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所以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及饮食习惯外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理,目前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他汀类药物,其现代药理研究及大规模的临床跟踪试验已经证实其有效性。

但由于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在具体应用时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衰弱,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加之老年患者往往一身多病,服用多种药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在此种情况下,开发中医药的宝库,从中寻求有效地治疗方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发挥中医优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病的特点,系统研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发掘出有效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实现在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对多种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作用,将成为中医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之一。

研究目的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系统研究阐述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选取切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机的方药,用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验证加味黄芪生脉饮治疗预防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验证所阐述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正确性,最终将有效方药作为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加以应用,达到预防治疗保健的综合作用。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的异常,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影响。

2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粥样板块的影响,研究其对粥样斑块的直接影响。

3通过临床观察,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研究其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人群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3949例体检客户为样本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及分析,应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观察检测结果。

结果应用欧姆龙科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后,≥70岁人群无创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最高,21~29岁baPWV值最低,且随着年龄升高,baPWV值上升,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1处阻塞左侧22例,右侧22例。

结论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应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效果显著,可以检测出健康人群是否患有动脉粥样化,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健康体检;应用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49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增加,不健康饮食习惯加上缺少运动锻炼导致很多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了解证明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1-3],本院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诊断仪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检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健康体检中心3949例健康体检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17例,女1732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8.7±12.7)岁。

每位研究对象病史以及症状表现均由诊断医师确认,其无用药治疗的疾病以及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疾病,均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无吸烟史。

1. 2 检测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对体检人群进行检测。

利用ba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检测:嘱检测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分别放置于左右两侧上臂肱动脉、脚踝动脉最明显的地方,记录测定结果。

并用酶促法检测当天空腹血脂、血糖、血尿、肌酐等生化指标。

1. 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对象当天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结果。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

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动脉硬化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动脉硬化程度的设备,它主要通过测量动脉内血流速度和动脉壁的弹性来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其原理主要包括超声波测量和血流动力学两个方面。

首先,动脉硬化检测仪利用超声波技术来测量动脉内血流速度。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它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在不同组织之间发生反射。

动脉硬化检测仪通过超声探头将超声波发送到人体动脉内,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根据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频率变化,动脉硬化检测仪可以计算出血流速度,从而判断动脉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其次,动脉硬化检测仪还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来测量动脉壁的弹性。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了血液的黏度、流速、流量等参数。

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壁变得僵硬,失去原有的弹性。

动脉硬化检测仪通过测量动脉内血流的黏度和流速,结合人体的生理参数,可以计算出动脉壁的弹性系数,从而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综合来看,动脉硬化检测仪的原理主要包括超声波测量和血流动力学两个方面。

通过测量动脉内血流速度和动脉壁的弹性,动脉硬化检测仪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临床应用中,动脉硬化检测仪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动脉硬化检测仪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测量和血流动力学原理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医疗设备。

其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脉硬化检测仪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鉴别诊断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鉴别心 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检测结 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血管情况和 疾病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
疗措施。
监测治疗效果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实时监测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评估治疗效果
ABI可以评估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
治疗方案。
03
指导生活方式
ABI可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的方面
标准化测量方法
目前ABI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全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以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估年轻人的风险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高危人群 的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结合其他指标
AB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之一,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如血脂、血糖等综合评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AI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例如,通 过治疗降低AI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诊断心血管疾病
辅助诊断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诊断心血管 疾病,特别是对于早期无症状的患者。
VS
区分类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动脉 硬化的类型,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 硬化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及意义
2023-11-10
• 动脉硬化指数简介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意义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未来展望 • 总结

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析

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析

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的灵敏性、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室检查的162例门诊、住院、体检的患者,男68例,女94例,这些患者因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动脉血管正常或无明显变化的有16例,动脉硬化阳性有146例,占总数90.12%。

结论: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准确率高,灵敏性高,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检测仪V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88-02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1]。

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特别加上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营养过剩、抽烟、缺少运动、压力过大等等,使动脉硬化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动脉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等。

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无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故不能引起广泛重视[2]。

因此,能否早期准确简便的发现动脉硬化,然后进行早期预防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本科室检查的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出的动脉硬化的阳性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室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的阳性患者162例,同时在我院B超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检查为研究对象,患者来自住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有的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或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无症状者,其中男68例,女94例,年龄在40~87(60±27)岁。

