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第七章 波浪
1、 请描述波浪的多种成因,大洋波浪最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2、 比较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波高与波陡的区别 3、 什么因子影响着风浪的成长?在大洋什么位置最有可能出现波高最大的波浪? 4、 波长、周期与波速的有何关系?波浪运动与水深的关系如何? 5、 一个波高为 1.5 米的波浪与一个波高为 3.5 米的波浪相遇到,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列
四、选择题 1. 波的速度等于
a。 波高除以频率。 b。 波长除以振幅。 c。 周期除以波长。 d。 振幅除以周期。 e。 波长除以周期。 …….. 16. 开阔海盆中,只有一个节点的驻波,其波长是 a。 1/2 海盆的长度。 b。 4倍盆地的长度。 c。等于海盆的长度。 d。 两倍海盆的宽度。 e。 1/4 海盆的宽度。 答案 1. e 2. e 3. b 4. c 5. d 6. b 7. c 8. e 9. a 10. b 11. e 12. c 13. a 14. e 15. e 16. b
有潮汐涨落存在吗?为什么? 5、 平衡潮理论与动力潮理论有何不同? 6、 简述浅海潮汐与深海潮汐的不同? 7、 为什么在芬地湾中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8、 比较旋转潮流和往复性潮流的不同 9、 了解涨潮流、落潮流、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什么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海湾?又是什么
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很浅的海湾?原因是什么? 选择题 1、若在某一天的高潮时间是 3:00pm,则接下来的一天其高潮最大可能在什么时间出现? A)2:10pm B)3:10pm C)3:50pm D)4:10pm E)利用以上信息不能正确的预报第二天的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整理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整理

地球科学体系定义:以人类之家——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研究其某一部分学科不断深入,发展成新的相对独立学科。

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不断形成新的交叉、边缘学科。

如此,地球科学就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以及与地球科学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科学和测绘学。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地球表面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

广义上,大气圈对流层顶部—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30~35km;狭义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小于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可能到达的深度,陆地30m,海洋200m,所以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m,人类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场所。

许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其中部分要素而原属于地理学范畴的学科,也已分出且进一步发展成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如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水文科学等。

地质学定义: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地球的内、外圈层,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等。

由于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仍主要是研究岩石圈,此外,也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以下更深的部位,甚至也包括某些地外物质。

(固体)地球物理学定义:是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的物理性质、结构、形成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广义的地球物理学,除研究地球的固体部分外,还包括对水圈和大气圈的研究。

因为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和大气科学业已各自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于是,致力于研究地球固体部分宏观物理学现象的分支,便成为狭义的地球物理学,或直接称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定义: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也包括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大气。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1.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那些启示?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锐减,陆地资源几近枯竭,环境状况渐趋恶化。

众多的有识之士,预见到这些危机,并把目光再次投向海洋。

一些国家相继制订了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许多知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异口同声地称21世纪为“海洋科学的新世纪”。

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也更加关注海洋事务。

仅从1994年算起就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国际海洋法庭,召开“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利用大会”,“保护海洋环境国际会议”和“世界海洋和平大会”,并把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等大事。

何以如此?盖因全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几乎都可以从海洋中寻求出路。

如何将上述可能变为现实?海洋科学则是架设在它们之间的桥梁。

海洋科学在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更为辉煌的新时代。

2.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密度状态方程?3.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海洋热平衡方程(Sea thermal equilibrium equation)是指描述海洋中特定海区某一水层热收支的方程。

方程式:Qs-Qc-Qe-Qn±Qw±QA=Qt式中:Qs为海水吸收的太阳总辐射能;Qc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辐射热交换而失去的热量;Qe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蒸发热交换失去的热量;Qn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接触热交换失去的热量;Qw为该水层与垂直方向上其他水层的涡动热交换;QA为水平方向上的海洋热平流。

