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等价关系(离散数学)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中的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关系指的是集合之间元素的联系或对应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描述为有序对的集合,其中每个有序对都由一对元素组成。

在离散数学中常见的关系包括等价关系、偏序关系、全序关系等。

等价关系是一种自反、对称和传递的关系,即元素之间具有相等的性质。

例如,集合中两个元素的相等关系就是一种等价关系。

偏序关系是一种自反、反对称和传递的关系,即对元素之间存在一种偏序或排序关系。

例如,在集合中,可以通过元素之间的比较来确定它们的顺序关系。

全序关系是一种偏序关系,它不仅是自反、反对称和传递的,还具有完备性,即对于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它们之间必定存在一种顺序关系。

离散数学中还有其他类型的关系,如函数关系、包含关系等。

函数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对于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存在唯一的映射元素。

包含关系则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或包含于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理解和解决离散数学中的问题。

同时,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也为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逻辑学等提供了基础。

离散数学___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离散数学___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19
思考:
设A={a, b, c, d}, 给定π1,π2,π3,π4,π5,π6如下: π1= { {a, b, c}, {d} }, π2= { {a, b}, {c}, {d} } π3= { {a}, {a, b, c, d} }, π4= { {a, b}, {c} } π5= { ,{a, b}, {c, d} }, π6= { {a, {a}}, {b, c, d} } 问哪些是A的划分, 哪些不是 A 的划分? 答案: π 1和π 2 是A的划分, 其他都不是 A 的划分.
(2)当(a,b) ∈R时有(b,a) ∈R,所以满足对称性;
(3)当(a,b) ∈R和(b,c) ∈R时有(a,c) ∈R,所以R是可传递的。
由此可得同年龄关系 R是等价关系。
4
再如设集合A的情况同上所述 若令集合A={a , b , d , c , e , f } 同房间 同房间
其中a ,b, d同住一个房间,c, e ,f同住另一个房间。 如果同住一个房间的大学生认为是相关的,那么 “同房间”关 系 R也是等价关系。 (1)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和自已是同房间的,所以满足自反性;
7
(1)a ,b,c都姓“张”,d,e,f 都姓“李” a b
√ √ √
c
√ √ √
d
e
f
a √ b √
c √ d e f
a b c
√ √ √ √ √ √ √
d e f


a 1 1 1 0 0 0
b c d e f 1 1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用刀分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第2版课件第4章 关系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第2版课件第4章  关系
2021/4/1
第4章 关系
定义4.7 A×B的任意子集R称为A到B的二元关系。特 别当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其中称为空关系, A×B称为全关系。
关系可以推广到n元关系,我们主要讨论二元关系。 在计算机领域中,关系的概念也是到处存在的。如数据 结构中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关系等。 例如,若A={1,2,3,4,5},B={a,b,c},则R= {<1,a>,<1,b>,<2,b>,<3,a>}是A到B的关系,S={<a, 2>,<c,4>,<c,5>}是B到A的关系。
第4章 关系
4.2 关系及其表示
4.2.1 关系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和人之间有“同志”关 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两个数之间有“大于” 关系、“等于”关系、“小于”关系;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 关系;程序之间有“调用”关系等。所以,对关系进行深刻的 研究,对数学和计算机都有很大的用处。
定义4.6 令R为二元关系,DR={x|y(xRy)}和RR= {y|x(xRy)}分别称为R的定义域(或前域)和值域。关系R的域记 为FR=DR∪RR。
例如,设H={<1,2>,<1,4>,<2,4>,<3,4>}是一个 二元关系,则DH={1,2,3},RH={2,4},FR={1,2,3,4}。
2021/4/1
第4章 关系
定义4.8 若IA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满足IA={<x, x>|x∈A},则称IA为A上的恒等关系。
定理4.5 若R和S是集合A到B的两个二元关系,则: (1)DR∪S=DR∪DS。 (2)DR∩SDR∩DS。 (3)DR-DSDR-S。 (4)RR∪S=RR∪RS。 (5)RR∩SRR∩RS。 (6)RR-RSRR-S。

离散数学第三章第四节

离散数学第三章第四节

R= R1R2R3 ={<a,a>,<b,b>,<c,c>,<d,d>,<e,e>, <a,b>,<b,a>,<d,e>,<e,d>}
15
5、等价关系、商集及划分之间的关系(4)
例3:给出A={1,2,3}上的所有等价关系。 解:因A的所有划分如下图所示:
A上的所有等价关系就是π1 、π2 、π3 、π4 、π5对应的等 价 关 系 ,它们依次为 EA , R2 , R3 , R4 , IA ,其中 EA=A A为全域关系, IA= {<1,1> ,<2,2> ,<3,3> }, R2={<2,3>,<3,2>} IA R3={<1,3>,<3,1>} IA R4={<2,1>,<1,2>} IA
12
5、等价关系、商集及划分之间的关系(1)
定理4 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确定A的一个划分,这个划分 就是商集A/R。 证:1、A/R={[a]R|aA},显然
aA
[a]
R
A
2、对aA,有a[a]R,所以A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 某个分块。 3、下面证明A中的任一个元素仅属于某一个分块。 设aA ,a[b]R且a[c]R,那么,bRa,cRa 。因 R对称,所以aRc。又因R是传递的,所以bRc。按定理3, [b]R=[c]R 。 综上所述,A/R是A关于R的一个划分。
10
3、等价类(2)
定理3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a,b A, aRb当且仅当[a]R=[b]R。
证明:若aRb,任取c[a]R , c[a]RaRccRacRbbRcc[b]R , 故[a]R[b]R。 同理可证[b]R[a]R。 故[a]R=[b]R 。 反之,若[a]R=[b]R ,则 a[a]R a[b]R bRa aRb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等价类:在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是指定义在集合A上的关系,满足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等性质。

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A中一个元素a有关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

等价类应用十分广泛,如在编程语言中,我们使用等价类来判定标识符是不是表示同一个事物。

定义:在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是指定义在集合A上的关系,满足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等性质。

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A中一个元素a有关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

A的关于R的等价类记作。

当只考虑一个关系时,我们省去下表R并把这个等价类写作[a]。

在软件工程中,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从而减少了数据输入量从而提高了效率,称之为等价类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分类:在离散数学中,等价类的划分基于以下定理:设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那么R的等价类构成S的划分。

