u k bi g a iy;c a a t rsi fa o l s e h r c e itco n mai e
等【 也有 类似 结果 。 7 J
() 1 震前 文 霸 流动 重 力 测 网 的 多个 测 点 的 测值
刚等 应用 G S空间 大地测 量数 据研 究 发 现 , 北 地 P 华
区的各 块体 间存 在 着动 态 的 相 对运 动 , 应 的也 导 相
致 了应 变 场 的动 态 变化 l j 4 。这 种 变 化 也 可 能 影 响到 该地 区的 重力 场 。上 述 分 析显 示 , 文安 地 震 前
后华 北地 区的重力 场动态 变化 明显 。
连 续 的大面 积高值 正异 常 区 。 的特 殊性 : 位于 重力 变化高 梯度 带 , 正负 异 常 区变 且 换带 的“ ” 0 等值 线 附近 。
4 结 论
20 0 6年 7月 4 日文 安 5 1级 地 震 前 重 力 场 有 .
2 o tq oS i s t n C agi 6 6 1 HeeP oic , hn ) .H uui e mot i , hn l0 6 1 , bi rv e C i a s ao n a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华北地区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地壳运动高分辨形变场与强震关系》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检查报告编写者:王树发审核者:宋兆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监测队二OO一年十月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检查报告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我中心监测队于8月6日至9月22日完成了GPS野外观测任务。

监测队质检组对复测进行全程检查,经查成果全部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各站观测资料质量总评为“优”。

现就有关资料检查情况做如下报告:一、任务概况和检查内容:根据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华北地区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地壳运动高分辨形变场与强震关系”(即973子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工作于2001年8月6日至2001年9月22日期间进行。

本项任务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科技发展处负责领导,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监测队(简称监测队)组织实施。

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本次复测与山西省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同时进行,全部站点组成11个分区。

检查内容:原华北GPS监测网点80个、总参测绘局二级网点7个、山西GPS 地形变监测网点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网点3个共92个点位102站次观测资料。

具体检查工作分为:作业小组进行观测手簿、数据200%检查。

监测队质检组对部分站次野外观测现场检查,观测手簿、数据100%检查。

二、检查技术依据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心颁发的:a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技术规程》b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联测方案(1999年)》c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联测方案(2001年)》d 《区域网站观测资料质量评定办法和标准》2.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第三子项目大型野外观测成果质量监理组颁发的:《973项目野外工作检查验收方案》3. 本中心科技发展处颁发的:《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任务书》三、质量检查情况:监测队的质量检查是在队领导的直接参与下分步骤完成的,在出测前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学习有关作业质量要求文件,反复强调质量意识,提出往年作业中容易出的问题和工作中应注意事项。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GIS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GIS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 经验模态分解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割与分类研究 多极化星载 SAR 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近 30 年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建模预测 基于矩阵对数累积量和非局部均值方法的极化 SAR 噪声抑制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最大羧化速率遥感定量反演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及变化检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区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团场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面向对象的草原植被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 基于多特征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定标缺失情况下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研究 基于多波段多极化 SAR 数据的草原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研究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 Sentinel-1 和 Landsat 8 数据的潮间带盐沼湿地分类研究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 HJ-1A HSI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湟水流域典型植被分类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基于 CVA 与光谱解混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研究 小麦茎基腐与全蚀病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 Sentinel-1 的近岸海表风场反演研究 雷达卫星 TerraSAR-X 精准测距高原湿地水位反演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航摄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研究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及变化检测 基于图谱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高光谱遥感协同处理黑刺沟岩矿蚀变信息方法研究 基于多核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 GIS 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
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目录
一、选题技巧............................................................................................................................................1 二、热词分布............................................................................................................................................2 三、测绘学论文题目大全....................................................................................................................... 2 四、知网万方等如何利用................................................................................................................... 104

