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众文化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的定义

大众文化的定义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的定义探讨大众文化,总会遭遇基本的概念问题:什么是大众文化?这个词历来众说纷纭,不可能找到最后的公认正确的答案,不过却不妨对这个概念提出一种约略的操作性界说。

我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是英文popular culture 的对译形态(有人也用mass culture一词)。

即便是在英语世界,这个词也有种种不同用法。

这里可以列出它的六种不同定义。

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这个定义强调受众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没有考虑价值判断。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后所剩余的文化。

这里注重它与高雅文化的明显区别,但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大众为对象的群众文化(mass culture)。

这里主要从批判或否定意义上理解大众文化,无视它的`可能的积极意义。

4)大众文化是人民为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这里强调大众文化是"人民"自己创造的,但未能指出这种创造所受到的文化语境的深层制约。

5)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这个定义把大众文化不是理解为一种文化实体而是理解为不同群体之间?"霸权"斗争战场,但与斗争相对的协调方面却较受忽略。

6)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high and popular culture)之间界限的文化。

这里突出了近来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间的融汇或互渗趋势,但有可能因此而抹杀其差异性。

(约翰·斯托雷(John Storey):《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第2版,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里不可能更详细地检讨上述六种定义的得失,但可以指出:它们都各有其合理性与片面处。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一、“大众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在西方社会,“大众文化”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为使命,他们批判的主要对象之一便是‘大众文化”。

在他们看来,所谓“大众文化”就是那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

这种文化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品,因此,它不再是一种个体的精神创造.而成为“文化工业”的产品被批量生产出来。

文化堕落为商品,因而不再有超越性和社会批判性,它仅仅满足着人的低层次的精神需求。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对“大众文化”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安于现状,从而起到一种“社会水泥”,即稳定现存社会秩序的恶劣作用。

即使在审美意义上,“大众文化”也使人误入歧途,丧失了真正的审美趣味,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和虚幻的享受。

在我国,“大众文化”受到理论界的注意是近几年的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至少在城市居民中,法兰克福学派所抨击的那种文化消费现象已普遍存在了。

流行歌曲、室内剧、通俗文学占据着大多数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领域。

于是那些承担着社会使命与文化使命的知识分子开始优虑了:长此以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必将无立身之处了。

当然,也有一些将使命感、主体性、价值建构视为迂腐或曰“新保守主义”的知识分子,早已认同于“大众文化”,投入其洪流之中去“俯仰自得”了。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大众文化”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大众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即它不管在客观上迎合了什么人的口味,起到了什么消极作用,就其发生而言,却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文化虽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但它亦如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样,实又有其自身规律。

大体说未,任何一种文化都经历着由俗到雅·由雅到俗的转化过程。

在中国古代.“诗三百”的作品大多本是民间歌谣,是最通俗的东西,汉代以后“诗三百”获得了经的地位.于是渐渐成了最“雅”的东西。

理解大众文化pdf

理解大众文化pdf

理解大众文化pdf大众文化是指在当代社会普遍流行、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是指人们广泛参与、共同创造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是城市化、工业化社会的产物,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大众文化体现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它不仅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文学等艺术形式,还涵盖了时尚、娱乐、体育、旅游等各个领域。

大众文化不断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大众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生动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大众文化形式。

通过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我们能够感受到激情和团队合作的力量;欣赏音乐会或音乐节,我们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和节奏感;观看电影或剧集,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和人物塑造的魅力。

大众文化还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电影、音乐、时尚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跨国公司也通过广告和推广活动将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在不同国家进行营销。

这种文化交流使得大众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基础。

大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离不开媒体和科技的支持。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文化产品和内容。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分享和讨论他们喜欢的文化作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交流。

尽管大众文化具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引导。

首先,大众文化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浅薄和商业化的倾向。

一些低俗、暴力的文化产品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引导。

其次,大众文化的普及也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削弱了地方、民族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既要积极参与和享受大众文化,又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不仅关注流行的大众文化,也要涵养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和监管,促进健康、多元、有创造力的大众文化的发展。

解读大众文化读后感

解读大众文化读后感

解读大众文化读后感大众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电视节目、时尚、网络文化等。

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在阅读有关大众文化的书籍后,我深受启发,对大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它不受地域、年龄、性别的限制,能够迅速传播并被大众所接受。

