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资料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编辑本段]背景自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败亡和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已晋身为工业大国。
1757年,英国消灭莫卧儿帝国,将印度纳入殖民统治,是为英属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73年取得印度专卖权,大量生产鸦片,运送到加尔各答的仓库等待输出。
英国政府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开始对华贸易之时,并不支持贩卖鸦片,认为有损国家的体面。
1833年8月23日,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国枢密院下令废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的贸易专利权和垄断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班被驻华商务总监取代。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律劳卑勋爵为首任驻广州商务总监,并任命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后一任大班德庇时(又译戴维斯、爹核士、大卫斯)及G·B·罗拔臣爵士为副手。
英国方面已训令律劳卑可作武力行动,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劳卑成为商务总监不久,就从澳门乘船,打算硬闯广州进驻,结果与两广总督卢坤发生冲突。
卢坤下令将律劳卑等人驱逐回澳门,律劳卑退回澳门不久就病亡,德庇时成为第二任驻华商务总监。
由于清朝政府不许在陆地上买卖鸦片,也不准将鸦片存于澳门,于是英商就把鸦片仓库设在船上,名为“趸船”,停泊在伶仃洋至台湾的周边海域,让走私鸦片者接货立券,凭券使可在广州取钱,当时,加尔各答的英国人报纸如此报道[编辑本段]全国禁烟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
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虎门即为其中之一。
虎门销烟的故事始于1847年,当时英国商船在虎门附近水域非法贩卖鸦片,而中国官方则严禁鸦片的贩卖。
中国广东巡抚林则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禁鸦片,并在虎门设立了海关,以严格查禁鸦片的走私。
然而,英国商人却置之不理,继续私自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商人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他下令在虎门设立了禁烟牌坊,并发布了“禁烟令”,宣布对走私鸦片的严厉打击。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英国商人的侵犯,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坚定地执行禁烟令,严厉打击鸦片走私活动。
中国的这一坚定立场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禁烟令,展开了一场全民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爱国热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虎门销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抵御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外敌侵略和不公正待遇时,我们应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守正义和良知,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外敌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代史——虎门销烟

销毁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 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 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 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 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 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 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 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 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 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 徙,以避其毒也。”
收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 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 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 茶叶五斤。 缴烟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 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 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 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 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 (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 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 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39年6月3 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 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 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后来由中华民国 政府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林则徐虎门销烟简介(谢二中)

林则徐虎门销烟简介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今年是虎门销烟172周年,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珍爱生命,禁绝毒品,收获幸福美好的人生。
谢家集区第二中学宣。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
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
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
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
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
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
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
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
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背后涉及到中国的烟草贸易、外国势力以及中国社会的反抗情绪。
在19世纪末,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动荡。
当时,中国
政府对于烟草贸易实行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烟草贸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
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在中国市场上获取更大的利润。
于是,一些外国烟草商人开始从东南亚地区走私烟草到中国,绕过中国政府的
赋税。
虎门镇,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成为了这个非法贸易的主要节点。
当地居民利用他们的熟悉地理环境和渔民身份,帮助外国烟草商人进行走私活动。
然而,这种走私行为逐渐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1894年,中国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并指派了一位叫李鸿章的官员负责阻止虎门销烟。
李鸿章通过派遣军队和设立防线的方式,严厉打击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
随着中国政府的努力,虎门销烟的活动逐渐减少。
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人们开始认识到外国
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并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注入了新的力量,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反侵略的运动中。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
团结和勇敢。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外来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抵制外国商品的壮举,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
在英、法等国的推动下,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价的洋烟,对当时中国的烟草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也导致了中国烟农生活的严重困难。
虎门作为当时南方的一个烟区,烟农们深受洋烟影响。
他们意识到,外国烟草的流入将进一步冲击中国烟草产业,威胁到自己的生计。
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抵制外国烟草的运动,即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运动从小范围逐渐扩大,最终成为遍及广东乃至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运动。
在全国范围内,人们集体烧毁了大量外国烟草,并且刻有“抗洋烟”的石碑立于各地。
这一壮举激励了整个中国人民,成为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标志。
虎门销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抵制洋烟,更在于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抵御外敌的决心。
这场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守卫自己的文化和利益。
这段历史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道路,抵制外来商品的冲击。
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本国产业,使自己的国民经济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不受外来侵略的干扰。
其次,虎门销烟运动也告诫我们要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
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外敌,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民族文化,骄傲自豪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不让外国文化侵略我们的内心。
最后,虎门销烟还对我们提出了爱国的呼唤。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用行动诠释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来侵略的无尽力量,也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发扬虎门销烟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这件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英国帝国主义国家通过非法贩卖鸦片赚取大量财富,这使得中国社会深受其害。
