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PPT【89页】
一、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 为人类死亡的第1或第2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 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1%
12.3%
二、肿瘤治疗方式
•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热疗、冷冻、激光
• 化学治疗
• 生物治疗
新辅助化疗 辅助性化疗 根治性化疗
fraction,
GF):按指数进行分
分裂增殖的细胞(大部分药物作用对象)
裂增殖的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 血液性毒性时剂量调整
静脉用CF2小时达峰浓度,维持2小时。
GF值越大,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一般早期肿 及时停药
使用顺铂≥50mg/d,水化液体2000-3000ml/d
瘤F值大,药物疗效较好。 与细胞中DNA或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基团起烷化反应 (即取代这些基团上的氢离子),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 分子靶向治疗 姑息性化疗
• 内分泌治疗 抢救性化疗
• 基因治疗
化疗
特殊管理的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由护师复核。
注射发疱性药物前,应先抽回血,给药速度为5ml/分钟,每给2ml左右液体应抽回血一次,以确定针头位置未变,并反复询问病人有无
• 根治性化疗(curative 疼痛或烧灼感
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功能低下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 心功能不良、 严重感染者
四、化疗停药标准
• 呕吐频繁,影响进食或电解质平衡 • 腹泻超过每日5次或出现血性腹泻 • WBC<3.0*109/L 或 BPC<60*109/L • 心肌损害 • 中毒性肝炎 • 中毒性肾炎 • 化学性肺炎或肺纤维变
第二部分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 为人类死亡的第1或第2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 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1%
12.3%
二、肿瘤治疗方式
•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热疗、冷冻、激光
• 化学治疗
• 生物治疗
新辅助化疗 辅助性化疗 根治性化疗
fraction,
GF):按指数进行分
分裂增殖的细胞(大部分药物作用对象)
裂增殖的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 血液性毒性时剂量调整
静脉用CF2小时达峰浓度,维持2小时。
GF值越大,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一般早期肿 及时停药
使用顺铂≥50mg/d,水化液体2000-3000ml/d
瘤F值大,药物疗效较好。 与细胞中DNA或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基团起烷化反应 (即取代这些基团上的氢离子),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 分子靶向治疗 姑息性化疗
• 内分泌治疗 抢救性化疗
• 基因治疗
化疗
特殊管理的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由护师复核。
注射发疱性药物前,应先抽回血,给药速度为5ml/分钟,每给2ml左右液体应抽回血一次,以确定针头位置未变,并反复询问病人有无
• 根治性化疗(curative 疼痛或烧灼感
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功能低下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 心功能不良、 严重感染者
四、化疗停药标准
• 呕吐频繁,影响进食或电解质平衡 • 腹泻超过每日5次或出现血性腹泻 • WBC<3.0*109/L 或 BPC<60*109/L • 心肌损害 • 中毒性肝炎 • 中毒性肾炎 • 化学性肺炎或肺纤维变
第二部分
抗恶性肿瘤药(new)详解ppt课件
▪ 4、侵袭性:到处播种、开花、结果、生根—
—转移。致死的主要原因
-
5
癌症发生的原因
▪ 有关: ▪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细菌病毒感染等 ▪ 2、体内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平衡失调 ▪ 作用人体基因——造成人体基因结构或
功能上错乱,DNA损害——激活原癌基因、 灭活抑制基因——凋亡调节基因、修复基因 ——转化
5、肿瘤的发生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丧失的
结果。
-
11
治疗
▪ 手术 ▪ 放疗(70%) ▪ 化疗 ▪ 生物治疗
-
12
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 根本原因。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 手术、放疗及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体 的免疫力,使肿瘤更易于转移复发。生物反 应调节剂则通过调节机体生物反应,增强细 胞对机体抗癌机制的敏感性,或通过增强机 体固有的能力去抵御肿瘤,对常规疗法难以 解决的转移和复发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对机 体无明显损伤和毒副作用。
-
14
生物治疗(80年代以后) 1、生物反应调节剂; 2、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 3、重组的细胞因子; 4、过继转移的免疫细胞 5、肿瘤疫苗; 6、基因治疗:两种形式 7、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剂:肿瘤的生长需要大
呈的血和氧的供应——断粮、饿死。
-
15
2、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由可以制造这种抗体的免疫细胞与癌
-
13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种类很多,引起广泛
