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母鸡生蛋了》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母鸡生蛋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节《母鸡生蛋了》,主要讲述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繁殖方式,通过母鸡生蛋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变化的原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
3. 了解母鸡生蛋的过程,理解生命的变化是有原因的。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母鸡生蛋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变化是有原因的,如何让学生探究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繁殖方式。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学生初步接触生命科学的知识点。
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动物的生命特征和繁殖方式的了解也比较有限。
因此,本节课程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现象和动物繁殖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只母鸡,并问道:“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哪些特征?”2. 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特征,如:有羽毛、有嘴巴、有爪子等。
3. 教师提出问题:“这只母鸡会生蛋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问道:“你们以前见过母鸡生蛋吗?有没有听说过母鸡生蛋的过程?”)第二环节:讲授新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颗鸡蛋,并问道:“这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回答。
2. 教师讲解母鸡生蛋的过程,包括:母鸡产生卵子、卵子受精、在母鸡体内形成蛋壳等,并结合图片或视频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母鸡内脏的结构,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母鸡生蛋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鸡会生蛋?”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母鸡的生命特征和繁殖方式与生蛋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母鸡生蛋的原因和机理。
粤教版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新课:
活动一:认识叶子的特点
1、绘画叶子
观察叶子,画出叶子的组成
分析叶子的组成:叶片、叶柄、叶脉
2、观察叶脉
图片:不同类型的叶脉
分析这些叶脉有哪些不同?你能画出来吗?
分类小结:网状脉、平行脉、分叉状脉
思考:叶脉的作用
活动二:叶子的作用
绿叶的作用
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1.4植物的根教案
课题
植物的根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根的形态。
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了解根的形态,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了解根的作用
难点:通过根的形态探究根的生长环境
设计:提问——观察——交流——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法、交流法
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
课堂总结
布
置
作
业
观察植物的叶子
板
书
设
计
叶
叶片、叶柄、叶脉
光合作用
教
学后记
本课通过对叶子接受光的诀窍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通过讨论,认识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教材通过虚拟的叶片内部“加工厂”的工作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推测出植物叶片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水分制造氧气、营养物质的过程。
粤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依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3、会制定简洁的活动规划。
4、依据自己的规划或方案,制作出沙盘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同学进展有效的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沟通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
并分析成败的缘由。
3、关心校园环境,情愿设计校园。
科学学问目标:能用沙盘的形式呈现自己设计的将来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自己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做校园沙盘模型1、教师介绍沙盘是什么样的,沙盘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争论、摆布模型,在沙盘上建筑所观看到的校园。
3、各小组之间进展比照,看哪组做的在最形象、最准确。
形象方面侧重沙盘中一些建筑物的比例、外形、大小等,准确方面侧重平面图的准确,设计沙盘中物体间的距离、摆放位置等。
★将来校园设计大赛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方案。
2、征求其他同学或家长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修改设计方案。
3、依据拟订的方案预备材料,并在沙盘中呈现出来。
粤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依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情愿把自己描述物体的方法告知其他同学;并且情愿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觉察他们各自的特点。
科学学问目标: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
(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
)其他目标:1、能简洁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常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粤教粤科版(2023秋)科学四上 4.19 我的小灯笼教案
粤教粤科版(2023秋)科学四上 4.19 我的小灯笼教案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的小灯笼》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1节《我的小灯笼》。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简单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路的开关原理,并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路的开关原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情况,并能够解释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路的开关原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情况,并能够解释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路中灯泡的亮灭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电灯为什么能亮起来吗?有没有想过电灯是如何工作的呢?2. 让学生自由讨论,了解学生对电灯的认识和疑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电灯是由什么组成的?-电灯是如何亮起来的?-电灯的亮度和电流有关系吗?第二环节:学习新知1. 教师出示一幅电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电灯的形状和构造。
2. 教师解释电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灯是由一个灯泡和两根导线组成的,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就会发光。
3. 教师出示电路的示意图,解释电路的构成要素:电源、导线和电器。
4. 教师解释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来辅助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灯的构造和电流的流动方向。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共享)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共享)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热. . . 1 第一课quot;冷与热quot;的奥秘. . . 1 第二课温度计. . .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 .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 . 21 第五课: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 .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 .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 . 32 第七课刮风了. . . 40 第八课下雨了. . .42 第九课: 小小气象员. . .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 .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 .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 .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 . 71 第十三课: 乐声与噪声. . .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热第一课quot;冷与热quot;的奥秘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quot;冷与热quot;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通过身体感受, 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 建立科学概念, 获取科学知识, 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quot;冷水与热水quot;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 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 活动中发现新知, 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 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 提倡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运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激发学生动机, 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 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 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 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1 / 2学习, 使学生认真观察, 收集, 整理, 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 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 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 热, 温, 凉, 冷分开, 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 通过合作实践, 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 一瓶热水, 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 一瓶冷一瓶热, 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 实践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实践探究 (一) 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师: 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 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 我组倒出了热水, 冷水, 温水三种生2: 我组倒出了烫水, 温水, 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 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 从中总结出: 水的分类: 烫水, 热水, 温水,凉水, 冷水. [通过活动, 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 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我们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各班,总的来讲整体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只有个别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够,动手能力欠佳,在课中会加强辅导。
