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11章 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11章 地下建筑 抗震设计
§11.1概述
1995年日本阪神7. 2级地震,神户市大开地铁车站中柱震损
2008年汶川8.0 级地震中,都汶公路龙洞子隧道发生较严重损坏
龙洞子隧道拱顶二衬塌落
龙洞子隧道左洞环向剪切破坏带
§11.2地下建筑的震害特点
(一)地下建筑的地震反应特点
地下建筑 ——周围有围岩等介质约束
(三)地下建筑的规则性及优化选型 1)地下建筑抗震设计方案: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
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地下建筑使用要求等条件进行综 合分析对比后确定。 2)地下建筑建筑布置:力求简单、对称、规则、平顺,横剖面的形 状和构造不宜沿纵向突变。 3)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应具有等强度的概念。
(四)地下建筑的场地要求 1)单建式地下建筑宜建造在密实、均匀、稳定的地基上。 2)处于软弱土、液化土或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地段时,应分析其对结
2) 结构模型的选取
I. 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地层分布均匀、规则且具有对称轴 的纵向较长的地下建筑。(反应位移法、等效水平地震 加速度法、等效侧力法)
II.空间结构分析计算模型:长宽比和高宽比均小于3及不适用平面 应变分析模型的。(土层–结构时程分析法)
III.与周围挡土结构完全分离的内部结构,可采用与地上建筑同样 的计算模型。
C. 采用土层-结构时程分析法或等效水平地震加速度法时,土、 岩石的动力特性参数可由试验确定。
(三)地下建筑抗震计算方法
无论何种计算方法,只要计算模型反映地下结构实际 受力情况,就可以选用。
地 分下 析建 方筑 法抗

波动法
以解波动方程为基础,将介质与结构作为 一个整体以求解其波动场与应力场。
以求解结构运动方程为基础,地基对结构影响作
3) 地震作用的方向
A. 水平地震作用:
① 长条形地下结构:按平面应变问题分析时,一般可仅考虑沿 结构横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② 体型复杂的地下建筑结构:同时计算结构横向和纵向的水平 地震作用。
B. 竖向地震作用:8、9度时宜计及竖向地震作用。必要时,设 防烈度为7度,也可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综合作用。
相互作用法 用等效为弹簧和阻尼器,以相互作用力的方式出
现。
各种实用的地下建筑抗震分析方法都是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发 展起来的。
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较多的是等效侧力法、等效水平地 震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和土层–结构时程分析法四种方法。
(l)等效侧力法。 A. 计算原理:将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简化为作用在结构上
(一)地下建筑的地震反应特点
➢ 在地震作用下,地下建筑振动特性主要体现在:
反应特点 地下建筑
地面建筑
说明
1 自振特性 不明显
低阶震型较明显 地下建筑结构的振动变形受周围地基土壤 的约束作用明显
2 地基震动 影响较小 有较大扰动
根据工程波动理论,地下建筑上部场地为 自由场
3 地震波入射 影响较大 影响较小 方向
的等效水平地震惯性力的作用效应,再用静力计算模型 对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的方法。 B. 水平地震力的组成: ①结构自身的惯性力; ②地震时上覆土对顶板的水平剪应力; ③地震引起的结构一侧地层的主动土压力增量。 C. 基本假定: ①结构与土体均为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 ②结构计算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 ③忽略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D. 适用条件: ①地下结构与地面建、构筑物合建,即作为上部结构的基础时; ②与围岩的重量相比,结构自身的重量较大时。

动影响大
根据震害调查,地下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点有: ①地质条件较大变化区域容易发生破坏; ②软弱土层中的地下工程地震破坏大; ③上部覆盖土层越厚,破坏越轻; ④衬砌厚度大的破坏的几率相对大; ⑤形状、刚度发生变化部位易破坏,洞口常受地震破坏; ⑥对称结构发生破坏的程度要比非对称结构轻。
(二)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及震害 1) 地下车库
构抗震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3)位于岩石中的地下建筑,其出入口通道两侧的边坡和洞口仰坡,
应依据地形、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口部结构类型,提高其抗震稳 定性。
§11.4 地下建筑的抗震计算
(一)可不进行抗震计算分析的范围 采取了抗震措施的下列地下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 7度Ⅰ、Ⅱ类场地的丙类地下建筑。 2) 8度(0.20g)Ⅰ、Ⅱ类场地时,不超过2层、体型规则的中小跨度 丙类地下建筑。 (二) 计算模型和设计参数的选取 1) 周围土层的模拟 I.应能较准确地反映周围挡土结构和内部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II.与周围挡土结构完全分离的内部结构,则可采用与地上建筑同 样的计算模型。
震害形式:主体结构与吸排气塔、楼梯间等部位的连 接处出现了混凝土的剥落和裂缝。
震害原因:主要是由于连接部位的主体结构与吸排气 塔、楼梯间的刚度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动态反应,从而在连 接处发生了相对位移。
2)过街通道
震害形式:破坏主要是与电气、空调、给水排水和防灾设备 有关的破坏。主体结构罕有破坏。
3)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 震害形式:主要为中柱破坏(地铁车站),结构主体受损相
对较小。
§11.3 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一)适用范围
① 单建式地下建筑:地下车库、过街通道、地下变电站和地 下空间综合体等;
② 附建式地下建筑:抗震性能要求通常与地面建筑一致。
(二)抗震设防目标
单建式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略高 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 1)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 I. 6、7度时不应低于四级; II.8、9度时不宜低于三级; ➢ 2)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 I. 6、7度时不宜低于三级; II.8、9度时不宜低于二级。
地下建筑随地震入射播大小及较大变化地 下结构各点的变形和应力可能发生较大
4 结构各点相 十分明显 影响不大 位差
5 与地震加速 不明显 度大小关系
衡量地震动反应 地下建筑地震反应与岩土介质在地震作用
的重要因素
下的变形或应变大小的关系密切
6 埋深变化 不明显
影响地震反应
7 土-结相互作 地基地震 自振特性影响大

结构需受土压力、地应力、地下水左右力、结

构衬砌力等作用力及其环境与地面工程不同

地震作用下振动特性与埋置地层的反应相关性

较大
地面建筑
——无围岩等介质约束,通过基础与地基连接 需考虑风、雪荷载,梁、柱、板为主要传力构件
地震作用下振动特性与地面结构材料及几何形态 相பைடு நூலகம்性大
对地下建筑来说,地震反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地基的运动 特性,结构形状的改变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