2000国家重力基准现状分析_何志堂

2000国家重力基准现状分析_何志堂

图1 Fig. 1
2000 国家重力基本网基准点分布
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2000 national gravity fundamental network datum
3
国家重力基准现状
在近几年的监测过程中, 发现部分国家重力基 准点周围环境变化较大, 甚至有些点位已经遭到破 坏。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P312. 1
文献标识码: A
ACTUALITIES ANALYSIS OF 2000 NATIONAL GRAVITY DATUM
He Zhitang1) , Zhang Rui2) , ng Zhiming1) , He Xiaoming1) ,Wei Junhui1) ,Cheng Hufeng1) and Nie Jing1)
*
0311 收稿日期: 2012基金项目: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TJES1003 ) 作者简介: 何志堂,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绝对重力基准建立与维持方面的研究. E - mail: hezhitang2004@ yahoo. com. cn
88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1 ) 当地的经济建设。 因为经济建设对土地的 需要, 改变了原有土地的使用性质, 或原有点位地址
图3 Fig. 3 重力基准点成果的时序变化 Sequential changes of gravity datum point results
所属变更, 造成点位破坏或环境变化; 2 ) 维护困难。 部分点位所属设施因为年久失
9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2 卷
修, 维护资金困难等具体原因造成点位逐渐丧失作 用; 3 ) 外界自然环境变化。 地球重力场本身是一 个动态变化的信息, 经过 10 多年的时间后, 部分点 位重力场信息变化是其客观变化的表现 。这种变化 对于作为国家控制的重力基 本身是正常的。但是, 准而言, 势必影响到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是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 , 薄 科研、 国防意识不强, 没有意识到点位的重要性, 更没有意识到点位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其次是点位 维护不及时。

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动态变化分析

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动态变化分析
水 平 运 动 结 果 ,即
厂( )一 f ( ) + f ( , , i ,9 J ) () 2
东西 向 、 南北 向运动分 量 的滤 波 函数 均表述 为
f , ) a , , , )一 SA F( 一 i( s r

(3
l , 一 b (, , ) T F( ) i s , 一SB
t a n
() 8
式 中, 为卯酉 圈 曲率半 径 , 为子 午圈 曲率半径 , 为经度 , 为纬度 。 R R
在 此 基 础 上 可 获 得 最 大 主 应 变 为

)一
最 小 主 应 变 为
一 一
() 9
最 大 剪 应 变 为
£ ( )一 £ ( ) … , … , y ( )一 ,
原 一 石家 庄 一 济 南 一 临 沂 以南 的地 区是 当前 形 变 的 突 出条 带 。
关键词: 华北 地 区 ;多核 函数 ;水平 形 变 ; 变 ;大 地震 应
中 图分 类号 : 1 . P3 5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3 7 ( 0 1 O 一0 5 1 1 0 — 2 4 2 1 ) l0 7 — 1
椭球 面计算 水平 应变 场 ,在理 论上解 决 了上述 问题 。 些学 者讨论 过多 核 函数法在 形变 场 一
研究 中的应用 口叫 , 国华 等 ① 多核 函数法 探 讨 了无偏 应 变 场 的解 析算 法 。本 文 利用 杨 用 “ 中国地壳运 动观测 网络” 在华北 地 区最 近 1 0年 5次 的 GP S复 测 资料 ( 9 9年 、2 0 19 0 1年 、

^4 ( ) L ( ) £ ( , ) / £ , + £ , 一 /

地震前兆资料

地震前兆资料

前兆资料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包括大地形变、地下流体和重力、地磁、地电、电磁波观测资料。

前兆资料处理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资料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检查验收、归档、建立数据库;资料的预报分析处理,采用数理统计、滤波分析等各种计算方法对干扰进行排除;根据各手段需要和要求绘制有关图件。

(一)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包括1972年开始的监视地壳垂直运动的面上国家Ⅰ等精密水准网资料、跨断层短水准测量资料,监视地壳水平运动的跨断层小三角网、基线、激光测距资料,以及1995年布设的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资料。