反过来,给定集合S的划分{ |i∈I},则存在一个等价关系R,它以集合作为它的等价类。

因为等价关系的a 在a 中和任何两个等价类要么相等要么不交集不相交的性质。

得出X 的所有等价类的集合形成X 的集合划分划分: 所有X 的元素属于一且唯一的等价类。

反过来,X 的所有划分也定义了在X 上等价关系。

在软件工程中等价类划分及标准如下: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离散数学4.4-等价和偏序关系

离散数学4.4-等价和偏序关系
11
4.4.3 集合的划分
集合的划分
定义4.21 设A为非空集合, 若A的子集族 ( P(A)) 满 足下面条件: (1) (2) xy (x,y∈∧x≠y→x∩y=) (3) ������∈������ ������=A 则称是A的一个划分, 称 中的元素为A的划分块. 例3 设A={a, b, c, d}, 给定 1, 2, 3, 4, 5, 6如下: 1={{a, b, c},{d}}, 2={{a, b},{c},{d}} 3={{a},{a, b, c, d}}, 4={{a, b},{c}} 5={,{a, b},{c, d}}, 6={{a,{a}},{b, c, d}} 则 1和 2 是A的划分, 其他都不是A的划分. 12
4.4.4 偏序关系
相关概念
定义4.23 x与 y可比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 x, yA, x与 y 可比 x≼y ∨ y≼x. 对IA, A上的元素可比吗? 不可比 定义4.24 非空集合A上的反自反和传递的关系,称为A 上的拟序关系,简称为拟序,记作≺. 求证:如果一个关系是拟序,那么它一定是反对称的。 证:如果不是反对称的,则 ∃x, y, 使 x≺y, 且 y≺x成立。 根据传递性,有 x≺x, 与反自反性矛盾。 19 得证
4.4.1 等价关系
模3等价关系的关系图
设 A={1, 2, …, 8}, R={ <x,y>| x,y∈A∧x≡y (mod 3) } R 的关系图如下:
4
4.4.1 等价关系
注: (1) 关系图的特点: ① 不连通 ② 在每个连通分支中是完全图 (2) 关系矩阵的特点: 修改排列顺序后为对角块矩阵,对角块为全”1”矩阵 1 4 7 2 5 8 3 6 1 1 1 1 0 0 0 0 0 4 1 1 1 0 0 0 0 0 7 1 1 1 0 0 0 0 0 2 0 0 0 1 1 1 0 0 5 0 0 0 1 1 1 0 0 8 0 0 0 1 1 1 0 0 3 0 0 0 0 0 0 1 1 6 0 0 0 0 0 0 1 1

离散数学求等价类例题

离散数学求等价类例题

离散数学求等价类例题
在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

等价关系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使得它们可以被分类到同一个等价类中。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一个求等价类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集合S={1,2,3,4,5,6,7,8,9,10,11,12},并且我们定义了一个关系R,如果两个元素的差是3的倍数,则它们在R下是等价的。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找出所有在R下等价的元素,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它们自己的等价类中。

首先,我们可以列出所有的可能的元素对。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哪些元素在R下是等价的。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来找到所有的等价类:
1. 将每个元素放在它自己的等价类中。

2. 对于每个等价类中的元素,找到与它等价的所有元素。

如果有一个元素与该等价类中的元素等价,则将其添加到该等价类中。

3. 重复步骤2,直到没有新的元素可以添加到任何等价类中。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价类:
{1,4,7,10}
{2,5,8,11}
{3,6,9,12}
这些等价类中的元素在R下是等价的。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每个等价类都包含了与其内部元素等价的所有元素。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等价关系和等价类的概念。

它们在离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6/30
集合与图论
集合的划分
定义3 设X为非空集合,X的若干个子集形成的集 族称为X的一个划分,如果具有性质: (1) ; (2) x,y,若xy,则x∩y=; (3)

称 中的元素为X的划分块。 如果是X的一个划分,则当=k时, 被称为X 的一个k-划分。
7/30
17/30
集合与图论
全序关系与全序集
定义3 集合X上的偏序关系叫做全序关系,如果 x,yX,xy与yx至少有一个成立。全序关系也称为 线性序关系。X与全序关系≤构成的二元组(X,≤)称为全 序集。
偏序集与全序集的主要区别在于全序集中任两个 元素均可比较“大小”,而在偏序集中任意两个元素 不一定都能比较大小。
8/30
集合与图论
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
定理1 设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则R的所有等 价类的集合是X的一个划分。 定理2 设是集合X的一个划分,令 R ={(x,y) | x,yX∧x与y在的同一划分块中} 则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并且就是R的等价类之 集。 注: 由定理1、2可得:X上的等价关系与X的划分 是一一对应的,并且互相确定。
[2]=[5]=[8]={2,5,8}
[3]=[6]={3,6}
5/30
集合与图论
等价类的性质
定理1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等价关系, 则 (1) xX, [x]≠ 。
(2) x, yX, 如果(x, y)R, 则 [x]=[y]。 (3) x, yX, 如果(x, y)R, 则 [x]∩[y]=。 (4) ,即所有等价类的并集就是X。
9/30
集合与图论
商 集
等价关系R确定的划分是R的所有等价类之集 {[x]xX}
定义4 设R是X上的等价关系,由R所确定的X的 划分也就是R的所有等价类之集称为X对R的商集, 并记X/R。 即:X/R={[x] xX,[x]是x的等价类}。

离散数学第二章关系

离散数学第二章关系
例2 . A={张三,李四},B={白狗,黄狗} A×B={(张三,白狗),(张三,黄狗),(李四,白狗),(李四,
黄狗)} B×A={(白狗,张三),(白狗,李四),(黄狗,张三),(黄狗,
李四)} 一般地说,关于叉积和元组我们有: (1) (a, b) (b, a); (2) A×B B × A ; (3)二元组不是集合,因为二元组中的分量计较顺
定理1.设A,B,C,D是四个非空的集合。那么 A×B = C×D A = C B = D 。
8
离散数学
[证].):显然。 ):(采用逻辑法)对任何的元素a,b
aAbB (a,b)A×B (a,b)C×D (条件:A×B = C×D )
aCbD 所以 A = C B = D 。
R
A
a
(R)
b
(R) B
例9 .设A={1,2,3,4} ,B={2,4,6,8,10} 。 R={(1,2),(2,4),(3,6)}。
则 (R) = {1,2,3}A , (R) = {2,4,6}B 。
二.关系的一些关联性质 17
离散数学
定理1. 设R1,R2 A×B是两个关系。若 R1 R2 ,则
(叉积对交的)。 [证].只证(1)(采用逻辑法)
对任何的元素a,b (a,b)A×(B∪C)
aAb B∪C
aA(bBbC)
(aAbB)(aAbC) (分配律:p(qr)(pq)(pr))
(a,b)A×B(a,b)A×C (a,b)(A×B)∪(A×C) 所以 A×(B∪C) = (A×B)∪(A×C) 。
(a,b,c)=((a,b),c)
(a1, a2, , an-1 , an)= ((a1, a2, , an-1) , an) (5)这样,我们也就可用二重叉积来递归的定义n维叉 积如下: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等价关系一、离散数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与数学的主流分支不同,离散数学看上去似乎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内容很庞杂。