重视的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 介素Ⅱ、抗肿瘤核酸疫苗、血管生成抑制 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增强及免疫 调节剂和某些特异性抗体等。这些生物反 应调节剂有的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有的 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的 免疫杀伤功能;有的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 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第章治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G0 期:静止期。一部分细胞处于 G0 期,对各类药物 均不敏感。肿瘤复发的根源。
Synthesis of cellular components for mitosis
Mitosi s 2% G2
19%
THE CELL CYCLE
Differentiat ion
M
G0
G1
40%
Replication of DNA genome
二、合理用药
3.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疗法) 生物反应调节剂遵循零级动力学规 律。一定的免疫活性细胞或中间物质消灭一定 数量的肿瘤细胞。 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只能在残存肿 瘤细胞数量很少条件下发挥作用,多作为辅助 手段。 积极寻找能促进、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 使治疗水平达到107~8,提高治愈率。 干扰素、白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
硫鸟嘌
G1期特 门冬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
(三)作用特点 NSA: ( 1 )作用起效快,作用强,能迅速杀死癌细胞; ( 2 )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杀伤能力随剂量 增加而成倍增加;在影响疗效的浓度( C )和 时限(T)关系中,C是主要因素; (3)宜静脉一次性大剂量给药(静脉推注); (4)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大。
良性肿瘤 脂肪瘤 鳞状细胞癌 肉瘤:间叶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恶性肿瘤 细胞瘤 恶性黑色素瘤 习惯用法:白血病 霍奇 母细胞瘤:幼稚组织肿瘤 神经母 一 般称为××瘤 癌:上皮组织肿瘤
瘤肿
恶性××瘤:不宜用上述
Tab
Differences between tumor and cancer
良性 恶性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组 织形态差别大 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 较快
组织分化程度 核分裂 生长速度
抗恶性肿瘤药-pptppt课件
▪ 广谱,对睾丸癌,卵巢癌,膀胱癌疗效明显。也用 于头,颈部癌,宫颈癌,肺癌等。
▪ 主要是恶心,呕吐,可引起明显肾功能不良,卡铂 少有肾毒性。骨髓抑制作用弱,偶尔影响听力。
▪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第三代铂化合物
▪ 抗瘤活性高,广。用于卵巢癌,胃癌、黑色素瘤等 。
▪ 无肾毒性、无严重听力损害,有外周感觉神经异常 。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定义: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 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又称癌症。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使1/3未转移早期病人治愈。 化学治疗:对某些如绒癌,急淋,恶淋,睾丸肿瘤 ,选择性差。 免疫治疗:疫苗,细胞介导,白介素-2,干扰素α。 基因治疗:
➢基因重组 →定向导入; ➢阻断有害基因信息表达; ➢抗血管生长基因治疗(血管抑素,内皮抑素)。
▪ p.o.吸收好,10~50% 24小时内尿排,t1/22~3h 。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久用:肺纤维化、闭经、睾 丸萎缩。
▪ 顺铂(cisplatin) 又称顺氯氨帕。
▪ 卡铂(carboplatin) 顺铂同系物,毒性小, 用于不能耐受顺铂者。
▪ 将氯解离后,二价铂与DNA链上碱基交叉联结→抑 制DNA合成。可杀灭各期细胞。
▪ 不良反应:WBC↓,血小板↓,恶心,呕吐,口腔炎 ,胃炎等。偶见脱发和严重皮肤毒性。
▪ [相互作用]放射治疗后用本药→放射部位皮肤红斑 ,坏死,称“放射召回”皮肤反应。
中医中药治疗
▪ 抗肿瘤药物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细胞增殖动力学:
▪ 增殖周期为:
▪ G1—DNA合成前期; ▪ S —DNA合成期; ▪ G2—DNA合成后期; ▪ M —分裂期; ▪ G0—静止期细胞(复发根源)。
▪ 主要是恶心,呕吐,可引起明显肾功能不良,卡铂 少有肾毒性。骨髓抑制作用弱,偶尔影响听力。
▪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第三代铂化合物
▪ 抗瘤活性高,广。用于卵巢癌,胃癌、黑色素瘤等 。
▪ 无肾毒性、无严重听力损害,有外周感觉神经异常 。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定义: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 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又称癌症。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使1/3未转移早期病人治愈。 化学治疗:对某些如绒癌,急淋,恶淋,睾丸肿瘤 ,选择性差。 免疫治疗:疫苗,细胞介导,白介素-2,干扰素α。 基因治疗:
➢基因重组 →定向导入; ➢阻断有害基因信息表达; ➢抗血管生长基因治疗(血管抑素,内皮抑素)。
▪ p.o.吸收好,10~50% 24小时内尿排,t1/22~3h 。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久用:肺纤维化、闭经、睾 丸萎缩。
▪ 顺铂(cisplatin) 又称顺氯氨帕。
▪ 卡铂(carboplatin) 顺铂同系物,毒性小, 用于不能耐受顺铂者。
▪ 将氯解离后,二价铂与DNA链上碱基交叉联结→抑 制DNA合成。可杀灭各期细胞。
▪ 不良反应:WBC↓,血小板↓,恶心,呕吐,口腔炎 ,胃炎等。偶见脱发和严重皮肤毒性。
▪ [相互作用]放射治疗后用本药→放射部位皮肤红斑 ,坏死,称“放射召回”皮肤反应。
中医中药治疗
▪ 抗肿瘤药物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细胞增殖动力学:
▪ 增殖周期为:
▪ G1—DNA合成前期; ▪ S —DNA合成期; ▪ G2—DNA合成后期; ▪ M —分裂期; ▪ G0—静止期细胞(复发根源)。
抗肿瘤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将达到400万。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
3
肿瘤化疗里程碑
1. 1946年Gilman和Philips用氮芥来治疗淋巴瘤(
化疗开端)
2. 1957年Amold合成了环磷酰胺, Duschinsky
合成了氟尿嘧啶
3. 70年代初进入临床的顺铂和阿霉素
抑制、死亡
11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肼类等
12
一、氮芥类(双β-氯乙胺)
(一)结构
分类:P182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S
R
H
N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芥子气
载体部分
C
H
C
H
C
l
2
2
N
C
H
C
H
C
l
2
2
烷基化部分
载体部分: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N上电子云密度高,烷化能力
强 ,毒性 大
16
(三)结构改造
目的:提高选择性,降低毒性
CH2CH2Cl
1、N上引入O
CH3 N
HCl
CH2CH2Cl
2、R为芳环
H
O
O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
3
肿瘤化疗里程碑
1. 1946年Gilman和Philips用氮芥来治疗淋巴瘤(
化疗开端)
2. 1957年Amold合成了环磷酰胺, Duschinsky
合成了氟尿嘧啶
3. 70年代初进入临床的顺铂和阿霉素
抑制、死亡
11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肼类等
12
一、氮芥类(双β-氯乙胺)
(一)结构
分类:P182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S
R
H
N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芥子气
载体部分
C
H
C
H
C
l
2
2
N
C
H
C
H
C
l
2
2
烷基化部分
载体部分: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N上电子云密度高,烷化能力
强 ,毒性 大
16
(三)结构改造
目的:提高选择性,降低毒性
CH2CH2Cl
1、N上引入O
CH3 N
HCl
CH2CH2Cl
2、R为芳环
H
O
O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
1
恶性肿瘤
(Cancer, malignant tumor,
neoplasm)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 病,已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的第二大死因。
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等
2
治疗方法
1. 化学治疗:全身给药、局部动脉内给药、半身化疗、靶向治疗;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电磁辐射钴60等;粒子辐射-中子放射等; 4. γ -刀 (伽玛刀 ):即立体定向放射,将201个钴60同位素放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某一增殖期细胞有杀伤作用。 • 作用于S期的药物: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喋呤、巯 基嘌呤、5-FU、溶癌呤等。 • 作用于M期的药物: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
7
细胞周期及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
靶点
CCSA 长春碱类 紫杉碱类
CCSA,周期特异性药物 ; CCNS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肿瘤细胞中进一步分解为活性产物磷酰胺 氮芥,与DNA发生烷化交叉联结,影响DNA30
环磷酰胺
【临床应用】 •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
癌、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等 都有效; • 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 排斥反应。
31
环磷酰胺
?根据作用靶位不同分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抗嘧啶药氟尿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抗嘌呤药巯嘌呤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dna聚合酶抑制剂阿糖胞苷第二节细胞毒类抗肿瘤药13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与二氢叶酸相似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继而抑制s期dna合成也可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
1
恶性肿瘤
(Cancer, malignant tumor,
neoplasm)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 病,已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的第二大死因。
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等
2
治疗方法
1. 化学治疗:全身给药、局部动脉内给药、半身化疗、靶向治疗;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电磁辐射钴60等;粒子辐射-中子放射等; 4. γ -刀 (伽玛刀 ):即立体定向放射,将201个钴60同位素放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某一增殖期细胞有杀伤作用。 • 作用于S期的药物: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喋呤、巯 基嘌呤、5-FU、溶癌呤等。 • 作用于M期的药物: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
7
细胞周期及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
靶点
CCSA 长春碱类 紫杉碱类
CCSA,周期特异性药物 ; CCNS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肿瘤细胞中进一步分解为活性产物磷酰胺 氮芥,与DNA发生烷化交叉联结,影响DNA30