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

产品技术特点:双层袖带
用欧姆龙最新血压測定技术、 可以非常快捷地测出更高精度的ABI值
250
200
Y=0.94X+7.5 R=0.98 P<0.0001
150
100
5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Systolic pressure by 多普勒
(mmHg)
产品技术特点:高精度ABI测定
■ Oscillometric訊息 ■
Cuff的脉搏訊息 Sensor Cuff 的脉搏訊息
获取清楚的Oscillometric訊息
若無获取到Sensor Cuff 的脉搏訊息 則無法取得正確的的血壓值
36
产品技术特点:四肢同时测定 四肢血压的同时測定,所以ABI值精度更高
•血压经常变动。 •只有同时測定四肢的血 压, ABI值精度才能高。
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率明显上升 。
ABI 测量对象
Fontaine 分级
发冷 麻痹
间歇性跛行
等级 I 静息时疼痛 III
II IV
溃疡、坏疽
ABI和死亡率
对1492 例女性前瞻性随访, 年龄>65 岁,5.5%的ABI<0.9 (18%有间歇性跛行; 82%无症状)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2006年ACC/AHA 推荐ABI为PAD筛查诊断工具
2006 ACC论坛ABI部分摘要 在流行病学调查、血管实验室检查和诊室中,测量ABI能可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客观的标准。 ABI提供的关于患者预后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合和存活。 ABI可用于筛查下肢动脉疾病或监测治疗措施的疗效。 与下肢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证实了ABI作为下肢动脉疾病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颈动脉硬化评估中的应用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颈动脉硬化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动脉硬化可发生于任何动脉,多数见于大动脉和中动脉的内中膜。

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动脉壁弹性降低、厚度增加及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器官缺血性病变;动脉内的斑块破裂,可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栓的不断发展,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最终造成心、脑、肾等组织的损害。

动脉硬化的诊断方法有多种,早期诊断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现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的评估,极速脉搏波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记录脉搏波传导过程并准确计算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最终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型超声技术。

本文简要概述脉搏波技术评估动脉硬化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初步阐述极速脉搏波评价技术在临床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1脉搏波与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1.1脉搏波传导速度脉搏波的产生是由于心脏周期性舒缩导致心室壁振动并传递至主动脉根部及全身动脉系统,其能促进血流沿血管腔传导,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是一种生物物理特征参数,可以间接反应血管壁的弹性情况[1]。

这种生理波起始于收缩期峰值压力,对应于血液通过主动脉产生的压力,由于动脉壁具有弹性,局部压力增大导致主动脉半径局部增大。

通过分析这种波的特性,如它的速度或形状,可以检测动脉僵硬度等情况。

PWV 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创评估主动脉硬度的方法,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显著相关[2-3],并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的流行病学和疗效评价的评估[4]。

动脉损害致形态学发生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通常在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即已出现。

研究显示PWV 越快,动脉僵硬度越高,动脉弹性越差[5]。

常用的PWV 技术有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femoral pulse wavevelocity ,cfPWV )、颈-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 ,cbPWV )、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radial pulse wave velocity ,crPWV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o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等,上述方法可以进行脉搏波的测定。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动脉硬化检测数据应用检测草位I 检测日Uh 2016年02月26日08时5,分42砂武汉康司令健康管理中心动脉硬化检测报告单ID:065 性别:男性身高:“1cm体重指数(BMI) : 28.9诊断结论:中度动脉硬化。

建议:针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对心脏、脑、颈动脉、血脂等状况做进一步专科检查 ,配合相应药物干预,改善饮食结构,戒烟酒,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对动脉弹性变化实施动态监测。