我曾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离散数学的内容涉及大约43个左右大大小小不同的话题,从集合、函数、关系、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到算法、计数、数据结构、递归、图论、概率、数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布尔代数、向量与矩阵,线性规划、抽象代数,编码理论、信息论,博弈论、运筹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等,真是那句俗话,XXXX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由于离散数学的内容包括面很广,一本通常意义上的教科书不可能全部涵盖,因此我们看到的教科书基本是上述内容集合的不同子集。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定义「离散数学」这门学科呢?如果我们使用集合的语言表达就是:(1)离散数学= {x∈数学| 离散结构(x)}其中,「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子集,「离散结构」是一个谓词,x代表任意数学学科。

现在来详细考察一下这个「离散数学」的定义式。

我们的考察,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学科开始。

首先,离散数学和其它数学分支不同,它并没有开辟数学的新领域,而是在既有的数学领域划出一个范围,以「离散结构」这个性质为标准,若某个数学内容具有「离散结构」的属性就划入。

那为什么会出现「离散数学」这门学科呢?回答是——是因为计算机的出现!!!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离散」对象。

生活中「离散」对象和「连续」对象的例子是大米和水,前者是离散的,后者是连续的,因为米粒是可列举的、可数的,英语属于可数名词,中文可以用单位量词「粒」等表示,水是无法列举的、也是不可数的,因而在英语中属于不可数名词,中文则不可直接用单位量词表示。

形象地说,计算机可以处理像米粒这样的离散对象而无法直接处理像水这样的连续对象。

例如,我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一条光滑的曲线。

按照微积分定义,一条光滑曲线在某个区间一定是连续的,因而一定可以找到区间内任意一点的极限。

换句话说,在这个区间内你是无法确定一个离散点的确切位置的,因为在这个区间内,所有的点都是无穷小,而这些无穷小的点的数量是无穷多。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离散数学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离散数学

1、任意两个分块相交为空
2、[1]R ∪ [2]R = A
定理3 定理3 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决定了商集A/R ,可确定A 上的一个划分。
证明: A/R = { [a]R | a∈A} 。 i. 对于aA ,由于R是自反的,有aRa成立,即a ∈[a]R , 由等价类的定义知[a]R为A的子集,故每个等价类都是A 的非空子集。 ii. 在A/R={ [a]R | a ∈A}中, a∪∈A[a]R =A iii. A的每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分块。(反证)
3. 若<a,b>∈R,<b,c>∈R,则a≡b(mod k),b≡c(mod k),有a-
b= t1×k ,b-c= t2×k(t1,t2是整数),故a-c=(t1+t2)×k, 从而a≡c(mod k), 故<a,c>∈R。
由1,2,3知,R在I上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从而R是I上 的等价关系。
3-10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1. 等价关系 定义: R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对 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等价关系。
说明: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a,b是A的任意元素,若<a,b>R , 通常我们记作 a~b,读作“a等价于b”。 等价关系的 关系图有何特点?
例如,平面上的三角形集合中,三角形相似关系是等价关系; 上海市的居民集合中,住在同一区的关系也是等价关系。 数中的相等关系,集合间的相等关系,命题演算中的 等价关系都是等价关系。
因为 i. 对aA, a与a在同一分块中,故有aRa,即R是自反的; ii. 对a,bA,若aRb ,则a与b在同一分块中,故b与a也必在同一 分块中,则bRa,故R是对称的; iii. 对a,b,cA,若aRb,bRc即a与b在同一分块中,b与c在同一分块 中,因为Si∩Sj=(i≠j),所以b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块,故a与c必 在同一分块中,故有aRc,即R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作业6-集合与关系-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作业6-集合与关系-等价关系

-----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离散数学作业
作业6 ——等价关系
1. 设R 和S 均为A 上的等价关系,确定下列各式,哪些是A 上的等价关系?如果是,证明之;否则,举反例说明。

(1)R ∩S (2)R ∪S (3)r (R-S)
(4)R- S (5)R ◦S (6)R 2
2. R 是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 a,b,c ,若aRb,且bRc,有cRa ,则称R 是循环关系。

证明R 是自反和循环的,当且仅当R 是一等价关系。

3. 设|A|=n ,在A 上可以确定多少个不同的等价关系?
4. 给定集合S={ 1 , 2 , 3, 4, 5 },找出S 上的等价关系R ,此关系R 能够产生划分{{1,2},{3},{4,5}},并画出关系图。

5. 设A={1,2,3,4,5}。

R 是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其关系矩阵如下图所示。

求包含R 的最小等价关系和该等价关系所确定的划分。

⎥⎥⎥⎥⎥⎥⎦⎤⎢⎢⎢⎢⎢⎢⎣⎡=0010001000
000000101000001R
M
6. (选做题)设R 与S 是A 上的等价关系,证明:
(1)R S 是A 上的等价关系,iff R S=S R ;
(2)R ∪S 是A 上的等价关系,iff R S ⊆S 且 S R ⊆R.。