如方程左边各项之和大于零,Qt为正,表示给定时间内该水层收入的热量较放出的热量为大,海水的热含量增加,水温因而增高。

反之,Qt为负,表示热支出大于热收入,海水热含量减少,水温随之降低。

因此,Qt是直接体现海洋温度变化的热量要素,可用来说明给定海区的水温变化的过程。

4.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何关系?水型,斯维尔德鲁普1942年首次定义水型,其后广为引用。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主要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4. 海的主要特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2000m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引潮力复习 海洋科学导论

引潮力复习 海洋科学导论

2. 例:台湾海峡北部断面潮汐潮流特征
(1) 高潮时,潮流流速最大,流向西南 (2) 低潮时,潮流流速最小,流向东北 (3) 半潮时,潮流流速为0 (4) 福建沿岸潮差大,一般可达5米,而台湾西海岸的潮差较
小,通常只有3米左右 (5) 台湾海峡北部的潮波 系统是太平洋潮波的一个 分支在台湾海峡北部朝 西南方向沿台湾海峡传播 所形成的
cosc cosa cosb sin asinbcosC
cos cos(90 )cos(90 ) sin(90 )sin(90 )cosT cos sin sin cos cos cosT
代入潮高公式
hM
3M 2Er4 D3(cos Nhomakorabea2
1) 3
CM
C
b
A
a
c
B
北天极
T
M P
③海洋潮汐现象主要由月球产生
,其次是太阳
FV
gM E
( r )3(3cos2
D
1)
FH
3 2
gM E
( r )3 sin 2
D
B.潮汐静力理论
基本思想:
假设前提
海面为球面
地球自转
潮汐椭球
潮汐
(光滑圆球、全水、无惯 引潮力、重力作用(长轴指向月球)
性、无粘性、fc,F不考虑)
等势面:位势相等的点连成的面。从地心移动单位质量物体到某 一点,克服重力和引潮力所作的功,叫做这一点的位势,
(cos
2
1) 3
CM
3) 朔望大潮和方照小潮
太阴平衡潮最大潮差54cm 太阳平衡潮最大潮差24cm 平衡潮最大可能潮差78cm
2. 潮高的另一种形式
设某一时刻月球位于M,月赤纬,观测点P, 纬度,T为太阴时角,规定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整个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A)96% B)71% C)56% D)48% E)29%2.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二十世纪的海洋学?A、经济;B、商业及交通;C、军事目的D、好奇心3.海洋最深处其水深约比陆地最高峰约高( )A)1000m B)2284m C)5200m D)8848m4.将所有大陆移入到以下哪个大洋中,大洋尚有剩余空间?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家认为对自然世界的解释是A)是绝对和最终的真理;B)是可以最好的解释现阶段所有的观测事实。

C)是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

D)是可以被证实的且能逐渐发展成为规律。

6.关于大洋形成的年代,可信度最高、最被大家所接受的是A) 46亿年前;B)40亿年前;C)4亿年前 D)460万年前 E)400万年前7.哪个大洋最深?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地形8.以下哪个不是魏格纳用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 现代被大洋分离的两侧大陆岸线吻合;B)不同大陆的岩石层序相同;C)在现在的热带地区发现冰川的残留证据;D)化石中物种的分布;E)来自外太空的物质9.若离开大洋中脊向两侧走,则——A)洋底年龄越来越老;B)水深越来越深;C)岩石圈越来越厚;D)以上现象都可发生10.以下关于软流圈的描述,哪些答案是正确的?A)软流圈由部分地幔和部分地壳构成;B)软流圈为一高温的塑性层,向下可扩展到700km;C)软流圈温度很高,包括部分融化的岩石;D)软流圈并不是地幔的一部分;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对于大洋洋底,以现有的知识来说,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请选择所有答案A)海洋卫星对大部分洋底都还没有勘测到;B)所有的洋底都已经得到完整的测量;C)整个大洋都已经完整的勘测过很多遍;D)月球的地形勘测密度都远高于大洋洋底。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2013年最强大的《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2013年最强大的《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二章、地球系统和海底科学一、水半球、陆半球?根据陆地(海洋)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可以将地球分为陆半球(水半球)该半球内陆地占海洋占集中全球中心 极点陆半球47%(<50%)53%陆地的81%西班牙东南沿海经度0°、38°N 水半球11%89%海洋的63%新西兰东北远海经度180°、47°S 二、陆地平均高度,海洋平均深度,平均球面深度?陆地平均高度:875米海洋平均深度:3795米平均球面深度:2646米三、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海洋学意义:它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地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三继续海的分类?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由海峡与洋相连。