环磷酰胺
【临床应用】 •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
癌、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等 都有效; • 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 排斥反应。
31
环磷酰胺
?根据作用靶位不同分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抗嘧啶药氟尿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抗嘌呤药巯嘌呤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dna聚合酶抑制剂阿糖胞苷第二节细胞毒类抗肿瘤药13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与二氢叶酸相似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继而抑制s期dna合成也可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
药理学 抗恶性肿瘤药抗恶性肿瘤药药理学基础护理课件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恶心和呕吐
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 呕吐,这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不
良反应。
腹泻和便秘
部分抗恶性肿瘤药可能导致腹泻或 便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功能异常
长期使用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对肝 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
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
抗恶性肿瘤药物对骨髓有抑制作 用,可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影响免疫功能。
血小板减少
部分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导致血 小板数量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贫血
长期使用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引 起贫血,导致乏力、头晕等症状
。
心脏毒性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某些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 常,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部分抗恶性肿瘤药物可能引起心肌缺 血,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控制药物剂量、加强营养支持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于已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停药、减量、对症 治疗等。
04
抗恶性肿瘤药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每种抗恶性肿瘤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期进行选择。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和康复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
联合治疗策略
化学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利用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并降低毒 副作用。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
通过放疗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提高免疫治疗的疗 效。
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
将局部的手术、放疗与全身的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控制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第十六节---抗肿瘤药ppt课件
第十六章 抗肿瘤药
第十六章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 三类:
烷化剂 抗代谢抗肿瘤药 其它抗肿瘤药
第一节 烷化剂
结构类型 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构效关系
结构类型
氮芥类
乙烯亚胺类 磺酸酯类 卤代多元醇类
一/二、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定义
常用药物
主要用途
载体 烷化基 部分 部分 因载体R结构不 同又可分为不同的氮芥
OH
N
F
HO N
(16-12)
本品水溶液与溴试液作用,可使溴液颜色消失。与 氢氧化钡溶液作用,生成紫色沉淀。
(三)用途
为抗肿瘤药。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 性葡萄胎疗效显著;对消化道癌(胃癌 、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 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 膀胱癌等也有一定疗效。是治疗实体肿 瘤的首选药。
(四)贮存
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盐酸阿糖胞苷
(一)结构
NH2. HCl
N ON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2OH OH
OH
(二)性质及应用
本品分子结构中具有氮苷键,其水溶液 极不稳定,易水解失效。 应用:常制成粉针供临床使用。
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第二节 其它类型抗肿瘤药
其它类型抗肿瘤药物常用的有:
应用:应用:鉴别。将本品与无水碳酸钠加热熔融后 ,冷却,加水溶解,过滤,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显氯 化物与磷酸盐的鉴别反应。
(三)用途
为抗肿瘤药 (四)贮存
应遮光,密封(供口服用)或严封(供注射用),在 30℃以下保存。