而虎门销烟则是在中国政府加强管制措施的情况下,克服外力制约的勇气和行动力的一项反霸权举措。
1840年后,中国一系列的战争和条约,使得中国不断削弱和丧失主权,加上出现内部战乱,导致中国社会陷入困境。
当时,外国列强通过非法贩卖鸦片赚取巨额财富,而中国政府则对此采取矫枉过正的手段,禁止鸦片的销售和吸食。
谁知这项措施只是压制了鸦片问题,却又因为外力的干预和压力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中国政府的一再压制下,鸦片贸易一度受到牵制,但是外国列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便开始寻找跨国越境的贩卖途径,这也导致了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
发生虎门销烟事件的时间是在1859年的10月10日,当时英国商人在中国边境的广东虎门镇,试图运入价值6.43万银元的鸦片,但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封锁的措施,导致英国商人无法顺利通过关卡,货物被拦截。
英国商人们对此十分愤怒,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对英国的侮辱和践踏,同时也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削弱了他们的商业利益。
于是,他们召集了外国商人和侵略者,联合发动袭击,致使中国海军受到重创,许多部队士兵惨死,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
中国在虎门销烟事件后,十分愤怒,并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反击措施。
当时左宗棠率领的福建水师,向敌人发动了阻击,大胜敌人,歼敌将领10余人,战功显赫。
他日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下无常。
昔人谓西域为塞外,如今怎么变作塞尔裹在自家门口不能自顾了呢?当然是一个烟社在那里,敢于违令感义,轻敌重然,趁着良机揭竿而起了。
”虎门销烟事件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更是中国人民和政府团结抗外侵的典范。
通过这件事情,中国人民表达了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不屈不挠和抗争精神,同时也坚定了民族意识和尊严。
历经磨难的中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和团结,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英雄。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着国家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事件。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混乱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威胁中国政府,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包括要求中国向英国输出大量的鸦片。
在这种背景下,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伟大抗争。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虎门,当时的虎门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也是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
1841年6月3日,广东巡抚林则徐率先在虎门沿海发起了一场抗英斗争,他下令销毁了大量鸦片,并以此为号召,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抵制鸦片,共同抗击外国侵略。
这一举动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抗争浪潮。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面旗帜,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在这场抗英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于任何外国侵略者的意志。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典范,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它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国家的危险所在,认识到了国家的软弱所在。
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国家的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场抗英斗争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强大的开始。
虎门销烟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和强大,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珍爱国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是指中 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 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 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 史事件。此事后来成 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导火线,《南京条约 》也是那次战争时清 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 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 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 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 为打击毒品的历 史事件。虎门销 烟开始的6月3日 ,民国时被定为 不放假的禁烟节 ,而销烟结束翌 日即6月26日也正 好是国际禁毒日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是一篇讲述中国近代史中著名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故事发生在18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
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听闻大量鸦片走私流入中国,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他深感责任重大,立即下令彻查禁烟。
在调查中,林则徐发现英国等外国商人为谋取暴利,不顾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了打击外国商人的嚣张气焰,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林则徐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他下令查封了所有烟馆,并从外国商人手中收缴了大量鸦片。
在收缴过程中,林则徐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纷纷表示要与外国侵略者抗争到底。
在收缴完鸦片后,林则徐决定将这些鸦片全部销毁。
他选择了虎门这个地方作为销烟的场所,并亲自监督整个过程。
在销烟过程中,林则徐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先将盐和水混合制成盐水,再将盐水倒入池中,然后将收缴来的鸦片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浸泡,最后再投入石灰加以搅拌。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鸦片都被销毁了。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林则徐的行动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然而,这一事件也引起了英国等国家的强烈反感和报复。
不久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尽管虎门销烟未能完全阻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但它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
这一事件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奋斗不息。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1.除毒务早,除毒务尽!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严厉打击涉毒犯罪,保护人民身心健康。
4.大力消除毒品危害5.严禁吸食注射毒品。
6.加强禁毒宣传,严禁种植毒品原植物。
7.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8.坚持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
9.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10.吸毒是犯罪的祸根。
11.广大群众行动起来,积极检举毒品违法犯罪行为!12.远离毒品,亲近美好人生13.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14.实施综合治理禁毒战略,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15.禁毒利国利民利己。
16.吸食毒品,害人害己。
17.开展禁毒宣传,增强禁毒意识。
18.开展综合治理,根除毒品危害!19.加大禁毒力度,深化禁毒斗争!20.“四禁”并举,综合治理。
21.无毒生命灿烂,涉毒生命黯淡。
22.现在不把贩毒吸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亡的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
必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江泽民23.手拉手远离毒品,心连心造福社会。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在这场战争中,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标志,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当时,英国侵略者为了贩卖鸦片,违反中国政府的禁令,私自向中国内地销售鸦片。
而虎门镇的知名商人林则徐,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行动,制止鸦片的贩卖。
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号召人民一起抵制鸦片,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
他还写信给英国侵略者,警告他们停止贩卖鸦片,否则将采取行动。
然而,英国侵略者置之不理,继续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他找到了虎门镇的官员和百姓,一起来到虎门海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
在这场仪式上,他们将存放鸦片的货船全部焚毁,以示抗议和抵制。
这一壮举震撼了当地百姓,也震撼了英国侵略者。
虎门销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抵制鸦片运动。
人民纷纷响应号召,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向英国侵略者表示抗议和抵制。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坚定意志,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一个典范。
这一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他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制外国侵略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它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这一故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敬佩。