离散数学第三章

离散数学第三章

第三章集合与关系
3.等价类性质 R是A上等价关系,任意a,b,c∈A
⑴同一个等价类中的元素,彼此有等价关系R。 即任意x,y∈[a]R,必有<x,y>∈R
证明:任取x,y∈[a]R,由等价类定义得,<a,x>∈R, <a,y>∈R ,由R对称得,<x,a>∈R,又由R传递得
<x,y>∈R。 ⑵ [a]R∩[b]R=Φ, 当且仅当 <a,b>R。 证明:(充分性)设<a,b>R,假设[a]R∩[b]R≠Φ,则存在
所以商集A/R是A的一个划分。
定理2: 设R1和R2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 R1=R2当且仅当A/R1=A/R2 。
(这个定理显然成立。)
第三章集合与关系
证明:(必要性) 因为A/R1={[a]R1 |a∈A}; A/R2={[a]R2 |a∈A},由于R1=R2,对任意的 a∈A有 [a]R1={x|x ∈A,<a,x>∈R1} ={x|x ∈A,<a,x>∈R2}= [a]R2 即A/R1=A/R2 。 (充分性)对任意的<a,b>∈R1 a ∈[a]R1∧ b∈[a]R1
A/R={[a]R |a∈A} 例如A={1,2,3,4,5,6,7} , R上模3同余关系,则
A/R= {[1]R,[2]R,[3]R} ={{1,4,7},{2,5},{3,6}}
练习 X={1,2,3},X上关系R1、R2 、R3,如上图所示。
X/R1={[1]R1,[2]R1,[3]R1}={{1},{2},{3}}
3-12 序关系
第三章集合与关系
次序关系也是常遇到的重要关系,例如: 数值的≤、<、≥、>关系; 集合的、关系; 图书馆的图书按书名的字母次序排序; 词典中的字(词)的排序; 计算机中文件按文件名排序; 程序按语句次序执行;…….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中的等价关系本文阐述了离散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等价关系以及各种具体的等价关系和等价关系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并运用认识论中的同一性原理和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各种等价关系间的联系,说明了对等价关系的概念以及各种具体的等价关系及其应用的教学对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关键词:离散数学;等价关系;认识论;教学“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与高等数学主要以连续量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离散数学主要以离散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以及组合数学、数论和离散概率等。

由于这些内容在描述形式、研究方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含有大量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化描述,因而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重重,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是“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1离散数学课程中的等价关系1.1离散数学课程中等价关系的概念定义1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如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可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2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x∈A,令[ x ]R={ y | y ∈A ∧xRy },则称[ x ]R 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记为[ x ]。

定义3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所有等价类作元素的集合称为A关于R的商集,记为A/R,即A/R={ [ x ]R| x∈A }。

根据定义1,很容易证明矩阵理论中的矩阵合同关系、相似关系都是等价关系;线性空间的同构关系也是一种等价关系。

下面主要讨论离散数学中一些常见的等价关系。

1.2离散数学课程中各种具体的等价关系数理逻辑中,命题公式A和B等值(记为A B)是指由它们构成的等价式A B 为永真式。

离散数学课件第4章.ppt

离散数学课件第4章.ppt
【example】设R是英语字母串的集合上的关系并且使得 aRb当且仅当l(a)=l(b),其中l(x)是x的长度。R是等价关系吗?
Solution:
因为l(a)=l(b),从而只要a是一个串,就有aRa,故aR是自反的 其次,假设aRb,即l(a)=l(b)。那么有bRa,因为l(a)=l(b),因 此R是对称的。 最后假设aRb和bRc,那么有l(a)=l(b)和l(b)=l(c)。因此 l(a)=l(c),即aRc,从而R使传递的。 由于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R是等价关系。
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 A的关于R的等价类记作[a]R 当只有一个关系被考虑时,我们将省去下标R并把这个等价类
写作[a]. 换句话说,如果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元素a的等价类是
[a]R={s|(a,s)∈ R} 如果b∈ [a]R,b叫做这个等价类的代表元。
一个等价类的任何元素都可以作为这个类的代表元。也就是 说,对作为这个类的代表元所选择的特定元素没有特殊要求。
【example】对于模4同余关系,0和1的等价类是什么?
Solution: 0的等价类包含使得a ≡ 0( mod 4)的所有整数a。这个类中的
整数是被4整除的那些整数。因此,对于这个关系0的等价类是 [0]={…, -8, -4, 0, 4, 8,…}
-上述关系R图就是由三个独立的完全图构成的。
下面给出八个关系如图所示,根据等价关系有向图的特点, 判断哪些是等价关系。
下面是A ={1,2,3}中关系:
1。
1。
1。
1。
2。 。3
R1
1。
2。 。3
R2
1。
2。 。3 2。 。3
R3
1。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集合与关系离散数学-文档资料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集合与关系离散数学-文档资料

[3]R={3,7}
=[7]R
余数为3的等价类
[4]R={4}
余数为0的等价类
总结:
(1)集合中的10个元素都有一个等价类。
(2)各等价类之间或者完全相等或者不相交。
(3)所有等价类的并集就是A。
第12页
2
6
1
59
10 14
37
4
[1]R=[5]R=[9]R={1,5,9} [2]R=[6]R=[10]R=[14]R={2,6,10,14} [3]R=[7]R={3,7} [4]R={4}
整数集合上的“小于”关系 不是等价关系。
第4页
例3-10.2 集合A={1,2,3,4,5,6,7,9,10,14},R是A上的模4同 余关系,试通过关系图说明R是等价关系。
分析:R={<x,y>|x除以4与y除以4的余数相同}
<x,y>∈R x(mod 4)=y(mod 4)或x≡y(mod 4)
每个关系子图即为一个等价类,位于此子图中的元 素的等价类相同,等于该子图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 集合。
第13页
2、等价类性质
R是A上等价关系,任意x,y,z∈A
⑴同一个等价类中的元素,彼此有等价关系R。
第9页

元 关
性 质

自反 对称 传递 反对称 反自反
等价关系
有 向 图
等 价 类
商 集
划 分
第10页
二、 等价类
1、定义3-10.2 : x的等价类 R是A上的等价关系,对任何x∈A,集合[x]R称为 由x生成的R等价类,简称x的等价类: [x]R={y|y∈A∧xRy} 简化写法:y∈[x]R xRy 讨论: (1)等价类[x]R是一个集合,且[x]R A。 (2)[x]R中的元素是在等价关系R中,与x有 等价关系R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3)[x]R Φ, x∈[x]R。