从总体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较好。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也是需要慢慢改进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与声音”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 一 )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粤教版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提问:认真观察图片,茎由那些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图片
交流分析:茎由节、叶、芽、花、果实组成
2、茎的形态
图片展示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活动二、茎的作用
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花的名称
各部分的数量
对各部分的形状和颜色的简单描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三、拓展:
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
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
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
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实验教师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媒体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
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布
置
作
业
上网找一找:世界上一些有趣的花,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找到的知识
板
书
设
计
植物的花
花萼
花瓣完全花
雄蕊不完全花
雌蕊
教
学后记
复习了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原来我们已经深入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那么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看看花了呢?打开课件,一张张艳丽的花朵图片引入眼帘。“孩子们,你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吧!”,孩子们害羞的答道:“呵呵,反正都是花。”对于花名确实有点难,我们就不再纠结了。美丽的花颜色、形状各种各样,那么他们的结构相同吗?我们怎样研究植物的花呢?且看“辣手摧花”。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3课种子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5课一起来养蚕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6课母鸡生蛋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7课胎生动物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第一课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3、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身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身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自身描述物体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
(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
)其他目标: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身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愿意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3.能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
红色小方块。
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记忆游戏。
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
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
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晋州市地图,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身学校和自身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课《种子的传播》,主要内容是种子的传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了解种子的传播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风传、动物传、人工传播等。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传播方式,能够分析种子传播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传播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出示一幅插图,描绘了一颗果树上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看到了果实和种子。
”3.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种子是怎么来的?它们是怎么传播到其他地方的呢?”4.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风传、动物传和人工传播。
2. 老师出示一张描绘风传的图片,解释道:“风传是种子通过风力传播到其他地方。
有些植物的种子很轻,风一吹就能把它们带到远处。
”3. 老师出示一张描绘动物传的图片,解释道:“动物传是种子黏在动物身上,然后动物走动时,种子会掉落到其他地方。
比如,某些果实上会有刺,动物吃了果实后,种子就会黏在动物身上。
”4. 老师出示一张描绘人工传播的图片,解释道:“人工传播是人们有意识地将种子带到其他地方种植。
比如,农民种植农作物时会用手把种子撒在田地里。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选择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和特点。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身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转变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关于吗?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关于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关于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来回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锣鼓、尺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呈现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让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1)扬声器发声实验,观察扬声器振动时的现象。
(2)锣鼓发声实验,观察锣鼓振动时的现象。
(3)尺子发声实验,观察尺子振动时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验现象,进一步巩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通讯、广播、音响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教案《种番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种番茄》,主要内容是种植番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还不太了解,但他们对动手实践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颗红熟的番茄,并问学生:“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2.学生回答“番茄”。
3.老师再问:“你们知道番茄是怎么种出来的吗?”4.学生可能会回答“从种子种出来的”。
5.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种子提供什么环境才能长成番茄。
例子:老师可以拿一个红熟的番茄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番茄的外观和形状。
然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番茄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从超市买来的”或“从农田里长出来的”。
然后,老师可以解释番茄是通过种子种出来的,并带领学生思考,为种子提供什么环境才能长成番茄。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老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番茄生长环境的视频,介绍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2.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番茄植株、土壤、水和阳光等要素,并解释它们对番茄生长的重要性。
3.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番茄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得好?学生回答阳光、水和肥料等。
4.老师补充介绍番茄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方法。
例子:老师可以播放一个有关番茄种植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番茄植株、土壤、水和阳光等要素,了解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粤教版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粤教版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全册课题 1、冷与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 情感与发展: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每组准备 4 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体验: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师:提出:1 / 4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 4 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生 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教学补充生 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最新资料推荐------------------------------------------------------ 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1、用自来水止痛。
(新教材)广东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种番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1课。
本课让学生通过播种番茄种子,种植和管理番茄等一系列活动,观察番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过程,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本活动先让学生学习用点播法播种番茄,然后交流播种后的管理方法,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为后面观察番茄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
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本活动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已初步知道在花盆中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了解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过程。
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却是第一次。