1972~1997年,地震综合队严格执行国家测绘总局和国家地震局有关规范,对形变选点、埋石、观测资料实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各观测组对资料进行200%的检查,地震综合队进行100%的检查验收,省地震局进行100%的检查验收,观测手簿抽查30%~60%。

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上交资料室归档,录入数据库。

对形变资料的分析预报处理主要进行观测值归算和形变网平差。

绘制的图件主要有垂直形变速率图和等值线图、水平位移矢量图和应变分布图。

三角测量归算还包括垂线偏差改正、照准点高度改正、截面差改正,并进行高斯投影平面计算,距离、方向改正计算,子午线收敛角计算等。

1.面上水准70年代开始的大面积水准测量归算,还加入尺长改正、正高改正、重力异常改正、潮汐改正以及拼环检查质量精度。

大面积水准网平差通常采用动态速率平差,计算地面测点的运动速率和垂直形变量。

面上水准观测资料多,数据量大,网点覆盖范围广,复测周期长,因而计算处理工作量大。

70年代,主要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进行平差计算,手工绘制垂直形变等值线图和垂直形变剖面图。

80年代,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处理。

9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实用化攻关成果软件的推广应用,建立了面上水准数据库,对面上水准资料进行多网多环的经典、自由、拟稳的动态平差,解算出监测点的垂直运动速率,然后再采用多面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得监测区域的地面运动速率函数,绘制垂直运动速率图。

华北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理的研究

华北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理的研究

St y o Cha a t rsiso n tm e Tr n ud n r c e itc fLo g・i e d Cha g fS bs r a eFl i n eo u u f c ud
be o e St o r hq a n No t f r r ng Ea t u ke i r h Chi n t e ha im na a d I s M c n s
A b t a t Th o g tme te d c a g h p n v l to a y c a a t rsis o u s ra e fu d i Ah sr c : e ln —i r n h n e s a e a d e o u in r h r ce it fs b u f c i n No c l
机 理 : 地震 孕育过 程初 ( ) , 在 早 期 构造 应 力的缓 慢 增 强将 使 岩体 所 含 裂缝 闭合 , 壳发 生 变形 , 地 从
而改 变岩体 的 空隙率及 相应 的孔 隙压 力和渗 透 率 , 引起 诸如 地 下流体 长趋 势动 态异 常变化 ; 构造应
力缓慢 增 强并 向未来震 中聚集 , 造成地 下 流体 长趋 势动 态异常 变化 向震 中迁移 ; 而深部 物质 的不 断
陆 明勇 ,范 雪 芳 伟。 房 宗绯 赵 丽 葵 ,周 , ,
(. 1 中国地 震 应急搜 救 中心 , 北京 10 4 ; . 0 0 9 2 山西省 地震 局 , 西 太原 山 00 2 ; 30 1
3 中国地震局 第一监 测 中心 , 津 . 天
308 ) 0 10
摘 要: 析 了华 北地 区 自 17 分 9 6年 以来 M . ≥6 0地 震 前 地 下流 体 长 趋 势 变化 的形 态 、 演化 特 征 。 结 果表 明 : 下流体 长趋 势 变化 出现 时 间早 、 围广 , 有协调 性 、 地 范 具 重复 性 、 迁移性 等特性 , 主要 沿构 造 带 迁移 , 迁移 方向 为外 围向 内迁移或 内部 向外 迁 移 ; 态主要 为趋 势 转折 、 年 变 、 速 等 , 中 形 破 加 其 绝 对 大 多数 为趋 势转折 变化 ; 下水位 分析表 明长趋 势 变化 绝 大部 分 呈现 为缓 慢 上 升或 下 降减缓 地