三、构效关系
烷化剂能与核酸及酶以共价键结合,干扰其功能而发 挥抗肿瘤作用。由于结构类型不同,抗肿瘤作用机制 不同,构效关系也不相同,本节仅介绍氮芥类。
第十六章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 三类:
烷化剂 抗代谢抗肿瘤药 其它抗肿瘤药
第一节 烷化剂
结构类型 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构效关系
结构类型
氮芥类
乙烯亚胺类 磺酸酯类 卤代多元醇类
一/二、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定义
常用药物
主要用途
载体 烷化基 部分 部分 因载体R结构不 同又可分为不同的氮芥
OH
N
F
HO N
(16-12)
本品水溶液与溴试液作用,可使溴液颜色消失。与 氢氧化钡溶液作用,生成紫色沉淀。
(三)用途
为抗肿瘤药。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 性葡萄胎疗效显著;对消化道癌(胃癌 、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 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 膀胱癌等也有一定疗效。是治疗实体肿 瘤的首选药。
(四)贮存
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盐酸阿糖胞苷
(一)结构
NH2. HCl
N ON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2OH OH
OH
(二)性质及应用
本品分子结构中具有氮苷键,其水溶液 极不稳定,易水解失效。 应用:常制成粉针供临床使用。
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第二节 其它类型抗肿瘤药
其它类型抗肿瘤药物常用的有:
应用:应用:鉴别。将本品与无水碳酸钠加热熔融后 ,冷却,加水溶解,过滤,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显氯 化物与磷酸盐的鉴别反应。
(三)用途
为抗肿瘤药 (四)贮存
应遮光,密封(供口服用)或严封(供注射用),在 30℃以下保存。
三、构效关系
烷化剂能与核酸及酶以共价键结合,干扰其功能而发 挥抗肿瘤作用。由于结构类型不同,抗肿瘤作用机制 不同,构效关系也不相同,本节仅介绍氮芥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殖细胞群 ▪ 非增殖细胞群 ▪ 无增殖能力细胞群:此类细胞已进入老化即
将死亡,与药物治疗关系不大
1.增殖细胞群 是指正处于不断按指数分裂增殖 的细胞,它们对肿瘤的生长、复发、播散和转 移起决定性作用。它们在全部肿瘤细胞中所占 的比率称为肿瘤的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 GF)。
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结构与叶酸相似,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减少四氢 叶酸的生成,阻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主 要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 消化道症状等。
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 (5-FU)
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滞DNA的合成;或掺入 RNA分子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及功能。主要用于 各种实体瘤,如胃肠道的癌症、乳腺癌、卵巢癌、 头颈部癌。
(4)分裂期(M期):约占细胞周期的1/20, 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该期内RNA合 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含有二倍的 DNA,分裂成二个G1期子细胞。每个子细胞 可立即进入下一细胞周期,或进入非增殖状态 ,即G0期(静止期)。
2.非增殖细胞群G0期(静止期):细胞不进行分 裂,对药物不敏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到第二 次分裂完成时止,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 。分 以下四个时期:
(1)DNA合成前期(G1期):指从上一次细 胞 分 裂 结 束 到 开 始 合 成 DNA 之 前 的 这 段 时 期 。
(2)DNA合成期(S期):主要合成DNA,同 时也合成RNA和蛋白质。
(3)有丝分裂前期(G2期):为DNA合成结束 后的一段间期,此期内RAN和蛋白质继续合成 。
第49章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 见病、多发病。近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死 于癌症的约有430万人,我国每年死亡 癌症患者约有100万人。
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 ▪ 放射疗法 ▪ 化学疗法
▪ 化疗药物在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 位。
▪ 其他疗法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根据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特点分 为三个细胞群:
▪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三尖杉酯碱
▪ 影响氨基酸供应:L-门冬酰胺酶
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如雌激素、孕激 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嘌呤合成
6-巯嘌呤、6-硫鸟嘌呤 抑制嘌呤合成 抑制核苷酸转变
嘧啶合成 核苷酸
甲氨蝶呤 抑制嘌呤合成 抑制dTMP合成
脱氧核苷酸
阿糖胞苷
抑制DNA聚合酶
DNA
2、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SA):
此类药物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包括GO 期的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主要包括:
(1)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
(2)抗癌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 、柔红霉素等
(3)其他:如顺铂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及 其分类