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心,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同一件事情,但需要老师时常提醒。
学生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在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生活中,体会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2.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的变化,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地测量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种子图片、番茄幼苗图片、测量番茄植株的高度图片、测量番茄茎周长图片。
学具准备:花盆、小铲、土壤、喷壶、番茄种子(用清水浸泡2~3小时可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直尺、棉线、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纸巾(或者棉花)、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的情境图片。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冷与热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体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教学流程观察——发现——收集整理——思考——整理——表达。
重点难点寻找身边的冷与热,并感觉水的冷与热,让学生在寻找中认识温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3个烧杯、冷热水,生活及自然界冷热现象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导入出示任务驱动页图片。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里你曾经碰到过像彬彬和波波两人的情形吗?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吗?问题在同样的温度下,为什么会产生冷热不同的感觉呢?目的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引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活动一: 哪里热?哪里冷?导入在日常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家里会有冷热不相同的地方吗?交流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观察进行讨论与交流。
活动分小组向同学介绍生活中冷热不相同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感觉。
导入在自然界中也有热和冷的现象吗?交流教师出示自然界的冷热现象图片。
各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并作记录。
思考但我们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这些感觉可靠吗?第二课时活动二: 感觉水的冷与热导入出示三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水。
问题你知道这三杯水当中,哪杯水最热,哪杯水最冷?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较准确地判断?(用眼睛看到水冒水汽,用手去触摸等)目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实验分小组通过实验判断三杯水的冷热,完成实验纪录(可参照课本第5页)。
汇报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说说实验的方法。
目的归纳实验的操作方法。
问题如果把手浸在冷水里一段时间,再浸到温水里,会有什么感觉?猜想引导学生猜测。
活动利用这三盆冷热不同的水做实验,体验手的感觉。
交流交流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目的为“准确知道冷热程度需要温度计来测量”作铺垫。
归纳看来每个人对冷热感觉的理解都不一样,通过实验我们也了解到用感官感觉到的冷热只是大概的,不一定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热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教材分析:《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教师二、三备学生生活有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乂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余,创设余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体验: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二、三备二、实践探究(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帅: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活活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帅: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1、用自来水止痈。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第二课时(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帅: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生:分组进行实践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幻灯出示:(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
]第三课时(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乂放到冷水中,乂发现了什么?生:汇报结果: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教学反思】第二课温度计教材分析:《温度计》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二课。
届丁观察实验活动课。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自主、合作、实践” 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分析:学生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热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课《冷与热》时,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即身体感觉物体、环境的冷与热,用手去感受水温的冷与热去认识冷与热的现象。
《温度计》一课在前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热的知识:学习探测热的仪器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应用温度计,使学生实现用理论研究科学,用实践来证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二、三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实验(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3)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情感与发展:(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教学重点: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教学准备: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活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蠹性。
)教师二、三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1)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 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2)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
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设计目的:运用知识迁移方法从旧知识引入,从“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热呢”这个句子,从引导学生想出用“温度计来测量”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温度计)。
老师由此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应用(揭示课题、简单明瞭,直奔主题)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一)认识温度计(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设计目的:首先肯定学生所知道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新知)(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温度计是用什么来做的,或为什么要用水银来做等问题,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好学精神,再重新点明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问题留待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Ek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及到“华氏”,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有一定知识面,略说一下“华氏”其实也是国际惯用另一种常用温度单位以及与摄氏刻度互相对照)(设计目的: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老师讲授其知识点为主)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Ek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C什么叫量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发挥自主,自学、合作的能力,综合小组实践结果作学习的汇报。
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
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
(3)活动(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0(设计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地方测气温,让学生细致观察温度计的煤油柱的变化)待学生汇报完实践结果后,报置P11拓展题(利用休息日完成)。
第二课时(二)测体温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Ek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去揭示问题:曲位的作用。
老师释疑: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
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教师二、三备来的甩至低丁摄氏35度。
(难点)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红外测温器(预设: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W情。
第二种: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第三种: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E、学生讨论: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医学之日渐倡明可造福人类社会)三、课堂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乂了解了多少。
(预设: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意:对温度计的改进和新式设计及其用途)四、老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
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本课到此结束。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教学反思】_____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教师二、三备教材简单介绍:《热往哪里传》是四年级《科学》教材《热》单元的第三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
让学生在掌握前两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懂得不同的物体导热的性能不一样,并通过制作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实验记录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一一验证一一分析一一结论”的教学设计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思维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