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内海大洋在陆地的延伸,面积小。

例如—渤海、波罗的海边缘海大陆边缘,由岛链与大洋相连。

例如—东海、日本海四、海岸带的分类?海岸带:海岸线变化的地带。

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方。

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1、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2、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3、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 。

五、大陆边缘的分类和其组成?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活动;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和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故也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

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1、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导论考研试题+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附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考研试题+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附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试题名称: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代码: 459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词4分,任选10个词,多选不加分)陆间海大陆架海峡转换断层富钴结壳热盐环流上层西边界流营养元素常量元素海洋浮游生物动物区系微型生物群落二、简答题(共50分, 每小题10分,任选5题;报考海洋化学方向者第3、4题必答))1.海洋生态类群的划分依据和主要类群。

2.什么是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特点?3.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洋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

5.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如何?6.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类主要类型?7.大洋中脊体系的主要特点?三、论述题(共60分, 任选3题;报考海洋化学方向者第3题必答)1.大陆边缘几种主要类型的构成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3.海洋污染如何防治?4.世界大洋中的五个基本水(层)团的主要特征和来源?5.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结构和功能?6.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前景?命题组长:命题组成员:2005年 12 月 12 日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 2.3.2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 2.5.4大洋沉积 -----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学基础 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学基础 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辟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辟、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啥?1)明显地依靠于直截了当的观测。

2)信息论、操纵论、系统论等办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咨询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别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间都在举行;③海洋作为一具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啥?有哪些要紧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要紧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要紧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要紧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要紧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XXX、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XXX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要紧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 2.3.2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 2.5.4大洋沉积-----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7. 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恨期)六个阶段,即Wilson旋回。

8.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积)三种物质构成。

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9.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大西洋型)、(陆缘张裂型)、(岛弧张裂型)四个类型。

10. 7 .1.2 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型。

11. 3.2.1海冰形成和类型------按结冰期过程的发展阶段冰型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状冰)、(初期冰)、(一年冰)、(老年冰)五种类型。

12.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13.天然放射性核素由(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锕系、钍系)、(宇宙射线与大气元素或其他物质作用的产物)、(海洋中不成系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三个部分组成,共49种元素。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DOC)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DOC)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

AA,大气B,生物C,地质D,太阳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

D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A,贝努利B,牛顿C,富兰克林D,拉普拉斯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A,1B,2C,3D,4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A100B150C200D2506海的水文特征:C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8,面积最大的洋是:A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9,渤海属于:B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A100B200C300D40011,中国最大的海区D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2,海冰的危害:D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14,海洋科学的分支:C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15,我国最早建立海洋学系的大学是:BA山东大学B厦门大学C青岛海洋大学D台湾大学16,洋: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洋的水文特征:BA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大;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B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C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70.1%;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D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太平洋面积最大:占地表总面积1/3,海洋表面积的1/2;太平洋深度4028米,东西最宽达半个赤道B大西洋面积占世界大洋面积1/4,平均深度3627米,海沟4个,最深9218米,洋脊横贯南北;赤道窄,分南北大西洋C印度洋面积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平均3897米,最深7450米;“入”字型洋脊:由南而北扩张速度减小D北冰洋面积最小,占世界洋面积的1/2,水深最浅,平均1200米,有人称其为北极地中海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非常小,如地中海和加勒北海B内陆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和菠罗的海等C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D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流速度大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1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度1—1000km,平均75km,;平均坡度0.1度;地壳为硅#、花岗岩构成。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整理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整理

地球科学体系定义:以人类之家——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研究其某一部分学科不断深入,发展成新的相对独立学科。

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不断形成新的交叉、边缘学科。

如此,地球科学就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以及与地球科学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科学和测绘学。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地球表面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