例如,一首流行歌曲可能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共同的话题。

这种普遍性使得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塑造公众意识,引导社会潮流。

其次,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大众文化往往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

从电影的制作到流行音乐的发行,再到时尚品牌的推广,大众文化产品往往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其价值。

这种商业性使得大众文化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其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文化的质量和发展。

然而,大众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挑战。

有人认为大众文化过于追求娱乐性和表面化,忽视了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这种观点认为,大众文化可能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甚至影响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

此外,大众文化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如过度消费、盲目追星等,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尽管如此,大众文化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大众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如深刻的电影、感人的音乐、有启发性的书籍等,都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大众文化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在解读大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大众文化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表达,欣赏不同的审美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大众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批判性地看待大众文化,既要享受它带来的快乐,也要思考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理解大众文化

理解大众文化

也可以采用大规模、系统性的或结构性的方法。 被表述出来的暴力是大众的(从某方面而言,社会暴力
不是大众的),因为它为生活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平均、充 满利益冲突的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些相关点。被支配者的 社会体验表现的是利益冲突,所以,贫富悬殊极为严重的美 国,有最富暴力色彩的大众电视节目。使暴力大众化的是社 会体制,而不是公民的“低劣性”。暴力根源于社会,而非个人 道德。(P160)
像它产生陌生化效果。
分析大众文本需要双重焦点: 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文本的深层结构。
资本主义体制的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必要条件 决定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日常生活又 反作用于它们,若注意力仅集中在这里,就 忽略了资本主义的文化领域,最终困囿于悲 观主义状态中,提供的是由激进革命改变资 本主义的乌邦托信念。
身体控制
狂欢节是解神话式的,因为它暴露了社会秩序的随意性与脆弱性。狂欢节未必总是 破坏性的,但破坏的因素总在那里;它也并非总是进步的或解放的,但进步与解放的潜能 一直在场。
巴特区分了“读者式” 倾向与“作者式”倾向, “生产者式文本”用来描 述“大众的作者式文本”, 它像读者式文本一样容易 理解,也具有作者式文本 开放性(先锋性),但不
2符号生产力
3消费模式的灵活性
相 关 性 的 辨 识 是 大 众 性 的 首 要 特 征 。 文化资源能够 提供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 就是大众的。大众批评的评价工作是社会或文本政治的 ,而不是文本的,批评者所关心的是做了什么,或被用 来做什么。
“无论我们多希望改变诸如女性或有色人种一类的社会意义与文本表述 ,只要这样的文化属于大众文化,这样的改变只可能是缓慢和渐进的,而不 会是激进和革命的。过于激进的变化将打断文本表述与社会体验之间的关联 。” (P158)

近代国内外学者理解的大众和大众文化

近代国内外学者理解的大众和大众文化

近代国内外学者理解的大众和大众文化
近代国内外学者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的观点。

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大众参与和消费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这种文化以大众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通过大众媒体和大众市场广泛传播和流通。

然而,对于大众和大众文化的定义和解释,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在国内,一些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更多地关注其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特征。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商业媒体和市场为基础,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告宣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

这种商业化倾向使得大众文化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文化产品的同质化和碎片化,使得大众文化产业成为了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文化创新和多样性的工具。

然而,在国外,一些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更加关注其作为社会文化表达和社群认同的力量。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通过媒体和市场的整合,为人们提供了共享和参与的文化体验,有利于社会凝聚和社群认同的形成。

大众文化可以成为人们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大众文化的理解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考虑。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受到时代、地
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理解大众文化需要考虑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产物。

总的来说,近代国内外学者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学者都认同大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表达和社群认同的力量,以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大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学者们呼吁对其商业化倾向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重视其作为文化创新和交流的可能性。

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摘要:《理解大众文化》是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的一部有关研究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理论著述。

在这篇文章中,菲斯克试图以传播学者和大众文化迷的两种身份,从英、美、澳后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解读大众文化。

不同于传统的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而是站在一种为大众辩护的角度,提出了大众文化“权且利用”的创造力。

尽管中西学者对其理论褒贬不一,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其理论价值及其开创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关键词: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大众一、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写作背景及理论渊源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结束,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

在60年代末,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激烈批判逐渐被友好乐观的,打着平民主义旗号的伯明翰学派所扭转,伯明翰学派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判的传统,但反对这一传统中浓厚的精英主义文化立场。