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它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讲述了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在这篇课文中,主要人物林则徐被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他坚定地主张禁烟,并且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他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成功地销毁了收缴的鸦片,有效地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
此外,课文还描绘了销烟活动的壮观场面,详细描写了销烟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意志和无畏精神。
同时,通过描绘民众的反应和外国商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整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使得整个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总之,《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族危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虎门销烟

咸丰十年(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公车上书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事记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事记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伟大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中国国内形势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
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1、经济落后。
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
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
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
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
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中华民族抗争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历史节点。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详细阐述。
一、背景19世纪80年代,中国遭受列强的霸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劣势逐渐显露。
而清政府长期主张“闭关自守”,自我封闭,对外开放十分保守,给列强在中国的掠夺和侵略留下了巨大空间。
二、虎门销烟事件虎门口是珠江水道的重要咽喉,也是中国南方出口商品的主要通道。
当时,外国大商家为了追求效益,对中国的商品进行了全面包圆,烟条便是其中之一。
而华南烟叶的质量优良,价格也便宜得惊人,因此成为外商趋之若鹜的商品。
但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的烟农,对烟叶的出口进行了限制,并设关征收税款。
这激怒了英国政府和其他列强政府,他们认为中国的闭关自守和补贴烟叶生产是禁止贸易的政策。
1884年10月,在英国舰队的压力下,清朝政府取消了华南烟叶的出口税,这样英国商人便可合法从中国大量进口玉溪烟。
但是,当局对于中国的烟叶产业遭受一次重大打击,生产业被迫妥协,大批烟农生计被摧毁。
广大民众对于这一情况深感失望和愤怒,各地的反侵略情绪愈加激烈。
三、影响虎门销烟事件是引爆中国反侵略情绪的一根导火索,为中国反抗帝国主义、走向独立奋斗的潮流提供了强大动力。
华南先后爆发了两次烟战,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已经觉醒。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制定自主外交政策,争取民族尊严树立了鲜明标志。
四、结论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抗争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节点。
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反侵略斗争的动力,为未来民族复兴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鸦片战争的历史小故事500字

鸦片战争的历史小故事500字
1839年6月3日,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虎门销烟。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道光皇帝颁发诏书,封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
当时,英商正从港口往中国输送大量鸦片,让我们吸食之后,浑身无力,没劲儿劳动、打仗。
林则徐到广州后,先惩治腐败,后又运用智谋,使广大官员和百姓团结一致,众志成诚,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并焚毁了大量鸦片。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看了《鸦片战争》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琦善这个“卖国贼”贪生怕死,做为和谈大使,他不仅不为我们中国人着想,还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赔偿白银六百万两。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了!于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08年还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以后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因此,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只有从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才能报效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禁绝之法。
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注:实际上英国严禁鸦片吸食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通过才实行)。
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施延手法,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
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
美国烟商表示愿随林则徐指示,遭兰士禄;颠地阻止。
结果三日之后,烟商决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鸦片。
于是邓廷桢下令封锁广州海岸,围困十三行,兰士禄;颠地意图逃走,被邓廷桢活捉。
其时商务总监为查理;义律,他一听到十三行被围困,立即从澳门赶到广州。
义律只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
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
十三行内有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
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着,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运费一共20238箱鸦片。
令商业冲突变相成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封锁十三行事件后被写入《南京条约》,并以此为借口索取赔款600万银元。
条约写道:“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
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
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茶叶五斤。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
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
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
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
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销烟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
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
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
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虎门销烟的主要影响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虎门硝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虎门销烟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第二,政治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受到破坏。
第三,社会经济发生变化,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第四,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虎门销烟的后世纪念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
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林则徐纪念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内。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人民政府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
197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
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馆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
该馆基本陈列《林则徐禁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
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虎门硝烟池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的小地方,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
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
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
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鸦片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子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
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贩在虎门交出鸦片。
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
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
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
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
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
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
历时大约三个星期后,鸦片终于销毁殆尽。
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