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命题逻辑1.→,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相同为真,不同为假;2.主析取范式:极小项(m)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M)之积;3.求极小项时,命题变元的肯定为1,否定为0,求极大项时相反;4.求极大极小项时,每个变元或变元的否定只能出现一次,求极小项时变元不够合取真,求极大项时变元不够析取假;5.求范式时,为保证编码不错,命题变元最好按P,Q,R的顺序依次写;6.真值表中值为1的项为极小项,值为0的项为极大项;7.n个变元共有n2个极小项或极大项,这n2为(0~n2-1)刚好为化简完后的主析取加主合取;8.永真式没有主合取范式,永假式没有主析取范式;9.推证蕴含式的方法(=>):真值表法;分析法(假定前键为真推出后键为真,假定前键为假推出后键也为假)10.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方法:P规则,T规则①真值表法;②直接证法;③归谬法;④附加前提法;第二章谓词逻辑1.一元谓词:谓词只有一个个体,一元谓词描述命题的性质;多元谓词:谓词有n个个体,多元谓词描述个体之间的关系;2.全称量词用蕴含→,存在量词用合取^;3.既有存在又有全称量词时,先消存在量词,再消全称量词;第四章集合1.N,表示自然数集,1,2,3……,不包括0;2.基:集合A中不同元素的个数,|A|;3.幂集:给定集合A,以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组成的集合,P(A);4.若集合A有n个元素,幂集P(A)有n2个元素,|P(A)|=||2A=n2;5.集合的分划:(等价关系)①每一个分划都是由集合A的几个子集构成的集合;②这几个子集相交为空,相并为全(A);6.集合的分划与覆盖的比较:分划:每个元素均应出现且仅出现一次在子集中;覆盖:只要求每个元素都出现,没有要求只出现一次;第五章关系1.若集合A有m个元素,集合B有n个元素,则笛卡尔A×B的基数2种不同的关系;为mn,A到B上可以定义mn2.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A×A|=2n,A上有22n个不同的关系;3.全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空关系的性质: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全封闭环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4.前域(domR):所有元素x组成的集合;后域(ranR):所有元素y组成的集合;5.自反闭包:r(R)=RUI;x对称闭包:s(R)=RU1-R;传递闭包:t(R)=RU2R U3R U……6.等价关系: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则R称为等价关系;7.偏序关系:集合A上的关系R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则称R是A上的一个偏序关系;8.covA={<x,y>|x,y属于A,y盖住x};9.极小元:集合A中没有比它更小的元素(若存在可能不唯一);极大元:集合A中没有比它更大的元素(若存在可能不唯一);最小元:比集合A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小(若存在就一定唯一);最大元:比集合A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大(若存在就一定唯一);10.前提:B是A的子集上界:A中的某个元素比B中任意元素都大,称这个元素是B的上界(若存在,可能不唯一);下界:A中的某个元素比B中任意元素都小,称这个元素是B的下界(若存在,可能不唯一);上确界:最小的上界(若存在就一定唯一);下确界:最大的下界(若存在就一定唯一);第六章函数2种不同的关系,有m n种不同的函数;1.若|X|=m,|Y|=n,则从X到Y有mn2.在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22n种不同的关系,有n n种不同的函数,有n!种不同的双射;3.若|X|=m,|Y|=n,且m<=n,则从X到Y有A m n种不同的单射;4.单射:f:X-Y,对任意x,2x属于X,且1x≠2x,若f(1x)≠f(2x);1满射:f:X-Y,对值域中任意一个元素y在前域中都有一个或多个元素对应;双射:f:X-Y,若f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f是双射;5.复合函数:fºg=g(f(x));6.设函数f:A-B,g:B-C,那么①如果f,g都是单射,则fºg也是单射;②如果f,g都是满射,则fºg也是满射;③如果f,g都是双射,则fºg也是双射;④如果fºg是双射,则f是单射,g是满射;第七章代数系统1.二元运算: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就是2A到A的映射;2. 集合A上可定义的二元运算个数就是从A×A到A上的映射的个数,即从从A×A到A上函数的个数,若|A|=2,则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的个数为2*22=42=16种;3. 判断二元运算的性质方法:①封闭性:运算表内只有所给元素;②交换律:主对角线两边元素对称相等;③幂等律:主对角线上每个元素与所在行列表头元素相同;④有幺元: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的元素依次与运算表的行和列相同;⑤有零元: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的元素都与该元素相同;4.同态映射:<A,*>,<B,^>,满足f(a*b)=f(a)^f(b),则f为由<A,*>到<B,^>的同态映射;若f是双射,则称为同构;第八章群1.广群的性质:封闭性;半群的性质:封闭性,结合律;含幺半群(独异点):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群的性质: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有逆元;2.群没有零元;3.阿贝尔群(交换群):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有逆元,交换律;4.循环群中幺元不能是生成元;5.任何一个循环群必定是阿贝尔群;第十章格与布尔代数1.格:偏序集合A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有上、下确界;2.格的基本性质:1) 自反性a≤a 对偶: a≥a2) 反对称性a≤b ^ b≥a => a=b对偶:a≥b ^ b≤a => a=b3) 传递性a≤b ^ b≤c => a≤c对偶:a≥b ^ b≥c => a≥c4) 最大下界描述之一a^b≤a 对偶avb≥aA^b≤b 对偶avb≥b5)最大下界描述之二c≤a,c≤b => c≤a^b对偶c≥a,c≥b =>c≥avb6) 结合律a^(b^c)=(a^b)^c对偶av(bvc)=(avb)vc7) 等幂律a^a=a 对偶ava=a8) 吸收律a^(avb)=a 对偶av(a^b)=a9) a≤b <=> a^b=a avb=b10) a≤c,b≤d => a^b≤c^d avb≤cvd11) 保序性b≤c => a^b≤a^c avb≤avc12)分配不等式av(b^c)≤(avb)^(avc)对偶a^(bvc)≥(a^b)v(a^c)13)模不等式a≤c <=>av(b^c)≤(avb)^c3.分配格:满足a^(bvc)=(a^b)v(a^c)和av(b^c)=(avb)^(avc);4.分配格的充要条件:该格没有任何子格与钻石格或五环格同构;5.链格一定是分配格,分配格必定是模格;6.全上界:集合A中的某个元素a大于等于该集合中的任何元素,则称a为格<A,<=>的全上界,记为1;(若存在则唯一)全下界:集合A中的某个元素b小于等于该集合中的任何元素,则称b为格<A,<=>的全下界,记为0;(若存在则唯一)7.有界格:有全上界和全下界的格称为有界格,即有0和1的格;8.补元:在有界格内,如果a^b=0,avb=1,则a和b互为补元;9.有补格:在有界格内,每个元素都至少有一个补元;10.有补分配格(布尔格):既是有补格,又是分配格;11.布尔代数:一个有补分配格称为布尔代数;第十一章图论1.邻接:两点之间有边连接,则点与点邻接;2.关联:两点之间有边连接,则这两点与边关联;3.平凡图:只有一个孤立点构成的图;4.简单图:不含平行边和环的图;5.无向完全图:n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边相连的简单无向图;有向完全图:n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边相连的简单有向图;6.无向完全图有n(n-1)/2条边,有向完全图有n(n-1)条边;7.r-正则图:每个节点度数均为r的图;8.握手定理:节点度数的总和等于边的两倍;9.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节点个数必定是偶数个;10.任何有向图中,所有节点入度之和等于所有节点的出度之和;11.