约翰·费斯克延续了伯明翰学派肯定大众文化的传统,结合自己对大众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吸取了几位欧洲思想家的理论影响,例如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抵制理论、巴特的文本理论及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和布迪厄的审美趣味差异理论等,总之,约翰·菲斯克试图从大众文化的流行因素例如牛仔裤、购物商城、时装、化妆品、麦当娜现象等建立一种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在其《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理解大众文化》文本分析1.大众与大众文化的界定菲斯克主张用the people,popular,the popular forces来界定大众、大众的、大众力量,而不是用the masses来称呼大众,用folk culture(民间文化)或者mass culture(群众文化)来称呼大众文化。

这种界定大众及大众文化的差异,已能表明出菲斯克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立场。

理解大众文化

理解大众文化



4
• 毕业于剑桥大学
• 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地任教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区传播学系教授
5
• 理论旅行
• 根深蒂固癿大众文化消费者
6
7
• 《电视文化》 Television Culture (1987).
分析电视文本在被观众解读时不同层次癿意义。 拒绝电视观众只是被动接受提供给他们癿内容说法。 audience & audiences
1.经济价值
文化这一向度,使商品癿流通不仅仅是货币癿周转,还有意义和快感癿传 播。于是商品消费者,也可能挣脱体制癿欺骗与控制,而转变成“意义和 快感癿生产者。
2.文化价值--快感
21
1.快感产生在文化领域--拒绝霸权意识形态
快感
Pleasure
2.“大众”癿快感产生于被宰制癿大众癿效忠从属关系中--展现差异
17
社会效忠从属关系 Allegiance
18
文化工业商品癿价值
19
电视的两种经济
金融经济 1 生产者 演播室 2 节目
文化经济
观众
商品:
节目
观众
பைடு நூலகம்
意义/快感
消费者:
经销商
广告商
观众自己
20
文化工业商品癿价值
“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癿、积极癿过程:它只能从内部収展出来,而不能 无中生有戒是从上面强加而成。
22
大众文化癿运作斱式
1. 冒犯式癿身体与狂欢癿快感 2. 生产者式癿文本
23
规训癿策略 肉体癿狂欢 康德、叔本华与巴特、巴赫金
狂欢节建构了一个“官斱世界之外癿第二个世界与第二种生活”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大众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众文化,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阅读和研究。

《理解大众文化》是一本著名的关于大众文化的读物,它深入解析了大众文化的定义、起源、特点、形式和现状等。

首先,《理解大众文化》讨论了大众文化的定义。

它认为,大众文化指的是以普遍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文化体系。

它体现了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作为社会尊重的出发点,它可以维系社会秩序。

大众文化涵盖了民俗、宗教、教育、媒体、艺术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融入社会的过程。

其次,《理解大众文化》论述了大众文化的起源以及它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变迁,大众文化经历了多次变化,形成了一套不断演变的文化体系。

正是由于这一变化,大众文化渗透到了每一个社会层面,但它所存在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社会带来秩序和统一。

此外,大众文化也影响了文化创新,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新文化产生,而且也可以被采纳、使用,在新的文化形式形成之后,又会重新回到大众文化体系中,形成新的大众文化。

最后,《理解大众文化》讨论了大众文化的特点和现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众文化具有社会性和发展性。

它不仅是一种控制社会行为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让人们联系在一起的象征,是每个社会群体共同的文化认同。

此外,大众文化还具有发展性,它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而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增强社会秩序稳定。

其次,大众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

它以各种隐藏的方式和多种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通过文字传播、家庭传承,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市场活动传播。

由于大众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够深深地影响人们的情感、行为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众文化还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

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社会秩序,但它也接受多种文化影响,表现出多样性,这与不同社会阶层所拥有的不同价值观相一致。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篇1标题:大众文化:一种多维度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众文化无处不在。

它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娱乐、媒体和社交活动中,塑造我们的价值观,甚至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然而,大众文化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首先,大众文化并非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合。

它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电子游戏等。

这些形式的大众文化作品通常由商业驱动,以吸引大量观众或玩家为主要目标。

它们通常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但也包含一定的信息和文化元素。

大众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另一方面,它也塑造我们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例如,流行音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式,电影和电视节目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而社交媒体则可能影响我们的社交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然而,大众文化并非没有批评和反思的空间。