第三章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第三章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三、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
1.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可以通过 多个地震台的地震记录图来确定。主要依据初到P波的方向。 1 - - + + + 3 + 3 - -
单力偶
1 双力偶
P波的初动具有明显的象限分布特点。
平移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2.震源参数 :反映震源断层的一些特征量或物理量
我国有 3000 多年地震记录历史,发明了地震仪,编制了 地震区划图,制定了抗震规范,建立了地震监测台网,组建 了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机构及一大批从事地震的科技工作者。 工程地质研究:区域稳定性问题,建筑抗震,建筑场地 选择,地震稳定性,抗震措施工程地质论证 ——为规划设计 提供依据。
(南投集集镇)
二地面破坏效应来自地震断层地面破裂效应地面裂缝 沉降
地基基底效应
砂土液化 地基滑移
1.地面破裂效应
概念:强震导致地面岩土体直接出现破裂和位移,从而引起 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断层长度及宽度可按估计的震级用经验公式计算。宏观 上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不等。 位臵一般按已有的主干断层线或分支断裂线出现。 走向断裂 逆 断 裂 正 断 裂 — 地表断裂方向与之相吻合。 — 地表断裂与原断层有一定偏移。 — 介于走、逆之间。
500
(354~707)
25
(19~35)
(1) 地震基本烈度(I基):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
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2)场地烈度(I场):同一I基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 对I基修正。 (3)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设) :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 度。依建筑物重要性、抗震性、经济性、对I基调整。原则上一般建 筑用I基,重要建筑适当提高。设计部门很少用 I场。V度区不设防。

首都圈断层形变与重力场动态变化分析

首都圈断层形变与重力场动态变化分析
第 3卷 O
第 4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o. 1 30, No. 4
0 c .,201 t 0
21 0 0年 1 0月
EARTHQUAKE
首都 圈断层 形 变 与 重 力场 动 态 变 化 分 析
张 鹤 , 天 海 , 善 华 , 刘 刘 张云 昌
( 国地 震应 急 搜 救 中心 ,北京 中 10 4 ) 0 0 9
以约束 ,以提 高信 息合 成 的信度 。
自开展 首都 圈区域 流动 重力 测 网 以来 ,该地 区重 力场 的 动态 变化 能 较好 反 映 强震 前后
的重力 变 化过 程_ ] 本 文结 合 近几 年来 的重 力场 变化 对近 期 的震情 趋势 进 行判定 。 1 ,
1 断层 形 变 观 测 信 度 与 信 息 合 成
首 都 圈地 区跨 断层流 动形 变有 2 5个测 点 , 括基 线 、水 准共 6 个 测项 ,其 中有 1 包 1 O个
为 综合 观测 场地 ( 括基 线 和水准 ,见表 1 ,观测 周期 为 1个 月 ,少部 分测 点 观测周 期 为 2 包 )
个 月 。首都 圈地 区断层 形变 的变 化 , 较大 程度 上 反 映 了张 家 口一渤 海 构 造 活动 带 的 活动 在
引 言
2 世纪 7 0 0年代 开始在 首都 圈地 区陆续 建立 了跨 断 层形 变 观测 网络 ,在 主要 活 动 断裂
上布设 了短 水准 、短基 线综 合观 测场 地 ,为强 震监 测提 供 了较 长时 间 的断层 活动 背景 与地 震前兆 的信 息 。近年来 有许 多学 者开展 了对该 地 区断 层活 动 与 唐 山地震 、大 同 地震 、张北

