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师:XXX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和大家研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即有目的地阅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上册教材都编排了一个特殊单元,就是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是“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是“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六年级上册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解读这个单元之前,我想和大家讲一讲阅读策略。什么是阅读策略呢?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有许多种,比如预测策略、提问策略、连结策略、批注策略、统整策略等等。统编教材选择了四种阅读策略,六年级安排的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我们如何理解有目的地阅读呢?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一般情况下,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重复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第三单元单元导语页,以杨绛先生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人文主题。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一句是阅读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下面的一句是习作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这两条线进行编排设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的着力点要打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上。
从目录中就可以知道本单元第一部分是三篇课文教学,其中《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是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略读课文,第二部分是一个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最后一部分
是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共计三个部分。
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教学
第一篇精读课:《竹节人》是范锡林笔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生动自然的文字介绍了自己儿时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的经历,更分享了偶然间发现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趣事。围绕单元阅读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作者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阅读任务,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样读《竹节人》这篇课文:三个任务分别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通过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一课教学,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阅读任务开展。可以先请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然后尝试着去完成这个任务。完成后,请学生总结自己刚才是怎样完成这一阅读任务的,采取了哪些阅读方法,将好的阅读的方法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最后结合课后的“学习伙伴交流”,再来看一看,原来别的小伙伴还有这样的方法,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读,我以后也这样读。这样看来,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正文和课后思考练习题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前后照应。
这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课后思考练习题中学习伙伴交流这部分不要直接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经验的前提下,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同学交流了自己的体会的基础上,再和书中的小伙伴进行一次阅读的交流和互动。
第二篇精读课:《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前和《竹节人》一样,都有一个阅读提示,目的是呈现阅读任务。这篇课文的阅读任务是: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阅读任务,编者以一个读者的角度,通过6个旁批的方式,详细的呈现了阅读者的阅读思维过程,提示出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比如浏览、圈画关键词句、细读重要部分,发现哪部分与任务不相关就大致浏览一下,不逐字逐句的读等。这些阅读方法都是为了完成阅读提示中的阅读任务。
课后第一题和《竹节人》的课后练习题是一样的,就是交流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采取的阅读方法。这个阅读任务完成了,紧接着教材第二题又提出了新的阅读任务:“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1.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呢?
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
这样的设计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巩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要素。
第三篇略读课:《故宫博物院》是由4种截然不同语言风格的材料构成的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可以看作是一篇游览故宫的解说词,材料二介绍太和殿的修复历史。材料三是参观故宫的游览路线,材料四是故宫全貌平面示意图。这篇课文与前两篇课文不同,没有旁批,也没有课后思考练习题。主要是请学生带着上两篇课文学到的“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自主地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实践。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给出了两个阅读任务,一是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二是为家人介绍景点。看学生基于这两个真实的任务怎样去开展阅读,在真实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策略,根据自己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的阅读。
这篇课文也是对学生如何阅读非连续文本的一次指导。下学期进入六年级学习的学生,原来使用的长春版实验教材,没有接触过非连续文本阅读。而来连续几年的毕业考试中,都有非连续文本阅读试题。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非连续文本阅读。
二、习作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_____让生活更美好。首先要基于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然后围绕这一单元习作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为此,我给出下面的思维导图作为本次习作提示,可供大家参考。
三、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本单元交流平台是和前面的阅读要素和课文一一对应的。即梳理和总结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再次提醒学生三点:
(1)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目的要明确)
(2)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采取好的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3)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方法。(首先想为什么要读,再想用什么方法读)
2.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是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这是一个片段练习,主要让学生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适当的加入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以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丰盈人物形象,烘托场面气氛,然后用写的形式将习得的细节描写方法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