•・医生釜名:右上臂血压收缩舒张117 70平均脉压92 47右脚踝血压收缩舒张17191半均脉压12280左上官血压收缩舒张11866平均脉压8452左脚踝血压收缩舒张13377平均脉压10356脉搏波传导速度趙势图心功能心字(HR)74外周PB力(SVR)1 ・ 23 —u •/<毎搏心愉出・(SV)82.24 -毎分心■出*(8)6. 04在心(ET)0. 43 S趾臂指数右TBI:左TBI:健康人群參考值SV>50mLC0>4L/minSVR <1.5mmHg. s/mLTBIM0.6▼动脉硬化指数(ASI): 174 t58%iFtt »»iMMH•O "0变硬▼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IE*T50%小动脉顺应性拒数(C2): 3正第T25%100QwiWIOO踝習指数(ABI)四肢血压200 400 600 W0 1000 1200 1400 1600 1300 2000 2200 2400 2100 2W0 JOOO 3200 MOO 3400 3800 5右趾左趾收缩收缩逐渐变谀<r«(»■左ABI: 1.13 ▼右ABI:1.45 亍"阻基度变大100△。

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测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测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我 院 神 经 内科 2 0 0 9年 1月 ~ l 2月 共 收 治 34脑 梗 死 7
患者. 均达 到 l 9 年 全 国 第 四届 脑 血管 会 议 制 定 的标 准∞ . 95 ] 头 部 MR 或 头 部 C 已经 证 实 。脑梗 死 组 中有 2 l 男性 . I T 0 例 1 3 女性 ; 龄 4 ~8 岁 . 均 年 龄 6 . 岁 。将 同期 门诊 7 例 年 6 4 平 53 进行 健 康查 体 的 l 3 作 为健 康 对 照组 . 中 6 l例 其 O名 男 性 . 3 5
医学影像学杂志21 00年第 2 卷第 l 塑 O 】
! 篁

a d mi a M R a gig a h . Op i z t n f ma i g ea b 0 n l n o rp y tmia i o i g n d ly o t y a t ma ig t e d t c in o o t a tma e ila rv li i me b u o t h e e t fc n r s t r r i a n n o a
图像。 参 考 文献 :
[ ] 宋 金 松 . 玉清 . 杰 敏 , 三维 增 强磁 共 振 帆 管 造 影 [] 中 1 刘 朱 等. j.
华 放 射学 杂 志 , 9 9 3 : 0 — 6 5 1 9 .3 6 2 0 .
teara[] h ot J .Railg ,19 , 0 :1 9 14 doo y 7 2 3 0 — 1 . 9 石 汪 Dc — A [ ] 徐 田勇 , 风 祥 , 乎 .等.透视 触 发 法 3 E MR 在 肾 动 脉 5 血管 病 变 中 的 应 用 [ ] J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0 ,1 : 8 — 09 82 9

动脉硬化检测ppt课件

动脉硬化检测ppt课件

05
动脉硬化检测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积极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和骑自行车,以增强心血 管健康。
戒烟限酒
戒烟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重要措 施,限制酒精摄入也有助于降 低患病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 反围,避免肥 胖和超重。
肢体、视网膜等。
02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
01
02
03
无创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 的检测方法,通过高频声 波来观察动脉的内部结构 ,不需要侵入性操作。
便捷易行
超声检测技术操作简单, 易于实施,可以在短时间 内完成,适合大规模筛查 。
局限性
超声检测技术受限于操作 者的技术水平和声波传播 的特性,对于某些位置的 动脉可能难以准确检测。
动脉硬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 心电图、超声和CT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并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动脉硬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技术手段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将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如使用更加精确的成像技术、无创检测方法等,提高检 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发展
动脉硬化检测将更加依赖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对动脉硬化风险的精准 评估和预测。
血。
动脉硬化对人体的影响
心血管方面,动脉硬化可能 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
病。
动脉硬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包括心血管、脑血
管、肾脏等器官。
01
02
03
脑血管方面,动脉硬化可能 导致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等
疾病。
肾脏方面,动脉硬化可能导 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对值衡量动脉僵硬。

2、PWV(功能)不影响ABI,但ABI(结构)影响PWV
3、PWV偏低3因素①硝酸酯②心功能↓③血管阻塞
【知识点】
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弹力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厚度、硬度,失去收缩功能
2、肾脏病: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上长石头)——血管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
3、动脉硬化:从脂质点至动脉粥样斑块,每一步改变大约需要10年
【动脉硬化放缓指南】
1、有氧运动
2、充足睡眠(熬夜会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3、低胆固醇饮食
4、避免情绪激动(SNS↑)
5、药物
【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手紧握30秒,放开,20秒才恢复,提示动脉硬化
【聚焦高血压报道:重要发现】
尽管降低SBP/DBP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降压是硬道理),但其重要性要次于减少动脉僵
硬度和脉搏波反射,以及随后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这一目标。