华北时变重力场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

华北时变重力场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
[ 收稿 E t 期 】2 o 1 2 - o 9 - 1 4; [ 修 定 日期 ]2 0 1 2 — 1 1 — 1 2 [ 项 目类 别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 4 1 2 7 4 0 8 3)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2 0 1 3 0 8 0 0 9 ) 、 中 国地 震 局 地 球 物理 研 究 所 基 本 科研业务专项( D Q J B 0 9 A 0 2 ) 、 震 情 跟踪 青 年 课 题 ( 2 0 1 2 0 2 0 2 0 4) 共 同 资助 [ 作 者 简 介 ] 刘芳 , 女, 1 9 8 1年生 , 硕士 , 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重 力 测 量 与研 究 。E - m a i l : l i u — f a n g l 2 1 3 @s o h u . t o m
第2 9 卷 第1 期( 1 2 4 ~ 1 3 1 )
2 0 1 3年 3月
中 国 地 震
E A R T H Q u A K E R E S E A R C H I N C H I N A
V0 1 . 2 9 NO . 1
Ma r .2 01 3
刘芳 、 祝 意青 、 陈石 , 2 0 1 3, 华 北 时变 重 力 场 离 散 小波 多尺 度 分 解 , 中国地 震 , 2 9 ( 1 ) , 1 2 4—1 3 1 。
华 北 时 变 重 力 场 离 散 小 波 多 尺 度 分 解
刘 芳 祝 意 青 陈石
7 1 0 0 5 4
1 ) 中 国地 震 局 第 二 监 测 中 心 , 西 安 市 西 影路 3 1 6号 2 ) 中 国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研究 所 , j E 京 1 0 0 0 8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简 介 : 树 朋 ( 95 ) 男 ( 族 ) 河 北 省博 野 县 人 , 定 中心 台工 程 师 , 苏 17 一 , 汉 , 保 主要 从 事 前 兆 观 测工 作 . — i:s E malsp
1 期
苏 树 朋 等 : 北 地 区 重 力 场 变 化 特 征研 究 华
5 3
铜峡 一 固原 断裂 、 西断 陷 带 、 山 太行 山山 前断 裂 、 商 县一镇 平一 信 阳断 裂 、 郯庐 断 裂 。华 北 地 区在 呈 现
明显 的分块 构造特 征 的同时 , 又是 强烈 的形变 区 , 断
块 间的相互作 用使 每一断 块 内又产 生 了许 多 毛细断
收 稿 日期 : 0 8 1 - 3 2 0—22 基 金项 目 : 北 省 地震 局 2 0 河 0 8年 度青 年 地 震 科 学 基 金项 目
裂, 致使 华北地 区断裂纵横 交错 , 构成 了复杂 的形 变
特 征 E 4。 2] - 1 2 流 动 重 力 测 网概 况 .
河北 省流 动 重 力测 量始 于 2 O世 纪 7 0年代 , 观
测方 式 为相对重 力观测 ,9 6年后 测 量仪 器采 用拉 18
生、 调整过 程 中的重力场 时 、 、 空 强变化 特征 , 探索地 震 预报 , 有测量 速 度快 、 盖 面 大 、 活 机 动等 特 具 覆 灵 点, 能有 效 地 监 测 地 壳 运 动 和 地 球 内 部 的构 造 活 动 _ 。华 北地 区 的流动重力 测量经 过多年来 的连 续 1 ] 观测 , 已积 累 了丰 富的监测 资料 , 为我们 的相关 研究 提供 了大量 素材 , 者 对 华北 地 区的流 动 重力 观 测 笔
资料进 行 了较 为 系统 地研 究 , 结 出重 力 异 常变 化 总 特征 , 并将针 对研究 过 程 中发 现 的一 些 问 题进 行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华北地区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地壳运动高分辨形变场与强震关系》2001年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复测小组技术总结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二零零一年十一月目录1.G01组技术总结2.G02组技术总结3.G03组技术总结4.G04组技术总结5.G05组技术总结6.G06组技术总结7.G07组技术总结8.G08组技术总结9.G09组技术总结10.G10组技术总结11.G11组技术总结12.G12组技术总结13.G13组技术总结G01组野外技术总结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华北地区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地壳运动高分辨形变场与强震关系2001年GPS监测网复测任务,我组经过50多天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圆满完成任务。

我组共计完成了11个同步区的观测任务,以下总结一下2001年的工作情况。

人员组成及仪器、装备:组长付云海(工程师),组员张举(助理工程师),司机曲清安。

仪器—GPS接收机一套主机ASHTECH CGRS Z-12 LP03425 扼径圈双波段天线CR14856,气压计4330,温度计80125、干温56、湿温58;地质罗盘一个。

