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华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受教育者本身来看,目前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子女,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社会心理,职业意识,审美水平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怕苦怕累,盲目追求,自理能力差,缺乏同情心等,素质发展不全面。语文教学应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优化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克服弱点,完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如在教学《人民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老山界》,《长征》等记叙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迹的课文时,结合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的镜头片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其坚强勇敢的意志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夏》,《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感;在分析《“友邦惊诧”论》等一些讽刺性较强的议论文时,可制作一些诸如漫画等幻灯片,使学生便于理解与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1、科学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因为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不能有一点一滴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三)语文课件的使用原则
1、注意构造新型教学模式,反对“换汤不换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要注意教学实际效果,反对“杀鸡用牛刀”。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的益处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过去,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应付考试,为追求升学率,高分数造成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管的局面,导致教学方法刻板,学生负担过重,费时多效果差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语文教师已开始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如此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最适合不过了。因为语文学科不仅自身具备语言、文学的知识系统,还广泛涉及数、理、化、史、地、政、生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这一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只凭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采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形象深刻地感知学习内容,领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之各方面的素质均衡发展。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着的传统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4、艺术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和获得所希望的成果时才能是成功的。
这就要求你制作的课件不仅内容正确、实用,而且还要构图清晰匀称、色彩逼真、排列适当、手法上不单纯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因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课件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总之,从目前课件制作的实际来看,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也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二)语文课件的制作原则
3、交互性的原则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处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控制,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潍坊新华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组谭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可是,在评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质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剥夺了学生对于文本本身的再创造能力?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告别那“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了吗?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究竟有没有整合的必要?应该如何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呢?这些都无疑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现阶段急于解决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典范的作品,这些作品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自己反映的对象去描述,阐发,论证。有的作品还常常涉及到历史,地理,典制,民俗,器物等。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等作品,篇幅较长,内容广泛,思想意义深刻。有些说明文,介绍科技知识,自然现象,古代建筑等,科学知识丰富,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诸如以上这些内容,教学任务是多重性的,尽管教师讲得很多,有的知识讲得很细,但是,要达到培养全方位技能和全面素质的要求,仍是有困难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若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再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情境,唤起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受到启发和教育。
2、实用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因为在建构主义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还要从教学对象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Hale Waihona Puke Baidu课件有实用价值。因为实用性强的课件有省时、快捷、方便高效的功能。
那么另一类由语文教师自己开发的软件又如何呢?费时、耗力且不说,从已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上看,由于计算机编程人员对学科缺少了解,脚本又不容易说清楚,有些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但不大明白计算机能做什么,所以软件脚本就不会比传统教学有很大突破。即使不存在上述障碍,由于新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师囿于传统习惯与观念的影响,对课件的认识还不深,因此,课件制作或旧瓶装新酒,仅停留在教案+板书+资料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缺少说服力,课件在质量上也很难有所突破。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说明文,教师教起来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也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兴趣浓厚,如《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而赛宫》等等,如果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如,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叙述的描绘来逐字逐句的分析,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是乏味而又抽象的。如果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超时空地把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桃花源记》一课时,把课文中描写的桃花源美景用课件展示,学生边看图,边结合教师的讲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当透彻,由于有幻灯片作辅助,复述课文时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课件质量差强人意,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协商、合作、讨论也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但学生和教师都抱怨自己患了“失语症”,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确,面对这样一个涵盖了教案、板书、教材的“全能”课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有人戏称:学生在课件中漫游,教师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只有电脑忙忙碌碌,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这就是说我们制作的课件,首先应该做到课件的内容检索方便。即你需要课件的哪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其次是控制速度,分步提示。即要求你制作的课件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速度可快可慢,内容可分解也可连续播放,按照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分步提示,引导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交互性还表现为自动批阅试题。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给学生出的思考题,能在计算机上立即得到批阅,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增加学习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通过我们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费时颇多,有时遇到一些复杂的文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发生障碍,如果恰当地运用课件把文章的纲要或主要情节显示出来,教师再加以启发引导,就会顺利地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学生思路也会拓宽。现代教育技术的再现性又可以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如分析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示百草园的新鲜有趣的生活画面,展示三味书屋的布置阵设,及单调乏味的束缚学生思维的私塾生活,二者对照鲜明,有力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这样由此及彼,促使学生去联想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从中启迪心智,拓宽想象空间,增加思维的广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学水平,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语文课堂的原则
