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桥中学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2007-2010 年)(修改讨论稿)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校语文教育的水平,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打造一支富有内涵,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的优秀语文教师队伍,实现我校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是达到目的的保障。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我校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生活语文、文化语文、快乐语文。
★生活语文。让语文教育像生活一样,始终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文化语文。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帮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快乐语文。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一件事。学习,就是快乐。
享受语文,应该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信念。
二、指导思想
在市、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下,我校语文学科发展坚持以“三个
面向”、“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国家、省、市、县课程改革的精神为依据,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素质和语文教育科研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把我校语文教育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现状分析
1、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历4 年。近年来,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综合性学习。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辅导、撰写的各类文章中也均有体现。但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还需要系统地总结、提炼,更需要在进一步推广,否则不可能持久的最大的发挥效益。
2、近几年来,我校语文学科中考成绩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学校中考总体成绩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弱势学科。
3、我校现有语文教师18 人,年龄大都在35 周岁以下。其中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 人,占全组教师的67 %;本科学历4 人,占全组22%,专科学历11 人,占61%,中专学历教师3 人,占全组教师17%;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8 人,中学三级教师4人,无职称者2人;市级骨干教师1 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课改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2 人,三等奖获得者2 人。应该说,我校的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是比较过硬的。但教师个体的发展不明显,
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机制,明确自我发展的意义,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与动力。
4、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目前中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僵硬、滞后,语文测试题型单一,内容陈旧,知识僵化。传统考试的指挥棒依然引导着重死记硬背、轻能力考核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中的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思路大相径庭。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考试质量,仍然在大搞题海战术,盲目让学生抄几遍,甚至几十遍。大量的无效劳动,致使学生苦学、厌学、怕学。
5、由于受到当前教学评价体制单一的牵制和影响,全体语文教师从教学理念、日常教学工作、教研科研活动、对待学生的认识和态度,到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消极因素,这有待于今后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研科研活动,总结经验,认真反思的过程中去改变。
6、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课程标准的贯彻,学校图书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形势,对下一步扩大阅读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带来了物质上的困难。
总之,语文学科发展既面对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目前种种情况,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真的是势在必行!
四、发展目标
(一)远期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科发展所提出的新理念和要求,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发展实际,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我校语文教师自主、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努力接近、赶超先进,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近期目标: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培训实现观念先导,重在树立新课标语文教师的现代教育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现代评价观;以能力为本,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掌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相长,使中小学语文教师将自主学习和课程研究,以及语文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养成自主研究的意识,达到语文教师自主的持续发展。
1、完成教师职能角色的转变,倡导师生平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由过去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课程的探索者、文化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智力的开发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
师组织引导为辅。要充满情趣,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广泛的兴趣,能主动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特别是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师不再唱独脚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推行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熟悉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特点,使教师具有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这次课改,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即完成调适教材内容的能力,设计地方课程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
能力、科学设计习题的能力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3、熟悉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夯实基础,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必须熟悉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特点,落实“双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小学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人文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实施人文主义的教学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建立生动、活泼、开放的大语文课程,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外优秀成果,形成开放型的语文课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因此,要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做到从语文到文化、生活的和谐统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另外,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运用实践于其他学科,形成一种学科之间
的互动,用语文架起一座学科“互联网”的桥梁。
具体目标:
1、建构并形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社会为课堂,课堂即社会;生活为课本,课本即生活”,使每一位教师,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