减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最有效的药物是A+C(效果高于A+其它类)
脉搏波反射的改变是由远端动脉和小动脉床产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导语在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活动时疼痛、跛行、甚至坏疽等,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的标准、技术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标准1.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它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内血流情况。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要特别关注下肢动脉的管腔直径、管壁厚度、血流速度和血流特性等指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

2. 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峰值速度是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根据不同的病变程度,其血流峰值速度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超声检查中,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流峰值速度,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患者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闭塞等异常情况。

3. 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血管腔内的情况。

通过血管内超声,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壁的情况,包括斑块形成、狭窄程度以及存在的血栓等,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与临床应用1. 技术要求在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需要熟练操作超声仪器,准确地获取患者下肢血管的各项指标。

医生需要对超声图像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诊断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

另外,由于下肢动脉较长且深层,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有一双稳定的手和丰富的经验,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临床应用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迅速明确患者下肢动脉的病变情况,并据此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
2.外周动脉血管僵硬度值左侧轻度增高, 右侧中度增高
六、PWV/ABI的检测的适用人群
年满20周岁以上; 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
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 肥胖、冠心病和脑卒中者; 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长期吸烟者、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 张或精神压力大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 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健康体检者
QOL下降/猝死 溃疡、坏疽
(一)动脉硬化检测仪优点
无创性 检测速度快 准确灵敏 操作便捷 可重复性 检测费用低廉
(二)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baPWV容易受血压的影响而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被检查者穿着紧身衣,袜子口较紧等 袖带绑的松紧度不当 袖带上的箭头指示点未置于肱动脉及踝动脉的搏动处 上下肢袖带位置颠倒 心电夹板左右位置颠倒 录入信息有误(身高与体重颠倒、年龄等) 以上任何一条均能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性及血液的密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其大小是
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数值愈大,表
示血管壁愈硬。因此PWV可以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
化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增大反映大动
脉和中动脉血管僵硬度的经典指标,是预测心脑
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因素之一。在没有发
展为高血压之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之中,就
心衰、高血压)目前患者人数约为2.3亿,每10个成年
人中就有2个人是血管病患者。而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
病约有350万人,占总死亡率的41%。

血管壁病变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动脉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临床研究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临床研究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临床研究章志玲;刘秋玲;王云霞;吴志婷;葛郁芝【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其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以及硝酸甘油对ABI和baPWV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713例,女性287例,年龄(69.51±15.18)岁,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患者双侧baPWV和ABI.其中150例疑为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54例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①baPWV与高血压直接相关(OR =6.528,95%CI=3.137 ~12.763,P<0.05),与吸烟(OR=6.446,95%CI=2.411~17.235)、高脂血症(OR =4.694,95%CI=2.200~10.014)、性别(男性)(OR =3.100,95%CI=1.106~8.687)和冠心病(OR=1.795,95%0=1.020~3.894)密切相关(P<0.05).随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②baPWV在评估冠心病中的价值: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baPWV> 1700 cm/s,敏感性83.33%、准确性84.00%,Kappa值0.61.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aPWV 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aPWV、吸烟史、脉压相关(P<0.05);随着baPWV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增加.④含服硝酸甘油对baPWV与ABI的影响: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baPWV值均减小(P<0.01),baPWV变化与用药前的收缩压和年龄呈正相关.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ABI值均减小(P<0.01),ABI 的变化与用药前心率呈负相关,与用药后的心率呈正相关.结论①baPWV值可能是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②硝酸甘油可改善ABI和baPWV测量值,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动脉硬化;踝臂血压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硝酸甘油【作者】章志玲;刘秋玲;王云霞;吴志婷;葛郁芝【作者单位】330006 南昌市,江西省人民医院干心血管一科;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用来检测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373例中老年人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分析