486便携式微机一台,短波电台一部,发电机一台,野外作业、生活必需品若干。

我组在外业期间听从指挥部的调遣,认真制定行车路线,按时到达点位。

夜间蚊虫叮咬。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同志们始终对工作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规范一丝不苟,终于完成任务。

我们组的点位分布最远,汽车行驶多达七千公里,每次搬家都是长途搬迁,少则几百公里,多则一千四百公里。

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我们组在工作中做到准时开机观测,准时关机。

接收机内设置严格按要求做,严格按规定观测和记录气象元素,干湿温精确到0.1度,气压精确到0.1毫巴。

数据下载操作准确无误,及时压缩、转换、备份。

当天的成果和手簿当天整理完毕。

保证成果质量的可靠性,正确安置仪器天线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组在归心螺丝、基座整平、天线指北等方面,做到一丝不苟,保证了成果可靠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40卷2019年总目次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40卷2019年总目次
上海…………………………………………… (77)
2018年永清MS 4.3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异常分析 刘 海 云 萌 王 慧 李均良 张海洋 杨雅慧 ………………………………………………………(102)
I
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干扰 赵黎明 朱冰清 王熠煕 邓 莉 张 磊 吴博洋 曹井泉 ……………………………………………(107)
涉县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常见干扰分析 王雪飞 赵长红 …………………………………………………………………………………………………(114)
倾斜界面中反射波走时计算 张淑珍 周 扬 秦满忠 高 鹏 …………………………………………………………………………… (36)
山西地区远震P波到时残差分布 石 磊 李 凤 刘 静 韩文英 …………………………………………………………………………… (43)
基于Sato模型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 翟 浩 王树波 曹梦娜 ……………………………………………………………………………………… (48)
库尔勒地震台远震体波震级偏差分析 李晓东 李姗姗 张小飞 周远新 刘青山 段绍鑫 ……………………………………………………… (34)
·地磁地电·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郭明瑞 胡久常 王锡娇 郑在壮 马 龙 吴佳林 王桂丹 ………………………………………… (39)

华北—东北地区震磁异常与日本强震对应关系 孙澎涛 任俊峰 焦成丽 孙贵成 张玉林 ………………………………………………………………… (45)
不同地壳速度结构对安徽地区地震定位深度的影响 谢石文 黄显良 袁 勇 周冬瑞 张 炳 郁建芳 韩成成 杨 波 ………………………………… (53)
豫北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何重阳 韩贞辉 赵大鹏 ……………………………………………………………………………………… (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1 = 1. 612 、 最佳化网格间距 r = 44 km。对优化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 监测网的监测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 : 测网的 最佳化网格间距与 M s5. 0 地震诱发的重力场变化区域的特征异常区半径基本相当 ; 测网对 M s5. 0 以上地震具有较 好的监测能力。
关键词 大华北; 地震重力网; 分形特征; 信息维; 网格间距 + 中图分类号 : P315 . 72 5 文献标识码: A
[ 1- 6]
1 引言
地球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
, 精确监视区域重力场的动
态演化, 并用于地震孕育、 发展、 发生过程的追踪 , 不 仅具有可信的物理基础, 而且被大量的震例所证实
*
收稿日期 : 2010 03 02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 ( 2005D IB3 J120) ; 中国地震局专项 作者简介 : 李辉 , 男 , 1957年生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地球重力研究 . E - m ai: l lihu idz @ pub lic . wh . hb . cn
李 辉
1 , 2)
*
徐如刚
3)
申重阳
1 , 2)
郝洪涛
230031
1 , 2)
孙少安
430071
1, 2 )


1 , 2)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武汉 3) 安徽省地震局 , 合肥
430071
2) 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 , 武汉