广义上,大气圈对流层顶部—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30~35km;狭义上,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小于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可能到达的深度,陆地30m,海洋200m,所以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m,人类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场所。

许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其中部分要素而原属于地理学范畴的学科,也已分出且进一步发展成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如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水文科学等。

地质学定义: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地球的内、外圈层,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等。

由于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仍主要是研究岩石圈,此外,也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以下更深的部位,甚至也包括某些地外物质。

(固体)地球物理学定义:是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的物理性质、结构、形成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广义的地球物理学,除研究地球的固体部分外,还包括对水圈和大气圈的研究。

因为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和大气科学业已各自发展成为独立学科,于是,致力于研究地球固体部分宏观物理学现象的分支,便成为狭义的地球物理学,或直接称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定义: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也包括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大气。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5.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他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 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
6.水文科学: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和运用这些 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7.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 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3.人类世(Anthropocene):从地质年代上看,目前所处的年代属于“全新世” (Holocene),大约已经有 11000 年的历史。许多证据都表明,在 1950 年以后的几十年中, 包括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大都市的急剧扩张、化石燃料的使用、矿山开采等在内的人 类的活动,都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50 年来,地球的风化率、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全球气温和海平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臭氧层也遭到难以修复的损坏,地球的 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切都与全新世 10000 多年来变化的趋势截然不同。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首次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他认 为,人类已经生活在新的地质时期,其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自然循环,成为地球环境变化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节 1.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是指
地球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安全运作的空间只能在此限度内。地球限度指的是引发不可逆、 突发环境变化的临界值;超过这个环境变化的临界值,将造成地球系统的不稳定,行成当 前和未来社会的风险。2009 年科学家指出 9 大地球限度: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 种灭绝或生物圈完整性的改变)、臭氧破坏、海洋酸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N、P 循环的改变)、土地系统的改变、全球淡水的使用、化学污染、悬浮微粒污染(大气中气 溶胶浓度及影响气候和生物的微粒)。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地球概观•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第四章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第五章世界大洋及中国海温盐密分布及变化•第六章大气环流•第七章大洋环流•第八章海洋中的波动•第九章潮汐•第十章海气相互作用地球上的水97.957% 在海洋中二、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广漠而有垠2)深又浅3)连通又阻隔占地球表面积70.8%,但有边平均深度4000米,最深?(陆地最高?),但地球半径6371公里。

地球上一薄层;与水平尺度比10-3量级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冰洋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关系。

11034m8848m第一章地球概观•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第五节海洋起源•第六节海洋的划分•第七节海底地形•第八节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科里奥利力–科氏力当物体相对转动系统有速度的时候,要使牛顿第二定律仍然‘适用’,除了附加以上面所说的惯性离心力外;还必须附加以另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科氏力主要特征:只作用在运动物体上。

只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北半球垂直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与物体运动速度、纬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有关。

⎪⎩⎪⎨⎧=⋅-=⋅=⇒⎪⎩⎪⎨⎧=⋅Ω-=⋅Ω=⇒⎪⎭⎪⎬⎫⋅Ω=⋅Ω-=⋅Ω-⋅Ω=Ω=⨯Ω-=00sin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sin 22z y x z y x z y x F uf F v f F F u F v F w F u F w v F f V F ϕϕϕϕϕϕϕ称其为科氏参量为科氏力一、地球结构:圈层结构外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大陆漂移说•学说提出:1912,德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

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

•观点: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泛大陆和一个泛古大洋,后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 论§1.1 海洋科学的定义属于地球科学体系——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地球科学体系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定义】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1.海洋中的(海水、营养盐、生物) 2.海底的(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 3.海口的(河口、海岸带),海面的(大气边界层)。

【学科特点】1.特殊性和复杂性 2.作为物理系统的水-汽-冰不停转变 3.作为自然系统的多层次耦合。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察 2.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方法重要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趋于综合与整体化研究。

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2 海与洋☆2.2.1 地表陆海分布(1)陆地占29.2%,海洋占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