胃肠道毒性,可致 血性腹泻,骨髓毒 性等也较明显。
巯嘌呤
竞争性抑制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阻碍核酸合成。 胃肠道毒性和骨髓
mercaptopurine 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抑制等。
(6-MP)
阿糖胞苷 cytarabine
(Ara-c)
羟基脲 hydroxyurea
(HU)
抑制DNA多聚酶,影响DNA合成,或掺入DNA分子 骨髓抑制和胃肠道 干扰其复制。对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效果 毒等。 较好。
三尖杉酯碱 抑制蛋白质合成
L-门冬酰胺酶 使门冬酰胺脱氨 抑制蛋白质合成
RNA(rRNA、 mRNA、核蛋白体)
蛋白质
5-氟尿嘧啶 抑制dTMP合成
博来霉素
损伤DNA,阻碍修复
烷化剂、顺铂、 丝裂霉素
与DNA交叉联结
柔红霉素、依托泊苷 抑制拓扑异构酶II 抑制DNA合成
放线菌素D 嵌入DNA 抑制RNA合成
抗恶性肿瘤药分二类
根据:增殖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1、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 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抗
代谢药,对S期细胞的作用显著,为S期特异性 药物; ▪ 长春碱、长春新碱、紫杉醇作用于微管蛋白的 药物,主要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为M 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如烷化剂、丝裂霉素C、顺铂等可与 DNA交叉联结;博来霉素靠产生自由基 破坏DNA结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 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衍生物。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如放线 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如长春碱类、紫杉醇
长春碱类 抑制微管聚合
酶
微管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 2. 消化道反应 3. 脱发 4. 不育、致畸 5. 免疫抑制 6. 其他:心、肝
、肾毒性等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甲氨蝶呤(MTX)
▪ 作用机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高亲 和力,可竞争性地与DHFR结合,阻止FH2还原 成FH4,使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从头 合成中断,产生细胞毒作用。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根据其干 扰核酸合成的环节不同,可进一步分为:
(1)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 呤、硫鸟嘌呤等。
(2)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 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3)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 蝶呤。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5)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 对绒膜癌有效,与5-Fu合用可长期缓解 ▪ 高剂量加甲酰四氢叶酸治疗骨肉瘤 ▪
▪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毒性。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 抑制DNA的合成。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黑 色素瘤的治疗。能使肿瘤细胞集中于G1期,可作为 同步化药物以提高肿瘤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
主要为骨髓抑制。
甲氨蝶呤(MTX)
▪ 临床应用:
▪ 用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儿童疗效较好,若与长春新 碱、强的松、巯嘌呤合用,90%可完全缓解
将死亡,与药物治疗关系不大
1.增殖细胞群 是指正处于不断按指数分裂增殖 的细胞,它们对肿瘤的生长、复发、播散和转 移起决定性作用。它们在全部肿瘤细胞中所占 的比率称为肿瘤的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 GF)。
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结构与叶酸相似,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减少四氢 叶酸的生成,阻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主 要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 消化道症状等。
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 (5-FU)
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滞DNA的合成;或掺入 RNA分子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及功能。主要用于 各种实体瘤,如胃肠道的癌症、乳腺癌、卵巢癌、 头颈部癌。
(4)分裂期(M期):约占细胞周期的1/20, 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该期内RNA合 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含有二倍的 DNA,分裂成二个G1期子细胞。每个子细胞 可立即进入下一细胞周期,或进入非增殖状态 ,即G0期(静止期)。
2.非增殖细胞群G0期(静止期):细胞不进行分 裂,对药物不敏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到第二 次分裂完成时止,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 。分 以下四个时期:
(1)DNA合成前期(G1期):指从上一次细 胞 分 裂 结 束 到 开 始 合 成 DNA 之 前 的 这 段 时 期 。
(2)DNA合成期(S期):主要合成DNA,同 时也合成RNA和蛋白质。