每个节点的度数至少为2的图必定包含一条回路;12.可达:对于图中的两个节点v,j v,若存在连接i v到j v的路,则称i vi与v相互可达,也称i v与j v是连通的;在有向图中,若存在i v到j v的j路,则称v到j v可达;i13.强连通:有向图章任意两节点相互可达;单向连通:图中两节点至少有一个方向可达;弱连通:无向图的连通;(弱连通必定是单向连通)14.点割集:删去图中的某些点后所得的子图不连通了,如果删去其他几个点后子图之间仍是连通的,则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称为点割集;割点:如果一个点构成点割集,即删去图中的一个点后所得子图是不连通的,则该点称为割点;15.关联矩阵:M(G),m是i v与j e关联的次数,节点为行,边为列;ij无向图:点与边无关系关联数为0,有关系为1,有环为2;有向图:点与边无关系关联数为0,有关系起点为1终点为-1,关联矩阵的特点:无向图:①行:每个节点关联的边,即节点的度;②列:每条边关联的节点;有向图:③所有的入度(1)=所有的出度(0);16.邻接矩阵:A(G),a是i v邻接到j v的边的数目,点为行,点为列;ij17.可达矩阵:P(G),至少存在一条回路的矩阵,点为行,点为列;P(G)=A(G)+2A(G)+3A(G)+4A(G)可达矩阵的特点:表明图中任意两节点之间是否至少存在一条路,以及在任何节点上是否存在回路;A(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1的通路条数;2A(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2的通路条数;3A(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3的通路条数;4A(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4的通路条数;P(G)中主对角线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的回路条数;18.布尔矩阵:B(G),v到j v有路为1,无路则为0,点为行,点为列;i19.代价矩阵:邻接矩阵元素为1的用权值表示,为0的用无穷大表示,节点自身到自身的权值为0;20.生成树:只访问每个节点一次,经过的节点和边构成的子图;21.构造生成树的两种方法:深度优先;广度优先;深度优先:①选定起始点v;②选择一个与v邻接且未被访问过的节点1v;③从v出发按邻接方向继续访问,当遇到一个节点所1有邻接点均已被访问时,回到该节点的前一个点,再寻求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广度优先:①选定起始点v;②访问与v邻接的所有节点1v,2v,……,k v,这些作为第一层节点;③在第一层节点中选定一个节点v为起点;1④重复②③,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22.最小生成树:具有最小权值(T)的生成树;23.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三种方法:克鲁斯卡尔方法;管梅谷算法;普利姆算法;(1)克鲁斯卡尔方法①将所有权值按从小到大排列;②先画权值最小的边,然后去掉其边值;重新按小到大排序;③再画权值最小的边,若最小的边有几条相同的,选择时要满足不能出现回路,然后去掉其边值;重新按小到大排序;④重复③,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2)管梅谷算法(破圈法)①在图中取一回路,去掉回路中最大权值的边得一子图;②在子图中再取一回路,去掉回路中最大权值的边再得一子图;③重复②,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3)普利姆算法①在图中任取一点为起点v,连接边值最小的邻接点2v;1②以邻接点v为起点,找到2v邻接的最小边值,如果最小边值2比v邻接的所有边值都小(除已连接的边值),直接连接,否则退回1v,1连接v现在的最小边值(除已连接的边值);1③重复操作,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24.关键路径例2 求PERT图中各顶点的最早完成时间, 最晚完成时间, 缓冲时间及关键路径.解:最早完成时间TE(v1)=0TE(v2)=max{0+1}=1TE(v3)=max{0+2,1+0}=2TE(v4)=max{0+3,2+2}=4TE(v5)=max{1+3,4+4}=8TE(v6)=max{2+4,8+1}=9TE(v7)=max{1+4,2+4}=6TE(v8)=max{9+1,6+6}=12 最晚完成时间TL(v8)=12TL(v7)=min{12-6}=6TL(v6)=min{12-1}=11TL(v5)=min{11-1}=10TL(v4)=min{10-4}=6TL(v3)=min{6-2,11-4,6-4}=2TL(v2)=min{2-0,10-3,6-4}=2TL(v1)=min{2-1,2-2,6-3}=0 缓冲时间TS(v1)=0-0=0TS(v2)=2-1=1TS(v3)=2-2=0TS(v4)=6-4=2TS(v5=10-8=2TS(v6)=11-9=2TS(v7)=6-6=0TS(v8)=12-12=0关键路径: v1-v3-v7-v825.欧拉路:经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通路;欧拉回路:经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的图;单向欧拉路:经过有向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单向路;欧拉单向回路:经过有向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单向回路;26.(1)无向图中存在欧拉路的充要条件:①连通图;②有0个或2个奇数度节点;(2)无向图中存在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①连通图;②所有节点度数均为偶数;(3)连通有向图含有单向欧拉路的充要条件:①除两个节点外,每个节点入度=出度;②这两个节点中,一个节点的入度比出度多1,另一个节点的入;度比出度少1;(4)连通有向图含有单向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图中每个节点的出度=入度;27.哈密顿路:经过图中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通路;哈密顿回路:经过图中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哈密顿图:具有哈密顿回路的图;28.判定哈密顿图(没有充要条件)必要条件:任意去掉图中n个节点及关联的边后,得到的分图数目小于等于n;充分条件:图中每一对节点的度数之和都大于等于图中的总节点数;29.哈密顿图的应用:安排圆桌会议;方法:将每一个人看做一个节点,将每个人与和他能交流的人连接,找到一条经过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哈密顿图),即可;30.平面图:将图形的交叉边进行改造后,不会出现边的交叉,则是平面图;31.面次:面的边界回路长度称为该面的次;32.一个有限平面图,面的次数之和等于其边数的两倍;33.欧拉定理:假设一个连通平面图有v个节点,e条边,r个面,则v-e+r=2;34.判断是平面图的必要条件:(若不满足,就一定不是平面图)设图G是v个节点,e条边的简单连通平面图,若v>=3,则e<=3v-6;35.同胚:对于两个图G1,G2,如果它们是同构的,或者通过反复插入和除去2度节点可以变成同构的图,则称G1,G2是同胚的;36.判断G是平面图的充要条件:图G不含同胚于K3.3或K5的子图;37.二部图:①无向图的节点集合可以划分为两个子集V1,V2;②图中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V1,另一个则在V2中;完全二部图:二部图中V1的每个节点都与V2的每个节点邻接;判定无向图G为二部图的充要条件:图中每条回路经过边的条数均为偶数;38.树:具有n个顶点n-1条边的无回路连通无向图;39.节点的层数:从树根到该节点经过的边的条数;40.树高:层数最大的顶点的层数;41.二叉树:①二叉树额基本结构状态有5种;②二叉树内节点的度数只考虑出度,不考虑入度;③二叉树内树叶的节点度数为0,而树内树叶节点度数为1;④二叉树内节点的度数=边的总数(只算出度);握手定理“节点数=边的两倍”是在同时计算入度和出度的时成立;⑤二叉树内节点的总数=边的总数+1;⑥位于二叉树第k层上的节点,最多有12 k个(k>=1);⑦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节点总数最多为k2-1个,最少k个(k>=1);⑧如果有n个叶子,2n个2度节点,则0n=2n+1;42.二叉树的节点遍历方法:先根顺序(DLR);中根顺序(LDR);后根顺序(LRD);43.哈夫曼树:用哈夫曼算法构造的最优二叉树;44.最优二叉树的构造方法:①将给定的权值按从小到大排序;②取两个最小值分支点的左右子树(左小右大),去掉已选的这两个权值,并将这两个最小值加起来作为下一轮排序的权值;③重复②,直达所有权值构造完毕;45.哈夫曼编码:在最优二叉树上,按照左0右1的规则,用0和1代替所有边的权值;每个节点的编码:从根到该节点经过的0和1组成的一排编码;。