373例中老年人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分析
和麻醉师 ,必要时输血 。 3 微创小 切 口全髋 关节置 换术可 以减少 疼痛 和输血量 ,由于切 1 . 4 : 3 较小 ,手 术 瘢痕 较小 ,术 后 的护理 和功 能锻 炼方 便 ,患者 术后恢 复 快 、易 接受 、可 以早期活动 、缩短护理 和康复 时间 ,使 出院时有 良好 的状态 。
【] K n o EKeg , t r R , 1 oa hpat ols 2 en nR , g iM We J moe Se a. tl i r rpat t T h y
t o g mi m l v s e ne o r i l p r c [ .B n h u ha n al i ai t ir ugc po hJ J o e r i yn v a r s aa a ]
少心 、脑血管病 的发病率 ,对 于延长 公众的生命健 康有着十分 重要的 意义 Ⅲ 。应用 近几年 面世的动 脉硬化检 测仪 可检 测作为 评估动 脉硬化
20年 l 09 2月至 2 1 年 1 00 2月共对 33 7 例个 体进行了检测 ,其 中健
康体 检者男 18例 ,女 5例 ;患者组男 12 ,女 9 例 。受检者年 0 7 1例 6
会[. J 中国矫 形外 科杂 志, 0, () 9 —9. ] 2 81 7: 54 7 0 4 6
3 3 中老 年人 动脉 硬化检测的 临床分析 7例
刘 学娟 张 兆 国
( 1中国人民解放 军海 军机关 门诊部 ,北京 10 4 ;2北京 四季青 医院 ,北京 1 0 9 ) 08 1 0 0 7
Am,0 43 ()19 1 9 2 0 ,51:1 —2 .
[】 王黎 明 , 超 , 7 桂鉴 张吴 伟, 微创 双 切 口全髋 关节 置 换术 的初 步 等.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何清波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21)11
【摘要】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5)何清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在医学实践中,需根据某一对象的多项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将该对象归入到某一类别中去,这就是判别分析所要解决的问...
【总页数】3页(P484-486)
【关键词】脉象图;中医诊法;动脉硬化
【作者】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何清波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35;R241.19
【相关文献】
1.脉象图频域指标判别分析及其应用 [J], 张镜人;俞际春
2.脉象与脉图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J], 岳沛平
3.动脉硬化患者脉象图频域指标单因素分析 [J], 杨天权;俞际春
4.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和临床应用(一) [J], 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
孙瑾;何清波
5.脉象图诊断冠心病判别方程的临床应用 [J], 杨天权;张曼韵;陈丽英;孙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
动脉硬化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
血管阻塞: 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硬化: 主要原因为血管壁弹性纤维老化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

广大临床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以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动脉弹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

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

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
ABI的測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流行病学调查、血管实验室检查和诊室中,测量ABI能可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客观的标准。

ABI提供的关于患者预后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合和存活。

ABI 可用于筛查下肢动脉疾病或监测治疗措施的疗效。

与下肢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证实了ABI 作为下肢动脉疾病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研究证实,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

2006AHA发布的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10.8%。

由此可见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ABI指数作为一个临床上的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手段,与金标准下肢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进行比较,它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都是95%以上。

根据异常ABI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提示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其他临床特征
通常认为ABI值在0.41~0.90时,血流轻到中度减少;脚踝最高血压(Systolic)
上臂最高血压(采用左右最高值)ABI normal range0.9- 1.3
ABI < 0.9 有动脉阻塞之可能性
ABI <0.8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0.5<ABI <0.8 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
ABI <0.5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
ABI≤0.40时,血流严重减少
踝臂指数和心血管风险
年满65周岁以上;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者;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及A型性格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健康体检者
PWV值升高的指导意见
轻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20-30%
(1)预防性控制:戒烟酒、控制体重、多做户外活动、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等
(2)建议其它检查进一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及血管超声、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
(3)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PWV
中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30%~50%
(1)血管弹性的改变明显,强硬度明显增高,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体格检查(2)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PWV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或提示治疗方案的整改。

重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50%以上一般提示有血管系统可查见的器质性病变,需及时就医
尽管目前研究证实多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如左心室肥厚、蛋白尿等的改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些指标提示已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人们需要更加早期的标志物来预测心血管事件。

血管硬度测定可能是反应血管壁损伤的早期指标之一,无创性动脉僵硬度检查有利于从根本上发现血管壁功能病变
小结
作为综合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PWV、ABI检测具有无创性、简捷、时间短、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逐渐被推广应用于临床,并且在常规体检、社区普查工件和高危人群中,对血管早期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