一些批评家认为,大众文化过于商业化,往往忽视了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只追求短期利益。

同时,一些人认为大众文化过于同质化,缺乏深度和多样性。

这些观点提醒我们,尽管大众文化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我们仍需要保持批判的眼光,去理解和评估它的影响。

总的来说,大众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机会,也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理解它,接受它,但也需要批判和反思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同时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篇2大众文化,或称流行文化、消费文化,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大众媒体,如电视、电影、音乐、杂志等中传播的文化形式。

它们往往通过广告、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书籍、杂志等渠道广泛传播,并且通常以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在大众文化中,人们通常关注的焦点是娱乐和消费。

这种文化的主要目标是让人们感到快乐和轻松,同时通过消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大众文化常常被视为一种商业活动,因为它能够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

-约翰 ·费斯克(John Fiske,1939—)作为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的群众文化理论家,因其“文化消费主义〞的研究主而被西方学术界普遍称为西方当代群众文化研究代表人物。

他撰写了"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读解群众文化"(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1989)等 8 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有关群众文化、群众传播和影视文化的研究论文,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尝试建立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群众文化理论,倡导积极快乐和随意休闲的群众文化理论,推崇日常狂欢的群众消费精神,试图在群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做出一种超越。

从理解群众文化剖析约翰费斯克探索文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 [1]7 约翰费斯克〔JohnFiske,1939-〕是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活泼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是任何研究群众文化和电视文化都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

费斯克的主要著作有: "解读电视"〔ReadingTelevision,1978〕 "传播研究引论"〔Introductiontomunica-tionStudies,1982〕、 "电视文化"〔TelevisionCulture,1987〕、 "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PopularCul-ture,1989〕等。

其中, "理解群众文化"是费斯克最具理论色彩的一部著作,至今已经一版再版,成为了人们广为征引的关于群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可以说,"理解群众文化"是研究费斯克的文化理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1 “群众文化〞的意义转换众所周知,虽然瓦尔特本雅明对群众文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上一直是以批评群众文化而著称。

2024年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2024年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2024年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媒和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人们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在阅读了一系列关于2024年的大众文化研究的文章和研究报告后,对未来的大众文化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2024年大众文化将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源。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各有不同,人们对大众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在2024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个性化娱乐和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大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2024年大众文化将更加注重跨界和融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交流和碰撞成为可能。

大众文化将越来越多地融合不同艺术形式,如音乐、电影、绘画等,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元素。

这种跨界和融合的趋势将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表达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此外,2024年大众文化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传递。

尽管娱乐和消遣仍然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关注公共事务。

在未来,大众文化将扮演起凝聚社会共识、传达正能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通过电影、电视剧、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形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思社会问题,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

另外,2024年大众文化将进一步与科技相结合。

科技的革新和应用给大众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大众文化的体验和参与度。

人们有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到电影、游戏等娱乐形式中,创造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同时,人工智能将在大众文化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喜好。

总的来说,2024年的大众文化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跨界融合的特点,更加注重传递社会问题和推动价值观念的传递,同时与科技相结合,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和互动方式。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美]约翰.费斯克 著王晓珏 宋伟杰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04.03.02.01.作者简介本书背景介绍本书主要观点写作框架05.启示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当时西方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批判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包括哈贝马斯、布迪厄等人在内。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下进行的大量复制品,是单调、浅薄、庸俗的,而且是完全处于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的,它只能让人成为一个无脑的“单向度的人”。

另一派是以乐观视角看待大众文化的伯明翰学派,包括费斯克、霍尔、波德里亚在内。

•随着市场化以及大众媒体的发展,文化不再只是高雅的、严肃的、经典的精神、思想和艺术产品,它也包括日常平腈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产品,因而也就有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等说法。

这个时期的文化研究倾向于消费文化的符号学解读,这种解读虽然有时十分牵强附会,但它总是以平民主义的姿态出现。

事实上,无论这一类文化研究以何等民主和平等的姿态出现,从根本上讲它都摆脱不了修正主义的本质。

•约翰·费斯克这本写于 80年代后期的《理解大众文化》就是这样一本颇具代表性的修正主义文化研究著作。

他以符号学为工具,对西方社会日常的消费文化现象如牛仔裤、广告、猫王和麦当娜、汽车进行解读和分析,勾勒出了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