从分形几何学角度研究优化后的 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 监测网的分 形特征 , 给出 优化后监 测网的 分维数
2 优化前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 网概况
优化前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区域网主要包括 : 辽宁测网、 首都圈测网、 内蒙测网、 山西测网、 河北测 网 ( 文霸、 邢台及火车测网 )、 河南测 网、 山东测网、 江苏测网、 安徽 测网等 , 共 计 744 个 重力测 点 ( 图 1) 。从大华北各地震 动态重力区域 网的空间分布 来看, 各重力区 域网 分布在 我国 的主 要活动 构造 带 郯庐断裂带、 山西带等地震活动带上。地震 动态重力区域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 各区域测网 相互独立, 缺乏必要的联测 , 不能进行较大尺度的重 力场变化研究; 2) 各区域网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绝对 计算基准, 不能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的绝 对值; 3) 地震动态重力区域网在空间分布结构上, 全部分布 在我国的主要活动构造带上。没有将测网有效地连 接 , 使得单一测网资料的研究缺乏有效的整体控制。 随着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观测 [ 7, 8] 技术的不断发展 , 以及对地 震动态重力监测网 监测能力的提升 , 为了让现有监测网以及大量观测 资料在地震预报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地震局在现 有测网基础上对各重力区域网及观测技术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 优化和改造 : 1) 新增 10个绝对重力观测 点 , 对测网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绝对计算基准; 2) 新 增 124 个重力测点将各测网有效地连接, 使得测网 资料的研究与分析有助整体的有效控制; 3) 利用现 有的陆态网和晋冀蒙点位对测网补充加密; 4) 对网 内绝对重力点进行联测 ; 5) 相关单位对各监测网的 公共边进行联测。优化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 网将覆盖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北京、 天津、 山 东、 河南、 江苏、 安徽和湖北等地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监测网内分布着郯庐断裂带、 秦岭大别山断裂带、 张 渤带、 山西带、 太行山断裂等构造与地震活动带。优 化后的监测网由 923 个测点、 123 个测环、 1 045 个 测段组成, 平均点距为 29 . 4 km ( 图 2)。
第 30卷 第 5期 2 01 0年 10 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 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 ICS
Vo. l 30 N o . 5 O ct பைடு நூலகம் , 2010
文章编号: 1671 5942( 2010) 05 0015 04
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
FRACTAL CHARACTER I STICS OF SE I SMOLOG ICAL DYNAM IC GRAV I TY NET W ORK IN NORTHERN CH INA
L i H u i , Xu Rugang , Shen Chongyang
1, 2) 3) 1, 2)
, H ao H ong tao
16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0 卷
是一种有效的中长期前兆监测手段之一 。随着地 震监测预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观测技术的不断 发展, 以及对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监测能力的不断 提升, 2009 年 10 月中国地震局对大华北地区主要 活动构造带上的地震动态重力区域网进行了调整、 优化和改造。本文旨在以优化后的大华北地震动态 重力监测网为基础, 从分形几何学角度对优化后监 测网的分形特征 ( 分维数、 最佳化网格间距 )、 监测 能力进行分析。
1, 2)
, Sun Shaoan
1, 2 )
and Zhou X in
1, 2 )
1 ) Institute of S eis m ology, CEA, Wuhan 430071 2 )C rustal M ovem ent Laboratory, Wuhan 430071 3 )Earth quake Adm inistration of A nhu i P rovince, H ef ei 230031
Abstract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 f earthquake dynam ic grav ity netw ork in North ern Ch in a is researched
and its fractal d i m ension D 1 = 1 . 612 and th e opt i m um gr idd ing in terval r = 44 km are calcu lated respectiv e ly. F rom th e perspective of fracta l geom e try , the ab ility of m onito ring of Se ismo log ical Dynam ic Gravity N etw o rk in N orth China is analyzed . T he results show tha t th e opti m um interval approx i m ates to the anom aly radius o f grav ity fie ld change reg io n , wh ich is induced by earthquake ofM s= 5 . 0 ; G rav ity N et w ork has good ab ility to m onitor and pre dict th e earthquake ofM s> 5 . 0 . K ey w ord s : North Ch in a ; earthquake grav ity net w ork ; fracta l characterist ics; infor m atio n d i m ension; gr idd ing inter va l 研究的基本信息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