(3)有丝分裂前期(G2期):为DNA合成结束 后的一段间期,此期内RAN和蛋白质继续合成 。
第49章 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 见病、多发病。近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死 于癌症的约有430万人,我国每年死亡 癌症患者约有100万人。
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 ▪ 放射疗法 ▪ 化学疗法
▪ 化疗药物在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 位。
▪ 其他疗法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根据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特点分 为三个细胞群:
▪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三尖杉酯碱
▪ 影响氨基酸供应:L-门冬酰胺酶
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如雌激素、孕激 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嘌呤合成
6-巯嘌呤、6-硫鸟嘌呤 抑制嘌呤合成 抑制核苷酸转变
嘧啶合成 核苷酸
甲氨蝶呤 抑制嘌呤合成 抑制dTMP合成
脱氧核苷酸
阿糖胞苷
抑制DNA聚合酶
DNA
2、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SA):
此类药物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包括GO 期的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主要包括:
(1)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
(2)抗癌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 、柔红霉素等
(3)其他:如顺铂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及 其分类
胃肠道毒性,可致 血性腹泻,骨髓毒 性等也较明显。
巯嘌呤
竞争性抑制腺苷酸和鸟苷酸的合成,阻碍核酸合成。 胃肠道毒性和骨髓
mercaptopurine 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抑制等。
(6-MP)
阿糖胞苷 cytarabine
(Ara-c)
羟基脲 hydroxyurea
(HU)
抑制DNA多聚酶,影响DNA合成,或掺入DNA分子 骨髓抑制和胃肠道 干扰其复制。对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效果 毒等。 较好。
三尖杉酯碱 抑制蛋白质合成
L-门冬酰胺酶 使门冬酰胺脱氨 抑制蛋白质合成
RNA(rRNA、 mRNA、核蛋白体)
蛋白质
5-氟尿嘧啶 抑制dTMP合成
博来霉素
损伤DNA,阻碍修复
烷化剂、顺铂、 丝裂霉素
与DNA交叉联结
柔红霉素、依托泊苷 抑制拓扑异构酶II 抑制DNA合成
放线菌素D 嵌入DNA 抑制RNA合成
抗恶性肿瘤药分二类
根据:增殖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1、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 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抗
代谢药,对S期细胞的作用显著,为S期特异性 药物; ▪ 长春碱、长春新碱、紫杉醇作用于微管蛋白的 药物,主要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为M 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如烷化剂、丝裂霉素C、顺铂等可与 DNA交叉联结;博来霉素靠产生自由基 破坏DNA结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 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衍生物。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如放线 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如长春碱类、紫杉醇
长春碱类 抑制微管聚合
酶
微管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 2. 消化道反应 3. 脱发 4. 不育、致畸 5. 免疫抑制 6. 其他:心、肝
、肾毒性等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甲氨蝶呤(MTX)
▪ 作用机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高亲 和力,可竞争性地与DHFR结合,阻止FH2还原 成FH4,使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从头 合成中断,产生细胞毒作用。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根据其干 扰核酸合成的环节不同,可进一步分为:
(1)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 呤、硫鸟嘌呤等。
(2)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 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3)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 蝶呤。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5)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 对绒膜癌有效,与5-Fu合用可长期缓解 ▪ 高剂量加甲酰四氢叶酸治疗骨肉瘤 ▪
▪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毒性。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 抑制DNA的合成。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黑 色素瘤的治疗。能使肿瘤细胞集中于G1期,可作为 同步化药物以提高肿瘤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
主要为骨髓抑制。
甲氨蝶呤(MTX)
▪ 临床应用:
▪ 用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儿童疗效较好,若与长春新 碱、强的松、巯嘌呤合用,90%可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