•大众文化处在自相矛盾状态,属于被支配者与弱势者的文化,既关乎宰制,也关乎臣服,既关乎权力,也关乎抵抗。

•大众之所以有动力生产大众文化,是因为在与权力(社会的、道德的、文本的、美学的权力)相抵抗的过程中,大众拥有快感。

既包括生产者快感(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冒犯式快感(抵抗着宰制性的结构)。

•文化工业是宰制阶层的手段,但大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容忽视的辨识力和创造力。

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产品时,也在生产和流通着各种“意义”——这种由大众主动参与意义的生产和流动就是大众文化。

写作框架第一章牛仔美国•第一章谈到了作者研究大众文化的契机,由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美国人爱穿的牛仔裤引入对大众文化的讨论。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报告个人历史篇一:理解大众文化完结一、我的一些了解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些方向:据一些资料和本书的中文导言显示: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两种立场:根植于精英阵营的“批判主义”与立足于平等和参与的“平民主义”。

批判主义是以极端、悲观但最富批判性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包括阿多诺、霍克海姆、哈贝马斯、布迪厄、麦克唐纳等在内。

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大众文化的生产就是文化工业进行的一种“标准化”的大规模复制,大众文化并不反映实在的艺术个性,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模仿,必然导致艺术的生命的扼杀,艺术创造性和个性的毁灭。

平民主义是以指涉面广、涵盖学科众多且以理性、乐观的受众视角为特征的伯明翰学派为代表,包括斯图亚特·霍尔、波德里亚、费斯克等。

第三种文化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本书所试图重新解读的“popularculture”。

导言将本书定义为一本修正主义文化研究著作。

而费斯克的主要贡献,则正在于在文化工业的生产中,发现了一个积极的“大众”,从而对法兰克福学派受众被动学说进行了修正。

本书所介绍的大众文化的一些特性:菲斯克在书的前言中说道:“我所熟悉的国家,我所书写的文化都是白种人、父权制、资本主义的国家和文化。

”又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但相对而言仅仅是表象上的差异,文化的实质应该具有同一性。

作者的观点认为:本书文化研究的历史和他个人学术生涯、个人历史,相互交织渗透,生产于20世纪80年代末。

对菲斯克本人的一些感知:菲斯克是西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著述十分丰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解读大众文化》。

据书中的作者简介,他本人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二、主体何为大众文化?费斯克发现,观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容忽视的“辨识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和流通着各种“意义”——这种由大众主动参与的意义的生产和流动就是大众文化。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范文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范文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范文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并深深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媒体、广告、音乐、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读完关于大众文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我深深意识到大众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首先,大众文化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众文化不仅代表了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打破传统界限的文化形态,迅速传播并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中。

通过大众文化,人们能够获取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和民众需求。

同时,大众文化也具有社交化的功能,通过与他人分享和讨论媒体作品,人们能够增进交流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的。

大众文化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人们从大众文化中获得消遣、娱乐和信息,这种视听刺激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会对人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媒体广告通过塑造美丽、成功的形象,引导人们购买名牌商品,追求物质享受,从而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社会风气。

另外,流行音乐、电影等娱乐形式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塑造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个性特点。

然而,大众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大众传媒对信息的选择和反馈机制,大众文化容易陷入商业化的陷阱。

商业利益导向使得媒体内容趋于商业化、低俗化,迎合市场需求,满足大众短期快感,忽视了思想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培养。

其次,由于大众文化的普及性和影响力,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大众文化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往往缺乏深度和多样性,导致人们过度依赖大众文化,失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再者,大众文化也容易滋生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观念,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内心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模板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模板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模板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文章、电影等的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

而大众文化是指流行于广大民众中的、普遍认可并参与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

在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模板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撰写。

一、简介和背景介绍在读后感的开头,可以先简要介绍所读内容的背景和相关信息,例如书籍的作者、电影的导演、文章的出处等等。

这个部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故事背景和作者创作的动机。

二、核心观点和主题接下来,可以阐述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核心观点和主题的理解。

这个部分需要在读后的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或几个观点或主题,并解释自己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和感受接下来,可以阐述自己在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和感受。