(2)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北半球陆地占67.5%,南半球陆地占32.5%。

(3)海洋平均深度达3795m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795m ,陆地平均高度为875m ,如果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削平,地球表面将被约2646m厚的海水均匀覆盖。

2.2.2 海洋的划分——洋(主要部分)和海、海湾和海峡(附属部分)【洋】也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

占海洋总面积的90.3% ,深度一般大于2000m 平均盐度为35 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南大洋]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

全世界共有54 个海,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

平均深度2000m 以内。

按海的位置可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1、陆半球陆地约占47%,海洋占51%;水半球海洋占89%,陆地占11%。

2、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地球的平均球面深度为2646米。

3、南大洋是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是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4、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属于陆间海,渤海和波罗的海属于内海,东海和日本海属于边缘海。

5、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也称之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6、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大陆边缘和活动型大陆边缘。

稳定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类,结构上都有深邃的海沟与大洋底分界。

7、中国的渤海和黄海海底地形为大陆架,东海海底有2/3大陆架和1/3的大陆坡,南海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

8、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大西洋大洋中脊位居中央,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印度洋大洋中脊大致位于中央呈“入”字型展布;太平洋大洋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

9、海底的矿物资源主要有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10、海水的盐度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1902年基于化学方法的首次定义、1969年的电导盐度定义、1978年的实用盐度定义。

实用盐标PSS78采用了浓度为32.4356‰的氯化钾溶液作为电导标准。

11、海水的比热容约为3.89×103J.kg-1.℃-1在所有固体和液态物质中是名列前茅的。

海水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当其为负值时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海水收缩;海水压缩系数小,所以在动力海洋学中为了简化求解常把海水看作不可压缩的流体;海水在绝热下沉时温度升高,绝热上升时温度降低;位温就是指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当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

12、海水的冰点是盐度的函数,随着盐度的增大冰点下降。

13、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其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一般海水密度在1020-1030千克每立方米,目前使用密度超量表示海水密度,使它与历史上使用的条件密度在数值上一致,保持了资料使用的连续性。

14、海冰的形成通常比纯水冰困难,其盐度一般为3-7,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前海水的盐度、冻结的速度和冰龄等,结冰时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海冰的盐度要大。

海冰由冰晶、卤汁和气泡组成,因此其抗压性要比纯水冰差。

15、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子有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蒸发或凝结潜热以及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

海面有效回辐射是热量主要支出部分,其大小与海面水温、海上的水汽含量和云的特征有关;其次是蒸发,有利于蒸发的条件是水汽的铅直梯度大、海面水温高于气温以及海面风大等。

16、影响水平衡的因子有蒸发、降大陆径流、结冰与融冰等。

大洋的表面盐度分布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的分布十分相似,在副热带海域由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最大,所以盐度最高,表层盐度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的双峰分布。

盐度的铅直分布比较复杂,与表层以下海水的来源有关。

17、整个世界大洋的水温,太平洋平均3.7℃,大西洋4.0℃,印度洋3.8℃;大洋表层水温在-2℃~30℃,太平洋平均为19.1℃,大西洋为16.9℃,印度洋为17.0℃。

大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水温最高在7°N,最低在极圈附近。

在铅直方向上水温一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上层暖水和下层冷水之间存在温跃层,即在不太厚的水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

18、大洋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温跃层处对应会出现密度跃层。

19、水团是指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20、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大小成反比,与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与海水的混合、大洋环流等有关。

其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含量最高,中层较低,深层又逐渐增加。

21、海水呈弱碱性,PH值平均8.1,主要受温度、盐度和压力以及生物因素的影响。

水平分布一般近岸低,外海高;垂直分布上,表层高,深层低;季节分布上一般夏季高,冬季低。

22、海水的营养盐主要是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其在铅直分布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800-1000米达到最大值,硅酸盐的含量一般会随深度一直增大。

23、海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面上的风力驱动,一种是海水的温盐变化即海水密度的变化。

海流的流向是指去向,流速单位通常是米每秒和海里每小时。

24、埃克曼无限深海的表层风海流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向右侧45°,南半球偏于风向左侧45°,随深度增加北半球流向右偏(南半球左偏),流速减小,到摩擦深度流向与表层流向相反,流速只有表层流速的4.3%。