离散数学第二版答案(6-7章)

离散数学第二版答案(6-7章)
构造运算表 如下:
第七章
6.1
1.画出图 的图示,指出其中哪些图是简单图。
(1)
不是简单图。
(2)
不是简单图。
(3)
是简单图。
2.写出图7-8的抽象数学定义。
(1)解: ,其中 , , (2)解: ,其中 , ,
3.证明:在n阶简单有向图中,完全有向图的边数最多,其边数为 。
证明:简单有向图是没有自环,没有平行边的有向图,只要两个不同的结点之间才能有边。完全有向图是每个结点的出度和入度都是n-1的简单有向图,也就是每个结点都有到其他所有结点的边,因此,完全有向图的边数最多。
任取 ,分情况讨论:
(1)x和y都可以表示成 ,设 ,
那么 ,
(2)x和y都不能表示成 ,那么 也不能表示成
,
(3)x可以表示成 ,y不能表示成 ,那么 也不能表示成
,
(4)x不可以表示成 ,y能表示成 ,那么 也不能表示成
,
可知,无论x和y如何取值,都能够保证 。
综上所述, 是U到V的同态映射。
5.
两个图的结点和边的数目都相同。假设函数 ,左图中相邻的结点是1和4,1和5,1和6,2和4,2和5,2和6,3和4,3和5,3和6,对应的像点1’和4’,1’和2’,1’和6’,5’和4’,5’和2’,5’和6’,3’和5’,3’和2’,3’和6’在右图中也相邻,因此,两图同构。
7.证明:在任意六个人中,若没有三个人彼此认识,则必有三个人彼此都不认识。
, ,此时
故二元运算*是不可结合的。
不存在这样 使得任意的 都有 ,
因此,二元运算*不含幺元。

对于任意的 都有 ,故二元运算*是可交换的。
故二元运算*是不可结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向边
若 (x,y)∊R 且 (y,z)∊R 则(x,z)∊R
如果顶点A到 B有边,B到C 有边,则从A 到C有边
2/49
7.5 等价关系和集合的划分
7.5.1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7.5.2 商集合 7.5.3 集合的划分
3/55
例 试画出关系图
A={1,2,3,4,5,6,7,8} R={(x,y) │x,y ∊A, x≡y(mod 3)} 其中x≡y(mod 3)的含义就是x-y可以被3整除.
(AA)/R={ {<1,1>}, {<1,2>,<2,1>}, {<1,3>, <2,2>, <3,1>}, {<1,4>, <2,3>, <3,2>, <4,1>}, {<2,4>, <3,3>, <4,2>}, {<3,4>, <4,3>}, {<4,4>} }
24
小结 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 等价类
主对角线 主对角线 元素全为1 元素全为
0
每个顶点 每个顶点 都有环 都没有环