这部分可以讲述自己在读后时的喜悦、愤怒、悲伤、震撼等等各种情绪,以及相关的原因和触发点。

四、深入思考和批评然后,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评。

这部分可以引用相关的实例、理论或者自己的观点来对所读内容进行进一步剖析和评价。

可以对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作品背后的思想、社会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五、个人观点和启示最后,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出对自己的启发和收获。

这部分可以对所读内容的意义和独到之处进行总结,也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思考、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和延伸进行思考和展望。

六、结尾最后,可以用一两句话对整篇读后感进行总结和结束。

可以再次表达对所读内容的喜爱或者感激,也可以对读者进行激励或者吁请。

通过以上的模板,读者可以在写读后感时更加有章可循,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在撰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客观、真实和独立的态度,不刻意迎合他人的观点,而是保持个人的立场和见解。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电影、音乐、电视节目还是网络文化,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形式,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而我们作为学生,更应该深入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以开阔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首先,大众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以群众为中心。

它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旨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娱乐消遣。

例如,电影是大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让人们进入虚构的故事世界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

又如,流行音乐和电视剧是大众文化中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们以轻松活泼、时尚新颖的方式,传达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引领时代潮流和文化风尚。

其次,大众文化的意义在于扩大人们的视野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大众文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它不受国界和种族的限制,能够跨越时空和地域,传递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交流。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它们不仅是美国文化的代表,更是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让人们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异同,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又如,流行音乐和网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最后,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大众文化,认真学习和欣赏其中的优秀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参与到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中来。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大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人生理念。

综上所述,理解大众文化是我们作为学生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众文化的世界,探索其中的无限魅力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电视剧泛娱乐化现象的批评报告
电视的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基础而存在的,内容又决定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式。

对于当今电视媒体节目娱乐化的趋向,可以理解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泛娱乐、迎合大众口味的非理性化以及“愚乐”大众的被动娱乐化。

电视娱乐化是以电视剧《渴望》为开端的。

发展到今天,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

各种参差不齐的穿越剧、抗日剧、家庭剧、偶像剧批量生产面向市场,泛娱乐化已有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俨然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模式。

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以“收视率是上帝之手”媒体市场化的驱动使广大电视剧目制作人只凭逗乐主题抓人眼球;单一的盈利模式所催化的质量、品位和格调的“群氓”性质;受众的海量需求对故作深沉的守旧文化心态和空泛许诺的文化思想的批判冲击和否定。

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像文化所形成的元媒体,调动各种魅力化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占据受众以达到电视“多义性”与“大众性”的符号意义。

在传统媒介时代,印刷控制思想,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上,“受众本应有自己对大众文化和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价值性受到了工具理性的挑战,受众的真实需求和虚假幻求越来越模糊”。

“电视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大限度地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
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

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

在当代社会之市民社会,市民的需求就是大众的,新媒介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是泛娱乐化最为深刻的实践载体。

娱乐活动区别于审美活动,其自发性与商业性更为明显。

电视节目娱乐化使“人们最终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单纯重视奢华的物质展示、爱情至上的价值取向、不劳而获的生活幻想,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靠极致情节和离奇故事来吸引眼球的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构成的极大威胁,实则是现实意义的空洞化。

完全淡化意识形态领域文化主旋律的作用,削弱现代观众对人文情怀和艺术的体悟与表述意识。

电视产品是一个消费品,不可摆脱的就是其消费属性,必定带
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

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
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

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

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

当下中国的电视剧缺少的不是对故事情节本身的演绎,它超越的是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涵浓浓的人情味却遗憾地不及有力整合民族精神、对唯美与浪漫感情追求的精神品质。

中国版的娱乐至死、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假命题,作为大众文化最为深刻地体现,中国电视剧可以出现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意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决定了其内容注重本土化的情感与审美需求,并且贯穿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当下的人文关怀,最终在解构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文本新突围。

电视剧只有契合传统情怀、平民的审美期待,才能得到蓬勃发展。

娱乐化电视剧的叙事要符合要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观众的独特审美要求、要具有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范式,如善良、快乐、简单、合作的姿态、美的多元演绎、大团圆、平等思想交流等等的传统与现代合情融合的审美范式。

只有这样,中国电视剧才能成为世界性多元文化思潮的组成部分,为全球化提供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选择,真正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