(一)对语文课件现状的反思
纵观语文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著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
1、科学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因为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不能有一点一滴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三)语文课件的使用原则
1、注意构造新型教学模式,反对“换汤不换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要注意教学实际效果,反对“杀鸡用牛刀”。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的益处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过去,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应付考试,为追求升学率,高分数造成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管的局面,导致教学方法刻板,学生负担过重,费时多效果差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语文教师已开始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如此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最适合不过了。因为语文学科不仅自身具备语言、文学的知识系统,还广泛涉及数、理、化、史、地、政、生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通过这一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只凭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采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形象深刻地感知学习内容,领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之各方面的素质均衡发展。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着的传统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4、艺术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和获得所希望的成果时才能是成功的。
这就要求你制作的课件不仅内容正确、实用,而且还要构图清晰匀称、色彩逼真、排列适当、手法上不单纯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因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课件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总之,从目前课件制作的实际来看,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也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二)语文课件的制作原则
3、交互性的原则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处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控制,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潍坊新华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组谭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可是,在评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质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剥夺了学生对于文本本身的再创造能力?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告别那“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了吗?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究竟有没有整合的必要?应该如何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呢?这些都无疑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现阶段急于解决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典范的作品,这些作品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自己反映的对象去描述,阐发,论证。有的作品还常常涉及到历史,地理,典制,民俗,器物等。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等作品,篇幅较长,内容广泛,思想意义深刻。有些说明文,介绍科技知识,自然现象,古代建筑等,科学知识丰富,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诸如以上这些内容,教学任务是多重性的,尽管教师讲得很多,有的知识讲得很细,但是,要达到培养全方位技能和全面素质的要求,仍是有困难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若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再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情境,唤起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受到启发和教育。
2、实用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因为在建构主义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还要从教学对象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Hale Waihona Puke Baidu课件有实用价值。因为实用性强的课件有省时、快捷、方便高效的功能。
那么另一类由语文教师自己开发的软件又如何呢?费时、耗力且不说,从已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上看,由于计算机编程人员对学科缺少了解,脚本又不容易说清楚,有些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但不大明白计算机能做什么,所以软件脚本就不会比传统教学有很大突破。即使不存在上述障碍,由于新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师囿于传统习惯与观念的影响,对课件的认识还不深,因此,课件制作或旧瓶装新酒,仅停留在教案+板书+资料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缺少说服力,课件在质量上也很难有所突破。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说明文,教师教起来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也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兴趣浓厚,如《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而赛宫》等等,如果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如,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叙述的描绘来逐字逐句的分析,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是乏味而又抽象的。如果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超时空地把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教《桃花源记》一课时,把课文中描写的桃花源美景用课件展示,学生边看图,边结合教师的讲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当透彻,由于有幻灯片作辅助,复述课文时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课件质量差强人意,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协商、合作、讨论也热热闹闹地进行着,但学生和教师都抱怨自己患了“失语症”,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确,面对这样一个涵盖了教案、板书、教材的“全能”课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有人戏称:学生在课件中漫游,教师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只有电脑忙忙碌碌,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这就是说我们制作的课件,首先应该做到课件的内容检索方便。即你需要课件的哪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其次是控制速度,分步提示。即要求你制作的课件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速度可快可慢,内容可分解也可连续播放,按照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分步提示,引导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交互性还表现为自动批阅试题。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给学生出的思考题,能在计算机上立即得到批阅,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增加学习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通过我们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费时颇多,有时遇到一些复杂的文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发生障碍,如果恰当地运用课件把文章的纲要或主要情节显示出来,教师再加以启发引导,就会顺利地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学生思路也会拓宽。现代教育技术的再现性又可以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如分析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示百草园的新鲜有趣的生活画面,展示三味书屋的布置阵设,及单调乏味的束缚学生思维的私塾生活,二者对照鲜明,有力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这样由此及彼,促使学生去联想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从中启迪心智,拓宽想象空间,增加思维的广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学水平,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语文课堂的原则
(一)对语文课件现状的反思
纵观语文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著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