浅海风海流的流向与风向的偏角小于45°,在近岸甚至与风向几乎一致。

25、无限深海漂流的海水体积运输在北半球与风矢量垂直且指向右方,在南半球相反。

26、地转流是当海水的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海水的稳定流动;风海流是当湍流切应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海水的稳定流动。

27、在大洋上的海流主要是风海流,海面上的大气环流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近海主要是潮流,其成因是引潮力的作用。

28、地转流可分为密度流和倾斜流,前者是内压场引起的,后者是外压场引起的。

背流而立,在北半球,右侧等压面高,左侧等压面低,南半球相反。

29、海流可根据温度分为暖流和冷流。

暖流是指水温高于它所经海域水温的海流,即流经冷海区的海流,一般指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海流;冷流则相反。

30、北半球的主要表层海流系统为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高纬度为逆时针环流;南半球的低纬度为逆时针环流,高纬度为西风漂流。

31、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引起的海流即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都是自东向西流动,和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动)一样都是中性流,而且是最强大的中性流;盛行西风带产生的海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动。

32、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西边界流为黑潮,是太平洋最强大的暖流,从菲律宾以东洋面流经日本东南部转向东流动,其东边界为加利福尼亚海流,是一冷流性质的海流;中高纬度的西边界流为亲潮,是太平洋上最强的冷流,其东边界为阿拉斯加海流,是一暖流性质的海流。

33、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流,其次是黑潮,最强大的寒流是拉布拉多海流,其次是亲潮。

34、风海流的体积运输的副效应是产生了上升流,上升流伴随着低温水和营养盐,往往能成为较好的渔场,如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

35、北印度洋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夏季为东流,冬季为西流。

36、海浪主要是指风浪、涌浪和近岸浪。

风浪是在风的作用之下海面波动状态,即无风不起浪就是指风浪,其成长主要由风速、风时和风区决定;涌浪是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即无风三尺浪就是指涌浪,所以它是台风或风暴来临前的征兆。

波浪传播至浅水及近岸时为近岸浪,其波长变小,波速变慢,波向发生折射趋向与等深线垂直(使得海湾处波向线辐散,海岬处波向线辐聚),波高增大,波浪破碎(波陡大于1/7时)等37、小振幅重力波深水波的水质点运动轨迹为圆,其直径等于波高,浅水波的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深水波的传播速度与波长和周期有关,浅水波的传播速度只与水深有关。

38、内波是发生在两层密度不同的海水界面处的波动,其传播速度比表面波慢得多,振幅约为表面波的30倍(相同能量激发的情况下),上下两层海水水平运动方向相反。

39、波浪的浪高即波高是指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振幅是波高的一半,波长是指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波高与波长之比即为波陡。

40、潮汐现象时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41、月球引潮力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

月球的铅直引潮力是太阳铅直引潮力的2.17倍。

42、平衡潮理论在考虑了引潮力后的海面变成了椭球形即称之为潮汐椭球,其长轴恒指向月球。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的表面相对于椭球形的海面运动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而形成潮汐。

43、朔望之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所引起的潮汐椭球其长轴方向比较靠近,形成朔望大潮;上、下弦之时,月球和太阳所引起的潮汐椭球其长轴相互正交,两潮相互抵消,形成方照小潮。

44、平衡潮的潮高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可能潮差为78厘米,这一数值与实际大洋的潮差相近。

45、用八分算潮法计算海区或港口的潮时:高潮时=0.8×[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低潮时=0.8×[农历日期-1(或-16)]+低潮间隙二个高潮之间或二个低潮之间的潮时差为1224,若为正规半日潮,则高低潮之间潮时差为0612。

农历日期和高潮间隙或低潮间隙是已知的。

农历是上半月公式中为-1,若为下半月-16。

46、动力潮理论认为对于海水运动来说,只有水平引潮力才是重要的,铅直引潮力不重要。

用动力潮理论解释了潮波在特殊海区中的传播情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