(x,y)∊R,则有 (y,x)∊R

(x,y)∊R 且 (y,x)∊R,则x= y
矩阵为对称矩 如果rij=1,且

i≠j,则rji=0
如果两个顶点 如果两个顶
之间有边,一 点之间有边,
定是一对方向 一定是一条
相反的边
1
4
72
5
83
6
4/55
等价关系
定义1 A是一个非空集, 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若R有自反性、 对称性、 传递性, 则说R是A上的等价关系。
设 R 是一个等价关系, 若<x, y>∈R, 称 x 等价于 y, 记做 x~y.
5/55
例(1)人类集合中的“同龄”、 “同乡”关系都是 等价关系。
π1 对应等价关系 R1 ={<2,3>,<3,2>}∪IA π2 对应等价关系 R2={<1,3>,<3,1>}∪IA π3 对应等价关系 R3={<1,2>,<2,1>}∪IA
π4 对应于全域关系 EA,π5 对应于恒等关系 IA
22
例3 设 A={1, 2, 3, 4},在 AA上定义二元关系R: <<x,y>,<u,v>>R x+y = u+v,
证: (1) 自反性 对于∀(a,b)∊A×A, 因为ab=ba, 则有(a,b) ~(a,b) 。
(2) 对称性 如果(a,b) ~(c,d),即有 ad=bc, 即有 cb=da, 故有(c,d) ~(a,b)。
(3) 传递性 如果(a,b) ~(c,d),(c,d) ~(e,f), 即有 ad=bc, cf=de, 于是有 adcf=bcde 即 af=be, 故有 (a,b)~(e,f) 8/55
定义 性质
商集、集合的划分 等价关系和划分的对应
25
α∊B
(1) π (2) xy (x,y∈π∧x≠y→x∩y=) (3) ∪π=A 则称π是A的一个划分, 称π中的元素为A的划分块.
18/55
例1 设A={a, b, c, d}, 给定π1,π2,π3,π4,π5,π6如下:
π1= { {a, b, c}, {d} }, π2= { {a, b}, {c}, {d} } π3= { {a}, {a, b, c, d} }, π4= { {a, b}, {c} } π5= { ,{a, b}, {c, d} }, π6= { {a, {a}}, {b, c, d} }
14/55
商集合
定义2 A是一个非空集合,R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 系,集合{[x]R│x∊A} 叫集合A的商集合,记 为
A/R= {[x]R│x∊A}
例 A={1,2,3},
1
2
3
A/R={ [1]R , [3]R}={ {1,2} , {3} }
15/55
例 Z是整数集,在Z上定义一个二元关系R: 对于任意的 x,y∊Z, (x,y) ∊R 当且仅当x与y被5除余数相同。 则 Z/R={ [0]R, [1]R, [2]R, [3]R, [4]R}
求该划分所对应的等价关系.
解: R={(a,a), (b,b), (c,c), (b,c),(c,b),(d,d)}
求其等价类 [a]={a}, [b]=[c]={b,c}, [d]={d}
商集A/R={[a],[b],[c]} ={{a},{b,c},{d}}
21/55
例:给出A={1,2,3}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等价类、代表元
若R是A上的等价关系, a是A中任意一个元素, 集合
{x∊A│(x,a) ∊ R} 称为集合A关于关系R的一个等价类,记
[a]R= {x∊A│(x,a) ∊ R}, 简记[a] 其中a叫代表元。
9/55
例1
A={1,2,3}, R={(1,1), (2,2), (3,3), (1,2), (2,1)} 则R是A上一个等价关系。
(2) 三角形集合的相似关系、 全等关系都是 等价关系。
(3) 住校学生的"同寝室关系"是等价关系。 (4)命题公式间的逻辑等价关系是等价关系。 (5) 对任意集合A, A上的恒等关系IA和全域关
系EA是等价关系。
6/55
例3 (p106) Z是整数集,在Z上定义一个二元关系R:
对于任意的 x,y∊Z, (x,y) ∊R当且仅当x与y被 5除余数相同。R是Z上的等价关系。
显然, x与y被5除同余的充要条件是5|(x-y), 这里符号 a|b表示a整除b,a与b是两个整数。 对于 x∊Z,有5|(x-x), 即(x,x) ∊R,亦即R有自反性。 对于 x,y∊Z,若(x,y) ∊R, 即5|(x-y),
也即5|(y-x), 所以(y,x) ∊R, 亦即R有对称性。 对于 x,y,z∊Z,若(x,y) ∊R, 且(y,z) ∊R,
求 R 导出的划分.
实例
解 AA={<1,1>, <1,2>, <1,3>, <1,4>, <2,1>, <2,2>, <2,3>,<2,4>,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23
根据 <x,y> 的 x + y = 2,3,4,5,6,7,8 将AA划分成7 个等价类:
即5|(x-y),且5|(z-y),则 5|[(x-y)+(y-z)], 亦即5|(x-z),所以(x,z) ∊1,2,3,…},并设~是A×A上的关系,其 定义为:若ad=bc, 则(a,b) ~(c,d)。证明 ~ 是一个等价关系。
13/55
定理1’
A是一个非空集合,R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则有 (1) ∪x∊A[x]R=A, (2) 对于任意的x,y∊A,若[x]R∩[y]R≠Ø ,
则[x]R=[y]R。 (3) [x]R≠Ø, 且[x]R⊆A. (4) 若xRy, 则[x]R=[y]R. (5) 若xRy, 则[x]R∩[y]R=Ø
则π1和π2 是A的划分, 其他都不是 A 的划分.
(1) π (2) xy (x,y∈π∧x≠y→x∩y=) (3) ∪π=A
19/55
集合的划分——等价关系
若给定集合A上的一个划分π, 可以在A上定义一个二元关系R, 使得R成为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且有
A/R =π
20/55
例:考虑集合A={a,b,c,d}的一个划分: {{a}, {b,c}, {d}}
1
2
3 显然 [1]R={1,2}
[2]R={1,2}
[3]R={3}
10/55
例2 A={ 1, 2, … , 8 }上模 3 等价关系的等价类: [1]=[4]=[7]={1,4,7} [2]=[5]=[8]={2,5,8} [3]=[6]={3,6}
11/55
定理1(p107) 等价类的性质
A/R={[1]R, [2]R, [3]R}
={ {1,4,7}, {2,5,8}, {3,6} }
A关于恒等关系和全域关系的商集为: A/IA = { {1},{2}, … ,{8}} A/EA = { {1, 2, … ,8} }
17/55
集合的划分
定义3 设A为非空集合, 若A的子集族π(πP(A)) 满 足下面条件:
A是一个非空集合,R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则有
(1) ∪x∊A[x]R=A, (2) 对于任意的x,y∊A,
若[x]R∩[y]R≠Ø ,则[x]R=[y]R。
证明(1)
显然,对于任意的x∊A,有[x]R⊆A,
所以 x∪∊A[x]R ⊆ A. 反之,对于任意的x’ ∊A,则x’ ∊[x’],
即 x’ ∊ x∪∊A[x]R ,
[0]R={x∊Z│∃n∊Z, x=5n} [1]R={x∊Z│∃n∊Z, x=5n+1} [2]R={x∊Z│∃n∊Z, x=5n+2} [3]R={x∊Z│∃n∊Z, x=5n+3} [4]R={x∊Z│∃n∊Z, x=5n+4}
16/55
例 A={1,2,3,4,5,6,7,8} R={(x,y) │x,y ∊A, x≡y(mod 3)}
二元关系的性质与闭包(7.3-7.4)
性质
自反性、反自反性 对称性、反对称性 传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